1、淺談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關系
<
2、電子政務 電子商務 是什麼意思
電子政務作為電子信息技術與管理的有機結合,成為當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所回謂電子政務答,就是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電子商務是在internet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與在線電子支付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參與電子商務的角色有四類:顧客(個人消費者或企業集團).商戶(包括銷售商.商.儲運商).銀行(包括發卡行.收單行)及認證中心;交易類型有企業與個人的交易(b to c方式)與企業之間的交易(b to b方式)兩種.
3、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區別與聯系
簡單點說,前者是指政府部門的政事服務管理實行電子化,後者是指商務活動實行電子化。
電子政務是藉助電子信息技術而進行的政務活動。由於電子政務是電子信息技術與政務活動的交集,所以它的內涵和外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於電子信息技術和政務活動所下的定義。
政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中,廣義的政務泛指各類行政管理活動,而狹義的政務則專指政府部門的管理和服務活動。目前大家在探討電子政務建設的時候,更多地是指政府部門的信息化建設,但實際上黨委、人大、政協、軍隊系統和企事業單位等同樣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活動,而且這些活動同樣可以藉助電子信息技術來進行。所以,電子信息技術在公共管理中的應用,實際上要遠遠超出政府系統的范圍。
為了避免同狹義的電子政務概念產生沖突,我們應當把這些新的交集分別命名為電子黨務、電子政協、電子人大等。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提高辦公效率,並不是政府部門的專利。因此,我們在密切注視政府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時候,還應當關注信息技術在其他管理領域更為廣泛的應用。圖1表明了廣義電子政務與狹義電子政務之間的關系。為了方便分析,我們將採用狹義的政務概念,即政務專門指政府部門的管理和服務活動。
http://www.mie168.com/what/20050501/418.htm
所謂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整個商務(買賣)過程中的電子化、數字化和網路化。人們不再是面對面的、看著實實在在的貨物、靠紙介質單據(包括現金)進行買賣交易。而是通過網路,通過網上琳琅滿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統和方便安全的資金結算系統進行交易(買賣)。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5/30/20000811/183333.html
4、如何理解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的「同構」?
論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電子政務是電子商務核心機制在政務上的運用和對傳統政務的改造。如何理解電子政務的經濟內涵,如何推動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悶殲的有機接軌,逐步實現電子政務的經濟延伸職能,成為政府面臨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必須協同發展。電子商務是指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商務及運作管理的整個過程。電子商務縮短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使交易雙方面臨的商業機會迅速擴大。實際上,網路就是一個規模無比龐大的虛擬市場,參與交易的成員可以覆蓋全球。電子商務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可定製的服務。通過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在網路上進行交流,生產者可以迅速地對消費者的要求做出反應,還可以分析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是什麼,進而主動地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實現一對一的市場營銷。開展電子商務可以為生產者提供可視化的供應鏈,減少產品庫存積壓,實現敏捷生產。電子商務包括4個組成部分:一是企業與消費者(公眾)之間的電子交易(B2C);二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交易(B2B);三是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電子交易(B2G),如政府采購;四是消費者(公眾)與消費者(公眾)之間的電子交易(C2C)。類似地,電子政務也包括4個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門內部的電子化和網路化辦公;二是政府部門之間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信息共享和實時通信;三是政府部門通過網路與企業進行雙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門通過網路與公眾進行雙向的信息交流。一個完整的電子政務系統,應當是上述這4類系統的有機結合。國際互聯網的出現為電子商務奠定了技術基礎,廣大企業對國際互聯網抱以巨大的希望,電子商務一時間成為眾所周知的名詞。面對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也必須做出相應的反應。實際上,電子商務是電子政務的一個原動力之一。例如聯想的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做得很好,但是聯想的電子商務體系與中國的金融體系、稅收體系、海關體系無法很好地對接,因此發展電子商務要求政府行政改革與時俱進,發展電子政務。新經濟飛速發展的特徵要求政府對新經濟有敏銳的洞察力,政府不僅要及早介入電子商務,參與實踐,而且要主動為電子商務營造安全、有序、合理的商務環境,新經濟時代賦予了政府新的經濟內涵。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支撐體系是「同構」的。開展電子政務的前提是政府實現信息化,開展電子商務的前提是企業實現信息化。電子政務是政府對政府部門內部、其他政府部門、企業與公眾進行管理和服務的電子化、網路化政務活動。同樣,電子商務是企業對企業內部、其他相關企業、政府機構以及普通消費者(公眾)進行管理和服務的電子化、網路化商務活動。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交集就是政府與企業的信息介面。電子政務的開展離不開電子商務的支持,反過來,電子商務的開展也離不開電子政務的支持。因此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是相輔相成的。正是由於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存在上述密切關系,所以我們認為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支撐體系是「同構」的。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支撐體系的「同構」關系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政務流程再造(GPR)與商務流程再造(BPR)。企業為了在信息社會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運作,要求對以前的業務流程進行重新組合和更新改造,這就是商務流程再造;同樣,政府為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辦事效率和社會服務水平,也要對傳統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務業務流程進行重新組合和更新改造,這就是政務流程再造。(2)政府螞辯沖資源規劃(GRP)與企業資源規劃(ERP)。企業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要求對灶姿企業的內部和外部所有可用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以加快對市場的反應,這就是企業資源規劃;同樣,政府為了節約運轉成本,提高政務的處理效率,也要考慮如何對政府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這就是政府資源規劃。(3)政府關系管理(GRM)與客戶關系管理(CRM)。企業為了在市場銷售中吸引顧客、留住顧客、不斷升級顧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就要利用信息技術對企業與企業的客戶之間的關系進行維護、管理和更新,這就是客戶關系管理;雖然政府與企業的實際情況差異很大,但是政府的重要職能就是對社會進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政府要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也要採用信息技術提升對社會進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這就是政府關系管理。(4)政府供應鏈管理(GSCM)與企業供應鏈管理(ESCM)。企業為了有效滿足客戶需求,要聯合企業上游和企業下游的合作夥伴,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對原材料、燃料等采購以及產品供貨進行管理,這就是企業供應鏈管理。雖然政府沒有必要像企業那樣,但是政府部門作為一個實體單位,必然要求采購物資以滿足政府部門正常運轉的物資供應,如辦公設備、燃料、電力等,並對物資采購進行信息化管理,這就是政府供應鏈管理。此外,如果我們把政府的文件流轉看作一種特殊的供應鏈形式的話,那麼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就可以變通地應用到政府業務流程管理當中。(5)企業信息門戶(EIP)與政府信息門戶(GIP)。企業為了方便與外界的互動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獲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企業的辦事效率,要建立企業信息的門戶網站,這就是企業信息門戶;同樣,政府為了方便與外界的互動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獲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要建立政務信息的門戶網站,這就是政府信息門戶。(6)協同商務(CC)與協同政務(CG)。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實現雙贏甚至多贏,相關企業就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互動交流,聯合起來開展電子商務,這就是協同商務。由於企業或個人要辦理的許多事情要與多個政府部門打交道,傳統政務方式是讓企業或個人串列式地跑腿,現在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協同辦公,企業或個人只要在一個網路入口填寫一份電子表格就行了,剩下的事情由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協同辦公處理。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政府辦事效率,而且可以減少企業或個人的開銷,這就是協同政務。協同商務是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同樣,協同政務也是電子政務的發展趨勢。從應用層面看,政府與企業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組織,他們有完全不同的應用需求,政府管理與企業管理有本質的不同,一個是公共管理,一個是商業管理。但在更抽象的系統層面看,二者卻有一定意義上的共性,都是一種分層組織結構。有了這種共性,就為ERP等企業管理軟體向電子政務的平移提供了理論上的可能,這正是國際電子政務前沿最新的潮流動向。 目前在美國,人們把商務和政務都理解為業務,認為企業和政府在信息化方面面對的是同類的挑戰,即工業化分層組織結構的信息化再造。在應戰方式上,也有共同規律可循。比如,政府面對突發事件的危機處理,與企業響應快速多變的用戶要求,同樣要求增強組織的信息化靈敏度,對環境變化進行快速反應;再如,政府治理官僚化腐敗,與企業治理中間人暗箱操作,都要求信息化提供透明化的信息數據;又如,政府提高辦公和管理效率,與企業提高辦公和管理效率,都要求信息化提供的技術手段等。
5、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區別和聯系
一、電子商務與信息系統有3點不同:
1、兩者的實質不同:
(1)電子商務的實質:電子商務即使在各國或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定義,但其關鍵依然是依靠著電子設備和網路技術進行的商業模式,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它已不僅僅包括其購物的主要內涵,還應包括了物流配送等附帶服務等。
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路營銷、在線事務處理、電子數據交換、存貨管理和自動數據收集系統。
(2)信息系統的實質:信息系統是由計算機硬體、網路和通信設備、計算機軟體、信息資源、信息用戶和規章制度組成的以處理信息流為目的的人機一體化系統。
2、兩者的類型不同:
(1)電子商務的類型:電子商務分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等。
(2)信息系統的類型:從信息系統的發展和特點來看,可分為數據處理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專家系統(人工智慧的一個子集)和虛擬辦公室五種類型。
由管理的層次性可將經理信息系統、營銷信息系統、製造信息系統、財務信息系統、人力資源信息系統、信息資源信息系統分為兩個層次。這是一種邏輯的MIS而不是物理的MIS,也叫組織信息系統。
3、兩者的特點不同:
(1)電子商務的特點: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和政府帶入了一個網路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人們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戶能以非常簡捷的方式完成過去較為繁雜的商業活動。
如通過網路銀行能夠全天候地存取賬戶資金、查詢信息等,同時使企業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得以大大提高。在電子商務商業活動中,有大量的人脈資源開發和溝通,從業時間靈活,完成公司要求,有錢有閑。
電子商務能夠規范事務處理的工作流程,將人工操作和電子信息處理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樣不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系統運行的嚴密性。
(2)信息系統的特點:完善的MIS具有以下四個標准,確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採集與可加工、可以通過程序為管理人員提供信息、可以對信息進行管理。具有統一規劃的資料庫是MIS成熟的重要標志,它象徵著MIS是軟體工程的產物。
通過MIS實現信息增值,用數學模型統計分析數據,實現輔助決策。MIS是發展變化的,MIS有生命周期。MIS的開發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管理工作基礎。只有在合理的管理體制、完善的規章制度、穩定的生產秩序、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准確的原始數據的基礎上,才能進行MIS的開發。
因此,為適應MIS的開發需求,企業管理工作必須逐步完善以下工作: 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各部門都有相應的作業流程; 管理業務的標准化,各部門都有相應的作業規范; 報表文件的統一化,固定的內容、周期、格式;數據資料的完善化和代碼化。
二、電子商務與信息系統之間的聯系: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和增值網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信息化;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商業行為均屬於電子商務的范疇。
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電子化、數字化和網路化,商務化的整個商務過程。電子商務是以商務活動為主體,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以電子化方式為手段,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所進行的商務活動交易過程。
6、2、國家為什麼要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
電子政務是政府機構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全方位、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下面從電子政務的國家戰略地位以及其所產生的政府改革效應方面分析其推行的必要性。
一、電子政務的國家戰略地位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推進信息化作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並將其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我國政府也確立了「大力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戰略。
1、「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
我國推進信息化必須走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其原因為:世界信息化進程表明,傳統的先工業化、後信息化的線性發展模式,已不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發展的要求,而忽視工業發展,片面發展信息化也不符合經濟發展的實際。只有走信息化與工業化互動、可持續發展和充分就業的新型工業道路才是新時期信息化發展的正確思路。由於發達國家是實現工業化的基礎上進入信息化發展階段的,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同時又面臨實現信息化的任務,信息化發展又需建立在工業化基礎之上,所以,我國確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國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決策,就是要把信息化放到與工業化同樣重要的高度,以充分利用新歷史機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如今,我國已具備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條件和與發展相適應的經濟實力,也擁有必需的人才資源,只要我們努力實踐國家信息化戰略決策,建立起相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我國就一定能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大力推進信息化,同時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把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推向更高發展階段,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化發展道路。
2、「政府先行,帶動信息化發展」的方針
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造傳統的政府管理和服務,從而大大提升政府管理的有效性,滿足社會及公眾對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期望,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首先,政府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龍頭。政府掌握著全社會80%以上的信息資源,作為國家信息資源的最大擁有者和消費者,對推動國家信息化進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發揮著無可替代的推動、引導和示範作用。只有公共信息開放,才能豐富社會信息資源,活躍信息市場,使信息發揮應有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為信息化奠定基礎,帶動整個國家信息化的發展。其次,政府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決定了國家和社會的信息化程度,因此各國都非常重視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因此要實現國家信息化,應率先實現政府信息化。
3、推行電子政務,實現政府信息化
電子政務是政府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國家信息化先行建設的重點,是國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和國內信息產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關鍵動力。電子政務之所以被給予高度重視,是因為推行電子政務將使各級政府帶頭整合當地的信息資源,使之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為信息化奠定基礎。由於政府是信息資源的最大擁有者和應用者,電子政務的實現將產生強勁的示範輻射,有力地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進程。為此,我國把電子政務建設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
電子政務建設對國家信息化有巨大的拉動作用,這主要表現為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其直接的拉動作用主要表現為帶動了信息產業的良性發展,成為信息產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關鍵動力;其間接的拉動作用主要表現在通過行政事務處理的網路化,帶動企業信息化以及家庭與社區的信息化,即電子商務和電子社區。
二、電子政務的政府改革效應
電子政務的突出價值,還在於它能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對傳統的管理體制、管理觀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等進行革新,切實實現政府職能向宏觀調控、社會服務、公共管理和市場監督方面轉化,使政府更加以服務於公眾為中心。電子政務的實施將引發包括行政權力體系、行政組織結構、政府工作方式等在內的一系列政府變革。
1、電子政務促動行政權力結構變遷
行政權力是行政管理的基礎,合理調整、配置行政權力,恰當運用行政權力是實現和提高行政效能的關鍵。電子政務的實施使行政權力結構在政務信息化過程中發生了種種變遷。具體表現在決策方式發生轉變,決策由壟斷趨於分散;決策權的行使范圍收縮;政府對信息的控制權受到削弱;集權狀態被打破,權力流變存在分散趨勢等方面。其中,權力流變的分散趨勢體現在:一是權力從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散,從官僚體制的頂端和中樞向體制的下層和外圍分散;二是從政治形態的權力體制向社會形態的組織體制分散,即權力從體制內向體制外分散;三是權力從個人權威型向體制權威型轉變,權力不是集中在某一具體人的手中,而是集中在合法的體制中。
2、電子政務推動行政組織結構重組
電子政務的實施,引起行政組織存在的結構模式以及由此產生的行政組織中公務行為等的全方位變革。具體表現在加速了行政組織的重組;促進了行政組織運作方式的民主化發展等方面。其中,行政組織運作方式的民主化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行政組織內部運作方式的民主化;二是行政組織外部運作方式的民主化。
3、電子政務促進了政府工作方式轉變
隨著電子政政務工程的逐步實施,政府將逐步實現辦公手段自動化、業務工作的程序化和管理的科學化。這些都將工作方式發生從體力操作型向知識智能型的轉變;從職能分工型向綜合多能型的轉變;從被動型向主動型的轉變和要求有更多的團隊合作等。
4、電子政務提高了行政效率
電子政務對行政效率的促進作用表現在:一是將逐步打破傳統政府由於服務壟斷而產生的信息壟斷,使公眾得以迅速、及時、快捷地掌握充分的信息,對特定組織的效率進行科學評判和監督,同時確定理想的效率水平和評價標准,使政府的工作流程日趨標准化、規范化,為定量測定行政效率提供客觀依據和可行性;二是將提高效率的重點放在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的層面上;三是提供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工具。
5、電子政務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促進平等和規范化服務
隨著電子政務的實施,信息的開放,少數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不當、非法操作的空間將被極大地壓縮,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活動被置於一個個的「魚缸」之中,所有審批的程序流程都是可視的,每一個部門的辦事情況都可以被看到,從而增加了政府辦事的透明度。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暗箱操作、人治大於法治等現象。政府運作成為陽光作業,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政府管理的公開性,保護了公眾的利益。公眾增加了參政議政的機會,對政府的監督也更為有效。電子政務的建立和發展,為政務公開提供了方便、高效、快捷的載體,有利於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設。
6、電子政務促進了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
電子政務的實施將有利於行政決策向著合理、規范、高效的方向發展,從而加快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發展趨勢。具體表現在:一是提高了政府的理性決策能力和公共政策的品質,提升了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二是強化了對行政決策執行的監督,降低了決策執行變形的發生率;三是收縮了行政決策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小政府,大社會」價值追求。
7、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有什麼區別?
電子商務:利用電子化的手段進行的商務活動,本質是商務,技術是電子商務的手段。
電子政務:運用計算機及其網路為代表的現代信息與通信技術,重組行政組織結構,改善
公共管理模式,實現政府辦公自動化,政府業務流程信息化,為公眾、企業和社會提供廣泛、高效
和個性化的一種政務模式。 他們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如下:
1)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實施主體與服務的用戶不同。
電子政務前提是政府信息化,實施的主體是政府機構,向政府各部門、企業、公眾進行管理和提供服務。
電子商務前提是企業信息化,實施的主體是商業機構,用戶群體是企業及企業的客戶。
2)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建設思想和應用目的不同。
電子政務強調信息技術與政府管理體制變革有機結合,目的是藉助於信息技術對傳統政府模式進行根本性
變革,改善管理機制和管理模式,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電子商務強調信處技術與企業經營模式的有機結合,目的是開拓市場、延伸渠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3)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的建設可以相互借鑒。
電子商務發展的成熟技術可應用在電子政務上,兩者的交集是政府與企業的信息介面,兩者的發展離不開
相互的支持。兩者在內部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對傳統流程進行優化重組;建立對外的信息交換門戶;對服務對象為
核心的服務觀念上是一致的。
4)電子政務為電子商務提供有效的管理與服務。
8、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的關系?
廣義上講,電子商務一詞源自於Electronic business,就是通過電子手段進行的商業事務活動。[1]通過使用[2]互聯網等電子工具,使公司內部、供應商、客戶和合作夥伴之間,利用電子業務共享信息,實現企業間業務流程的電子化,配合企業內部的電子化生產管理系統,提高企業的生產、庫存、流通和資金等各個環節的效率。
聯合國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對電子商務的定義是:採用電子形式開展商務活動,它包括在供應商、客戶、政府及其他參與方之間通過任何電子工具,如EDI、Web技術、電子郵件等共享非結構化商務信息,並管理和完成在商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消費活動中的各種交易。
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電子化、數字化和網路化的整個商務過程。
電子商務是以商務活動為主體,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以電子化方式為手段,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所進行的商務活動過程。
電子商務分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C2B、B2B2C十類電子商務模式等等。
像淘寶屬於其中的C2C,京東屬於B2C
9、電子商務的作用及其意義
電子商務的作用可以分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個部分如下:
1.直接作用:極度節約商務成本,尤其節約商務溝通和非實物交易的成本;極大提高商務效率,尤其提高地域廣闊但交易規則相同的商務效率;有利於進行商務(經濟)宏觀調控、中觀調節和微觀調整,可以將政府、市場和企業乃至個人連接起來。
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連接起來,既可克服「政府失靈」又可克服「市場失靈」,既為政府服務又為企業和個人服務。
2.間接作用: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高效化、節約化和協調化;帶動一大批新興產(事)業的發展,如:信息產業,知識產業和教育事業等;物盡其用、保護環境,有利於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種商務活動過程,電子商務將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
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會遠遠超過商務的本身,除了上述這些影響外,它還將對就業、法律制度以及文化教育等帶來巨大的影響。電子商務會將人類真正帶入信息社會。
意義:
電子政務的出現有利於政府轉變職能,提高運作的效率。政府可以在網上辦事,實現全天候的電子政府,比網下辦事的效率要高得多。建立對公眾開放的非保密信息資源庫,對於流程簡單的辦公業務如網上稅務、網上政府采購等,各相關部門可以實現共同辦公。
通過實施電子政務,有利於提高政府管理運作的透明度。用安全認證等技術作保證,具有可靠性、保密性和不可抵賴性。電子政務對於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共資源的共享、提高社會資源的運作效率等方面也不無裨益。部門內部辦公自動化是電子政務的基礎,但絕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辦公模式照搬到網上,而要做需求的優化,實現政府內網的連通,資源共享,建立政府內部信息資源庫。
(9)電子政務為什麼放電子商務里擴展資料: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和交易規模。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有利於用「互聯網+外貿」實現優進優出,發揮我國製造業大國優勢,擴大海外營銷渠道,合理增加進口,擴大國內消費,促進企業和外貿轉型升級;有利於增加就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於加快實施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
參考資料:國務院五大支持措施 力促跨境電商發展--文化--人民網
10、電子商務的作用是什麼?
定義:電子商務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
作用:電子商務也可以指的是利用簡單、快捷、低成本的電子通訊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一般在能在網站上獲得供求信息(如化工,服裝等行業產品信息等)從而達成交易的行為活動都可以稱之為電子商務,如具體的各類產品的供求信息網站也都可以稱之為電子商務網站,並非一定所有模式必須完全相同,真正的目的是雙方不曾謀面從而以低成本的電子通訊方式成功從事各種商貿活動。模式是不同的,電子商務是網際網路爆炸式發展的直接產物,是網路技術應用的全新發展方向。網際網路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也成為電子商務的內在特徵,並使得電子商務大大超越了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不僅會改變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而且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與結構。
1、電子商務將傳統的商務流程電子化、數字化,一方面以電子流代替了實物流,可以大量減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2.電子商務所具有的開放性和全球性的特點,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機會。
3.電子商務使企業可以以相近的成本進入全球電子化市場,使得中小企業有可能擁有和大企業一樣的信息資源,提高了中小企業的競爭能力。
4.電子商務重新定義了傳統的流通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直接交易成為可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方式。
5.電子商務一方面破除了時空的壁壘,另一方面又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各種社會經濟要素的重新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這將影響到社會的經濟布局和結構。
電子商務對現代物流的發展也是功不可沒:
1 電子商務對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子商務的出現和興起對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和物流企業的運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1電子商務為物流企業提供了良 好的運作平台,大大節約了社會總交易成本。 1.2電子商務極大地方便了物流信息的收集和傳遞
2 電子商務對現代物流業發展產生的影響 2.1信息化 2.2自動化 2.3網路化 2. 4智能化 2.5柔性化
3 電子商務推動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趨勢 3.1多功能化--物流業發展的方向 3.2一流的服務——物流企業的追求 3.3信息化——現代物流業的必由之路
電子政務也是在電子商務的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電子政務的出現有利於政府轉變職能,提高運作的效率。政府可以在網上辦事,實現全天候的電子政府,比網下辦事的效率要高得多。建立對公眾開放的非保密信息資源庫,對於流程簡單的辦公業務如網上稅務、網上政府采購等,各相關部門可以實現共同辦公。通過實施電子政務,有利於提高政府管理運作的透明度。用安全認證等技術作保證,具有可靠性、保密性和不可抵賴性。電子政務對於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共資源的共享、提高社會資源的運作效率等方面也不無裨益。部門內部辦公自動化是電子政務的基礎,但絕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辦公模式照搬到網上,而要做需求的優化,實現政府內網的連通,資源共享,建立政府內部信息資源庫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的作用可以分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個部分。
電子商務的直接作用有:
第一,極度節約商務成本,尤其節約商務溝通和非實物交易的成本;
第二,極大提高商務效率,尤其提高地域廣闊但交易規則相同的商務效率;
第三;有利於進行商務(經濟)宏觀調控、中觀調節和微觀調整,可以將政府、市場和企業乃至個人連接起來,將「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連接起來,既可克服「政府失靈」又可克服「市場失靈」,既為政府服務又為企業和個人服務。
電子商務間接作用有:
第一,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高效化、節約化和協調化;
第二,帶動一大批新興產(事)業的發展,如:信息產業,知識產業和教育事業等;
第三;物盡其用、保護環境,有利於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種商務活動過程,電子商務將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
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會遠遠超過商務的本身,除了上述這些影響外,它還將對就業、法律制度以及文化教育等帶來巨大的影響。電子商務會將人類真正帶入信息社會。
希望對你有用,但是要加分啊,不能免費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