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報價大全 » 報價稅前稅後怎麼算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報價稅前稅後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3-02-24 07:51:01

1、企業稅前稅後怎麼算

問題一:企業怎麼由稅後收入算稅前收入 假設你稅前工資是6000,需要扣除的公積金是300,社保費用是400,那麼,你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75(個人所得稅 =(工資 - 三險一金 - 個稅起征點)x 稅率 - 速算扣除數,你這就是=(6000-300-400)-3500)*10%-105=75),那麼最後稅後打到你工資卡的就是6000-300-400-75=5225.
其實意思就是,三險一金是可以稅前扣除的(五險中的工傷、生育保險個人無需繳納),而個稅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直接參考下表套用即可。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 3% 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元 45% 13505
2.就是用這個公式稅後工資=稅前工資-公積金-社保-個人所得稅
=稅前工資-公積金-社保-((工資 - 三險一金 - 個稅起征點)x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你將各個數據帶入,就可以算出想要的結果了。

問題二:企業里的個人所得稅是怎麼算 的啊? 應交所得額=應付工資―社保和五金―繳費基數
個稅=應交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金額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法(元)
1 不超過500元的 5 % 0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例如:小王工資3000,社保五金335,則應納所得額=3000-335-2000=665,,500 問題三:企業員工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 企業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計算方法:
1、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扣除標准: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3、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個人稅率表

問題四:企業職工個人所得稅是怎樣計算的? 企業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計算方法:
1、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扣除標准: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3、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個人稅率表

問題五:知道稅後價格怎麼算稅前價 1、計算稅前價格,稅後價格直接除以1.17。(5/1.17)
2、計算稅後價格,稅前價格直接乘以1.17。(5*1.17)

問題六:公司員工工資個人所得稅是怎麼算 (8000-3500)=4500,因個稅由公司承擔,所以應納稅所得額大於4500,適用稅率20%,速算扣除數555。
申報月工資為A,也就是8000+個稅。
8000+(A-3500)X20%-555=A
8000+0.2A-700-555=A
6745=0.8A
A=8431.25
也就是申報月工資(納稅所得額)就為8431.25,
個稅為:(8431.25-3500)X20%-555=431.25
稅後工資為:8431.25-431.25=8000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問題七:稅前利潤怎麼算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稅前利潤

問題八:銷售額如何區分是稅前還是稅後 稅前還是稅後通常是指所得稅前利潤或所得稅後利潤,看你提問的內容看,應該是問含叮價或不含稅價,增值稅是價外稅,顧名思義是價格以外的稅,也就是說賣出商品交稅時可以抵消買進商品時的稅。假如買進商品共用了117元,其中商品價格100元、稅17元;賣出130元,其中品價格111元,稅19元,實際交稅2元(19-17元)。
商家在報出商品價格時,一般都採用總價、也就是含稅價。在含稅價當中,除1+17%變成不含稅價,再乘以稅率,就是稅金。

問題九:小規模納稅人的企業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
《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試行)》的通知
(1997年3月26日 國稅發〔1997〕43號)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批轉國家稅務總局加強個體私營經濟稅收征管強化查帳徵收工作意見的通知》(國發〔1997〕12號)精神,加強對個體工商戶的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我局制定了《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試行)》,請認真貫徹執行。
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試行)
第一條 為適應對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個體戶)稅收實行查帳徵收的需要,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根據國家有關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實行查帳徵收的個體戶,均應當按本辦法的規定計算並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三條 個體戶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據此計算應納個人所得稅額。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成本、費用及損失
應納個人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第四條 個體戶的收入總額是指個體戶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所取得的各項收入,包括商品(產品)銷售收入、營運收入、勞務服務收入、工程價款收入、財產出租或轉讓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
第五條 個體戶的各項收入應當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
第六條 成本、費用是指個體戶從事生產經營所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損失是指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支出。
第七條 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是指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等直接材料和發生的商品進價成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折舊費、修理費、水電費、差旅費、租賃費(不包括融資租賃費)、低值易耗品等以及支付給生產經營從業人員的工資。
第八條 銷售費用是指個體戶在銷售產品、自製半成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委託代銷手續費、廣告費、展覽費、銷售服務費用以及其他銷售費用。
第九條 管理費用是指個體戶為管理和組織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勞動保險費、咨詢費、訴訟費、審計費、土地使用費、低值易耗品攤銷、無形資產攤銷、開辦費攤銷、無法收回的帳款(壞帳損失)、業務招待費、繳納的稅金以及其他管理費用。
第十條 財務費用是指個體戶為籌集生產經營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利息凈支出、匯兌凈損失、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資中的其他財務費用等。
第十一條 個體戶的營業外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報廢、毀損和出售的凈損失,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公益救濟性捐贈,賠償金、違約金等。
第十二條 上述各項直接支出、間接費用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以及營業外支出准予扣除的項目和標准,依照稅收法律、法規及本辦法的規定確定。
第十三條 個體戶業主的費用扣除標准和從業人員的工資扣除標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並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個體戶業主的工資不得扣除。
第十四條 個體戶自申請營業執照之日起至開始生產經營之日止所發生符合本辦法規定的費用,除為取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支出以及應計入資產價值的匯兌損益、利息支出外,可作為開辦費,並自開始生產經營之日起於不短於五年的期限分期均額扣除。
第十五條 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借款利息支出,未超過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部分,准予扣除。
第十六條 個體戶購入低值易耗品的支出,......>>

問題十:企業個人所得稅怎麼算,申報流程是怎樣的 一般流程:、發工資前,計算職工應發工資金額及個稅金額。、根據職工應納個稅資料,到地稅網上

2、稅後價格是含稅還是不含稅

稅後價格是不含稅的。
稅後是指繳納所得稅以後(企業所剩餘的凈利潤),自己可以完全支配的凈利潤,是不含稅的。稅前價格就是交稅前的價格,是含稅的。稅前稅後是完稅前後的業務行為,稅前是沒有繳納稅金前金額,稅後是繳納稅金後金額,稅前稅後涉及的稅金主要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等,稅前稅後的差額主要為繳納的稅金。
一、產品稅前和稅後價格怎麼算?
稅前價格就是指不交稅交稅的出售價格,但是稅後價的話你就要用商品出售價格-商品出售價格*稅率=稅後價格。
二、海關征稅
關稅是指一國海關根據該國法律規定,對通過其關境的引進出口貨物徵收的一種稅收。關稅在各國一般屬於國家最高行政單位指定稅率的高級稅種,對於對外貿易發達的國家而言,關稅往往是國家稅收乃至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政府對引進出口商品都可徵收關稅,但進口關稅最為重要,是主要的貿易措施。
海關征稅是國家中央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也是世界貿易組織允許各締約方保護其境內經濟的一種手段。海關對過執行國家制定的減稅政策對進出口貨物、進出境物品徵收關稅,起到保護國內工農業生產、調整產業結構、組織財政收入和調節進出口貿易活動的作用。
關稅的徵收的主體是國家,徵收減稅的權力授予海關,由海關代表國家行使徵收關稅的職能。因此,未經法律授權,其他任何的單位和個人均不得行使徵收減稅的權力。
海關征稅的依據是貨物的「完稅價格」。通常情況下,進口貨物的CIF價、出口貨物的FOB價即可作為海關征稅的依據價格。但對CIF價或FOB價明顯低於同期貨物進口價格,或買賣雙方存在特殊經濟關系影響了進口成交價格,或根據海關掌握的市場情況,海關有權規定「完稅價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3、稅後造價計算公式

含稅造價*(1-稅率)=不含稅造價
含稅造價跟不含稅造價之間就是稅率的區別,含稅造價比不含稅造價要高,所以就好理解了
稅後造價=稅前造價+稅金
不含稅金取費項的造價為稅前造價
反之就是稅後造價
我們一般都是要把稅金含在總造價中的。
稅後造價是全部的總造價,因為工程款開發票都是要收稅金的,一般稅金都是不能降低的,必須有的。稅前造價是工程的成本價。
顧名思義,稅前造價是指未取稅金之前的各項費用(包括直接費、管理費、利潤、規費等)之和;稅後造價是指計取稅金後(包括稅金在內)的工程造價。

4、什麼叫稅前價/稅後價???

1、稅前價格是指不含稅價格,稅後價是含稅價。 

例如:

購買了一批原材料10000元,增值稅稅金為10000*0.17=1700元,則稅前價為10000元,稅後價為11700元(10000+1700)。

如果:購買原材料共支付10000元,有增值稅專用發票,則10000為稅後價,稅前價為10000/1.17=8547元。

2、稅後價不是扣除稅額後的金額,是不含稅金額加上稅額的金額。

(4)報價稅前稅後怎麼算擴展資料: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

5、稅前稅後工資怎麼計算

稅前稅後工資計算方式如下:
1、稅後工資計算公式:稅後收入=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個人所得稅。
其中: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扣除標准)*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
2、稅前工資即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定義,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從納稅意義上的稅前工資,即是指每月各種收入的累加。
另外,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別在於: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綜上所述,個稅的扣除標准為中國公民5000元,而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確定附加減除費用1300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6、知道稅後價格怎麼算稅前價

知道稅後價格,直接乘以1.17既可以得出稅前價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四條 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第三十條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不包括其應納稅額。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依上述條例的列舉假設你單位是一般納稅人,稅率為17%,某宗商品出售價為1000元。那麼這件商品自然是含稅價1000元,也叫稅前價,它的稅後價是用1000÷(1+17%)=854.7元。如要想用這個854.7元還原到稅前價,就用854.7×1.17=1000元。

(6)報價稅前稅後怎麼算擴展資料:


出於商業上的種種考慮,交易雙方將合同交易價格約定為稅後金額(或凈額),在商業安排中十分常見。然而,這里的稅前稅後究竟指的是增值稅前後還是所得稅前後也常有不同理解。


更加復雜的是,不同於純境內交易,在跨境交易中,由於預提所得稅的影響,如果稅務上的判斷與商業安排的經濟實質不一致,則對是否凈額的約定就可能產生額外的稅務成本。在合同中約定稅前還是稅後,並不是只有商業考慮這么簡單。


在合同中將交易價格約定為「稅後金額」或「凈額」,對於收款的一方來說,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簡單直接的反映和保障其合同權益,但同時,可能帶來一系列的稅務影響。

交易安排立足於商業的考慮,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其背後可能帶來的稅務影響。有時候將「稅後金額」或「凈額」的約定調整為稅前金額,並通過合同約定的方式明確各方的義務也是種選擇。

7、稅前稅後工資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稅後工資指的是稅前工資扣除五險一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公積金)中的個人交納部分、個人所得稅後,實際到手的工資收入。

稅後工資=應發工資-保險-個人所得稅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扣除標准3500元/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