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幣如何走向國際化5000字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民幣國際化已成為一個日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它不僅僅關繫到我國金融創新能否像實體經濟一樣崛起,形成經濟和金融雙輪驅動,而且關繫到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我國地位提升能否得到主權貨幣強有力的支持,獲得更多的投票權和話語權。21年在韓國召開的G2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達成「歷史性協議」,中國持有IMF份額從第6位升至第3位,這對人民幣國際化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一、人民幣國際化現狀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在跨境貿易結算、本幣互換、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基金、建立境外人民幣迴流渠道等方面都有所推進。人民幣最優貨幣區開始在兩岸四地、華人經濟圈、東亞經合組織、上合組織及周邊國家和地區中逐漸形成和擴大。
1.跨境貿易結算。自28年12月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國內試點的省市已經擴大至2個,跨境貿易結算境外地域已擴展至所有國家。據統計,截止到2011年4月底,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已突破1萬億。[1]可以說,跨境貿易結算既是人民幣國際化帶有標志性的第一步,初步體現了國際貨幣的支付和結算功能。與之同時,跨境貿易結算又是人民幣國際化必經階段,其順利拓展將為今後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本幣互換。自28年12月我國與韓國簽訂18億人民幣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之後,29年2月,我國與馬來西來簽署了8億人民幣互換協議;29年3月,我國又與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簽署了2億和1億人民幣雙邊本幣互換協議;29年4月,我國與阿根廷簽訂了7億人民幣互換協議。21年6月和7月,我國分別與冰島、新加坡簽署了35億和15億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2011年4月,我國又與紐西蘭簽訂了25億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截止到目前,我國已與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共8285億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3.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基金。27年6月,國家開發銀行獲准在香港發行第一隻人民幣債券,金額為5億人民幣;到21年8月,共有財政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匯豐銀行及東亞銀行等8個金融機構在港發行了近4億元的人民幣債券;[2]截止到2011年4月底,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金額已達84億元人民幣。[3]境外人民幣基金也於21年8月開閘,海通證券在香港發行了首隻人民幣基金,金額為5億人民幣;之後,恆生銀行、工銀亞洲和建銀國際都在香港發行了人民幣基金。境外人民幣債券和基金的發行,為境外人民幣提供了投資和迴流內地的渠道,進一步刺激了人民幣在境外的支付、結算和流通。
4.有條件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21年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允許香港、澳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外參加銀行和境外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在核準的額度內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據統計,截止到2011年3月,包括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兩家港澳人民幣結算行在內,獲准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已接近2家。[4]這個舉措為境外合法獲得的人民幣資金進一步提供了投資和保值增值渠道,增強了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的信心。
5.一些國家開始接受人民幣作為匯率指數貨幣、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25年4月,歐洲央行在歐元指導匯率體系中增加了人民幣等7種貨幣;25年11月,印度央行在調整匯率指數時將人民幣納入匯率指數的一籃子貨幣;在蒙古,目前人民幣已經占據了貨幣支付、結算和儲備6%的份額。這體現出一些與中國貿易較多的國家開始認可和接受人民幣。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大,一些周邊國家開始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26年12月,菲律賓對外宣布將人民幣作為央行儲備貨幣,這是人民幣第一次被其它國家列為儲備貨幣;21年9月,馬來西亞央行也開始買入人民幣計價債券作為其外匯儲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人民幣充當國際支付手段的流通量,包括邊境貿易、旅遊貿易、人民幣結算貿易與國際周轉及境外留存大約已近萬億。可以說,人民幣正在逐步被其它國家接受和認可,人民幣國際化的外部條件越來越成熟。
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機遇
3年來,我國堅定不移地執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方針,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經濟和金融的快速發展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之同時,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國際貨幣體系正處於變革當中,這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1.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必然要求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眾所周知,包括「金磚四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在內的新興經濟體近1年來迅速崛起,佔世界經濟的比重不斷增加,已成為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從具體數據來看,199年,全球的新興經濟體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為39%,到26年,這一比重增加到48%。29年,按照購買力來平價測算,新興經濟體佔全球GDP的份額已升至51.87%。[5]從對世界經濟貢獻率來講,28年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就已超過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1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7%,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率為1.3%,新興經濟體增長率則高達5.1%。然而,建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基礎上的牙買加體系已不能適應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該體系設置的原則和框架更多體現的是歐美發達國家的利益,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和投票權沒有充分體現出來,與其不斷上升的經濟地位不相匹配。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
2.美國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進一步推動了國際貨幣體系改革。27年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迅速波及全球,引起了全球金融動盪。隨著金融危機的逐步深入,特別是雷曼兄弟的破產倒閉,美國金融帝國的基石———投行模式受到了質疑和否定,五大投行破產和倒閉了三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轉向了商業銀行模式,華爾街一度陷入迷茫。奧巴馬上台執政後,對美國金融體制的改革進一步加劇了政府與華爾街的矛盾。金融危機的影響、忙於自救和內部改革以及內耗的結果必然削弱美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和控制力。無獨有偶,29年12月始於希臘的歐洲債務危機讓歐洲陷入了同樣尷尬的境地。忙於對深受債務危機困擾的歐元區國家進行援助以及如何幫助它們削減債務、擺脫危機,已成為歐元區主要國家的頭等大事。此消彼長的作用下,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出現衰退及實力受損,改變了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力量對比,原有的格局和平衡被徹底打破,這進一步推動了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3.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呈現出美元地位下降,儲備貨幣多元化的格局,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良好機遇。21年2月底,韓國央行公布的報告《美元地位下降,貨幣秩序料進入多貨幣體系》稱,截至29年9月,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比重已經從1977年的逾8%下降至61.6%,而歐元資產的比重則從1999年的17.9%上升至27.7%。未來5-1年美元仍可能是全球最重要的儲備貨幣,但在更長時期內美元的地位將下降,全球貨幣秩序預計將進入多種貨幣體系。可以看出,國際貨幣體系格局將因美元地位的下降而出現變化,呈現出美元地位下降,歐元地位上升,儲備貨幣多元化的格局。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下降的比重必將由其它貨幣代替,這對人民幣國際化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三、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障礙和風險
分析美元和日元的國際化過程,人民幣國際化將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和過程:一是人民幣成為重要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和在周邊國家廣泛受歡迎的支付、結算和流通貨幣;二是人民幣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交易的結算貨幣和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具有一定地位的初級硬通貨;三是人民幣成為世界各國普遍看好的國際儲備貨幣;四是人民幣成為像美元一樣的超主權貨幣。然而,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克服各種各樣的障礙和風險。
1.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方面的障礙。國際社會中,絕大多數國家認同的是西方文明和資本主義制度,盡管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許多國家並沒有認同我國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更多地是將我國的崛起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而不是一個合作夥伴。同樣地,我國歷史悠久、具有東方特色的文化傳統與西方文明有著明顯差異,語言、觀念和思維方式的不同無形中會導致溝通的障礙,加劇尋找認同感的差距。因而,人民幣國際化相比較美元、歐元和日元而言,其過程將會更加曲折和漫長。
2.一些既得利益大國的阻撓。在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盡管美元的地位在下降,但作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美國是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霸權地位的,必然會想方設法維持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享受鑄幣稅收益,阻撓其它貨幣的崛起。歐元區國家同樣也會如此。而在亞洲,已成為國際硬通貨的日元為維護其在亞洲的貨幣地位,更會將人民幣視為主要競爭對手,千方百計進行打壓和阻撓。因此,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3.技術層面的障礙。目前最主要的障礙是資本項目下人民幣未實現自由兌換。盡管我國近年來適當放寬和擴大了外國投資者在中國金融市場上的直接投資規模,在資本流出方面也在逐步放鬆境內居民以及金融機構對海外投資的限制,但這距離人民幣國際化的要求而言還遠遠不夠。當然,考慮到我國的現實情況,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也不會輕易放開,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必將給國際資本和金融運作帶來較大的風險考量。此外,人民幣國際化存在的技術障礙還包括與此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思維方式的轉變、金融體系的健全以及金融人才的匱乏等。
4.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一些西方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善於運用的「金融戰」或「貨幣陷阱」。令人記憶猶新的是1997—1998年的香港金融保衛戰,以美國索羅斯旗下對沖基金為首的國際炒家大肆作空港元,雖然最後香港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成功地擊退了國際炒家,但也付出了慘重代價。隨著境外結算、流通和儲備人民幣的規模大幅提升,國際資本或熱錢炒作人民幣或人民幣資產的風險也隨之上升。因此,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必須防範國際資本利用我國可能存在的金融缺陷或漏洞來作空或作多人民幣,以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同時,也要防範美元、歐元等主要國際貨幣貶值所帶來的陷阱和風險。
四、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相關策略
1.制定人民幣國際化的時間表。這是進一步推動和落實人民幣國際化總體戰略和目標的具體體現,這個時間表既可以是粗放型的,也可以是具體細化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的「人民幣國際化三步走戰略」就提出了一個時間表:21年至22年人民幣由國內結算貨幣成為重要的貿易結算貨幣,22年至23年人民幣由貿易結算貨幣成為國際金融結算貨幣,23年至24年人民幣由國際金融結算貨幣變成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筆者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時間表不應簡單地劃分,其進程應與我國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相吻合,時間表的制定應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結合,也就是說,人民幣國際化的內容應體現在今後若干個「五年規劃」中。這樣,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才能與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匹配,既不超前,也不落後。
2.在路徑選擇上,我們可以採用政府和民間共同推動的方式,多層次、全方位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一方面,通過政府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如鼓勵和放寬境內機構和個人進行境外投資;建立境外人民幣迴流的多種渠道,進一步完善境外人民幣迴流機制;適當放寬資本項目下的人民幣兌換等,在政策層面為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條件。另一方面,通過龐大的民間經貿和金融往來渠道,藉助跨境貿易、承接海外工程、跨國公司境外投資和經營、國際代理、國際租賃、國際保險和直接對外投資,在現實國際經濟往來中推動人民幣在全球范圍內的拓展,逐步侵蝕、擠壓和占據美元、歐元等主要國際貨幣原有的份額和空間。
3.堅持「走出去」戰略與人民幣國際化相結合。「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制定的一項長期國家戰略,它不僅僅關繫到我國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而且也關繫到我國龐大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問題。「走出去」戰略與人民幣國際化兩者的關系是相伴相生,相輔相成,我們不應簡單地割裂開來。因此,我們在具體執行「走出去」戰略時,既要注意防範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和陷阱,也要藉此機會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充分發揮中投等「主權基金」平台的作用,在對外投資和金融結算中提高人民幣的佔比。如在購買境外資源能源和資產時增加使用人民幣支付,或以貨幣組合方式(即將人民幣與美元、歐元等主要國際貨幣按一定比例組成貨幣組合)支付,鼓勵在國際金融結算時使用人民幣結算等。
4.抓緊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離岸金融中心(OffshoreFinancialCenter),又稱作離岸金融市場(OffshoreFinancialMarket)或境外金融市場(ExternalFinancialMarket),它是任何一個國家貨幣國際化、全球化必備的基本條件。從歷史上看,無論是美元、日元還是歐元,其國際化進程都離不開離岸金融中心的支持,因此,建立離岸金融中心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過程。從條件來看,目前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首選地是香港,無論是語言、文化背景,還是金融基礎、區位優勢,香港都當之無愧,而且,香港與大陸已經建立了較為緊密的金融合作,這為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還應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以及我國拓展經貿關系的主要地區非洲、拉美等地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為人民幣真正實現國際化提供必要的金融基礎設施。
5.大力發展人民幣金融衍生品。發展金融衍生品是避免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產生劇烈波動、分散匯率管理風險的一種較佳方式。但目前人民幣金融衍生品的現狀是境內品種少、規模小,只有人民幣外匯掉期、人民幣利率互換等少量產品;相比之下,境外的人民幣衍生品品種多、規模大、交易活躍,如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NDF)、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期權(NDO)、人民幣無本金交割互換(NDS)和人民幣結構性票據(StructuredNotes)等。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估計,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NDF)日均交易量在3至5億美元之間。[6]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遠期交易的定價權似乎有旁落之嫌。因此,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我國應大力發展基於人民幣匯率的金融衍生品,如人民幣指數期貨等,掌握人民幣定價權,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平穩、健康、有序地進行。
6.組建大型國際零售貿易商,占據國際經貿制高點,掌控國際商品定價權和人民幣結算主動權。在我國日益成為世界製造工廠和世界商品供應商的情況下,不應過度依賴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貿易商,這容易受制於其渠道。與之相反,我們應組建大型的國際零售貿易商,建立龐大的國際營銷網路和渠道,直接佔領國際市場。這是國際經貿的制高點,通過控制國際營銷網路,可以進一步控制國際品牌市場和國際商品定價權,甚至影響和控制上下游產業及產業鏈的整合。實踐證明,發達國家的商業定價權和市場壟斷網路是其貿易結算、產品與品牌控制的源泉和依據。因此,為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我們應組建類似於沃爾瑪、家樂福的國際零售貿易商,通過其渠道增加人民幣貿易結算量,為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國際市場規模、增強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的實現機制奠定更好的基礎。
2、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障礙
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仍然存在眾多障礙。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民幣國際流通量增長不足;國內金融市場深度、廣度和國際標准化程度不足;國際化過程中人民幣對外價值可能發生巨大變動,妨礙經濟政策自主性。其中,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不足將成為最大問題。因為在金本位的黃金時代,英國雖然存在龐大經常項目順差,卻通過資本輸出向世界各地輸出了大量英鎊;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後,美國通過經常項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動性。盡管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貿易順差最大國之一,但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仍然較小。
而且,縱觀全球主要國家的貨幣國際化的實踐,一國貨幣國際化進程要求該貨幣發行國應具備以下條件:佔有全球經濟較大份額的經濟實力,政治上高度穩定,宏觀經濟環境的穩定和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從中國的發展狀況來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尚存在諸多不足。
經濟實力有待進一步加強。與貨幣國際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時,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因此,現階段大規模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基礎並不穩固。
現有經濟體制有待於進一步完善。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初見成效,但仍存在難以支撐人民幣迅速實施國際化進程的諸多問題。如利率市場化問題、人民幣匯率機制完善問題、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問題等。
以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為例。中國之所以採用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漸進模式,主要目的在於盡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創造實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前提條件。這些前提條件,簡言之就是,穩定的宏觀經濟、健全的微觀機制、健康的金融體系、有效的金融監管、有利的國際環境。
顯而易見,當前中國尚未完全具備上述條件。中國宏觀經濟存在著眾多的矛盾,還很不穩定,微觀機制有待健全,金融體系較為脆弱,金融監管也比較薄弱,國際環境較為嚴峻。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前提條件的成熟,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在這種情況下,「漸進模式」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3、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有哪些制約因素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邁出實質性步伐。一是雙邊貨幣互換規模不斷擴大。從去年12月開始,我國相繼與韓國、馬來西亞、印尼、阿根廷等六個國家和地區分別簽署了總計6500億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約合我國外匯儲備總額的5%。二是人民幣結算開始由邊境貿易向一般國際貿易拓展。4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4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管理法將於近日出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在推動我國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經貿關系發展的同時,將有助於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鎖定收益預期,同時還可以獲得節省匯兌成本、加快結算速度等實惠。首先,可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我國進出口企業通常以美元、歐元和日元進行計價結算,由此帶來的匯率風險主要由境內企業承擔。如果出口商品鎖定外幣價格,外幣貶值就會導致企業收益下降甚至虧本,尤其是技術含量較高、建設周期較長的大型成套設備產品,匯率波動較大,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也越大。使用人民幣貿易結算,企業就可以不必採用遠期售匯和調期交易等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從而規避匯率風險。其次,可以提高交易效率。以前外貿企業為規避匯率風險,在進行結算時通常委託銀行進行衍生品交易。在多數商業銀行,交易費用一般為交易金額的2.5-5‰。採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出口企業可以避免大量的外幣衍生產品交易的費用,還可以減少相應的人力資源和相關資金投入。與此同時,在實行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後,我出口企業在完成出口後收回的本身就是人民幣,不存在外匯兌換過程,除了節省匯兌成本外,更主要的是縮短了結算過程,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第三,可以帶來穩定的匯率和收益預期。匯率體現一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經濟話語權,直接影響國家競爭能力。在金融危機面前,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利於財政政策作用發揮。貨幣互換機制中的技術核心就在於,在期初和期末要按照固定匯率交換本金。我國近期將「固定匯率制+貨幣互換」作為最優貨幣政策選擇,將有助於外貿企業獲得較為穩定的匯率和收益預期。第四,可以催生新的貿易機會。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採取的是「先周邊、後拉美」的戰略,首先是東盟國家,示範和導向作用明顯。盡管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市場效應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體現出來,但隨著出口企業及其貿易夥伴更加充分地運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不僅能極大地增強出口企業的實力,還能為企業帶來更加廣闊的市場機會。此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還可以提振外貿企業的信心,起到激勵企業擴大出口的作用。第五,可以降低對主要貿易夥伴的依賴。當前國際貿易正伴隨全球經濟的衰退陷入萎縮,我對美、歐、日貿易額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上述三大貿易夥伴正好是全球三大國際貨幣——歐元、美元、日元的主權國家,其貨幣的國際地位與貿易規模呈一定的正相關性。我國要想在本輪經濟周期中率先走出低谷,保持對外貿易的穩定增長無疑具有積極作用。在全球經濟滑坡及貿易萎縮的大背景下,開展人民幣結算試點,對於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關系,降低對主要貿易夥伴的依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穩步推進,進出口企業也要相應地做一些調整,不僅要調整企業的內部機制、成本核定、外貿談判策略、外匯理財方案等,還應同相關銀行業機構保持密切溝通和合作,從而在銀行的幫助下主動適應、用好用活這一新的結算制度。
4、人民幣發展趨勢
摘要:由於人民幣流通范圍逐步擴大,國際交易量增長迅速等原因,使得其國際化趨勢明顯。鑒於我國金融(金融論文)體系不健全,離岸市場不發達、資本開放度不高等原因,人民幣國際化還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增強經濟實力,完善金融制度和體制,擴大開放合作,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途徑。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金融市場;金融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幣的區域影響力逐步擴大,尤其是2003年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於境內機構對外貿易中以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有關問題的通知》,更是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從此駛上了快車道。2010年我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快速進程中也面臨諸多障礙,如何化解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依然是學術界和實際工作部門不可迴避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當一國貨幣在世界范圍內行使貨幣職能時,那麼此種貨幣就成了國際化的貨幣。從此定義引申,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超出國界,在世界范圍內行使貨幣的職能。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逐漸加速,並呈現出以下一些趨勢。
1.人民幣流通的范圍逐步擴大
周邊化、區域化、國際化是一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必經程序,目前人民幣國際化正處於由周邊化向區域化過渡的關鍵時期。從地域范圍來看,人民幣在東南亞國家(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東亞國家(韓國、朝鮮等)、中亞國家(哈薩克、蒙古、塔吉克等)以及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用於結算和支付的貨幣。人民幣在這些地區被廣泛運用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經濟方面的因素,另外一個是旅遊行業的發展,其中經濟因素是基礎。
[1]
例如近些年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往來日益頻繁,雙邊貿易規模逐年擴大,尤其是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經濟聯系愈加緊密,經濟往來客觀上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反過來人民幣的紐帶作用也促進了經濟交往的發展。另一個原因在於東南亞國家的旅遊業發達,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國內遊客前往旅遊,為了迎合這些遊客的購物需求,這些國家多接受人民幣,而且很多銀行網點也都提供人民幣兌換,這也促進了人民幣國家化的進程。
2.人民幣國際范圍內交易量增長迅速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統計,海外流通的人民幣規模已經超過了1萬億,而這一數額還是在我國資本項71全開放的條件下實現的。據統計,僅僅在2008年,我國人民銀行與其它國家簽署的人民幣雙邊互換規模已經高達8000多億,而這一數據還在處於不斷地上升中(具體數據見下表)。2011年第一季度,各大銀行累計辦理的跨境人民幣交易結算高達3600多億,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在20%以上。隨著人民幣在國際范圍內交易的蓬勃發展,在我國金融中心香港地區形成了一個規模蔚為可觀的人民幣交易中心,香港每月人民幣交易額2010年已經達到了700億元。
[2]
人民幣國際范圍內交易量的迅速攀升,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同時也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3.人民幣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日益擴大隨著人民幣在更為廣泛的區域流通以及人民幣境外交易規模的攀升,人民幣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僅次於美元、歐元以及日元的硬通貨,例如人民幣已經在朝鮮、越南等國全境流通,並成為當地許多居民儲藏財富的一種形式。同時隨著我國出境旅遊人數的激增,很多發達國家也已經開始為遊客提供人民幣結算服務。2010年9月份馬來西亞央行通過香港金融市場購買了價值100億美元的人民幣計價債券,整個國際金融市場為之震動,這也標志著人民幣首次以外匯儲備的形式成為其他國家央行進行資產配置的選擇。人民幣全球范圍內影響力的增強既是市場經濟本身的選擇,同時也是人民幣一貫的良好的形象所促成的。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導致亞洲各國貨幣急劇貶值,唯有人民幣堅挺,短期來看這種行為給當時的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但是時至今日發現,當初的選擇為今天人民幣的國際化贏得了良好的信譽。
二、貨幣國際化的條件
貨幣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國貨幣漸漸超越國界,在世界范圍內行使貨幣具有的價值尺度、支付手段以及儲藏手段等貨幣本身所具有的職能。通過研究歷史(歷史論文)上世界范圍內廣泛流通的貨幣可以總結,貨幣國際化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一是以美元為代表的模式,此類貨幣的國際化主要是憑借國家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以及政治影響力,通過制定貨幣協議來實現,例如美國通過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在世界范圍內的地位。二是歐元模式,歐元模式比較特殊,此種貨幣國際化模式的基礎在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動,通過聯合經濟體內的國家放棄本國貨幣的發行權,統一區域內貨幣發行,並藉助於區域經濟體的影響力使其貨幣在世界范圍內流通。三是日元模式,日元模式除了依賴於日本強大的經濟實力,還離不開日本金融體制的支持,日本金融制度採取了市場主導的金融模式,貿易自由、匯率自由、資本賬戶自由等一系列的金融措施使得日元成為國際上通用的貨幣之一。盡管貨幣國際化的三種模式各有不同,但是下列幾個條件是貨幣國際化所必備的。
72
1.經濟實力是貨幣國際化的基礎條件從上述三種貨幣國際化的模式來看,經濟基礎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以美元的國際化來看,盡管布雷頓森林體系在客觀上對美元成為世界貨幣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要認識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僅僅是外因,內因還在於當時經過二戰的摧殘歐洲各國經濟已經崩潰,而美國的經濟實力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實力才是促成美元國際化的內因,這一點在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後表現的尤其明顯。
美元的地位並沒有因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而有所削弱,相反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美元依然是世界范圍內的「硬通貨」。日元模式也是以經濟基礎作為其後盾,研究日元國際化的進程就可以發現,日元國際地位的加速提升階段就是日本經濟快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日本經濟從戰後的百廢待興到經濟規模世界第二,經濟實力的增強給日元在國際范圍內的流通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同樣道理,歐元作為貨幣發展史中一個新興的產物,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擁有強大的世界影響力,與歐盟這個世界經濟規模第一的經濟體的地位密不可分。由此可見,強大的經濟實力是貨幣國際化的物質基礎。
2.規范自由的金融市場是貨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貨幣國際化必須要依賴於規范自由的金融市場,這是因為規范自由的金融市場可以確保一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與安全性。流動性與安全性是一國資本市場健康的基本表現,流動性代表著活力,而安全性是為流動性保駕護航的。一國的資本市場中最重要的是官方債券市場,縱觀貨幣國際化的歷史就會發現,官方債券市場一直以來扮演的都是政府進行融資與投資場所的角色,官方債券市場規模與健康程度如何將直接決定此國貨幣能否在國際范圍內充當儲備貨幣的潛力。回顧美元國際化的過程可以發現,美元地位的提升與紐約金融市場的崛起基本上是同步的,隨著紐約金融市場全面超越倫敦金融市場,美元的全球地位也因此得以實現。同樣原因,日元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關鍵節點就是東京離岸市場以及歐洲日元市場的形成,這兩個資本市場為日元的國際化提供了支撐性條件。在歐元國際化的過程中,完善的歐洲金融市場同樣功不可沒。
[3]
3.幣值的相對穩定是貨幣國際化的有力支撐從貨幣的本質來看各個國家所發行的貨幣沒有任何的區別,但是為什麼有些國家的貨幣在長期的發展中成為了世界貨幣,而另外一些國家的貨幣卻不能,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的貨幣在一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幣值波動不大,例如美元自誕生以來,之所以各個國家都願意將其作為儲備貨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元堅挺、幣值波動小。從這個角度來看,幣值的穩定與否將直接決定貨幣國際化的進程。這個結論還可以從一個反面的案例來加以說明,日元地位最鼎盛的時期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這一時期日元處於一個升值的通道,但是當時間到了1990年,日本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日元升值的空間已經出盡,各個國家央行以及投資者逐漸看淡日元前景,而選擇了減持日元的決定,這給日元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有利因素以及阻礙因素1.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因素近些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在逐漸加快,人民幣在國際范圍內的地位也得到了逐步提升。究其原因在於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諸如經濟規模的增大及其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力的提高、國內政局穩定以及在世界范圍內政治影響力的擴大、人民幣幣值的相對穩定等有利因素,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我國經濟實力增強。經濟實力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條件,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經濟實力一步一個台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截止2010年我國經濟規模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率在8%以上,經濟規模是改革開放之初的100多倍。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20%,經濟實力的增強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實踐證明信用貨幣的流通是以實物商品流通為載體的,如果貨幣的流通沒有物質產品作後盾,那麼這種貨幣73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趨勢分析勢地位是不可能長久維持的,而我國強大的製造能力以及每年巨額的進出口額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基礎條件,而貿易進出口的昌興又反過來帶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
第二,我國政治影響力的增強。我國一直以來都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近年來我國的政治影響力更是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大國之一,同時中國對涉及自身利益的訴求的呼聲也越來越響亮,各種各樣的國際事務中幾乎都能看到中國的身影。例如中國在世界銀行這一國際金融機構中的地位逐漸攀升,截止到2010年6月,我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從%上升到了%,從而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股東國。在亞洲這一區域范圍內中國的主導作用亦在日益凸顯,從組織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到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從組織建立「上合組織」這一在亞洲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機構到加大與周邊國家的政治互信合作,中國的政治影響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而政治影響力的提高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4]
第三,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如果匯率波動較大,那麼就會增加持有人民幣的風險,從而影響到其在世界范圍內貨幣職能的行使。當然匯率的穩定並不是說匯率固定不動,恰恰相反匯率穩定是要求匯率波動應有完善的市場供求機制,從而確保匯率不會產生大的波動。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大大提高了其它國家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例如在1998年的金融危機,面對來自周邊國家貨幣急劇貶值的巨大壓力,人民幣在殘酷的國際金融風暴中實現了不貶值的承諾,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國際地位。
2.人民幣國際化的制約因素
雖然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諸多進展,但是面對各種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時不能盲目樂觀,各種限制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依然存在。
第一,我國金融體系不健全制約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實現需要金融體系強有力的支持。只有國內的金融體系具有健全的運行機制,才不至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一旦受到國際金融市場的沖擊就中斷。目前國內金融體系不健全,嚴重製約了人民幣流向境外的速度和規模,同時金融創新(創新論文)產品的匱乏也導致我國的金融體系難以抵消國際金融波動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境外流通的巨額人民幣資金客觀上需要我國金融體系的完善,然而我國銀行業的跨國經營還處於一個起步階段,無論是在境外布點上,還是在服務水平上,都存在一系列問題嚴重製約了人民幣國際化向縱深發展。
第二,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滯後制約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離岸市場是指在中國境外開展人民幣相關業務,離岸市場建設的滯後使得境外人民幣金融需求無法得到有效地滿足。鑒於短期內我國資本賬戶還不可能完全開放,因此離岸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對於人民幣走出去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雖然香港目前是我國人民幣境外交易的一個最重要的集散地,大量的境外投資者聚集在香港進行人民幣交易,大量人民幣因此流向香港,但是從香港流入內地機制還不太完善,從而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不利影響。
第三,我國匯率機制制約人民幣國際化。合理的匯率制度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是必不可少的,匯率對調整人民幣的流動具有杠桿作用。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匯率改革歷經幾次大的改動,目前基本建立了一個由市場決定的匯率機制,但是應該認識到我國的匯率制度依然受到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預。我國目前的匯率機制是由企業結售匯制度、銀行外匯結算頭寸限額和中央銀行干預匯率三者相互制約的產物,這種制度下資本的自由流動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外匯供給呈現出一種剛性的增長趨勢從而制約了人民幣國際化。
第四,資本市場開放程度低制約人民幣國際化。調查發現人民幣近年來之所以能夠得到境外投資者的青睞,在於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在不斷加強,然而僅僅依賴貨幣升值帶來的收益還不能夠完全吸引投資者,畢竟人民幣升值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同時升值的幅度也是有限的。要想實現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的長期持有還必須要建立多渠道的人民幣投資渠道,從而保持人民幣的投資吸引力。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還基本是一個處於封閉狀態,人民幣投資渠道的不暢直接制約了境外居民持有人民幣的積極性,只有人民幣的安全性、流動性與營利性達到一個和諧的統一,才能進一步促進其在境外的流通量。
74
2011年第10期四、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對策盡管人民幣國際化能夠帶來諸多好處,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面臨諸多阻礙因素,需要採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來確保人民幣國際化的順利推進。
1.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建設
一般來講,一國的金融體系一般有金融組織體系、金融監管體系以及貨幣體系等幾個重要組成部分。規范的金融體系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各種與人民幣有關的跨境業務名目繁多,如果沒有相應的制度規范,很容易造成相關業務的混亂。同時面對來自國外金融業的激烈競爭,我國要通過完善金融體系的建設來增強國內金融體系的健康程度。政府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結合我國金融體系的具體現狀出台並完善相關措施,從而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5]
2.採用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採用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目的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相對穩定,如果匯率波動幅度太大,就會造成投機資金跨境大進大出,導致境外居民持有人民幣的信心受到動搖。採用市場化的匯率制度從長期來看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匯率的劇烈波動,同時也能更真實的反映出人民幣的真實價值,從而增強境外居民以及金融機構持有人民幣的信心,並進一步的提升人民幣的地位。從短期來看,要想真正實現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完全市場化,必須逐步放寬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管制,可以適當加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從而增強其波動彈性。
3.實現資本賬戶自由化
盡管1996年我國按照世界貨幣基金的要求開放了資本賬戶下的某些要求,但是目前我國資本賬戶還受到較多的管制,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資本賬戶下的接近一半交易項目都受到管制。在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推進中,人民幣境外的流通量和存量越來越大,這也在客觀上對資本賬戶的自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長遠來看實現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人民幣的可自由流動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經程序。
4.增強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目前我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較低,處於價值鏈的低端,從而導致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較低,在國際市場上無法獲得定價權以及貨幣選擇權,這種缺陷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後顯得尤其突出,在美元持續貶值的宏觀背景下,我國企業出口成本劇增,本已微薄的利潤在匯率的沖擊下更加少得可憐。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出口總額的90%以上都是用美元來結算,中國企業在承擔自身經營風險的同時,還面臨來自匯率的風險。而要想增強國外訂單對採用人民幣結算方式的接受程度,必須通過增強企業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來爭取貨幣選擇權,具體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措施:一是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轉變,加大固定投資、加工貿易和人才培養力度;二是擁有穩定銷路、穩定品種的長期合作客戶,讓對方客戶從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中嘗到便利的甜頭;三是增加政府服務能力,加大中國企業在貿易夥伴間定價能力,從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5、如何解決人民幣國際化中所遇到的挑戰
第一,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長期挑戰來自中國實體經濟。如果不能改變嚴重依賴外需、依賴「微笑曲線」低端收入的經濟模式,中國就無法成長為貿易強國,就不能在貿易計價結算貨幣談判中擁有足夠的話語權,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也將受到嚴重製約,進而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儲備貨幣的國際貨幣職能就很難實現。把握好後金融危機時代難得的時間窗口,制定科學的宏觀經濟政策,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平台,實現中國自主創新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是夯實人民幣國際化經濟基礎的關鍵。
第二,金融制度存在不足、金融市場化程度較低、金融體系效率較低,降低了人民幣國際使用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構成人民幣國際化的中期挑戰。在當前金融體制深化、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眾多金融工作中,必須在思想上牢固樹立統籌協調發展的觀念,將人民幣國際化與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以及資本賬戶有序開放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利用這四者之間的內在聯動機制,選好政策切入點進行重點突破和有力推動,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成效,解決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制度障礙。
第三,離岸金融市場是當代國際金融的核心,沒有一定規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做支撐,人民幣國際化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關鍵在於短期內迅速擴大人民幣境外存款規模。依靠貿易逆差對外提供人民幣所需時間長,而且規模小,比較分散。依靠國有企業進行大規模人民幣對外投資,容易激發東道國的政治民情,產生事與願違的結果。我們認為,最有效的渠道是依靠我國強大的國有或股份制銀行,直接擴大人民幣對外貸款規模,在國外建立分支機構,為離岸人民幣市場繁榮奠定最重要的資金和機構基礎。
第四,保持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冷靜頭腦至關重要,不能用搞運動的方式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資本賬戶的開放尤其應該謹慎,一定要做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成熟一個項目開放一個項目,不可操之過急。可以通過加快名義金融開放的速度,通過技術手段和程序設置把握實際開放度,將投機性熱錢流動控制在經濟金融安全運行的承受范圍內。
6、央行稱數字人民幣可跨境交易,有何利弊?
隨著生活的逐步發展。人們對一些東西的需求也開始越來越大,同時貨幣也開始需要的越來越多。但是往往現在的實物貨幣最大的劣處就是如果再進行一些數字比較大的交易的時候,會存在於不方便攜帶的問題。而另一邊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逐漸發達,數字貨幣虛擬貨幣也開始慢慢地發展了起來。
而在日常生活中,微信支付用手機支付開始逐漸的,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但是這樣真的是沒有什麼問題嗎?真的不存在一些嗎?也換了但是這樣真的是沒有什麼問題嗎?真的不存在一些隱患嗎?
網路是把雙刃劍。數字人民幣也存在一定的隱患。其實數字人民幣在國內已經運行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沒有進行跨境運輸的一個例子。而這一次數字貨幣跨境運輸這是一個數字貨幣的新的突破,與此同時也可能會帶來許多的問題。
那就是數字人民幣一段時間跨境那就存在於一個利率的問題和轉化率的問題,而且如果是單純的在國內。一些數據都會是互通有無的,但是如果一旦跨境必然會存在於一些和其他友好國家的貨幣來往。而在這,其中也顯得更加的麻煩,因為每個國家的貨幣不同,所以人民幣的數字也是一直在漂浮不定的。
這就會導致,有一些數目並不是特別的清楚。
數字人民幣實現跨境運輸,也是一個全新的突破。我國在今年已經躍升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也標志著我國真正的在經濟這一方面有了質的突破。人民幣也開始變得逐漸的增值。所以在這個時刻數字人民幣跨境運輸是非常有利的。
做好萬全之策,打贏這場經濟賬故宮簡筆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人民某幸福做准備。雖然存在著很多很麻煩的事情,但是人民的智慧是偉大的別人會用這些智慧來化解一些危機。
我當下我國有關部門所應該做的就是認真核對好信息,保證交易圓滿完成。
相信在這個網路之間發達的時代。數字人民幣一定會為我國的經濟帶來一定的突破。與此同時,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數字人民幣的交易會在我國的經濟貿易會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所以,小編在最後也祝願祖國能夠越來越好,早日實現宏偉藍圖。
7、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弊端?
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弊端?就是攜帶不放便
8、人民幣國際化的弊端?
1、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使中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貨幣國際化後如果本幣的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出現偏離,都將給國際投資者以套利的機會,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
2、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國際金融市場上將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幣,其在國際間的流動可能會削弱中央銀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
3、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由於對境外人民幣現金需求和流通的監測難度較大,將會加大中央銀行對人民幣現金管理的難度。同時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可能會加大一些非法活動如走私、賭博、販毒的出現。
(8)跨境人民幣發展障礙擴展資料:
人民幣國際化的相關措施建議
1、擴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范圍.除了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五個基本的城市之外,將邊境貿易較大的省份也納入試點范圍;
2、建立和完善跨境人民幣資金支付清算機制,以轉賬支付代替現鈔支付,為跨境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提供清算平台;
3、我國貨幣當局可以與人民幣跨境流通規模較大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簽訂協議,允許其在一定額度內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以提升周邊國家和地區居民對人民幣的信心;
4、建設以香港為基地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作為我國資本項目尚沒有完全開放之前的一個過渡性安排,以消除境外機構缺乏人民幣投資與避險工具的障礙。
9、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研發提速,未來數字貨幣將面臨哪些問題?
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研發提速,未來數字貨幣就會越來越便捷。
在現在科技發展的今天,網路技術已經更多的應用到了很多的領域。微信和支付寶的支付方式也越來越便捷和方便,在跨境結算方面,速度也實現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和發展。相信在以後的發展中,我們的人民幣支付將會出現更多的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在一些地方,在支付的時候已經實現了刷臉支付,在支付的時候不需要輸入密碼及驗證,直接用人臉進行支付,這在消費者在付賬的時候速度能夠更快。
一、技術的發展速度在任何一個領域的發展,都需要科技的研發和投入,需要更多的人去對這個項目進行研究,國家和一些研究機構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成本,並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現了好的成果。這些成果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已經得到了應用,並給我們社會大眾帶來了很多的便利。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覺得自己已經身處在數字化的時代。國家在研發這些技術的時候,已經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成本,在有些時候,我們的許多科研成果已經得到一些專利申請,在某些領域我們的研究和成果是其他國家中是遙遙領先的。這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很多的自信,能有更多的信心去應對更多的研發。
二、生活會發生改變從最開始的紙質貨幣到現在的電子支付,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國就實現了質的飛躍。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方面,技術的先進更多的能夠說明一個國家的科技成果是多少的重要。這種應用的更新換代也是非常迅速的。這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將來,個人覺得像這樣的科技可能會更多,會更多出現一些大家都沒有見過的一些科技。在這些變化的時候,不僅僅是年輕人已經很快的接受,來年人對這些技術的接受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因為這些技術被普通化了,能使人很快的理解和應用,它的方便給更多的人帶去了方便。正是這種方式的改變和被容易接受,所以這樣的科技的推廣越來越廣泛,甚至已經延伸到了國外一些國家。
科技的發展帶動了很多領域的發展,相信在科技發展的同時,我們的數字化人民幣在應用上面會有更大的突破和進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10、自貿區跨境人民幣貸款模式
近期,前海、上海的跨境人民幣低成本資金話題異常火爆,為更好了解金融創新前沿最具吸引力的領域,前海國開資產管理公司政策研究中心為您梳理這兩地的制度與模式。
目錄
一、前海與上海自貿區介紹
二、前海與上海自貿區跨境人民幣相關制度
三、前海、上海自貿區跨境人民幣主要內容
四、兩地跨境貸的對比
五、上海自貿區跨境人民幣使用模式
六、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使用模式

一、前海與上海自貿區介紹
1、前海
前海,約1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及其他專業服務四大產業。前海更多的是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和我們支持香港繁榮穩定,同時探索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的試驗。
2、上海自貿區
上海自貿區(PFTA),29平方公里,是中國政府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國際傳統自由貿(FTA)是多國一起玩,游戲規劃共同制定;而這種方式是自個在玩,游戲規則自個制定。
推出的背景
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力圖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系(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形成新一代高規格的全球貿易和服務業規則,圍獵中國製造和金磚五國。本屆政府致力於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進而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提升在全球貨幣競爭格局中的地位。
二、前海、上海自貿區跨境人民幣相關制度
前海政策:
政策名稱
機 構
頒布時間
《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管理暫行辦法》
深人銀發
2012年12月
《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管理實施細則》
深人銀發
2013年1月
《關於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14年1月
上海自貿區政策:
政策名稱
機 構
頒布時間
關於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國務院
2013年9月
關於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意見
人民銀行
2013年12月
關於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通知
人民銀行
2014年2月
關於印發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外匯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
外匯管理局
2014年2月底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實施細則》
上海央行總部
2014年5月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風險審慎管理細則》
上海央行總部
2014年5月
三、前海、上海自貿區跨境人民幣制度主要內容
前海:根據《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管理實施細則》,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
序號
內容
頒布時間
1
跨境人民貸款幣申請要求及流程
2013年1月已出細則
2
推動人民幣信貸資產跨境轉讓
深府〔2014〕1號文,無細則
3
跨國公司雙向人民幣資金池
深府〔2014〕1號文,無細則
4
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電商等業務創新
深府〔2014〕1號文,無細則
5
開展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
深府〔2014〕1號文,無細則
上海自貿區: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關於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通知》該項政策,前海國開資產總結,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
序號
內容
頒布時間
1
跨境人民幣貸款申請要求
【2014】22號文,使用通知
2
自貿區內個人銀行結算賬戶
【2014】22號文,使用通知
3
自貿區內雙向人民幣資金池
【2014】22號文,使用通知
4
自貿區內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業務
【2014】22號文,使用通知
5
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業務
【2014】22號文,使用通知
6
跨境人民幣交易服務
【2014】22號文,使用通知
前海國開資產小結:我們從兩地以上制度對比可以看到,前海及上海自貿區兩地跨境人民幣制度在多領域競爭與重合。前海最早在2012年實行跨境貸款制度,2014年稍具先試先行的經驗與規模後進而推行更多的跨境人民幣制度為前海區內的企業服務。上海雖然起步晚,但是相關制度推動的速度快,力度大。
四、兩地跨境貸的對比
1、使用范圍不同
前海:規定只能用於前海開發與建設。關於這一點,以前海融資租賃企業為例,跨境貸的款項是用於融租公司的自我經營等,經營項目如果是在外地的,也是可用的。實操案例可參考前海融資租賃跨境貸款第一單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的公告。
上海自貿區:
1)區內企業、區內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跨境人民幣資金,只能用於區內或境外,包括區內經營、區內項目建設、境外項目建設等。
2)區內銀行從境外借入人民幣資金須進入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在區內使用,服務於實體經濟建設。
前海國開資產認為,上海自貿區一線放開,二線管住,自貿區即是境外的制度核心決定,境外借入的人民幣資金最後只能用於自貿區內建設。
2、利率與期限不同
前海:貸款期限由借貸雙方按照貸款實際用途在合理范圍內自主確定(可以是1年,也可以是1.5年,也可是其它,雙方自由商定)。貸款利率由借貸雙方自主確定(目前利率在4%-5%之間),在貸款發放前向人行備案。
上海自貿區:借用期限固定1年(不含)以上,借貸雙方不能自由商定。
3、使用資金規模不同
前海:前海跨境貸無額度限制。政府沒有管制,但具體額度由境外金融機構根據市場決定。
上海自貿區:
1)區內企業跨境貸上限不得超過實繳資本*1倍*宏觀審慎政策參數
2)區內非銀行金融機構跨境貸上限不得超過實繳資本*1.5倍*宏觀審慎政策參數
前海國開資產註明:宏觀審慎參數是由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設定,可根據全國信貸調控的需要靈活調整,目前為1。雖然該項制度,上海自貿區的不如前海開放,但是自貿區內企業外債借款額度不像區外受到投注差限制,優於區外企業(「投注差」是指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與注冊資本的差額)
4、不得投資領域相同
前海:不得用於投資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品,不得用於委託貸款,不得用於購買理財產品,不得用於購買非自用房產。
上海自貿區:不得用於投資有價證券(包括理財等資產管理類產品)、金融衍生品,不得用於委託貸款。
前海國開資產總結:上海自貿區、前海跨境人民幣制度中關於跨境貸方面的政策,目前,前海從資金使用范圍、資金使用規模、利率、期限、經驗等方面所具備的優勢是明顯的。
五、上海自貿區跨境人民幣使用模式
自貿區人民幣政策能做什麼
進一步簡化了人民幣跨境使用流程,能為企業主要做四件事:貿易結算、實業投資、境外融資、證劵投資。目前已有超過220個國家或地區接受人民幣。
1、支持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
適用對象:自貿區內的企業及個人、境外個人
區內個人及企業經常及直接投資項下人民幣結算流程簡化,規定了個人以人民幣結算的經常交易的范圍。
只要客戶在承諾真實的貿易或投資交易背景的基礎上,只需憑區內機構和個人提交的收付款指令,即可直接辦理相關業務。不必亊先得到審批部門的同意,屬於負面清單管理范圍內的業務除外。
優點:流程簡化,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主體從企業擴大到了個人。
2、試驗區人民幣境外借款
適用對象:自貿區跨國企業、融資租賃企業
區內的企業可從境外借用人民幣資金(不包括貿易信貸和集團內部經營性融資)
舉例一:
如果A公司有境外項目投資,A公司可以在自貿區內成立1家子公司,如果想獲得境外金融機構的跨境人民幣貸款(境外資金低於國內銀行的利率),為其提供擔保,可通過自貿區內的子公司向境外金融機構申請跨境人民幣貸款。借用期限必須1年以上。
借款資金規模的上限< 實繳資本*1*宏觀審慎政策參數(宏觀審慎政策參數由人民銀行設定,目前是1,基本就是實繳的1倍)

優點:借款利率低於國內銀行,境內外市場形成互通。
缺點:雖然借款的額度不受投注差限制 ,但目前借外債額度為1倍的實繳資本,並不是想用多少就能用多少。抑制了套利的空間。
舉例二:
上海自貿區的融資租賃企業跨境人民幣借款與前海一樣具備可用於區外的可能。

3、試驗區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
適用對象:在自貿區內有成員的跨國集團企業
其業務的實質是企業以區內賬戶為主賬戶,實現境內人民幣資金池與境外人民幣資金池內資金的雙向流通。
(1)賬戶要求:區內平台企業,可開立一個人民幣資金池主賬戶,專門與境內外成員公司進行對接。
(2)雙向額度:暫無限制,應與集團成員自身生產經營需要的規模相匹配。
(3)資金使用:通過上存、下劃方式,資金池內資金在成員方間,自由劃轉。
案例(不限於該模式):
如果一集團公司想要開拓海外業務,可以在自貿區內成立一家公司,同時納入資金池管理,然後在需要拓展業務的國家注冊一家公司,同時也將海外公司的賬戶納入資金池管理,這樣在初期可以通過資金池對海外亊業進行支持。
首先可用人民幣對境外的子公司注資,省去人民幣兌換成外幣的步驟及匯率風險。其次,當海外公司出現資金不足時,集團公司可以通過雙向資金池,運用自有資金給予子公司支持,解決了集團公司有錢,境外子公司還得借錢的難題。

優點:便於集團公司走出去。6月11日最新政策上海自由貿易賬戶FTA賬戶允許開立,這一賬戶與境外公司的資金匯劃將基本不存在任何障礙,人民幣外匯肯定允許,外幣匯劃也被允許,減少不同幣種匯兌產生費用的可能。
缺點:區內企業主賬戶不得與其他資金混用。
4、試驗區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業務
適用對象:在自貿區內有成員的跨國集團企業
區內企業可開展境內外關聯企業間的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業務,是跨國企業處理集團內應收應付款項的高效操作方式。
境內外關聯企業包括集團內以資本關系為主要聯結紐帶、存在投資性關聯關系的成員公司,以及與集團內企業存在供應鏈關系的、有密切貿易往來的集團外企業。

優點:跨國企業可以合並和抵消一定時期內的跨境人民幣收支為單筆收支交易。進一步提高資金運用和結算效率,降低資金頭寸管理成本,同時亦可幫助企業降低外匯風險。
六、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模式
1、前海跨境人民幣現狀
2012年,首批前海注冊的前海控股、順豐電子商務、粵海全球供應鏈等15家企業,獲得20億元的人民幣貸款。首批參與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的15家銀行為:匯控、中銀香港、工行(亞洲)、恆生、交行、農行、中行、國開行、渣打、東亞、南洋商業銀行、大新銀行、中信(國際)、永隆銀行和招行。
2013年,第二批前海注冊企業獲得跨境人民幣貸款約150億元。
2014年,前海將會有500億元跨境人民幣額度。
2、業務模式
"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是指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從香港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銀行借入人民幣資金. 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以下稱借款企業)是指在前海注冊成立並在前海實際經營或投資的企業。不同銀行產品不同,不同行業業務模式也有區別,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2.1前海一般行業的跨境貸模式
模式一:借用法人股東現有授信額度
法人股東分割其在銀行現有的授信額度給企業用於跨境人民幣貸款使用,並且法人股東須提供擔保。該操作方案的前提為法人股東現有授信銀行和企業申請跨境貸的銀行必須為同一家銀行。
模式二:銀行承兌匯票質押
企業提供其收到的銀行承兌匯票質押給銀行,銀行授予其不高於銀行承兌匯票有效評估價值的授信額度用於跨境人民幣貸款。(按照現有銀承貼現利率7%左右,按照跨境貸綜合成本5-5.5%左右,直接降低企業成本1.5-2%)
模式三:資產抵押/質押
企業提供房產、有價證券、其他資產等抵押或質押給銀行,銀行授予其不高於抵質押品有效評估價值的授信額度用於跨境人民幣貸款。
模式四:企業新申請授信額度,並使用跨境貸
企業根據銀行信貸產品,按照常規信貸標准向銀行申請額度,授信額度下來後,使用跨境貸方式操作。
2.2前海融資租賃企業特殊跨境貸模式:
模式一:股東直開擔保函模式
A企業為上海工行某大型企業,上海工行額度充足,上海A企業在前海成立了融資租賃公司B。上海A企業在上海工行申請開立保函,保函受益人為香港工銀亞洲,香港工銀亞洲辦理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借款人為前海融資租賃公司B,並用於B企業的融資租賃項目。
該模式主要佔用股東A公司銀行授信額度,為融資租賃B公司開立保函。融資租賃母公司實力雄厚,對融資租賃業務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模式二:租賃公司股東直接開保函模式
B企業為前海注冊的融資租賃公司,其股東是境內外較有實力的公司A,可以為B公司提供有效擔保。基於此擔保,前海工行為B企業核定授信額度。B公司在額度內向工銀亞洲開立保函。工銀亞洲辦理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借款人為前海融資租賃公司B,並用於B企業的融資租賃項目。
該模式主要佔用前海融資租賃B公司自己銀行授信額度,股東A只是為其提供有效擔保。說到底,有個強有力的股東還是很有用處的。
模式三:背對背保函模式
A企業為境內某大型股份企業,在工行的額度已使用完畢,但他行額度充足,A企業在前海成立了融資租賃公司B。A公司在他行申請開立銀行履約保函給前海工行,前海工行據此對境外銀行開立保函,境外銀行辦理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借款人為前海融資租賃公司B,並用於B企業的融資租賃項目。
模式四:承租人擔保模式
承租人為前海融資租賃公司提供擔保,工行前海分行據此向境外銀行申請跨境人民幣貸款,香港銀行發放貸款,用於前海租賃公司的租賃項目,前海工行為貸款管理行和清算行。
該模式是融資租賃企業最喜歡用的模式,因為主要佔用是承租人的授信額度。
3、業務流程
1)境內結算銀行為借款企業開立一般存款賬戶,用於存放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資金。該賬戶不得辦理現金收付業務,存款利率按照活期利率。
2)貸款資金入賬前,借款企業應先結算銀行提交貸款合同、資金使用說明書及人行備案表。
3)貸款資金使用前,借款企業應向境內結算銀行提交相關資金用途證明材料(采購合同或發票)。
4)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根據相關規定,以保證、抵押或者質押等形式,為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提供擔保。
5)借款企業及其境內結算銀行按規定對跨境人民幣貸款進行國際收支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