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美醫療體系有何不同??
美國醫療系統中有兩種職業是我們中國所沒有的,即醫學社會工作者和家庭醫生。這兩類人是美國醫療保健體系得以高效正常運轉的基石。
醫學社會工作者主要負責幫助人們尋找各種醫療保健服務,向那些有重病或慢性病的人提供支持,幫助無家可歸者、吸毒者及受虐待兒童渡過難關,以及為病人尋找合法的衛生資源和經濟援助。他們的工作絲毫不輕松,其工作對象多數來自於社會底層,需要耐心、同情心、一定的體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技藝才能勝任。我在艾滋病科輪轉時,一個名叫Roswell的社會工作者曾帶我隨訪一名變性的艾滋病病人。我們來到舊金山最亂的一個街區,路上時不時有人向我們要錢,據說那裡的街頭巷尾常有毒品交易的蹤跡。我緊緊跟在Roswell身後,來到那位變性者的家中。Roswell對待他就像朋友一樣親切, 問他為什麼不繼續堅持HARRT治療,並鼓勵他振作精神。當得知病人這幾天情緒非常低落時,便留下一個電話號碼,讓其與某個治療抑鬱症的組織聯系。雖然這只是短短的一次家訪病人,卻足以讓我對美國醫學社會工作者的工作肅然起敬。事後Roswell告訴我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社會工作者,關鍵就是一個字:Respect,尊重所有的人。
在中國,我們並不急需醫學社會工作者,因為大部分病人背後都有家庭的全力支持,而孝敬老人也是中國多年的傳統美德。此外即使有社會工作者的幫助,也很難在中國找到許多慈善團體或商業集團來資助這些社會底層的人們。然而,中國卻非常需要引進美國的家庭醫生制度,他們是整個美國醫療保健體系的看門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中國,像協和醫院這樣的三級醫院總是人滿為患,而一級醫院的病人則少得可憐。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轉診制度,並且在各級醫院看病的價格全都一樣,因此任何人哪怕只是得了感冒這樣的小病都可以來看協和醫院的教授。相形之下,美國的轉診制度就大大緩解了三級醫院的壓力,也為病人節省了時間與金錢。在美國看病要先經過家庭醫生的診治,並由其決定是否需要轉診到專科醫院進一步治療。在UCSF內分泌門診,一個醫生可以花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回答一個病人各種各樣的問題,並進行疾病教育。我跟著許多醫生看門診,發現他們在病人離開之前都要問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還有別的問題嗎」。而中國醫生最怕病人有沒完沒了的問題,誰讓門口還等了那麼多焦急的病人呢美國醫生一個上午看的病人數量是沒法跟中國醫生相比的,但很顯然,人家的服務質量是我們望塵莫及的。有幸的是,中國醫療體系改革也己注意到這一突出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平均的問題,並在積極地籌措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醫生體系和轉診制度。
2、分析中美醫療保健體系在成本上有什麼相同點?
中美醫療保健體系在成本上當然是有相同點的,首先在進貨渠道上價格是一致的,而且在成本的控制上,成本的流通鏈上是一樣的。
3、對比中美抗疫差異,我國在抗疫中做到了哪些?
中國和美國是兩個國情十分不相同的國家,但是在疫情面前,所有的國家都被病毒一視同仁,中美的抗疫差異也非常大,讓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差異。
①對待疫情的態度:中國從疫情暴發開始就積極的抗擊疫情,全國上下萬眾一心,而美國卻不顧民眾的生命安全,對疫情沒有足夠的重視。
②對疫情的處理手段:中國從一開始就積極的抗疫,並且積極的研究疫苗,傳播抗疫知識,美國是採取消極的態度,不但沒有採取積極的手段,反而過度的指責其他國家。
我國在疫情當中為民眾做了許多的事情,有以下幾點。
①號召民眾積極的抗擊疫情:在春節期間人員流動量最大的時候,及時的號召群眾留在當地過年,不要因為過年人員流動就導致了病毒的再次大爆發,這項英明的決定,讓中國在一開始能夠很好的阻斷病毒的流傳,在春節期間也禁止大家串門,拜訪親人,雖然中國人對過年有一種非常濃郁的情感,但是在疫情面前,大家也都還是非常團結一心。
②各地的醫務人員集結武漢:當疫情來臨時,我們的醫務人員永遠沒有退縮,反而成為最美逆行者,他們在武漢積極的參與抗擊疫情,幫助武漢人民解脫困境,他們大多都是自發的,自願的來到武漢,為人民做貢獻,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嗯,堅守在各地醫院的醫務人員同樣令人敬佩,他們在這種危機關頭也沒有放鬆自己的工作,反而勤勤懇懇的上班,為人民檢測病毒。
③國家報銷醫療費用:國家規定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所需要的治療費用都可以被國家報銷,將減輕了許多家庭的負擔,也讓許多人心中鬆了一口氣,在國家財政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依然做這樣的決定,就是一個真正的人民的民主的國家,不像某些聲稱的民主國家,但是卻做著不人道的事情。
4、出國看病中美差異到底有多大?
一、關於醫保
美國絕對不是福利國家,昂貴的美國醫療服務絕大多數是由保險公司進行支付的,如果你沒有醫療保險,一個感冒花掉你上萬美金絕對不是聳人聽聞。可見如果沒有醫療保險作為支撐,一個中產家庭就可能因病返貧。
二、家庭醫生制度與分級診療
在美國,醫生可以憑借行醫執照開設自己的門診,雖然他們常歸屬一個醫院管理,但遠不像我國的嚴格人事管理制度,醫院在很多情況下對醫生僅是一個行醫的場所。
三、就診前如何選擇醫生
在美國選擇醫生,更傾向於聽取家庭醫生的建議,在行業里推薦專家;在我國,醫生不具備獨立行醫資格,再加上專家的信譽往往由其就職的單位背書,國內的患者往往優先選擇品牌醫院,繼而選擇醫生,而不像美國直接確定到專家個人
四、預約與掛號
在美國看病必須要進行預約。一旦你確定了預約時間,必須准時到達,不能遲到。如果有事耽擱,必須提前一天打電話取消或重新預約,否則將被罰款。這一方面保證了醫生的執業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證了整潔的就診環境。
五、檢查項目多嗎
美國的患者在住院前後,一系列的醫療檢查會讓患者不堪重負,包括時間和經濟支出。美國的法律施行「舉證倒置」,如果醫生出現誤診,不僅會吃上官司,還會要求出示檢查證據以證實自己沒有誤診。醫生會為保護自己實施「防禦性醫療」,進行大量檢查。舉例來講,一個腹痛的病人可能會是胃炎、胰腺癌、心臟病造成的,即使有90%的把握可以判斷是胃炎,但醫生任然會讓患者做胃鏡、鋇餐透視、心電圖等檢查,以避免可能的法律糾紛。
六、住院時長
術後康復與住院,對於腫瘤等重大疾病,每天動輒一萬美金的住院治療費用,醫保也不堪重負,美國醫療保險對於手術的患者最多報銷5天的住院費用。
七、醫療費用
以神經外科手術為例,在美國平均的價格範圍是10萬~50萬美金之間,看醫生門診費用是以小時計算(100~200美金/小時),這樣的價格,看上去好華麗啊,但請注意,這不是美國醫院的單方面定價,而是美國保險集團作為患者代理人與醫院博弈的一個結果。如果沒有這個博弈過程,醫療價格在美國會高到你不可想像。
八、就診的環境及舒適度
美國的醫療機構,自從它成立的那天起,都把患者作為醫療活動行為的主體服務對象,一切的流程和服務皆以滿足患者的需要為出發點。無論從平均1小時的門診咨詢時間還是細致周到的服務細節,均提現了患者作為消費者的尊嚴。
5、對比美國和中國的醫療保健體系,弄清楚兩種體系的優缺點是什麼?
美國的優點:沒有地區差異。全國各地的醫生幾乎正處於同一水平。有較好的醫生訓練體系。在美國,只有在住院醫師資格考試合格後,才能淪為合格的醫生。做到住院醫師並無法淪為永久性的工作。
在住院醫師計劃之後有三個自由選擇:在醫療機構尋找工作;開辦自己的醫院;參與2-5年的獎學金培訓以進一步自學,最後淪為特定領域的專家。
美國的缺點:美國的醫療體系不在政府的實際控制之下,而是由保險公司、私立醫院、制葯公司的市場主體在操盤運轉。私立醫院的昂貴,保險公司利用大數據拒保,使得窮人根本無力負擔高質量的普惠醫療,也被排除在保險之外。
中國的優點:建立國家和個人共同負擔的保健籌資機制。構建多層次、廣范圍的醫療保障體系。所謂多層次意味著醫療保障制度,自願的選擇。廣范圍意味著絕大多數公民都可以享受到醫療保障體系的覆蓋。
中國的缺點;國內我們還沒創建起一個年長醫生的培訓體系。沒有人員的調動。在中國,醫護人員很少替換工作單位。在這種制度下,醫生的專業能力各不相同他所在醫院的標准。醫院的標准差別相當大,醫生的能力也不一樣。在中國,地區差異是明顯的。
6、中美差異
簡單點說:
政治層面:
中國是一黨專政,優點是集權,辦事效率高,改革開放30年的快速發展就是例證。缺點是貪污腐敗(現在已經激起了大部分人的不滿,樓上的回答就是例證。)
美國是多黨輪政,優點是有效的杜絕了腐敗,體現了民主的特點。缺點是辦事效率緩慢,反對黨會對執政黨提出的政治意見百般阻撓;民主化不值得肯定,因為競選時競選議員首先要拉攏財團進行支持,並對競選對手進行人身攻擊等。。。
社會經濟層面: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生活水平和發達國家還相去甚遠,還需要不斷發展。科技軍事技術層面中國在某些領域(僅僅是某些領域)已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如超級計算機,遠程火箭炮,高鐵等,還在不斷加大投入研發資金。
美國是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社會醫療福利制度自不必說,在科技軍事技術層面美國還是大多領先世界的,如太空梭,計算機操作系統,航空母艦等。
看到樓上的回答,最後我想補充一些,(不知道你說的約束不自由指的是什麼)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不能因為自己的不公就把中國說的一無是處,首先大家都是中國人,中國處在發展的階段,這樣,那樣的社會問題不可避免,但是也因為遇到問題正在一點點休正,進步。。我們正在見證這些,相信中國在社會醫療養老體系會不斷完善的,只是時間問題,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了,所以相對來說會比別國要慢。。。貪污腐敗會一點點杜絕的,因為有我們網友的介入,相信中國的民主化也會越來越快的。。
7、何為跨境醫療
悅生跨境醫療,是作為跨境醫療的典型代表。
你可以理解為跨境電商,打破地域阻隔,語言障礙,讓患者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接觸都國外的醫療或醫療技術,可以提供出國醫療,或是遠程醫療。
8、國家倡導的「互聯網+醫療」和智慧醫療有什麼區別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21個相關部門發布《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年)》,引起廣泛關注。《綱要》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將實施10項重大工程。
10項重大工程包括:
(一)優質醫療健康資源擴容工程;
(二)「互聯網+醫療健康」提升工程;
(三)中醫葯健康服務提質工程;
(四)健康服務跨界融合工程;
(五)健康產業科技創新工程;
(六)健康保險發展深化工程;
(七)健康產業集聚發展工程;
(八)健康產業人才提升工程;
(九)健康產業營商環境優化工程;
(十)健康產業綜合監管工程。
其中,「互聯網+醫療健康」提升工程位居第二。
對此,好醫友醫療集團董事長兼創始人黃亨利(Henry Huang)表示:「綱要將『互聯網+醫療健康』擺在很重要的位置,說明了國家對遠程醫療行業的支持。這無疑給我們吃了顆『定心丸』。好醫友今後將更加堅定地發展國際遠程醫療事業,為『健康中國2030』盡一份力!」
互聯網+醫療健康
「『互聯網+醫療健康』提升工程」明確指出: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支持依託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互聯網醫院,規范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提高優質醫療服務的可及度,積極發展互聯網健康咨詢和健康管理服務,推動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以高水平醫院為核心,加快建立遠程醫療網路和平台,提高面向基層、邊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病理的覆蓋度,完善相關付費機制。
黃亨利指出,優質醫療資源稀缺且分布不均,是中國百姓特別是基層百姓「看病難」問題的主要症結所在。「基層和邊遠地區,尤其在腫瘤等疑難重大疾病的診療方面,存在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對此,他在國內各地醫院考察時深有體會。許多患者限於當地醫療水平,無奈選擇輾轉求醫,到省城及北上廣的大醫院找專家。大醫院常年處於「戰時狀態」,大專家「一號難求」,就診體驗差,等候時間長,誤診誤治、診療不規范等情況普遍存在,耗費了患者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
「『互聯網+醫療』能讓優質癌症醫療資源跨越時空限制,實現合理、高效配置。為基層、邊遠和欠發達地區患者『雪中送炭』,為大城市醫療資源『錦上添花』。」他說,藉助「互聯網+醫療」,漢鼎好醫友將上萬名美國專家「引進來」,其中不乏美國各專科領域前1%的頂尖專家,讓國際先進的診療方案和規范化診療理念下沉到基層,為國內有限的優質醫療資源提供了有效補充。
黃亨利介紹,好醫友攜手全國300餘家大中型醫療機構,構建了首個「中美遠程醫聯體」,為國內患者提供線上遠程會診線下治療、隨訪的一站式跨境醫療閉環服務。通過中美遠程會診,患者在當地三甲醫院專家的把關下,在家門口就能與美國頂尖專家「面對面」,獲取現金的多學科治療方案;還為中美醫療機構和醫生搭建了一個醫教研全方位交流協作的平台,雙方可以在交流、討論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同時,幫助提升基層醫護人員提升專業水平,順應國家分級診療,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好醫友願意持開放的態度,與國內外合作夥伴一道,共同為『互聯網+醫療健康』提升工程添磚加瓦。」黃亨利表示。
《綱要》還提出,積極發展「互聯網+葯品流通」。建立互聯網診療處方信息與葯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的渠道,支持在線開具處方葯品的第三方配送等。這將大大緩解基層百姓葯品可及性問題,進一步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
健康保險+健康服務
《綱要》還指出,促進健康保險與健康服務融合。支持健康保險公司開展管理式醫療試點,建立覆蓋健康保險、健康管理、醫療服務、長期照護等服務鏈條的健康管理組織,推動服務模式變革,促進個人落實健康責任,提高保險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對醫療費用的管控約束能力。搭建高水平公立醫院及其特需醫療部分與健康保險公司的對接平台,促進醫、險定點合作。
對此,黃亨利表示,《綱要》的相關內容體現了符合目前國際上健康險發展的主要趨勢,也符合「價值醫療」方向。「以我們在美國控股的健康保險公司為例,主要為美國老年人提供醫保優勢計劃(MA)服務,就是採用健康保險與健康服務結合的模式,是典型的管理式醫療。」他說,通過醫療大數據、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等為健康險公司提供技術賦能,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保險公司醫療網內醫生及時介入,進行早期預防、干預,可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和患者整體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並發症風險,並有效控制醫療成本。
在國內,好醫友也與太平人壽合作進行探索,針對保險客戶推出了「線上+線下、境內+境外」的全方位、主動式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解決方案。目前,該產品已服務百萬級用戶。
9、美國醫保制度和中國的醫保制度有什麼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不同之處:
1,類型不同,中國以社會醫療保險為主,美國以商業醫療保險為主。
2、范圍不同,中國以一般收入人群為主,美國以高收入人群為主。
3、籌資方式不同,中國依法參保繳費,美國自願繳費。
4、服務供給不同,中國社會定價收費,保險付給為主。美國差別價格共同分擔。
5、目的不同中國全民醫保改革公立醫院減輕居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美國正建立政府補貼下的公司、私混合性醫療保險。
相同之處:
1、相同的主體都是以政府為主體。
2、相同的作用都是降低醫療費用,擴大保障范圍。
3、相同的支付模式都是以第三方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