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跨境指南 » 數字絲路跨境數據樞紐港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數字絲路跨境數據樞紐港

發布時間: 2022-06-11 06:36:52

1、以絲綢之路為例簡述陝西文化的開放性

2018年12月6日,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正式落戶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兩百多名來自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貿促會陝西分會、陝西省對外友協、西安市自貿辦的相關代表以及陝西省文化界知名人士出席中心揭牌儀式,共同見證了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落戶西安高新區。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朱克寧在揭牌儀式上說:「『一帶一路』不只是簡單的物質的交流,更是包涵著文化、藝術、民俗等多方面的交流。陝西是古絲路的起點,我們與陝西絲路文化交流中心的合作,將以此為中心,推動『一帶一路』人文和藝術更廣泛的交流合作。」

據了解,交流中心落戶後將以「推動文化交流、共謀合作發展」為宗旨,以實現民心相通為目標,著力打造成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文化交流中心,未來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將在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西安高新管委員會業務指導下開展工作。

據活動組織者介紹,2019年,交流中心將帶領相關理事單位,文化藝術機構及有關企業走進哈薩克、匈牙利、保加利亞,並與相關單位聯合在俄羅斯作為2019年絲博會主賓國期間,舉辦陝西文化年相關活動。

期間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將與中東歐國家有關單位,就融入「一帶一路」和陝西自貿試驗區建設,在文旅、非遺及經貿等開展系列活動。同時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還將聯合省內外有關機構舉辦絲路文旅、陝西自貿試驗區轉型升級等專題講座。

揭牌儀式上,同時還舉辦「絲路畫語weiwei道來」畫展,展出了5位畫家60餘幅山水畫作品,吸引了與會者的關注。

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是經由陝西省民政廳批準的民辦非企業組織,於2014年12月在西安成立。以「推動文化交流、共謀合作發展」為宗旨,以實現民心相通為目標,著力打造成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文化交流中心。

(1)數字絲路跨境數據樞紐港擴展資料:

陝西用文化旅遊打通「絲路」。

以「打通新絲綢之路,探索旅遊業新機遇」為宗旨的2015中國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於9月11至13日在西安舉辦。

「一帶一路」戰略給陝西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使現代長安重現國際大都市風采。放眼三秦大地,絲路建設在蓬勃生發。

一、打造絲路旅遊中心。

陝西處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首要位置,並被國家賦予了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和「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節點的重要使命。

隨著陝西旅遊對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旅遊業持續快速發展。首批50億元的陝西旅遊產業投資基金也已經正式成立運行。

圍繞「一帶一路」戰略,陝西率先在全國舉辦了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國際旅遊博覽會,成功舉辦了絲綢之路旅遊部長會議暨第七屆絲綢之路旅遊國際大會,叫響了絲綢之路起點旅遊品牌。

陝西圍繞打造交通物流、科技創新、產業合作、文化旅遊和金融合作5個中心,將建成絲路經濟帶最大物流集散中心,設立500億元絲路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基礎設施、人文旅遊、產業合作、科技創新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

二、文化旅遊顯著升溫。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開通並實現了常態化運營,西安至莫斯科、巴黎等4條國際航線開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口岸獲批「72小時過境免簽」。

打開陝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成績單,無論在構築絲路大通道、對外開放合作方面,還是文化旅遊、經貿往來等領域,都有著顯著的推進。

一年來,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帶動下,陝西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邁上新台階,絲路文化旅遊開發明顯升溫。陝西與絲路沿線9個國家共同發布《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形成了沿線國家共同推進的共識,在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產業合作、人文合作等領域策劃了100多個重大項目等。

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後,陝西新增的7處世界文化遺產點的旅遊參觀人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別是到訪張騫墓和大佛寺的遊客數量成倍增長,遺產點的知名度以及遊客的認同感也得到提升。

以此為契機,陝西省文物局制定規劃,將漢唐帝陵、漢傳佛教祖庭、秦直道等14處60個文物點列入陝西下一步申遺的重點對象。

三、往西發展文化先行。

在「一帶一路」火熱推進的歷史機遇面前,陝西應該怎樣盡快與之對接。

陝西省社會科學文化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燕: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面大、路線長,在實際共建中,文化對接是第一位,其次是旅遊。文化上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化解政治上的敵對或者防範意識,用文化旅遊打通絲路,往西發展文化先行。東西方文化有了交流認知,才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隨著「長安號」常態化運營,西安市的地緣優勢得到進一步認可。全國的貨源都可聚集到西安港務區運往中亞,西安正在成為「一帶一路」最大的陸地國際中轉樞紐港,成為歐洲和中亞進入中國市場的出入口和集散地,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和綜合物流樞紐平台。

四、辦旅博會尋新機遇。

中國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是中國首個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國際性大型旅遊展會,為國內外旅遊業者搭建了一個進行交易的一站式平台。

據介紹,本屆博覽會將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開展多項精彩活動。目前,確定參展的國內外展商比去年增多, 新增美國國際旅遊公司、俄羅斯旅遊公司、菲律賓旅遊部、冰島大使館等政府機構和旅遊單位,消費展區還新增了文化旅遊名鎮、大型歡樂世界等特色展商。

本屆博覽會將針對出入境市場舉辦專題研討會,開展多場以產品設計、銷售服務為主題的培訓會,為買賣客商提供務實服務等,並從今年起將設立主賓國日,進一步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旅遊交流與合作。

2、你覺得成都與西安哪個五年後將會發展的更好?

抓好「六個第一」

在剛剛結束的省十三次黨代會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指出,西安作為省會,在全省發展大局中肩負重要責任,要帶頭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省黨代會精神。要按照「四個走在前列」要求,抓住追趕超越主線,著重圍繞「五個新」的戰略任務,不斷以大西安大建設大發展的成效回報中央和省委信任重託、回應市民群眾殷切期盼。

他強調,西安要抓好「六個第一」,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農業作為第一基礎,把文化作為第一優勢,把開放作為第一引擎,把民生擺在第一位置,把黨建作為第一責任。

奮斗目標

聚焦「369」振興大西安

「3」

就是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GDP過萬億、建好國家中心城市3個目標。

「6」

就是緊盯上述目標,做強西部經濟中心、絲路科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構建「三中心二高地一樞紐」等六維支撐體系。

「9」

就是扎實抓好未來五年9項重點任務,促進經濟社會在9個方面實現明顯提升。

經濟實力明顯提升

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5萬美元左右。

創新活力明顯提升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0%以上,研發投入佔GDP比重提高到5.6%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以上。

開放水平明顯提升

出口總值達到600億美元,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60億美元以上,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00家以上,臨港經濟突破發展,自貿區平台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文化實力明顯提升

新建楊官寨等6個遺址公園、陝西大劇院等8個劇院(劇場)、絲路會展中心等30處博物場館。

交通樞紐明顯提升

國際多式聯運線路達到10條以上,高鐵實現與周邊8個省市聯通,地鐵營運里程達到243公里以上,「米」字形國家高鐵網和高速網完備建立。

城市功能明顯提升

城鎮化率達到76%左右,城市綜合承載力顯著提升,成為宜業宜居城市。

生態環境明顯提升

人民生活明顯提升

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高於經濟增速,分別達到54800元和24500元以上。

社會治理明顯提升

戰略核心

全力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全力推進大西安建設

堅持系統性思維,跳出「城牆」看西安,加快省市共建大西安步伐,全力支持西咸新區發展,發揮西咸國家級新區的創新引領作用,創新城市建設管理和發展方式,形成多軸線、多中心,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經濟,塑造新動能,進一步提升大西安的城市品位、形象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打通西安、西咸新區、咸陽城市功能,推動西安市城際鐵路、軌道交通向咸陽市區延伸,支持咸陽主城區加密城市路網和西安、西咸公交無縫對接等,強化大西安輻射引領作用,帶動關中城市群發展,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發揮對全省追趕超越的核心引領支撐作用。

對標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提升綜合服務、產業集聚、物流樞紐、開放高地、人文凝聚、國際交往等功能,建設大交通、做優大環境、構築大平台、發展大產業,建西部經濟強市,創西部城市最佳。

到2021年,基本建成「三中心二高地一樞紐」。即,建成西部經濟中心、絲路科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等六維支撐體系,擔負起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職責,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到2049年,全面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向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獻禮。

全力推進品質西安建設

打造品質西安,要推進「環境立市」,優化「三個環境」。環境是競爭力,也是生產力,抓環境就是抓發展。以一流的環境吸引一流的人才和技術,興辦一流企業和項目,使西安真正成為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聚集的「福地」,成為投資創業的「天堂」。一要優化投資服務環境,推行「行政效能革命」,開展市場環境專項治理,強化服務,當好「店小二」,為企業提供「五星級服務」;二要優化生態宜居環境,強力推進「四治一增」,開展「煙頭革命」「廁所革命」;三要優化生活品質環境,著力破解「九難」問題,使西安成為綠色之城、花園之城、宜業宜居之城。

全力推進「三廊兩軸兩帶一通道」和「八大平台」建設

「三廊」:就是建設以高新區為引領、「高新區+航天基地+灃東新城+大學城+科研院所」等區域為依託的科創大走廊,打造「創新增長極」;以經開區為引領、「經開區+高陵組團+臨潼組團+航空基地+富閻板塊」等區域為依託的工業大走廊,打造「工業增長極」;以曲江新區為引領、「曲江新區+樓觀道文化展示區+白鹿原+臨潼景區」等區域為依託的文化產業大走廊,打造「文化產業增長極」。建設以高新科技金融區為核心-灃渭能源金融區-曲江滻灞文化金融、新金融試驗區為支撐的金融「金三角」,打造「金融增長極」。

「兩軸」:就是建設延伸縱貫西安鍾樓南北方向的古都發展軸,壯大以主城區為基礎的傳統城市中心;建設串接西咸新區灃鎬遺址的新區發展軸,培育以西咸新區為依託的城市新中心,打造「服務業增長極」。

「兩帶」:就是建設秦嶺北麓和渭河文化生態旅遊帶,打造「綠色增長極」。

「一通道」:就是建設以「國際港務區+空港新城+滻灞生態區」等區域為依託的對外開放通道,打造「開放增長極」。

「八大平台」:就是深化開放平台建設,發展開放經濟;深化創新平台建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深化軍民融合平台建設,發展先進製造業;深化金融平台建設,發展金融產業;深化文化平台建設,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深化城市功能平台建設,發展商貿服務業;深化綜合服務平台建設,發展民營經濟;深化特色小鎮平台建設,發展特色經濟。

主要任務

九個方面亮點紛呈

一、著力推進產業升級,加快建設西部經濟中心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做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光電子、大數據與雲計算、增材製造(3D列印)、機器人、無人機、衛星應用、新材料等9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集中力量確保三星快閃記憶體晶元、手機智能終端等17個總投資2241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投產見效。

做強先進製造業。爭創「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

做優現代服務業。推進25個特色重點商圈和一批特色商業街建設,建設西部時尚消費中心。做大做強文化、旅遊、金融和科技服務等4大支柱性服務業。

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

壯大實體經濟

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加快有效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繼續開展「千名幹部助千企」活動,爭當五星級「店小二」。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實施「民營經濟倍增計劃」

進一步壯大區縣經濟

實施「遠郊區縣域經濟倍增計劃」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

二、著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絲路科創中心

➤支持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支持建設光電子先導技術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實驗室、智能製造等一批創新型示範項目。支持高新區發展先進製造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產業,把高新區建成「一帶一路」創新之都和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大眾創新創業生態區、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對外開放合作先行區,加快邁入世界一流科技園區。

➤建設國家軍民深度融合示範城市。加快建設陝西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和陝西省高新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

➤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深入推進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開展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做強雙創孵化示範平台,構建「5552」的成長格局。做強產學研合作發展平台,復制推廣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院「一院一所」改革經驗,轉化一個創新成果,培育發展一個企業。

➤建設國家創業創新人才高地。

三、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設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

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支點

提升西安國際陸港、航空港、海關特殊監管區、口岸等四大平台功能,建設「一帶一路」國際糧油及冷鏈物流基地,最大程度發揮中轉樞紐港作用。加快推進國家級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核心區、中亞商貿物流園、中俄絲路創新園等建設。培養本土跨國公司,拓展「海外西安」發展空間。

全力推進自貿區建設

以自貿區建設倒逼改革,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管理、貿易服務、金融開放、事中事後監管、法制保障等領域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成果,形成投融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物流便利化、監管服務便利化、人員往來便利化的制度高地。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

推行「行政效能革命」,深化「放管服」改革,圍繞「最多跑一次」,探索「一枚圖章管審批」。建設陽光服務型政府,著力解決「辦事難」,當好服務企業和人民群眾的「店小二」!

四、著力彰顯文化特色,加快建設絲路文化高地

01彰顯世界歷史名城魅力

02大力提升古都市民文明素養

03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04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05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五、著力構建交通體系,加快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

1構建國際開放門戶。加快建設西安國際空港、國際鐵路港和國際公路港,拓展國際國內陸上物流網、空中物流網和空中客流網,形成「三港三網」開放新格局。

2打造國家高鐵和高速公路樞紐城市。持續推進高鐵和高速公路建設,爭取更多重點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加快形成「米」字形國家高鐵網和高速公路網。開工建設西安到重慶、武漢高鐵,建成西安到成都、蘭州、銀川、延安高鐵,實現3小時到達周邊城市群、4至6小時到達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快速便捷的高速鐵路網。

加快關中城際鐵路建設,開工建設西安到韓城、閻良到咸陽空港、空港到法門寺、法門寺到西安南站城際鐵路。

3加快完善市域交通體系。加快北客站至機場城際軌道建設,開工建設6條地鐵,開通運營7條以上。

六、著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建設宜居西安

以建設大西安為目標,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優化空間布局,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市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向「精明增長」「集約發展」轉型,讓城市更加宜業宜居、精緻精美。

七、著力優化生態環境,加快建設美麗西安

堅決打贏「四治一增」攻堅戰。鐵腕治霾,保衛藍天。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組合拳,劃定責任網格,實施「網格長制」,加大與關中城市群聯防聯控,解決「減霾難」。

八、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建設品質西安

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更加註重改善低收入群體生活,更加註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九、著力加強民主法治,加快建設平安西安

民主法治是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保障。要進一步加強民主法治建設,營造團結和諧的民主氛圍、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和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著力打造平安西安。

3、深圳前海絲路跨境電商有限公司怎麼樣?

深圳前海絲路跨境電商有限公司是2018-04-2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1號A棟201室(入駐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

深圳前海絲路跨境電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MA5F3FGJ4L,企業法人姜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深圳前海絲路跨境電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一般經營項目是:在網上從事商貿活動(不含限制項目);家用電器、數碼產品、電子元器件、電子產品、照相器材、廚房用品及設備、傢具、裝飾材料、燈具、紡織品、服裝、鞋帽及箱包、化妝品及衛生用品、文化辦公用品、運動用品、體育用品及器材、鍾表、眼鏡、玩具、樂器、日用百貨、珠寶首飾、汽車飾品、金銀飾品、工藝美術品(除文物外)的銷售;國內貿易;經營進出口業務。(以上各項涉及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禁止的項目除外,限制的項目須取得許可後方可經營),許可經營項目是:茶葉、農產品土特產的銷售。

通過愛企查查看深圳前海絲路跨境電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郭華東院士:「數字絲路」服務於一帶一路所有的國家(上)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

製作:中國科普博覽

監制: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編者按:一帶一路的推進困難重重。糧食安全、自然災害無不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而我國的空間對地觀測技術,則可以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為此,我們中國的科學家發起了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中科院院士郭華東表示:「中國人發起的「數字絲路」計劃,是一個開放的、協同的、共享的計劃,我們是手拉手計劃,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這個計劃。我們的理念就是說,地球大數據服務一帶一路,DBAR計劃服務於一帶一路所有的國家。」

郭華東院士演講實錄(上):

大家好,我是郭華東,來自科學院遙感與數據地球研究所。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內容是空間科技護航一帶一路。首先我想讓大家看兩張遙感影像,目前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張彩色的影象,它是白天拍攝的圖象,在這張圖片上你可以看到有兩條先上面也就北面這條紅色的線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下面這種前綠色的線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在同一個地區,我們有另外一幅衛星圖象,這張圖象大概拍攝於晚上的9點鍾左右,大家可以看到有暗的地方,有亮的地方,所有這些亮的地方,像東亞地區、西歐地區,事實上是經濟發展程度的顯示,也是工業化程度高低的一種顯示,所以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我們絲綢之路經濟帶在經濟發展程度來看是兩邊高,中間低,看完了兩張遙感圖象以後,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帶一路確確實實是一個突破性、全局性的全球倡議和國家戰略,我認為它具有范圍廣、周期長、領域寬等一系列的特點。這樣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態環境格局和發展潛力進行宏觀動態的分析,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基礎性、宏觀性的環境數據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家都知道空間對地觀測技術,這個技術具有宏觀快速准確,客觀規律數據的特點和能力,可以說是實現環境觀測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的幫助和決策支持。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講一帶一路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其次介紹一下我國空間對地觀測技術發展。第三條也是最重要的,介紹一下我們中國科學家發起的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

大家都要問,一帶一路面臨什麼樣的挑戰?首先一帶一路面臨全球變化的挑戰,在這張圖上你可以看到,左上角這張圖,事實上來講,這個橢圓的藍色的范圍圈定的是我們一帶一路的主要地區,這幾年來全球的氣候在不斷地變化,全球的溫度在不斷地上升,左下這張圖可以看到這個地區的土壤濕度也在不斷變化,右下這張圖可以看到,位於我們中亞地區的鹹海從浩瀚的湖泊到慢慢地演化到基本上湖泊消失了這么一個程度,所以可以看出全球地表的水在減少,然後此地表的一些水儲量在減少,這都是全球環境變化帶來的結果,這樣的環境變化,確確實實要給我們一帶一路建設帶來很大的挑戰。同時我們面臨著糧食安全的挑戰,大家都知道,無飢餓和糧食安全是聯合國的一個重要的目標,聯合國發起了大的一個計劃,事實上來講,就講到我們到2030年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在聯合國制訂可持續發展這個目標的中間,零飢餓和無飢餓一起構成糧食安全是聯合國要做的重要目標,誠然零飢餓也是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一個重要目標。大家可以看到,面臨糧食安全的挑戰這塊集中的地區也在一帶一路地區。第三個挑戰可以說自然災害的挑戰,自然災害大家都比較熟悉,地震、旱災、水災、風暴潮等等,那麼在我們講到的一帶一路這個地區,自然災害尤為嚴重,為什麼這樣說,這張全球的圖大家都看出來了,一帶一路地區,可以說85%重大的自然災害都發生在亞洲地區,我們這個地區很嚴重,那其中超過80%災害是什麼,是地震災害、風暴潮災害、水旱災害,這三大災害構成了全球無論是死亡的人數還是經濟損失的80%,疊加起來一個85%,一個80%都發生的地區,所以這種挑戰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做一帶一路建設我們要做一系列的大的工程的實踐,但是做工程建設的時候,其實面臨著很多的風險,大家都知道中巴走廊,從我們的新疆南下到了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幾百公里長度的一個中巴走廊,其實面臨著很多的風險,有地震的風險,災害的風險,特別是水災的風險特別大,這張圖上大家已經看出來,一系列重大的項目就要在這兒實施。

但是,一系列的水旱災害威脅著我們,面臨這樣的威脅,我們都要有科學的行動,我們都要有應對措施,從而避免這些災害帶來的影響,在這樣一個地區,其實經濟發展不平衡,城市化進程也不均衡,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地區是城市化發展比較快的地區,城市化本身來講,也是帶來經濟發展不平衡這樣一個後果,所以經濟的不平衡、城市化發展不平衡,特別城市化本身的快速發展,對各個地區的經濟、人口各方面都帶來另外一個系列的挑戰。那麼面對以上的挑戰,人類怎麼去應對,我們中國的科技界怎麼去應對,我們有很多種理論,有種模型、方法技術,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空間對地觀測技術其實是個非常先進的技術,它可以把一帶一路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認知,可以說它有著其他技術難以替代的,有的時候是唯一的可以發揮作用的一個技術,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幫助我們的決策者我們的政府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提供決策支持,那麼於是中國發起了一帶一路國際倡議,中國現在在實踐我們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對於空間技術來講,我們提出這么一個口號,國家利益延伸到哪,空間信息我們就要保障在哪裡。

這也就是說我們要利用空間科技技術,來為一帶一路實施保障、來護航的一個重要的思路。這樣做,實現我們對地觀察大數據共享對於我們中國的倡議的發展、對於沿線60幾個國家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幾個重要意義舉一些例子,比如說糧食生產監測,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大家都知道在這個帶上剛才講到了糧食安全帶來的風險,那麼一帶一路國家水稻產量佔全球總產量88%,這個量可謂之大,小麥產量超過全球走產量的60%,玉米總產量超過三分之一,其中柬埔寨、泰國是我國重要的稻米進口來源國,還有一些國家在能源、在其他的資源方面對我們國家都非常有意義,一帶一路重要國家中間我們的糧食估產能力不是太強,所以我們國家這方面很強,急需開展國際合作,實現我國糧食的估產技術的輸出。第二個意義,大家可以看到城市化信息空間觀測意義重大,我剛才其實講了,全球百分之6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一帶一路的沿線的國家和地區,大部分都是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率相對較低,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病逐漸也顯現出來了,我們急需用空間對地觀測技術進行城市化的監測,提供城市化的信息支持。

剛才就介紹了我們面臨一些挑戰,同時講了如果我們利用我們的對地觀測技術,可以應對這些挑戰,那麼我們國家的對地觀測技術發展情況到底如何呢,所以第二部分我想用一些時間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中國空間對地觀測技術的發展,這張圖有點復雜,這張圖有點看不清楚,但是我想給大家概要地做一個介紹,遙感在座的我不知有多少大家熟悉遙感,我可以告訴大家今年是2017年,在55年前,遙感這門科學技術正式問世了,也就是有說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了。我們國家由於歷史的原因是40多年前才開始發展的遙感技術,但是40多年來應該說發展得很快,擺在大家面前的這張圖,其實左側大家看到了氣象衛星、資源衛星、環境衛星、海洋衛星等等,還有我們的一些導航衛星,這些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不僅我們現在很多衛星用在國民經濟建設各個方面,像我們的氣象衛星,大家如果喜歡看新聞聯播,新聞聯播要播到7點半的時候就要有氣象預報,氣象預報就是用的我們中國的風雲衛星,不僅現在有很多衛星大家可以看出最右一欄,在未來或者到2020年我們國家還要發射一系列的衛星,發射遙感衛星,發射導航衛星,所以我們國家的發射這些對地觀測威脅數量在國際上目前是屬於前茅的,當然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它的質量和它的技術能力。

下面簡單地講一下我們講的衛星是個什麼具體的情況呢,我們叫資源系列衛星,叫環境系列衛星,那麼資源系列衛星,我們叫資源系列一號二號三號,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出去訪問的時候,比如到巴西去,肯定要訪問巴西的宇航院,為什麼,20多年來中國一直和巴西進行著資源衛星的合作,那麼資源衛星目前應用在我們的土地調查、糧食估產、災害檢測、森林囤積量的監測、環境調查等各個方面,在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中起了很重要的我們,環境系列衛星一開始這個很多人不注重環境,那麼近年來環境得到了充分的重視,我們國家發射一系列的環境衛星,大家可以看到,北方的一些陸地的污染,南方一些水面的污染,近些年來用環境衛星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這張圖大家看到的是氣象衛星,氣象衛星應該說在咱們的這些運行衛星裡面,是運行得比較成熟的一個系列衛星,這就為什麼每天晚上7點半我們可以坐在電視機前看我們氣象衛星產出的雲圖來聽講解員進行天氣預報的情況,從這張圖你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做了幾十年的戰略規劃,氣象衛星一代一代地健康地高質量地向前發展。

海洋衛星,以前資源衛星檢測陸地,氣象衛星檢測大氣,環境衛星監測陸地和大氣,對海洋的重視程度不是太高。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對海洋、對海洋衛星予以了充分的重視,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們國家已經發射了一系列的衛星,這些衛星對海洋的初級生產力,比如海洋表面的一些葉綠素進行監測,對海洋的動力學進行監測,比如海浪、海風等等,包括海洋災害進行監測,所以海洋衛星這些年發揮的作用越來大。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程度不斷地發展,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城市建設、我們的高速公路的建設、我們一些大工程的建設,越來越不能滿足於一些中低解析度的衛星,因為那些中低解析度的衛星事實上來講對於該看的一些現象很難具備看到的能力,那麼它需要什麼,需要我們高解析度衛星,高解析度比如說你能看一米的就比看10米的要清楚得多,比如在廣譜上我們就要能看10納米的比100納米的就要高,那我們時間解析度上我們能一個小時獲取一個圖象,那就比一天獲取一個圖像利用程度更高,所以高解析度是個綜合的概念,我們政府意識到市場經濟、社會對高解析度衛星發展的需求,所以在7年前,也就2010年,開始啟動我們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計劃,這是我們16個重大專項之一,它的目標就是計劃到2020年建成我國自主的陸地大氣和海洋觀測系統。

發展了7年,現在就是已經有4顆衛星上天了,這4顆衛星應該說都比較成功。首先,大家可以看到這張圖上講到的GF1,就是高分的簡稱,高分一號衛星2013年發射上天的,解析度是黑白是兩米,高廣譜是8米,彩色的解析度低一點,但是廣譜解析度高,然後黑白的是空間解析度高一些,彩色解析度要低一些。那麼大家可以看到這是我們的上海,可以看到黃埔江、看到浦東,我們整個上海蒸蒸日上的建設情況。這個是高分二號的衛星,高分二號衛星是2014年發射上天的,大家看這是在北京,它的解析度就更高了,分黑白達到0.8米,彩色也是達到3.2米,這張圖片上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公園、車站,大的樓房都歷歷在目。這是去年上天的一個高分三號衛星,三號衛星它事實上來講,和剛才一號二號不一樣,一號二號都是在白天來獲取這些數據,因為它只有在陽光照射條件下,在沒有雲、沒有雨的條件下才能獲取圖象,這張圖象什麼圖象,是一張雷達圖象,雷達它本身特點是什麼,在座的大家可能都了解一些,它可以全天後工作,全天時工作,就是24小時都成象,你有沒有太陽、白天黑夜都可以,你刮風下雨還是晴朗天氣我都可以成象,就是我雷達自己發射電磁波,回收這些電磁波,我本身就起到一個小太陽的作用,同時,它最大的一個優勢,還可以對某些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比如說若干年前我們用長波雷達系統就能發現埋藏在咱們陝西寧夏一帶的被干沙覆蓋的明隋時代的長城。

明隋時代的長城到現在1000年了,1600年了,還發現隋代兩批長城,就是說能夠穿透干沙,發現地下的地物,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這樣的技術對我們像每年南方長江中下游有水災,有了雷達圖象,即使在下雨有雲情況下我們雷達都能穿透雲霧小雨,發現下面一些水災蔓延的情況,對抗洪救災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武器。

那麼這是高分四號衛星,2015年拍攝的,它的解析度不是特別高,它的空間解析度是50米,但它時間解析度高,這點對一些做全球的環境觀測等等是非常有利的這樣一些參數。

剛才大家看到陸地上很多高解析度衛星圖象,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這個幻燈片,我們講海上絲綢之路,那麼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是對一些海口的城市,海洋帶的城市,對一些港口進行分析和監測,這里大家可以看到了,不僅我們廣州的港口,三亞的鳳凰港,海口的港口,我們都可以監測,而且你可以看到像左側,像科倫坡的港口、吉隆坡的港口,新加坡的港口,事實上我們具備了對全球港口進行監測的能力。

具備了這樣一些能力,大家都知道對一帶一路研究來說,它實在是太有用了。那麼講到這的時候,我們來看看這么一個幻燈片,這個幻燈片講的什麼,是全球的地球觀測衛星,中間是我們的地球,周圍有很多很多的衛星,這些衛星有遙感衛星、有導航的衛星、有地球物理衛星等等等等,也就是說今天我們在這兒學習,今天我們在這兒講課,今天我們在這兒聽課,我們在這兒研討的時候,在我們地球軌道上有很多很多的衛星正在不斷地運行,然後不斷地獲取我們地球表面的和次地表的一些有用的信息,所以進入到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可以說全球無處不在的都有我們地球觀察衛星在准實時或者實時地獲取著我們方方面面的地球表面的信息。那麼我為什麼要講到這一點,就是說剛才講的我們中國有資源衛星、環境衛星、氣象衛星、海洋衛星等等衛星,還有高解析度衛星,中國對地觀測能力非常強了,但是世界上還有更多的衛星我們中國不可能衛星包攬天下,也要做國際合作,就像我們一帶一路,一帶一路不僅造福於中國,更重要的造福於沿線國家,造福於全球。

所以,我們在技術上也是共享的,我們中國不失時機地也接受國際上一些先進的衛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中國的國家重大基礎設施,中國遙感衛星地面戰,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已經建成了五站網系統,五站網叫什麼?大家在這張圖上就能看到,一個圈就是一個站,有北京密雲建了一個站,在新疆喀什建了一個站,在海南三亞建了站,這三個站它其實就可以覆蓋了中國陸海的全部疆土,還可以告訴大家,這三個站也覆蓋了我們亞洲疆土70%的面積,不僅如此,去年底,在我們政府的支持下,我們中國科學院又在北極建了衛星接收站,和瑞典合作,建一個覆蓋北極的這么一個系統,同時在國內在雲南也建站,五站網系統,將來我們的站可以遍布全球,全球數據我們都可以接收,於是對我們一帶一路的環境監測、資源調查等等提供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信息支持。剛才講到的都是遙感衛星,就是地面有什麼樣的東西,這是個城市還是個山川還是個河流,這是城市的公園還是樓房,是大學還是一個公司,等等,回答地球表面是什麼的問題。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幻燈片,換了個角度了,叫導航衛星,導航衛星大家都知道是做定位用的,是說我在地球的一個什麼地方,剛才是是什麼,現在回答在哪,當我們回答了是什麼、又知道在哪的問題以後,大家都知道我們很多事情做起來就方便得多了,那麼以前我們用了不少的國外的一些導航衛星,當然現在也得用,可是前些年開始,我們國家開始發射北斗導航衛星計劃,北斗導航衛星計劃,根據計劃到2020年的時候,有35顆衛星上天, 構成一個全球的網路,當這個目標實現的時候,中國的北斗導航衛星,將和美國的咱們的講的GPS衛星和歐盟的它們的伽利略衛星,然後和俄羅斯的(葛珞納斯)衛星,四大衛星並排前進,也就是說我們中國北斗導航也是屹立於世界之林的一個導航衛星系列,和我們遙感衛星一起,再加上我們通訊衛星,就構成了我們強大的一個對地觀測能力。在這些強大的對地觀測能力的支持之下,進一步地我們要做什麼,這給大家展示的我們叫數字地球科學平台,什麼叫數字地球科學平台。數字地球的概念是18年前問世的,我記得當時我們中國科學院組織召開第一屆數據國際會議,當時我作為大會秘書長,報社的記者采訪我說,郭先生什麼是數字地球,我當時其實並不是特別能說得清楚,因為那個技術太新了,剛剛問世,我說根據我的理解,數字地球就是把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裝進我的計算機。其實這是一個科普的說法,也就是說我們利用衛星、利用其他的數據,然後形成一個覆蓋我們地球表面的數字系統,一個信息圈,來認識我們居住的地球,這點其實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比如說現在給大家看到的這張幻燈,全球的空間大數據信息產品,剛才講的概念都是由這些構成的,數字地球由一些大數據信息產品構成,比如說產品的類型,陸地的、海洋的、大氣的、城市的,然後時空尺度有全球的和區域的,在陸地的我們有很多具體的分類,比如說大家比較熟悉的植被、森林、葉綠素,海洋大家都知道有海表溫度、然後海表的鹽度,大氣大家知道二氧化碳、氣溶膠,城市有我們城市用地,還有地面沉降等等,所以這都是我們的數據產品,而且這是我們做出的大數據產品,那麼由於這些年堅持這樣做,其實它是非常有用的,這舉了一個例子,在2014年的時候,當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潘基文秘書長發起了一個氣候變化峰會,邀請全球的100多個國家的首腦們出席這個會議,出席這個會議做什麼,他們聯合國發起了一個全球脈動計劃,也就是要用我們的大數據來應對氣候變化,這張圖想給大家展示的一個目的就是說大數據可以應對氣候變化,大數據正在是我們數據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數據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我們的貢獻,當時46個國家來對它這個全球脈動獎申請,最後評的結果,在全球46個國家中間,選出9個獲獎團隊,我們的這個團隊就成為9個獲獎團隊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一個獲獎項目,這件事說明大數據何其重要,對地觀測大數據能夠解決一帶一路方方面面的問題。緊接著,我就是把剛才的理念收集來了,我說18年前我的理念是把地球裝進計算機,大家可以看出來這么個表達,然後現在我們說用地球大數據來研究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呢,其實裝進了計算機的地球,就是我們地球大數據一個集成,我們有了地球大數據我們就掌握了人類認識地球的一個鑰匙,或者掌握了人類認識地球的一個未來的武器。我們中國科學家發起成立了一個國際數字研究學會,學會下面有一個學會官方刊物叫做《國際數字地球學報》,在這個學報裡面,我做主編,其實先幾年寫了一個編者按,每年一月我也寫個編者按,就是數字地球就是地球大數據,所以大家對這件事情不妨我們可以討論一下,就是說基於對地觀測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數字地球,當然從認識程度來看我們如果叫地球大數據,可能其實利用這些大數據來解決我們一帶一路方方面面問題可能會更加給力。

所以,剛才講了我們前面面臨的一帶一路的挑戰問題,我們講到為了應對挑戰我們中國人發展的一些對地觀測技術,目前具有了世界級的水平,我們對地觀測的能力還在不斷地往前發展。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發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高層次公益性科普活動。精彩內容關注「科學與中國」官方網站(cs.kepu.cn)。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為網站委託單位,中國科普博覽為網路傳播合作夥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