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口商品消費需求增長
生活水平上升,留學人數逐步攀升,在全球化貿易的推動內下國人對進口商容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期待。
2、進口跨境政策利好
海關總署出台《提升我國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措施(試行)》,提出18條措施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
3、國家保稅區開放
國家現有保稅區超過30個,加快物流流通速度,推動進出口貿易的持續增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
4、保稅直郵商品急需全新銷售方式
傳統跨境電商多為代購、零散型,在智能科技、互聯網的推動下,跨境電商區域標准化,營銷更多樣化。《跨境電商新手賣家從0到1速成指南》
為了增加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跨境電商一方面可以通過開設跨境體驗店,通過門店掃碼、線上商城等全渠道全場景營銷,優化顧客體驗;並藉助新零售系統對接物流與海關,加快三單對碰的通關速度,提高經營效率。同時,通過多元零售場景與分銷渠道,銷售全球商品,全渠道營銷顧客。
2、對於跨境電商你了解多少?
首先要明白,跨境電商分2個方向,一個是出口跨境電商,一個是進口跨境電商。
出口跨境電商如何做?
1. 入駐亞馬遜、蝦皮等這些平台,直接通過平台將貨物賣到國外去
2. 自建官網,通過google ads或者seo、facebook等平台優化官網頁面,讓消費者能夠直達官網購買,在國外官網訂單可以佔到40%的額度。
大體方向就是上面兩個方向,各有優勢各有缺點,要做出口跨境電商的朋友可以同時開展。如何做出口跨境電商不是本文重點要描述的內容,只是精簡的介紹方向。進口跨境電商才是風頭,這才是重點。2018年第一屆中國進口博覽會和2019年的第二屆進口博覽會的召開,也是國家向進口消費型國家轉變的一個佐證。
其實從2013年開始,進口跨境電商就是一個不斷放大的市場,國家第一批開通了試點口岸「上海、杭州、寧波、鄭州、重慶、廣州、深圳」,第二批由開放了二十幾個口岸,去年開通了第三批,進口開通了第四批,截止目前大概有40多個城市都開通了跨境電商業務。從國家開放的力度看,針對進口跨境電商政策是不斷推出,這是國家從出口貿易型向進口消費型國家轉變的重要方向。
其實從2013開始,就有大量的商家已經成功開展了進口跨境電商業務。大黃蜂科技是從2014年開始,幫助商家搭建完整的跨境電商業務系統,截止目前成功的幫助上千家企業完成了業務搭建和跨境電商系統服務。2019年國家針對跨境電商進行大力扶持:
1、把個人購買額度從原來的沒單不超過2000,改為不超過5000,年度2萬改為了2.6萬額度。
2、把跨境電商進口增值稅從16%降低為13%,同時打7折,大部分的跨境電商商品稅率從11.2%變為了9.1%
通過這兩大措施,讓消費者可以購買更多的東西,同時能夠節省稅費,所以從2019年開始有大量的商家開始做進口跨境電商業務了。如何做進口跨境電商呢?根據大黃蜂科技總結國家政策和地方上的不同保稅倉政策,大致需要以下條件:
1、需要一個國內企業
2、國內企業需要進出口權
3、需要相關銷售資質,銷售食品需要食品經營許可證,銷售保健品需要保健品的許可證
4、需要一個海外公司作為貨權人供貨
5、需要一個電商平台
6、需要進口跨境電商報關系統
7、選擇1個跨境保稅倉
以上這些是做進口跨境電商必須的幾個要素,大黃蜂科技可以幫助企業完成這7項服務,不管是國內企業注冊,還是資質辦理、還是電商平台搭建、還是進口跨境清關系統,大黃蜂科技都可幫商家辦理完成。
之前有大量的企業在做一般貿易的業務,俗稱大貿,這類商家如何做進口跨境電商?其實非常簡單,因為具備進出口權,資質夠用,就可以立刻開始,大概1周左右時間,就能夠做跨境電商,就可以做原來一般貿易不容易備案的商品,直接賣給國內消費者。
3、目前跨境電商存在哪些問題?
發展跨境電商應注意哪些問題:
跨境物流發展滯後——跨境電商主要以零售為主,金額小、體積小、頻率高是其普遍特點,一般不大可能採用傳統集裝箱海運的方式運輸,主要的物流模式包括:國際小包和國際快遞、B2C外貿企業聯盟集貨、B2C外貿企業自身集貨、第三方物流模式和海外倉儲5種方式。
通關手續不夠簡化——盡管基於互聯網的信息流動暢通無阻但是跨境貨物流動並不自由,通關』是跨境電商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
結匯不易
支付安全問題明顯——跨境電子支付服務涉及企業、個人、銀行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個個體,典型的跨境電子支付服務方式主要包括網上銀行支付服務系統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參與的電子支付服務。
退繳稅制度匱乏——目前,跨境電子商務主要以快件的方式,無法提供報關單,因而大部分賣家沒有辦法繳稅,同時也享受不到出口退稅的好處。
部分跨境電商信用不足——跨境電子商務是基於網路的虛擬模式,由此產生的參與者信用不確定性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桎梏。
專業人才欠缺——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是復合型人才,應具備英文網店管理、在線英語交流、海外網路營銷策劃及執行、搜索引擎優化,海外客戶需求分析等應用能力,同時了解國際支付方式、國際物流工具、國際貿易常識、跨文化交流等知識,熟悉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