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認識我國民族問題論文800字
進入80年代後期以後,中國的民族問題出現了一個新的局面:在南方地區,民族問題的內容已經不再超出經濟的層次;而在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及內蒙古自治區中,分裂主義勢力卻逐漸抬頭。民族問題有許多種表現,但其最激烈的表現,不外乎要求打破現有國家體制,獨自建立民族國家的分裂主義思想和運動。因此,人們推測:西藏和新疆地區的分裂主義運動,將會成為21世紀中困擾中國的最大難題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會地位、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顯著提高。從這前後兩個八十年的比較中,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這是中國民族從長期奮斗歷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的民族問題作為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在當代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處理好的的一個重大問題,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不可能得到正確解決的。
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正確認識和解決民族問題,這也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後八十多年的比較中,以及外國處理民族問題的經驗教訓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 許多外國學者在談及中國之所以存在分裂主義思想和運動時,都將其歸罪於所謂根深蒂固、至今仍在作怪的「華夷思想」,即漢民族歧視周邊民族的思想。其實這種說法,既無視了中國分裂主義發生的歷史背景,也無助於理解中國民族問題的性質。因為從時間上來看,所謂「華夷思想」,並非近代以來的現象,而是一種歷史的存在;從空間上來看,即使存在歧視其他民族的「中華思想」,其對象當然也就不僅限於個別地區的個別非漢民族。但是,中國近代以來的分裂主義思想和運動,既不是起源於人民共和國時代,也不是發生在中國所有的少數民族地區。
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我國現階段民族問題只有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事業中才能逐步解決;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要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少數法權利和利益;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和睦相處,不斷鞏固各民族的大團結;現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全面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各類人才,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作出貢獻。
民族問題在一些地方往往與問題交織在一起,在處理民族問題時要注意貫徹黨的政策。這些基本觀點形成的形成過程,實質上就是馬克思主義民族論在中國發展的過程。正是由於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中國的新發展,才開創了我國民族工作的新局面。而這一切都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前提,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不可能有正確解決民族問題實踐的發展。
民族問題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發展,又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關系。」這一科學論斷,把「發展」的范疇列入民族問題,是關於民族問題理論上的最大突破,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最突出的為我們正確觀察和研究當代中國的民族問題正確觀察和研究當前民族地區存在的各種困難和矛盾,進而制定正確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出發,明確指出,現階段我國的民族問題,比較集中地表現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迫切要求加快經濟文化發展。搞好民族工作,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道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解決民族地區困難和問題的關鍵。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各族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現階段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中央的一項基本方針,也是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首要任務。做好民族工作,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
在民族工作中,堅持「兩個共同」的主題,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觀。這一主題,體現了發展這一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體現了以人為本這一核心,體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這一基本要求,體現了統籌兼顧這一根本方法,是科學發展觀在民族工作上的具體應用和生動體現。在當代中國,抓住了這一主題,就抓住了新形勢下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不斷開創民族工作新局面。「兩個共同」主題的實踐要求,就是民族工作必須是發展和團結兩手抓。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團結是硬任務,是第一職責。民族工作首先是做好協調民族關系、維護民族團結的工作。
只有抓好了團結,使民族關系融洽和諧、社會穩定有序,才能服務好發展這項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沒有團結穩定,一切無從談起。正因為如此,總書記突出強調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具體部署上,都要切實把促進民族團結作為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必須看到,當前民族地區發展相對滯後仍然是民族問題的集中表現,是實現平等、團結、進步的最大障礙。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解決民族地區一切困難和問題的關鍵,是解決現階段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民族工作要通過推動和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為民族團結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2、民族問題的論文600字
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不僅有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而且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還擁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水力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
我國南方氣候溫和,少數民族的服飾多種多樣。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和褲子。婦女穿的飄逸輕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綢料筒裙,景頗族的毛織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壯族婦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層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綉花衣裙等。
由於我國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不同,經濟、生活方式也不同,他們的住房結構各具特點。在濕潤多雨的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一般居住在干欄式樓房裡。這種樓房分上下兩層,所用材料以竹木為主。樓房上層用於圈養家禽、牲畜,放置農具或雜物。有些少數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別致的小竹樓。一棟棟造型獨特的小竹樓,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樹織成綠色帷幕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美麗極了!
不同少數民族,對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喜歡把米裝入竹筒放在火上燒烤,使米飯帶著竹子的清香味。壯族、布依族群眾喜歡吃五色糯米飯和糯米糍粑。朝鮮族群眾習慣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蘿卜、洋蔥,有的還加入葡萄乾、木瓜等,炒燜成噴香可口的什錦飯,由於燜好的飯用洗凈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飯」。
在春暖花開或秋收季節,壯族群眾喜歡開展拋綉球的活動。拋綉球是壯族男女相互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青年們在草坪或空地上豎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桿,頂端釘一塊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圓孔。男女各為一隊,以拋出的綉球穿過木板上的圓孔為勝。也有在場中間搭歌棚,綉球拋不過棚或拋出界,或接不住對方拋過來的綉球,就要被罰唱歌,非常有趣。
少數民族也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潑水節、那達慕大會、開齋節、洛薩節等。其中潑水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四月中旬舉行,時間為三到五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互相潑水祝福,還舉行劃龍舟等活動。晚上燈火通明,人們點花燈,放煙花,縱情歡呼歌舞,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人啊。
3、民族問題與國家安全
民族問題包括民族間的不平等,也包括民族之間的差別。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的民族問題當中,它主要是指民族之間事實上的不平等,即由於歷史等各種原因所引起的民族之間的差別。
在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比如說伊斯蘭民族信仰伊斯蘭教,藏族信仰喇嘛教,以及一些少數民族信仰鬼神、祖先等。而在中國的56個民族當中,毫無疑問漢族是最發達的民族,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因為漢族當中大多數堅持無神論思想,不受落後思想的禁錮,有利於本民族的發展。即使有些漢族也相信有神論,那也只是占極小的比例。所以,我覺得我國的民族問題與哲學問題以及宗教問題,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發展較好的民族,大多不受有神論的束縛和宗教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探討民族發展問題與民族的無神論思想之間的關系將有著很大的意義。恩格斯說:「希臘古典哲學的最終形式(尤其是伊璧鳩魯學派)發展為無神論的唯物主義。而希臘的庸俗哲學,則發展為一神論和靈魂不滅說。」恩格斯的這段論述不僅說明在希臘歷史上已經出現了無神論與有神論的斗爭,也說明了哲學同宗教及無神論的關系。唯物論同無神論有不懈之緣,無神論總是用唯物論作為自己的理論依據,唯物論也常常用宗教來揭露唯心主義;宗教和靈魂不滅說往往用唯心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依據,而唯心主義哲學特別是客觀威信主義常常由於不能自圓其說而滑入一神論和靈魂不滅說,所以,恩格斯說,徹底的唯物論必然發展為無神論的唯物論,而唯心主義都往往會導致一神論和靈魂不滅說。
由於種種歷史的和社會的原因,中國各少數民族的發展很不平衡,有些少數民族甚至直到解放還只停留在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初期的發展階段,這種不平衡狀況說明,「我國各民族的解放前的社會經濟情況,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豐富的社會發展史,並存在著從原始公社制到近代資本主義的各種經濟形態」。這些極不平衡的經濟形態,制約著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和宗教信仰,是各民族哲學思想史和無神論思想的重要依據。
縱觀我國少數民族無神論思想發展史,與上述情況相適應,表現出較為復雜的情形。處於原始社會或由原始社會末期向奴隸制的過度時期的少數民族,其有神論思想主要表現為自然神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而這一時期的無神論思想,則處於萌芽狀態,這些萌芽思想照顧要體現在遠古神話,史詩和古歌中,反映在人與自然神的斗爭和人與自然斗爭的想像中,十分可貴的是這些故事和想像突出和強調了人定勝神和人定勝天的思想。
......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中國少數民足哲學概論》佟德富、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國各少數民族和民族關系》李維漢、民族出版社
《青史演義》尹湛納稀、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4、求簡述民族問題重要性的論文
民族問題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五性,即普遍性、長期性、復雜性、國際性和重要性。
民族問題的普遍性。從全球來看,當今世界是一個多民族的世界,大約有2500多個民族共同生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從一國內部來看,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2500多個民族分布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民族問題的普遍性主要是指:民族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國際關系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橫的聯系,又有縱的聯系,縱橫交錯、相互滲透;民族問題廣泛地存在於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存在於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民族問題的長期性。主要是指,解決民族問題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通過強制同化,包括暴力或行政手段,不可能使一個民族消亡,只能使民族問題更尖銳;通過人為地搞跨越,企圖畢其功於一役,完成民族融合的過程,同樣違背了規律,不可能解決好民族問題;要讓各民族有充分的發展,才能有自覺的融合,在此基礎上才有自然的消亡。
民族問題的復雜性。這主要表現為「八個交織」: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歷史問題與現實問題,政治問題與社會問題,國際問題與國內問題,物質貧困與精神貧困,優秀的傳統文化與落後的生活方式,合法的民族宗教活動與非法的民族宗教活動,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等等交織在一起,非常復雜。
民族問題的國際性。主要包括兩層含義:民族問題成為世界上多民族國家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民族問題往往超出一國的范圍而對國際關系產生影響。
需要強調的是,民族問題的國際性不等於民族問題的國際化。民族問題的國際化,是指一國內部的民族問題受到外部勢力的干預或參與,成為西方國家實施西化、分化的一種手段。
民族問題的重要性。對於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來說,民族問題的重要性體現在「六個關繫到」:關繫到國家主權,關繫到領土完整,關繫到社會穩定,關繫到邊疆鞏固,關繫到經濟發展,關繫到國內各民族的團結。
5、論中國的邊疆、民族問題與國家安全及邊疆穩定的關系,結合中國歷史現實多角度論述來寫論文,要怎樣寫?
中國的邊疆省份一般來說面積廣大,比如內蒙古、新疆、西藏等,維持這些省份回的穩定,是答維護我國領土安全的必然要求。
這些省份一般來說都是明清時代才最終劃入中國版圖的,由於時間較短,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自然弱一些。
邊疆省份一般來說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歷史、語言、文化,如何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直接影響著該地區的穩定。
無論什麼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把握住「人」來寫這篇論文。要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習慣,團結大多數群眾,打擊少數別有用心的分裂份子。
基本就是這樣。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