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美國搶劫的白銀共值現在多少人民幣
《辛丑條約》的第六款規定,賠償各國關平銀4.5億兩,年息4分(4%),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其中美國分到7.32%,即71,899,832兩白銀。清朝1兩庫平銀的重量約 37.3克,現在1克白銀的現貨價約4元人民幣。按此推算美國獲得的庚子賠款約等於110億人民幣.
2、大量白銀流入中國的主要原因
主要的原因:貿易順差和套匯。
明朝和清朝早期,中國的經濟實力在世界各國中是比較大的,那時的中國農業和手工業都有了一定規模,但那時的中國人還很封閉,遠洋貿易幾乎沒有,但西方一些國家的遠洋貿易已經非和咐常興隆,他們對中國的很多產品有大量的需求,主動前來貿易,造成中國貿易順差逐年加大,也就是白銀流入中國。
白銀換黃金——跨洲大套匯,16世紀後葉和17世紀,明清時期,伴隨著貿易的發展,大量白銀流入中國的同時也有大量的黃金外流,以黃金換白銀,這就是所謂的套匯。
那時的中國產業健全,貨品豐富,能夠自給自足,對進口西洋貨品沒有依賴,基本上只有單方向的出口,所以嚴重貿易順差,白銀流敗宏入中國。西方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後來向中國大量輸入鴉片,逐漸平衡了中國的順差。但到後期,中國進口的鴉片已經高過了出口的貨物,反而造成了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
(2)美國進口白銀擴展資料
明初推行寶鈔,禁用金銀交易,白銀不是合法貨幣。自14世紀末開始,隨著民間用銀喚枯純、官方賦役折銀,白銀貨幣極大地擴展,15世紀末白銀貨幣化在社會內部的膨脹,促使出現了海外貿易熱潮,使得貨幣和財產進一步活躍了起來,喚起了人們新的更大的白銀貨幣需求。
嘉靖年間,白銀在社會流通領域中已經占據主幣的地位。此時,一方面出現了國家財政上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社會上從皇族到小民都有對於白銀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全社會的商業性行為,正說明了無論從國計還是從民生都存在著對白銀的大量需求。
16世紀全球化開端,這種中國社會內部產生的巨大需求形成與全球的互動,導致大量白銀流入中國。但我們切不能忘記,此前伴隨白銀貨幣化過程的,是經歷了一個半世紀的賦役改革——從折銀到征銀,這是明朝賦役改革有別於歷朝歷代的根本特徵。
發展到張居正改革,核心是財政改革,改革存留於世的兩部重要文獻《萬曆會計錄》和《清丈條例》,證明了白銀貨幣成為國家財政體系主體的趨向,表明中國古代兩千年以實物和力役為主的國家財政體系向以白銀貨幣為主的財政體系轉型,標志著中國從傳統賦役國家向近代賦稅國家的轉型。
3、明朝中後期,美洲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是好事還是壞事
是好事,但是要有好的操作才行。
白銀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中國的經濟,大家看生產絲綢,瓷器,茶葉這么賺錢,比種糧食合算多了,於是都改稻為桑,為茶,生產經濟作物。但是這樣一來,糧食的價格就上漲了,糧食儲備就減少了。一旦發生天災,沒有糧食儲備,糧食價格又高,會出大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國家對出口的產品大量收稅,將稅收作為補貼,應對災荒。
萬曆皇帝基本就是這個做法,將大批太監派出去,作為海關的稅收人員,收上來的稅收不入國庫,叫內帑,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如救災,戰爭,或者大型水利項目,就從這筆錢中支付,不會對國庫預算造成影響。
但是這個做法,要求皇帝親自控制,對各個鄉紳,士族,官僚機構都是不利的(他們撈不著了),因此,皇帝的能力和控制力是很關鍵的,在萬曆皇帝死後,小皇帝基本不能堅持,最後國家收不上這筆錢,導致遇到災荒就崩潰了,外敵入侵也沒有錢組織軍隊了......
4、美國月貿易帳對黃金/白銀的漲跌有什麼影響
你好
美國月貿易帳 貿易帳反映了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進口總額大於出口,於是便會出現「貿易逆差」的情形;如果出口大於進口,便稱之為「貿易順差」;如果出口等於進口,就稱之為「貿易平衡」。如果一個國家經常出現貿易逆差現象,國民收入便會流出國外,使國家經濟表現轉弱。政府若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要把國家的貨幣貶值,因為幣值下降,即變相把出口商品價格降低,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國際貿易狀況是影響外匯匯率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當外貿赤字擴大時,就會利空美元,令美元下跌,利多黃金;反之,當出現外貿盈餘時,則是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我們是武漢金鱗瑞祥投資管理公司,專誠為從事貴金屬投資的投資者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包括:為投資者免費提供價值1888元的黃金行情分析軟體,免費為投資者提供黃金TD模擬交易軟體,每日為投資者發送貴金屬行情資訊,每日兩條免費貴金屬操作建議,以及免費在線解答投資者的各種疑問,我們所提供的各種服務都是免費的。而且,投資者通過我們和銀行簽約從事貴金屬投資還可以享受在手續費方面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