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麝香保心丸中含有冰片,可以長期服用嗎
可以長期服用,麝香保心丸中加入了肉桂和蘇合香等溫性葯物,劑型獨特
2、冰片與其它葯一起煎熬行不?
不行哦。冰片是不適合入煎劑的,所以不能放入水中煮,可以外用,或直接用煎好的葯把冰片粉沖服。
擴展:
冰片功效與作用
止痛防腐、開竅醒神、清熱生肌
冰片為龍腦香料植物龍腦香樹森扮擾的樹脂中析出的天然結晶性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機製冰片,以及艾納香蒸餾結晶的加工品。為龍腦香科常綠喬木缺尺植物龍腦香樹脂的加工品,或龍腦香的樹干經蒸餾冷卻得到的結晶,稱龍腦冰片,亦稱梅此旦片。冰片的別名有冰片腦、冰腦、梅花冰片、片腦、梅花腦等。
冰片葯性微寒,葯味辛、苦。歸心經、脾經和肺經。主要功效是通諸竅、散鬱火、開竅醒腦、去翳明目,消腫止痛。主治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中耳炎、蟯蟲病等。
生於熱帶雨林,分布於東南亞地區。本品具有止痛防腐、開竅醒神、清熱生肌等功效。
1、止痛防腐:冰片葯辛香走竄,能通諸竅而止痛,入心經而通竅止痛,可以用於胸痹心痛、入筋骨而通利止痛,也可以用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
2、清熱生肌:本品性寒清熱,外用具有清熱、止癢、生肌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燒燙。
3、開竅醒神:冰片味辛苦,歸心經,本品氣味芳香,辛香走竄,能夠調節中樞神經的興奮與抑制,故可用於熱病神昏、驚厥、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等病症。
注意事項
適宜人群
神昏驚厥、目赤腫痛、喉痹口瘡者
禁忌人群
外感風寒、脾胃陽虛、腎陽虛衰者
不宜同食
鎮靜葯
容易引起或加重腦毒性
食用方法
直接服用
冰片可直接服用,對於咽喉腫痛的患者有安撫喉部黏膜的作用。
入散或入丸
冰片與硃砂、硼砂、玄明粉製作丸葯。
3、白葯子作用與功效,有什麼副作用?
白葯子--《全國中草葯匯編》【拼音名】 Bai Yao Zǐ
【別名】白葯脂、盤花地不容、山烏龜、金線吊烏龜[廣東、湖南]、金線吊葫蘆[江西]、金絲吊鱉
【來源】為防己科千金籐屬植物頭花千金籐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S. disciflora Hand. Mazz.],以塊根入葯。全年可采,秋末冬初採收為好,除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備用。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瘀消腫。用於急性肝炎,細菌性痢疾,急性闌尾炎,胃痛,內出血,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結炎,神經性皮炎。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搗爛或磨汁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白葯子--《辭典》
【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 Bai Yao Zǐ
【別名】白葯(《葯性論》),白葯根(《本草圖經》)。
【來源】為防己科植物金線吊烏龜的塊根。秋季採挖,洗凈泥土,切片曬干。
【原形態】
金線吊烏龜(《植物名實圖考》),又名:盤花地前首不容、頭花千金籐、山烏龜、金線吊葫蘆、鐵秤鉈、金絲吊蛤蟆、金絲吊鱉、白蝦蟆、青籐、細頃攔三角籐。
多年生纏繞性落葉籐本,全株平滑無毛,具橢圓形塊根。老莖下部木質化,小枝纖弱,具縱直而扭旋的細溝紋。葉互生,紙質,三角狀近圓形,長5~9厘米,寬與長相等或較寬,先端鈍圓,具小突尖,全緣或微呈波狀,基部近於截切或微向內凹,上面深綠色,下麵粉白色,掌狀脈5~9條;葉柄盾狀著生,長5~11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腋生;雄花序為頭狀聚傘花序,扁圓形,有花18~20朵;花淡綠色,基部具苞片1枚;雄花具花萼4~6片,匙形,花瓣3~5片,近圓形,直徑約0.5毫米,有時具短爪;雄蕊6,花絲癒合成柱狀體,花葯合生成圓盤狀;雌花花萼3~5片,花瓣3~5片,形狀與雄花同,子房上位,柱頭3~5裂。核果球形,成熟後紫紅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於陰濕山坡、路旁或溪邊、林緣。分布四川、貴州、廣東、廣西、台灣、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地。產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性狀】完整的乾燥塊根,呈橢圓形或扁圓形;表面暗褐色,外表皺縮。商品多已切成片狀,橫切片徑4~8厘米,厚1~2厘米;切面白色,粉質,較粗糙,有環形輪紋,有時見有偏心性車輪狀木心;質脆,氣微,味淡而微苦。以乾燥、片大、粉性足、色白者為佳。
【化學成份】
金線吊烏龜含生物鹼1.79~1.88%。根含金線吊烏龜鹼,異漢防己鹼輪環籐寧鹼、小檗胺、高阿莫靈鹼、金線帛烏龜胺、金線吊烏龜醇靈鹼、木防己鹼、漢防己鹼、奎寧、罌粟鹼、可待因、嗎啡、小檗鹼。
果實含類胡蘿卜素西紅柿烴,還合脂肪酸,其中液體脂酸約73.8%(大部分是油酸);固體脂酸約26.2%(含棕櫚酸)。此外,水溶性部分有酪氨酸和甘油。
黃山葯的根含薯蕷皂甙等甾體皂甙,總皂甙水解後生成薯蕷皂甙元等。全株含薯蕷皂甙元2.3%。
【炮製】用水浸泡,撈出,燜透,切片,曬干。
【性味】
苦辛,涼。
1《葯性論》:"味苦。"
2《唐本草》:"味辛,溫,無毒。"
3《日華子本草》:"冷。"
4《飲片新參》:"苦,溫,微辛。"
【歸經】
1《滇南本草》:"入脾、肺、腎三經。"
2《本草經疏》:"入肺、胃。"
【功能主治】
清熱消痰,涼血解毒,止痛。治咽痛喉痹,咳嗽,吐血,衄血,金創出血,熱毒癰腫,瘰癧。
1《葯性論》:"治喉中塞熱,噎痹不通,胸中隘塞,咽中常痛,腫脹。"
2《唐本草》:"主金瘡生肌。"
3《日華子本草》:"消痰止慧乎數嗽,治渴並吐血、喉閉,消腫毒。"
4《開寶本草》:"解野葛、生金、巴豆葯毒。刀斧折傷,能止血痛,干末敷之。"
5《綱目》:"散血,降火,消痰,解毒。"
6《植物名實圖考》:"患齒痛者,切其根貼齦上。兼能補腎養陰。"
7《飲片新參》:"消腫毒喉痹,散瘀血,治傷痛。"
8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祛風,利水,清熱,化痰。治風濕疼痛,腰肌勞損,腎炎水腫,胃痛,肺結核,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9《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葯手冊》:"祛風解毒,通經活絡。"
十《中葯鑒別手冊》:"清熱解毒,止痛。治急性肝炎,惡性瘧疾,急性闌尾炎,急性菌痢,毒蛇咬傷,急性胃腸炎,腹痛及其它炎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注意】
1《本草經疏》:"凡病雖有血熱吐衄等證,若脾胃素弱,易於作泄者勿服。"
2《飲片新參》:"陰虛內熱者忌用。"
【附方】
1治咽喉腫痛:白葯一兩(搗羅為末),龍腦一分。同研令勻,煉蜜和丸,芡子大,常含一丸咽津。(《聖惠方》龍腦丸)
2治喉中熱塞腫痛,散痰散血:白葯、朴硝。為末,以小管吹入喉。(《仁齋直指方》白葯散)
3治風痰上壅,咽喉不利:白葯三兩,黑丑五錢,同炒香,去黑丑一半為末,防風末三兩,和勻,每茶服一錢。(《聖惠方》)
4治衄血不止:紅棗、白葯(各燒存性)等分。為末,糯米飲眼。或煎湯洗鼻,頻頻縮葯令入。(《經驗良方》)
5治衄血汗血:白葯二兩半,生地黃汁三合,生藕汁一合,生薑汁少許。上四味,搗白葯為末,先煎三物汁令沸,每以半盞入熟水一合,白葯末二錢匕,攪勻,食後溫飲之。(《聖濟總錄》白葯散)
6治心氣痛,解熱毒:白葯根、野豬尾。二味洗凈,去粗皮,焙乾,等分,搗篩,酒調服錢匕。(《本草圖經》)
7治諸瘡癰腫不散:生白葯根,搗爛敷貼,干則易之。無鮮生者,用末水調塗之亦可。(《本草圖經》)
8治瘰癧瘡:白葯子不拘多少,為末,臨卧冷米飲調下一錢。(《衛生家寶方》白葯散)
9治一切天行:白葯研如面,漿水一大盞,(冷調二錢)空腹頓服之,便仰卧。一食頃,候心頭悶亂,或惡心,腹內如車鳴,疞刺痛,良久當有吐利數行,勿怪。欲服葯時,先同煮漿水粥,於井中懸著待冷,若吐利過度,即吃冷粥一碗止之,不吃即困人。(《海上集驗方》)
十治疳眼赤爛,目生翳膜,內外障疾,並小兒吐痢:白葯子一兩,甘草半兩。上為末,用豬肝一葉,批開摻葯五錢,水一大盞,煮熟,食後服。(《宣明論方》白葯子散)
⑾安胎:白葯子一兩,白芷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紫蘇湯調下。或胎熱心煩悶,入砂糖少許煎。(《普濟方》鐵軍散)
⑿治妊娠傷寒護胎:白葯子不拘多少為末,用雞子清調攤於紙上,可碗來大,貼在臍下胎存生處。干即以溫水潤之。(《經驗後方》)
⒀治諸骨哽咽:白葯銼細,煎米醋細細咽下,在上即吐出,在下即下出。(《經驗良方》)
⒁治中暑腹痛:山烏龜鮮根一至二錢。去粗皮,嚼爛,冬酒送服。(《江西草葯》)
⒂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山烏龜根二斤,甘草一斤,研末,每日三次,每次一錢,開水送服。(《湖南葯物志》)
⒃治肺膿瘍:山烏龜根磨酒服,每次服二至三匙。(《湖南葯物志》)
⒄治肝硬化腹水:山烏龜根三錢(用老糠炒制),車前五錢,過路黃、白花蛇舌草、瓜子金、丹參根各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葯》)
⒅治風濕性關節炎:山烏龜根一兩,蜈蚣蘭、活血丹各五錢。黃酒一斤,浸三天。每天服二次,每次一調羹,飯後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⒆治鶴膝風:山烏龜四兩,大蒜一個,蔥三根,韭菜蔸七個。先將山烏龜研末,後加大蒜、蔥、韭菜蔸搗爛,蜂蜜調敷患處。敷患處可發泡流水,用紗布遮蓋,讓其自愈。(《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葯手冊》)
⒇治無名腫毒,毒蛇咬傷:山烏龜鮮根搗爛外敷;或用米泔水磨汁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臨床應用】
1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等
取山烏龜塊根用醋磨汁,塗於患處。治療腮腺炎、淋巴腺炎及"無名腫毒"共200餘例,一般塗葯數次,即可止痛消腫而痊癒。
2治療神經性皮炎
取鮮山烏龜塊根搗爛,用紗布包好,做成與患部大小相等的薄餅狀,於每晚睡前敷用,次晨去掉。治療16例,治癒6例,好轉8例。
3治療各種內出血
取塊根洗凈切片,陰干研末,每次服2分,每天3~4次;血止後停服,或改為每日2次,續服數天。治療肺結核咯血、潰瘍病出血及其他內出血共27例,除2例因反應而中途停葯外,計有效者19例,無效6例。有效病例均在1~11天內血止。部分病例服葯後有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頭昏等反應,若與少量食物同服可減輕反應。
【備注】白葯子除上述品種外,尚有雲南所產的滇白葯子,為薯蕷科植物黃山葯的根莖。根莖呈圓柱形,有時略彎曲。直徑2~3厘米。表皮黃棕色,有縱皺紋,零星散布須根的痕跡,呈深棕色。質硬而韌,折斷後斷面呈白色絨毛狀,並散布很多黃色點狀維管束。味微甜。陝西所產的白葯子為蓼科植物翼蓼的根莖,參見"蕎麥七"條。湖北所用的白葯子為防己科植物千金籐的塊根。參見"千金籐"條。
【摘錄】《辭典》
白葯子--《辭典》
【拼音名】 Bai Yao Zǐ
【英文名】 RADIX STEPHANIAE CEPHARANTHAE
【來源】本品為防己科植物頭花千斤籐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的乾燥塊根,秋、冬兩季採挖,除去次根,洗凈,切片,乾燥。
【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塊狀,直徑2~7cm,厚0.2~1.5cm。外皮暗褐色,有皺紋及須根痕。切面類白色
4、龍腦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宣明論方》卷四方之龍腦丸 3.1 龍腦丸的別名 3.2 製法 3.3 功能主治 3.4 附註 4 《宣明論方》卷四方之龍腦丸游粗廳 4.1 處方 4.2 製法 4.3 功能主治 4.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錄 5 《宣明論方》卷四(千傾堂本)方之龍腦丸 5.1 龍腦丸的別名 5.2 組成 5.3 制備方法 5.4 功效主治 5.5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5.6 用葯禁忌 5.7 龍腦丸的臨床應用 5.8 各家論述 5.9 附註 6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龍腦丸 6.1 處方 6.2 炮製 6.3 功能主治 6.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錄 7 《續本事》卷二方之龍腦丸 7.1 處方 7.2 製法 7.3 功能主治 7.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7.5 摘錄 8 《普濟方》卷一六七方之龍腦丸 8.1 處方 8.2 製法 8.3 功能主治 8.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8.5 摘錄 9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方之龍腦丸 9.1 處方 9.2 製法 9.3 功能主治 9.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9.5 摘錄 10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一方之龍腦丸 10.1 處方 10.2 製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10.5 摘錄 11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方之龍腦丸 11.1 處方 11.2 製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11.5 摘錄 12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神隱五方之龍腦丸 12.1 處方 12.2 製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龍腦丸的用法用凳知量 12.5 摘錄 13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方之龍腦丸 13.1 處方 13.2 製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13.5 摘錄 14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方之龍腦丸 14.1 處方 14.2 製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14.5 摘錄 15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方之龍腦丸 15.1 處方 15.2 製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15.5 摘錄 16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方之龍腦丸 16.1 處方 16.2 製法 16.3 功能主治 16.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16.5 摘錄 17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方之龍腦丸 17.1 處方 17.2 製法 17.3 功能主治 17.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17.5 摘錄 18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六方之龍腦丸 18.1 處方 18.2 製法 18.3 功能主治 18.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18.5 摘錄 19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七方之龍腦丸 19.1 組成 19.2 主治 19.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19.4 制備方法 20 《聖濟總錄》卷十六方之龍腦丸 20.1 處方 20.2 製法 20.3 功能主治 20.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20.5 摘錄 21 《聖濟總錄》卷六十四方之龍腦丸 21.1 處方 21.2 製法 21.3 功能主治 21.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21.5 摘錄 22 《聖濟總錄》卷六十六方之龍腦丸 22.1 處方 22.2 製法 22.3 功能主治 22.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22.5 摘錄 23 《聖濟總錄》卷一○一方之龍腦丸 23.1 組成 23.2 功效主治 23.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23.4 運用 23.5 制備方法 24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方之龍腦丸 24.1 處方 24.2 製法 24.3 功能主治 24.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24.5 摘錄 25 《聖濟總錄》卷一二四方之龍腦丸 25.1 組成 25.2 主治 25.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25.4 制備方法 26 《聖濟總錄》卷一七○方之龍腦丸 26.1 組成 26.2 主治 26.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26.4 制備方法 27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方之龍腦丸 27.1 組成 27.2 主治 27.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27.4 制備方法 28 《聖濟總錄》卷一八一方之龍腦丸 28.1 組成 28.2 主治 28.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28.4 制備方法 29 《魏氏家藏方》卷十方之龍腦丸 29.1 組成 29.2 功效主治 29.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 29.4 制備方法 30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龍腦丸 * 龍腦丸葯品說明書 1 拼音lóng nǎo wán
2 概述龍腦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二十七首。
3 《宣明論方》卷四方之龍腦丸龍腦丸為方劑名,出自《宣明論方》卷四,即《丹溪心法》卷四方記載的當歸龍薈丸的別名[1]。
3.1 龍腦丸的別名當歸、龍膽草、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大黃、蘆薈各五錢,木香一錢五分,麝香五分(一方加柴胡、川芎各五錢)[2]。
3.2 製法上葯為末,糊丸或蜜丸[2]。
3.3 功能主治
《宣明論方》卷四方之龍腦丸功能清熱瀉肝,攻下行滯[2]。主治肝膽實火而致的眩暈,脅痛,驚悸,抽搐,譫語發狂,便秘溲赤;現代也用於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2]。
3.4 附註本方早見於《宣明論方》,但原方有青黛半兩,名為龍腦丸[2]。
4 《宣明論方》卷四方之龍腦丸 4.1 處方龍腦、硃砂、硼砂、牛黃各等分。
4.2 製法上為末,溶黃蠟為丸,如米粒大。
4.3 功能主治大小人一切蘊結熱毒氣不散,及失瘖、癮疹。
4.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5丸,炙甘草、人參湯送下,不拘時候。
4.5 摘錄《宣明論方》卷四
5 《宣明論方》卷四(千傾堂本)方之龍腦丸 5.1 龍腦丸的別名當歸龍薈丸、龍薈丸
5.2 組成當歸(焙)1兩,龍膽草1兩,大梔子1兩,黃連1兩,黃柏1兩,黃芩1兩,大黃半兩,蘆薈半兩,青黛半兩,木香1分,麝香半錢。
5.3 制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小兒如麻子大。
5.4 功效主治功在常服宣通血氣,調順陰陽;瀉火通便。主治肝膽實火,頭痛,目赤暈眩,胸脅疼痛,驚悸抽搐,甚則躁擾狂越,便秘尿赤,或肝火犯肺之咳嗽。現用於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及膽道蛔蟲病;腎水陰虛,風熱蘊積,時發驚悸,筋惕搐弱,神志不寧,榮衛壅滯,頭目昏眩,肌肉瞤瘛,胸高痞塞,咽嗌不利,腸胃燥澀,小便溺閉,筋脈拘奇;肢體痿弱,暗風癇病;小兒急慢驚風;肝移熱於肺,咳嗽而兩肋痛,多怒脈弦者。
5.5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薑湯送下,兼服防風通聖散。
5.6 用葯禁忌忌發熱諸物;非實火者不可輕投。
5.7 龍腦丸的臨床應用1.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報告以本方治療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31例,其中20例既往未曾用過化療,其餘1l例為化療後復發病例。治療結果:緩解者17例,進步8例;無效6例,多數患者服葯後至開始發揮療效的時間約需1個月。17例緩解病例緩解期為1個月1年以上,平均5.6月。作者認為本病當屬實證,實則瀉之,故用瀉肝法。本方常見副作用力腹痛、腹瀉、惡心,但無一例發生血小板下降及骨髓抑制。
2.癲狂:以本方改為湯劑,並用石菖蒲代替方中麝香,治療狂症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結果均獲治癒。作者指出:本方治實證之狂病有釜底抽薪之妙,見效甚捷,但方中均為峻猛寒葯,非實熱者不可妄用。臨床當以脈象洪實、舌紅、苔黃、大便秘結為應用指征。
3.膽道蛔蟲病:以本方加牙皂2錢,改為湯劑煎服(其中麝香半分另調服)。治療膽道蛔蟲病15例,結果全部治癒。追蹤觀察38個月,無1例復發。作者認為本方具有清熱燥濕,通關利竅,行氣止痛,利膽殺蟲,並具有促進蟲體排出之作用。
5.8 各家論述1.《醫方考》:《經》曰:狂言為失志;又曰:腎藏志。如斯言之,則腎亦火矣。此一水不勝五火之謂也。故用黃連以瀉心,用黃芩以瀉肺,青黛、龍膽、蘆薈以瀉肝,大黃以瀉脾,黃柏以瀉腎。所以亟亟以瀉五臟之火者,幾於無水,故瀉火以存水耳!用當歸者,養五臟之陰於亢火之時;用木香、麝香者,利五臟之氣於克伐之際也。咳嗽而兩肋痛,多怒,脈弦者,病原於肝也。肝者將軍之宮,氣常有餘,氣有餘便是火,故宣瀉之。是方也,芩、連、梔、柏、草龍、青黛、大黃、皆能瀉火,而未必入肝;肝氣臊,諸葯得蘆薈、麝香之臊,同氣相求,可以入肝而平肝矣。然肝木為生火之本,而諸臟之火不無相扇,諸葯雖因蘆薈、麝香之引而入肝,然其性各有所屬,則能兼五火而治之矣。用當歸為君者,以其能和五臟之陰,以木香為佐者,以其能行諸葯之滯也。
2.《醫方集解》:此足厥陰、手足少陽葯也。肝木為生火之本,肝火盛則諸經之火相因而起,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龍膽、青黛直入本經而折之;而以大黃、芩、連、梔、柏通平上下三焦之火也。蘆薈大苦大寒,氣臊入肝,能引諸葯同入厥陰,先平其甚者,而諸經之火無不漸平矣。諸葯苦寒已甚,當歸辛溫,能入厥陰,和血而補陰,故以為君。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行氣通竅也。
5.9 附註當歸龍薈丸(《丹溪心法》卷四)、龍薈丸(《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新效方》)。本方方名,原書(四庫本)作「當歸龍膽丸」。
6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龍腦丸 6.1 處方龍腦(細研.一錢)、麝香(細研.一分)、蟬殼(一分)、牛黃(研細.一分)。干蠍(炒)、南星(炮)、硃砂(研)、阿膠(炒)、香墨、白附子(炮裂)、防風(去蘆)、羚羊角屑、肉桂(去皮)、羌活,各半兩。烏蛇肉(酒浸.去皮骨.炙黃.三分)。
6.2 炮製上為末,入別研葯和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入綠豆大。
6.3 功能主治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龍腦丸主治中風,身如角弓反張,不語昏悶。
6.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十丸,用溫酒下,不拘時服。
6.5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7 《續本事》卷二方之龍腦丸 7.1 處方龍腦薄荷5兩,真蒲黃1兩,麥門冬2兩,阿膠1兩,甘草1兩半,人參1兩,川當歸1兩,黃耆1兩半,木通1兩,生乾地黃3兩,柴胡半兩。
7.2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續本事》卷二方之龍腦丸主治胸中郁熱,肺熱咳嗽,口臭喉腥,脾疸口甘,丈夫吐血,婦人血崩。
7.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方中生乾地黃用量原缺,據《普濟方》補。
7.5 摘錄《續本事》卷二
8 《普濟方》卷一六七方之龍腦丸 8.1 處方草龍腦4兩,白礬(燒沸定)4兩,天南星2兩,半夏2兩半(水浸,切作片,用漿水、雪水1鍾半同煎35沸,焙乾,各稱2兩)。
8.2 製法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8.3 功能主治《普濟方》卷一六七方之龍腦丸功在解暴熱,化痰涼膈,清頭目。主熱痰壅膈,頭目眩重;嶺南瘴氣,意思昏悶;咽喉腫疼,口舌生瘡。
8.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後、臨卧臘茶清送下。
8.5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七
9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方之龍腦丸 9.1 處方白龍腦1分(細研),硃砂半兩(細研),琥珀半兩(細研),牛黃1分(細研),雄黃半兩(細研),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天麻1兩,白僵蠶1兩(微炒),麝香1分(細研),安息香1兩(用酒半升煎成膏),玳瑁3分(細鎊)。
9.2 製法上為末,入研了葯,都研令勻,用安息香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9.3 功能主治《太平聖惠方》卷二十方之龍腦丸主治卒中風,心神煩悶,肢節拘急疼痛。
9.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7丸,不拘時候,以溫酒送下。
9.5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二十
10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一方之龍腦丸 10.1 處方龍腦1兩(細研),麝香1分(細研),干蠍半兩(微炒),天南星1兩(炮裂),硃砂半兩(細研),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香墨半兩,白附子半兩(炮裂),蟬殼1分,防風半兩(去蘆頭),羚羊角屑半兩,肉桂半兩(去皺皮),羌活半兩,烏蛇肉3分(酒浸,炙令微黃),牛黃1分(研入)。
10.2 製法上為末,入研了葯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10.3 功能主治《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一方之龍腦丸主治中風,身如角弓反張,不語昏悶。
10.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不拘時候,以溫酒送下。
10.5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一
11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方之龍腦丸 11.1 處方龍腦2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雄黃1兩(細研,水飛過),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硃砂1兩(細研,水飛過),鉛霜半兩(細研),天麻2兩,防風2兩(去蘆頭),獨活1兩,桂心1兩,白附子1兩(炮裂),天南星1兩(炮裂),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木香1兩,人參1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香墨半兩。
11.2 製法上為末,都研令勻,用肥皂莢2斤,去黑皮,以水5升浸軟,挼濾取汁,於銀鍋中慢火熬,稀稠得所,和前葯末為丸,如綠豆大。
11.3 功能主治《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方之龍腦丸主治急風,四肢拘急,口眼不正,言語謇澀。
11.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不拘時候,以溫酒化下,服後別吃1盞熱蔥酒,令有汗出。至重者並35服愈。
11.5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
12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五方之龍腦丸 12.1 處方龍腦1分(細研),雄黃半兩(細研),硃砂2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阿膠1分(搗碎,炒令黃燥),丁香1分,天南星1分(炮裂),好墨半兩,牛黃3分(細研),天竺黃1分(細研)。
12.2 製法上為末,都研令勻,取3月3日,以木蜜和丸,如豇豆大。
12.3 功能主治《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五方之龍腦丸主治一切風。
12.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熱酒研服之。
12.5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五
13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方之龍腦丸 13.1 處方龍腦1分,白芍1兩(搗羅為末)。
13.2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13.3 功能主治《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方之龍腦丸主治咽喉腫痛。
13.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
13.5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
14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方之龍腦丸 14.1 處方龍腦1錢(細研),牛黃1錢(細研),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赤茯苓1兩,羚羊角屑半兩,犀角屑半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
14.2 製法上為末,入研了葯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4.3 功能主治《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方之龍腦丸功在通津液,利咽喉。主治脾肺壅熱,咽喉不利。
14.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普濟方》有人參一兩。
14.5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
15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方之龍腦丸 15.1 處方龍腦半兩,硃砂半兩,牛黃半兩,硇砂半兩,麝香1錢,馬牙消1分。
15.2 製法上為細末,用大羊膽1枚,取汁為丸,如梧桐子大,鋪於紙上令干,收於瓷器中。
15.3 功能主治《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方之龍腦丸主治咽喉風毒,及急喉閉腫痛,湯飲不得下。
15.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如患者,將1丸擘為2片,安在兩邊鼻內。良久,吐出惡物即愈。
15.5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
16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方之龍腦丸 16.1 處方龍腦1分(細研)丁香1分(末),硃砂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蟾酥半分(研入),牛黃1分(細研),犀角末1分,雄黃1分(細研),天竺黃1分(細研)。
16.2 製法上為末,用豬膽1枚,別入黃連末1分,入在豬膽內,系卻,以漿水1碗,入銚子內煮盡取出,與葯末和丸,如黍米大。
16.3 功能主治《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方之龍腦丸主治小兒慢驚風及疳熱。
16.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12歲兒每次1丸,以溫水送下,欲吃,先用1丸研破,吹入鼻內。得嚏為效。
16.5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
17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方之龍腦丸 17.1 處方龍腦(細研)1分,雄黃(細研)1分,蘆薈(細研)1分,丁香1分,牛黃(細研)1分,木香1分,犀角屑1分,鉛霜(細研)1分,天漿子1分,胡黃連1分,蠍尾(微炒)1分,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微黃)1分,蟾酥半分(研入)。
17.2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7.3 功能主治《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方之龍腦丸主治小兒急驚風,身熱口噤,四肢攣搐。
17.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桃仁湯研下。
17.5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
18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六方之龍腦丸 18.1 處方龍腦1錢(細研),麝香半分(細研),牛黃1錢(細研),雄黃1錢(細研),天竺黃1分(細研),胡黃連1分,蘆薈1錢(細研),熊膽1錢(研入),青黛1錢(細研),膩粉半分(研入),蟾酥半分(研入),硃砂1分(細研),蝸牛37枚(微炒),雀兒飯瓮1分。
18.2 製法上為末,同研令勻,以水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18.3 功能主治《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六方之龍腦丸主治小兒驚疳,心神煩躁,體熱瘦瘁,眠卧不安。
18.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薄荷湯送下,不拘時候。
18.5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六
19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七方之龍腦丸 19.1 組成龍腦1錢,牛黃1分,麝香1錢,硃砂1分,熊膽1分,蘆薈1分,干蝦蟆灰1分,雄黃1分,胡黃連末1分。
19.2 主治《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七方之龍腦丸主治小兒腦疳,羸瘦煩熱。
19.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丸,用薄荷溫湯送下,日3次。
19.4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以水化熊膽為丸,如麻子大。若硬,更入糯米飯同丸。
20 《聖濟總錄》卷十六方之龍腦丸 20.1 處方龍腦(研)1分,丹砂(研)1分,馬牙消(研)1分,麝香(研)半錢。
20.2 製法上葯再同研令勻細,於碟內盛,用羊膽滴汁入葯中,旋和成丸,如黑豆大,以凈合盛。
20.3 功能主治《聖濟總錄》卷十六方之龍腦丸主治頭痛頭眩眼花,及喉痹纏喉風等。
20.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用1粒,以蘆管吹入鼻中,以手小指送近上,兩鼻皆如此。去枕仰卧少時,候葯溶入腦,涎唾從喉內出,其病立愈。
20.5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六
21 《聖濟總錄》卷六十四方之龍腦丸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葯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葯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醫學網路,馬上計算!
21.1 處方龍腦(研)3錢,丹砂(研)1兩,白礬(熬令汁枯)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陰干為末)3兩。
21.2 製法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豌豆大。
21.3 功能主治《聖濟總錄》卷六十四方之龍腦丸主治膈痰結實,咽喉不利。
21.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後、臨卧溫水送下。
21.5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22 《聖濟總錄》卷六十六方之龍腦丸 22.1 處方龍腦(細研)1錢,訶黎勒皮半兩,皂莢(炙令黃色,去皮子)1挺。
22.2 製法上葯先搗訶黎勒皮、皂莢為細末,次入龍腦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2.3 功能主治《聖濟總錄》卷六十六方之龍腦丸主治多年上氣咳嗽。
22.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次7丸,空腹煎貝母湯送下,日2夜1。
22.5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23 《聖濟總錄》卷一○一方之龍腦丸 23.1 組成白龍腦2兩(用鼎盛水5升,入龍腦並糯米50粒,以石灰泥固濟鼎口,文火煮半日,候冷取出,研如粉),真珠2兩(先用大紙2張,以皂莢津漬過,為貼盛之,又用帛裹定,入粟糠5斗,安甑中蒸1晝夜後,取捻得破,即研如粉,曬干),雄黃1兩(研如粉),丹砂2兩(形如芙蓉者,研如粉,並雄黃粉同入銀鍋中,用醋3升,以文火煮1復時出之,卻以溫水淘去醋味,曬干),琥珀2兩(拾得芥子者,搗研如粉)。
23.2 功效主治《聖濟總錄》卷一○一方之龍腦丸功在長發令黑。主治諸風白屑。
23.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日空心取2丸含化咽津,後飲溫酒35合。
23.4 運用若年40以上,更加白龍骨1兩,研如粉,以水飛過,曬干,帛裹蒸1飯久,次入桑螵蛸1兩,煨熟搗末,並前葯末,同以煉蜜為丸。
23.5 制備方法上5味,共9兩,和勻,內留3兩,每夜臨卧漱口了,揩齒咽津。餘6兩再用白面4兩作餅子,紙2張裹,煨熟,取出研細,與前葯6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4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方之龍腦丸 24.1 處方龍腦(研)1分,升麻1分,甘草1分,馬牙消(研)1分,玄明粉(研)3分,麝香(研)1分,石膏(碎)1分,大黃(銼)1分,黃耆(銼)1分,生地黃2兩(絞取汁)。
24.2 製法上葯除地黃汁外,搗羅為末,以地黃汁和,如干,更入煉蜜少許,為丸如小彈子大。
24.3 功能主治《聖濟總錄》卷一二二方之龍腦丸主治咽喉連頰頷腫,日數深遠,咽津液熱,發渴疼痛。
24.4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用綿裹,含化咽津,日45次,不拘時候。
24.5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25 《聖濟總錄》卷一二四方之龍腦丸 25.1 組成龍腦1分,丹砂1錢,芒消半兩,麝香半錢。
25.2 主治《聖濟總錄》卷一二四方之龍腦丸主治纏喉風。
25.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鼻兩孔各納1丸。良久,牙關開,涎出愈。
25.4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用鯉魚膽汁為丸,如綠豆大。
26 《聖濟總錄》卷一七○方之龍腦丸 26.1 組成龍腦半錢,麝香半錢,蘆薈半錢,熊膽半錢,膩粉半錢(研),胡黃連1錢,使君子1錢,青黛(研)1錢,香墨半兩(研)。
26.2 主治《聖濟總錄》卷一七○方之龍腦丸主治小兒慢驚風,潮發。
26.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丸,煎金銀薄荷湯磨下。經宿取惡物便安。
26.4 制備方法上葯搗羅胡黃連、使君子為末,余研極細,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27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方之龍腦丸 27.1 組成龍腦(研)1分,麝香(研)1分,丹砂(研)1分,牛黃(研)1分,胡黃連1分,熊膽(研)1分,蘆薈(研)1分,丁香1分,木香1分,黃連(去須)大黃(銼)1分,麒麟竭1分,蟾酥(研)1錢。
27.2 主治《聖濟總錄》卷一七二方之龍腦丸主治小兒疳渴黃瘦,日夜飲水不足。
27.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4丸,薄荷湯送下。
27.4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再研勻,飯為丸,如綠豆大。
28 《聖濟總錄》卷一八一方之龍腦丸 28.1 組成龍腦(研)半錢,白礬(銚子內煉沸泣盡汁為度,研),玄明粉1錢,蟬殼30枚(去足,炒,研末),牛黃(研)半字,蛇蛻皮1條(長2尺,鐵器上熔焦,研為末)。
28.2 主治《聖濟總錄》卷一八一方之龍腦丸主治小兒風熱,咽喉腫塞生瘡,搖頭煩悶及蟲咬心痛。
28.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冷水化破1丸服之。
28.4 制備方法上葯再一處研細,加沙糖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
29 《魏氏家藏方》卷十方之龍腦丸 29.1 組成鉛白霜1錢,絳礬1錢半(生),硃砂(別研)半錢,天南星(薑汁浸3日)各半錢。
29.2 功效主治《魏氏家藏方》卷十方之龍腦丸功在墜痰。主治小兒驚風。
29.3 龍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湯送下。1月小兒服半丸。
29.4 制備方法5、中草葯名方:龍腦丸的功效與作用
龍腦丸
【來源】《宜明論方》卷四。
【異名】當歸龍薈丸(《丹溪心法》卷四)、龍薈丸(《金匱翼》殲喊卷三)。
【組成】當歸(焙)龍膽草大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各30克大黃蘆薈青黛各15克木香7.5克麝香1.5克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小兒如麻子岩拆大。每服20丸,生薑湯下。
【功用】瀉肝膽實火。
【主治】肝膽實火,頭痛面赤,目赤目腫,耳嗚耳聾,胸脅疼痛,便秘尿赤,躁擾不安,甚或抽搐,詭語發狂,舌紅苔黃,脈弦數。
【方論】方中龍膽草、蘆薈、青黛瀉肝膽實火為君;梔子、黃芩、黃連、黃柏瀉三焦之實熱,大黃瀉火通便為臣;火旺則易致血虛,故以當歸養血為佐;熱盛則氣滯竅閉,故酌用木粗改棗香、麝香行氣開竅為使。諸葯相配,共奏瀉肝膽實火之功。
6、龍腦安神丸5個月的寶寶可以吃嗎
孩子太小!高燒多少度?是要三分毒!現在醫院都不會輕易開葯的!
龍腦安神丸
龍腦安神丸,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用於高熱驚風,
這是龍腦安神丸的處方
人參 40g 麥冬 40g膽南星40g
地骨皮40g 甘草 40g 鬱金 60g
鉤藤 60g 全蠍 40g 茯苓 60g
桑白皮20g 硃砂 4g 牛黃 10g
廣角 20g 麝香 2g 芒硝 4g
冰片 6g
【製法】 以上十六味,除 牛黃、麝香、芒硝、冰片笑好外、硃砂水飛或粉碎成極細
粉;廣角銼研成細粉;其餘人參等十味粉碎成細粉;將者侍牛黃、麝香、芒硝、冰片研細,
與上述粉末首升吵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90~100g製成大密丸,即得。
7、麝香保心丸的冰片對身體有害嗎
1) 可以長期服用,冰片具有擴血管作用,麝香保心丸的冰片含量僅為丹參滴丸的1/20。
2) 麝香保心丸組方合理,君臣佐使、溫寒並用。冰片性涼清熱,長服可致脾胃虛寒,但中醫理論講究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通過不同葯性的葯物,互相協調茄型配合,增強治療作用,減少不良反應,如在麝香保心丸組方中加入肉桂、蘇合香等溫性葯物,溫寒並用,即可避免冰片帶來的不利影響。
3) 麝香保心丸劑型獨特。麝香保心丸被製成微粒丸由於葯粒細小而快速溶解釋放,被胃腸粘膜吸收進入血液發揮葯效,由於在胃部停留時間短,可最大程度地避此改免對胃粘膜的刺激。同時,麝香保心丸還可以在急救的時候通過舌下含服,通過口腔粘膜快速吸收,一方面避免肝臟的首過消除作用,另一方面避免對胃腸道的直接刺顫扒猜激作用。
8、涼膈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中葯部頒標准 2.1 拼音名 2.2 標准編號 2.3 處方 2.4 製法 2.5 性狀 2.6 檢查 2.7 功能與主治 2.8 用法與用量 2.9 注意 2.10 規格 2.11 貯藏 3 涼膈丸說明書 3.1 葯品類型 3.2 葯品名稱 3.3 葯品漢語拼音 3.4 葯品英文名稱 3.5 成份 3.6 性狀 3.7 作用類別 3.8 適應症/功能主治 3.9 規格 3.10 涼膈丸的用法用量 3.11 禁忌 3.12 涼膈丸的不良反應 3.13 注意事項 3.14 涼膈丸與其它葯物的相互作用 3.15 涼膈丸的葯理作用 3.16 備注 4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4.1 方名 4.2 組成 4.3 主治 4.4 涼膈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涼膈丸 * 涼膈丸相關葯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1 拼音liáng gé wán
2 中葯部頒標准 2.1 拼音名Liangge Wan
2.2 標准編號WS3B038590
2.3 處方大黃 200g 石膏 200g 連翹 100g 黃芩 100g 芒硝 100g 桅子(薑汁制) 80g 薄荷 70g 甘草 60g 淡竹葉 30g
2.4 製法以上九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乾燥,即得。
2.5 性狀
本品為棕黃色的水丸;味咸苦坦碧。
2.6 檢查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2頁)。
2.7 功能與主治消炎解熱,消火涼隔。用於上焦熱盛,咽喉不利,牙齒疼痛,大 便秘結,小便赤黃。
2.8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 6g,一日 1次。
2.9 注意孕婦忌服。
2.10 規格每50粒重 3g,每袋重 6g
2.11 貯藏密閉,防潮。
3 涼膈丸說明書 3.1 葯品類型中葯
3.2 葯品名稱涼膈丸
3.3 葯品漢語拼音 3.4 葯品英文名稱 3.5 成份 3.6 性狀 3.7 作用類別 3.8 適應症/功能主治消炎解熱,消火涼膈。用於上焦熱盛,咽喉不利,牙齒疼痛,大便秘結,小便赤黃。
3.9 規格每50粒重3克,每袋重6克
3.10 涼膈丸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1次。
3.11 禁忌孕婦忌服。
3.12 不良反應 3.13 注意事項1.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
2.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服葯後大便次數每日2到3次者,應減量;每日3次以上睜信謹者,應停用並向醫師咨詢。
4.服葯三天後症狀無改善,或加重者,應立即停葯並去醫院就診。
5.小兒、年老體弱及脾胃虛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葯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3.14 葯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葯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葯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3.15 涼膈丸的葯理作用 3.16 備注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葯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4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4.1 方名涼膈丸悉基
4.2 組成甘草2兩。
4.3 主治熱嗽。
4.4 涼膈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後以薄荷湯送下。
4.5 制備方法上葯以豬膽汁浸5宿,漉出炙香,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古籍中的涼膈丸 《嬰童百問》:[卷之二]急慢脾風下痰輕重第十八問柴胡湯輩;重下則用青金丸、天麻丸、蘆薈散、牛黃涼膈丸、青金丹、王監京墨丸輩;稍重下則用揭風湯、硃砂...
《奇症匯》:[卷之三]面麝香冰片(各五分)寒水石(,五錢)上為末,甘草膏丸,綠豆大,每一丸,陳皮湯下。《奇症匯》清沈源公元...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指南總論卷下]論積熱證候腮頷結核者,可與玉屑無憂散、牛黃涼膈丸、消毒犀角飲、四順飲、解毒丸、積熱三黃丸。口舌生瘡,可與碧雪...
《普濟方》:[卷六十四咽喉門]咽喉不利(附論))赤茯苓(三分)射干(三分)麥門冬(水一中盞龍腦丸(出聖惠方)治脾肺壅熱。咽喉不利。宜服。通津液。...
《小兒推拿廣意》:[卷下附方]諸熱門9、急性會厭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煙熏法
巴豆壓油於紙上,取油紙搓成條,用火點燃,吹鼻,以煙熏入患者鼻中。適用於本病牙關拘急者,可使口鼻流涎,牙關自開,然後再予內服及外吹葯物。
2.葯霧法
(1)金銀花20克,菊花15克,薄荷10克,蕾香、佩蘭各12克,蔥白2莖,紫蘇10克,水煎,做蒸氣吸入或超聲霧化吸入。適用於本病會厭紅腫化膿,疼痛劇烈者。
(2)北柴胡12克,葛根10克,黃等10克,甘草6克,桔梗3克,薄荷3克,水煎,取濾液20毫升,置超聲霧化器內做霧化吸入,每日3-4次。適用於本病各證。
3.塞鼻法
(1)龍腦丸:龍腦0.3克,丹砂3克,茫硝15克,寮香1.5克,研世塵細末,用鯉魚膽汁和丸如綠豆大,兩鼻孔各納入1丸,1日換1次。適用於本病咽喉堵塞呼吸困難者。
(2)蒜塞方:獨頭蒜1枚,削去兩頭,塞鼻孔。適用於本病見吸氣性喉鳴及吸氣性呼吸困難者。
4.吹喉法
(1)冰黛散:冰片0.3克,火硝、硼砂各0.9克,膽礬、青黛各0.6克,僵蠶1.5克,共為細末,取少許吹喉,每日2-3次,3-5日為1療程。適用於本病各證。
(2)妙喉散:青黛150克,硼砂、甘草各60克,青果核、石膏(水飛)、爐甘石、人中白各90克,川黃連18克,西瓜霜3。克,冰片9克,共研細末,每用少許吹喉,每日2-3次,5日為1療程。適用於急性會厭炎及喉周膿腫者。
(3)華佗危病方:巴豆7枚(3生4熟,生者去殼研,熟者去殼,去油存性),雄黃皂子大(研),鬱金1枚,共研細末,以細竹管吹葯人喉中,片刻即嘔吐腹瀉。適用於本病咽喉急劇堵塞者。
(4)冰硼散、冰庸散、錫類散,任選搜神禪1種,取少許吹布患處,每日6-7次。適用於瞎改本病各證。
5.含漱法
漱口解毒方:野菊花15克,生甘草6克,薄荷6克,煎水漱口,每日2-3次。適用於本病各證。
10、白葯子的葯用價值
【性味】:苦辛,涼。
①《葯性論》:味苦。
②《唐本草》:味辛,溫,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冷。
④《飲片新參》:苦,溫,微辛。
【 歸經】: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腎三經。
②《本草經疏》:入肺、胃。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涼血止血。主咽喉腫痛;熱毒癰腫;風濕痹痛;腹痛;瀉痢;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
【採收和儲藏】:全年或秋末冬初採挖,除去須根、泥土,洗凈,切片,曬干。
【炮製】:用水浸泡,撈出,燜透,切片,曬干。
注意:
1.《本草經疏》:凡病雖有血熱吐衄等證,若脾胃素弱,易於作泄者勿服。
2.《飲片新參》:陰虛內熱者忌用。 (1)治咽喉腫痛:白葯子一兩(搗羅為末),龍腦一分。同研令勻,煉蜜和丸,芡子大,常含一丸咽津。(《聖惠方》龍腦丸)
(2)治喉中熱塞腫痛,散痰散血:白葯子、朴硝。為末,以小管吹入喉。(《仁齋直頃神纖指方》白葯子散)
(3)治風痰上壅,咽喉不利:白葯子三兩,黑丑五錢,同炒香,去黑丑一半為末,防風末三兩,和勻,每茶服一錢。(《聖惠方》)
(4)治衄血不止:紅棗、白葯子(各燒存性)等分。為末,糯米飲眼。或煎湯洗鼻,頻頻縮葯令入。(《經驗良方》)
(5)治衄血汗血:白葯子二兩半,生地黃汁三合,生藕汁一合,生薑汁少許。上四味,搗白葯子為末,先煎三物汁令沸,每以半盞入熟水一合,白葯子末二錢匕,攪勻,食後溫飲之。(《聖濟總錄》白葯子散)
(6)治心氣痛,解熱毒:白葯子根、野豬尾。二味洗凈,去粗皮,焙乾,等分,搗篩,酒調服錢匕。(《本草圖經》)
(7)治諸瘡癰腫不散:生白葯子根,搗爛敷貼,干則易之。無鮮生者,用末水調塗之亦可。(《本草圖經》)
(8)治瘰癧瘡:白葯子子不拘多少,為末,臨卧冷米飲調下一錢。(《衛生家寶方》白葯子散)
(9)治一切天行:白葯子研如面,漿水一大盞,(冷調二錢)空腹頓服之,便仰卧。一食頃,候心頭悶亂,或惡心,腹內如車鳴,疞刺痛,良久當有吐利數行,勿怪。欲服葯時,先同煮漿水粥,於井中懸著待冷,若吐利過度,即吃冷粥一碗止之,不吃即困人。(《海上集驗方》)
(10)治疳眼赤爛,目生翳膜,內外障疾,並小兒吐痢:白雀仿葯子一兩,甘草半兩。上為末,用豬肝一葉,批開摻葯五錢,水一大盞,煮熟,食後服。(《宣明論方》白葯子子散)
(11)安胎:白葯子一兩,白芷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紫蘇湯調下。或胎熱心煩悶,入砂糖少許煎。(《普濟方》鐵軍散) ⑿治妊娠傷寒護胎:白葯子不拘多少為末,用雞子清調攤於紙上,可碗來大,貼在臍下胎存生處。干即以溫水潤之。(《經驗後方》)
(12)治諸骨哽咽:白葯子銼細,煎米醋細細咽下,在上即吐出,在下即下出。(《經驗良方》)
(13)治中暑腹痛:白葯子鮮根一至二錢。去粗皮,嚼爛,冬酒送服。(《江西草葯》)
(14)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白葯子二斤,甘草一斤,研末,每日三次,每次一錢,開水送服。(《湖南葯物志》)
(15)治肺膿瞎知瘍:白葯子磨酒服,每次服二至三匙。(《湖南葯物志》)
(16)治肝硬化腹水:白葯子三錢(用老糠炒制),車前五錢,過路黃、白花蛇舌草、瓜子金、丹參根各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葯》)
(17)治風濕性關節炎:白葯子一兩,蜈蚣蘭、活血丹各五錢。黃酒一斤,浸三天。每天服二次,每次一調羹,飯後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18)治鶴膝風:白葯子四兩,大蒜一個,蔥三根,韭菜蔸七個。先將白葯子研末,後加大蒜、蔥、韭菜蔸搗爛,蜂蜜調敷患處。敷患處可發泡流水,用紗布遮蓋,讓其自愈。(《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葯手冊》)
(19)治無名腫毒,毒蛇咬傷:白葯子鮮根搗爛外敷;或用米泔水磨汁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性狀鑒別:塊根呈不規則團塊或短圓柱形,直徑2-9cm,其下常有幾個略短圓柱形的根相連,稍彎曲,有縊縮的橫溝,根的遠端有時纖細,其後膨大成橢圓形,並常數個相連成念珠狀;根的頂端有根莖殘基。市售品多為橫切或縱切的不規則塊片,直徑-7cm,厚0.2-1.5cm,表面棕色或暗褐色,有皺紋及須根痕,切麵粉性足,類白色或灰白色,可見筋脈紋(三生維管束),呈點狀或條紋狀排列。質硬脆,易折斷,斷麵粉性。氣微,味苦。
以片大、斷面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顯微鑒別:塊根橫切面:木栓層為8-10餘列木栓細胞。皮層外側有少數單個或2-4個成群的石細胞,長徑60-90μm,短徑28-52μm;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細小方晶、針晶或棒晶。中柱占根的大部分,為三生構造,有多數外韌型維管束,排列成1-4個同心環,中央的木質部束較大,導管旁有多數纖維束及少數管胞;中柱薄壁細胞含少數細小方晶及棒狀結晶。本品薄壁細胞含多數澱粉粒,單粒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17μ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3個分粒組成。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稀鹽酸4ml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2滴,產生大量橙色沉澱;另取濾液1ml,加碘化汞鉀試液2滴,產生大量黃白色沉澱。(檢查生物鹼)
(2)葯材的新鮮斷面或粉末,置紫外燈下(254nm),顯淡藍紫色熒光。
(3)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4g,加0.1%硫酸80ml冷浸,放置過夜,濾過,將濾液傾入經預處理過的苯乙烯磺酸鈉型樹脂柱(l×22cm),調節適度的流速,緩緩流出。樣品液流完以後,將樹脂倒出,用蒸餾水洗數次,濾去水分,置盤中乾燥(使水分不超過60%)。加入適量10%氨水鹼化,靜置20min,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迴流洗脫(至無生物鹼反應),氯仿液用水洗至中性,加無水硫酸鈉少量,濾過。濾液蒸干,加氯仿1ml溶解,此液代表脂溶性總生物鹼。上述用氯仿迴流過的樹脂揮盡氯仿後,加乙醇迴流洗脫,收集乙醇液減壓蒸干,加甲醇1ml溶解,此液代表水溶性總生物鹼。吸取供試液0.6μl,另以高阿羅莫寧鹼、異粉防己鹼、小檗胺、輪環藤寧鹼、頭花千金藤鹼、木蘭花鹼、輪環藤酚鹼為對照品,分別點樣於鹼性硅膠G薄層板上。脂溶性總生物鹼部分用氯仿一甲醇(10:1),水溶性生物鹼部分用氯仿一甲醇一氨水(15:4:1)作展開劑,展開18m,在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斑點情況;另用改良碘化鉍鉀一碘化鉀(1:1)混合試液顯色,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偽品卷葉黃精:為圓形或不規則的厚片,直徑1.5~4.5厘米,厚1.5~6厘米,多數比正品片小而厚,表面黃棕色,有淺棕色的小點,外皮具環形節痕及細皺紋;質硬,斷麵灰棕色,無車輪狀木心;雖也氣微,但口嘗味甜而苦。
從以上特徵可辨別白葯子的真偽。現代葯理研究表明,白葯子所含的異漢防己鹼有消炎、鎮痛、退熱的作用,並能抑制結核桿菌,對酒精中毒亦有良好的解毒作用,而偽品不具這些功效,故不可代正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