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豆起源於中國,為何我國8成以上的大豆卻要依靠進口?
引言: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大豆種植面積非常的少。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們對於大豆的需求是比較大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大豆要依靠進口。而且種植大豆對土地也有這一定的要求,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地形是無法種植大豆的。大家會發現進口的大豆出油率非常高,而且在這個時候成本也相對的低一些。
一、種植面積比較少可能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會經常吃到一些豆製品,這些豆製品的原材料就是大豆。所以大家也能夠意識到大家對於大豆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國家的大豆基本上都會採取進口的方式。因為在我們國家大豆的種植面積是比較少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大多可能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那在這個過程當中,進口大豆是最好的一種辦法,同時也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會發現進口大豆的品質也是比較好的。
二、大豆對土地的要求非常高大家在吃豆製品的過程當中會覺得非常的好吃,而且也會讓人覺得豆子的味道非常濃。這個時候也有一些小夥伴們非常好奇,為什麼我們國家不種植大豆。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種植大豆對土地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他們對土壤也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我們國家的地形是非常復雜的,這些地形不太適合種大豆。因為大豆在生長的過程當中也需要很多的營養,所以還是在平原上種植更加合適。
三、總結大家會發現在我們國家種植的農作物大部分是水稻以及小麥,因為群眾對這兩種農作物的需求是比較大的。而且這兩種農作物也比較容易成活,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的農民會選擇種植水稻以及小麥。雖然說大豆起源於中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大豆並不適合中國的生活環境。於是大豆被引入到其他國家之後,有了一個特別好的生長環境,而且大豆的顆粒非常的飽滿。
2、中國為什麼要大量進口大豆 ?
中國大量進口大豆首先是要榨油,榨油之後的殘渣叫「豆粕」,然後豆粕送去做飼料。大豆還可以加工各種豆製品。說到這些我國有規定進口的大豆還是以榨油和做豆粕為主要。國產的豆子用來生產豆製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蛋,奶,水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動物的飼料中需要有足夠的蛋白質,而豆粕是最好的蛋白質來源。中國每年進口近億噸大豆,油的需要只是一個方面,可以用其他食用油來代替,但是豆粕沒有好的替代原料。
而對於我國來說當前可耕地如果用於種植大豆的話,那麼我國可耕地面積需要佔到至少10億畝,如果這樣的話,我國的玉米水稻耕地就需要拿出來為大豆騰地方,那麼如果真的如此的話,我國人民的糧食安全恐怕將成為一大難題,難道我們真的要為了大豆忍受肚子挨餓?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總之,我國當前進口大豆是必須的,而不進口大豆則有些不現實,為了我國人民生活質量更加穩定,我國依舊還是會進口大豆。
(2)大豆進口問題擴展資料
「出口國」轉變為最大「進口國」:
這些年來,我國糧食常年進口大概有1億噸左右,光是大豆的進口量,就達到8000到9000萬噸,占據進口量的80%。由於國內大豆產量嚴重不足,而我國市場對大豆的需求卻逐年上漲。按照這個趨勢下去,在下半年,我國進口大豆的數量將會穩定增加。
1995年以前,我國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國,但後來,中國的出口量開始逐漸下降,而進口量逐漸上漲。特別是2003年-2004年,因為一些自然災害的影響,大豆產量已經滿足不了國內的需求,進口量遠超於國內產量,已達2074萬噸。直到如今,我國已然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簡單來說,在1995年-1996年間,我國的大豆產量持續下降,但需求量卻未減少,以至於國內大豆價格變得只高不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開始改變政策,大量從國外進口大豆,減少出口量。
3、我國每年進口大豆8000萬噸,為何被國人痛罵還依舊要進口大豆?
原因有兩個,第一,我國的大豆產量確實不足,第二,國家要對哪個國家進口或者幫助哪個國家,並不是鍵盤俠們噴幾句就能改變的。但實際上,我國才是大豆的原產地,根據記載,大豆在我國的栽種歷史相當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皇帝時期。到了商代,大麥、小麥、大豆、粟米等就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物了。而在古時候,大豆被稱之為菽,因為它可以榨油,還可以衍生出各種產品,比如說豆漿、豆腐,所以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糧食產物之一。一直到現在,我國對於大豆的需求還是很高。
一、我國大豆產量遠遠不夠消耗的數量我國雖然是糧食生產大國,但是每年還是要向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據統計,我國糧食年進口量甚至可以達到一億噸左右。在這一億噸進口糧食當中,大豆占的比例相當大,幾乎可以達到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也就是8千萬噸或者9千萬噸。而這一點,卻不是一直都這樣,起碼在1995年之前,我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國。那個時候,我國國內產的大豆不僅可以自給自足,甚至還可以大批量出口。但是自從1996年開始,我國大豆產量就無法達到自給自足的標准,還需要向國外進口,特別是加入了世貿組織之後,為了能有更多的國家向我們出口大豆,我國還特意放低了大豆進口的關稅。
我國對於大豆的消耗方向,也是要分進口大豆和國產大豆的。進口大豆一般被拿去壓榨了豆油,而壓榨豆油剩下的渣子,就被拿去做了飼料,喂養家禽、家畜。那些國人吃的雞、鴨、鵝、豬等,都離不開豆渣,甚至養魚,也會用豆渣進行餵食。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國能從大豆出口國,搖身一變變成大豆進口國的原因之一。因為人們生活水平高了,家裡不是很貧苦的,都捨得去買豆油以及肉類回來吃,每買一塊肉或者一桶豆油,就是向國外進口了一定分量的大豆。
我國的大豆蛋白質含量較高,所以一般會拿來做各種各樣的豆製品。像是豆腐、腐竹什麼,幾乎都是來源於國產大豆。前面說到,我國的大豆蛋白質含量高,所以出油率其實是比不上國外的大豆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大豆如此短缺,卻不大批量種植大豆的原因之一。而且大豆種植起來也需要非常多的土地,我國的特點是人多地少,又沒有那麼大面積的土地來種植大豆。如果選擇種植大豆,勢必會使種植小麥、水稻的地減少,那我國國民的糧食問題將得不到保障。比起糧食短缺,我們還是選擇危害較輕的大豆短缺比較好。
二、國家要如何做不需要鍵盤俠來指揮我國對於進口大豆的爭議一直都非常大,主要是因為,大家知道我國主要進口美國的大豆,而美國的大豆是轉基因大豆。對於轉基因問題,我國人一直談之色變,認為它對於人體非常不利。但是,轉基因食品是不是真的對人體有害,目前還沒有一個准確的答案。在解決不了大豆需求以及假使大豆稀缺會導致的連鎖問題的時候,進口外國的大豆是唯一的方法。而鍵盤俠帶動國民情緒,除了攪亂社會風氣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國對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經過領導班子深思熟慮的,並不是一拍腦門想出來的。領導人和國外的交鋒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種決定我們也無法得知。但是,當你並沒有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如悄悄閉嘴,想一想是不是有別的方式方法,或者說以另一個思維和角度去緩解這個問題給你帶來的傷害,而不是一味的拿著鍵盤去攻擊別人,那樣除了徒增戾氣之外沒有任何用處。畢竟,國家的事情是國家領導人去考慮的。
最後一點,現在的世界是個多元化的、全球化的世界,在這個全球化的大環境之下,我國必定要對外國的一些國家保持友好的關系,否則將會在這個世界上孤立無援,最終寸步難行。而進口某個國家的產品,也是保證兩國友好的必要手段之一。所以,我國之所以會大量進口大豆,一是因為確實需要這些大豆,第二個則是因為,需要通過進口,和某些國家保持友好關系。
4、中國大豆為什麼依賴進口
中國大豆依賴進口的原因是一方面種植大豆會影響水稻和小麥等糧食的產量;另一方面主要滿足動物口糧。
雖然大豆源於中國,但早在75年前美國的大豆已經成為了美國頭號經濟作物領先於小麥和玉米,其產量在幾年間提高了239倍。而我國大豆產量則呈現持續回落態勢。
一方面是其他糧食作物的單產要遠遠高於大豆,而且中國的總耕地面積為21億畝,如果佔用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積來種植大豆將嚴重影響水稻和小麥等糧食的產量。另一方面是國際大豆價格低廉,而我國進口的大豆其主要用途其實是動物「口糧」,因此從性價比的角度出發,我國開始持續進口大豆。
大豆的播種方法
1、機械等距穴播法
機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種工效和質量。出苗後,株距適宜,植株分布合理,個體生長均衡,一般產量較條播增產10%左右。
2、窄行密植栽培法
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是我國從國外引進的可以有效提高我國大豆產量的栽培技術。該技術是通過選擇大豆種子品種,種植短生長大豆品種,減小間距和增加密度來提高大豆表面溫度,抗旱抗洪,達到大大提高大豆產量的目的。
3、原壟播種法
為防止土壤跑墒,可採取原壟茬上播種的方法。這種播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還有提高地溫、消滅雜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業成本的好處。
4、精量點播法
一般多採用單粒或雙粒的平播方法,具有下種量均勻、播種深度一致、保苗保墒性強、無需間苗的優勢。
5、大豆進口需要配額嗎
不需要配額。我國對大豆等動植物產品進口不設配額。
包括進口大豆在內的動植物產品檢疫審批職能是在國家質檢總局。在檢疫審批方面,沒有什麼配額的限制。國家質檢總局對農產品、種植制和動植物產品的質量審批是根據《中國進出口境檢疫法》來進行的,檢疫審批目的主要是防止有害生物、病蟲害、疫病傳入,來保護中國的農業生產安全。
大豆出口現在無配額許可證管理,也不徵收出口稅,只是屬於法檢產品。
大豆進口關稅制度演變
1.配額時代(1995年以前)。農產品貿易一直是貨物貿易的「重中之重」,各國基於國家安全考慮均對農業和農產品貿易給予最大限度的保護與限制。《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生效的47年(1948—1994)里,農產品也一直作為例外不受貿易自由化進程的約束。各國對於大豆貿易主要是通過差別待遇、數量限制、許可證和配額等非關稅措施進行管理與控制。我國在1995年以前對大豆進口採取配額管理措施,根據當年的國內需求臨時確定當年具體的配額數量。1995年1月1日《農產品協定》生效,作為烏拉圭回合納遲最主要的談判成果,協定首次將農產品貿易納入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自由貿易體系。自此,關稅就成為農產品保護的唯一合法手段,各國有關農產品貿易的非關稅措施必須逐步關稅化,且適用最惠國待遇原則。
2.過渡期(1995—2000年)。《農產品協定》生效時,我國尚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大豆進口關稅為了適應世貿組織要求進入關稅化過渡期。調整初期完全關稅化並不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因此1996年我國對大豆進口採取關稅配額的管理方式,配額內關稅3%,配額外關稅114%。1999年國內大豆減產而招商引資的引致需求激增,我國取消了關稅配額,大豆進口改為徵收單一關稅的管理方式,關稅稅率為3%。
3.關稅時代(2001年至今)。2001年12月3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農產品貿易承諾中對於大豆進口量無限制,進口關稅稅率不超過3%。2007年,奧運需求所導致的需唯茄嘩求增長預期使我國大豆現貨市場上停產囤貨的狀況頻發,短期內造成大豆價格大幅上行。因此,我國於10月1日將大豆進口關稅下調至1%,這一措施一直維持到2009年12月31日。2010年,中央經濟會_中提出對主要糧食作物要做到自給自足和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因此,我國將大豆進口關稅稅率重新上調至3%,並一直維持至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十二條下列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一)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宏觀調控、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需要按照法定條件予以批準的事項;
(二)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准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
(三)提供公眾服務並且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職業、行業,需要確定具備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
(四)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產品、物品,需要按照技術標准、技術規范,通過檢驗、檢測、檢疫等方式進行審定的事項;
(五)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等,需要確定主體資格的事項;(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從事特定活動,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申請書需要採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機關應當向申請人提供行政許可申請書格式文本。申請書格式文本中不得指行包含與申請行政許可事項沒有直接關系的內容。申請人可以委託代理人提出行政許可申請。但是,依法應當由申請人到行政機關辦公場所提出行政許可申請的除外。行政許可申請可以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十七條規定設定的行政許可,有關機關應當責令設定該行政許可的機關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銷。
6、中國進口大豆占總糧食進口的八成以上,為何要大量進口呢?
因為中國本土大豆的需求高於供給,如果單純靠本土種植的話根本不夠吃,而且進口國外的大豆比較劃算,成本較低,也可以保證本土的糧食生產安全。中國有14億人口,大家有各式各樣的需求,很多都需要大豆,養活這么多人,滿足這么大的需求真的不容易。
一、本土大豆需求高於供給在我國,大豆需求是遠高於供給的。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本土耕地要首先保證用於糧食生產,這樣中國人民的糧食產量才夠吃,所以本土的耕地大多數都用來種植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而不能大面積種植大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雞鴨魚肉的需求越來越多,而這些牲畜大多數也要吃以大豆為主要成分的飼料。所以我國的大豆需求特別高,光靠本土種植是遠遠不夠的。
二、美洲大豆產量高,進口性價比高第二個原因是美洲大豆產量比較高,進口性價比高,我們進口比較劃算。對於同一畝耕地來說,種植大豆的產量是種植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的一半。在我國人口眾多,糧食需求大的情況下,我們自己種植大豆非常不劃算。而在美國,大豆已經形成大規模種植,工業化水平比較高,進口的價格也比較劃算。
三、大豆並非中國優勢品種,與各國貿易交流是必然所以說大豆並非中國本土優勢品種,根據經濟學的相關原理,我們進口大豆性價比比較高。中國作為農業大國,首先要毫不放鬆地保證人民群眾的糧食安全。中國又是WTO的成員之一,所以參與國際貿易也是必然現象,這也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國內本土生產的大豆主要用來食用,而進口的大豆主要用來榨油。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現在明白了嗎?
7、每年進口大豆8000萬噸,我國為什麼需要這么多大豆?
01、我國大豆產量低,無法滿足國民需要,只能選擇外購。刷到一條新聞,我國每年進口大豆8000萬噸,數量實在令人震驚。為啥我們不自己種,偏偏跟國外購買?是他們的質量比較好嗎?非也。
真正的原因是我國主要的農作物是水稻、玉米、高粱、小麥等等,大豆雖然也種,但是產量就是無法提高,投入成本又高,久而久之農民伯伯都不樂意種,種了回本都難。鑒於這種情況,為了滿足國民需求,唯一辦法就是進口。
02、很多美味食物都是大豆做成的。小夥伴也許想不明白,日常生活中也不見得天天需要吃大豆,為啥需求量如此大?那是因為你只是看到表面,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大豆可以加工,比如豆油、豆漿、豆腐、豆奶、豆腐皮......就不要說豆漿天天喝,需求能不大嗎?
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越來越注重養生,流行吃素食。那個素食園子、丹貝都是由大豆加工而成,產量就在哪裡,喜歡吃的人又多,不進口完全滿足不了。
除此之外,大豆富含各種天然維生素,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大豆吃多好處明顯多多。關鍵是還不貴,營養價值老高了。
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建設,耕地有限的情況,保證大豆的供需平衡尤其重要。要是大豆不進口,帶來的後果就是肉、蛋、奶價格方面猛漲?嚴重影響大眾生活水平,這種情況下,你會做什麼選擇?只要不傻都知道要購買大量大豆,滿足需求。
04、最後:各位小夥伴是不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吧,原來大豆對我們如此重要,日常生活無法離開大豆。
8、中國大量進口大豆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用中國的耕地來種植大豆,性價比比較低,不如直接從美洲等地大量進口大豆。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較小,用同樣的耕地種植小麥、水稻等作物,優先保證主糧的供給才是最重要的。
一、本土耕地主要用來種植糧食,保證糧食生產安全中國有14億人口,耕地是18億畝,人均耕地面積較小,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肉蛋奶,水果,主食都需要從這些土地中獲得,雞鴨豬魚牛都要吃飼料,飼料的主要成分也有大豆。對於同一畝土地來說,水稻可以產四五百千克,但是大豆只能產兩百千克。所以說,我們國內本土的耕地主要用來優先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才是最重要的。
二、美洲大豆產量高,進口性價比高中國農產品缺口巨大,供給不夠需求,一定要進口大豆,作為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農產品,比玉米等其他農作物更值得進口。這是因為,在美國,大豆大面積種植機械化程度比較高達到了完全工業化的生產水平。而在我國東北等地,傳統手工農業種植大豆的成本較高。所以說在中國,大豆並非是種植優勢產品。
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與各國貿易交流是必然現象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也是第一產業,最優先的就是要保證農業生產安全,保證每個人都有糧食吃。在大豆並非中國的優勢產品的情況下,通過參與國際貿易,滿足國內大豆的需求是比較明智化的選擇。更何況中國於2001年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與各國進行貿易交易也是必然的。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疑問,為什麼我們國產的大豆,多用於直接食用,而進口大豆則多用於榨油呢?
9、大豆價格暴增,如何解決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問題?
目前,我國的大豆產量遠遠不及市場需求量,國內大豆的產量僅1640萬噸,隨著我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大豆的自給率更是不斷下降,據統計,目前,我國需要進口大豆9651.8萬噸,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度高達85.5%。
對此,我國從三個方面入手解決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問題:
一、擴大大豆種植面積。2021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2022年要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黑龍江作為我國大豆的主產區,2022年將增加大豆種植面積1000萬畝,增強我國大豆自給的保障能力。
二、加快推進飼料原料替代方案的實施。眾所周知,飼料的主要原料之一豆粕就來自大豆,隨著近兩年我國養殖業的高速發展,飼料的需求量也在急速增加,隨之大豆的需缺口也在不斷的加大,對此,官方曾多次出台飼料原料中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要求降低飼料中豆粕的佔比,並指導豬場提高飼料轉化率,避免造成浪費性的需求。
三、調控生豬產能。雖說生豬產能調控與大豆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我國的大豆在生豬行業的銷量佔比還是比較大的,調控生豬產能間接也可以實現大豆需求量的調整。特別是低蛋白日糧的推行,以低蛋白日糧為核心,在飼料配方和加工上下功夫,通過提高飼料轉化率來達到降低飼料用量的目的。
據統計,我國去年共節約豆粕飼用量1080萬噸,未來仍有2300萬噸以上的減量潛力,而豆粕飼料需求是拉都大豆進口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飼用方面降低大豆的用量,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我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程度。
10、中國為什麼進口大豆
進口轉基因大豆是我國合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成功舉措。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可耕地面積小,目前耕地面積為20億畝左右。
以2017年為例,中國進口大豆9553萬噸,如果按國內單產每畝123公斤計算,要種出進口的9553萬噸大豆需要增加7.7億畝種植面積。大豆是「土地密集型」產品,一年一熟,年畝產量較低。如果我國自己生產這些大豆,就要擠占高產作物的同等種植面積。
再加上農業用水等環境資源,這是中國難以承受的。以目前我國大豆的品種和技術水平,同時勞動力成本也不斷上漲,國內產量難以滿足需求,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大豆。
(10)大豆進口問題擴展資料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2017年糧食進出口數據,2017年大豆進口量達到最高峰9553萬噸,2018年大豆進口量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國大豆需求的主要支撐。
由於產量高、質量優、價格低,轉基因大豆極具競爭優勢,因此國際大豆貿易市場上絕大多數是轉基因大豆。我國從2000年開始大量進口大豆,大部分為轉基因大豆。
依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准,我國制訂了《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的食用安全性評價規范和技術指南》,對進口轉基因大豆進行了嚴格的安全性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營養學評價、毒理學評價和過敏性評價,獲得進口安全證書的大豆及其產品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