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豆起源於中國,我國8成以上靠進口,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量如何?
大豆起源於中國,我國8成以上靠進口,可以發現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量非常大。
中國是一個經濟實力發展都非常快的國家,我們國家有很多農作物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些農作物可以提供我們日常生活很多必須的食物來源,而且從古至今有很多種農作物的起源都來自於我們國家,那是我們先輩們努力的結果。
大豆就是起源於中國的,但是我們國家現在八成以上的大豆要靠進口,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國家對於大豆的需求量實在是太大了,我們國家有很多種傳統美食,各個地區有各個地區不同的美食,豆製品所製作的美食是多種多樣的,很多地方早餐都會選擇吃豆漿,喝油條,喝豆腐腦等等,這些食物的主要來源就是大豆,大豆每天的消耗也是非常多的。
還有就是豆腐,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家常菜的主要來源,有豆腐,豆漿可能就會衍生出來很多種豆製品,比如豆皮或者是豆乾等等,這些東西的主要來源都是大豆所製造,同時有很多種特色菜都是需要豆腐和干豆腐等等完成的,比如麻婆豆腐或者尖椒干豆腐,這些食物可能是某些個飯店的特色菜等等,因為我們國家食物的多種多樣化,導致我們國家對很多農作物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雖然大豆起源於我們國家,但是還要大部分靠進口,這樣就對於大豆的需求量實在是太大了,日常生活中很多道家常菜都是沒有辦法離開大豆的,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要用的油,主要就是豆油,豆油就是每道菜必不可少的東西,所以我們國家對於大豆的需求量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真的是高出了非常多,因為其他國家主要用油是橄欖油。
2、大豆進口來源90%集中在哪三個國家
我國的進口大豆來源國主要有三個,按照進口量來看的話,分別是巴西,美國和阿根廷!
這三個國家每年出口至中國的大豆總量超過了8500萬噸,占據了我國大豆進口總量的90%以上。此外,烏拉圭,俄羅斯大豆也少量的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不管在進口總量還是發展態勢上來看,還遠不能夠和巴、美和阿三國相提並論。
我國進口大量國外豆的原因
主要是我們的需求太大了,而國產供給又太少。
2017年度,我國的進口大豆總量約為9700萬噸,而同期,我國產大豆的總產量只有不到1500萬噸,而我國的大豆消費總量超過了1.1億噸,國產大豆的供應量遠遠不及國內的市場需求量,但是又不能降低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這9500萬噸的供需缺口只能靠進口來彌補了。
大豆目前在我國糧食消費和社會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我們所消費的油脂,雞鴨魚肉,蛋奶,樣樣都離不開大豆的身影!
為了保證大家不僅要吃的飽飯,還要保證大家吃的好飯,在國產大豆產業孱弱,耕地面積又確實有限的情況下,我國大量進口大豆也算是無奈之舉。
我國的大豆和糧食種植不能兩全,只能取其一。少量國產大量進口,可以接受。油料少了我們無非吃的差點,但糧食少了就會吃不飽飯。
3、我國進口大豆的主要來源地是哪裡?
我國的進口大豆來源國主要有三個,按照進口量來看的話,分別是巴西,美國和阿根廷!
這三個國家每年出口至中國的大豆總量超過了8500萬噸,占據了我國大豆進口總量的90%以上。此外,烏拉圭,俄羅斯大豆也少量的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不管在進口總量還是發展態勢上來看,還遠不能夠和巴、美和阿三國相提並論。據我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9554萬噸的進口大豆總量,其中進口巴西大豆總量約為5200萬噸,佔比則高達54%,美豆進口總量約為3270萬噸,佔比為34%,阿根廷大豆進口量相對來說較少,所佔比例也僅僅為7%不到。
同時,這三個國家也是世界上大豆貿易量最高的幾個國家,牢牢占據了全球大豆貿易前三甲的位置,無人能夠撼動,並且這三個國家的糧食企業同時掌握了全球大豆的定價權!
2017年度,我國的進口大豆總量約為9700萬噸,而同期,我國產大豆的總產量到底是多少呢?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吧,只有不到1500萬噸,而我國的大豆消費總量超過了1.1億噸,國產大豆的供應量遠遠不及國內的市場需求量,但是又不能降低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這9500萬噸的供需缺口只能靠進口來彌補了。
懂行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大豆目前在我國糧食消費和社會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我們所消費的油脂,雞鴨魚肉,蛋奶,樣樣都離不開大豆的身影!
為了保證大家不僅要吃的飽飯,還要保證大家吃的好飯,在國產大豆產業孱弱,耕地面積又確實有限的情況下,我國大量進口大豆也算是無奈之舉。
我國的大豆和糧食種植不能兩全,只能取其一。說白了,國產大豆已經被國家戰略性放棄了,少量國產大量進口,可以接受。這也算是棄卒保車吧,油料少了我們無非吃的差點。但糧食少了就會吃不飽飯。
4、中國的大豆主要依靠進口,我國是什麼時候開放大豆進口市場的?
我國大豆需求持續增長,但供應嚴重不足,嚴重依賴進口。據相關數據顯示,從我國進口的大豆為8851萬噸,占我國大豆總量的85%。那麼為什麼我國的大豆要依賴進口呢?我國大豆主要用於飼料和擠壓兩個方面。隨著我國對肉類、禽類產品需求的增加,豆粕類飼料需求的增加極大地拉動了大豆消費,從2003年的3020萬噸增至2018年的6882萬噸,增速超過100%。
食用油加工能力的進步和城鄉居民對食品飲料需求的增加刺激了大豆擠壓需求,從2006年的3470萬噸增至2016年的8289萬噸,增速達139%。我國對大豆的需求一直在迅速增長。但是國產大豆的供應不容樂觀。從2002年到2015年,產量一直在1100萬至1800萬噸之間,供需之間存在很大差距。造成我國大豆供需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播種面積嚴重不足,單產低。從播種面積來看,我國一直致力於耕地保護,但由於人口壓力耕種的土地仍然有限,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緩慢。
進口大豆的含油率約為18.5%,豆粕含量為78.5%。大豆粉是最重要的植物蛋白質來源,飼料工業是其下游消費者。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加快,肉類消費和植物油需求持續擴大。特別是現代水產養殖生產嚴重依賴「玉米、大豆粉」型糧食公式,國內大豆差距迅速擴大,嚴重依賴自給自足進口。
根據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豬、羊、家禽產量為8364萬噸。佔中國人肉食比例63%以上的豬肉產量為5299萬噸,減少了3.4%。但是其他幾種肉類的牛肉產量增加了717萬噸,增加了2.4%,達到了不同程度。羊肉產量為459萬噸,增長4.2%。家禽產量為1888萬噸,增長3.4%。此外,雞蛋產量為3095萬噸,增長了3.2%。根據大豆粉在豬飼料中添加20%,材料肉費按3: 1計算,5299萬噸豬肉,至少3000多萬噸大豆是生產大豆飯所必需的。根據Alby2.3:1計算。3095萬噸雞蛋需要至少1825萬噸大豆才能生產豆飯。肉雞、水產養殖等飼料消費較多。
5、中國為什麼進口大豆
進口轉基因大豆是我國合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成功舉措。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可耕地面積小,目前耕地面積為20億畝左右。
以2017年為例,中國進口大豆9553萬噸,如果按國內單產每畝123公斤計算,要種出進口的9553萬噸大豆需要增加7.7億畝種植面積。大豆是「土地密集型」產品,一年一熟,年畝產量較低。如果我國自己生產這些大豆,就要擠占高產作物的同等種植面積。
再加上農業用水等環境資源,這是中國難以承受的。以目前我國大豆的品種和技術水平,同時勞動力成本也不斷上漲,國內產量難以滿足需求,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大豆。
(5)大豆進口市場擴展資料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2017年糧食進出口數據,2017年大豆進口量達到最高峰9553萬噸,2018年大豆進口量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國大豆需求的主要支撐。
由於產量高、質量優、價格低,轉基因大豆極具競爭優勢,因此國際大豆貿易市場上絕大多數是轉基因大豆。我國從2000年開始大量進口大豆,大部分為轉基因大豆。
依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准,我國制訂了《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的食用安全性評價規范和技術指南》,對進口轉基因大豆進行了嚴格的安全性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營養學評價、毒理學評價和過敏性評價,獲得進口安全證書的大豆及其產品是安全的。
6、大豆價格暴增,如何解決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問題?
目前,我國的大豆產量遠遠不及市場需求量,國內大豆的產量僅1640萬噸,隨著我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大豆的自給率更是不斷下降,據統計,目前,我國需要進口大豆9651.8萬噸,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度高達85.5%。
對此,我國從三個方面入手解決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問題:
一、擴大大豆種植面積。2021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2022年要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黑龍江作為我國大豆的主產區,2022年將增加大豆種植面積1000萬畝,增強我國大豆自給的保障能力。
二、加快推進飼料原料替代方案的實施。眾所周知,飼料的主要原料之一豆粕就來自大豆,隨著近兩年我國養殖業的高速發展,飼料的需求量也在急速增加,隨之大豆的需缺口也在不斷的加大,對此,官方曾多次出台飼料原料中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要求降低飼料中豆粕的佔比,並指導豬場提高飼料轉化率,避免造成浪費性的需求。
三、調控生豬產能。雖說生豬產能調控與大豆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我國的大豆在生豬行業的銷量佔比還是比較大的,調控生豬產能間接也可以實現大豆需求量的調整。特別是低蛋白日糧的推行,以低蛋白日糧為核心,在飼料配方和加工上下功夫,通過提高飼料轉化率來達到降低飼料用量的目的。
據統計,我國去年共節約豆粕飼用量1080萬噸,未來仍有2300萬噸以上的減量潛力,而豆粕飼料需求是拉都大豆進口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飼用方面降低大豆的用量,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我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程度。
7、中國是在什麼時候開放大豆進口市場的?
應該是2000年後開放大豆進口市場的
8、我國對美國大豆進口數量減少,主要原因是什麼?又有何影響?
全球大豆產量排名前五的國家是巴西、美國、阿根廷、中國和印度,雖然我國大豆的產量排全球第四,但是由於需求量巨大,導致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3.7%,去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9652萬噸。
2018年之前,美國大豆的進口量一直排在我國第一位,但2018年之後,這種情況在一直發生改變,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1-4月份,我國從美國到港的大豆數量繼續呈下降趨勢。要知道,僅2022年4月份,我國大豆的進口總量為807.9萬噸,環比增加27.18%,同比增加8.49%,但從美國到港的大豆卻僅有163.8萬噸,環比下降51.44%,同比下降23.9%。
追溯歷史,還要從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始說起,當時美國在大豆進口方面對中國進行了限制,出口量同比下降48%。導致中國只能擴大進口來源,將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納入大豆進口的范圍,截止目前,巴西已排在我國進口大豆總量的第一位。
我國大豆進口結構的調整會產生什麼影響呢?對於我國如此大的大豆進口量,大豆出口國都想分一杯羹,相較於美國大豆,巴西大豆更加便宜,阿根廷也致力於開發中國大豆市場,甚至連衣索比亞也已成為我國的大豆進口國,中國大豆進口渠道的多元化,急劇降低了我國對美國大豆的依賴度,而對於美國而言,降低對中國大豆的出口量,不得不說是他們自己的損失。
我國大豆進口渠道的改變,一方面體現了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國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大豆產量,近年來,我國提出玉米、大豆復合帶種植的方式,並提供相關的技術指導,並且在大豆消耗上也提倡低蛋白日糧,尋求大豆的替代減量。多管齊下,未來我國大豆的主動權還是要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但仍需一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