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巴威為什麼會通貨膨脹?
辛巴威的通貨膨脹主要是因為糧食短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供小於求,且糧食屬於生活必需品,故而需求不會下降,所以價格上漲過快。
並且辛巴威的通貨膨脹屬於超級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大於100%),辛巴威的通貨膨脹不是近期內造成的,自2004年開始,其通貨膨脹率過高已被西方國家關注。
2008年2月,通貨膨脹率達165.00%;2008年6月,通貨膨脹率達200.00%。為此,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以遏制高通脹率的上升趨勢。
造成通脹的原因還有辛巴威連續4年遭遇旱災,糧食歉收。雪上加霜的是,該國自2000年起受到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其實行經濟封鎖,要求其盡快償還外債,從而造成該國外匯、燃油和電力的嚴重短缺。
(1)津巴黑進口擴展資料
糧食短缺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
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求遠大於供)。通貨膨脹的貨是指「貨幣」。
糧食短缺造成的通貨膨脹是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即由於經濟運行中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而引發通貨膨脹。
2、辛巴威為什麼通貨膨脹?
辛巴威通貨膨脹的原因:
1、2000年左右的土改是衰敗的開始。2000土改變成了暴力土改,很多打天下的老兵直接用武力搶占,對土地原所有權人賠償不足或沒有賠償。土改的負面結果很明顯,暴力土改造成了白人農場主和黑人的長期沖突,也造就了一幫脫離英國多年、但津巴土地被剝奪的白人。黑人老兵、黑人當權者拿到大片土地後,並不會有效耕種。2000年以來,農業持續萎縮。土改後國際嘩然,西方社會一篇譴責,津巴與英美關系急劇下降。同時投資資本不安心津巴的所有權制度,大量外逃。
2、政府長時間忙於黨爭,無暇發展自身經濟。先是1980年代,ZANU和ZAPU之爭,2008年左右,又來了一次MDC和ZANU大選爭議。長久的黨爭,政府無心經濟社會發展,釀成惡果。
3、西方多輪制裁令津巴經濟雪上加霜。2000年至2002年,辛巴威政府實施「快速土改計劃」,徵收白人的土地,安置無地或少地的黑人農民,導致辛巴威社會矛盾空前激化。隨後,美歐相繼宣布對辛巴威實施一系列制裁措施。具體措施包括針對特定個人的財產凍結和旅行禁令;如與國際金融機構(IFIs)有關的制裁政策;如政府與政府間對貸款和發展援助以及武器禁運的限制。西方的經濟制裁使得辛巴威國內經濟每況愈下。
4、超發貨幣導致經濟崩潰。央行行長Gono完全沒有貨幣政策獨立性,瘋狂超發貨幣迎合國內政治需要。同時實現匯率雙軌制,管制官方匯率。一方面津元(辛巴威元)急速貶值,持續惡性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官方匯率保持穩定,造成了與市場匯率的巨大差別,因此官方換匯指標造就了巨大財富和巨大的腐敗。
3、辛巴威的十億津元等於中國的人民幣多少
據我了解到的,目前最新匯率是0.4182 100辛巴威元相當於人民幣41.8218元 辛巴威的由來:
辛巴威的歷史沿革,辛巴威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發源地,在中世紀時代,該地曾存在一個紹納人(Shona,屬於班圖(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並且遺留下不少文化遺跡,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大辛巴威古城(也是辛巴威的命名由來),以此城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國(Munhumutapa Empire)通過與來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隊貿易,在11世紀時漸漸強盛,利用當地生產的黃金、象牙與銅礦等重要物資,交換來自波斯灣地區的布料與玻璃等生產品,15世紀時,已經成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國。
紹納文明的強盛在19世紀時邁入尾聲,1837年時,紹納人被屬於祖魯族的恩德貝萊人(Ndebele)征服,而來自英國與來自南邊的波爾人(荷裔南非人)開始逐漸蠶食這個地區。 1888年,英國殖民者賽西爾·羅茲從恩德貝萊國王手上取得他們領土內的采礦權,隨後在1889年替英屬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取得這里的領土權,並且在1895年時正式建立殖民國家「羅得西亞」,這一名稱是以羅茲的名字命名的。
1896年到1897年,紹納人和恩德貝萊人開始武力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爆發辛巴威第一次解放戰爭,約有450名白人被打死。 羅得西亞在1911年時分開成為北羅得西亞(今日的尚比亞)與南羅得西亞,後者在1922年時成為一個英屬自治殖民地,就是今日的辛巴威。
1953年時,英國不顧非洲人民的反對,將南北羅得西亞以及尼亞薩蘭(今馬拉維)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在三地人民的反對下,特別是尼亞薩蘭的反對下,聯邦於十年後的1963年解散。
羅尼聯邦解散後不久,1965年11月,南羅得西亞總理伊安·史密斯(Ian Smith)單方面宣布該國脫離英國的管轄獨立,成立南羅得西亞國,但這份聲明並不受境內大部分由北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認可。負責託管這地區的英國聲稱此獨立宣言是種叛亂行為不予承認,但也沒有實際使用武力來恢復控制權。 在1966年至1968年的國際斡旋工作失敗後,英國要求聯合國對羅得西亞進行經濟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權仍然在1970年時宣布成立共和國政體,也沒有獲得任何國際上的承認。
在白人執政的這段期間,辛巴威境內的黑人團體一直在進行激烈的游擊戰試圖推翻當權者。1978年,在國際制裁與黑人武裝運動的交相夾擊下,白人政府終於被迫與包括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PU)及辛巴威非洲國家聯盟(ZANU)在內的諸多黑人勢力簽訂了協約,共同推派衛理公會主教穆佐列瓦(Abel Tendekayi Muzorewa)擔任辛巴威羅得西亞臨時政府的首相。
在英國的監督下,黑人游擊組織終於願意卸除武裝結束內戰,在1980年時舉行了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雖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羅得西亞白人政權與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卻在本國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賴,他的過渡政府並沒有在大選中獲得持續執政的機會,而是由羅伯特·穆加貝(Robert Mugabe)與他領導的辛巴威非洲國家聯盟(ZANU)獲得了3月國會大選的多數票,取得政權。 在國家政權順利轉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後,於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1980年4月18日半夜,羅得西亞變成了獨立國家辛巴威。英國王子查爾斯向新當選的辛巴威總統坎南·巴納納牧師呈交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的准許殖民地獨立的文獻。
當綠、黃、黑、紅色相間的國旗代替了英國國旗的時候,黑人們慶祝多年來為獲得大多數人統治所進行的斗爭的結束。穆加貝在任辛巴威首屆黑人多數政府總理的儀式上宣了誓,104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了慶祝。穆加貝在當天天的講話中強調了辛巴威黑人與白人團結一致的重要性。在此之後穆加貝連續贏得多次競選,一直持續執政至今。
雖然辛巴威的國政已經轉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穆加貝總統通過暴力將歐裔的土地沒收。20世紀末期,動搖經濟,許多基礎民生需求匱乏。2000年開始,辛巴威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系在殖民時代從黑人原住民手中非法取得為理由,進行土地改革,強制沒收大部分白人擁有的土地。此舉造成境內大量白種農人出走,經濟陷入混亂。
2002年,穆加貝再次獲得連任。反對黨與勞工組織紛紛發動罷工與抗爭,要求穆加貝提早下台退休,而政府則以軍警部隊鎮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首的資金援助債權國,控告穆加貝政權藐視人權與在大選中舞弊,紛紛擱置援助計劃。而英聯邦則在2002年時宣布對辛巴威停權一年處分,2003年,IMF也停止辛巴威加盟國的資格,英聯邦採取了無限期停權的措施。
2008年大選投票在平靜的氣氛中和平落幕,最大反對黨民主改革運動黨(MDC)在3月30日率先宣布崔凡吉的得票率大幅領先,可望終結執政28年的穆加貝政權。然而穆加貝並不願意認輸,阻止選舉委員會公布開票結果,還揚言反對黨宣布勝選將視同政變處理。
2008年9月15日,在南非總統姆貝基的調解下,津民盟、民革運茨萬吉拉伊派和民革運穆坦巴拉派簽署組建聯合政府的《全面政治協議》。
2009年2月13日,津聯合政府成立。穆加貝繼續擔任總統,茨萬吉拉伊任總理,民革運穆派總裁穆坦巴拉、茨派副總裁庫佩任副總理。津聯合政府成立以來運轉正常,國內局勢基本穩定。根據《全面政治協議》和津兩黨三方約定,聯合政府任期2年,到2011年2月期滿,津應在制定新憲法後舉行大選。
2013年初,新憲法草案出台。3月16日津就該草案舉行全民公投。3月19日津選舉委員會宣布草案以94.5%的得票率通過公投。5月22日,穆加貝總統簽署該憲法,標志著津獨立後第二部憲法誕生。
2013年7月31日,津舉行總統、議會和地方政府「三合一」選舉。穆加貝以61%的得票率擊敗茨萬吉拉伊(得票率約為34%),當選津新一屆總統,穆領導的民盟獲得眾議院2/3以上議席。茨萬吉拉伊及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質疑大選公正性,非盟、南共體和主要非洲國家均認為大選和平順利、合乎程序。8月22日,穆加貝總統宣誓就職。9月11日,津新一屆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