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SDA報告中,19/20、20/21、21/22這三個年度是什麼意思?統計的數據范圍?
來源:CFC農產品研究
前言
大多數WASDE(world agricultural supply and demand estimate)等月度報告在公布後就成為廢紙,因為市場足夠聰明和有效。去討論單分報告是利多還是利空沒有多大意義,真正能扭轉趨勢的月度供需報告一年就1-2份,11月報告大概率不在其中,但不妨礙我們去梳理報告調整的隱藏邏輯,並揪出影響力最大的因子。
11月份的USDA報告要點:
蛋白市場,2020-21年度美豆壓榨並沒有修正的情況下,舊季美豆粕產量和進口量作出調整。
穀物市場,美玉米需求調增受到乙醇高利潤的驅動,延緩累庫壓力。
棉花市場,印度舊季需求強勁,調降舊季期末庫存。
未來市場演進的重點觀察:
1.全球乙醇市場或持續驅動生物質原料的需求上升,過去一個月美國燃料乙醇產量已經創下過去5年的同期新高,這是全球主流能源供應問題發酵的結果。而未來巴西甘蔗即將收窄,玉米或成為將享受燃料乙醇價格上漲利好的唯一作物。
2.可再生摻混編碼價格中樞不斷抬升,美國已經計劃新增38家大豆壓榨廠,新建2.5億蒲式耳(約合680萬噸)的壓榨產能以應對未來生物柴油的消費激增,從目前的結果上看,USDA尚未修正110億磅的美豆油消費(去年預估為88.5億磅),這是未來植物油定價的重要驅動,但另一方面,全球植物油增產的預期也持續與此制衡,我們仍持油粕比強勢運行的謹慎觀點。
3.由燃料需求激增引致的需求側變動,過去體現為油粕比的強勢上行,目前切換為豆粕對玉米類穀物的相對價值持續下行。
4.棉花市場享受著全球通脹的利好,按USDA數據,上一次美棉突破100美分是2010-11年度,彼時全球棉花庫銷比為37%,中國棉花庫銷比為23%;今年全球棉花庫銷比為40%,中國棉花庫銷比為91%。2011年美棉市場見頂於3月26日當周與美國TIPS國債隱含通脹率的見頂僅相差1個月,且在此後3個月內,美棉跌幅過半。因此,判斷棉花市場的拐點非常依賴於美國通脹率的見頂預測。此外,關注國儲棉政策端的動向。
大豆:市場反應有限,但支撐依然存在
今年的USDA報告意外頻出,事實上月度供需報告出現意外這件事本身已經難以讓人感到意外。
月度報告調整的第一項是單產,在今年美豆種植提前和降水基本豐沛的背景下,報告前市場平均預期單產將上調至51.9蒲,預期范圍為51.5~52.5蒲。USDA報告給出的51.2蒲顯然與市場形成了相反的趨勢,雖然作為第三方難以確定本次調整後的單產是否又要像8月報告一樣觸底反彈,但即便反彈發生,按照規律也將產生在1月報告中,屆時市場已經對美豆產量反應達到最低。
來源:USDA,中信建投期貨整理
月度報告對於平衡表的第二個重要調整是本年度出口。在9月美灣港口堵塞及後續南美出口搶占的情況下,出口需求的下調並不意外,意外之處在於調整幅度。截至10月28日,美豆累計出口4億蒲,去年同期出口6.09億蒲,即九十兩月出口已經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09億蒲,而11月報告中全年的出口才較去年減少2.15億蒲。在今年南美豐產也舊季庫存較高的情況下,美豆保持後續月份同比出口不減少顯然不現實,因此0.4億蒲的微調無疑是刻舟求劍,繼續下調1-2億蒲也並未不現實。
來源:USDA,中信建投期貨整理
報告出台後,市場對其反應亦不激烈——報告出台後美豆僅上漲20美分,豆粕更是僅高開40點便出現回落,這正是因為市場焦點已經從供給轉向需求,因此盤面對於USDA供應端的調整反應平平。但不及預期的調整已然發生,在庫存增長有限的情況下,報告對後續美豆價格將構成一定支撐作用,美豆大江東去的步伐將迎來進一步後延。
油脂:靴子落地,情緒回暖
USDA超預期下調新季美豆單產至51.2蒲/英畝,雖然出口也調降了0.4億蒲,但21/22年度美豆結轉庫存僅增至3.4億蒲,不及市場平均預期的3.62億蒲。USDA利空不及預期的報告,疊加玉米、小麥等穀物市場的外溢作用,引發短期美豆的修復性反彈,但可能進一步累庫的預期下難改中長期頹勢。
MPOB報告顯示,馬棕10月產量172 萬噸,環比增1.30%;出口142萬噸,環比降12.03%;月末庫存183萬噸,環比增4.42%。數據基本符合根據 MPOA 產量預估調整後的預期,報告整體呈中性。
USDA及MPOB月報未帶來超出預期的沖擊,市場情緒隨靴子落地出現回暖,市場將關注點轉向馬棕11月階段性產量及出口表現。船運調查機構預計馬棕11月1-10日出口較上月同期增8.03%-8.71%,整體保持較好態勢,令市場情緒進一步好轉,空頭回補及原油大漲共同提振昨日油脂盤面強勢反彈。
然而,美國通脹數據提振升息預期,美元指數上升至2020年7月以來高位,令大宗商品宏觀風險增加。偏緊供應與宏觀風險交錯,或令植物油單邊走勢糾結反復。短期繼續觀察油脂盤面反彈持續性,觀望為主。
玉米:供需雙增下的緊平衡,下游需求成關鍵
來源:USDA,中信建投期貨整理
11月美國玉米平衡表公布,其中美國玉米平衡表單產較上月稍微調增0.1蒲/英畝,至177蒲/英畝,符合市場預期。這個數量也與此前8月市場機構對於美國主產州的田野調查結果相一致。從這幾個月的調整來看,USDA也逐漸將本年度豐產的事實釋放,盤面也已經消化了這種豐產預期。
不過平衡表缺相對於上月偏緊,這種緊張主要是由於本國消費的拉動。由於近來油價逐漸上升,我們看到燃料乙醇的加工量逐步上行,於此同時也能看到本年度一直處於低位的乙醇庫存出現累庫情況。這也使得對玉米的需求從10月的52億蒲,增加至52.5億蒲。
本次整體出口需求並未進一步調整,這也給了各進口國一個思考和選擇:在當前小麥價格上行的情況下,玉米價格也被同步提振,而隨著後期小麥平衡表進一步收緊(詳見CFC農產品研究文章:穀物多米諾:從小麥開始),玉米的進口價格是否已經來到了一個底部,而內需的增加將進一步減少趨於緊張的期末庫存。
棉花:舊季需求調增,消費預估放大
USDA的11月報告:針對過去19/20年度和20/21年度,分別上調全球消費量4.4萬噸和20.8萬噸,導致20/21年度期末庫存較上月下調22.1萬噸在20/21年度期末庫存下調的基礎上,針對本年度21/22年度,上調全球產量32.9萬噸至2651.7萬噸,其中巴西上調了15.2萬噸,澳大利亞上調13.1萬噸,美國上調了4.2萬噸,巴基斯坦上調了4.4萬噸。上調全球消費15.2萬噸至2702萬噸,21/22年度全球期末庫存下調4.4萬噸至1892.7萬噸。
此前我們研究過全球棉花消費發展趨勢,明確指出2700萬噸可能是年度消費天花板,原因如下:在剔除存在宏觀因素擾動年份,以及21世紀初中國服裝消費增速爆發的年份之後,按USDA口徑,平均每年消費量在2529.22萬噸,平均每年同比增速在1.83%。結合對歐盟、中國和美國服裝市場追蹤,疫情後服裝消費增速正在見頂。對照11月報告對20/21年度預估2632萬噸消費量,按1.83%速度增長僅達到2680萬噸,在全球范圍內沒有新增龐大的消費市場的背景下,USDA對全球本年度年度消費量存在高估可能。
當前內外棉花市場產業內部驅動接近結束,核心矛盾在於國儲棉政策端的動向:拋儲數量和質量的節奏以及補庫強需求後對外棉的采購。隨著中儲棉宣布將擴大輪出量,其中包含新疆棉、進口棉等中高質量棉花,但中高質量棉花投放數量能否到位值得關注。未來市場存在兩種情況:1、中高質量棉花大量投放。滿足了市場需求,軋花廠若挺價松動,新花價格可能出現明顯回落,但未來中高質量棉花儲備庫存下降,又不得不收儲外棉以維護庫存,外盤在采購支撐下,可能帶動內盤上漲。2、近兩日投放中,中高質量棉花量少,受到紡企明顯追捧,價格逼近新棉市場價。若未來在中高質量棉花數量無法滿足現貨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期現存在修復基差的動力
2、2018年中國石油對外的乙醇度是多少
2018年,隨著中國油氣消費繼續快速增長,國內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快速攀升。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中國去年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2018年全年石油凈進口量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乙醇度升至69.8%,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
3、生物乙醇的現狀
近兩年來,各大能源消費國競先尋求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美國和歐洲不約而同地都選擇生物燃料乙醇作為主要的替代運輸燃料,並制訂了雄心勃勃的開發計劃。2007年1月,美國總統布希在《國情咨文》中宣稱,美國計劃在今後10年中將其國內的汽油消費量減少20%,其中15%通過使用替代燃料實現,計劃到2017年燃料乙醇的年使用量達到1325億升,是目前年使用量的7倍。2007年3月,歐盟27國出台了新的共同能源政策,計劃到2020年實現生物燃料乙醇使用量占車用燃料的10%。
繼2008年增長60%後,歐盟2009年的乙醇生產量又繼續增長,增長了31%,歐盟乙醇生產量已從2008年28億升增長到2009年37億升。雖然一些國家,包括奧地利和瑞典,其2009年乙醇產能大大增加,法國仍然是最大的生產國。法國乙醇生產量從2008年10.00億升增長到2009年12.50億升。德國也不甘落後,該國2009年乙醇生產量增長32%,至7.50億升,而第三大生產國西班牙生產量為4.65億升。總計歐盟18個乙醇生產國家中有6個生產量未增長或保持不變。奧地利和瑞典是唯一乙醇生產量增加一倍以上的生產國,奧地利生產量增加了102%,瑞典生產量增加了124%。他們現在的排名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大生物燃料生產國。歐盟的乙醇總消費量也在上升,歐盟2009年消費量約為43億升。較2008年的35億升有大幅度增長。德國消費11.43億升,使其成為最大的乙醇消費國。法國是第二大消費國,消費7.98億升;其後是瑞典,消費3.77億升。 預計到2020年,所有歐洲汽油的13%都必須來自於可再生原料。歐洲汽油現僅3.5%來自可再生來源生產,預計在今後10年內可再生運輸工業將以超過10倍的速度增長。
北海集團(North Sea Group)是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經濟聯盟(Benelux)最大的獨立燃料供應商,該公司於2010年3月26日組建乙醇子公司,該子公司將致力於乙醇銷售和分配。新的企業命名為北海全球乙醇公司(North Sea Global Ethanol (NSGE)),總部在瑞士Zug,在巴西S?o Paulo擁有子公司。NSGE的目標之一在於使完全可持續的供應鏈與下游終端應用組合成一體化。
北海集團(North Sea Group)原由Van der Sluijs集團與FNR+ Holding公司 (Frisol, 北海石油, Reinplus Vanwoerden)聯合而組成,該集團已作出決定,重點將生物柴油與甘蔗生物乙醇業務集合在一起,以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北海全球乙醇公司 (NSGE)是一家國際性的乙醇貿易、分銷和投資公司,重點專注於全球乙醇市物。不僅處理燃料乙醇業務,而且也開發工業、醫葯、化妝品和飲用級乙醇。
中國開發生物燃料乙醇的熱潮也在近兩年驟然升溫。2005年,中國生產燃料乙醇125萬噸,2006年增長到133萬噸。中國燃料乙醇的消費量已佔汽油消費量的20%左右,成為繼巴西、美國之後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和消費國。 至2010年5月,三項政策左右美國乙醇行業未來。盡管利潤率提高,生產商已從破產困境走出,政府也支持發展生物燃料,但美國乙醇行業整體狀況在得到改善的同時,其未來發展仍具不確定性。美國乙醇行業2010年做了三件大事:說服國會繼續對乙醇生產給予補貼優惠、延續乙醇進口關稅以及提高汽油中乙醇摻混比例。
可再生燃料協會(RFA)主席鮑勃?迪內恩在全美乙醇會議上表示,目前最大的挑戰是確保政府將之前45美分/加侖的乙醇稅收補貼優惠計劃再延長一段時日,否則的話,美國近40%的乙醇生產將受到嚴重影響。據了解,美國2009年乙醇總產量約為107億加侖,比前一年增加了16.5%。
研究人員稱,政府取消補貼的話將使美國乙醇行業11.2萬人失業。雖然相對於美國的勞動力規模來說,這個數字不算大,但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美國失業率接近10%的當下,其影響當局不能忽視。
美國的生物燃料計劃已經根據《可再生燃料標准》(RFS)立法。因此,到底是繼續資助本地乙醇生產,還是通過進口乙醇達到RFS要求,立法者需要作出選擇。 總部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歐塞奇生物能源(Osage Bio Energy,OBE)公司於2010年3月26日宣布開發冬季大麥乙醇作為先進生物燃料,將利用區域性的穀物,主要是冬季大麥,通過將澱粉轉化為糖類、然後發酵的傳統的途徑,來生產乙醇和高價值的聯產品,以供應東海岸市場。OBE公司將於2010年7月在弗吉尼亞州Hopewell為Appomattox生物能源公司(ABE)建設第一家工廠,將於2010年底投產,可生產6500萬加侖/年乙醇。
美國清潔能源投資公司(Clean Energy Capital,CEC)於2010年11月6日宣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Imperial Valley開發第一套大型商業化規模甘蔗乙醇煉制廠。生產的乙醇將符合加利福尼亞州的低碳燃料標准。該項目將投資5.75億美元,生產6600萬加侖/年乙醇,足以可滿足3.5萬戶家庭的電力需求,並且產生的生物甲醇可為1萬戶家庭提供熱能需求。與甘蔗具有相似特性的甜高梁也將使用。來自煉油廠對乙醇的強勁需求緣於生產的乙醇將可滿足美國最苛刻的低碳燃料指令的要求。這項業務將與主要的國際石油公司簽約銷售乙醇的長期合同,並從當地農場主購買甘蔗。
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產商美國Poet公司最新的乙醇裝置於2011年3月15日投產,這是該公司第27套乙醇裝置,裝置位於印第安納州,年產能為9000萬加侖,這將使該州總乙醇生產量超過10億加侖目標。Poet公司於2010年收購了Poet Biorefining公司,現正在完成投資約3000萬美元的改造,包括採用Poet公司專利的發酵工藝BPX,該工藝使用酶替代熱,可降低能源成本。該裝置也擁有水回收系統和新的污染控制設備。
其他一些州也在考慮採用與加利福尼亞州相同的低碳燃料標准,包括康乃提克州、德拉瓦州、緬因州、馬里蘭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爾州、新澤西州、紐約州、俄勒岡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德島、佛蒙特州和華盛頓州。亞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夏威夷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南卡羅林那州和得克薩斯州在內的一些州,甘蔗將有增長,將成為建設甘蔗乙醇煉制廠的首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