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國際貨代行業發展現在及前景
一、中國國際貨代市場之現狀
1.進入本行業的企業日益增多
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貨代和物流的發展。顯著的標志就是進入本行業的企業日益增多。 1983 年,中國只有中外運一家國際貨代企業,到 2003 年 11 月,經過商務部批准設立的一級國際貨代已經有 4100 家,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貨代誕生,平均每月增加 100 家。在中國貨代市場上,還有一大批沒有取得一級代理資格但實際從事貨代業務的公司和組織,包括個體戶,據業內人事估計,全國大約有 3 萬間。中國的物流公司更是多如牛毛。由於物流的概念比較新,大家爭先恐後感時髦。原先的快遞公司、搬家公司、運輸公司、倉儲公司和貨代公司,紛紛更名,冠以「物流」二字;海陸空的承運人也延伸服務,搞物流;製造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也成立物流公司;還有哪些不知「物流」為何物的人,也加入物流大軍。這樣,中國的物流很快就形成了龐大的隊伍,有關數據表明,中國的「物流」企業有二十多萬家。
2.政府對行業管理「秩序缺位」。
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處處留下了計劃經濟的痕跡。貨代和物流行業也不例外。目前,政府對貨代和物流的行政管理可以描述為「行政主管條塊化,市場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法規化」,這種狀況叫做「市場秩序缺位」。中國對貨代和物流行政管理是多頭管理、條塊分割而又盤根錯節。涉及到的部門有今年剛組建的商務部、交通部、鐵道部、民航總局、郵政總局等。各部門都有各自主管的市場和業務,為了確保本部門的利益,他們就通過行政立法來保護。典型的例子就在中國國際快遞、無船承運人等問題上出現的政府主管部門之間的不協調,給行業的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值得慶幸的是,政府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正採取積極的行動,理順關系。今年年初的國務院 機構改革,已將物流管理明確地納入了政府部門的職責范圍,而承擔這項重任的便是新組建的商務部。這樣,從國家層面實現了管理機構「到位」。商務部正在協調相關主管部門,就行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調研和協調,並且要從國家層面通過立法形式,調整行政管理關系,使貨代和物流市場健康快速發展。
3.中國物流企業缺乏核心競爭能力。
盡管物流企業數量不少,但其整體實力和管理水平 與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競爭化和企業效益最大化目標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集中體現為「小、少、弱、差」。即:第一,大部分企業規模小,無論是人員規模、資產規模、營業額規模以及市場份額等都比較小;第二,是物流服務功能少,局限於傳統的單項服務,同質化現象嚴重;第三,由於缺少高素質物流專業人才,導致物流組織能力弱,許多物流企業對現代綜合物流似懂非懂,不會制訂現代綜合物流服務方案,造成物流成本過高。第四、管理水平差。中國大部分貨代企業只有十來年的歷史,從行業的生命循環周期曲線來看,中國的貨代和物流行業處於「開始」階段。因此,在人員管理、市場營銷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網路化管理方面,亟待提高競爭能力。
4、外資企業紛紛搶佔中國市場。
我國政府正在按照加入 WTO 時的承諾,對外開放貨代市場。現在已經允許外資控股 75% ,不晚於 2005 年 12 月,將允許外商獨資。外資貨代進入中國市場有四種策略選擇:找中國的公司做代理;設立辦事處;設立合資公司;設立獨資公司。我們預測,即使中國全面徹底開放以後,外資在中國市場存在的四種方式都將存在,他們會根據自身的業務情況和規模,選擇合適的進入方式,而不是有些人擔心的那樣,外資都會搞獨資。
現有的外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非常活躍,隨著國外投資方的設廠而設點。他們憑借管理優勢、海外代理網路優勢、以及出口 FOB 條款優勢,掌控相當大的貨源,他們也在想法設法搶佔中國市場份額。
二、中國貨代與物流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中國貨代行業將進一步實行對內開放。
中國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進入門檻很高,政府對自然人直接設立國際貨代一直沒有開放。 WTO 之後,中國各行各業都加大了對內開放的力度和廣度。今年 9 月初,中國的進出口經營權全面放開,凡注冊資本在 100 萬元人民幣的流通企業,不分經濟性質,都可以申請進出口資格,政府實行核准制。我們預測,緊接著政府主管部門就要對國際貨代採取一系列對內開放措施。現在,有關部門正在調研,論證允許自然人直接持股國際貨代企業的可行性和操作規程。我們估計,一旦允許中國自然人持股國際貨代企業,將出現迅速引爆民營貨代市場。
2、行業將發生裂變和整合。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 WTO 承諾開放時間的臨近,貨代和物流行業將按市場規則進行整合和裂變。我們判斷,整合和裂變的方向有三個。其一,包裝上市。目前,中外運和中遠都有物流板塊的上市公司。還有一些國有大型物流公司,比如中鐵系統、中郵系統等,正在整合物流資源,准備以物流為核心業務上市。其次,網路化經營。中國的貨代和物流公司在網路化方面比較薄弱。可以說,沒有一家貨代公司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代理網路,只有少數公司在全國范圍建立網路。隨著業務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貨代公司必須在國內、國內建立健全代理網路,通過聯盟形式,快速實現網路化經營。再次,專業化經營。「大而全、小而全」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貨代企業,尤其是中小型貨代,應該找准自己的市場定位,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業務,走專業化經營之路,強化自身在某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判斷,整合和裂變之後,貨代和物流行業將出現一些上市公司、一批網路化企業和眾多的專業化公司。
3、外資公司、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將逐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據我們觀察,國外大的公司,該進來的都已經進來了,比如, DHL 、 FedEx 、 Shenkers 、 Eagle 、 Bax 、 Nippon 、近鐵等。他們都是以中外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有的企業合作得非常默契,即使政策允許外資獨資了,他們也不會放棄中國的合作夥伴;有的合資企業可能要隨著政策開放對合作方式進行戰略性調整,轉變成獨資公司。屆時,中外合資企業、外方控股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將成為中國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國有貨代企業將是中國市場的主力軍。中外運、中遠、中海、中鐵、中郵等大型國有企業正積極得抓住市場經濟發展機遇,由傳統的貨代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努力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國家隊。民營企業是最具有活力的新生力量。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再次鼓勵非公有經濟的發展,商務部即將推出國際貨代對中國自然人開放的新舉措。不久就會涌現出一大批民營貨代和物流企業,他們產權清晰、輕裝上陣、體制靈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外資公司、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成為三支勁旅,在中國的貨代和物流市場強烈角逐,逐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4、貨代物流市場潛力巨大,將繼續成為投資熱點。
中國獨特的經濟形態給了貨代和物流市場獨特的投資機會。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位居世界的第六位。到 2020 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比 2000 年要翻兩番,預計要達到四萬億美元。中國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也將翻兩番,預計能夠達到兩萬億美元。中國的貨代和物流也將隨之同步增長。中國國內的巨大市場以及中國特有的比較成本優勢決定了中國會發展成為世界加工廠,這樣中國就會變成世界物流集散中心。因此,中國貨代和物流市場的巨大潛力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中國的貨運物流的基礎設施比較差,亟待改善和提高。政府層面也在積極做物流區域規劃,比如,珠江三角洲物流規劃和長江三角洲物流規劃。各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視物流規劃,興辦物流園區。這些情況說明一個現象:貨代和物流市場仍將成為中外投資者追捧的「靚女」,繼續成為投資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