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夏糧收購超3千萬噸,我國作為第一農業大國,為何還要從國外進口糧食?
之所以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一的農業大國,還需要從國外進口糧食,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1、保障我國糧食戰略性安全
因為對於糧食這種關鍵性的戰略性物資來說,我們不僅僅需要保證當前的糧食供應,還需要考慮未來,那極端情況下我們的糧食供應能力,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一方面需要嚴格的管控我們,國內的糧食收購計劃同時也要在世界上進口一部分的糧食來彌補不足,這不僅僅是為了能夠提高我們的糧食安全,同時也能夠幫助一些發展中國家實現外匯增長,承擔起一個大國的責任。
2、解決部分種類糧食不足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我們的糧食主要作物是完全能夠滿足自己自足的,比如說玉米,小麥水稻等等這些主產糧食作物,我們國家有著非常成熟的技術,而且我們的主產區每年的產量也比較穩定,所以說我們在進行進口貿易的時候,這些糧食的需求量還是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我們進口的糧食主要集中於高端產品。而對於大豆這樣的農產品來說,我們國家的種植面積還比較小,當然對於大眾來說它是非常重型悉冊要的蛋白質食品,同時對於大豆來說它還是豆油的主要原材料,我們的食用油其中豆油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說我們需要進口大豆來滿足國內的食用油需求。
3、滿足差異化產品需求
隨著陸哪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於糧食也不僅僅滿足於吃飽這個需卜宏求,我們更偏向於吃好,所以說我們在進口聊著的時候也會進口一些營養更為豐富,口感更好的一些產品,比如說泰國香米,或者說是其他一些國家地區的特有的糧食作物,但是這種糧食的進口比例還是比較小的。
2、中國大部分糧食都是進口的嗎?為什麼會這樣呢?
中國缺糧食嗎?首先要搞清楚中國14億人口,每一年糧食的產量是多少?消耗多少糧食?將中國10年的糧食產量數據拉開,從2015年開始,每年的糧食產量基本持平,達到了6.69億噸。做一道算術題,將每年的總產量平均到14億人口,每人可以分到956斤,再平均到一年365天,中國每一個公民可以平均到2.6斤糧食。好像從這個簡單的算術題可以看出來,中國並不缺糧食。
那麼,中國14億人口,每一年大約消耗多少噸糧食呢?5.94億噸,平均到14億人口每一天大概是消耗2.3斤。我們每一天有吃到2.3斤糧食嗎?絕對是沒有的,大部分都是浪費了,根據統計數據,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大約3500萬噸,占總糧食產量的6%。
那什麼場景是浪費糧食最大的地方?主要是餐飲業,基本上每一年會浪費2000萬噸左右。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產糧大國,糧食又是戰備物資,每一年國家都會儲存1.5億噸左右的糧食,防止自然災害導致的糧食緊缺問題。
從上面的數據看,中國並不缺糧食呀!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國外的糧食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每年到底會進口多少糧食?2020年中國進口1.29億噸,涉及金額458.85億美元。
為啥這么干呢?國家的戰略目的是從什麼方向考慮?這個動作的背後一定有更深遠的意義。有因必有果,我們一定是缺了什麼?
中國不缺糧,卻大量進口國外的糧食。中國主要進口的糧食是大豆,玉米,小麥,其中大豆和玉米是進口最多的,因為國內的產量根本達不到國內的需求。2020年中國大豆的進口量達到創記錄的超過1億噸大關。世界大豆貿易總量為1.7億噸,中國大豆進口量佔比達到60%,可想而知中國豆類的需求量是多麼龐大。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豆期貨和玉米期貨一飛沖天,而中國沒有辦法控制穩定價格的原因。那麼,中國進口這么多的大豆,主要是干什麼用呢?主要是用於榨油,我們吃的色拉油基本上都是大豆油為主。大豆榨油產生的80%豆粕,作為養殖飼料。
中國14億人口主要消費的是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櫚油,其中大豆油每一年消費1.2億噸左右,占油類總消費量的50%以上,這才是為啥進口大豆糧食的根本原因。中國的糧食價格為什麼不漲?這其實說的是稻穀,近10年來,稻穀的價格每斤都維持在1.1元與1.3元左右。稻穀的價格不高,也導致了很多老百姓棄田不種進城打工,加大了農田的浪費。
最近,老母親就將家裡的5000斤新出的糧食賣掉了,價格是1.2元一斤,得到了6000元的收益,但這個是毛收入沒有算任何成本,老母親說,今年的農葯化肥種子,價格都漲得非常厲害,拋掉所有的成本,還能賺一個4000塊錢的人工費。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老百姓都不願意種田的原因。大部分人的家裡只有幾畝田,一年的收入只有1萬元左右,根本無法維持家裡開支,更談不上小孩讀書養家糊口。沒有出路,這個問題也加深了大量的年輕人外流的核心原因,現在所謂的空心村,基本上看不到年輕人,實質上是生活所迫。
糧食只有越便宜才能夠人人都吃得起,才不會出現餓肚子的現象,如果糧價過高資本進入,就會有很多人餓肚子,吃不起飯這才是最大的生存問題。所以國家的糧食是調控的,他只能作為你生活的必需品,而不能夠成為資本獲利的工具。
全球四大糧食壟斷集團,有三家都在美國,有一家在澳大利亞,他們可以通過資本的手段來控制糧價,一旦糧食被操控,就被人卡了脖子。大豆和玉米,中國產量偏低,國內無法掌控,因此在國際市場上這兩樣商品價格一飛沖天。
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家有大量的稻穀儲備糧,並且永遠將糧食控制在合理的價格。稻穀這個行業不允許資本進入,這是保證老百姓不餓肚子的基本紅線。不能碰,也不準你碰。但還是有很多人選擇農業作為自己的創業項目,特別是在城市待不下去的中年人,他們失去了行業競爭力,往往會選擇農業這個他們認為低門檻的項目。
這本身就是一個認知錯誤,做農業非常難,這也就是為什麼資本進入農業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大部分人最後都嘗試失敗。為什麼會失敗呢?實際上只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沒有選擇好農業的品類。國家沒辦法控制的品類才會出現高價格的現象,比如我們看到的大豆,玉米,棉花,國內的產量無法支撐需求供應,國家都需要從外面進口,你說市場大不大?
第二就是沒有研究好農產品的周期。都是在高位進入,然後扛不住了,最後失去信心,干不下去。今年很多養豬散戶就是在看到2019年2020年高價情況之下,盲目進入,最後虧的是血本無歸。
第三個就是沒有控制好成本。做農業一定是低成本高產量,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就不要盲目進入。怎麼樣控製成本?怎麼樣做到高產?這都是有方法的。首先就是需要學習。任何事物的表象背後,一定有其我們不能理解的原因,這實際上是我們自己的認知和深度思維能力不夠。
3、現在種玉米的人那麼多,為什麼中國還需要大量進口玉米呢?
眾所周知,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的糧食消費大國,這是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的。畢竟目前來看,中國人口已經超越十三億人,這些人的吃飯問題是中國政府需要解決的大問題。不過值得讓人欣慰的是中國的糧食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而據聯合早報11月28日最新報道,其已和美國貿易商達成協議,向其購買1000萬噸玉米。為什麼我們要進口那麼多玉米呢?
中國為什麼要進口玉米?
中國目前基本上實現了糧食上的自給自足,那麼為什麼還要選擇進口玉米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飼料。中國之所以從其他國家進口如此多的玉米,主要就是用於飼料產業,這其中飼養奶牛占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比重。其餘主要是用於雞鴨等牲畜的飼養。
進入中國市場的玉米當中,約60%用於飼料產業,約30%用於工業產業,只有約10%被人食用。而中國本土的耕地十分緊張,大多數都用於主要糧食如小麥,大米的耕作。即便玉米畝產量很高,但是中國也沒有那麼多的耕地去種植它,這個時候選擇進口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為何選擇美國玉米?
那麼為什麼中國要選擇進口美國的玉米呢?難道就沒有其他國家的玉米可供選擇了嗎?其實根本原因就是一個:便宜。在幾年之前,巴西玉米的價格一直都要比美國的低一些,也是中國進口玉米的首選,同時作為世界生產玉米量第三的國家,巴西生產的玉米也足以供應中國市場。
但是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巴西國內的農業生產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玉米生產也因為價格低廉產量大幅度跳水。這個時候實現農業自動化的美國玉米一下子就占據了價格優勢。巴西農戶因為玉米的價格太低,所以不願意種植,導致巴西玉米價格大幅上升。
目前來看,巴西玉米的進口價格是每袋81.48雷亞爾,摺合人民幣約為100元。今年10月巴西玉米價格累計跳升28.05%。相比較之下,美國玉米的價格優勢更為明顯,這也是中糧集團為何選擇購買1000萬噸美國玉米的重要原因。
目前來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玉米生產國,美國玉米的質量水平還是較為優秀的。同時由於美國國內農業實現了自動化,這也就導致美國玉米的生產成本有了保證。而中國之所以選擇美國玉米,與其低廉的價格有著很大的聯系。
4、為什麼我國糧食大量依賴進口
雖然糧食產量很大,但是依然有缺口。
糧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一旦出現糧食短缺的現象,很容易造成社會的不安定。我國之所以進行大量的糧食進口,是因為在一些作物上,我國依然存在短缺,因此需要在這幾年依賴大量的海外進口。
玉米和大豆是我國主要進口產物,從2000年開始,玉米和大豆的貿易量從1.35億噸增加到2.93億噸,這其實也與其他農業需求相匹配。
這些作物不僅是作為糧食存在,還要作為動物的飼料存在。
5、中國的糧食多嗎?為什要進口那麼多?
中國的糧食很多,多到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我們進口這么多糧食,一是工業生產需要,二是增加我國市面上糧食的種類。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我國的糧食肯定很多,每年的產量都在增加,而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我國國內生產的糧食已經完全可以保證我國人民的糧食需求了。之所以還要從外界進口這么多的糧食,主要是為了工業生產和增加市面上的糧食種類。先來說工業生產需要,糧食除了可以吃,還可以製作成生物汽油,以及更加低級一點的就是製作成各種零食或者說畜牧業的飼料。比如玉米就是拿來製成喂魚或者家禽的飼料。工業對於這些糧食的需求是很大的,而我國的糧食雖然很多,但是價格相對於國際上的來說,還是比較貴,所以很多公司但是購買國外的糧食用作工業生產。
除了工業生產需求,剩下的就是我國糧食市場上的需求了。我國的糧食的確是產量很多,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但我國糧食的口感,是不如國際上的糧食的。特別是我國的水稻,為了產量,不得不犧牲一些口感。所以我國的水稻口感不如其它國家的好,比如泰國。我國很多人買大米,都喜歡買泰國的,就是因為泰國的大米相較於我國的來說,口感是更好。當然,我國的五常大米是更好吃的,但是產量很少,基本上是買不到的。當然,這部分糧食的進口量遠不如工業生產需求進口的多。
總的來說,我國的糧食是很多的,躲到已經完全可以供應我國的全部國民一年的糧食需求。之所以還要進口這么多,是因為工業生產需求(國際上的糧食價格比較便宜),以及改善一下市場上糧食的種類。
6、中國糧食連年增產,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很多人不解,作為農業大國,中國糧食連年增產,中國為什麼還需要這么大量地進口國外的糧食?
①中國耕地面積平均每年減少40萬公頃
城市化和工業化不僅讓大量農村人口進城,也在改變著土地用途。盡管國家三令五申要嚴控耕地紅線,但開發商佔用耕地建房的情況依然存在。耕地面積不斷在減少,人口壓力卻越來越大,誰都不想做糧食進口國,但現實的隱患卻擺在眼前。
②中國人在國外種糧,運回中國也算進口
這一點很多人忽視。由於我國人均耕地少,而俄羅斯在遠東地區地廣人稀,有大片未開墾的土地,雙方一拍即合。
俄羅斯遠東地區曾主動提出可向中國企業或個人出租100萬公頃的土地,用於農業開發,期盼中國人可以幫助他們把荒地變良田;而對於中國企業或者農民來說,那裡有大片的適合機械化的肥沃黑土,也值得去國外淘金。
中國企業或個人在國外種植的糧食成熟後,運回國內,也是屬於進口的。所以大量進口國外糧食,也有中國人自己種的一份。
③我國的進口糧食主要被飼料加工所消耗
目前我國進口的糧食,其實只有少部分是用於食用的,大部分是用於加工,特別是飼料加工。以大豆為例,進口大豆當中,用於生產豆粕的比重占總量的75%到80%。
而少量用於食用的進口糧食,主要也是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比如說泰國香米。
④六億中國農民干不過280萬美國農民
中國農業人口為6.7億,佔到了就業總人口的40%以上;美國從事農業的人口僅為280萬,占就業總人口的2%以下。
但在農業人口遠遠小於中國的情況下,美國卻是糧食出口大國,而且一個國家的糧食出口總量就佔了世界的一半。為什麼6.7億干不過280萬?當然不是人的問題,而是技術和土地制度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國家一定要進行農村土地改革,花了前後10年時間進行大規模的土地確權,為全國范圍的土地流轉打下基礎。因為只有土地流轉後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經營,糧食生產效率成倍提升之後,再來談糧食安全的問題,我們才更有底氣。
7、中國是產糧大國,為什麼每年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
8、中國是農業大國,為什麼還要進口那麼多的糧食?
農業大國並不代表就是畜牧大國。中國人口眾多。如果不從國外進口肉類產品。也許國內的肉類價格就會牛氣沖天。適時從國外進口肉類產品。有利於市場價格穩定。有效解決國內肉類產品困局。張嘴的消費,如果要不是個農業大國,大家就都得三根腸子閑兩根半,這是40多年前中國人最不願聽到的形容,每人每月27.5斤口糧還得強行節約半斤,2兩食用油半斤肉。
就是一個月的全部卡路里。業放在首位,要盡力將國內農業牧業搞上去,不要盲目依賴進口,向今年的越南等國禁止糧食出口那麼對我們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將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牧業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優先發展自己,結構也出現了變化,由原來的能吃飽變成了能吃好。這個標志就是在副食品供應上得到了極大提高,需求也越來越大。而牛雞豬肉的供應是主要的。
養殖豬牛雞需要一定的飼料,這些飼料原料中,玉米和豆14億多張嘴巴,每天要消費多少食物。農村裡的老人過去不是說;"多買油肉,少買米「,沒有油肉只吃素食是不經餓的。上世紀由於畜牧業發展緩慢,重點是以糧為綱,然後才是全面發展,當時人均糧食中國也是人口大國。中國的畜牧業養殖不平衡,用人口一平均,就會顯示弱勢和不足。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是澳大利亞的N倍,澳大利亞總人口2544萬,與中國上海的常居人口2500萬相當。
有利於土地種植的,在中原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可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居住的密集區也在這些地區,而像西北等地,土地是廣闊,但不適合居住和發展農業,這也就導致我國是農業大國而不是農業強國。
9、今年8月中國進口稻穀及大米48萬噸,同比增34.8%,增長原因有哪些?
根據海關發布的我國糧食進口的相關數據,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累計進口的稻穀和大米數量出現了大幅度增長的情況,而此次的現象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紛紛表示國家是否存在糧食安全問題,從而依靠稻穀和大米的進口來保證市民安全的用量,針對眾多問題相關專家表示,我國作為第一大稻穀生產類國家,平均每年的穀物產量在2億噸以上,而進口量為496萬噸,占國內總生產比重的2.33%,通過發布的數據可以對比此次進口的比例仍在2%左右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稻穀安全是要高於國際糧農組織提出的糧食自給利率95%的安全線。
由於夏季長時間的高溫天氣,導致全國各地都發生了乾旱的事件,是否會對我國的稻穀以及相關農作物的產量造成減產,從而增加進口量來維持正常的糧食自給,專家表示夏季的高溫和洪澇災害確實對農作物的收入造成了一定量的影響,從而使農作物收獲的時間提前,而稻穀類的農作物並未遭受到相關的影響,且長勢良好,並且遭受的高溫以及洪澇災害的總產量和進口量在國內的總產量的佔比來說都不會影響居民的正常糧食安全。
我國大米和稻穀持續增加進口是由於前期全球大米價格持續低迷,用做飼料穀物的大米進口數量增加,並非是由於乾旱而導致我國產量發生較大的變化,我國主要進口的碎米在國內主要通過相關的製作工藝生產為飼料和製作酒業的工業用途,由於世界各地的動盪而導致國際小麥的價格漲幅較大,同時能夠增加稻穀的用量來替代小麥進口量,在接下來進口數量將會持續的放緩,並且不會超過之前的進口量,並不會對國內的稻米價格產生較大的波動影響。
10、中國是產糧大國,為什麼每年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但相對於需求還是有缺口,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種調劑的大米、小麥和玉米,這部分需求必須通過進口來滿足。
事實上,在進口的2400億斤糧食中,大豆佔了大頭。海關總署統計,2015年大豆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8169萬噸,比上年增加了14.4%。
此外,一些不受關稅配額管理但可以替代玉米的產品進口大幅增加,加劇了糧食進口量增長的趨勢。根據WTO的貿易規則,在我國承諾的配額內,對進口糧食實行1%的低關稅;超出配額的進口則要實施65%的關稅。
但問題在於,近年來我國720萬噸的進口玉米關稅配額從來都沒有用完過,反而是那些不受關稅配額管理的大麥、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等玉米替代品大量進口。
海關總署統計,2015年1—11月,這幾項替代品相加,大致相當於進口了5260萬噸玉米(玉米酒糟按1∶3折算),預計玉米替代品全年進口量將近1000億斤,相當於全國玉米產量的20%多。
更關鍵的是,從2012年—2015年,全球糧價下跌了40%—50%,配額內進口玉米及不受配額管理的替代品進口完稅後的價格仍遠低於國產玉米。這部分產品進入我國市場,大大擠佔了國產玉米的市場空間。因此出現了糧食產量、庫存量、進口量 「三量齊增」的新現象。
(10)中國今年為什麼大量進口糧食擴展資料:
糧食供給側
既要調結構,也要保持生產能力穩步提升,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糧食供給側改革,結構要調整,但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核心是產能的鞏固和提升。中國一定要堅持依靠自身能力來保障糧食安全,『十三五』期間,仍然強調穀物基本供給,口糧絕對安全,還是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表示,今後若干年,全社會對糧食和其他主要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將持續增長。與此同時,農業生產還面臨著耕地、水、資源環境等多重製約,糧食供求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
當前國際市場糧食、能源價格處於低水平的狀態並不會是一種常態,而且國際市場一年能夠提供的貿易量不超過3.5億噸(7000億斤)。「要保障糧食安全,必須立足國內,切實提高我國糧食生產的競爭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豐收為啥還進口——我國糧食供需結構出了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