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報關和報檢有什麼區別啊
區別一:主管機構的不同
報關,簡單的理解就是向海關進行申報貨物,其主管機構是海關;
報檢,直白的理解就是向檢驗檢疫局申報貨物,其主管機構是檢驗檢疫局。
區別二:出現的順序存在先後
一般來說,報檢是先於報關的,只有在商檢部門檢驗完畢,確認無誤之後,海關才會接受報關申請,而之後,才是審單征稅放行等措施。當然,在實際的工作中,並不是所有的出口商品都需要經過報檢,一般只有國家規定的一些需要報檢的商品才必須要經過報檢,但是所有的進出口商品卻都是需要報關的。
區別三:各司其職,互不影響
剛剛說到不是所有貨物都需要報檢,所以可以發現報關和報檢是兩個互不影響的環節,不會因為沒有操作哪個環節而影響另外一個。但實際進出口時,如果是明確規定需要報檢的,一般都會同時完成申請,以免出現偏差。
2、進出口貨物都需要報檢這一流程嗎?
商檢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內容的一部分,但平時業內人士對所有進出口貨物檢驗檢疫都會稱呼其為商檢。
法檢即法定檢驗。就是指報關單上面的監管條件是A(進口)或B(出口)的貨物,在報關的時候必須向海關提供商檢局的通關單。如果沒有A 或B,就不算是法定檢驗貨物。
任何進出口境貨物都必須做商檢,但是並不一定是法檢。
只有滿足以下條件的貨物才需要做法檢(法定檢驗):
1.目錄內規定要求做法檢的貨物
2.美/日/韓及歐盟的貨物
3.特定減免稅證明的貨物
4.其他需要法檢的貨物
註:僅列出常用到的幾種
商檢流程:
進出口貨物報檢
進口商檢施行「先放行通關,後檢驗檢疫」原則。
首先判定是否是法檢(法定檢驗)的貨物。(即看報關單是否有A)若不是,報關的時候不需要出入境通關單。法檢商品先提供資料到商檢局去做商檢,商檢人員對所提供的書面材料進行審核,根據書面資料對貨物描述,來判定是否需要對貨物進行場地查驗。場地查驗的項目通常為動植檢疫,商品檢驗,衛生檢疫等,就是所謂的三檢(也有人叫動植檢),並出具入境通關單,憑此通關單向海關報關。
如果商檢人員對貨物開出「場地商檢」的話,那麼在海關放行之後,還需要將貨物托運到商檢局指定的場地做場地商檢,即三檢(動衛檢),之後貨物才被允許運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