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車關稅降了,汽車是不是要降價
5月22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宣布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將汽車整車稅率降至1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降至6%。自2006年起已經延續了12年的關稅政策即將改變,這對於正處在結構優化升級期的中國汽車產業,無疑將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累計進口汽車121.6萬輛,同比增長16.8%,遠高於國內汽車市場同比2.1%的增幅。在整個車市步入微增長的新常態時,進口車依舊呈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未來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此次公布的進口關稅下降政策,對於進口汽車市場而言絕對是個利好消息。
連鎖反應一:進口車有望迎來春天
此次進口汽車關稅從此前的25%降至15%,下降了10%,那是否意味著7月1日以後消費者購買進口汽車的價格就會便宜10%?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在這里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綜合稅率」的概念,所謂的綜合稅率是由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三個稅種通過一套固定的公式計算得出,關稅下降勢必會影響到綜合稅率,而綜合稅率的變化才是決定進口車售價的主要因素。事實上,在此次關稅下降之前,增值稅已經先一步實行了新政策,自2018年5月1日起,製造業的增值稅由17%降至16%。綜合這兩類稅種稅率的下降,我們得到了下面這個表格。
經過初步計算,我們可以得出在關稅降低至15%後,進口車相對原價的平均降幅約為8.8%。理論上情況如此,但進口車型指導價具體降幅是多少,還得由經銷商來決定。目前來看,在關稅降低公告發布後,包括賓士、寶馬、奧迪、保時捷、賓利、捷豹路虎和沃爾沃、特斯拉等進口豪華品牌紛紛均宣稱將根據本次汽車整車和零部件進口關稅下調方案,盡快將相關產品價格的調整方案進行公布。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公告發布5小時後,便宣布旗下產品進行調價,降價區間在4.83萬至9萬元之間,且即時生效。截至發稿,沃爾沃、賓士和奧迪也公布了旗下進口產品的調價方案,其中沃爾沃進口車型降幅1.4-10.02萬元不等;賓士品牌降幅1.4萬元起,邁巴赫品牌降幅8.6萬元起,AMG品牌降幅3萬元起,smart品牌降幅7,200元起;奧迪旗下A、Q、R三大車系,最大降幅為16.5萬元。
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乘用車進口量品牌排名中,寶馬賓士和雷克薩斯分列前三位,總銷量均達到10萬以上。可以說關稅下降對於這些品牌未來的銷量提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否像有些媒體預測的,進口車銷量將大幅提升,現在看來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從消費者層面來看,購買進口車的人群大部分對於價格敏感度較低,目前國內的進口車型普遍都在50萬元以上,動輒幾十、上百萬的車就算降價8.8%,省下的幾萬元錢對於這些高端富裕群體來說可能並不會太在意。不過,這樣的降幅倒的確會吸引一部分新晉的高端收入群體以及此前因價格原因而對進口車保持觀望的群體。從經銷商層面來看,關稅下降帶來的進口車指導價的下降,加上此前進口車原本就有的終端優惠,將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到店,增加客流量,消化現有的庫存。但前提是,經銷商能真正把關稅下降帶來的這部分降幅讓利給消費者,別把這部分降幅和現有的終端優惠混淆才行。
實際上,這次的關稅政策調整很重要的一個焦點是零部件稅率的下降,這對於進口車型後期的維修保養以及服務的價格將產生較大的影響和改變,而這也正是影響消費者購買進口車的重要因素之一。
連鎖反應二:倒逼國內核心零部件研發升級
資料圖片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此次關稅政策調整的焦點應該是進口零部件稅率下降,而非大多數國內媒體關注並報道的整車稅率下降。根據關稅新政,將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這樣大的降幅,對於目前並不發達的國內零部件行業將帶來不小的影響。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汽車行業核心零部件的研發依舊與國外企業有著較大差距,特別是在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底盤等方面。雖然目前國內像吉利、長城和廣汽等企業在核心零部件研發上屢屢有所突破,但在技術方面仍有欠缺。隨著進口零部件關稅下降,成本的下降很有可能會令一些缺乏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的自主品牌企業,更多地選擇使用這些國外的核心零部件,減少自主核心零部件的組裝比重,並以此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進口零部件關稅的下降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國內核心零部件行業,倒逼國內對汽車核心部件的研究和技術的提升。
連鎖反應三:加速自主品牌企業兩極分化
近年來,自主品牌在「向上」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以吉利、長城等車企代表的自主品牌企業或推出高端品牌或推出高端產品,在這些品牌和產品的帶動下,自主品牌給人們的印象較從前已大有改觀,這一點從這些車企節節攀升的銷量便可見一斑。
對於此次進口關稅調整,不少媒體認為將對自主品牌帶來較大沖擊,原因在於進口零部件關稅降低,將會令國內合資企業造車成本相應有所下降,體現在終端上便是價格進一步下探,在中低端市場上擠壓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事實上,這樣的影響確實存在。業內資深汽車評論員凌然認為,影響更多是在積極的方面,從此前放開汽車合資股比到如今的進口關稅下降,國家釋放的這一系列信號說明,中國汽車市場正在迎來全面的開放。此次關稅下降影響較大的是那些自主高端車型,伴隨著零部件成本的降低,合資品牌車型終端售價或將有所下探,這必然會與目前的自主高端車型產生價格重疊,對其市場空間造成一定的擠壓。但反過來看,這樣的擠壓對於技術相對雄厚、創新能力強的自主品牌企業而言,未嘗不是一種刺激,促進這些企業在自主研發領域進一步提升。而對於技術相對薄弱,創新能力差的企業而言,很有可能會選擇以合資的手段來繼續發展,但股比開放後將給予外資更大的話語權和運作空間,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術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長期來看,國內汽車市場全面放開後,誰能最終「吃雞」,那就全憑各自的本事了。
當然,進口關稅政策調整帶來的連鎖反應還有很多,這次的政策調整可以看作是中國汽車市場全面開放的開端,自主品牌企業未來將面臨更多來自外資企業的壓力。在市場化的競爭中,自主品牌間的優勝劣汰不可避免,大浪淘沙之下,真正的自主品牌王者必將崛起。
更多內容,請您關注車質網。
2、中國降低進口汽車關稅降了多少
首先要看看目前中國進口汽車的實際關稅。根據海關總署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一輛進口車要繳納三種稅,第一是關稅25%,第二是增值稅17%,第三是消費稅1%-40%,以主流排量在2.0到3.0左右的進口車為例,其消費稅率大致平均在10%左右。也就是說,一輛進口車,除了裸車價格和運費倉儲費,還要加50%左右的稅,當然關稅是大頭,大概佔了一半。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一輛進口車基本是海外售價的一倍左右,排量越大差價越大。
那麼,關稅會降多少呢?美國被譽為「車輪上的國家」,其現在的汽車進口關稅是2.5%,這是因為美國汽車工業太強悍了,自從1908年第一輛福特T型轎車問世,美國的汽車製造業至今已有超過100年的歷史。美國不僅是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其汽車產能也是異常龐大,每年產值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這個數值是德、法、英、意這些傳統汽車生產強國的總和。因此,美國根本不需要多高的進口關稅,自己擁有強大的產業競爭力。反觀歐盟,其進口車關稅就比美國高很多,達到10%。即便是歐洲這些傳統的汽車生產強國關稅都要定到10%,中國能降多少?樂觀估計,最終可能降到15%,而且不一定一步到位。
其次,我們需要有清醒地認識,中國如果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受益的未必是美國。為什麼呢?中國2017年進口汽車121.6萬輛,排名前十的只有林肯一家是美國車企,還只能排到第七,前三是寶馬、賓士和雷克薩斯。因此,即便中國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受益的未必是美國。只是這種關稅水平的下降,會有一個普惠制度,歐洲豪車的進口會大幅增加,比如BBA(寶馬賓士奧迪),這對中國汽車工業的沖擊會比較大。
不過,即使關稅降低,進口車的價格也未必會大降,為什麼呢?前面說了,進口車的價格構成不僅僅只有關稅,還有增值稅和消費稅。所以,大家可以算一下,如果按一個50萬左右完稅以後的進口車計算,關稅降到15%,也不過只是少幾萬元而已,其它的稅費依舊在。只是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中國進口車增長了16.8%,而國內汽車銷售只增長了2.1%,也就是說在人們消費水平日漸提高的情況下,更注重汽車的消費品質,進口車雖然貴一點,但品質更好,所以賣得更好。從這個角度看,適度降低汽車關稅刺激國內車企也是應該的,那種靠不斷更換外觀拉皮可以一賣十年的車企,本身也是不思進取的。國內合資車會加速更新換代,同步推出新品,以平抑進口車的沖擊,但新上市的產品未必就會很便宜。
所以,從整體看,進口車關稅的降低對整個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影響遠不如大家想得那麼誇張,這種沖擊更多在觀念上,落實到最終的消費市場,可能價格的降低並不如預期的明顯。汽車工業是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象徵,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們需要適當地降低關稅引進活水,但最終目的是讓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得更快更好,而不是單純讓便宜車進來沖擊市場。(來源金融投資報)
3、中國大幅降低進口汽車關稅,那麼進口汽車能便宜多少
汽車降關稅,消費者很自然會想到,進口汽車價格是否會降下來,購買進口豪華汽車會否更便宜。
關稅降下來,進口汽車的價格也會降下來,這是事實。但是能夠降多少,消費者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汽車進口到市場終端,中間有很多環節,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稅費疊加,最終到了消費者那裡,汽車降關稅的優惠幅度就會遠低於消費者的期望值。
一部進口轎車從進口報關開始到消費者手裡,相關稅費包括進口關稅、增值稅、物流費用、經銷商利潤等等。當然還有通關、商檢、運輸等等費用。有專業人士算過一筆賬——報關價為30萬元的汽車,各種稅費加起來,到了消費者手裡車價幾乎漲了一倍。
對於進口汽車,消費者不僅應該了解其稅費構成,更應洞悉進口汽車價格高企的原因,還要明白中國逐步降低汽車進口關稅的意義。
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是中國加入WTO的承諾,作為這個組織重要的成員,逐步降低進口汽車的關稅,自是應有之義。此外,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以及市場面的期待,也是降低汽車關稅的原因。
從1986年將關稅和進口調節稅合並徵收,並將汽車排量作為關稅徵收標准,到2016年7月1日進口整車關稅稅率鎖定在25%,中國總共經歷了九次汽車進口關稅調整。去年11月初,在中美兩國元首達成的諸多貿易共識里,中國也強調會逐步降低汽車關稅。在達沃斯論壇上,劉鶴再度提出降低汽車進口關稅,表明了中國汽車進口關稅下調工作正在快速推進,距離第十次進口關稅調整「窗口期」。
有消息稱,本次進口汽車關稅將可能下降10個百分點,即由目前的25%降至15%。那麼,降低關稅稅率後,消費者能夠獲得多少實惠呢?據說70萬元左右的進口汽車,價格下調幅度約為4萬元左右。減稅帶來的降價幅度似乎並未達到消費者的預期。但是進口汽車的消費者畢竟是特定群體,對於大眾消費者而言,合資品牌車和國產車足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進口汽車關稅不可能降低太多。
如果進口關稅降得太多太快,將會對整個車市帶來結構性影響。數據顯示,自中國加入WTO以來,進口汽車數量從2001年的7萬輛增加到2016年的107.8多萬輛。2017年11月共進口汽車12.25萬輛,環比增長18.12%,同比增長13.98%;進口金額50.13億美元,環比增長18.21%,同比增長15.04%。
盡管如此,進口汽車在中國車市中的份額也只有4%左右。如果關稅大幅降低,從進口汽車的增量即可預見進口汽車會對中國車市形成沖擊。造成的結果就是,合資車企會放棄中國市場轉向其他市場,國產汽車品牌將會遭遇嚴峻考驗。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目前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進口汽車、合資車企和自主品牌三分天下,各有自己的消費群體。這是一個有序競爭的市場。自主品牌汽車目前正處於關鍵的上升期,在品控、服務、研發等方面有了相當的實力,也有了一定的市場影響力。但相對於進口汽車和合資車企,還需要時間去完善。所以,既要兌現國際承諾,又要保護本國汽車產業,這是降低汽車關稅的基本思路。
汽車產業已進入到新的轉折期。傳統的燃油汽車時代即將畫上句號。歐盟、日本、美國等都在研發新能源汽車,傳統汽車退出市場已成定局。而且,依託互聯網新技術、大數據時代的自動駕駛汽車也已提上日程。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對中國是挑戰更是契機。雖然傳統汽車時代,中國是後發者,但在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時代,中國和汽車強國或處於同一起跑線。因而,越是在此當口,中國在進口汽車關稅方面,越要相當謹慎。
降低進口汽車關稅,不是單純地將汽車價格降下來,讓消費者買到更便宜的進口車,而是一個系統性的產業命題。一方面,關稅減讓在新經濟周期的全球貿易博弈中,依然是核心問題。全球各大經濟體在多邊或雙邊的貿易談判中,關稅談判都是分毫必爭。另一方面,即使是WTO達成的共識,貿易夥伴之間也會因為關稅問題而產生摩擦和爭端。所以,降低汽車進口關稅,不能降得太快。
降低進口汽車關稅,應和車市現狀、消費者訴求以及汽車產業的未來綜合考量。
4、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汽車便宜多少
從短期來看,關稅下調或多或少都會降低進口車的購買成本,但購買不同車型獲得好處其實是不一樣。
目前,一輛進口汽車要在三個環節征稅:
進口環節:進口商向海關繳納的進口關稅、進口消費稅、進口增值稅;
零售環節:經銷商向國稅局繳納的增值稅(自用則不用考慮);
上牌環節:消費者向國稅局繳納的車輛購置稅。
以上這些稅種中:
進口關稅=到岸價×25%(目前是)
進口消費稅=(到岸價+進口關稅)÷(1-進口消費稅稅率)×進口消費稅稅率(稅率從1%-40%不等)
進口增值稅=(到岸價+進口關稅)÷(1-進口消費稅稅率)×17%。
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排量越大,關稅對車價的影響越小。
例如,一輛4.4L排量的進口車,假設其完稅價格為50萬元人民幣,那麼車主需要繳納41.6萬元的消費稅,遠高於關稅和增值稅。
如果考慮進口車的綜合稅率,大排量車的綜合稅率並不低。比如說,關稅只有25%的4.0以上排量進口汽車,綜合稅率達144%!
但是,從2017年進口車排量結構來看,1.5-3.0L排量進口車佔比較高,大約為80%。所以,如果有朋友買這個排量的進口車,還有可以享受關稅下降紅利的。
當然,購買4.0以上排量進口車的人也有很多,他們能購買這種豪車,可能也不會太在乎關稅降10%。
總的來說,關稅下調、給外資股比松綁長遠來看是有好處的,中國汽車產業保護了這么多年,也沒有走向世界,消費者買純國產車也很少,不如直接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