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貿易管理 » 朝鮮每年進口多少化肥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朝鮮每年進口多少化肥

發布時間: 2023-02-10 11:34:52

1、朝鮮的主要出口進口有哪些?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2017年向其貿易夥伴運送了價值約18.44億美元的商品。2016年到2017年下降了-36.7%。

從大陸角度來看,按價值計算,朝鮮出口的95.9%已交付給亞洲其他國家。少得多的1.6%賣給了歐洲進口商。朝鮮又向非洲運送了價值1.2%的貨物,其中有1%運往了拉丁美洲,不包括墨西哥,但也包括加勒比海。北美僅占朝鮮出口的0.3%。

鑒於朝鮮人口為2520萬人,其2017年的出口總額為18.44億美元,相當於該國每個居民的收入約為70美元。

以下出口產品組是2017年朝鮮全球裝運中美元價值最高的類別。還顯示了每種出口類別在朝鮮整體出口中所佔的百分比。

一,服裝,配件(非針織或鉤編):4.998億美元(占總出口的27.1%)

二,包括石油在內的礦物燃料:4.2億美元(22.8%)

三,礦石,礦渣,灰分:1.875億美元(10.2%)

四,魚類:1.64億美元(8.9%)

五,鋼鐵:8,320萬美元(4.5%)

六,水果和堅果:7900萬美元(4.3%)

七,針織或鉤編服裝,配飾:6570萬美元(3.6%)

八,鹽,硫,石頭,水泥:4,420萬美元(2.4%)

九,電氣機械和設備:4,360萬美元(2.4%)

十,包括計算機在內的機械:3,520萬美元(1.9%)

2、朝鮮人民的經濟狀況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部。國土面積為122,767平方公里,占整個朝鮮半島面積222,336平方公里的55%,有24,151,000人。朝鮮由朝鮮半島和3,300個大小島嶼組成,境內多山,山地和高原佔全國總面積的80%。朝鮮南北長約1,100公里,最窄處200公里,最寬處320公里,其海岸線長約2,495公里,朝鮮西北和東北有1,416公里、19公里分別與中國、俄羅斯接壤。
從1947年始,朝鮮開始實施國民經濟建設計劃,後來由於朝鮮戰爭,國民經濟建設計劃被迫中斷。在朝鮮戰爭結束後,從1957年開始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1961)。從1961年起又實行了七年計劃,到1970年完成。從1971年開始,實行了六年計劃,到1976年完成。從1978-1984年開始實施第二個七年計劃,1987-1993年開始實施第三個七年計劃。朝鮮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千里馬運動。到20世紀60年代初,朝鮮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改變原有模式,開始推廣大安工作體系。到80年代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又建立了條和塊相結合的新的體制。建國50年來,在經濟建設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1947-1984年工業產值平均增長率為17.3%。1984年工業總產值相當於1946年的431倍,糧食產量為1946年的5.6倍,人均國民收入增長65倍,人均國民收入1986年達到2,400美元。
1977年12月朝鮮開始實施「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七年(1978—1984)計劃」。第二個七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加快國民經濟的主體化、現代化、科學化,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進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78-1984年期間工業總產值增加1.2倍,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12.1%。具體國民經濟的任務是:1984年,發電量達到560億—600億度,煤炭產量達到7,000-8,000萬噸,鋼鐵產量達到740—800萬噸,化肥產量達到500萬噸以上,水泥產量達到1,200-1,300萬噸,食糖產量達到30萬噸以上,糧食產量達1,000萬噸。
1987年4月朝鮮開始實施「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三個七年(1987—1993)計劃」。第三個七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繼續貫徹執行國民經濟的主體化、現代化、科學化,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在1987—1993期間,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4.9%。發電量達到1,000億度,煤炭1.2億噸、鋼1,000萬噸,有色金屬170萬噸、水泥2,200萬噸、化肥720萬噸、紡織品15億米、水產品1,100萬噸、糧食1,500萬噸、累計開墾海塗30萬公頃。通過第二個七年計劃和第三個七年計劃對比可以看出:從1984-1993年的十年時間里發電量增加了400億度左右,煤炭增加了4,000萬噸左右,鋼增加了200萬噸,化肥增加了220萬噸,糧食增加了500萬噸。以上各項指標的漲幅是較大的。
從1994-1996年,朝鮮又開始實施三年計劃。朝鮮的經濟基礎是在朝鮮戰爭後,特別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1961)期間建立起來的,由於當時特殊的國際環境,向前蘇聯看齊,重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較大。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特別是前蘇聯東歐發生劇變後,朝鮮失去了傳統的貿易夥伴,再加上經濟體制僵化等諸多因素,其經濟處於萎縮狀態,各項經濟指標下滑。
為了扭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不景氣的局面,自80年代起擴大對外經貿合作關系。1984年宣布對外開放,並於1991年12月 28日在羅津和先鋒設立自由貿易區,以吸引外資到朝鮮投資。為了切實辦好自由貿易區,朝鮮在羅津、先鋒地區劃出621平方公里土地,並著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如港口擴建、道路修建、建立通訊設施等。在自由貿易區內,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批准,外國人可以建立合作企業、合營企業、獨資企業,並允許建立和經營各類服務行業。
2002年9月 12 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發布政令,設立新義州特別行政區。新義州是朝鮮平安北道的首府,地處朝鮮西北部的鴨綠江邊,與中國遼寧省丹東市隔江相望,是朝鮮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的重要通道。同年10月,朝鮮又宣布把東部的風景區金剛山地區確定為旅遊特區,接著在11月宣布建立了開城工業園區,面向韓國、海外朝僑和外國招商引資,並制定了向外資提供優惠條件的《開城工業區法》。目前,已有超過10家的韓國企業入駐工業園區,使韓國的資金、技術與朝鮮的人力資源很好地結合起來。朝鮮效仿中國建立經濟特區,從面(羅津先鋒經濟貿易地帶)到點(各個企業的加工貿易)再到面(開城工業區)的經貿戰略。
目前朝鮮在經濟上的最大困難是資金、技術缺乏,特別是糧食缺口甚大。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最新提交的聯合調查報告顯示,盡管部分作物獲得豐收,但其糧食供應形勢依然嚴峻。報告中說,由於朝鮮連年災荒,有限的豐收並不能根本改善其糧食供應情況。2002年朝鮮的糧食總庫存與總需求尚有38.2萬噸的缺口。而朝鮮的農業面臨可耕地匱乏,土壤貧瘠,氣候條件惡劣,糧食進口能力低等眾多困難,難以獨立解決糧食供應問題。從1995年起,破例向國際社會請求援助,以解決國民的吃飯問題。
朝鮮人口有2,400萬,其中 2/3住在城市(包括城郊),1/3居住在農村,大約有總人口的50%從事農業勞動,而其中40%多屬於女性。朝鮮從事農業勞動的人數比例比韓國高出11%。再加上前面提及的80%國土屬於山地,適於耕種的土地有限。可耕地主要位於中西部海岸地區,即平安南北道地區。該地區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並不良好。在冬季,平均氣溫零下5.5℃,無霜期只有六個月,7-8月多雨的夏季平均氣溫24℃,從5-9月每年降雨量為600-1,400mm。 所以要想保證獲得好收成必須採取灌溉方法。朝鮮農業用地共有185萬公頃左右,其中 30萬公頃用於種植穀物(包括水果、桑樹),60萬公頃用於種植水稻,65萬公頃用於種植玉米,20萬公頃用於種植蔬菜,剩餘的5萬公頃、4萬公頃分別種植大麥和馬鈴薯。
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朝鮮用於純糧食種植面積只有160萬公頃左右。而且在這些可耕種的土地上的土壤屬於貧壤(PHS-7,有機營養物只有0.5%),高地的水土流失嚴重。正因為朝鮮可耕地少且土壤貧瘠,其農作物覆蓋面積占可耕地的80%-90%,而其鄰國只佔60%-65%。
上述狀況造成了高強度耕種,使土壤得不到很好的休養生息。1995年,朝鮮官方第一次對外公布了糧食產量為376萬噸,這與第一個六年經濟計劃結束時(1976年)的800萬噸、第二個七年經濟計劃結束時(1984年)的1000萬噸、第三個七年經濟計劃結束時(1993年)的1500萬噸相差甚遠。1998年3月2日,朝鮮政府對外公布了糧食需求量為627萬噸,而實際產量為 214.8萬噸,缺口 412.2萬噸。而據韓國統一部的估算,1998年糧食需求量為638萬噸,而1997年朝鮮實際產量只有348萬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估算的產量為256萬噸,其中,107萬噸為穀物,125萬噸為稻米,7.2萬噸為大豆,3.81噸為大麥,9.4噸為馬鈴薯,4.31噸為其他類作物,糧食總需求量為619萬噸,糧食缺口為362.9萬噸。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估算,朝鮮糧食缺口大約為195.1萬噸。
根據韓國銀行估計,在過去的幾年裡,朝鮮經濟一直是負增長。人均國民收入從1990年的1,064美元降至1997年的741美元。而同時期的韓國人均GNP為9,511美元。1997年起朝鮮經濟連續三年扭轉負增長,實現經濟正增長,但與韓國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朝鮮已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2001年,朝鮮對外貿易總額為22.7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其中出口5.6億美元,進口 14.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1%和14.9%。主要貿易夥伴為中國、韓國、日本。朝鮮與中國的經貿關系不但開展得早,而且中國是朝鮮最大的貿易夥伴。
總之,朝鮮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先天自然條件限制及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國民第一需要品——糧食嚴重缺口,更為其經濟走出低谷帶來了巨大障礙。但也應該看到,朝鮮的工業基礎雄厚,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同時,朝鮮政府為扭轉經濟低迷局面,採取了一些積極措施,如加大開放力度,設立自由貿易區、經濟特區,擴大同韓國等國的經濟合作范圍,在糧食問題上爭取國際社會的援助等。相信朝鮮會在不遠的將來走出經濟上的低迷狀態。
摘自《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1期,原文標題為《朝韓經濟態勢比較分析》

3、為何中國進口朝鮮煤炭而現在朝鮮煤炭又被暫停進口?

不過是為了給國際社會看看罷了。這其實也體現了中國對朝鮮的復雜心理,一方面希望朝鮮能懸崖勒馬停止核試驗,一方面又不希望因為核試驗而垮台,使中國失去緩沖區。這其實也是朝鮮底氣的來源,中國出口確實是朝鮮一個重要的外匯來源,這只能使朝鮮肉疼,但還不至於傷筋動骨,朝鮮真正的命脈是中國每年的糧食援助和五十萬噸的原油。因為朝鮮目前化肥普及率不高,所以土地的產出不高,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大德魯伊的。所以朝鮮國民目前還處於溫飽線邊緣。每年靠著中國援助的大批糧食才能勉強度日,這是朝鮮的民生命脈。第二個是朝鮮的工業和軍事命脈,石油,由於國際社會的制裁與禁運。朝鮮自己本身又不產出石油,而現代的不論是民生的機器和軍事裝備都需要工業的血液石油。所以,中國每年支援的五十萬噸石油就是朝鮮的工業與軍事命脈。這兩大命脈才是中國手裡真正的殺手鐧,如果看的中國什麼時候動這兩條線才是中國與朝鮮翻臉的預兆。這也是之前美國防長說在朝鮮問題上需要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就是這個原因。但是中國畢竟不想朝鮮擁核,畢竟這對中國也是一個威脅,所以當初在安理會投票的時候,中國是投了贊成票。就是希望能朝鮮能在核問題上面看到中國的決心。所以才投了贊成票。既然投了贊成票。自然要做些事情來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的。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的耐心可能被耗盡,然後採取更多的措施,具體就要看後續的報道了。

4、朝鮮的經濟情況

貿易方面:

朝鮮對中國也有出口,主要集中在木材、礦產、海鮮等原材料產品,價格很低,「以海鮮為例,朝鮮的價格比中國至少低兩倍,和日本相比差價在4倍以上。」據了解,朝鮮合作社以5元人民幣一公斤賣給中國商人的海鮮,中國人轉手賣給日本人,價格就可以漲到40元以上。

到目前為止,朝鮮的整個流通體系完全是國有的,在平壤,沒有一家由本國人經營的私人商店。因此,與中國人發生邊貿關系的人,也都是崔先生這樣的朝鮮各個合作社的代表。丹東市進出口公司一位負責人估計,僅在丹東市,常駐中國的朝鮮合作社代表就超過1000人。

和朝鮮做邊貿,賬面上肯定是大賺,只是風險太大,而且賬面外的支出太多。這家邊貿公司老闆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據了解,目前從中國出口到朝鮮的各種商品,最保守的也有1倍以上的價差,而且出口朝鮮的商品,報關、邊檢的手續相對也簡單,扣除不到20%的關稅以及運輸費用,至少也有20%以上的毛利,「如果是家電、機械這種技術含量稍微高一些的商品,利潤更高,甚至可以達到4~5倍。

經濟方面:
近年來,朝鮮積極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關系,引進外資建立合營、合作企業,開展對外經貿合作,為振興國民經濟服務。

朝鮮自80年代起擴大對外經貿合作關系,吸引外商投資。1984年,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通過了《合資經營法》,允許外商以合營、合作等方式到朝鮮投資辦廠。其後,朝鮮陸續制定了《外國人投資法》、《外國獨資企業法》、《合作法》、《外國人所得稅法》和《外匯管理法》等一整套法律,並頒布了幾十項與這些法律相配套的有關外商投資的法規和實施細則。逐步健全的政策法規,為外商到朝鮮投資創造了條件。

由於投資政策的放寬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外商陸續涉足朝鮮的投資領域,與朝鮮開展來料加工合作,一些朝外合營、合作企業相繼在朝鮮落戶。到90年代初,朝外合營、合作企業達到100多家,外商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近幾年,朝鮮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又簽訂和實施了一些新的外資項目。朝鮮與外商建立了平壤鋼琴合營公司、金剛山發動機合營公司、勝利合營公司、樂淵合作公司、光明合作公司等一批新的合營、合作企業,其產品不僅在朝鮮國內市場銷售,而且行銷國際市場。1991年,朝鮮宣布在東北部建立羅津先鋒自由貿易區。10年來,羅津先鋒自由貿易區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外商在那裡建立了金融、通信、電腦、機械、日用品和飯店等合資或獨資企業。

朝鮮政府本著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原則,同各國開展貿易往來。隨著近年來對外關系的發展,朝鮮對外貿易的對象和領域不斷拓寬,進出口總額呈上升趨勢。據報道,朝鮮已經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去年的外貿總額達到20億美元。今年5月,朝鮮在平壤舉辦了國際商品展銷會,向外推銷其產品,進行招商引資。來自中國、俄羅斯、德國、義大利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多家公司前來參展。朝鮮企業也展示了機械、服裝、日用工業品和葯品等產品。在這次商品展示會上,朝外雙方企業不僅擴大了貿易關系,而且就合營和合作達成了不少意向性協議。

朝鮮政府多次宣布,願同一切尊重其主權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友好關系,與之開展經貿合作。近年來,朝鮮同西歐國家相繼建立了經貿聯系。去年,朝鮮與義大利、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簽訂了鼓勵投資、經濟合作和貿易結算等協議。今年,朝鮮與歐盟建交,為雙方開展經貿合作創造了條件。瑞士ABB集團同朝鮮簽訂了在電力和機械等領域進行合作的協議,並在平壤開設了西方首家大企業的辦事處。目前,德國、英國和法國等西方國家已表示願同朝鮮發展經濟合作與交流。此外,朝鮮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盟國家也簽訂了貿易、防止雙重征稅和投資保險協議,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得到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朝鮮新組建了一批適應海外市場的企業,採取「走出去」的辦法開展對外經貿合作。朝鮮對外建設總會社等各建築企業派出數千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在俄羅斯、孟加拉國、科威特、利比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程和勞動承包。萬壽台海外開發會社集團先後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造銅像、紀念碑等藝術作品,進行房屋裝璜和公園造景,為國家賺取外匯。赤道幾內亞、多哥、加彭等7個非洲國家的總統銅像、衣索比亞的人民英雄紀念塔和馬來西亞的糧谷博物館等都是該公司的作品。朝鮮工業技術會社在中國等國家設立了分公司,依靠朝鮮科學院下屬的研究機構及生產基地,開展新技術、新發明和專利等技術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