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貨運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現在都在轉型互聯網+物流,數字物流是未來的方向,數字物流代表企業就是智通三千了。
2、中國物流現狀
我國已處於現代化物流產業大發展的前夜,物流已成為商家關注的焦點。有關專家預測,物流業將是未來10年內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然而,一個十分嚴峻的現實是:直到2006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例仍高於發達國家8--10個百分點。在許多產品領域,我國企業的物流成本比美國企業高出40--50%。如何迅速提高我國物流業的競爭力,在競爭中發展我國的物流企業,已成為不可迴避的重大課題。
我國的現代物流業是一個新興產業,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各級政府部門必須加以扶持和培育。同時,現代物流系統不是少數企業某個部門或某種運輸方式所能容納的,必須依靠各個行業、各個地區、各個企業的協同配合,藉助於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管理手段、通訊手段和全國性的服務網路,分步驟、分層次逐步展開。為了推動我國現代物流市場的盡快發展,筆者認為目前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大力發展綠色物流。首先,樹立綠色物流全新運作理念。目前世界各國和物流企業非常重視4R原則:Rection(少耗材)、Reuse(可在用)、Reclaim(可回收)、Recycle(可在循環),都在盡力把綠色物流的推廣作為物流發展的重點。 政府要加強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綠色物流的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物流企業要打破「環保不經濟、綠色等於消費」的傳統觀念,應著眼於企業和社會的長遠利益,將節約資源、減少廢物、避免污染等目標作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其次,制定規范的現代綠色物流產業發展政策。 現代綠色物流業是一個新興的復合型產業,涉及運輸、倉儲、裝卸、貨代、聯運、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環保等行業;綠色物流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來有效地規范、監督和激勵物流企業的行為;通過制定綠色補貼政策、稅收扶持政策、貸款優惠政策等激勵政策,激勵和引導物流主體的行為,促進綠色物流健康發展。
2、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首先,加快發展綜合物流代理業務。對於大多數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這是最佳的發展方向。其特點是不進行大的固定資產投入,低成本經營;將部分或全部物流作業委託他人處理,注重自己的營銷隊伍和管理網路;實行特許代理制,將協作單位納入自己的經營軌道。其次,實施客戶關系夥伴化、服務定製化。當前在一些已經外包物流的企業中,出現削減物流供應上數量和延長物流合同期限的趨勢。一方面是由於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務能力與服務質量的提高,逐步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另一方面是由於客戶認識到只有與物流服務上長期合作,才能通過從戰術配合到戰略交互的演變。同時,物流服務商通過提供增值服務越來越深的參與客戶供應鏈管理,也提高了客戶更換物流服務商的成本。所以,越來越多的客戶與物流服務商尋求激勵長期夥伴關系。
3、大力發展物流企業的戰略聯盟。物流企業的戰略聯盟指的是兩個或多個物流企業為實現資源共享、開拓市場等特定戰略目標而簽訂的長期互利的協定關系,聯盟企業分享約定的資源和能力。物流服務由於運作的復雜性,單一的物流服務提供商往往難以實現物流運作整體的有效控制與管理,難以實現物流全過程的價值和經營行為的最優化,難以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物流服務,也無法個客戶帶來較高的滿意度。通過與相關物流企業間戰略聯盟,可使物流企業在未進行大規模資本投入的情況下,利用或辦企業的物流服務資源,增加物流服務品種,擴大物流服務的地理覆蓋面,為客戶提供「一條龍」服務,提升市場份額和競爭力。目前,這已成為許多具有一定實力的物流企業的發展戰略。如:日本運輸公司(Seine)與德國貨運代理辛克公司(Schenker)簽訂了戰略聯盟協定,雙方將在全球供應鏈層面上展開合作。
4、大力發展物流產業聚集。隨著傳統產業組織形式的逐步瓦解和柔性化生產模式的興起,產業結構從垂直一體化向垂直分離的靈活的專業化生產轉移。經濟環境的變化促使產業組織從依賴企業內部規模經濟向依賴專業化綜合體所產生柔性化的外部經濟。要大力發展物流產業聚集,必須做到:首先,物流需求與資源的聚集性。物流需求是在生產交換活動中間接形成的引致性需求,它與製造及銷售活動緊密相關。而物流聚集區的形成必然吸引眾多的物流顧客到此尋找合作夥伴,從而形成物流需求的匯集點,也就是聚集了物流資源。其次,網路資源的開放性。物流園區的網路資源表現為開放性的網路,體現為信息的共享和資源的共用。通過與其他行業機群區的信息交流,形成一個開放性的網路。
5、企業物流應向社會專業物流轉變。工業企業要逐漸轉變傳統觀念,樹立現代物流意識,充分認識優化物流供應鏈管理是降低生產總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競爭力,獲取新的利潤源的重要手段。政府要鼓勵工商企業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將原材料采購、運輸、倉儲和產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務業務有效分離出來,按照現代物流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重組,既可自己承擔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業務,也可將其部分或全部業務委託給專業物流企業承擔,以培育和發展物流市場。這樣,物流成本將會大大降低,可以整體上提高經濟效益。
物流是一個控制原材料、製成品、產成品和信息的系統,從供應開始經各種中間環節的轉讓及擁有而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的實物運動,以此實現組織的明確目標。中國物流業在國家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運行仍保持較快增長。
2005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33860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12.9%,增速比上年回落3.7個百分點。2005年物流收入增長較快,全國物流業總收入為18791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運輸領域收入合計15924億元,同比增長10.5%,占總收入的84.7%,保管收入2867億元,同比增長26.7%,占總收入的15.3%。
2006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38414億元,同比增長13.5%(按現價計算),增速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8.3%,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2006年,運輸費用為21018億元,同比增長12.8%,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54.7%。比2005年下降0.3%。2006年,保管費用為12331億元,同比增長16%,增幅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也是物流費用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32.1%,比上年上升0.7個百分點。2006年的管理費用為5066億元,同比增長10.4%,增幅比上年回落2.3個百分點,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13.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2006年,全國物流業增加值為1412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2.5%。佔全國服務業增加值的17.1%,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2007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5.6萬億元,同比增長23.8%。2007年一季度工業品物流總額13.7萬億元,同比增加2.8萬億元,增長25.2%,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為88%,同比提高了0.8個百分點。進口物流總額1.6萬億元,同比增長14.1%,進口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為10.3%,同比回落0.9個百分點。農產品物流總額、再生資源物流總額和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分別增長13.5%、17.1%和15.8%。
「十一五」乃至未來更長時期,中國物流產業將進入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並呈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勢與特徵。第一,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物流產業規模將繼續快速擴張。第二,與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相適應。物流產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第三,隨著物流市場的進一步擴大,物流產業內的分工將越來越細。第四,物流服務方式日益多樣化。以現代信息技術、運輸技術、管理技術為基礎的集成化、一體化物流服務將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第五,物流產業技術進步與創新步伐加快,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第六,合作互動將成為物流產業實現規模擴張、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第七,物流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日趨規范,市場秩序與環境條件進一步優化。
中國物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l.第三方物流服務規模較小.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供應鏈一體化過程中由物品的供方、需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務。物流業發展經歷過企業內部分散化物流、企業內部專業化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三個階段。西方國家物流業的發展表明,獨立的第三方物流需占社會的50%,物流產業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發展程度反映了一個國家物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個物流市場的比重,日本為80%,美國為57%,我國僅為18%。
我國不僅第三方物流服務規模較小,而且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規模也較小。據調查,2001年中國物流企業平均員工為259人。從事公路運輸物流企業平均營運車輛為1.43輛,超過百輛的只有極少數。這方面與國外物流企業差距巨大。2001年全球500強中,物流企業有58家,美國零售業巨頭沃爾瑪連鎖公司以2198.12億美元營業額坐上500強的龍頭寶座。我國已經加人WTO,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德國的「麥德龍」等全球500強中的大型物流企業,都已進入我國市場。如果我國的物流企業不能迅速做大做強,市場競爭前景確實令人擔憂。
2.物流基礎設施能力不足。目前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是從傳統的物資和商業儲運企業、各部委所屬儲運基地以及港口、碼頭等轉運代理點轉變過來的。由於這些企業脫胎於計劃經濟,是粗放型經營,條塊分割的產物,其基礎設施能力遠遠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表現在交通運輸能力仍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主要運輸通道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倉庫儲存設施落後,大部分倉庫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的,已經相當陳舊;現代化的集裝箱、散件運輸發展不快,我國水路集裝箱化率僅為42%,而國際上一般為60%;高效專用車輛少,汽車以中型汽油車為主,能耗大,效率低,裝卸搬運的機械化水平低。
3.物流企業信息技術水平較低。運用信息技術是發展物流業的關鍵。由於第三方物流企業要和許多貨主建立合作關系,要處理來自多個企業的不同種類的數量商品的傳遞,因此,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利用互聯網來匯集運輸、儲存、裝卸、包裝、加工、配送等眾多合作夥伴的信息,根據企業的需要選擇每一個環節最合適的合作夥伴,並能及時滿足客戶的需求,這就要求物流企業要有很強的信息收集、儲存和處理的能力:由於我國物流企業從總體來說信息化起步比較晚,信息化程度較低,對企業信息化存在許多分歧,不少物流企業還處在電話聯系、手工操作、人工裝卸的低級階段。許多現代信息技術,如條碼技術、射頻技術、EDI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技術等,都處於學習和起步階段。
4.物流管理體制,法規和技術標准不完善。目前我國物流業的管理基本上仍沿襲計劃經濟體制,物流業的管理許可權分割為鐵路、交通、民航、海關、商貿等部門。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主管部門進行宏觀管理和協調,物流中橫向聯系被縱向的管理體制隔斷。在這種體制下,若一個企業的物品想實現多式聯運(一次委託,由兩家以上運輸企業或用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將某一物品運送到目的地的運輸方式),就相當困難。
國家有關部門從各自的管理范圍和專業特點出發制定了許多法規,例如,公路和水路各有不同的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工商、稅務、海關、檢驗部門對物流企業的單證有不同的要求等。由於各個部門規定不統一,不配套,從而使交接手續繁瑣,不能保證物流的通暢運行。所有這些都會導致物流企業成本的增加。
此外,物流的技術標准尚未建立起來。製造物流設備的廠家分屬不同的部門,各個部門的標准不統一,致使物流設備,如汽車、包裝容器、托盤、集裝箱等的標准不統一。又如海關,港航兩個分中心的EDI應用系統均是各自封閉系統,相互之間不能聯網,且技術標准不統一。非標准化造成無效作業增多,物流速度降低,物流事故增加,物流成本上升,降低了物流企業的效益。
5.物流管理人才匱乏。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發展很快,有數據顯示,未來5年,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年增長率將超過25%。目前深圳市就有1500多家物流企業,其中資產過億元的就有32家。但懂得物流管理的人才匱乏。據統計,全國獲得「物流師」資格的不過數百人。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調查顯示,三地物流人才缺口總數達80萬人。造成物流人才匱乏的原因是物流教育落後,在我國高等院校中,開設物流專業的只有9所,物流職業教育基本上是空白。
6.我國物流成本較高。由於我國物流企業存在上述5大問題以及其他沒有分析到的問題,使我國物流成本大大高於發達國家。目前,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為10%左右,而我國的物流費用佔GDP的比重達20%左右。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我國企業的物流費用平均占商品價格的40%,物流過程佔用的時間幾乎占整個生產過程的90%,而美國的物流費用平均只佔貨價的10%-20%,最高為32%,英國平均為14.8%,最高為25%。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國物流業與發達國家物流業之間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國物流、比發展潛力巨大。
3、我國物流企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是什麼?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物流產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順豐控股(002352)、京東物流(02618.HK)、圓通速遞(600233)、申通快遞(002468)、中通快遞(ZTO.N、02057.HK)、韻達股份(002120)和德邦股份(603056)等。
本文核心內容:物流行業產業鏈、物流行業主要政策規劃、物流行業競爭格局、物流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
行業概況
1、定義
被世界普遍認同的「物流」是由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所定義的:「物流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以高效和經濟的手段來組織原料、在製品、製成品以及相關信息從供應到消費的運動和儲存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2、產業鏈剖析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物流產業上游主要為提供物流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的行業,包括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倉儲地產業、以及物流設備製造業;中游包括提供運輸、倉儲以及物流管理服務的物流企業,下游主要為對倉儲、運輸等服務有需求的行業或個人。
運輸是整個物流產業的核心部分,沒有運輸的物流產業就失去了靈魂。
從企業來看,物流行業上游涉及到倉儲地產投資運營的企業主要有普洛斯、萬緯、上海宇培、嘉民等;涉及公路、鐵路、航道投資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主要以中國交建集團、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長江航道局等國有企業為主;通過物流硬體和軟體製造企業主要有音飛儲存、潤邦股份、天橋起重等。
在中游一眾物流行業中,又可以分為主要從事運輸業務的企業和以倉儲為核心的企業以及提供物流管理與服務的企業;以運輸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主要有:順豐、中通和申通等物流公司;以倉儲為核心的企業主要有郵政速遞和新寧物流等;提供物流管理與服務的企業主要有北京中物聯、飛馬國際等企迅飢業。
我國物流行業下遊行業包含鋼鐵、煤炭、汽車等各類生產製造企業、服裝等快消品行業,以及食品行業等眾多行業。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突飛猛進階段
自改革開放後的四十餘年內,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迅速:1979年日本OCS快遞成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快遞公司;1984年FedEx進入中國,同年中國物流研究會正式成立;1986年DHL進入中國;1988年UPS和TNT共同進入中國;1992年全國貨運量首次突破100億噸;1993年順豐和申通、我國第一家股份制鐵路公司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中鐵鐵龍集裝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相繼成立;
1994年宅急送成立;1999年-2003年韻達、圓通、中通和百世匯通相繼成立。至2000年末,全國貨運量約135.8萬噸,較1978年增長545.38%。
自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後,物流行業開啟了新的發展階段,助推「中國製造」走向全球。
「十五」計劃指昌慧(2001-2005年)時期,《關於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於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相繼頒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是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迫切需要;要盡快在全國范圍內盡快形成物暢其流、快捷准時、經濟合理、用戶滿意的社會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十一五」計劃(2006-2010年)時期,國家層面提出:大力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加強物流新技術開發利用,推進物流信息化,加強物流基礎設施整合等發展方向;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中明確了物流業的發展目標:物流業信息化、智能化和標准化水平明顯提高,重點行業物流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初步建立社會化、專業唯答化、信息化的現代物流體系;「十三五」期間(2015-2020年)我國將進一步把物流業降本增效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作為降成本、補短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著力推動物流業創新發展;
到「十四五」時期,根據《「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現代流通體系加快建設、商品和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商貿、物流設施更加完善等目標,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物流行業的重要任務。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鼓勵行業轉型升級
2022年「奧密克戎」疫情在我國多地呈密集爆發趨勢,物流業對各地的抗疫物資、民生物資供應和穩固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22年以來,有關部門通過電視電話會議、書面文件等形式,以幫扶政策、金融及財政支持、降費及補貼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出台了多項物流業援企紓困政策,確保物流行業的穩定運行發展。
2022年以來我國物流行業主要政策規劃匯總如下:
註:查詢時間為2022年5月24日(下同)。
行業發展現狀
1、物流需求規模再創新高,社會物流總額增速恢復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
2021年,物流需求規模再創新高,社會物流總額增速恢復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全年社會物流總額335.2萬億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2%,兩年年均增長6.2%。
從構成看,2021年全年工業品物流總額299.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6%;農產品物流總額5.0萬億元,增長7.1%;再生資源物流總額2.5萬億元,增長40.2%;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10.8萬億元,增長10.2%;進口貨物物流總額17.4萬億元,下降1.0%。
2022年1-4月,社會物流總額106.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6%。
2、社會物流總費用增速仍然較高
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從結構看,運輸費用9.0萬億元,增長15.8%;保管費用5.6萬億元,增長8.8%;管理費用2.2萬億元,增長9.2%。
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6%;2022年1-4月份,社會物流總費同比增長6.4%,增速雖比2022年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高於同期社會物流總額、物流業總收入。
註:中物聯2022年5月25日公布的2022年1-4月的物流運行分析數據中,僅公布了社會物流總費同比增速情況。
3、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仍然偏高
2015-202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5%。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比2020年下降0.1個百分點,整體來看,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已從2015年的15.7%下降至2021年的14.6%;但相對發達國家來看,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仍然偏高。
2022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4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為14.8%。
4、物流業總收入逐年遞增,物流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中物聯數據顯示,2015-2021年,我國物流業總收入整體呈逐年遞增趨勢。2021年我國物流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適應市場物流需求變化,物流供給服務保持快速增長,支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全年物流業總收入1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1%。
2022年一季度,社會物流業總收入2.8萬億元,同比增長8.2%。
5、物流業處於較高景氣水平
2021年全年物流業景氣指數平均為53.4%,較2020年提高1.7個百分點。物流企業業務量及訂單指數均位於較高景氣水平,且總體水平有所提升,物流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從年內走勢看,一季度景氣指數平均為53%,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回升至55.9%的高點,下半年指數出現一定波動,三季度回落至51.3%,四季度緩中趨穩回升到53.2%,物流業韌性提升,實現良好開局。2022年一季度,社會物流業景氣指數均值約50.3%。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
因目前中物聯和國家統計局未公布各省份物流業總額和總收入情況,故按照各省份快遞業務量排名來看,金華市和廣州市的快遞業務量遠超其他城市。2021年全年,浙江省累計快遞業務量1163887.9萬件,為我國快遞業務量最多的城市;廣州市排名第二,2021年快遞業務量達10677831.2萬件。進入全國快遞業務量產量排行TOP10的城市還有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揭陽市、東莞市、蘇州市、北京市和泉州市
2、企業競爭格局
根據中物聯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物流企業50強榜單來看,2020年總物流業務收入達13588.72億元,同比增長16.6%;上榜的營業收入門檻值達40.64億元,同比提高3.59億元。按照物流業務收入規模來看,有27家企業的營業收入未超過100億元,23家企業的營業收入超100億元。
企業排名方面,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以2628.62億元的物流收入排名榜首,廈門象嶼和順豐控股,分別以2161.29和1517.43億元的營業收入名列第二和第三位。中國外運、京東物流、中國物資儲運集團、中鐵物資集團、圓通速遞、韻達貨運、百世物流位列榜單的第四至第十位,排名前十的物流企業累計物流收入達9732.9713億元,占總物流業務收入的71.63%。
註:截至2022年5月30日,中物聯尚未發布2022年中國物流企業50強名單。
「十四五」期間中國物流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十四五」物流行業發展趨勢:持續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優化產業布局結構
2022年1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到2025年,現代流通體系加快建設,商品和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商貿、物流設施更加完善,國內外流通網路和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流通業態模式更加豐富多元,流通成本持續下降、效率明顯提高,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顯著提升等發展目標;展望2035年,我國現代流通體系全面建成,形成覆蓋全球、安全可靠、高效暢通的流通網路,流通運行效率和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顯著增強,對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高效支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堅實保障。「十四五」期間我國物流行業發展主要目標如下:
2、中國物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2021年11月2日,交通運輸部發布《綜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貨運需求穩中有升,高價值、小批量、時效強的需求快速增加。預計2021年至2025年,全社會貨運量年均增長2.3%,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15.4%,公路貨運量增速放緩,鐵路、民航貨運量增速加快,水路貨運量穩中有升,電商快遞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等發展目標。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聚焦補齊現代流通體系短板,著眼現代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現代流通統一大市場,發展現代商貿流通和現代物流兩大體系等方面進一步快速健全我國物流體系。前瞻根據近年來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及社會物流總收入變化趨勢,對2022-202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及社會物流總收入進行預測,初步得到至2022年末,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可達到約360萬億元,社會物流總收入可達到約12.8萬億元;至2027年末,我國社會物流總額或將突破510萬億元,社會物流總收入可達到約18.6萬億元。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4、我國貨運業的發展趨勢如何?
非常可觀。
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官員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狀況明顯緩解,交通運輸業步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十幾年來,中國交通運輸從過去的封閉和壟斷走向了開放和競爭,百姓對交通工具、運輸方式有了更大的選擇餘地,運輸服務質量明顯提高。貨物運輸走向規模化、專業化、快速化,旅客運輸更加高速、舒適、便捷。
5、我國物流運輸業的現狀
物流的成本很高 。。比如前段時間央視財經頻道的物流頑症報道 各種不合理的情況加重了物流的負擔提升了物流成本,最後全部都是轉嫁到咋老百姓頭上來了。 各地政府也在努力整治這一塊 比如成都 即將上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就 是為了解決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的物流問題。希望他們可以改變一下物流的現狀。為物流業得發展找出新的方式。
6、朋友們,誰了解2022年物流貨運行業的發展趨勢?會發展數字物流嗎?
全球貨運市場頭部企業競爭激烈且集中度較高
根據Transport Topics雜志和物流運輸咨詢公司SJ Consulting Group聯合發布的2021年度全球50強貨運企業榜單,2020年,UPS公司以725.93億美元的貨運營收規模位居全球第一,超過聯邦快遞公司的704.56億美元,兩者貨運業務規模遙遙領先於其他企業。其次,中國國家鐵路集團、馬士基分別以704.56億美元、357.18億美元的貨運業務營收位居全球第三、第四,排名較為穩定。而其他TOP10企業排名均有所變化,反映出全球貨運市場頭部企業競爭十分激烈。
註:上述貨運收入統計的是全球企業在2020年的貨運業務營收數據。
從全球貨運TOP50企業的市場集中度來看,2020年,貨運營收大於700億美元的企業有2家,其貨運業務總營收佔TOP50企業的22%;貨運營收大於200億美元的企業有10家,其貨運業務總營收佔TOP50企業的57%;貨運營收大於100億美元的企業有19家,其貨運業務總營收佔TOP50企業的76%。整體來看,全球貨運行業頭部企業市場集中度較高。
全球TOP50中的海運企業最多
在2021年度公布的50強榜單中,海運企業有13家,佔比26%;鐵路公司12家,佔比24%;卡車運輸企業和包裹運輸企業均有9家、航空公司7家。
美國企業在全球貨運市場占據領先地位
從全球貨運企業TOP50企業數量來看,美國有14家企業入圍,佔比28%;其次是中國企業(包含港澳台地區)有7家企業入圍,佔比14%;從全球貨運企業TOP50企業貨運營收規模來看,美國企業的貨運總營收規模達到2407億美元,佔比達到36%,中國企業的貨運總營收1111億美元,佔比17%。整體來看,美國企業發展在全球貨運市場處於領先地位,其次是中國企業。
中國貨運企業正在加快追趕
在2021年度TOP50榜單中,中國有7家(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企業入圍,分別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中遠海運、順豐速遞、長榮海運集團、陽明船舶運輸公司、國泰航空、萬海線。從企業排名變化來看,除了長榮海運公司名次下降兩位、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保持不變外,其餘企業排名均有所提升。整體來看,中國企業發展較快,正處於快速追趕狀態。
註:「/」代表企業在該年度未入圍TOP50。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7、物流行業發展社會環境如何?
從以下三個方面對物流行業社會環境進行分析:國內物流企業不斷崛起、物流科技水平提升、整體物流發展格局不斷優化。相關介紹具體如下:
1、國內物流企業不斷崛起: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外物流跨國企業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隨後與國內企業建立合資公司。2006年起,外資企業在中國可自行設立分銷網路,獨立經營物流業務。
憑借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外資物流企業以並購等方式從原先主要以合資為主逐步走向獨資,從單一業務走向綜合物流業務,國內物流市場呈現國際化競爭態勢。由於國內物流企業與國外物流企業實力差距懸殊,二者發展又有兩極分化趨勢,國外物流企業主要控制高端物流市場,國內物流企業主要控制低端物流市場。
隨著中國物流行業不斷完善,技術、管理、政策等的不斷優化,這種倆兩極分化的態勢逐步被逆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涉及高端物流市場,並且企業服務質量越來越高,與國外物流企業的競爭力穩步提高。
2、物流科技水平提升:與以往科技含量較低的行業狀況相比,目前物流行業信息化程度增強,物流集成化和自動化水平有較大提升。不僅物流基礎設施快速發展,信息網路技術與物流業也進一步加快融合。
大多數物流企業使用手持終端、車輛衛星定位技術、電子條碼、無線靶槍等,加快應用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在未來,5G技術的逐漸普及,同樣為無人技術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物流技術在整個物流過程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覆蓋運輸、倉儲、配送等全面作業流程。運輸環節中包括車貸匹配平台、新能源車、無人駕駛技術等;倉儲環節主要是配備自動貨架、AGV機器人的無人倉;配送環節包括送貨機器人、無人機、智能快遞櫃等。
但受限於技術發展水平,各項科技應用的使用范圍有所差異。現階段,車貨匹配、新能源車、無人倉、無人機、智能快遞櫃等技術發展相對成熟,已進入商用化領域。而在無人車、無人機、自動分揀等技術的引領下,作為物流終端的快遞業務早已開始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3、整體物流發展格局不斷優化:十三五以來,我國的產業導向是跨區域的協同、基於供應鏈的產業鏈構建和基於產業鏈構建的產業集體化發展。在物流業重要性日益顯現的當下,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進入物流領域。加之40年的國家物流發展,國內物流已經形成多種所有制並存、多元主體競爭、多層次服務共生的格局。
從所有制看,國有、民營和外資三足鼎立;從需求看,既有民生需求,也有來自農工商等產業需求;從提供主體看,既有傳統企業,也有專業化企業和新興企業。服務產品和服務模式日趨呈現多樣性,多種經營模式加快發展,有第三方、第四方、供應鏈、眾籌等等。
服務空間分布上有同城、區域、全國、跨境等多種類型。服務時限上有「限時達、當日遞、次晨達、次日遞」等多種類型。電商物流、快遞快運、物流地產、冷鏈物流、航空物流、物聯網等細分市場成為投資關注點。
8、全國貨運物流有序運行,郵政快遞投遞量環比增長3.1%,意味著啥?
貨運物流的有序運行,意味著我國的貨運行業進入了良性發展階段。近年來,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物流包裹量也在不斷增加。但快遞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快遞行業的規范化、完善化發展。如冷鏈物流的疫情防控問題、行業企業分散化問題、行業標准不統一、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建設問題等。根據快遞行業協會的數據,雖然“四通一達”和順豐快遞的數量較多,但在全國快遞行業中所佔比例卻不高,且存在著分散、不集中的問題。
郵政快遞投遞量在疫情的影響下,仍然能夠保持增長。不可否認,電子物流的發展對物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物流技術的發展也在飛速發展,自動化、智能化、北斗、物聯網、工業4.0等等,都融入到了物流環境中。國內電商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快遞行業的發展。快遞行業的發展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但也要看到,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物流成本總體偏高,物流運行效率有待提高,這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伴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和快遞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中國快遞物流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快遞行業迅速發展。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在快遞行業也有了一些新的技術。總體來看,中國快遞行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為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總的來說,郵政投遞量的增長,反映出了我國經濟在疫情的下行壓力下仍然保持著強大的韌性。並且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推動了物流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