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貨代將來會被代替嗎,這個行業以後會被CANCEL掉嗎?
優勝劣汰·· 現在的小貨代公司太多·· 小公司大多是些長期從事貨代行業的轉型開起來的·· 這個行業最後必將進行整合· 那些分出去的人才和資源· 應該會重組····
貨代這個行業· 要是全球的船公司下決心全盤代理· 單純的貨代也將消亡··
中遠 中海 中外運 這些公司因為是國家控制· 為了保證全社會的就業崗位· 所以他們不會參合到貨代市場裡面來· 只專心做海運· 但是,請相信, 他們的實力和財力完全可以整合貨代市場!
2、國際貨代為什麼要向現代物流轉型??
我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主要在經營思路上轉變和經營范圍上的括展不夠。
並且國際貨代行業歷來競爭激烈,伴隨著入世承諾的逐步履行,去年中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已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同行加入。面對越來越透明的價格、越來越苛刻的客戶,使得傳統貨代業務單一、技術落後的我國國際貨代的弊端顯露無遺,面對外資貨代巨頭咄咄逼人之勢,內地貨代業正謀求整合和蛻變,加速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型。如中外運、中遠等國有大型物流公司包裝上市;但是一些中小型貨代公司仍不能很快的找准市場定位,走專業化發展之路。
又因為我國貨代正式對外開放,我國主要是國際貨代中小企遭受外資巨頭的直接沖擊。加上對於內地普遍規模偏小、數量眾多的貨代企業而言,與國際巨頭對比,顯然在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均難以相抗衡。
我國上萬家貨代企業,普遍存在
1:管理體制不規范、貨代定位不清、供應鏈網路狹窄、人才嚴重短缺等發展「瓶頸」。
2:網路化觀念薄弱。據調查,目前我國貨代業在網路化經營方面甚為薄弱,至今仍未有一家貨代公司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代理網路,僅極少數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網路。
1 我國國際貨代企業存在轉型的可能:
近年,我國廣義的現代物流業有了很快的發展。以海爾、寶鋼、青島啤酒為代表的第一方物流已經在進行探索性的運作;以沃爾瑪、國美電器為代表的第二方物流已在進行實際運作。巨大的第三方國際物流市場已引起國外供應方極大的重視,一些中外合資、合作的物流公司已經在為船公司和我國企業提供國際物流服務。UPS(聯合包裹)、DHL(敦豪)等國際大型物流企業已進入我國快遞市場。我國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巨大的進出口貿易流量為國際物流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近年我國一些國際貨代、運輸、倉儲、郵政、電子商務企業都在朝著第三方國際物流企業方向發展。大到有數百萬噸海運能力的運輸企業,小到只有幾台貨運汽車的小企業都在爭相包裝成為「現代物流」企業。第三方國際物流企業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應該是在現有企業的基礎上升華產生的。在我國,第三方國際物流企業將有可能在我國現有的以各種方式存在的3萬多戶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中產生,這是因為:
第一,國際貨運代理一般的運作模式是:「發貨人-貨運代理-承運人-收貨人」。而第三方國際物流的運作模式是:「生產者-貨運代理-消費者」。在近年的實際經營中,國際貨代企業都在朝兩頭延伸服務。特別是我國三資企業進出口的大量增加及外貿進出口經營權的一再放開,國際貨代的服務對象主體已經不是由傳統意義的進出口商充當的「發貨人」,而是由生產廠商出面的「生產者」。在中間環節,國際貨代企業也不只是單純作為海運代理,而是普遍增加了陸運拖車、代理報關、報檢、代辦保險、裝卸、保管等服務。服務的終點過去是「收貨人」,現在正根據客戶的需求朝內陸,朝最終的用戶延伸。國際貨代企業具有集裝箱運輸「門到門」服務的經驗,為延伸服務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一般的運輸、倉儲、包裝、加工、報關、報檢企業提供的是單一品種的物流服務,而國際貨代企業能夠提供復合物流服務,而復合物流服務更接近現代物流服務的要求,這也是國際貨代企業與眾不同的特色。
第二、「外包」、「虛擬經營」是現代物流的本質特徵,國際貨代企業一般具有這種特徵的基礎。現在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在運作中充分運用掌握的信息資源,為適應世界各地對貿易的不同管制和客戶的特殊要求,基本上都是把運輸(包括海、陸、空運)、倉儲、加工、包裝、報關、報檢等運作「外包」給境內外其他企業,具有「虛擬經營」的性質。國際貨代企業通過「外包」產生效率,是因為他對其合作的相關企業的服務水平、經營能力、經營理念有比較深的了解,能夠為形成「一條龍」的服務在很多方面達成默契。國際貨代企業最富經驗的就是「虛擬經營」的能力,善於發現和挑選優勢企業資源,整合成最優化的組合,由國際貨代企業一家出面服務,使客戶復雜的物流過程簡單為「一票化」。需要現代物流企業具備的本領,國際貨代企業在業務的實踐中已經進行了「熱身」。
第三,國際貨代企業已經儲備了一定的專業技術人才。國際貨代企業在運作中涉及貨物運行路線長;參與的合作企業多;運作中可能發生的不確定因素繁雜等問題,經過多年的磨練,企業員工一般都具備了國際貿易、國際運輸、外語、WTO相關知識,在業務上具有一專多能的操作技能,在處理復雜問題時一般都有比較好的把握,這些實踐和經驗是物流運行中別的單一企業無法掌握和積累的財富。少數國際貨代企業已經開始專注培養知識型、技能型的高素質人才,這使國際貨代企業轉型為現代物流企業 具備了比較優勢的人力資源基礎。
第四,國際貨代企業具有較好的經營體制和運行機制。國際貨代企業是我國近十年經濟體制改革深化和經濟迅速發展的產物,少部分企業是從原有的國有企業中新生或分化出的業務單元,大部分是中、小型的民營企業。這些企業從一出生就面對著國際、國內的激烈市場競爭,企業沒有那麼多傳統的經營思想、經營做法的束縛,也沒有那麼多歷史包袱。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體制鍛煉和提高了國際貨代企業的生存、應變、發展能力。一些中、小型國際貨代企業的創新精神、創業沖動、運籌能力、管理理念、用人機制,業務的發展速度和企業領導的統領才幹都是很突出的,這些企業比純粹的國有企業轉型為現代物流企業要容易得多。
3、中國國際貨代行業發展現在及前景
一、中國國際貨代市場之現狀
1.進入本行業的企業日益增多
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貨代和物流的發展。顯著的標志就是進入本行業的企業日益增多。 1983 年,中國只有中外運一家國際貨代企業,到 2003 年 11 月,經過商務部批准設立的一級國際貨代已經有 4100 家,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貨代誕生,平均每月增加 100 家。在中國貨代市場上,還有一大批沒有取得一級代理資格但實際從事貨代業務的公司和組織,包括個體戶,據業內人事估計,全國大約有 3 萬間。中國的物流公司更是多如牛毛。由於物流的概念比較新,大家爭先恐後感時髦。原先的快遞公司、搬家公司、運輸公司、倉儲公司和貨代公司,紛紛更名,冠以「物流」二字;海陸空的承運人也延伸服務,搞物流;製造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也成立物流公司;還有哪些不知「物流」為何物的人,也加入物流大軍。這樣,中國的物流很快就形成了龐大的隊伍,有關數據表明,中國的「物流」企業有二十多萬家。
2.政府對行業管理「秩序缺位」。
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處處留下了計劃經濟的痕跡。貨代和物流行業也不例外。目前,政府對貨代和物流的行政管理可以描述為「行政主管條塊化,市場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法規化」,這種狀況叫做「市場秩序缺位」。中國對貨代和物流行政管理是多頭管理、條塊分割而又盤根錯節。涉及到的部門有今年剛組建的商務部、交通部、鐵道部、民航總局、郵政總局等。各部門都有各自主管的市場和業務,為了確保本部門的利益,他們就通過行政立法來保護。典型的例子就在中國國際快遞、無船承運人等問題上出現的政府主管部門之間的不協調,給行業的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值得慶幸的是,政府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正採取積極的行動,理順關系。今年年初的國務院 機構改革,已將物流管理明確地納入了政府部門的職責范圍,而承擔這項重任的便是新組建的商務部。這樣,從國家層面實現了管理機構「到位」。商務部正在協調相關主管部門,就行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調研和協調,並且要從國家層面通過立法形式,調整行政管理關系,使貨代和物流市場健康快速發展。
3.中國物流企業缺乏核心競爭能力。
盡管物流企業數量不少,但其整體實力和管理水平 與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競爭化和企業效益最大化目標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集中體現為「小、少、弱、差」。即:第一,大部分企業規模小,無論是人員規模、資產規模、營業額規模以及市場份額等都比較小;第二,是物流服務功能少,局限於傳統的單項服務,同質化現象嚴重;第三,由於缺少高素質物流專業人才,導致物流組織能力弱,許多物流企業對現代綜合物流似懂非懂,不會制訂現代綜合物流服務方案,造成物流成本過高。第四、管理水平差。中國大部分貨代企業只有十來年的歷史,從行業的生命循環周期曲線來看,中國的貨代和物流行業處於「開始」階段。因此,在人員管理、市場營銷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網路化管理方面,亟待提高競爭能力。
4、外資企業紛紛搶佔中國市場。
我國政府正在按照加入 WTO 時的承諾,對外開放貨代市場。現在已經允許外資控股 75% ,不晚於 2005 年 12 月,將允許外商獨資。外資貨代進入中國市場有四種策略選擇:找中國的公司做代理;設立辦事處;設立合資公司;設立獨資公司。我們預測,即使中國全面徹底開放以後,外資在中國市場存在的四種方式都將存在,他們會根據自身的業務情況和規模,選擇合適的進入方式,而不是有些人擔心的那樣,外資都會搞獨資。
現有的外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非常活躍,隨著國外投資方的設廠而設點。他們憑借管理優勢、海外代理網路優勢、以及出口 FOB 條款優勢,掌控相當大的貨源,他們也在想法設法搶佔中國市場份額。
二、中國貨代與物流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中國貨代行業將進一步實行對內開放。
中國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進入門檻很高,政府對自然人直接設立國際貨代一直沒有開放。 WTO 之後,中國各行各業都加大了對內開放的力度和廣度。今年 9 月初,中國的進出口經營權全面放開,凡注冊資本在 100 萬元人民幣的流通企業,不分經濟性質,都可以申請進出口資格,政府實行核准制。我們預測,緊接著政府主管部門就要對國際貨代採取一系列對內開放措施。現在,有關部門正在調研,論證允許自然人直接持股國際貨代企業的可行性和操作規程。我們估計,一旦允許中國自然人持股國際貨代企業,將出現迅速引爆民營貨代市場。
2、行業將發生裂變和整合。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 WTO 承諾開放時間的臨近,貨代和物流行業將按市場規則進行整合和裂變。我們判斷,整合和裂變的方向有三個。其一,包裝上市。目前,中外運和中遠都有物流板塊的上市公司。還有一些國有大型物流公司,比如中鐵系統、中郵系統等,正在整合物流資源,准備以物流為核心業務上市。其次,網路化經營。中國的貨代和物流公司在網路化方面比較薄弱。可以說,沒有一家貨代公司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代理網路,只有少數公司在全國范圍建立網路。隨著業務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貨代公司必須在國內、國內建立健全代理網路,通過聯盟形式,快速實現網路化經營。再次,專業化經營。「大而全、小而全」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貨代企業,尤其是中小型貨代,應該找准自己的市場定位,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業務,走專業化經營之路,強化自身在某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判斷,整合和裂變之後,貨代和物流行業將出現一些上市公司、一批網路化企業和眾多的專業化公司。
3、外資公司、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將逐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據我們觀察,國外大的公司,該進來的都已經進來了,比如, DHL 、 FedEx 、 Shenkers 、 Eagle 、 Bax 、 Nippon 、近鐵等。他們都是以中外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有的企業合作得非常默契,即使政策允許外資獨資了,他們也不會放棄中國的合作夥伴;有的合資企業可能要隨著政策開放對合作方式進行戰略性調整,轉變成獨資公司。屆時,中外合資企業、外方控股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將成為中國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國有貨代企業將是中國市場的主力軍。中外運、中遠、中海、中鐵、中郵等大型國有企業正積極得抓住市場經濟發展機遇,由傳統的貨代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努力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國家隊。民營企業是最具有活力的新生力量。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再次鼓勵非公有經濟的發展,商務部即將推出國際貨代對中國自然人開放的新舉措。不久就會涌現出一大批民營貨代和物流企業,他們產權清晰、輕裝上陣、體制靈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外資公司、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成為三支勁旅,在中國的貨代和物流市場強烈角逐,逐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4、貨代物流市場潛力巨大,將繼續成為投資熱點。
中國獨特的經濟形態給了貨代和物流市場獨特的投資機會。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位居世界的第六位。到 2020 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比 2000 年要翻兩番,預計要達到四萬億美元。中國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也將翻兩番,預計能夠達到兩萬億美元。中國的貨代和物流也將隨之同步增長。中國國內的巨大市場以及中國特有的比較成本優勢決定了中國會發展成為世界加工廠,這樣中國就會變成世界物流集散中心。因此,中國貨代和物流市場的巨大潛力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中國的貨運物流的基礎設施比較差,亟待改善和提高。政府層面也在積極做物流區域規劃,比如,珠江三角洲物流規劃和長江三角洲物流規劃。各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視物流規劃,興辦物流園區。這些情況說明一個現象:貨代和物流市場仍將成為中外投資者追捧的「靚女」,繼續成為投資熱點。
4、我國貨運代理市場分析及對策
我國國際貨代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本文在簡要介紹我國國際貨代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國際貨代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最後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國際貨代業;問題;對策
一、我國國際貨代業的發展現狀
1.國際貨代企業數目增長迅速
據相關部門統計,截止2005年底,我國經商務部批準的國際貨代企業已達6000多家,掛靠在這些正規貨代企業的二代、三代,保守估計實際數量應該有3萬家,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其中,國有國際貨代企業佔了近70%,外商投資國際貨代企業佔了近30%。沿海地區國際貨代企業佔了70%,內陸地區國際貨代企業佔了30%。從事國際航空貨代業務的企業361家,佔大約9.6%。目前,我國80%的進出口貿易貨物運輸和中轉業務,90%的國際航空貨物運輸業務都是通過國際貨代企業完成的。
2.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在2005年12月11日,由中國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管理辦法》。按照該辦法,中國允許設立外商獨資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注冊資本的最低要求實行國民待遇。此舉標志著外商投資貨代服務最後一道防線(股權設限)也被解除,允許外商完全獨資經營貨代業務。我國國際貨代業務對內對外完全放開,成為了真正的競爭性市場。
3.宏觀經濟環境良好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06年我國GDP為209407億元,增長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增幅均比上年加快。對外貿易快速增長:2006年全年進出口總額17607億美元,同比增長23.8%;順差達1775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755億美元,穩居世界第3大貿易國位置。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表示, 展望2007年國民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為我國國際貨代業的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觀環境與微觀基礎。
二、我國國際貨代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核心競爭力,盈利方式不合理
從貨源結構看,國內貨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主要以承攬出口預付貨為主,營銷手段主要是靠比拼低運價和社會關系,而對已超過我國對外貿易比重80%的FOB(Free on Board)指定貨(這些貨物運輸主要由全球網路優勢跨國貨代公司所控制),由於缺乏海外代理網路因素,往往力不能及。目前中小貨代企業在運價、艙位等方面對承運人的過分依賴,以賺取差價和訂艙傭金為主要收入來源。企業忽視了對市場需求的細分,造成中小貨代的業務可替代性強,客戶穩定性差,專業化服務程度低,市場競爭力低下。
2.戰略定位不清,缺乏發展規劃
當前,全球的貨代業都在向現代物流業轉變。要實現這種轉型,必須根據自身條件,把握市場變化,不斷挖掘潛力,開發不同層次的物流增值服務。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大多中小貨代企業管理理念仍然落後,提供的服務簡單且范圍小,服務方式單一,更沒有主動細分市場,研究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心理進行市場定位,並制定企業發展戰略,一直處於低層次的經營狀態,無法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物流方案,更不用說供應鏈的組織能力。
3.配套基礎設施差,專業人才缺乏
由於貨運代理屬於服務業,基本上不存在行業壁壘,市場進入門檻低。我國很多貨代公司都規模不大,企業的所謂信息化往往只是使用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體以及利用辦公室軟體製作簡單的表單文檔,而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的收集、存儲、管理和利用方面的能力較弱,未能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另外,制約貨代公司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缺乏專業人才。盡管貨運代理資格證書的培訓在不斷發展,然而從業人員仍然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據統計,中國現有貨運代理從業人員大約30萬,但其中經過正式培訓的人員寥寥無幾,這嚴重影響了中國國際貨代業的競爭力。
4.市場秩序不規范
嚴格地講,未具外經貿部頒發的國際貨運代理資格批准證書的貨代都屬於非法貨代,而我國仍有眾多非法貨代,這些非法貨代常常為了爭奪貨源,對於大客戶不惜降低運價,給予回扣,進行不正當競爭,而對於一些零星小客戶,則利用他們對航運市場的不了解,巧立名目亂收費,也恰恰如此,他們能迎合一些貨主的需要而能長期存在下來,使得貨代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合法貨代企業生存空間因此越來越小。
四、加快我國國際貨代企業發展的對策
1.合理配備資源,以物流為導向提供服務
完善的物流設施和先進的物流技術是貨代企業向現代物流方向發展的基礎,也是為客戶提供一流服務的保證。例如,採用條形碼技術對貨物進行動態管理和跟蹤;採用先進的物料搬運設備和識別系統,提高搬運效率,降低貨損、貨差等,企業應根據顧客需求來制定物流服務方案,合理地配置資源。通過向顧客提供合適的成本節約、高質量和服務為先的解決方案,使企業和顧客雙方滿意。
2.細分市場,採取相應的競爭策略
對於中小貨代企業來說,現有行業內的競爭者是同地區內經營方式相同的大型國有、中外合資的貨代企業。他們有較完善的全國性網路,規模大,資金實力雄厚,大多都在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轉型,積極開展綜合物流服務。對此,我國中小貨代企業可以針對客戶的需求,在貨代服務的基礎上,以較低的服務費提供高層次的增值服務,如給予物流方案的咨詢等,立足國內並贏得市場。
3.開發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統,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供應鏈中的貨物運輸變得越來越「可視化」。全球定位系統GPS、電子交換技術EDI、智能運輸系統ITS等系統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物流作業效率。對於貨代企業,信息不僅僅包括單純的與運輸、包裝、裝卸、存儲等活動有關的信息,還包括與其他流通活動有關的信息,如商品交易的信息和市場信息等。只有充分掌握有關的信息,貨代企業才能利用這些信息對物流過程中的各個活動進行有效的計劃、控制、協調和管理。通過信息的不斷傳遞,一方面應把不同層次的經濟行為協調起來,一方面把各部門、各崗位的經濟行為協調起來,通過信息技術處理人、財、物之間的關系,強化核心競爭力,提供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的物流服務。
4.加大人才培養的投入與管理
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根本而言是企業員工素質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對於貨代企業而言,其工作性質決定了從事這項業務的人員必須具有廣博的有關國際貿易運輸方面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卓越的辦事能力,熟悉各種運輸方式、運輸工具、運輸路線、運輸手續和各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法律規定、習慣做法等,精通國際貨物運輸中各個環節的種種業務。與國內外有關機構諸如海關、商檢、銀行、保險、倉儲、包裝、各種承運人以及各種代理人等有這廣泛的聯系和密切的關系。
5.實行規模經營,走聯合之路
對於小規模、管理較差、但尚有迴旋餘地的貨代公司,可通過聯合、合並、控股等形式實現規模化經營。以資產和效益為紐帶,打破地域、行業、企業等界限,在業務上通過空運銷售代理、海運訂艙代理等經營方式,促進貨源的規模化、集約化;在財務上,通過集中融資、吸納外資和私營等民間資本,從資金上為推動戰略聯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過經理層年薪、競爭上崗等機制創新,加大貨代橫向之間聯合、兼並、重組的步伐,整合貨代固有資源,推動其發展壯大,以聯盟整體名義進行市場競爭。通過聯盟,企業可提高信用等級向銀行貸款,規避一定的經營風險,可購置先進物流技術設施發揮規模效應,投資建設信息管理系統,以較小的成本較大地改善信息化狀況,實現與客戶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貨物跟蹤,實現效率化服務,降低單位物流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能力。
6.規范貨代業發展的市場秩序
市場秩序的規范更多的還是要依靠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力量。政府部門應在貨代業發展中要從政策法規方面提高保障,集中精力從事行業的宏觀管理及政策指導,完善貨代業的管理法規,參照國際慣例,統一行業內的一些單證;加強國際貨代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強對貨主的管理,管住不法貨代的源頭,整頓非法貨代的市場,製造良好的經營秩序,在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的同時,相關政策法規應促使我國貨代企業向國外先進經驗學習的同時,努力創新,走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5、我國貨代企業發展現狀及展望...
改革開放20年來,伴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我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的發展方興未艾,已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新興服務產業。截止2000年底,經外經貿部批準的國際貨代企業已達2100多家,但從整體上講,我國目前國際貨運代理業的現狀可用4個字來概括——「小」(經營規模小、資產規模小)、「少」(服務功能少、專業人才少)、「弱」(競爭力弱、融資能力弱)、「散」(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網路或網路分散,經營秩序不規范)。隨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及入世後我國貨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國的國際貨運代理業必將分化重組。未雨綢繆,在這種大背景下,關注思考我國國際貨代企業的發展方向就顯得十分必要。經過研究探索,筆者將我貨代企業發展方向定位於規模化、專業化、網路化、物流化。
一、 規模化。規模化作為我國貨代企業發展的一項基本戰略,是合理配置其現有資源、推動其永續經營的必由之路。規模化是貨運企業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就是優化配置全球資源,由其引發的主要特徵是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移,其中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合並、收購、重組之勢風起雲涌,高潮迭起。拿航運業來說,東方海外收購美國總統,馬士基收購海陸就是明顯例證。這兩年航運市場由低迷趨向活躍,經營業績表現不俗,一方面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驅動,另一方面,同航運業的兼並收購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性密切相關。近一點的,中國貨代業的龍頭老大——中外運集團面對國內和國際市場出現的新變化,自1998年以來堅定不移地推進重組戰略,使集團公司經營業績穩步回升,「1+1〉2」的規模效應初步顯現。他們的實踐業已並將繼續證明,規模化經營是貨運企業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營運成本、壯大競爭實力、提高服務水準的重要途徑。規模化是加入WTO後整合我國目前中小貨代企業資源的內在要求。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體制在貨代行業同樣存在,加之由於認識局限和監管不力,目前在中國已形成了一個「無處不代理」的貨代市場。
加入WTO後,隨著貨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實力超群的外資貨代將大顯身手,相當一批勢單力薄的貨代將被淘汰出局。我國的貨代企業如果仍按「小、少、弱、散」的路子走下去,前方只能是死路一條。出路之一就在於聯合、重組,搞戰略聯盟。而從貨源、資金、網路的規模化入手,走規模經營之路,這是實施這一戰略必要而有效的一步。目前外經貿專業儲運公司這類貨代雖在外經貿部核批的具備國際貨代經營權的企業中佔有近1/3的比重,但由於貨源、網路、資金分散,導致其中的大多數發展緩慢,總體競爭實力不強。而聯系歷史淵源、經營機制、管理手段、政策條件等現實,統一認識,推進這類貨代搞規模經營勢在必行。以資產和效益為紐帶,打破地域、行業、企業等界限,在業務上通過空運銷售代理、海運訂艙代理或指定代理、一程租船經營等方式,促進貨源的規模化、集約化。在財務上,通過集中融資、吸納外資、私營等民間資本,從資金上為推動規模經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過經理層年薪、職工內部持股、競聘上崗等機制創新,加大貨代橫向之間聯合、兼並、重組的步伐,整合貨代固有資源、推動其發展壯大。
二、 專業化。服務業中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行話:無論從事何種類型的服務,只要能搞出特色,創出品牌,就能佔領市場,贏得客戶,從而決勝千里。它道出了專業化經營的精髓,體現出貨代企業開展專業化服務的旺盛生命力,而敦豪快件、上海泛成和天津環聯、松昌海運拼箱服務品牌的叫響,則從實例印證了專業化經營的市場價值和獨特魅力。從完善服務功能、開展集約經營的角度出發,專業化服務是對貨代企業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國多數貨運代理仍停留在「代辦運輸」的中間人角色,服務功能單一,管理水平落後,客戶需求只能低層次地得到滿足,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客戶需求的提高,貨代企業還應當完成向獨立運輸經營人的角色轉換,為此就必須拓寬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檔次,在業務操作、員工素質、企業文化等方面按專業化服務的標准規范企業行為,從戰略、成本、質量、營銷等方面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專業化是培育貨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最擅長的業務,是企業品牌、主業、實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資源優勢的外化。而專業化是培育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經,一個貨代企業只有立足於專業化經營,才能將它區別於其它企業的地方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通過核心競爭力來凝聚利潤,從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從經營的角度看,如果說貨代企業的總(母)公司作為整體,可以靠網路或多元經營來實現規模擴張的話,那麼它的分、子公司等營運網點則更多的要靠專業化經營來夯實利潤,從而為總(母)公司實現資本擴張提供保障。國際貨運代理的業務范圍十分廣闊,專業化服務的內容就是要求貨代企業以培育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的,在空運、整箱、拼箱、租船、集港疏運、倉儲分撥、物流配送等業務上選擇其中的一、兩項作為主業,在市場開發、企業戰略、人才選用、管理規范等資源配置方面採用密集性的營銷策略,穩扎穩打,滾動發展,最終成為市場領導者(Market Leader),達到制勝的戰略意圖。目前,我國相當一批中小貨代企業貨源、資金、人才等資源有限,瞄準專業化發展目標,這是他們迎接挑戰,參與市場競爭激烈的明智選擇。
三、 網路化。筆者這里的網路化有三層遞進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貨代企業有形的國內外營運網點的建設。貨運代理作為國際運輸的一項輔助服務,發展到成熟階段(主要標志是總部對大項目等核心貨源有控制力並有統一的操作規程),就必須有一定的網路支撐,否則既缺乏滾動發展的後勁,也會是滿足客戶需求的理念流於形式。目前,除中外運、中遠貨運等大型貨代和一些合資貨代如大通、錦海捷亞等擁有相對比較完善的網路設施外,我國其它貨代企業普遍缺乏網路培育,這是導致我國貨代企業競爭力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層含義是總部對貨代企業營運網點的資源能統一調配,通過網路運作追求規模效益。這就要求各營運網點之間不能各自為政、自相殘殺,而是根據業務和戰略發展的需要聯成一體,服從總部的集中指揮和管理協調。這正是泛亞班拿、辛克、聯邦快遞等跨國貨代的經營之道,我國的大型貨代企業這方面大都有慘痛的教訓,正在學習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並初步分享到其中的甜頭。第三層含義回答了貨代企業這些星羅棋布的網點怎樣聯結的問題,信息化、網路化的時代特徵決定了利用Internet 、EDI、 E-mail等先進的傳輸方式,構築無形的信息管理系統,通過電子商務實現內部資源網路化運作,這是聯結這些分割的有形網點的最快捷和最有效手段,唯有如此,才能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共享資源的目的。
四、 物流化。第三方物流作為現代物流的核心思想之一,對於貨代企業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競爭實力、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開展第三方物流服務所必需的設施、網路、人才等前提條件,結合我國貨代企業的現狀及現代物流業態的特點,明確我國貨代企業在物流體系中的定位尤為重要。物流在我國還不是一種成熟的產業,國內外客戶的需求又有很大不同,根據本國特色,確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物流產品是適應市場的首要條件。另外,由於我國的貨代企業長期處於低層次的粗放經營狀態,系統組織能力很低,又缺乏有效的全球網路,提供全球供應鏈的管理服務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國的貨代企業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根據自己的條件,融入到全球物流體系之中,開發不同層次的物流服務,最大限度地在物流產業中受益。根據我國貨代企業服務創新的目標,有以下幾種模式選擇:
(一)以提高服務附加值為目標的基礎物流服務。運輸、倉儲、包裝、分撥是物流的基本環節,也是物流系統的實際執行者,並構成了物流產業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國的運輸、倉儲、包裝等產業,基本上處於分散經營的狀態,還沒有進行系統化的整合,可塑性很強。我國的貨代企業如中國外運集團、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中遠貨運等應抓住國外物流公司目前在中國基礎設施較少的時機,利用勞動力成本低的便利條件,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倉儲優勢,大力開發以基本的流通服務和勞務附加值為主的基礎物流服務,力求和國際接軌,實現物流環節的系統化和標准化,搶占物流的第一市場。一方面可以為客戶直接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又可作為國際物流經營者的分包商,提供全方位物流打下基礎。這是一種資產和勞務性質的物流經營。
(二)以培育新的客戶群為目標的個性化物流服務。客戶對運輸和物流的需求具有多樣性,特別是中小型客戶,自身的商務功能有限,需求更具有特殊性,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客戶群。為這些客戶提供包括運輸、倉儲、商務等附加服務在內「量體裁衣」式的靈活物流服務,不僅可以有效地支撐貨代主業,還可以增加附加收入。如中外運華北空運天津公司為摩托羅拉天津電子有限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務就屬於這種模式。再如當前我國的私營企業和工貿企業獲得外貿經營權後,國際貿易和運輸的經驗不足,特別需要商務上的支持,這為貿運結合式的物流服務開辟了廣闊的市場。
(三)以實現產業更新為目標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系統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是介於客戶和實際物流承擔者之間,為生產商提供物流設計、控制和供應鏈管理的物流服務模式。這是物流服務體系中的最高層。這種服務完全不同於貨代和承運人提供的勞務和基礎設施的服務,而是採取虛擬經營的方式,銷售專業的物流決策和管理技能,主要職能是總體成本控制和對供應鏈實施動態監控,代表了物流需求的最本質思想。廣東寶供物流企業集團目前提供的服務就接近於這種模式。當我國貨代企業實現這一物流服務,實際上已經完成了服務的升級,可以說達到了物流服務的最高境界。需要指出的是,物流服務不是一種定型的東西,上述的物流服務模式僅僅代表了三種方向,我國的貨代企業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進行優化組合,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設計出自己的綜合物流服務產品。
規模化、專業化、網路化和物流化作為我國貨代企業發展應確立的四項戰略,規模化和網路化側重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方式,而專業化和物流化側重企業的管理形態和經營內容,它們相互滲透,互為貫通,統一於我國貨代企業發展的實踐和戰略部署中。其中專業化是基礎,規模化是根本,網路化是必然,物流化是歸宿。在這「四化」戰略中,最核心的是專業化、規模化,這是因為貨代企業靠專業化服務創出品牌效應後,為創造新的市場份額,既要通過營運網點的延伸提升經營規模;也必須運用信息管理系統將各支點對接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滿足客戶需求的經營理念;貨代企業打造特色品牌、加快網路建設的目的也無不是為了把市場蛋糕做大,實施這種戰略的本身就隱含著推進規模化經營的過程;現代物流的兩大核心思想是專業服務和系統整合,聯系我國貨代企業的現狀,貨代企業向現代物流經營轉型的前提就是在培育核心競爭力和壯大網路規模兩大任務上有所突破,這恰好反映了專業化和規模化思想的本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