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貨運貨代 » 日本可以發射貨運飛船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日本可以發射貨運飛船

發布時間: 2023-03-23 12:39:56

1、日本H2B型運載火箭7號機預計何時發射?

據日本某電視來台7月24日報自道,日本國產H-2B型運載火箭7號機機體在愛知縣某工廠完工,並對媒體公開。該火箭預計於2018年9月搭載「鸛」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

日本H-2B型火箭7號機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三菱重工共同開發。其機體將搭載無人貨運飛船「鸛」號,為國際宇宙空間站運送生活物資等。

H-2B火箭7號機上裝有引擎、燃料罐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機體7月23日正式亮相。火箭機體呈圓筒形,直徑約5米,機體前端裝上貨運飛船「鸛」號後,全長將達到57米。

H-2B型火箭7號機使用與其他火箭相同的零件以降低成本。除此之外,機體上還裝有數據收集系統,以便收集火箭進入大氣層後機體的氣壓和溫度等數據。

2、日本HTV貨運飛船的發射

<

3、日本這次把垃圾回收生意做到太空去了

浩瀚的太空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空盪。伴隨著人類探索地球的進一步發展,太空垃圾不得不再一次重點提上議程。太空垃圾(space debris或space junk),是指在繞地球軌道上運行,但不具備任何用途的各種人造物體。這些物體小到固態火箭的燃燒殘渣,大到在發射後被遺棄的多級火箭。它們有撞擊其它航天器的風險,某些太空垃圾在返回大氣層時也會對地面安全造成威脅。

這些太空垃圾繞行地球速度極快,若與它們相撞將嚴重損壞尚在運作的航天器,甚至威脅宇航員的生命安全。該技術在2014年被提出,一艘飛船將攜帶700米長電動系繩(EDT)抵達太空,該系繩在太空釋放後可鎖定並抓取太空垃圾,隨後飛船將拖拽該太空垃圾一同進入地球大氣層燒毀。

一個該電動系繩的原型機已在本月13日隨HTV貨運飛船(也稱鸛號貨運飛船)6號機抵達國際空間站,該原型機被稱為「鸛號集成系繩實驗」(KITE),工程師將在太空釋放系繩以對該裝置進行測試。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三菱重工業公司當地時間本月9日晚上10點26分在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通過H2B火箭發射了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的無人貨運飛船「鸛」6號機,大約15分鍾後宣布發射成功。「鸛」6號機除了為長期滯留空間站的宇航員帶去食品和飲用水外,還將搭載7顆由大學及民間企業開發的超小型衛星、日本生產的鋰離子電池組成的作為空間站電源的新型電池等,總計約5.9噸物資。此外,「鸛」6號機此行還有一項特別的任務,它將在轉移物資後將裝載廢棄物品脫離空間站,用一周左右的時間開展以清理「宇宙垃圾」為目的的實驗,之後進入大氣層燃燒殆盡。

據美國宇航局2013年的數據,有超過50萬個太空垃圾被各國航天機構長期跟蹤,這其中有超過21萬個尺寸大於4英寸(10厘米)。而尺寸在0.4英寸4英寸(1cm到10厘米)的太空垃圾數量估計超過50萬個,這些小型太空垃圾很難被地面跟蹤到,另外大型太空垃圾碰撞會產生更多的空間碎片。

美國宇航局的一位科學家表示,太空碎片的不斷增加,碰撞事故也會提高發生率,從而產生更多的太空碎片,導致太空探索最終會難以進行,衛星也不能再使用。機構不只是擔心空間碎片與工作衛星發生碰撞 - 中大的碎片碰撞可以創建更小的塊陣雨,這是更難以追蹤。目前為止,經過大致估算,太空垃圾大約有7000噸,它們漂浮在地球的周圍,可以說是地球的定時炸彈。最大的太空垃圾則來自於歐空局,這個太空垃圾超過了十米,噸位有8.5噸。

而大型太空垃圾正是電動系繩(EDT)抓取的目標,這些太空垃圾質量在數百公斤至數噸之間。但是如何在太空中找到,並讓系繩抓取這些不受控的太空垃圾是該裝置要努力解決的問題。根據JAXA代表透露的消息,裝配在貨運飛船上的各類系統可以讓操作人員控制系繩相對太空垃圾的位置,一旦系繩發現目標,它將依靠GPS逐漸靠近太空垃圾,在距離足夠近時,操作人員將使用光學攝像機來抓取太空垃圾,該技術預計在2020年代中期應用在正式任務中。除了用系繩的辦法外,美國宇航局也考慮用繩網來清除太空垃圾,其他辦法還包括激光、電動或動量交換的系繩、太空拖船、阻力增強設備,甚至其他更奇特的方法。

科學家們表示,如果太空垃圾達到了一定程度,它們相互碰撞會導致類似土星環一樣的密集物籠罩在地球上空,徹底隔絕了太陽光照射地球,而且這只是其中一個方式,任何太空垃圾如果它們的運行軌道碰撞到了某個質量客觀的小行星,那麼小行星改變了它的運行軌跡撞擊地球也是意料之中,所以太空垃圾處理計劃宜早不宜遲啊!(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4、國內最先進的宇宙飛船 先進嗎?國產的🚀……

當然先進!

後發優勢令我國可以採用很多先進而成熟的技術和元器件,這也引起其他發達國家羨慕妒嫉恨^_^。

---------------------------

人民網——各國宇宙飛船大盤點!中國「天舟」排第幾

2017-04-20

上世紀,美俄兩國開展了太空競賽模式,為了取得各自在太空領域上的制高點,載人工具和衛星就成了雙方不斷發展的對象,如今,兩國在航天領域上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反觀,我國在航天領域上由於起步較晚,可進度一點不落於美俄兩國,這成就方面我就不再做過多的闡述了。

今晚,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將飛天對接天宮二號,而與中國貨運飛船對標的,目前,國際上使用的貨運飛船有很多種,比如俄羅斯的「進步」貨運飛船、歐洲的「自動轉移」飛行器、美國的「龍」飛船,天鵝座飛船,以及日本的HTV貨運飛船等都能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貨物運輸。在這些貨運飛船中,中國天舟能不能做到後來居上呢?

宇宙飛船相比與太空梭,可能非常簡陋,本質上就是一個大容器擁有足夠強度、並安裝了必要設備,甚至大多是一次性的。不過,它卻承擔了載人航天行動中大部分搬運工作。如今,在太空梭謝幕後的今天,宇宙飛船依然不斷在壯大著自己的家族。

俄羅斯的「進步」貨運飛船:

作為世界老牌強國,俄羅斯在飛船領域上的發展是最早的,1957年春,科羅廖夫領導的單位受命開始「東方」工程,研製蘇聯第一種載人飛船。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載著加加林平安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載人飛行。可以說,科羅廖夫為俄羅斯進軍天空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而史上最具盛名的聯盟系列原始設計同樣出自科羅廖夫之手聯盟號運載飛船,聯盟號飛船的出現為蘇聯率先研製進步號貨運飛船提供了樣板。1978年,第一款進步無人貨運飛船被研製出來,它直接使用聯盟飛船現成的結構,擁有6.6立方米的運載空間,可載1.3噸貨物和1噸燃料。

進步號貨運飛船自誕生之初,已經歷了多個改進型號,首款改進型號貨1989年誕生,應用了大量聯盟T和聯盟TM上的新技術。替代進步M的型號是2008年出現的進步M1,是目前俄最先進的貨運飛船,它最大的進化就是和同時代的聯盟-TMA-M一樣裝備數字式控制系統,節省下來的重量能夠裝載更多物資,它減小了貨艙空間,取而代之地安裝更大的燃料艙,用於為空間站進行燃料補給。

統計稱,從1978年的「進步一號」到2017年2月22日發射的「進步MS—05號」,蘇聯/俄羅斯累計發射了156艘進步號貨運飛船。在1993年、1999年先後兩次進行「人造月亮」實驗,打開它攜帶的直徑達22米的太陽傘,在距離地球350千米高的地方向地面反射一道亮光,其亮度相當於月球的兩三倍。

美國「龍」飛船

美國在飛船領域上早期的發展還是稍遜俄羅斯,早期美國載人飛船水星號硬體性能要比同時期的蘇聯貨差很多,後來又不斷經歷了雙子座飛船和阿波羅飛船,尤其是阿波羅飛船,是美國載人航天的技術優勢在其第三代作品,這款飛船幫助美國完成了蘇聯登月的夙願,讓美國在美俄太空競賽中板回了一城。

接著,在太空梭謝幕世界舞台後,美國「龍」飛船和「天鵝座」貨運飛船相繼登台亮相,

也是是目前僅有的正在使用的商業貨運飛船,在美國的未來航天規劃中,美國與國際空間站間進行人員物資擺渡的任務將由私營航天企業SpaceX的「龍」號飛船承擔。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是所有貨運飛船中唯一可以運回物品的貨運飛船,這是因為蓋飛船帶有熱防護罩,可在返回時耐受極高溫安全降落,而其他飛船不具有熱防護罩,只能在再入大氣時燒毀。

該飛船長5.9米,最大直徑3.6米,自重只有4.2噸,主要由前錐體、鈍角圓錐體彈道艙和非加壓段三部分組成,其中前錐體內裝對接機構,在上升階段起保護作用;鈍角圓錐體彈道艙一部分用於搭載加壓貨物,另一部分是服務段,裝有電子設備、反作用控制系統、降落傘和其他支持設備;非加壓段用於存儲非加壓貨物,如軌道更換裝置,並保障太陽電池翼和散熱器的正常工作。其運送載荷約3噸多。「龍」飛船採用具有廣泛繼承性的電子系統和由18台推力器組成的反作用控制系統;採用降落傘水上濺落的回收方式;

2010年12月8日,首艘龍號無人試驗飛船由獵鷹9號火箭發射並進行了成功的測試飛行。迄今為止龍飛船為國際空間站執行了11次貨運任務並成功10次。

美國「天鵝座」飛船

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研製的「天鵝座」飛船於2013年9月18日進行了首次驗證飛行。此後,「天鵝座」飛船正式完成了幾次「國際空間站」商業補給服務任務,但在執行第3次商業補給服務任務時失敗。

天鵝座」飛船的設計,繼承了軌道科學公司及其合作者經飛行驗證的航天器技術,由為加壓貨物艙與通用服務艙組成。採用成熟技術目的是降低成本、風險和研製周期。

其服務艙由軌道科學公司製造,繼承了該公司的低軌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平台的電子、推進和電源系統,重量1.8噸,裝有電子、推進和電源系統,其中電源系統包括2副砷化鎵太陽電池翼,可提供4千瓦的電力。

根據美國軌道科學公司與美國航空航天局簽署的價值19億美元的商業補給服務合同,將發射8艘「天鵝座」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運送20噸貨物任務。

歐空局的ATV飛船

歐洲的貨運飛船叫自動轉移飛行器,是歐空局聯合美、俄等數十家公司聯合打造的,全長10米,最大直徑為4.5米,重量約10噸,飛行器主推進系統是4台490牛發動機,姿態控制系統是28台220牛推進器。它們除在往返過程中使用外,還用於空間站的軌道維持、姿態控制、空間碎片規避機動。與美國獵戶座計劃類似,歐空局的ATV飛船也是一個成系列的大型飛船發展計劃。

ATV最初設計用來取代俄羅斯的進步系列執行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最顯著的識別特徵是4片非軸對稱形排列的太陽能帆板,它能攜帶接近7.7噸的物資,它的運貨能力可達7噸。它有雙層巴士大,用途有4類:向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在貨物卸載後,可以用作空間站的附加活動室;每隔10~45天提升一次「國際空間站」的軌道;能用作垃圾箱,把6.5噸空間站產生的廢棄物資帶回地球燒毀。

在發射了5艘後,歐洲自動轉移飛行器已經退役了。不過,歐洲航天局將在自動轉移飛行器基礎上研製可以運送貨物返回地球——「先進再入飛行器」貨運飛船,它預計在2018年首飛。

日本H-2貨運飛船

從2009年起到2014年,日本先後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了6個名叫H-2轉移飛行器的貨運飛船。這種飛船的貨物運載能力約為6噸,最大特點是可運送體積較大的設備。

H-2轉移飛行器呈圓柱形結構由加壓後勤貨艙、非加壓後勤貨艙、電子設備艙和推進艙四部分組成。貨物補給裝在加壓後勤貨艙以及非加壓後勤貨艙的暴露貨架中,電子設備艙裝有電子設備、鋰電池和敏感器。推進艙內裝有4個推進劑貯箱、主推進裝置和反作用控制系統。其中加壓艙載重量為4.5噸,可裝8個國際標准貨櫃;非加壓艙載重量為1.5噸,包括外露貨盤和支撐結構。外露貨盤能載3套外露貨物。

其貨物運輸能力很強。這是由於它的艙門大,與空間站的介面各邊均加寬到約1.2米,所以可以搬運其他貨運飛船無法搬送的大型裝置。例如,與歐洲自動轉移飛行器相比,H-2轉移飛行器能夠運送更大的物體,如空間站內部書架大小的設備架,以及其它大型站外儀器與設備。

另外,與其他貨運飛船相比,H-2轉移飛行器是目前唯一一種可向空間站運送加壓與非加壓貨物的無人飛行器,包括安裝在站外的外部實驗和在軌更換裝置。

它還有獨特的交會對接技術,與空間站採用「停靠」方式對接,即當H-2轉移飛行器與空間站接近到10米距離時,兩相對速度接近零, H-2轉移飛行器不再被控制,而是呈自由飛行狀態,然後由空間站的機械臂將其捕獲,與空間站對介面實現對接,因此比較安全。

與歐洲類似,日本目前也在H-2轉移飛行器基礎上研製可從空間站帶回貨物的H-2轉移飛行器-R,首個H-2轉移飛行器-R計劃在2018年發射。最終,日本將研製載人飛船。

中國「神舟」到「天舟」

天舟貨運飛船是中國研製的最新一款貨運飛船,它的主要任務是用於對中國未來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提供補給支持。從上面的各國貨運飛船數據對比得知,天舟貨運飛船的低地軌道上行運載能力約為6.5噸左右,高於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研製的進步號M型(2.5噸)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H-II運載飛船(6.0噸),但低於歐洲空間局的自動運載飛船(7.6噸)。下行運載能力約為6.0噸左右。載荷比即運載貨物的質量與貨運飛船船體本身的質量之比,天舟號貨運飛船的載荷比高達46%,高於日歐的貨運飛船。天舟號貨運飛船船長約9米,最大直徑約3.35米,發射質量低於13噸。

根據資料得知,天舟貨運飛船將作為我國空間站的五個模塊之一,與核心艙、實驗艙I、實驗艙II、載人飛船(即已經命名的「神舟」號飛船)一起,在核心艙統一調度下協同工作,完成空間站承擔的各項任務:一是補給空間站的推進劑消耗,空氣泄漏,運送空間站維修和更換設備,延長空間站的在軌飛行壽命;二是運送航天員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間站航天員在軌中長期駐留和工作;三是運送空間科學實驗設備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間站具備開展較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的條件。

對於中國來說,重約13噸、貨運能力約為6噸的天舟貨運飛船將開啟空間站時代的黎明。「天舟」充分繼承了「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和「神舟」積累的技術基礎,具備為空間站補加推進劑的能力,還具備較長時間獨立自主飛行能力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發射了自己未來載人飛船的第一艘無人試驗船神舟1號,開啟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一步,從「神舟」到「天舟」,這個背後凝結了無數中國航天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