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物流 » 神彩物流國際事業部招聘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神彩物流國際事業部招聘

發布時間: 2023-03-22 05:09:13

1、什麼專業好就業?

、第一層次-就業最好的專業

生物工程、生物學、生物技術等生物類專業;
化學、化學制葯、化學工程與工藝、輕化工等化學類專業;
環境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等環境類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等材料類專業;
以上專業,屬於「生化環材」四大王牌專業,業界內統稱「四大神棍」專業,值得擁有,一般選了後今後贏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二、第二好的專業-地質類、石油類、礦物礦業類(簡稱「地礦油」)

該內專業,一般稱為「和尚」專業,自動戒色,因為沒啥女生,就業環境相當的清凈,沒人干擾,是修仙的好專業。

地質類專業-一般在中國地質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北大學、各個石油大學、江西理工大學、桂林理工大學等學校存在,就業非常好,農村孩子去了一般都捨不得放棄,畢竟吃苦耐勞是優良作風;
石油類專業-這類專業主要存在於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華東),西安石油大學,東北石油大學,西南石油大學,重慶科技學院等院校,是「頭戴綠盔走天涯」的好專業,讀了這些專業一般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不娶老婆,直接把彩禮費節約了;
礦物類專業-這類專業存在於各個石油大學、地質大學、礦業大學、這樣那樣的科技大學(比如北京科技大學),這些專業不用多說,讀了後非常的鍛煉身體,空氣好,一般工作地點就是在空氣清新的地方,比較值得擁有。
三、第三好的專業-冶金、高分子、輕化工、能源動力、船舶等傳統老牌專業

輕化工程類-一般存在於四川大學、陝西科技大學、各類輕工學院,專業非常的老牌正宗,業界都排名數一數二的,比如四川大學的輕化工程,一般就是皮革方向,國內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冶金工程-存在北京科技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太原理工、武漢科技大學等大學中,非常牛逼,值得擁有,學了冶金術,今後可能會自製黃金;
能源動力類(熱能與動力工程)-這些專業可牛逼了,很多名校都開設了這個專業,「燒鍋爐」一絕,什麼華北電力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比較出名的學校都有這個專業,一聽就是能源行業,高大上,直接水蒸氣產生無限能源;
船舶工程類專業-不多說,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985院校都開設了這類專業,敢說不行?普通一點的武漢理工大學,江蘇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都有的,成為一名優秀的「船長」,開啟大航海時代指日可待。
四、第四層級-「土機」兩大護法

「土機」主要是指的土木工程類、機械工程類兩大專業,這兩個專搭和乎業是非常強大的。

機械工程類的學生主要就業於富士康、京東方等知名企業的工藝、設備車間,成為一名技術工人;
土木工程類的畢業生在各個施工工地大家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為我國的基建工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學了土木的學生都有一種自豪感,見證了祖國大地各地的風景,建設了我們祖國各地的美好家園(吃苦能掙錢)
五、第五層級-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經濟學等專業

這些專業夠高大上吧,都是這樣管理那樣管理的,非常的好,畢業就被「管理」,成為國際高管,男生直接走向高富帥行列,霸道總裁。女生則是白富美,職場白知悉領,社會精英。

六、第六層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師范類、法學類、計算機軟體類、警校公安類、臨床醫學類專業千萬不要選,「垃圾」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分為幾個方向。一般面向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等能源壟斷性央企,畢業生基本上都是回到各個地市的供電局上班(當然差的學校只能去縣局),或者電力設計研究院等,私企的話就是施耐德、西門子、南瑞等設備供應商上班,電子電力方向(浙江大學、合肥工大、礦大等棚嫌)可以面向車企——垃圾專業之一;
師范類-讀師范就是「臭老九」,整天和女人一起,沒有意義,工資低,學生很煩,熊孩子很多——垃圾專業之二;
法學類-每年法學都是紅牌就業專業,就業糟糕程度可想而知,特別是司法A證很難考,被網友們說成是非常難(一般一個普通一本應屆過關率也就也就那麼30%左右,很難,嗯,非常難),畢業後又只能去檢察院、法院、紀委、司法系統、各大公司法務部門上班,天天處理文字工作,毫無技術含金量,浪費人生——垃圾專業之三;
臨床醫學類-「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個大家都聽說過吧,並且對學歷要求很高,中西部地區的地級市鄉鎮衛生院都是「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畢業的,大家都在說,很垃圾的專業,畢業就是失業,找不到工作的。還特別累,天天掉頭發;
警校公安類-這個更慘,畢業了當保安,或者守小區大門,就算去了公安局,都是去派出所,天天就是在基層,抓小偷,很危險,還辛苦,沒事就要熬夜班——垃圾專業之五

2、疫情下哪些職業逐步成了年輕人的最愛?

疫情下哪些職業逐步成了年輕人的最愛?我認為職業規劃師會越來越受歡迎。

閑下來的人總會分出一些時間來思考人生。其中在職場的發展,是大部分人重視卻因為缺乏時間而疏於系統地思考的。

疫情讓很多行業延遲開工,給了很多人更多時間去梳理自己的職業現狀的機會,他們發現問題,並迫切想要解決問題。向陽生涯正式復工以來,接到的個人職業規劃咨詢需求比往年更多,呈現出了一種爆發模式,這也側面證明了職場人在經過疫情考驗後的危機意識。

然而問題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自然也不可能輕易解決,因此他們就格外需要一些有豐富職場閱歷,有專業職業規劃知識的人來引導他們,職業規劃師一定會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職業之一。

就像大海上遭遇風浪迷失的小船,如果前方能有一座燈塔指引,那麼它永遠都能找到繼續航行的方向。職業規劃就是那座燈塔,職業規劃師就是打開燈塔的人,有了外力的介入,能更快更好解決職業問題。

從個人層面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因為那些行業遭遇重大危機而失業的人,他們急需要快速轉型,找到新的發展方向。那麼如何重新出發,並且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呢?

我們能看到的各領域的成功者都是在合適的領域,利用自己的優勢發光發熱。把自己的興趣性格和能力各方面統籌起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以達到高質量就業的過程,就是在做職業規劃。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事半功倍,就像看病找醫生一樣,就業上的職業規劃問題,就需要職業規劃師的幫助。高質量的職業規劃離不開高素質的職業規劃師,成立19年來,向陽生涯的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體系經多次迭代升級,已經為行業輸送了數萬名專業的職業規劃師,但國內專業的職業規劃人才目前依舊存在巨大的缺口。

向陽生涯相信,整個職業規劃行業在疫情後時代必將發展的更為迅猛,想成為職業規劃師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同時,疫情帶來的大規模停工停產也讓很多人的危機意識覺醒,開始思考如何儲備自己的第二職業,增加自己抗風險的能力。對於有一定職場閱歷,在自身專業領域小有成績的人來說,成為職業規劃師就是很好的第二職業選擇。

很多所謂的第二職業都是需要從頭學過的,要做的專業技能,需要漫長的時間,但職業規劃師不一樣,只要你能把本專業做好了,再經過系統的職業規劃培訓,就能給別人的職業生涯做規劃,甚至你在本專業的能力越強,你的可信度也會越高。所以如果以職業規劃師作為第二職業的選擇,啟動成本是相對更低的。

此外,疫情會結束,但發展的腳步不會停,比如新高考改革這幾年已經先後在多個省市落地,中學階段的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備受家長和老師們的關注,學生群體的職業規劃需求也會成為職業規劃師越來越受歡迎的一大契機。

3、案例:如何評價聯想收購INM PC業務的?

聯想2007年的困惑
聯想能否像當年的三星那樣,幡然醒悟,勵精圖治,沖破大企業內派系斗爭和平衡的桎梏,恢復現代公司作為「公器」的本來面目,是聯想到底能夠應時進化還是平庸下去的根本所在。

由於收購IBM PC,聯想贏得了世界級的榮譽。2006年8月,《福布斯》雜志中文版公布的「中國頂尖企業榜」中,聯想高居榜首。而2004年8月,《福布斯》中文版主動約我寫作《就要失去聯想》(刊登在《福布斯》中文版2004年第9期)。當時,聯想多元化與國際化均遭遇失利,一時跌入戰略騎牆的尷尬狀態。並購IBM PC,讓聯想的整個棋局頓時活躍起來。2004年12月,柳傳志興奮的對外宣布,「收購IBMPC,產品、品牌、技術、研發、渠道全有了!」那是怎樣一幅激情澎湃的景象!2年過去了,聯想一如既往的高調,年初發布了洋洋1萬多言的《新世界新聯想 聯想集團2006總結》,楊元慶則在成都對經銷商發表了激情演說:「無限風光在險峰」。
看來,楊元慶沒有登山的經驗。頂峰無景!王石登上珠穆朗瑪峰,稀薄的空氣、刺骨的寒冷、霧蒙蒙的天際,什麼景象也看不到,甚至他都沒有拍一張證明他登頂的照片給世人展示。現實中的聯想,與登頂的王石之切身感受差不多。
聯想整合IBMPC的現實並不樂觀。美國市場出現了從盈利到虧損的轉換,使得聯想不得不裁員1000人。春節前IBM拋售聯想股票兌現10億港元,表達了IBM一種急於套現的心情。3月份又不得不宣布在全球召回20.5萬塊筆記本電池。聯想第一天發布消息,股價當日跌幅達4.0%。而電池提供商三洋第二天就聲稱,導致聯想主動召回筆記本電池的事故,起因在於一個特定機型的筆記本電腦的電池組受到了猛烈的外力撞擊。三洋只部分承擔召回的成本。聯想一反常態保持沉默。聯想的物流不是生產廠家把部件送到聯想的生產基地,而需要聯想全球采購、入庫、轉庫、內外運輸等環節才能抵達車間。在這一系列環節上,出現的事端都屬聯想內部問題。
局外人很難看到真實的棋局。柳傳志春節前接受熟悉的記者采訪,個人色彩的問題和對話也多一些。可以讓我們透視更多的真情。柳傳志現在代表大股東在聯想集團行使「非執行董事」的權力。他說,「聯想連著我的身家性命。之所以在退出聯想集團決策層後著力發展培植另外三家子公司,也是基於分散風險的現實考慮,起碼內心不再那麼緊張和焦慮了。」正因為並購有那麼多緊張和焦慮纏繞著聯想,才使得柳傳志一改先前的樂觀:「到現在為止,不得不承認,並購IBM PC業務,聯想冒了很大風險」。
當現實與自我評價相背離的時候,一般也是危機敲門的時候。全球化3.0的推動商業環境劇變,公司物種正在發生一場大變革。一已經踏上全球化軌道的中國公司面臨不容迴避的選擇:是認真研究時局圖尋找公司進化的契機,還是蒙上眼睛固守公司曾經的榮耀?
柳傳志最放不下的仍然是聯想集團
在聯想的長篇總結報告中,非但感受不到高處的寒冷,相反會給人一種鶯歌燕舞的景象。而早於聯想從事收購的TCL與在聯想之後收購西門子手機的明基,卻預示著中國公司收購式全球化捷徑,正在演化成一種全球化陷阱。
一個處於沖鋒狀態的少年,突然背負養家的重任,而把它可貴的創造時光,投放在並不屬於他這個年齡段的守成之中。沖鋒年齡,本來應該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可是卻負重累累。這是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兩次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更無法挽救過時的榮譽。少年中國公司買下西方德高望重的老年公司後,大都有一個覺醒的過程。
反思最為徹底的是明基的李焜耀。他經歷了一個嚴酷的幻滅。先前曾寄厚望於西門子的研發能力和先進文化,可是並購後他發現,這個架構已經徹底老舊了。以明基的活力絕對不足以把這個老的架構重新激活,於是在賠了8億歐元之後,他情不得已,宣布德國西門子破產而擺脫這個惡夢。
TCL的李東生先前很少論及湯姆遜與阿爾卡特的弊端,歲末年初與李焜耀接連在不同的論壇上同時登台,李焜耀的深刻反思打動了他。在2007年1月作客中央電視台《對話》節目時,他開始稱呼阿爾卡特與湯姆遜為「老舊的機器」,要讓舊機器重新工作不是簡單上上油就行了,還必須早一點對它重新架構。阿爾卡特因為問題暴露早,早作了大調整,現在就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候。而湯姆遜彩電則由於早先的歌舞昇平,延誤了調整的時機,錯過了平板電視革命性的技術進步。2006年10月,TCL不得不停止在歐洲的品牌電視機業務(不包括OEM),因為收購法國湯姆遜的電視機業務,兩年累計虧損20多億港元。
聯想集團的宣傳機器永遠都是把差距當潛力,把危機當機會,把困難當創造的契機。然而,在柳傳志、楊元慶、馬雪征、劉軍等高管不同場合的答記者問中,才透露出個中隱情。把這些散亂的思索匯總起來,可以大致勾畫出聯想當下的困境。
收購完成時,柳傳志曾經興奮地宣稱,「聯想集團要邁向國際化,需要的是品牌、市場規模和技術專利,這三點在並購IBM PC業務後都擁有了!」可是,在2006年12月份柳傳志答美國《商業周刊》記者問中則表示,盡管沒有出大事,但是最危險的時期還沒有過去。在另一個訪談中則更為直接:「今天誰也怨不著,他們(指楊元慶等新一代聯想高層)當時都是最主張收購的,所以現在的煎熬必須認了。」 1月26日柳傳志坦言,聯想控股旗下的五大板塊,「最放不下的仍是聯想集團」。
楊元慶的「險峰」說,也不是毫無來歷。在2007年1月答《中國經營報》的記者問中,楊元慶坦言,「我們很清楚,進一步的改善將不再來自於簡單的像協同效應、減員增效這樣的手段。新的變革是痛苦的,需要耐心的過程。」這個痛苦的需要耐心的過程,在楊元慶的口吻中,短則3-5年,長則5-10年。投資者會否有這般耐心,不得而知。李焜耀之舍棄西門子,部分原因是出於抗不過投資者的壓力。
首席財務官馬雪征,看上去憂心忡忡。她直言不諱:「美國的形勢最令人擔心。我們在這個市場面臨強大的價格壓力。我們多次提到的供應鏈問題使情況更為復雜——我們創造了需求,但卻未准備好去滿足這種需求。」 馬雪征抓住了關鍵問題:冷落消費者,會使消費者很快離你而去。他們已經對你的說法心存戒備,你的各種說法今後很難在他心目中有位置。這樣的感知觀念對品牌是災難性的。
先前統籌聯想全球供應鏈建設的劉軍一番話,驗證了馬雪征判斷的嚴酷。年輕的少帥在離任前表示,整合聯想與IBM PC供應鏈的困難比想像的要大得多。他說:「過去的半年是我職業生涯里最刻骨銘心的半年。」2006年9月份,劉軍就以脫產進修的名義而讓出了執掌供應鏈的帥位。
聯想集團領導層對遭遇困境的反思,並不偶然。跨國並購的確是一條荊棘叢生的路。
聯想覺醒中的遺憾
在現實的摩擦中,聯想在不斷修正著對IBMPC的認識,在修正著對IBM文化的膜拜心理。過去2年有三個標志性事件,既可以視作聯想的覺醒,也顯然帶有遺憾。
第一個標志性事件是改組經營團隊。
聯想於2005年底用戴爾的威廉•阿梅里奧換掉IBM的CEO斯蒂芬•沃德。接著於2006年8月幾乎在同時引入5名戴爾的高管擔任聯想全球高級職位。以全球化的團隊改組IBMPC團隊,這是聯想運作的特色。改組經營團隊實際上是對市場運作和效益的渴望壓倒了對技術官僚的敬畏。與其繼續擺放著一個美麗的技術花瓶,還不如把真正懂市場的人請進來。而且,改組也是一箭雙雕。既可以抵消IBM文化的影響,又可以把戴爾的底細摸清楚,以便今後跟這個行業老大展開肉搏。在歐美市場上戴爾還沒有把聯想當作真正的對手,但是這並不妨礙聯想以戴爾為假想敵。引進戴爾的人才不是要放棄自我,是在近期通過引入新的人才引入新的思想和新的模式,同時發覺和找到戴爾的軟肋。
楊元慶解釋,「並購之後由於有了兩種不同的企業文化,因此在某些問題上內部依然有觀點不統一、質疑的時候,但第三種力量(戴爾文化)出現之後,很多工作做起來卻更容易了。因為在三種做法裡面如果有兩個成功的企業都這么做,那麼反對者就不能再說什麼了」。看上去有點像小孩子過家家,整合者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和說服力,只能引進第三種力量來置股子。這對強權柳傳志的聯想來說,還真是新鮮事。看來,全球化真讓聯想取得不少進境。包括容忍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和管理模式,這或許就是柳傳志告誡楊元慶要知道妥協的結果。即便這樣,聯想的容忍也必定是有限度的,聯想文化使然。
第二個標志性事件是提前終止IBM品牌的借用,直接推廣Lenovo品牌。
在都靈冬奧會上獲得了試驗,緊接著在全球市場上推出了lenovo品牌電腦系列。這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聯想回到PC市場的本質上來了。這不是個高端客戶高端價值的市場,而是一個大眾消費品市場。在這個市場上,有著IBM所不曾接受的文化和特質。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電腦市場,交易型佔71%、關系型只佔29%。而聯想並購的原IBM全球PC業務的銷售結構卻是75%為關系型客戶。在INM,電腦只是實現IBM高端服務的一個載體,沒有把它當作一個獨立的行當來對待。這就給聯想把PC作為大眾電子消費品來發展留下了空間。
打造lenovo品牌,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前,對IBM高品質高端存在迷戀,楊元慶當時曾說,「我們將堅持IBM高價值高端品牌的原則。對此,我們毫不妥協。」現在,楊元慶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放棄IBM品牌,「是遲早要做的事情,我們不可能永遠躺在IBM的品牌上做事。聯想自己品牌建設的確還有一個段比較長的路要走,要做到聯想在中國這樣的知名度,那絕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也許要5到10年」。不再寄希望於馬到成功,看來聯想成熟了。
但是,從聯想對品牌的運作上看,則依然沿襲了最早在中國起家使得做法:即無孔不入的廣告宣傳。繼做2008年奧運會頂級贊助商後,聯想又於2007年2月2日宣布,作F1賽車的頂級贊助商,為了在車身上印個聯想的字型大小,一年要花費4000萬美元。而與此同時,同居全球前四位PC商的戴爾、惠普和宏基,則走上了一條針對性很強的敏捷供應鏈和自主創新板塊的推陳出新。兩相比較,立見高下。
第三個標志性事件是聯想宣布要在全球復制聯想中國的業務模式。
從2006年准備放棄IBM品牌開始,聯想就宣布要在全球復制聯想的雙業務模式。在楊元慶看來,「聯想將從經營理念的轉變入手,在全球范圍內,就組織結構、人員、業務方面做出徹底的變革。作為重要的一環,『中國模式』將加速向全球市場推進。」聯想的雙業務模式是聯想的核心競爭力的思想,反映在了《新世界新聯想 聯想集團2006總結》中:「聯想的交易型模式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而且這部分市場正是決勝未來增長的制高點所在,也將是聯想未來全球業務拓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所謂的「雙業務模式」,是聯想針對大客戶與中小企業和普通消費者的不同,採取的不同通路政策。交易型模式的核心是針對客戶的共性需求,整合4P(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資源,打通整體價值鏈,面向最終客戶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而關系型業務模式,則是指大客戶的量身定製一類的服務交易。這種原本很簡單的兩種通路策略,被聯想上升到了核心競爭力的高度,還是有點讓人驚訝。
全球化3.0的推動商業環境劇變,公司物種正在發生一場大變革。當局者很容易會洞悉一種公司器官的不適應,並且會從「往昔之井」中挖掘出一個過硬的器官,來倉促對接。聯想正面臨著這樣的困局而不自知。那個自以為是的判斷,還有待於得到新環境變化的驗證。因此,需要我們往深處去省察事物的本質。
楊元慶的誤區
「不只是要照菜譜做菜,更要自己寫菜譜」。柳傳志的比喻左右著楊元慶的思維,使他對一些拿捏不準的事情有了一個尺度。靠分銷起家的楊元慶,貿然宣布在全球復制聯想中國模式的判斷,離不開他的「往昔之井」。
中國市場是楊元慶的福地。當年起家在這里,於今全球並購的勝負手還在這里。面對對聯想雙業務模式質疑的記者,楊元慶侃侃而談:如果每家企業都可以在全球去調用、去配置,那麼企業與企業之間不同處在哪兒,競爭力在哪兒?我告訴你,就在於他的業務模式。未來的創新,對於企業來說不僅僅在技術、產品,更重要的還在於自己的業務模式。「聯想剛剛並購IBM PC部門時,我還不知道海外市場的底細,也不敢肯定交易型模式一定會在海外成功。購並完成後,我們先在印度做了試點,很成功,接著聯想又選擇了德國,本季度,聯想在德國的總體增長達25%,交易型業務增長40%。現在,我可以肯定地說,聯想會在法國、義大利乃至美國市場以後會實現類似的增長」。
這個判斷過於大膽。楊元慶所理解的業務模式,很難說就是核心競爭力。業務模式充其量僅僅是核心競爭力的一個構成部分,絕對不能說是核心部分。作為核心競爭力,應該是卓有成效而且不易被其他公司復制的東西。聯想的交易型業務模式,是否具備其他公司不可復制性?是不是真正能夠固化為聯想的核心競爭力?是不是可以把簡單的行銷常識說成是聯想的獨門法器?並且能在世界范圍內行之有效的東西?聯想交易型業務模式,在印度和德國小試見效,但是卻抵不過宏基在歐洲的渠道經營,比不下惠普在印度的專賣店,更無法撼動戴爾在美國的零庫存直銷模式。口號化的提法一直左右著聯想的神經。概括出一些別人一時搞不清的口號,轉口就說這是核心競爭力,這是一種習慣性思維模式。企業家當具有充分的警惕,要警惕事物曇花一現的本質。否則,只能是一廂情願的自娛自樂。
戴爾模式在業界獨享盛名,可是沒見到哪一個戴爾高管把戴爾模式宣布為核心競爭力。與那些一人定乾坤的傳統公司不一樣,戴爾既像一個盤根錯節的組裝商,又像一個體系廣布的渠道商,又像一個產品線廣闊的投資銀行,還像一個具有全球化視野的設計師,但是這些都不是戴爾獨一無二的東西,因此也都算不上戴爾的核心競爭力。據我觀察,戴爾模式起作用的是巨大的體系,是一個可以保證戴爾做到零庫存的敏捷供應鏈。
PC產品走過了產品、價格、產能、服務等的數量比拼,正走向敏捷供應鏈的角逐。現代製造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產品競爭,也不僅僅是產品加服務的競爭,而是敏捷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單體企業的一體化供應鏈已經不夠,上下游資源納入一系列相關的聯盟體的敏捷供應鏈正取得勢頭。戴爾的敏捷供應鏈,支持了戴爾的敏捷製造、敏捷物流、敏捷設計等等,是戴爾模式的重點所在。不從這樣的高度,而僅僅區分兩種業務模式,怕是聯想乏力的根本所在。
現代製造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產品競爭,也不僅僅是產品加服務的競爭,而是產業鏈之間的競爭,更確切地說,是敏捷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一體化供應鏈建設,一般多停留在單體企業生產要素組織整合的概念上,而敏捷供應鏈則是組建一個虛擬大企業,把不同的廠商納入到以一家公司為盟主的供應鏈聯盟體中;單體企業一體化供應鏈整合把社會優勢資源為我所用,而敏捷供應鏈打出的旗幟是讓所有相關利益者資源共享與價值共享,由盟主確定中間商的服務價值。
聯想CEO阿梅里奧與楊元慶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無論是IBM的業務模式,還是聯想的業務模式,都是需要打破重來,組建新的供應鏈。聯想供應鏈與IBM供應鏈是兩個不搭界的鏈條,一個是產品銷售為導向的供應鏈,一個是服務為導向的供應鏈。現在要建立以歐美大賣場、最終客戶為主供的供應鏈,兩者都不合適,需要一條敏捷供應鏈的體系。
聯想2006財年第四季度公布了裁員1000人的計劃,主要是適應供應鏈建設的需要。聯想還在更早的時候,一下子在全球招收了2400名員工。現在又要裁減人。一般裁減IBM 的一個老員工需要50萬美元的花費,現在裁減1000人需要1億美元,說明所裁減的人員,不全是IBM 老員工。這樣,邊招聘邊裁人,聯想的整合有許多無用功。
看來,聯想高層還沒有對當下緊迫要做的事情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聯想敏捷供應鏈的危機
一個公司能否整合成一個全球有競爭力的敏捷供應鏈,是關系競爭能力核心的東西。
聯想內部一直對戴爾的供應鏈效率艷羨不已。戴爾的核心供應商均在其廈門電腦生產基地旁邊建廠,聯想卻需要在全球范圍進行采購。現在中國以外的聯想客戶下訂單需要8天才能到達生產地點,而戴爾僅僅需要1小時。數據顯示,並購前,聯想產品的庫存天數是22.7天,已經接近全球平均PC庫存水平。並購後,供應鏈成本占聯想總成本的6%左右,而並購前聯想只有1%多一點。戴爾敏捷供應鏈是聯想無法望其項背的。
聯想計劃在全球設三個供貨中心:中國、美國和日本。三個供貨中心的設立,是一個很大的決策。在這方面明基和TCL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明基有許多錯誤,其中一個最基本的錯誤就是高估了西門子製造和研發基地競爭力。結果導致了8億歐元的虧損。TCL李東生沾沾自喜的地方,就是沒有在美國和歐洲設立生產基地。甚至研發基地TCL都在快速中國化。這也是中國公司經理幻滅以後的自我保護。而聯想可謂勇氣可嘉。遺憾的是,先前IBMPC沒有什麼現成製造基地可供選擇,要另起灶爐。現在我們知道聯想在北卡羅來納州獲得了一塊享受政府補貼的土地。
在北卡羅來納州,能否形成一個敏捷供應鏈的氣場,很值得懷疑。北卡羅來納州會提供便宜的土地,但是卻提供不了有競爭力的供應商群落。聯想貪圖得了便宜,就要為便宜付出代價。北卡羅來納州特徵有二:第一,農業方面,煙草產量每年可達七億磅,在各州中,列第一位。第二,棉織工業為各州冠。以沙洛特Charlotte為中心,周圍有許多的小型紡織工業都市。哈伯特島肯制淡水工廠。本州主要作物是煙草、棉花、大豆及玉蜀黍。火雞、肉雞、乳牛、肉牛之畜養亦盛。本州出產雲母,產量為各州之冠。要在一個農業大州建立消費電子產業群落,談何容易。
戴爾的美國基地不一樣。那是經過了20多年的積累,核心供貨商紛紛跑到製造基地去開辦工廠。這樣,戴爾就沒有必要像聯想一樣到全球去采購,而是全球的供貨商王戴爾的生產基地匯集。這也就是單體供應鏈建設與敏捷供應鏈建設的最大區別。
感受到聯想供應鏈的不和諧或落後的,不只是馬雪征。一位聯想高層主管抱怨,「我們後端經常遇到某個主板斷貨幾星期的情況,各個分區客戶經理都在搶貨、屯貨」。究其原因,她認為有幾方面,一是上游廠商Intel和AMD打價格戰導致整個產業出現振盪;二是聯想內部的一套「商機預測」機制對下一個季度的預測失准,前後端相互責怪;三是零部件全球采購工作做的確欠佳;四是聯想的產品線深度細分導致零部件需求復雜化。這個高管的分析,直戳聯想供應鏈的心臟。這不是個內部IT技術和流程的問題,這是個更長期的積累和建設問題。
2006年,英特爾和AMD都推出了雙核以至四核CPU,使CPU不再像原來只強調高主頻,由於兩大CPU廠商的競爭加劇,使PC廠商在技術研發上變得越來越難以應付。新的CPU出來後,主板得換,軟體得重寫,所有的應用得重測,甚至機架、機箱結構都得重新設計,使PC廠商這一年下來非常勞神。而上游廠商的價格戰和產業震盪,應該是對所有PC生產廠商都有影響,為什麼戴爾感覺不到,而聯想則反映過敏呢?後三個問題是關鍵。
聯想內部的一套「商機預測」機制,是一個沒有敏捷供應鏈機制下面的補償機制。既然當自己需要貨的時候,供應商並不是優先滿足自己。同時招標也需要時間。因此對「商機預測」成為重要的彌補手段。也就是需要不斷預測市場,提前進行招標,滿足供貨需求。但是,商機預測本身就難以准確。預測不準有客觀不能避免的原因,而更加可能的原因是,市場端的信息和生產端的信息共享不夠,由此導致全流程各個環節相互責怪和整體效率不高。
前端震盪和商機預測機制失靈,使得零部件全球采購工作欠佳。壓縮成本基本上有兩條,或是通過內部管理的提升,或是壓縮外部采購成本。2006年,聯想決心裁員1000人,表示了壓縮成本的決心。而壓縮采購價格,莫過於將供應商的備件市場變成競爭市場,不斷進行招標,每次選擇價格最低的合作夥伴。公開招標是柄雙刃劍,在可以有限度壓價之外,也就很難給供貨商建立合作夥伴的觀念,同時可能導致供應商市場預測紊亂,打亂供應商的全盤市場計劃。最後導致供應商付出的成本最終要轉移給聯想。故此,在備件緊缺的時候,供應商先供誰就不是個簡單的采購問題了。持續招標采購,使得供應關系沒法穩定,一旦供貨吃緊,供應商首先剔出聯想這種利潤微薄的客戶,在所難免。
聯想的產品線深度細分,對信息分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做不到產品線之間信息共享、經驗共享、設計共享以及零部件共享,就會導致零部件需求復雜化和紊亂。聯想因此庫存管理成本提高,單品采購規模降低采購價格上升,久經考驗的設計不能共享導致新推出的系統穩定性和其他性能降低。最終導致不僅質量下降而且成本上升。這個問題,只有深知製造業的精髓和長期積累的公司才能夠完全掌握。中國公司在把握工業經濟的精髓方面都不夠。離虛擬大企業(無邊界組織)的差距就更加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