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國際物流業的發展與決策的論文
我國港口物流現狀與發展淺析
【摘 要】:隨著全球綜合物流時代的到來,港口作為對外貿易進出口貨物的集散中心,已成為國際物流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和物流通道的樞紐。經濟全球化、港口國際化和服
務需求多元化,既為我國港口和港口物流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文章分析了我國港口物流發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我國港口物流的戰略決策。
【關鍵詞】:物流;港口;戰略
突出。
一、引言
(4)港口的物流管理與協調能力較低。港口具備物流服務基本功能
國際貿易中 90%以上的貨物運輸是通過海運實現的,港口在全球物
的企業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物流服務網路。
流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港口發展已進入第三代,即以技術、管理、
(5)高級物流專業人才缺乏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水平低。
信息等生產要素為基礎,建設高度現代化、商業化、信息化的國際貿易大
港,成為重要的物流樞紐和高附加值物流的中轉節點以及區域信息中 四、對加速發展我國港口物流的建議
心。當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已開始向第三代港口轉型,香港、 1.創造良好的發展政策環境
新加坡、鹿特丹等港口在轉型中走在前列,我國主要港口向第三代的轉 在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中,舊體制將逐步向新體制轉軌變型,
型還處於起步階段。港口綜合物流時代的到來,為我國港口物流的發展 克服既有體制的制約,制定適應物流發展的政策,就成為推動物流業發
提供了契機。 展至關重要的環節。
()目前我國現代物流業整體上缺乏競爭力。由於有關物流方面的
二、我國港口物流發展的成就 1
立法尚不完善,在市場開放後,我國物流業的權益將難以得到法律保護。
1.港口物流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05年,我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
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國家應將物流業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而給予特殊
48.1億噸,增長 17.7%;完成集裝箱吞吐量 7580萬 TEU,增長 23%。我國
的扶持,國內物流業必須加速產業提升速度,盡快進入規范成熟期。
港口貨物吞吐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經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一,有 10
(2)鼓勵國內外企業到港口投資、加快港區功能組合和延伸放大,
個港口進入世界億噸大港行列,其中上海港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促進物流中轉、倉儲、分撥、配送、運輸等功能有效整合,逐步完善港口綜
2.港口物流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港口碼頭建設繼續向大型化、專業
合物流功能。
化方向發展。2005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 35242個,比上年凈
(3)地方政府對港口用地以出讓或劃撥的方式授讓給港口集團開
增 134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 1034個,比上年凈增 90個。港口物流
發建設,加強港口用地的規劃和管理。
建設投資也快速增長,"十五"末全國沿海及內河建設完成投資總額比"九
(4)鼓勵港口融資投資多元化,拓展融資渠道,廣泛吸引國內外投
五"末增長四倍。
資,重點吸引大船公司、大貨主、大集團等多元投資主體參與港口建設。
3.初步形成碼頭種類齊全、布局日趨合理的總體港口格局。目前我
以資本為紐帶,廣結戰略聯盟。
國已形成了 20多個主樞紐港為骨幹、區域性重要港口為輔助、地方中小
2.建立高效的口岸監管系統
港口為補充的港口地理布局;港口功能已由以裝卸、集散貨物為主的運
要進一步完善口岸"大通關"模式,實現全天候、一站式通關。銀行、
輸功能逐步擴展到倉儲、加工和商貿等多個領域。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
稅務等相關機構的服務也要相應延長服務時間,開展網上納稅、網上付
三個主要的港口群,即珠江三角洲港口群、長江三角洲港口群和環渤海
費;推進海鐵聯運,集中審單,延伸口岸服務功能實行屬地接放,全面提
灣港口群,它們涵蓋了我國主要的沿海和內河港口,有效地推動了當地
升口岸整體服務功能。
經濟發展和港口之間的分工合作。
3.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
4.港口物流發展的軟環境逐漸完善。我國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港
根據需要整合港區的地域資源,拓展業務,增加港口物流和信息服
口物流的發展,近些年陸續制定了一系列與港口物流發展相關的法律法
務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為客戶提供多元化、多方位的延伸服務和
規和政策措施。現代港口物流的宏觀政策環境明顯改善,支持現代港口
增值服務,延伸港口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強港口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物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尤其是《港口法》的出台與港口下
4.構築順暢的對外通道
放和港口管理體制改革,有力地推動了港口發展的新一輪熱潮。
積極構築以港口為核心的全方位大交通體系,使港口成為輻射全
三、我國港口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國的重要交通樞紐。形成港口與腹地高速公路相銜接的集疏運網路,形
(1)發展政策
成海鐵聯運系統,提高港口集疏運效率,為發展現代物流提供條件。
當前港口發展保稅區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行管理體制和政
策體系不利於保稅區進一步發展物流業務。例如,按照現行的海關管理
參考文獻
模式,港區與保稅分屬兩個關區,外貿貨物在港區和保稅區之間流動存
[1]丁俊發.港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J].上海海運學院學報,2004,(5).
在兩個關區的轉關問題,直接造成通關時間長,物流成本高的後果。區港
[2]庄倩瑋,王健.國外港口物流的發展與啟示[J].物流技術,2005,(6).
聯動的試點工作雖在進行中,但完善和推廣尚需時間。
[3]張麗君等.現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港口物流園區的發展涉及大量的園區用地,依託我國大型集裝箱
[4]石友服,周健.論港口現代化和我國港口現代化的發展方向[J].中國
港區發展的物流園區用地需求一般將超過 100公頃。但我國港口目前存
港口,2005(4).
在的普遍問題是港內庫場面積不足、港外土地已被佔用。用地問題是依
[5]李學工.構築現代港口物流發展的政策框架[J].中國國際物流.2006
托港口發展物流園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年 1月.
(2)港口物流的發展需要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港口物流的發展必
[6]魏際剛.物流經濟分析一發展的視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然產生更大的交通流。目前港口集疏運不暢是影響我國港口發展物流園
社.2005年.
2、怎麼看待國際物流行業?
國際物流是國際貨物進出口運輸代理,提供的是物流服務,包括海運,空運、陸運和多式聯運等運輸方式。國際物流銷售簡單說就是攬進出口貨,首先要找到目標客戶,然後根據客戶的需求給客戶提供物流服務
經濟全球化推動了國際物流的發展,信息革命和電子商務的興起,加快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催緊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是國際物流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3、從事國際物流相關工作的困難和問題怎麼寫
從事國際物流相關工作時,常常會面臨以下一些困難和問題:
1. 跨國貨物運輸的復雜性:涉及到貨物的起點、終點、中轉站等因素,還需要考慮國家間的貿易法規、稅收政策、文化差異等,因此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
2. 貨損、貨差和損失的風險:由於物流鏈中涉及到多個環節和不同的參與者,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損毀、丟失等問題,因此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降低風險。
3. 運輸成本高昂:由於跨國物流運輸需要使用多種運輸方式(臘悶皮如航空、海運、鐵路、公路等),運輸成本較高輪差,同時還需要支付海關稅、關稅和關聯費用等費用,因此需要進行充分的成本控制和風險評估。
4. 時間和信息的不確定性:由於多個環節之間的不確定因素較多,例如製造商、承運人、海關、國際貿易法規等,需要及時、准確、快速地獲取信息。同時,在國際貿易中,不同國家和地區擁有不同的假期和時間差,這也會對國際物流的時效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5. 溝通障礙: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是國際物流中常見的問題,需要藉助不同的翻譯和溝通方式,例如電話、郵件、視頻會議等,保持有效的溝通和協調。
因此,從事國際物流相關工作時,需要具備扎實的專罩基業知識和經驗,注重團隊合作和溝通協調,降低風險並充分控製成本。
4、物流行業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2020年,宏觀經濟經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物流作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積極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年物流運行逆勢回升、增勢平穩,物流規模再上新台階,物流業總收入保持增長,物流運行實現提質增效,單位成本緩中趨穩,為抗擊疫情、保障民生、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物流規模再上新台階,社會物流總額超300萬億
202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邁上三百萬億元新台階,達300.1億元。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速分別為-7.3%、-0.5%和2.0%,物流規模增長持續恢復,四季度增速回升進一步加快。
2010-202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逐年增長,2020年,社會物流總額增速持續回升,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基本持平,社會物流總費用達14.9萬億元。
物流業總收入保持增長。2020年,我國物流業總收入10.5萬億元,同比增長2.2%。物流業總收入增速自三季度由負轉正,四季度以來呈現加速回升態勢,恢復至上年水平。
景氣指數回升,物流企業活力持續增強
物流行業維持較高景氣水平。隨著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物流企業業務量及訂單水平均穩步回升,物流供需兩端同步回升,市場活力持續增強。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在2月份降至26.2%,之後快速回升並保持在榮枯線50%以上水平,到2020年12月為56.9%,並已連續10個月處於擴張區間,反映出中國物流行業運行穩中趨升。
物流產業就業形勢較好,新增就業超百萬人
物流業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從業人員快速增長。根據測算,2019年末,我國物流崗位(既包括物流相關行業法人單位和從事物流活動的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也包括工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法人單位的物流崗位從業人員)從業人員數5191萬人,比2016年增長3.6%,年均增長0.9%。
從就業結構特點來看,一是物流專業人才保持較快增長,物流人員專業化程度提升。我國物流相關行業從業人員數超過1200萬人,比2016年增長16%,年均增長3.9%。
二是運輸物流仍是吸納就業的主體,其中道路運輸較快增長,鐵路和水路有所放緩;
三是電商快遞、多式聯運等新型行業成為新增就業的主要動力,「十三五」時期快遞物流行業新增吸納就業超過100萬人,年均增長10%,多式聯運及運輸代理行業新增吸納就業超過15萬人,五年年均增長8%,增速均快於行業平均水平。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5、國際物流與國內物流的差別
國內物流是指為國家的整體利益服務在國家自己的領地范圍內開展的物流活動。國內物流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納入國家總體規劃的內容,我國的物流事業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內物流的建設投資和發展必須從全局著眼,清除部門和地區分割所造成的物流障礙,盡早建成一些大型物流項目為國民經濟服務。
國際物流發展歷史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這一階段物流設施和物流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建立了配送中心,廣泛運用電子計算機進行管理,出現了立體無人倉庫,一些國家建立了本國的物流標准化體系等等。物流系統的改善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物流活動已經超出了一國范圍,但物流國際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 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和國際經濟往來的日益擴大,物流國際化趨勢開始成為世界性的共同 國際物流
問題。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波索克斯認為,進入80年代,美國經濟已經失去了興旺發展的勢頭,陷入長期倒退的危機之中。因此,必須強調改善國際性物流管理,降低產品成本,並且要改善服務,擴大銷售,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得勝利。與此同時,日本正處於成熟的經濟發展期,以貿易立國,要實現與其對外貿易相適應的物流國際化,並採取了建立物流信息網路,加強物流全面質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物流國際化的效率。這一階段物流國際化的趨勢局限在美、日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 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這一階段國際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已為各國政府和外貿部門所普遍接受。貿易夥伴遍布全球,必然要求物流國際化,即物流設施國際化、物流技術國際化、物流服務國際化、貨物運輸國際化、包裝國際化和流通加工國際化等等。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國際物流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大膽探索。
國際物流相比於國內物流:
1.物流環境存在差異。2.物流系統范圍廣。3.國際物流必須有國際化信息系統的支持。4.國際物流的標准化要求較高。
6、國內外對國際物流的研究及分析
國外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1997年,世界經合組織(OECD)在歐共體、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地區分別成立了三個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其主要任務是研究本地區物流的現狀和特徵,把握觀代物流的發展趨勢,描述在全球經濟和區域經濟聯盟的基礎上建立全球物流網路的構想,為本地區各個國家制定物流政策提供決策依據。亞太地區的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最初由國際經合組織的成員體的代表參加,1998年起吸收了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等非國際經合組織的成員體的代表參加。
國外學者對國際物流研究的熱點主要表現在對環境問題和綠色物流的研究,以及信息技術和智能化運輸系統對全球物流產生的影響。許多國家對環境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而伴隨著環境問題的提出,綠色物流的發展成為當務之急。此外,通過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使信息產業的現代憧憬完全落地,使高效的電子商務從可能變成現實。供應鏈管理的崛起,正在改寫當今世界的商業運作方式,物流及相關行業正面臨著歷史性的商業機會。經濟全球化、網路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把所有企業都變成為「全球製造、全球銷售」這個龐大網路上的一個個節點。
我國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日本引入物流概念之後,我國開始了對物流的研究。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物流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並成為企業創造利潤的源泉。90年代以來,中國對外貿易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平均每年增長速度達13.4%,並由此帶動了國際物流的快速增長。總的來看,物流現代化是和經濟發展水準密切相關的,預計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的經濟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和世界經濟接軌的趨勢也將加強,這是物流事業發展的大環境。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強和世界經濟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國際物流的發展面臨著許多的機遇和挑戰,而且其本身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對此,我國學者在結合分析當前物流業所面臨的環境下,努力研究國際物流在發展階段中尚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制約、物流基礎設施尙待完善、物流法律監管存在缺陷、物流裝備技術水平低、國際物流專業人才匱乏、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不足,服務水平不足、物流業管理體制和機制方面的障礙等。希望在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以此來擊破我國國際物流發展中的一個個瓶頸,使國際物流成為我國國際貿易中強有力的動脈,加大邁向貿易強國的步伐。
7、國際物流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國際來貨代行業發展自趨勢
因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是在國際貿易業務基礎上得以衍生的行業,對國際貿易業務依賴性高,行業發展受全球宏觀經濟及國際貿易情況影響大。新冠病毒疫情以及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導致中國國際貿易的不穩定,直接促使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業務需求的減少,為保證企業長遠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業務轉型升級的迫切性,為提升市場競爭水平,國際貨代企業開始向數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和生態化轉型,不斷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
其中數字化是指通過開發和完善數字信息系統使得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充分掌握各環節信息,有助於其對物流過程中各環節進行控制、協調及管理,提升其服務效率;而平台化是指企業從貨運中間商模式向物流公共電商平台化模式轉型,為貨物運輸相關的貨主、承運人和客戶提供信息匹配平台;智能化是指發展智能信息化服務商的功能,整合供應鏈信息,幫助企業與其供應鏈合作夥伴實現貿易和物流流程的自動化;生態化是指突破傳統平面盈利模式向立體的生態盈利模式升級,提供融合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一體的現代物流供應鏈生態服務模式。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項目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8、求淺議物流標准化對國際物流的影響(定性分析)的論文 4000字。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吉林地區和全國各地一樣,所轄縣(市)相繼建起了規模不等的物流組織(有的叫做物流中心),個體配貨站也一擁而起。這是物流發展的好勢頭,是發展的初級階段。而凡處於初級階段的新生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首先要設定一個關於物流標准化的標准,把握現代物流的現狀,與設定的物流標准相對照,找出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採取相應的對策,才能促進物流健康發展。
一、設定一個標准
在設定標准之前,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搞好物流標准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必須清楚,只有實現了標准化,才能有效實施物流系統的科學管理,加快物流系統建設,促進物流系統與其他系統和國際系統的銜接,有效降低物流費用,提高物流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物流標准化落後問題將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發展。因此,各有關部門應當高度重視物流標准化建設。
成規模的物流標准化,是指從物流系統的整體出發,制定其各子系統的設施、設備、專用工具等技術標准,以及業務工作標准;研究各子系統技術標准和業務工作標準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統一整個物流系統的標准;研究物流系統與相關系統的配合性,謀求物流與社會大系統的和諧統一。
物流標准化工作復雜、難度大,且涉及面廣。由於物流系統思想形成晚,各子系統已實現了各自的形標准化,因此物流標准化系統又屬於二次系統即後標准化系統,它要求更高地體現「四性」,即科學性、民主性、經濟性,另外還具有非常強的國際性,要求與國際物流標准化體系相一致。
二、現代物流的現狀
國民經濟與對外貿易的發展,為我國物流標准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尤其是近幾年來,國內的專業化物流公司和商業企業配送中心漸成氣候,一些大型製造企業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動作。隨著物流產業基礎市場的發育,我國的物流標准化工作開始啟動,並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一)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或與物流有關的標准。據粗略統計,目前在我國,已制定頒布的物流或與物流相關的標准有近千個之多。在包裝標准方面,我國已全面制定了包裝術語、包裝尺寸、包裝標志、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包裝技術、包裝材料、包裝材料試驗方法、包裝容器、包裝容器試驗方法、產品包裝、運輸、貯存與標志等方面的標准;在物流機械與設施方面,我國制定了起重機械、輸送機械、倉儲設備、裝卸機械、自動化物流裝置以及托盤、集裝箱等方面的標准。
從系統性的角度來看,已不僅僅是單純制定技術標准,有關物流行業的通用標准、工作標准和管理標准也已開始制定。從標准層次性的角度來看,制定的與物流有關的標准不只有企業標准和地方、行業標准,也有不少國家標准,其中有一部分標准還採用了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准。從部門的角度來看,中國與物流關系比較密切的一些部門,如鐵道部、交通部、機械工業部、冶金部、國內貿易部等均制定了一系列與物流有關的標准,特別是制定了許多作為國家標准系列中比較欠缺的作業標准和管理標准。
(二)建立了與物流有關的標准化組織、機構。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套以國家技術監督局為首的全國性的標准化研究管理機構體系,而這中間有許多機構和組織從事著與物流有關的標准化工作。據悉,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即將成立全國供應鏈過程管理與控制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該委員會的對外名稱是SCM-CHINA,秘書處設在中國物品編碼中心。
(三)積極參與國際物流標准化活動。中國參加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與物流有關的各技術委員會與技術處,並明確了各自的技術歸口單位。此外,還參加了國際鐵路聯盟 UIS和社會主義國家鐵路合作組織OSJD等兩大國際鐵路的權威機構。
(四)積極採用國際物流標准。在包裝、標志、運輸、貯存方面的近百個國家標准中,已採用國際標準的約佔30%;公路水路運輸方面的國標中,已採用國際標準的約佔5%;在鐵路方面的國標中,已採用國際標準的約佔20%;在車輛方面的國標中,已採用國際標準的約佔30%。此外,在商品條形碼、企事業單位和社團代碼、物流作業標志等方面也相應採用了一些國際標准。
(五)積極開展物流標准化的研究工作。加入WTO以來,中國物流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如何實現我國物流系統與國際物流大系統順利接軌,關鍵在於物流標准化。至此,物流標准化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國不少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機構都投入到了這項研究工作當中。
三、現代物流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幾年來我國的物流標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於受諸多因素制約,目前我國的物流標准化狀況仍不容樂觀,存在著諸多問題。
(1)條塊分割、部門分割、地區分割。由於物流及其管理思想在我國誕生較晚,組成物流大系統的各個分系統在沒有歸入物流系統之前,早已分別實現了本系統的標准化。這就必然導致了在標准制定內容上的條塊分割、部門分割。同時,由於受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影響,各地區、各行業各自為政,物流標准不一致,跨區域性、多式聯運物流效率下降。
(2)在貨物的倉儲、裝卸和運輸等過程中缺乏基本設備的統一規范。倉儲、裝卸和運輸是物流系統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物流速度和效率。目前,我國物流系統貨物的倉儲、裝卸和運輸等各環節,因缺乏統一的規范而難以實現有效銜接。如托盤的尺寸、卡車的大小、倉庫貨架的尺寸等無法配套使用。其中托盤標准存在的問題較為典型,我國的物流企業有的採用歐美標准,有的採用日韓標准,還有的乾脆自己定義,由於與產品包裝箱尺寸不匹配,嚴重影響了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
(3)信息標准化落後。目前,我國許多部門和單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資料庫。但資料庫的欄位、類型和長度都不一致,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嚴重影響了作為物流管理基礎的信息交換和電子商務的運作。
(4)採用國際標準的比例低。在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下,我國的各類標准包括物流相關標准在制定過程中較少考慮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因此,目前能與國際標准接軌的物流標准所佔比例很低,這勢必為我國的國際貿易設下障礙。另外,由於受產業自身發育程度的制約,在一些企業中推行物流標准化顯然具有很大難度。
(五)物流標准化人才極其匱乏。由於中國的物流及其管理思想誕生較晚,歷年來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下,對物流重視的程度不夠,導致物流人才極其缺乏。目前物流行業的從業人員,絕大部分是從相關行業轉過來的,真正具有扎實的現代物流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的人少之又少。特別是對於物流標准化而言,人才匱乏現象更為嚴重。
四、對策與建議
(一)理順和協調物流系統內各分系統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 從對中國物流標准化的現狀分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體制障礙是制約我國物流標准化進程最大的絆腳石,部門分割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資源管理的體制性障礙,直接造成了物流標准化管理工作的落後。盡管國家標準的行政主管部門是國家質檢總局,但由於物流產業跨越了行業,標準的歸口管理大多數設在各個管理部門的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而這些標准要達成統一,需要開展很多協調工作,銜接難度非常大。但也要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標準的統一。
(二)盡可能以國際標准為基本參照系。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的今天,我國的國際貿易必將日漸頻繁。中國物流融入國際物流大系統是大勢所趨。物流標准必須與國際標准接軌,這樣才能掃清我國國際貿易方面的一些技術障礙。
(三)強化物流市場的培育。標准化的普及有賴於產業自身的發育程度,沒有市場基礎的標准只能是空中閣樓,真正的動力必須來自市場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物流企業和建設物流標准具有共同的目標。
(四)加強監督和政策支持。對一些由傳統企業轉型過來的企業以及准備進入物流行業的其他企業,政府可以在推廣標准化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制約。例如用物流企業市場准入條件來制約物流企業貫徹落實物流標准化精神;達到物流標准化要求的企業,政府給予政策上的扶持,等等。
(五)加大宣傳力度。雖然我國已經加入WTO,國際交流、國際貿易日益頻繁,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但仍有一些傳統企業對物流及其管理理念意識淡薄。因此,有關部門應擔當物流理念宣傳和推廣的號手,讓那些漠視物流和物流管理的企業盡快轉變觀念。這樣,才能為物流標准化工作掃清思想上的障礙。
(六)重視物流標准化人才的培養。目前,我國的物流標准化人才奇缺,相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應加大物流標准化人才培養和培訓力度,為推行物流標准化提供人才保障。
9、國際物流的發展趨勢
由於現代物流業對該國經濟發展、國民生活提高和競爭實力增強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物流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從而使國際物流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趨勢和特點: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現代物流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廣泛的認為是企業降低物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泉。
國際物流是開展國際貿易的必要條件
世界范圍的社會化大生產必然會引起不同的國際分工,任何國家都不能夠包攬一切,因而需要國際間的合作。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流動是由商流和物流組成的,前者由國際交易機構按照國際慣例進行,後者由物流企業按各個國家的生產和市場結構完成。為了克服他們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開展與國際貿易相適應的國際物流。
國際貿易對物流提出新的要求? 現階段中國物流的現狀
1.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戰略合作。
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提升雙方主業優勢,逐漸達成共識。如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先後與海爾集團、長虹集團、中核集團、TCL公司等結成戰略合作關系。
2.大型領袖企業實現供應鏈管理。
國內各行業的大型企業紛紛實施供應鏈(SCM)管理技術,提高企業競爭力。魯能帆茂物流公司在煤炭領域實行從煤炭挖掘、運輸,到煤渣的回收、利用和廢棄物深埋,從煤礦的采購物流到分銷物流的一體化的信息管理。供應鏈管理技術的應用是中國企業轉變生產經營模式的重要體現。
3.外資物流企業不斷進入。
外資物流企業進入中國以後,都有較快的發展。如:美國聯合包裹運送公司(UPS)的中國出口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增幅高達125%。英運物流有限公司(EXCL)2004年業務量增長了60%以上。到2004年年底,中外運敦豪(DHL)的56家分公司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業務保持50%的增長率。
中國國際物流中存在的問題?
1.物流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現象突出。
中國只有130多萬公里的公路,絕大多數還是二、三級以下的公路;6萬多公里鐵路,平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6公里鐵路,不到歐洲的一半,與擁有四通八達運輸網的北美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2004年港口接卸進口鐵礦石2億噸,同比增長38%,由於疏運能力不配套造成了壓庫壓港,7月份全國主要港口鐵礦石港存達3400萬噸,同比增長了146%,年末仍高達2400萬噸。而現有設施也由於種種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2.粗放經營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
①國際上通常把社會物流費用佔GDP比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物流運作水平的重要指標。發達國家經過經濟結構調整,推行現代物流運作模式,這項指標普遍降為10左右。中國的這項指標雖然有所降低,但2005年仍然高達18。6。盡管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與這些國家差異較大,但也反映出物流運作效率方面的差距。②物流服務社會化程度低,物流企業「小、散、差」問題還比較突出。在運輸市場上,大量規模小、實力弱的小企業和個體運輸戶從事道路運輸,導致空駛和超載現象並存。在倉儲方面,一些冷藏、冷凍、恆溫、恆濕,以及危險化學品儲存能力不足,特別是從農田到餐桌的「冷鏈」沒有形成。有專家估算,中國鮮活、冷凍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流通環節上的損失率高達25到30。
3.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據對北京貨運市場的調查,22家較大的貨運市場共有貨運企業950家左右,其中只有4家信息化超過30,採用信息系統的大約130~140家,不到七分之一。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調查,中國商業企業應用計算機系統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務業和運輸業的比例更低,分別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條形碼技術外,其他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程度普遍較低。物流技術和物流服務規范標准大多不統一。據《來華跨國公司物流服務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受調查的近百家來華外商投資企業中,高達80%的企業對物流服務商滿意度的評價為「一般」。受訪企業認為在物流服務商需要改進的方面,信息傳遞效率排首位。
4.功能單一,缺乏特色。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物流服務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業不僅要提供門到門運輸及有關的基本服務,還要實行一體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模式,提供從生產材料采購到產品送達消費者的一整套服務系統,包括相關的物流延伸服務,如包裝、加工、配貨等方面。而中國物流業由於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顧客至上」的經營觀念尚未完全落實到行動中,落後的管理、技術、設備也影響服務質量的提高。
5.物流專業人才缺乏,並不斷流失。
當前中國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上比較緩慢,市場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較少,而且層次較低,物流專業人才缺乏。由於物流教育和培訓的缺乏,能夠切實為企業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級物流人才較少,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而且在中國設立的物流服務業外企大都實施「人員本地化」的開發與應用戰略,其雇員一般以中國人才為主,在外資企業優厚待遇吸引下,一些優秀人才流失已初見端倪。
6.物流發展的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
①體制方面的障礙。物流的產業形態和行業地位不明確,物流組織布局分散,物流資源和市場條塊分割,地方封鎖和行業壟斷等對資源整合與一體化運作形成體制性障礙。②政策環境的影響。由於物流產業的復合性,造成了與物流有關的政策分屬不同部門,缺乏統一、透明的產業政策體系。雖然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已經出台了《關於促進中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但仍需要落實。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船舶現代化,船級及型號的選擇要與實際運輸量相適應;在建設港口上,既要重視集裝箱化,又要考慮大批量散裝的能源、物資的裝卸。 配送中心等的建設,逐步實現包裝規范化,裝卸機械化,運輸集裝箱化,積極開發推廣先進適用倉儲、裝卸等標准化專用設備以實現國際物流作業連續性、快速化的要求。 完善中國的物流網路,促進國際物流合理化 現代物流技術的發展,留有餘地,以備將來的擴建。 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 物流信息及時反映在內部區域網的資料庫上,由管理信息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調度;外部聯系通過英特網,既可以在網上登記需求和網上支付,又可以對物流服務進行跟蹤調查;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整合行業舊有資源,對行業資源實現共享,發揮物流行業的整體優勢從根本上改善物流行業的現狀,真正實現物流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 建立和完善物流技術標准化體系
加快制定物流基礎設施、技術裝備、管理流程、信息網路的技術標准,盡快形成協調統一的現代物流技術標准化體系。廣泛採用標准化、系列化、規范化的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機具設施和條形碼、信息交換等技術。
完善服務功能,強化增值服務?
在歐美國家,物流服務業功能全、水平高,企業和客戶聯系緊密,甚至是戰略合作夥伴。鑒於此,中國物流企業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務的同時,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細分市場,拓展業務范圍,發展增值物流服務,廣泛開展加工、配送、貨代等業務,用專業化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以服務求效益;而且要通過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方式,與大客戶加強業務聯系,增強相互依賴性,發展戰略夥伴關系。
加速培養開放性物流人才
政策上,要大力扶持和保護中國物流業發展 運輸服務、倉儲服務、貨運代理服務和批發配送業務的企業,允許它們根據自身業務優勢,圍繞市場需求,延伸物流服務范圍和領域,逐漸成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務的供應者;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物流業必然向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中國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大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物流人才隊伍,打造一批物流精英,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全的物流體系,為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增強中國的綜合勢力,從而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