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網路由私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發展階段的初期是什麼階段?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物流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從蹣跚學步到部分超越。這也驗證了,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中,哪個行業及其專業市場最先對外開放,在那個行業及其專業市場的競爭中,中國企業就會從開始的蹣跚學步、數年的學習切磋走向最後的全球領先。家電行業如此,電商行業如此,快遞行業也是如此。
一、改革開放初期的蹣跚學步階段(1978-2001)
中國「物流」的概念起源於1978年,不過卻是日語中的漢字「物流」。1978年11月,原國家物資總局與國家計委、財政部及3省有關單位組成由副總局長陶力帶隊的17人中國物資工作考察團,到日本考察生產資料管理和流通,首次學習到「物流」一詞並寫入考察報告及《外國和港澳地區物資管理考察》書中,開始了中國現代物流的啟蒙、起步和發展。
然而,此「物流」實際上是日本通產省1965年會同「日本物流之父」平原直按照美歐國家物資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和後勤學(Logistics)兩個定義最先翻譯為「物的流通」,1970年簡稱為「物流」而成。中國「物流」則是由日語轉譯後的訛傳,中日漢字的差異使得國人對物流產生誤解,也給中國物流業發展增加了一定的障礙。
改革開放前,並沒有真正意義的現代物流。國家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採取城鄉二元制的計劃生產和配給,國家計委負責計劃指標,商業部、物資部、外貿部和供銷合作總社等物資部門負責調撥,交通部、鐵道部和郵電部等交通部門負責接取運輸和送達,物資部兩級物資儲備站負責倉庫保管。所有采購、運輸、包裝和倉儲部門只是按照指標性計劃開展與生產和配給相應的采購、運輸、倉庫管理和供銷等活動,物資匱乏與產品庫存積壓並存,只具有物資運輸、倉庫保管、包裝、裝卸和簡單流通加工等功能活動,難以稱為物流。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78年全國貨運量只有24.8946億噸,與2017年全國貨運量的479億噸相比,僅為5.2%;1978年鐵路貨運量為11.0119億噸,佔比高達44.23%,當年「鐵老大」的名號名副其實;1978年中國遠洋運輸公司零突破,開始了第一艘搭載162個集裝箱的集裝箱班輪運輸,而2017年中遠海運集裝箱收入就達到了133.36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
改革開放的兩個關鍵點:一個是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另一個就是把閉關鎖國、自力更生轉變為對外開放,逐步引入外資和外企,物流業也同步開始逐步向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過渡。
1979年,鄧小平同志親自定調應從發達國家引進技術和資金,並確立日元貸款先行,開創了長達30年高達32000億元的日本貸款援助模式。中國政府首次主導申請日元貸款項目,在實際操作上第一批日元貸款在1979到1983年全部投入到涉及煤炭的六大運輸項目。伴隨著日元貸款,日本製造企業最早進入中國。而日本快遞企業——日本海外新聞集中式會社(OCS,中文名字為歐西愛司),為服務於日本商社和媒體對日本報刊雜志及商業文件的需求,與中國對外貿易運輸公司簽訂快件代理協議,而第一個將快遞於1979年引入中國。中國郵政也在此市場需求下,在1980年開始了第一份快件業務。
1980年,中央將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從前一年的出口特區轉為經濟特區,小平同志肯定了包產到戶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又提出在農村政策放寬之後,總方向是發展集體經濟,關鍵是發展生產力,為集體化創造了條件,改革開放的程度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人民日報》提出「允許長途販運是完全必要的」,商貿與物流開始有少量個體戶進入。
政府和企業向先進的日本同行學習成了主旋律。1980年,中國物資經濟學會成立,原國家物資總局副總局長余嘯谷任理事長,並開始與日本兩個最大的物流團體——日本物的流通協會和日本物流管理協會長達十餘年的互通交流,為國內物流啟蒙和宣傳教育奠定了基礎。
另一條伴生的主線,則是物流理論體系的構建。在1977年恢復高考後,中國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到1979年春中央開始解禁圖書限制,全民開啟崇尚文化、汲取知識的時代潮流,1980年政府和民間又在改革開放意識下開始了全民學習英語的熱潮和大規模的翻譯運動,但直到1986年2月才由吳潤濤、靳偉、王之泰三人翻譯出版第一本物流專業著作《物流手冊》;同年9月,靳偉、薛寶田和李振三人又翻譯出版了《物流管理入門》,開始成系統地引入國外先進物流的理論體系。
1981年,國家正式承認個體戶,並要求國營企業擴大企業自主權;1983年,交通部開始實施「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車」的改革方針,允許個體戶進入運輸市場,並鼓勵貨主單位投資建設航運碼頭;同年,陝西西安至三原一級公路首次引入世界銀行貸款;1984年,國務院批准「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公路建設鼓勵措施;同年,國務院還發布了《關於農民個人或聯戶購置機動車船和拖拉機經營運輸業的若干規定》,明確了私人購置汽車的合法性,為後來日益活躍且成為市場主流的私營公路貨運產業奠定了基礎。
1984年,中央決定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城市,同年,中國首次派出體育代表團參加美國洛杉磯主辦的奧運會。在中日友好關系之後,中美、中英等國關系迅速升溫,國際物流企業也開始通過合資合作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國際物流巨頭FedEx率先通過與中外運合作進入中國快遞市場,另外三大巨頭UPS、DHL和TNT也同樣通過與中外運合作進入了中國市場。
1985年,開始落地實施在1984年莫干山會議上提出的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價格雙軌制一方面讓國營企業提高了生產積極性以增加計劃外獎金,原鐵道部開始實施「以路建路」的經濟承包責任制;另一方面則讓鄉鎮企業可以通過議價購買超出計劃的商品,極大地豐富了市場,並在不平等成本體系中通過管理效率優勢逐步占據了市場的主體,1985年的全國貨運量是1984年貨運量的2倍還多,但鐵路貨運量佔比卻跌落到17.52%,公路貨運成為運輸的絕對主角。
特別是1984年在小平同志為僱傭103人而被抓的「傻子瓜子」年廣九正名,個體戶「傷不了社會主義」後,個體戶和民營企業開始擴大規模並積極進入到公路貨運與倉庫、水路運輸及碼頭倉庫等領域,並以其靈活性、高時效和「門到門」等較高服務等率先向物流企業模式靠攏。
在此期間,國家在交通、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技術上加大了投資力度和融資方式。1984年,國務院批准同意提高養路費徵收標准、開征車輛購置附加費,特別是允許「貸款修路,收費還貸」,奠定了公路建設的資金支持和快速發展;1986年,國務院同意對26個沿海港口的貨物收取港建費,實行「以港養港,以收抵支」,保障了穩定的港口建設資金;1984年,為解決三貿鐵路建設資金問題,廣東省試行合資建設、並發行鐵路建設債券,將鐵路竣工時間提前了5年;1991年,鐵路徵收每噸公路2厘的建設基金;同年,成立金溫鐵路公司,成為第一條引入外資的鐵路;1992年,國務院批准《關於發展中央和地方合作建設鐵路的通知》,鐵路建設資金也開始逐步穩定。
1984年,受市場需要,原國家計委、原鐵道部、原物資總局等機構研究人員與高校研究者共同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物流組織——中國物流研究會,首開國內現代物流研究;1984年,原北京鐵道學院設置了物流管理工程方向的碩士學位;1985年,原北京鋼鐵學院鋼鐵機械繫設置物流工程教研室;1986年,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了譯本《物流手冊》;1987年,原北京物資學院設置了物流本科專業;現代物流理念逐步通過高校和研究機構向企業和社會擴散。
1986年,國務院做出《關於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決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業可積極試行租賃、承包經營,大中型企業要實行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可以選擇少數大中型企業進行股份制試點」;1988年,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提出「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隨著1990年國內最早興建的高速公路——沈大高速正式通車,政府有關私人購買汽車的限制進一步放寬,個體創業者湧入公路貨運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
然而,推動市場發展活力的價格雙軌制也有其負面效應,即價格體系差異下的權力尋租——「官倒」,並隨時間推移愈演愈烈。抵制權力尋租的對策是1988年和1992年實施的價格並軌——「價格闖關」。前一次引發了搶購風,第二次則在小平同志南巡的助力下,到1994年並軌成功。統一市場價格極大幅度提高了市場要素稟賦配置優化能力,並完成了中國從計劃價格到市場價格的成功轉變,市場增長也使得1992年全國貨運量首次突破100億噸。
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講話中提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股份制改造開始進入正軌。雖然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早在1990年底就開通了,但政府有真正用股份制解決體制改革中國企改革的核心問題卻延遲到了1992年。1993年第一家股份制鐵路公司——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於1996年在香港和紐約正式上市;成立於1993年的中鐵鐵龍集裝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於1998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鐵路系統第一家A股上市企業。
中央在「八五計劃」特別列入了「積極發展配送中心」,針對當時的城市商品供給不及時的問題開展了城市配送行動。民營企業也借勢大規模進入倉儲、運輸領域。1992年成立的華田航空代理公司(2002年更名大田集團)開始承攬國際空運普貨業務,1993年「快客達」成為第一家民營快遞企業,1994年成立的廣東寶供儲運有限公司布局全國儲運網路,同年成立的宅急送建立全國快運網路;個體車主更是在「貨多車少」的市場競爭中如魚得水,並自發形成了各類城市物流/配送中心,以至於到了1996年,原內貿部不得不出台《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規劃》進行統一規范。1998年,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成為中國第一個專業物流園區。
水運和港口也開始進入了改革的深水區。1996年,國務院批准《深化水運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提出將政企合一的港務局改組為企業,港口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通知,所有中央直屬和雙重領導港口全部下放地方管理,同時實現政企分離。
但當時的物流發展依然受到傳統體制制約,直到1999年國家領導通過「現代物流發展國際研討會」首次書面提出「要重視發展現代物流」,以「物流」注冊公司名稱才得到廣泛獲准。同年,寶供儲運第一個更名為寶供物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海爾集團成立專業第三方物流——海爾物流。
對物流人才的迫切需要,使得教育開始面向市場。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原北京物資學院開設物流管理專業;2001年,又正式批准大連海事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物流開始全方位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2000年,華中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馬士華編寫了國內第一本《供應鏈管理》專著,而來自於彼得·德魯克「經濟鏈」和邁克爾·波特「價值」的現代意義「供應鏈管理」僅於1996年由Charles Poirier和Stephen Reiter正式提出,1998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提出物流將向供應鏈管理轉移,中美關於現代物流理論的時間差距在快速縮小。
二、加入世貿後的行業創立階段(2001-2013)
1995-2001年的漫長時間,中國政府致力於申請加入世貿組織(WTO),並在2001年正式加入WTO,真正融入全球產業鏈,並以成本優勢和組織優勢將「中國製造」全面推向全球市場,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在2000年的全球經濟體排名中中國還是第七,但在2007年中國GDP超過德國,2010年又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進出口貿易又帶動了商貿物流,2013年中國躍居成為全球貿易第一大國。支撐製造業和商貿渠道的物流業高速發展並形成獨立支柱產業,到2013年的12年間物流業增長速度在20%左右,大大超過GDP增長速度,物流業細分各專業物流並初步具備現代物流業特徵,部分向供應鏈業態發展。在此期間,全球產業鏈的拉動、政府政策紅利、學界從物流到供應鏈的理論創新與企業實踐、國際領先物流企業進入的帶動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2001年原中國物資流通協會更名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原中國物資流通學會更名為中國物流學會,在統計和政策國家層面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物流的發展;2001年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副教授劉大成面向本科生在國內首開《供應鏈管理》課程,從理論體系推動物流向供應鏈發展,而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直到2005年才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2002年上海市將物流人才列為12類緊缺人才之一,2003年北京市將物流專業列為緊缺專業之一,物流與供應鏈理論與實踐的系統化教育開始在中國落地生根。
推動發展物流的國家政策也隨之落地。2001年,原國家經貿委等發布《關於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開創了中央政府為物流出台專門政策文件的歷史;2004年國家發改委等發布《關於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首次單列一節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2007年中央軍委發布《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綱要》;2009年國務院發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2013年國家發改委等發布《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連續的政策紅利極大地促進了物流業向專業化、集約化和高效率發展。
隨著中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和市場日趨成熟,2005年中國根據WTO承諾全面放開了國內物流市場,資本雄厚、技術先進、規模巨大且呈現供應鏈管理優勢的外資物流企業快速進入到國際快遞、航運、商品車物流等高端物流市場,既加劇了市場競爭,也帶動了中國物流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2006年底UPS、FedEx、DHL和TNT曾經佔領了我國國際快遞市場的80%,日本三井聯合幾大鋼鐵企業初步建成覆蓋全國的鋼材加工配送網路,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成為覆蓋東南沿海最大物流園區數量的引領者,全球最大的班輪公司馬士基更是得益於中國經貿的發展,有行業報告宣稱2004-2012年中國因集裝箱航運連接度改善的貿易增長中,有11%來自於馬士基的航運業務。
越競爭,越發展。而今經過高度市場化鍛煉的民營快遞企業已經壟斷了國內快遞市場,汽車物流也讓位於安吉、深圳長航滾裝等汽車物流企業,依舊擁有超壟斷地位的普洛斯變成了中資為主,全球前10名的港口有7個在中國,中遠海運和招商局集團物流即便在全球航運競爭中也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對外開放的結果是中國物流企業強勢崛起,2004年,成立7年的深圳市怡亞通商貿有限公司更名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並在2007年以供應鏈服務成功上市,標志供應鏈管理理念從高校理論體系走向市場實踐活動。
三、經濟新常態下的寄予帶動發展階段(2014-至今)
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後,美國通過增發美元向全球轉嫁危機,使得全球出現產能過剩,大宗商品市場下滑,能源需求直線下降,各國開始出現競爭性貨幣貶值、減稅等舉措,民粹主義和孤立主義抬頭,「中國製造」面臨新壓力。
從2012年起,中國開始進入調整和轉型期,自2014年起全行業呈現產品同質化現象,部分產業結構性產能過剩,加上外部環境日趨嚴峻,部分製造/服務企業會在低利潤和微利潤點上運營,整體步入中速增長的新常態。
消費已經替代生產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作為連接生產和消費重要環節的物流業成為新經濟發展的動力。由此,國家密集出台一系列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2014年國務院發布《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4-2020)》;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20)》;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同年辦公廳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實體經濟愈發難以獲得資本的青睞,加上消費升級,距離消費端和資源端最近的市場更有潛力獲得包括資本在內的各類資源稟賦的匯集。一方面,物流業成為中國市場需求巨大、發展空間廣闊且能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另一方面,物流業的高成本、低效率卻成為阻礙物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亟待提升。
盡管進入2018年以來,中國面臨著美國等發達國家貿易策略的改變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集體壓制,但改革開放依舊是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高速發展的主旋律,最先開放引入外資的物流罅隙市場是國內企業發展最快且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細分市場。
2014年,國內快遞業務量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並保持至今,對世界快遞增長貢獻率超過50%;2017年快遞業務收入達到4958億元,順豐、「三通一達」等民營企業佔比超過90%,2018年可以順利邁過5000億元大關。
隨著中國從工業時代走向互聯網時代,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沖擊下,物流業不可避免地向智慧物流及智慧供應鏈躍升。資本、信息和政策紅利也在經濟新常態下不可避免地向物流及供應鏈行業傾斜。
從資本上看,2016年,全國共有83家物流企業融資1040億元,2017年融資則超過了2000億元;從信息技術創新上看,京東、菜鳥等物流企業競相推出無人倉庫、無人駕駛,美團、蜂鳥等通過即時配送以高頻打擊低頻切入快遞競爭;從政策紅利上看,「互聯網+」政策將傳統行業的單個供需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精準匹配且形成規模化,無車承運、多式聯運、「公轉鐵」都在深刻改變和創新物流業產業結構。
改革開放的40年,中國物流業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從蹣跚學步到部分超越。
首先是交通基礎設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高速鐵路、高速公路以及港口萬噸級泊位數量和郵政網路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機場數量和管道里程均位居世界前列。全國鐵路營業里程是1978年的2.5倍,民航機場數量是1978年的2.8倍,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是1978年的5.4倍,全國生產型碼頭泊位數量是1978年的38倍,物流園區從無到有,規模以上物流園區已達1638個。
其次是物流服務能力了較大提升,2017年的貨運量是1978年的14.8倍,貨物周轉量是1978年的19.4倍。目前,中國公路貨運量及周轉量位列全球第一,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已經保持十多年世界第一,快遞業務量連續4年穩居全球第一。
當然,也要看到中國物流業的不足。盡管物流業降本增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7年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降低到14.6%,但橫向比較發達國家乃至經濟略微落後的印度不超過7%的數字,還是看得出中國物流業在整體效率上距離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國公路貨運的行業集中度只有1.2%,鐵海聯運佔比僅有1.5%,公鐵聯運佔比僅有2.9%,而物流園區則絕大部分難以達到規劃營收目標。
物流業是要素稟賦資源配置最聚集的產業。綜觀世界經濟發展史,從3000年前到500年前資源配置最活躍的要素是帝國的擴展及其擁有的權力,從500年前到200年前資源配置最活躍的要素則是資本或者說貨幣,從200前到50年前最活躍的要素是技術和企業家精神,而從50年前到20年前資本又暫時取得領先,但從20年前開始,曾經作為技術一部分的信息超越了權力、資本和技術而成為社會稟賦資源配置中最活躍的要素,2017年全球前10位富豪的年收入已經超過了地球另外一半35億人的總收入就是最准確的證明。
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也將是大數據等信息最富裕的國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物流業的運營模式和市場格局。信息、資本、技術都要求更加開放的平台來獲取市場競爭優勢,而隨著資源配置優化要素的轉變,各種產業也都要隨之發生變革。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盡管目前中國物流整體還處於較低水平,但只要牢牢守住改革開放這個原則,我們也有望成為全球物流服務中心。
2、快遞可以到香港嗎?什麼快遞可以?
可以的呢,大約1--2天就可以到香港了。
香港人工成本比較貴,往往派送費比快遞費貴。
3、4px是什麼物流?
深圳市遞四方速遞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定位全球跨境電商供應鏈綜合服務提供商。
公司成立15年以來,專注跨境電商物流一個領域深耕發展,以IT技術和大數據為核心驅動力,通過全球倉配網路和末端交付網路,用創新可靠的物流供應鏈服務贏得廣大跨境電子商務賣家的信賴,目前已經發展成為跨境電商物流領域的龍頭企業。
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擁有約4000名員工,超過70家分支機構,服務全球約20萬家跨境電商商戶與超過100萬跨境電商終端用戶。
截止至2021年5月,遞四方以全球包裹遞送網路(GPN)及全球訂單履約網路(GFN)兩張網路為基礎,提供五大服務,包括:全球訂單履約服務、倉儲與物流管理系統服務、全球退件解決方案、全球包裹直發服務、以及全球轉運進口服務,是細分領域市場服務類型最健全,全球網路最完善的企業。
旺季日包裹處理量高達300萬單,淡季包裹日處理量超100萬單,訂單單日處理能力600萬單,行業遙遙領先。公司培養一支300餘人的自有技術研發團隊,吸納眾多留學歸國專家和高級開發人才,不僅獲得了一系列知識產權軟著與專利,還將自主研發的電氣自動化分揀系統應用到一線操作,提升包裹處理能力一倍以上。
此外,2017年,遞四方與菜鳥網路共同投資建設的東莞國際智慧物流園,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跨境物流包裹處理中心之一。
網點分布
1、華南區域
深圳總公司、深圳華強北營業處 、羅湖分撥中心 、深圳西麗營業處 、深圳民樂營業處、龍崗分撥中心 、廣州分公司、 廣州荔灣營業處、 佛山分撥中心、 東莞分公司、東莞常平營業處、 東莞虎門營業處、中山分撥中心、 惠州分撥中心、 廈門分公司、泉州分撥中心、 福州分撥中心、 莆田分撥中心 、汕頭分撥中心。
華北區域
北京分公司 、北京南城分撥中心、 天津分撥中心、 大連分撥中心 、青島分公司、濟南分撥中心、 煙台分撥中心、 國內訂單寶 、北京石家莊分撥中心。
2、華東區域
上海分公司、 杭州分撥中心、義烏分撥中心、 南京分撥中心、 無錫分撥中心、寧波分撥中心、 蘇州分撥中心、溫州分撥中心。
3、海外機構
香港全資子公司。
4、加盟代理
廣西代理。
以上內容參考
4PX遞四方速遞公司官網-公司介紹
網路-遞四方
4、2017快遞行業屬於周期型行業嗎
「豐鳥之爭」開啟物流大數據時代 快遞巨頭爭霸時代來臨 詳情可搜 某寶 研報
5、2017順豐快遞收費標准
1、廣東省內:首重12元/KG、續重2元/KG。
2、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福建、首重20元/KG、續重13元/KG。
3、天津、重慶、安徽、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東、山西、陝西、四川、雲南、首重20元/KG、續重14元每/KG。
(5)2017國際快遞市場擴展資料:
順豐速運是一家主要經營國際、國內快遞業務的港資快遞企業,於1993年3月26日在廣東順德成立。順豐速運是中國速遞行業中投遞速度最快的快遞公司之一 。
2016年5月23日,順豐股權置換欲借殼上市,資產作價433億元 。2017年2月24日,順豐控股在深交所舉行重組更名暨上市儀式,正式登陸A股。2017年6月1日凌晨,順豐宣布關閉對菜鳥的數據介面。2017年從6月3日中午12時起,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數據傳輸。
2017年11月20日,三架波音747飛機在深圳中院的指導下在阿里巴巴旗下拍賣平台正式開拍,順豐航空有限公司分別以1.607808億元和1.620386億元拍下其中兩架飛機,總共耗資3.2億余元。
參考資料:
順豐速運官網
6、韻達國際和韻達快遞有關系嗎?其在香港有業務嗎?
有關系,其在香港有業務。
韻達快遞,是集快遞、物流、電子商務配送和倉儲服務為一體的全國網路型品牌快遞企業,創立於1999年8月,總部位於中國上海,服務范圍覆蓋國內31個省(區、市)及港澳台地區。
2013年以來,韻達快遞相繼與日本、韓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國際快件業務合作,為海外消費者提供快遞服務。
2017年10月11日,韻達快遞發布漲價公告。2018年9月,韻達向各網點發布「調整到達上海地區快件派費」通知,稱受行業環境、人員、場地等成本上漲原因導致派送壓力巨大,將各網點到達上海地區的快件派費上調0.5元/票,以緩解派送壓力、平衡網路發展。
2020年3月,阿里旗下公司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成為韻達第七大股東,持股2%。
2017年1月17日,新海股份發布公告稱啟用新的證券簡稱「韻達股份」,公司證券代碼不變。
2017年1月18日,韻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截至當天收盤,韻達報收47.65元,下跌5.46%。
2020年4月29日,韻達股份於當日晚間公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阿里巴巴已成為其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為2%,位列第八大股東。
7、2017年中國快遞完成量達400億件嗎?
據報道,1月8日,2018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通報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完成快遞業務量401億件,同比增長28%;業務收入完成4950億元,同比增長24.5%,消費者申訴處理滿意率達到98.2%。
報道稱,郵政負責人表示,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我國包裹快遞量已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對世界增長貢獻率超過50%,成為世界郵政業的動力源和穩定器。
截至2017年底,全國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超過230個,行業運營全貨機達96架。快遞「上機上車」工程取得新突破,郵政快遞包裹佔到航空貨郵運輸量的40%,高鐵快遞示範線建設、鐵路場站設施綜合利用等順利推進。
網友紛紛表示,希望中國的快遞業可以持續發展!
8、2017年7月份DHL國際快遞最新價格表在哪裡能查到?
2017年需要等到206年完結後,DHL才會公布出來,
9、DHL的主營業務是什麼?
DHL是全球著名的郵遞和物流集團 Deutsche Post DHL旗下公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業務部門:DHL Express、DHL Global Forwarding, Freight 和 DHL Supply Chain。
1969年,DHL開設了他們的第一條從舊金山到檀香山的速遞運輸航線,公司的名稱DHL由三位創始人姓氏的首字母組成(Dalsey, Hillblom and Lynn)。很快,敦豪航空貨運公司把他們的航線擴張到香港、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和新加坡。在敦豪航空貨運公司致力建立起一個嶄新的、提供全球門到門速遞服務的網路的構想下,在1970年代中後期敦豪航空貨運公司把他們的航線擴展到南美洲、中東地區和非洲。
(9)2017國際快遞市場擴展資料:
DHL的物流服務:DHL是全球快遞、洲際運輸和航空貨運的領導者,也是全球第一的海運和合同物流提供商。DHL為客戶提供從文件到供應鏈管理的全系列的物流解決方案。
新的DHL品牌架構:隨著2005年12月完成對Exel的並購之後,德國郵政全球網路進一步增強了自身的物流實力。並購後的結果是DHL開始使用兩個新的物流子品牌運營:DHL Exel Supply Chain和DHL Global Forwarding。新的DHL品牌架構將保留Exel品牌,以發揮其在合同物流業務領域的優勢,並結合使用DHL這一在全球范圍內更有影響力的品牌。
10、1-7月快遞業務量超2017全年,為何今年快遞量激增?
根據國家郵政局網站的消息,國家郵政局12日發布統計數據,7月份郵政快遞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行業量增幅保持穩定。今年1-7月,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完成10497.9億元,同比增長23.79%;業務收入完成5909.5億元,增長11.77%。其中的,快遞業務量完成408.2億件,同比增長23.66%。這個數據超過2017年全年業務量400.6億件;以及快遞業務收入完成4547.1億元,增長13.53%。
為何今年快遞量激增呢?我們先說一下快遞的發展特點。快遞的發展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點:農村市場增長迅速。隨著農村建設不斷發展,以及電商下沉和農村地區寄遞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使得農村地區快遞業務量迅猛增長,前7個月攬收和投遞量之和超過180億件。這個攬收量增速比城市地區高20個百分點以上。截止目前全國累計打造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超31萬個。更有超過42%的建制村實現快遞服務直投到村。
第二點:跨境快遞保持較快增長。受疫情和國際航班調減影響,跨境業務量在經歷前期大幅下跌後。在現在國際需求持續旺盛和跨境寄遞應急通道不斷啟用的條件下。從5月份開始跨境快遞業務量增速重回30%以上,7個月完成國際快遞業務量完成9.2億件。同比增長了22.69%,基本達到行業平均增長水平。
第三點:行業在資本市場表現亮眼。融資結構不斷優化,資本使用率不斷提升。在今年發布的《財富》中國500強,快遞企業有7家上榜。總之,今年的快遞量之所以會激增。我覺得主要原因是疫情減少了人的出行。減少了消費需求。所以在疫情有所緩和之後。消費又開始逐步恢復正常。再加上現在電商直播的興起。讓線上消費發展更迅速。快遞量也會因此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