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際快遞包裹有什麼要求
一、適當的包裝:良好的包裝能使貨物從取件到抵達目的地都完好無缺。二、不適當的包裝以下為不可接受之包裝:帶子及繩索、不防水膠布、重復使用之盒子或箱子、保麗龍、沒有內裝保護、沒有內包裝的細瑣物品、手提袋,行李箱、已受潮或已破損之包裝三、內裝保護:如果包裹移動時內部發出碰撞聲,應檢查內部包裝,確認內部包裝能夠保護交寄物品免於碰撞或損壞,方可進行運輸。四、細瑣物品:螺帽、螺栓、釘子、螺絲釘等應先用粗麻布包裹,再放進堅固牢靠的包裝外箱內。如此一來即使外裝破損,物品還能夠完整地保留在麻布袋內。五、玻璃物品:酒杯或玻璃製品應個別包裝後才裝入箱子內。個別包裝時應用防撞的泡膜等到,完全包裹好才可放進箱子內。或者可使用和個別貨物本身開頭相同能夠固定貨物之保麗龍作為內包裝,以保護易碎物品。
2、國際的質量標準是什麼?
ISO9001是ISO9000族標准所包括的一組質量管理體系核心標准之一。ISO9000族標準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國際標准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准。
ISO9001用於證實組織具有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目的在於增進顧客滿意。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擴大和日益國際化,為提高產品的信譽、減少重復檢驗、削弱和消除貿易技術壁壘、維護生產者、經銷者、用戶和消費者各方權益,這個第三認證方不受產銷雙方經濟利益支配,公證、科學,是各國對產品和企業進行質量評價和監督的通行證;作為顧客對供方質量體系審核的依據;企業有滿足其訂購產品技術要求的能力。
凡是通過認證的企業,在各項管理系統整合上已達到了國際標准,表明企業能持續穩定地向顧客提供預期和滿意的合格產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公司以顧客為中心,能滿足顧客需求,達到顧客滿意,不誘導消費者.
ISO
[`aIsEJ]
abbr.
國際標准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9001\ISO9002是質量認證標准
認識ISO9000標准族
ISO9000是指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所屬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ISO/TC176工作委員會制定並頒布的關於質量管理體系的族標準的統稱。
ISO9000族標准中有用於指導各國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並獲取外部認證的標准(ISO9001:2000),有用於指導企業自身強化質量管理的標准(ISO9004),有用於統一各國質量術語的標准(ISO8402),也有用於規范質量審核的標准(ISO10011)等等,所有這些標准構成了一個相對嚴密的標准系列,對質量管理界帶來深遠的意義。
三、適用於外部質量體系認證的標准---ISO9001:2000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所屬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質量體系分技術委員會(ISO/TC176/SC2)於2000年12月15日正式頒布了ISO9001:2000標准,該標准作了技術修訂,取代了第二版(ISO9001:1994)。ISO9002:1994和ISO9003: 1994的內容已反映在ISO9001:2000中,所以,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已被 ISO9001:2000所取代。
2.1、ISO9001:2000標准要求簡介:
質量管理體系:
形成文件化的質量管理體系;
建立質量手冊;
控制文件和記錄。
管理職責:
管理承諾要求;
以顧客為中心;
建立質量方針;
建立質量目標並策劃實現過程;
確定職責許可權並確保有效溝通;
開展管理評審活動,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性。
資源管理:
提供質量管理所需的資源;
人力資源管理;
基礎設施管理;
工作環境管理。
產品實現:
策劃產品實現過程;
管理與顧客有關的過程;
設計和開發;
采購管理;
管理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
管理監測裝置。
測量、分析和改進:
監視和測量--顧客滿意、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和產品;
控制不合格品;
進行數據分析;
改進---持續改進、採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2.2、ISO9000:2000標准遵循的八大質量管理原則:
以顧客為中心
領導作用
全員參與
過程方法
管理的系統方法
持續改進
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
互利的供方關系
2.3、ISO9001:ISO9001:2000標准遵循PDCA模式
3、物流質量包含哪些內容
流質量是指現代物流活動過程(或現代物流活動體系)滿足現代企業生產和顧客需要的各個特性的總和。現代物流質量具體包含以下內容
(1)商品的質量保證及改善,物流的對象是具有一定質量的商品(實體)這些質量是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物流過程在於轉移和保護這些質量,最後實現對用戶的質量保護。因此,對用戶的質量保證既依賴於生產,又依賴於流通,
(2)物流服務質量,物流業有極強的服務性質,可以說整個物流的質量目標就是其服務質量,
(3)物流工作質量,工作質量指的是物流各環節,各工種,各崗位的具體工作質量。
(4)物流質量,在物流過程中,將對產品質量發生影響的各因素(人的因素,體制的因素,設備的因素,工藝方法的因素,計量與測試因素,環境因素)稱為「工程」。
4、國際物流的定義
國際物流概念
一、國際物流的概念
國際物流是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這種物流是國際間貿易的一個必然組成部分,各國之
間的相互貿
易最終通過國際物流來實現。
國際物流是現代物流系統中重要的物流領域,近十幾年有很大發展,也是一種新的物流
形態。
東西方冷戰結束後,貿易國際化的勢頭越來越盛,隨著國際貿易壁壘的拆除,新的國際
貿易組織的
建立,若乾地區已突破國界的限制形成統一市場,這又使國際物流出現了新的情況,國際物
流形式也隨
不斷變化。所以,近年來,各國學者非常關注並研究國際物流問題,世界第九屆國際物流會
議的主題就
是「跨越界限的物流」,物流的觀念及方法隨物流的國際化步伐不斷擴展。
從企業角度看,近十幾年跨國企業發展很快,不僅是已經國際.化的跨國企業,即便是
一般有實力
的企業也在推行國際戰略,企業在全世界尋找貿易機會,尋找最理想的市場,尋找最好的生
產基地,這
就將企業的經濟活動領域必然地由地區、由一個國家擴展到國際之間。這樣一來,企業的國
際物流也提
到議事日程上來,企業必須為支持這種國際貿易戰略,更新自己的物流觀念,擴展物流設
施,按國際物
流要求對原來的物流系統進行改造。
對跨國公司來講,國際物流不僅是由商貿活動決定,而且也是本身生產活動的必然產
物。企業的國
際化戰略的實施,使企業分別在不同國度中生產零件、配件,又在另些國家組裝或裝配整
機,企業的這
種生產環節之間的銜接也需要依靠國際物流。 二、國際物流的發展國際物流的發展經歷了
幾個歷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國際間已有了不少的經濟交往,但是無論從數量來講還是從質量
要求來講,
都沒有將伴隨國際交往的運輸放在主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間的經濟交往才越來越擴展。越來越活躍。尤其在七十年
代的石油危機
以後,國際間貿易從數量來講已達到了非常巨大的數字,交易水平和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這種新情
況下,原有為滿足運送必要貨物的運輸觀念已不能適應新的要求,系統物流就是在這個時期
進入到國際
領域。
六十年代開始形成了國際間的大數量物流,在物流技術上出現了大型物流工具,如二十
萬噸的油輪,
十萬噸的礦石船等。
七十年代,石油危機的影響,國際物流不僅在數量上進一步發展,船舶大型化趨勢進一
步加強,而
且,出現了提高國際物流服務水平的要求,大數量、高服務型物流從石油、礦石等物流領域
向物流難度
最大的中、小件雜貨領域深入,其標志是國際集裝箱及國際集裝箱船時大發展,國際間各主
要航線的定
期班輪都投入了集裝箱船,一下子把散雜貨的物流水平提了上去,一下子使物流服務水平獲
得很人提高。
七十年代中、後期,國際物流的質量要求和速度要求進一步提高,這個時期在國際物流
領域出現了
航空物流大幅度增加的新形勢,同時出現了更高水平的國際聯運。
八十年代前、中期國際物流的突出特點,是在物流量基本不繼續擴大情況下出現
了「精細物流」,
物流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提高。同時,伴隨新時代人們需求觀念的變化,國際物流著力於
解決「小批
量、高頻度、多品種」的物流,出現了不少新技術和新方法,這就使現代物流不僅覆蓋了大
量貨物、集
裝雜貨,而且也覆蓋了多品種的貨物,基本覆蓋了所有物流對象,解決了所有物流對象的現
代物流問題。
八十年代在國際物流領域的另一大發展,是伴隨國際物流,尤其是伴隨國際聯運式物流
出現的物流
信息和首先在國防物流領域出現的電子數據交換(EDl)系統。信息的作用,使物流向更低成
本、更高服務
、
更大量化、更精細化方向發展,許多重要的物流技術都是依靠信息才得以實現的,這個問題
在國際物流
中比國內物流表現更為突出,物流的幾乎每一活動都有信息支撐,物流質量取決於信息,物
流服務依靠
信息。
所以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國際物流已進入了物流信息時代。
三、國際物流的特點
1.物流環境存在差異。國際物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各國物流環境的差異,尤
其是物流軟環
境的差異。不同國家的不同物流適用法律使國際物流的復雜性遠高於一國的國內物流,甚至
會阻斷國際
物流;不同國家不同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會造成國際物流處於不同科技條件的支撐下,甚至有些地區根
本無法應用某些技術而迫使國際物流全系統水平的下降;不同國家不同標准,也造成國際
間「接軌」的
困難,因而使國際物流系統難以建立;不同國家的風俗人文也使國際物流受到很大局限。
由於物流環境的差異就迫使一個國際物流系統需要在幾個不同法律、人文、習俗、語
言、科技、設
施的環境下運行,無疑會大大增加物流的難度和系統的復雜性。
2.物流系統范圍廣。本書已談到,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統與外界的溝通就已是很
復雜的,國際
物流再在這復雜系統上增加不同國家的要素,這不僅是地域的廣闊和空間的廣闊,而且所涉
及的內外因
素更多,所需的時間更長,廣闊范圍帶來的直接後果是難度和復雜性增加,風險增大。
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國際物流一旦溶入現代化系統技術之後,其效果才比以前更顯
著。例如,
開通某個「大陸橋」之後,國際物流速度會成倍提高,效益顯著增加,就說明了這一點。
3.國際物流必須有國際化信息系統的支持。國際化信息系統是國際物流,尤其是國際聯運
非常重要的支
持手段。國際信息系統建立的難度,一是管理困難,二是投資巨大,再由於世界上有些地區
物流信息水平
較高,有些地區較低,所以會出現信息水平不均衡因而信息系統的建立更為困難。
當前國際物流信息系統一個較好的建立辦法是和各國海關的公共信息系統聯機,以及時
掌握有關各個
港口、機場和聯運線路、站場的實際狀況,為供應或銷售物流決策提供支持。國際物流是最
早發展「電子
數據交換」(EDl)的領域,以EDI為基礎的國際物流將會對物流的國際化產生重大影響。
4.國際物流的標准化要求較高。要使國際間物流暢通起來,統一標準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說,如果
沒有統一的標難,國際物流水平是提不高的。目前,美國、歐洲基本實現了物流工具、設施
的統一標准,
如托盤採用1000×1200毫米,集裝箱的幾種統一規格及、條碼技術等,這樣一來,大大降低
了物流費用,
降低了轉運的難度。而不向這一標准靠攏的國家,必然在轉運、換車底等許多方面要多耗費
時間和費用,
從而降低其國際競爭能力。
在物流信息傳遞技術方面,歐洲各國不僅實現企業內部的標准化,而且實現了企業之間
及歐洲統一
市場的標准化,這就使歐洲各國之間系統比其與亞、非洲等國家交流更簡單、更有效
5、國際貿易在發展中對國際物流提出了哪些要求
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從運輸的發展史來分析,運輸已經成為了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從最早的靠牲口或者人拉肩扛式的運輸直到初步形成了立體運輸的時間也就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國際貿易中要求運輸的時效性越來越完善。從國家到國家、港口到港口、門到門,運輸服務的形成和完善以信息流為主的第三方位的物流也逐漸開始了。
信息化的時代,對於國際貿易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推動力。很可能由於一次事件或者天災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已經達成的協議或者已經談成的買賣在很短時間內成為了垃圾。風險的劃分也就對買賣雙方非常之重要了。所以相對物流的要求也就更為重要,由於自然災害或者港口擁堵或者工人罷工都會不同程度的給物流造成影響。
所以物流服務的提供和延伸就是:
1、貨物運輸信息的提供;快遞准確的快遞;
2、財務部分要與國際貿易客戶財務系統對接;
3、運輸貨物費用的定期整理;
4、運輸貨物相關規定的掌握;
5、對貨物的控制能力和跟蹤能力;
6、有足夠的資金或者實力為國際貿易做好物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