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對國際貿易的干預包括哪些方面。
政府對國際貿易的干預包括對進口貿易的干預和對出口貿易的干預兩個方面。
政府對進口貿易的干預主要採取灌水限制和非關稅限制兩種方式,即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
政府幹預出口貿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補貼。
2、限制進口與鼓勵出口的政策有
限制進口與鼓勵出口的政策有:
1、鼓勵國際貿易的措施:
(1)補貼:補貼是政府對企業提供的貨幣或財政支持,其目的是鼓勵出口、刺激生產、降低出口價格、加強出口商品的國外競爭力,包括直接補貼和間接補貼兩種形式;
(2)出口融資。政府經常會通過幫助公司的出口活動進行融資來鼓勵出口,主要方式有兩種:以低利率貸款給相關企業如提供出口信貸;為公司貸款作擔保;
(3) 對外貿易區。貿易區是一個指定的地理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商品可以通過較低的關稅和較簡化的通關手續出入境。建立對外貿易區會經常帶來就業成倍增加的效果。可結合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問題;
(4) 政府專門的貿易促進機構。大部分國家政府專門機構促進出口的方式如下①幫助資金來源有限的中小型企業獲取海外合同②組織貿易官員和商人進行商務交流,尋求海外合作機會③在海外設立貿易辦事處,促進本國產品出口,宣傳本國產品;
(5)商品傾銷和外匯傾銷(出口廠商爭奪市場手段)低於成本售出;
(6)外貿風險保險;
(7) 政企合作;
(8)優惠政策,減稅降費,雙重征稅;
(9)大力發展建設全球數字貿易平台和電商平台;
(10)深入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參與和倡議區域經濟合作和區域經濟一體化;
(11) 召開進出口博覽會和各種展銷會削減貿易投資壁壘。
2、限國際貿易的措施:
(1)關稅,是進出口商品在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設置的海關向進出口國所徵收的稅收;
2、配額:是一種商品每年能夠進出口的數量所施加的限制。進口配額是進口國對某些商品數量或價格的直接限制,其目的是保護國內生產商免受低價格進口產品的影響。出口配額是指出口國對某些產品出口施加數量限制。其目的是保護國內生產者和消費者免受這些產品臨時短缺的影響,或者減少特點產品的供應量來提高國際市場價格,或由於擔心遭到進口國破壞性的關稅或進口配額而採取的緩解一國保護主義勢力的行動。自願配額/自願出口限制是指企業能夠限制特定產品出口的數量;
3、管制:是政府對外匯持有、外匯貿易或資金流動採取的任何形式的干預。其目的一般是維護本國的利益,謀求國際收支平衡,維護本國匯率穩定,防止投機資本的攻擊。根據各國管制的寬嚴程度,外匯管制分為三類:嚴格的外匯管制、部分外匯管制以及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外匯收支不加限制。作用:①保留價值和降低資本外逃風險向出口商提供優惠的匯率促進貿易;向進口商提供不利的匯率限制進口。②限制外國經營收入匯回本國利潤,對跨國企業造成損失;
(4)禁運和出口管制:禁運多數時候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其他國家實行貿易歧視、經濟封鎖和施加政治壓力的手段,也被用來壓低國際市場上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價格,從而控制產品出口國的經濟命脈;
(5)反傾銷政策:傾銷是一國企業以低於國內市場的價格甚至低於商品生產成本的價格向國外大規模拋售商品並給國外競爭者帶來嚴重影響的行為。根據傾銷商品的具體目的和時間的不同,傾銷分為偶然性傾銷、掠奪性傾銷和長期性傾銷三種。反傾銷政策旨在懲罰從事傾銷的外國企業,其根本目標是保護國內企業擺脫不公平的國外競爭;
(6)反補貼政策:補貼是出口國政府對本國企業提供的貨幣或財政支持。反補貼政策旨在懲罰從事補貼的外國企業,其根本目標是保護國內企業擺脫不公平的國外競爭,方式是徵收反補貼稅,反補貼稅是指產品進入一個國家用於抵消出口國家給予生產商和出口商的補貼的關稅;
(7)投資壁壘:外國企業在某特定行業的投資收購活動,國家對外國直接投資進行所有權方面的限制。貨幣管制是指對硬通貨(如美元、日元和歐元)外流的限制,又是這種限制也會阻止外國貨幣向本國流入,有兩個作用,保留價值和降低資本外逃風險;雙重匯率管制是指向出口商提供相對優惠的匯率以便出口,而向進口商提供另外一種相對不利的匯率以限制進口;
(8)進口許可證:要求進口企業獲取進口許可證或相關的政府許可證;
(9)當地具體要求:要求生產商用當地資源,至少進行一定的附加值活動;
(10) 行政官僚手段:施加在進口商上,阻礙其進行投資的繁瑣程序;
(11) 其他政府幹預政策。國產化規定、行政管理政策、法規與技術標准管制、國內稅、進口押金、政府采購等;
(12)非關稅壁壘:除開關稅以外一切限制措施(靈活性、針對性、更強保護、隱蔽性和歧視性)非關稅壁壘大總結:直接限制進口措施:進口配額(絕對配額和關稅配額),自動出口限制,進口許可制度,進口最低限價和禁止進口,進出口國家壟斷;間接限制措施:外匯管制,進口押金,政府采購政策,各種國內稅,新貿易壁壘(更嚴格的技術、環境和社會壁壘)以及他行政和法律等限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第四條
國家准許貨物的自由進出口,依法維護公平、有序的貨物進出口貿易。
除法律、行政法規明確禁止或者限制進出口的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對貨物進出口設置、維持禁止或者限制措施。
3、簡答題:什麼是國際貿易?政府通過哪兩個方面堆國際貿易進行干預?
國際貿易是指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貨物和服務交換的活動,是各國和地區之間分工的表現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相互依靠.
政府幹預的方麵包括:進口保護政策和出口保護政策
4、對外貿易政策主要有()兩種類型。
從國際貿易的歷史考察,以國家對外貿的干預與否為標准,可以把對外貿易政策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自由貿易政策、保護貿易政策和管理貿易政策。管理貿易政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際經濟聯系日益加強而新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的雙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具體為:
1、自由貿易政策
自由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商品進出口不加干預,對進口商品不加限制,不設障礙;對出口商品也不給以特權和優惠,放任自由,使商品在國內外市場上自由競爭。自由貿易政策產生的歷史背景是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18世紀至19世紀),主要在英國、荷蘭等首先進入資本主義,在經濟上和競爭上居優勢的國家實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的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
2、保護貿易政策
保護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商品進出口積極加以干預,利用各種措施限制商品進口,保護國內市場和國內生產,使之免受國外商品競爭;對本國出口商品給予優待和補貼,鼓勵擴大出口。保護貿易政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於其所保護的對象、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分為:
重商主義。
幼稚工業保護政策
超保護貿易政策
新貿易保護主義
3、管理貿易政策
管理貿易政策,又稱協調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內制定一系列的貿易政策、法規,加強對外貿易的管理,實現一國對外貿易的有秩序、健康的發展;對外通過談判簽訂雙邊、區域及多邊貿易條約或協定,協調與其他貿易夥伴在經濟貿易方面的權利與義務。管理貿易政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際經濟聯系日益加強而新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的雙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在這種背景下,為了既保護本國市場,又不傷害國際貿易秩序,保證世界經濟的正常發展,各國政府紛紛加強了對外貿易的管理和協調,從而逐步形成了管理貿易政策或者說協調貿易政策。管理貿易是介於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之間的一種對外貿易政策,是一種協調和管理兼顧的國際貿易體制,是各國對外貿易政策發展的方向。
制定一個國家對外貿易政策應當遵循以下依據:
1、一國在世界經濟中所處的地位,經濟發展戰略.
2、一國的資源狀況,產品,產業結構,市場經濟地位。
上述兩個因素是一個國家制定中長期對外貿易政策,應當參政的主要因素,決定一個國家選擇自由貿易政策,還是保護貿易政策。
3、在總政策(即自由貿易或保護貿易政策)指導下,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技術水平,產品的競爭能力等,又決定一國在不同時期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依據。
例如:鼓勵出口、限制出口、限制進口、保護民族工業、幼稚工業等政策。
4、國家之間因政治環境變化,經濟和外交關系發生重大改變時,也可引能起一國對貿易政策的局部或重大調整。
5、一國對外貿易政策應當與國內經濟政策相適應。例產業調整政策,金融政策,外匯政策,外資政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貿易法》第四條國家實行統一的對外貿易制度,依法維護公平的、自由的對外貿易秩序。
國家鼓勵發展對外貿易,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保障對外貿易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
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促進和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關系。
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外貿易方面根據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給予其他締約方、參加方或者根據互惠、對等原則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
第七條任何國家或者地區在貿易方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類似措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該國家或者該地區採取相應的措施。
5、調節國際收支的政策措施有哪些
論述調節國際收支的政策措施?答:1.外匯緩沖政策:外匯緩沖政策是指,一國政府動用外匯儲備或臨時性向外借款來改變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和調節國際收支的政策措施。
2.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政府進行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財政政策主要通過改變稅率和政府支出來影響總需求。貨幣政策主要通過改變再貼現率、調整法定準備率和公開市場業務來調整貨幣供應量和影響總需求。3.匯率政策:它指政府通過影響匯率來調節國際收支。在固定匯率制下,政府可以對本國貨幣法定貶值或法定升值,即通過改變本幣的金平價來調整匯率。在浮動匯率制下,政府也可以通過干預外匯市場,通過增加或減少外匯儲備,使匯率達到自己的期望值。4.直接管制:直接管制指政府直接干預國際經濟交易的政策措施,包括外匯管制和貿易管制。外匯管制指政府對外匯買賣、國際結算、資本國際流動所規定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貿易管制指政府直接干預進出口所採取的各項政策措施,包括關稅政策和進口配額、進口許可證制、一系列技術、衛生、包裝標准等構成的非關稅壁壘,出口補貼、出口信貸政策、出口退稅和外匯留成制等鼓勵出口的政策。
6、國家干預國際貿易的方式和內容
國家干預國際貿易可以通過關稅、相關貿易政策和條款、貿易補貼和通過調整本國貨幣匯率等手段進行各方面干預。國家的關稅可以調控進出口商品的價格,通過調控商品價格完成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在擴大內需時,可以提高進口關稅,在國內急需某一種商品時,可以降低此種商品的進口關稅,達到讓此種商品以更加低的成本進入本國市場。相關國際貿易法律和條款可以從法律層面調節國際貿易結構,當然世界貿易組織(WTO)也有相關的國際貿易規定和協商原則。本國政府也可通過對本國進出口商品進行補貼來加強本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和保護本國企業。調節本國貨幣匯率是調節國家國際貿易的重要手段,通過本國貨幣升值可以提高本國商品的信譽度,減輕國際貿易中的本國企業債務壓力,提高本國企業的國際融資能力。但本國貨幣升值會造成本國的商品間接價格上漲,造成商品銷售量下降,影響企業利潤。通過本國貨幣貶值可以擴大出口,加強本國商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有利於本國企業提高利潤。但會造成本國企業國際債務壓力更大,降低國際融資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際貿易應該本著擴大貿易范圍,在市場自由狀態下完成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策略,組建自己的國際化市場體系。國家應進行有必要和適當的國家調控措施,保持國際市場的活力和自由度。
7、國際貿易政策可分為幾大類?
國際貿易政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對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政策。國際貿易政策一般可分為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
(1)自由貿易政策。自由貿易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國家對國際貿易活動採取不幹涉或少干涉的基本立場,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和障礙,取消對本國進出口商的各種特權和優惠,關稅稅率逐步降低,納稅商品項目減少,稅法簡化,使商品自由進出,在國內外市場上自由競爭。
(2)保護貿易政策。保護貿易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國家對國際貿易活動採取干預和管制的基本立場,國家採取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以保護本國的工業和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的沖擊,並採取各種政策手段,對本國的出口商品給予津貼和優惠,鼓勵出口,以刺激本國工業的迅速發展。
8、國際貿易中常見的貿易保護政策有
法律分析:貿易保護政策主要分為反傾銷和反補貼兩種形式。表現方式主要有:出口補貼,進口關稅和進口配額。 保護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商品進出口積極加以干預,利用各種措施限制商品進口,保護國內市場和國內生產 ,使之免受國外商品競爭;對本國出口商品給予優待和補貼 ,鼓勵擴大出口。保護貿易政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於其所保護的對象、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分為:重商主義、幼稚工業保護政策、超保護貿易政策、新貿易保護主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第三十七條 為了維護對外貿易秩序,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自行或者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下列事項進行調查:(一)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國際服務貿易對國內產業及其競爭力的影響;(二)有關國家或者地區的貿易壁壘;(三)為確定是否應當依法採取反傾銷、反補貼或者保障措施等對外貿易救濟措施,需要調查的事項;(四)規避對外貿易救濟措施的行為;(五)對外貿易中有關國家安全利益的事項;(六)為執行本法第七條、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三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需要調查的事項;(七)其他影響對外貿易秩序,需要調查的事項。
9、世界各國對貿易進行干預政策的基本點都是什麼?
世界各國對貿易進行干預政策的基本點都是從提高關稅,保護本國國內產業,鼓勵本國出口,對外貿易轉變成順差出發的。
國際貿易政策是各國在一定時期內對進口和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政策,是各國政府為了某種目的而制定的對外貿易活動進行管理的方針和原則。從一國或地區的角度看,國際貿易政策就是對外貿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