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淺談產品國際貿易現狀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淺談產品國際貿易現狀

發布時間: 2023-01-30 10:01:21

1、當今國際貿易環境和趨勢分析

狀況分析

(一)影響國際貿易的環境保護規則由於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環境質量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環境惡化和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引起關注。

對於環境與國際貿易問題,當今世界主要有兩股力量,即國際環境保護組織和WTO。盡管兩者的側重點不同,但它們制訂的環保措施都對國際貿易有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影響國際貿易的環境規則還有自願性標准如國際標准化組織的有關規定和重要的區域性標准如歐盟的標准。以上這些規則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了國際貿易的進行和發展。

(二)環境規則對跨國投融資的影響環境規則對跨國投融資的影響是雙重的。一國嚴格的環境規則將導致企業投資於國外,使未達到這些標準的企業或產業轉移,可能對他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然而嚴格的環境政策也可能促使跨國企業採取有利於環境的行動,從而產生正面影響。

(三)國際貿易中環境規則的發展趨勢隨著科技和時代的發展,影響國際貿易的環境規則也在不斷發展。

——《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簽訂;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發展;

——與環境有關的技術壁壘(TBT)的發展。

通過對國際上環境與國際貿易主要狀況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前影響國際貿易的環境規則日益增多,涉及的范圍也逐漸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擴展。

由於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環境保護必然會和生產、發展和貿易過程緊密相連,並對後者產生深刻的影響。與各國貿易特點不同,受影響的程度也不同。一般來說,以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出口為主的國家較容易受到來自國際上和主要貿易對象國的環境規則影響。由於技術和發展水平的差異,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更容易在現在和將來的環境規則的制定和實施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全球化影響(一)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正日益全球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經濟全球化意味著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在此過程中,環境及其規則的影響也出現全球化趨勢,因此必須用全球化的觀點看待環境和國際貿易問題。

中國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也要充分考慮全球化的背景。

國際貿易中的環境規則對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重要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這些影響對於中國的工業化也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二)國際貿易中環境規則與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國際貿易中存在的國外需求是最終需求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國際貿易中的環境規則對各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按環境規則要求進行結構調整——增加環保投資,發展環保產業是大趨勢——技術進步產生了對環境有利的趨勢——綠色農業、綠色製造業、綠色紡織業、高新技術產業、知識經濟的興起(三)新的發展觀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可持續發展、綠色消費等觀念更新了人們的認識,給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是就當前而言,我國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還存在很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環境與國際貿易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四)國際貿易中有關環境規則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很多重要的出口貿易正面臨越來越多的來自發達國家的環境壁壘的挑戰,其影響涉及出口產品本身和出口貿易的各個環節。

——農產品和食品出口——機電產品出口——其他商品出口——服務貿易——包裝規定然而,目前嚴峻的綠色挑戰尚未引起我國政府和企業的足夠重視。我國企業如果不積極應對綠色挑戰,隨著貿易自由化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我國加入WTO,將很快面臨兩方面的困境:

一方面因為外來產品更符合環保標准、更迎合消費者的環保要求,而被外國產品佔領部分國內市場;另一方面因為我國產品不符合其他國家的環保要求和標准,不能進入國際市場。

2、目前外貿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前景如何?

前景不錯,競爭挺激烈的,參考《2016-2021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可知,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得到一個質的發展,對外貿易實現快速增長,進出口額快速發展並且屢創新高,貿易狀況持續改善,持續的貿易順差使我國成為一個貿易大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
中國對外貿易外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企業絕大多數缺乏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這往往會導致企業不能生產性能完善的商品用於對外貿易。產品難以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在國際市場日益加劇的市場經濟中很難處於有利的地位。
對外貿易面臨新的貿易壁壘的制約
經濟在快速的發展,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經濟范圍內的迅速發展,世界其他國家開始以種種借口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實施貿易壁壘,嚴重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性發展。其中歐盟、美國、加拿大等等國家都針對我國的出口產品實施了貿易壁壘政策,這大大的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綠色貿易壁壘已給我國外貿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

3、請簡單談談當前國際貿易形勢,特別是我國的對外貿易形勢。

對這方面的形勢分晰,網站上面都有好多的,你可以查下的: 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擴展,我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對外貿易領域所受到的影響更加嚴重,外貿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在此情形下,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的外貿形勢,把握一切有利時機,採取有效措施推動我國外貿事業發展,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筆者僅就此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我國對外貿易的形勢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一直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進出口總額和外貿順差的增長速度很快,外匯儲備在2008年末已經達到了1.9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之一的外貿,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不斷提高。海關總署2008年10月13日發布的我國前三個季度的進出口貿易情況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9671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10740億美元,增長22.3%;進口8931億美元,增長29%。累計貿易順差1809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凈減少49.2億美元。進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凸顯出來,進出口貿易形勢呈現惡化的趨勢。由於前三個季度形勢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總體情況還可以。海關總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全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25,616.32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出口14,285.46億美元,增長17.2%;進口11,330.86億美元,增長18.5%。累計貿易順差2,954.59億美元。進入到2009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進一步加劇,外貿形勢進一步惡化。國家海關總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表明,2009年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249.48億美元,連續四個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貿順差為48.41億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億美元。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目前尚未到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繼續擴大,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這種下滑趨勢還將延續一段時期。具體什麼時候能終止下滑趨勢並轉為上升趨勢,目前還不能確定,筆者估計,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性最大。二、我國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問題我國對外貿易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機的打擊下,對外貿易領域也受到了較大沖擊,以前所固有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若干新問題也浮出水面,形成了諸多問題交織在一起的局面。筆者認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對外貿易增長速度趨緩,個別行業出現衰退趨勢自2008年11月份起中國外貿形勢急轉直下,月度進出口總值出現了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此後逐月進出口總值持續負增長,且跌幅不斷加深。就行業來看,我國紡織與成衣產品所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衰退跡象。國家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前9個月,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累計出口增幅同比下降10.8個百分點,出口增幅連續8個月回落。2008年1-9月紡織與成衣產品累計出口值約1,402.85億美元,同期成長8.03%,創2003年以來新低。9月份單月出口值為184.04億美元,較8月份有所下降。由於出口銳減,許多外貿紡織企業受其影響,開工不足,乃至倒閉。據統計僅2008年上半年就有超過1萬家紡織服裝廠倒閉,2008年1-5月全國紡織業實際就業人數減少4.6萬人,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1-2月仍然延續了這種情況。進口方面,2008年1-9月進口141.94億美元產品,同期增長1.13%,增長速度趨緩。其中紡織品進口為124.26億美元,呈現-1.28%的負增長;成衣進口為17.67億美元,同期增長22.07%。 (二)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我國產品遭遇的反傾銷案件急劇增加隨著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的不利影響的進一步加深,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經濟,阻止外來的競爭,紛紛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紛紛舉起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印度於2009年1月23日正式宣布在未來6個月內禁止進口中國玩具,禁令在2月份開始生效。日本已經頒布了相關的規定,在2009年3月1日起對出口到日本的醫療保健器械實行新的標准,不僅要求出口商具備ISO13485的認證,還需要進口商也要具備相應的資質。歐盟在2008年10月也出台了最新的玩具安全指令,該安全指令在玩具的設計、標識、生產、進口商責任、市場監管等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這些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實施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隨著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又面臨著嚴峻考驗,一些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國內市場,想方設法阻止中國低價產品的進入,無端指責中國產品的低成本與低價格是政府補貼的結果,要對這些產品徵收反傾銷稅,結果專門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件迅速增加。這使我國外貿企業產品的出口更加困難。(三)世界市場需求銳減,產品價格下跌,大大降低了我國出口企業的創匯能力 金融危機形勢下的各國經濟發展普遍放緩,有一些國家如英國、日本等還呈現出經濟衰退的趨勢。美國和歐盟的一些國家相當數量企業倒閉,還有大量企業經營萎縮,失業率上升,失業人數增加,國內外需求不足。由於世界范圍內需求不足現象的廣泛存在,使得世界市場產品和勞務價格也隨之大幅度下降,這給我國產品的出口和勞務的輸出帶來了嚴重困難,使我國企業的出口創匯能力大大削弱,嚴重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4、外國外貿企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都一些情況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國際貿易的發展及趨勢
發布時間: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制定和完善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在東盟經濟部長第26屆年會上,一致同意把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時間,從原定15年縮短為10年,決定在2003年1月1日,把東盟內部工業品、農產品的關稅降到0.5%。目前,亞太地區的「成長三角」,作為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一種補充模式進展比較順利。

為了推動亞太經濟合作的發展,1995年2月16日,亞太經合組織舉行高級官員「特別」會議,討論地區貿易和投資的遠景,並為今年11月在大阪召開部長級會議和第三屆領導人會議准備議事日程,同時起草在2020年以前實現亞太地區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行動計劃」。參加會議的官員一致認為議事日程應由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以及經濟和技術合作兩部分組成。會議同意成立一個私營企業協調組。

(四)科學技術進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電子、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領域為中心的高新技術、繼續加速發展、而且日趨走向實用化、產業化的時代,隨著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國際化分工的深化,產品質量性能的不斷提高,產品種類、規格的不斷變化,產品的生產同期將大為縮短。由於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必將促使各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向更高層次發展,使國際間的相互依賴和滲透進一步加深,從而推動國際商品范圍和貿易量的不斷擴大。使商品生產的內容、形式以及組織等方面都將發生變革。國際貿易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地和新技術聯在一起,使國際商品生產和貿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為減少,而技術、知識密集度卻大大提高。由於社會消費需求向多樣化發展,通過商品交換,促進行業內部貿易的發展。

(五)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

進入90年代後,跨國公司發展尤為迅速,並正在不斷改變著世界商品生產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國公司約有1.2萬家,控制著世界出口貿易總額的2/3,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已佔國際貿易的40%。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著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技術轉讓等經濟活動。製成品貿易,特別是高技術貿易和資本貨物貿易在跨國公司內占的比重也將越來越大,在發達國家的製成品貿易中,由於規模經濟的作用,使同一行業內部的雙向性國際商品流動發展很快,並成為貿易效益的主要來源,據1992年有關部門的調查,發達國家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60%,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45%。

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企業進入國外市場更為困難。為了繞過東道國的貿易壁壘,為了有利於降低研究、試制、生產成本,擴大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從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已開始走向無國界化,但是直到近幾年,大企業間締結國際戰略聯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發展。跨國公司聯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國的不同優勢,通過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共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三、國際貿易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一)國際服務貿易蓬勃興起

進入80年代後,服務貿易正以高於商品貿易的速度增長,國際服務貿易額從1982年的4050億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億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億美元,10年間增長1.5倍,同期,世界商品貿易額只增長1倍。1993年,世界商品貿易額比上年減少2%,而國際服務貿易額卻增長3%。在國際服務貿易構成中,運輸和旅遊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相對下降,通訊、保險、廣告、技術、租賃、管理等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在不斷提高,尤其是高技術產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斷增加,其商品也越來越趨向於服務密集型。

發達國家的經濟越來越「服務化」,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發達國家約佔3/4的份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出口國,在電信、數據處理、銀行、保險等新興服務項目中具有明顯優勢。世界許多國家出於自身的經濟安全考慮,對服務貿易實行保護主義政策,普遍構築了貿易壁壘,對美國服務貿易的擴大構成強大的威脅,因此,幾年前,美國就向關貿總協定提出要求解決服務貿易的問題。烏拉圭回合經過多年的談判,終於達成服務貿易多邊框架協定,規定締約方所承擔的一般義務與紀律,包括最惠國待遇、透明度、國民待遇、發展中國家的逐步參與、市場准入、解決爭議等條款。服務貿易多邊框架的制定,是關貿總協定在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問題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它將使締約方對服務市場的保護與多邊談判,加強人員交往與信息流通,特別是知識產權、技術轉讓、數據處理、咨詢、廣告等服務行業的貿易逐步自由化,有利於加速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環保產品風靡全球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大大增強了世界人民的環保意識,對人類健康無害的綠色食品、綠色冰箱、綠色空調、綠色電腦、綠色汽車等綠色產品的需求量明顯上升,從而推動了電器、能源、建築、石化等工業部門的變革,防治污染、節能、信息服務等將形成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北美、西歐的環保技術已佔據國際市場的60%,據西方7個工業國的調查,抵制非環保產品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79%,這表明綠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已佔主導地位,而且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為了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1993年12月15日,在烏拉圭回合的貿易談判委員會議上,通過一項「關於貿易與環境」的決議,決定起草一份貿易與環境的工作方案,並制定有關貿易與環境措施之間增強相互作用的規則,監督用於環境目的的貿易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措施。隨著國際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在國際援助和國際投資中,環保工程倍受重視。當前,許多國家不僅陸續推出嚴格的環保法規,而且在進出口貿易中,無論是工業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國家」,大都制定「環保產品優先」的原則,美國柯林頓總統明確提出:對環保產品要制定出口優惠政策;歐洲聯盟已制定「綠色輸入」政策;東盟國家決定對環保產品徵收低關稅;這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國際貿易方式正處在變革中

(一)無紙貿易逐步盛行

無紙貿易(簡稱EDI),是利用電子數據交換代替傳統的紙面單據進行貿易活動,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訊網路,在商業夥伴的計算機之間進行傳輸和處理,以實現買賣雙方交易的目的。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利用EDI,可以大量減少甚至消除在傳統貿易過程中的各種紙面文件和單據,避免數據的重復輸入,簡化工作程序,這不僅能加快信息的反饋速度,可及時得到大量的商業信息,減少差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於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可提供更有利於企業的貿易機會和條件。

無紙貿易始於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擴展到國際貿易領域。從1992年開始,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報關都採用EDI;日本結合EDI的應用開發了「戰略信息系統(SIS)」;韓國也建立了EDI服務系統——韓國貿易網(KT—NET);我國政府已成立「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委員會」,負責推動EDI的應用工作;聯合國也提出了應用EDI的貿易服務促進項目——ET2000年,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正在制定有關EDI應用的國際法,為EDI在全球范圍內普及使用創造條件。

(二)管理貿易發展迅速

管理貿易具體講是指一國政府從國家的宏觀經濟利益和國內外政策需要出發,對外貿活動進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預。對國際經濟組織來講就是對國際經濟的協調管理。

進入90年代後,由於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工業國家爭奪市場份額的斗爭越來越尖銳,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強烈的沖擊,有關國家出於經濟利益的相關性,都認識到加強國際經濟協調十分必要。發展中國家通過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有力地促進經濟的發展,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家電、服裝、電子等商品,已開始與發達國家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傳統產業的發展,採取了不少的管理貿易措施;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各區域經濟集團為了保護區內市場,在逐步拆除妨礙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的同時,對外實行排斥,使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集團之間的非公平壟斷競爭和矛盾加劇,非成員國也感到自己的貿易空間在不斷縮小,為了擴大出口,保護市場,需要加強對貿易的單邊管理和與集團之間的貿易協調管理;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既需要採取自由貿易,消除對外經濟擴張的一切限制,同時也需要藉助國家干預外貿來提高競爭力,以保護某些產業免遭外國壟斷組織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貿易將得到迅速發展。
五、發展對外貿易的幾點思考

90年代,國際貿易發展的總趨勢,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其機遇主要是:1.有利於擴大出口。國際貿易的持續增長,標志著國際市場需求的穩步擴大,為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提供一個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有利於擴大出口。2.有利於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在國際貿易中,製成品特別是資本貨物(電器、非電氣的機械及運輸設備)和高新技術、信息、智能等「軟體貿易」占的比重將不斷上升,這有利於我國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加快發展製成品的出口。

其挑戰主要表現在:1.增加了我國出口貿易的障礙,而且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將面臨著更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2.增加了我國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的難度,獨聯體和東歐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成為我國的競爭對手。

為使機遇變成現實,充分利用國際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國應採取下列措施:

1.實行全球性的信息戰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銷網路。在世界各地尋求市場機遇,推動外貿活動的開展。
2.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特別要對無污染、附加值高、輕型化、多功能等市場發展潛力大的產品加以扶植,並作為經濟發展的策略工業對待。
3.積極開展跨國經營。我國企業應跳出傳統行業的單一產品生產框架,踴躍涉足其他新的領域,開展多種經營,積極參加跨行業的競爭。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為了繞過對方的貿易壁壘,可以輸出勞務,承包工程,以資本輸出代替商品輸出,開展跨國、跨地區經營,採取在東道國(地區)投資建廠、合資辦廠、收買股份、兼並等手段,就地生產,就地銷售。要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發展跨國戰略聯盟。
4.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加強法制,改善投資環境。

5、請談談對我國化工產品的國際貿易的理解,目前現狀,如何做?

隨著化工行業占國民經濟比重不斷上升,化工出口規模的逐漸加大,其對我國總體出口貿易的負面作用越發明顯,一方面是影響整體國際貿易的效益,另一方面是由此帶來的熟視無睹使化企對出口產品結構調整更加麻木,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大貿易逆差,造成財富的巨大損失。

綜觀化工貿易逆差的成因,無外乎有以下幾點:

一、化工出口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我國化工出口雖然近年來在品位和質地上有所提升,但總體上還屬資源型和初級產品型,深加工不足,因而附加值低。例如,我們的氮肥企業復合肥大量壓庫,國家每年卻要高價進口大批磷酸二銨等復合肥;磷酸鹽企業出口的是一些初級產品,即使有出口食用級產品的,也多是些如三聚磷酸鈉、焦磷酸鈉和六偏磷酸鈉等單體,這些產品經國外深度加工,再以食品添加劑轉銷給我們的食品加工業和水產業,當然價格不菲。出口的是低廉的產品,引進的都是昂貴的產品,貿易逆差能不產生嗎?

二、價格戰因素導致化工貿易逆差。我國企業間的價格戰由來已久,總體的成因是賺錢效應導致某個行業急速擴張,最終形成產能嚴重過剩,供大於求,產品遭拋售。前幾年,黃磷行情看好,結果引發了雲貴川鄂等省區爭相擴能的高潮,但是,隨著產能的擴張到位,以及企業間相互競爭,黃磷價格卻一路走低,噸價由2000年的999美元跌到了現在的880美元,而同期國際黃磷價格均在1400美元~1500美元之間。黃磷屬高耗能的戰略物質尚且如此,其他產品跌價就更慘了。最典型是焦炭行業,現在的出口價格已降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半。

三、關稅下降導致進口產品增加。我國自加入世貿組織後,關稅逐步降低,已從1997年的25%下降到 2005年的7%,由於進口門檻的降低,化工進口必然增長,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內化工業,導致貿易逆差加大。同時,我國對外投資步伐雖有所加快,但規模太小。2005年中國對外投資額為123億美元,同比增長123%,但僅佔全球總額0.5%,與快速增加的進口相比,劣勢就更明顯了。

6、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

對外貿易現狀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為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看到我國外貿快速增長的同時,還應看到我國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外貿出口「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現狀,使得我國對外貿易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如何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實現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己成為我國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 1.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高速增長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國際貿易領域的最大變化應該就是中國以出口大國姿態重返世界市場了。1978年,我國的對外貿易規模只有206.4億美元,占當年世界貿易額的0.78%,名列世界第34位;2006年我國商品進出口總額達到17606.9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德國。1978年~2006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85倍,遠遠超過同期GDP年均增長幅度(見表1)。   另外,中國很多行業和產品國際競爭能力越來越強。如我國紡織品已佔領全球70%的紡織品市場。我國顯然已經成為了世界貿易大國,而貿易大國地位確立只用了16年的時間,這對於許多國家來講,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 表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狀況簡表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數據頻道整理 http://www.mofcom.gov.cn/tongjiziliao2.加工貿易出口占據半壁江山   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自1981年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6年間,加工貿易出口額從10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103.7億美元。從占我國出口額的不足5%躍升到52%以上。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最主要貿易方式,也成為對外貿易增長的最重要的推動因素。   從加工貿易出口增長率與總出口增長率之間的比較來看(如圖所示),在大部分年份當中,加工貿易出口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率,超過了我國的總出口增長率。由此可見,加工貿易對出口具有非常明顯的拉動作用。 圖 加工貿易出口增長率與總出口增長率 3.外商投資企業促進了我國出口的高速增長   自1979年以來,中國以其改革開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大量外資,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引進FDl最多的國家。   在1985年~1990年期間,我國出口增加額絕大部分來自非外資企業。非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率超過四分之三,處於主導地位。在1991年~1995年期間,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仍處於次要地位,但其重要性已大幅上升。在1996年~2001年期間,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率繼續大幅上升,接近四分之三,上升到主導地位,成為我國出口的主導力量(見表2)。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佔到了外貿總出口額的58.62%。 表2 外資企業、非外資企業對我國出口增加額的貢獻(1985-2005)(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統計年鑒》各期及海關統計資訊網數據整理 4.我國出口市場集中   我國出口商品主要流向美國、香港、日本、歐盟、東盟、韓國、台灣、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中國的前三大貿易夥伴分別是歐盟、美國和日本,雙邊貿易額合計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45%。對這三個市場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52%。與前六大貿易夥伴的出口額之和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79.4%,出口市場集中的現象由此可見一斑。 二、制約我國外貿出口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 1.我國出口效益不高   我國出口效益不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出口大部分為加工貿易出口,所得只是一點微薄的加工費而已。盡管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異軍突起,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一些跨國巨頭所做的貼牌加工,自主品牌產品所佔比重仍低於10%;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於指導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創匯,競相殺價出口,成為我國出口貿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現了一部分產品貿易量增加多,但貿易值增加少的現象。 2.外貿增長方式以數量型、粗放型擴張為主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對出口創匯的要求,使我國出口實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數量型發展模式,各種優惠政策使得外貿企業為了擴大出口,一味追求規模和速度,很少考慮考慮環境保護和資源消耗問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以及發展後勁的削弱。我國出口產品很大部分是對生態和環境影響較大的初級產品以及污染嚴重的中間產品和製成品,這類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能耗比較大,並且我國單位產出投入的自然資源高於發達國家的水平,並帶來更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業也盲目開發高污染產品的出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外貿增長方式沒有質的改變。

7、我國的國際貿易現狀是什麼?

1

8、當前中國國際貿易的發展現狀是什麼

從世界135個經濟體先後加入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組織,迄今沒有一個成員退出,30多個經濟體正在努力申請加入和我國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看出,加入多邊組織對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盡管中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需要付出一定的「入門費」,為此可能產生一定的臨時性的負面影響。但只要我們拿出應對措施,正面影響一定會遠勝於負面影響:
1.有利於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
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加入這個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國際分工利益,與世界先進經濟技術同步前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幫助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有利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
WTO是三大全球性國際經濟組織之一,被稱為「經濟聯合國」。WTO具有制訂和管理世界經貿秩序的作用,目前WTO規則主要由美歐等發達國家制訂。加入WTO,將使我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可以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維護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貢獻。
3.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WTO是以市場經濟為基點的一整套多邊秩序。加入WTO,與我國建立市場經濟方向的改革目標相一致。可以鞏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並以WTO規則為參照,有力推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全和完善。
4.有利於擴大出口貿易。
加入WTO後,我國可獲得多邊、穩定、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並以發展中國家身份獲得普惠制等特殊優惠待遇,有利於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使我國出口貿易有較大的增加,短期內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將受益最大。由於目前中國尚不是WTO的締約方,中國的出口商品常常受到歧視性待遇,比如在一些國家我國不能獲得普惠制待遇,在有的國家被實施配額限制,還有一些國家以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反傾銷案中主觀選定類比國價格或生產成本作為測算中國出口商品傾銷率的依據,致使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不斷增多。加入WTO後,當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糾紛時,可以通過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比較公正、合理地解決貿易爭端,維護我國國家和企業利益。
5.有利於引進外資。
加入WTO,實施WTO的有關協議,中國的國內市場,尤其是服務市場將更加開放;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產品外銷比例將不再適用;外匯平衡制約不復存在;外經貿政策的透明度增加;中國將給予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這樣,隨著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外國直接投資的總量將大幅增加,投資方式實現多樣化,從而大大活躍投資市場,擴大生產規模,有力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6.有利於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
加入WTO後,將有更多的外國跨國公司進軍中國市場,從而將強化競爭機制,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迫使國內企業注重研究開發和對品牌的培育,加大技術投入,竭力提高員工素質和企業管理水平。競爭的壓力會促使國有企業加快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加速改制、重組、聯合、兼並的進程。由於進口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有利於降低某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
7.有利於我國技術進步。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由於我國不是WTO的締約方,目前主要工業發達國對我國實行技術出口管制,同時由於我國未參加WTO知識產權保護協議,外國企業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環境尚存疑慮,不願向我國出售先進技術。加入WTO後,我國在獲得高新技術產品和先進技術方面的條件將大大改善。
8.有利於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增長。
據國外專家估計,加入WTO,中國的GDP可增長2~4個百分點。
9.有利於擴大就業機會。
加入WTO後,投資和出口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參考資料:http://wenku.baidu.com/link?url=_BGSUW_

9、外貿行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是什麼?

2021年對於外貿行業來說真的太難了,但整體而言,我國的外貿行業穩中有漲,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

當前階段,商家可以尋求轉型,從對B端轉為對C端銷售,布局生活防疫用品類目,每次挑戰都暗藏機遇。活下去,才有光明的未來。

受到疫情影響,外貿行業遭受重創停擺,好不容易等到國內疫情慢慢穩住,國外疫情卻呈現出了燎原之勢。疫情席捲全球,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戶外出行等活動,也影響著人們的消費心態。

跨國運輸仍然受到影響,要知道,客機腹艙的物資運輸規模幾乎占據了跨境物流運輸規模的一半,目前,國際航班雖然已經逐漸恢復,但還不敢大規模開放,客機腹艙的運輸規模依舊不如從前。

外貿企業和人員,可投身跨境電商

在疫情的影響下,人們的消費行為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由線下消費轉為更為安全的線上消費。傳統外貿的出口模式受阻,並不代表海外市場的消費需求就此消失,這些需求會進一步在跨境電商平台爆發。想要自救的外貿企業就可以投身跨境電商領域,做出從B端到C端的轉型。

這既是求生之變,也是大勢所趨。目前看來,線下聚會和派對仍然危險,所以商家可以盡快布局線上,對於僅剩不多的下半年,既是外貿企業「咸魚翻身」的轉折點,也是跨境電商趁勢而上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