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貿易壁壘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外對我出口商品的關稅壁壘及許可證、配額等傳統非關稅壁壘的門檻將繼續逐步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商品便可在國際市場上暢通無阻。事實上,以技術壁壘為核心的形形色色新貿易壁壘的門檻正在日益提高,並將成為未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最大障礙,我們對此還缺乏系統的了解。所以,認識新貿易壁壘的內容、主要特點及其發展趨勢,對於防範新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負面影響,採取正確措施突破它並確保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貿易壁壘概述 (一)新貿易壁壘的概念。所謂新貿易壁壘,是相對於傳統貿易壁壘而言,是指以技術壁壘為核心的包括綠色壁壘和社會壁壘在內的所有阻礙國際商品自由流動的新型非關稅壁壘。傳統貿易壁壘指的是關稅壁壘和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如高關稅、配額、許可證、反傾銷和反補貼等。區別傳統貿易壁壘與新貿易壁壘的根本特徵是:前者主要是從商品數量和價格上實行限制,更多地體現在商品和商業利益上,所採取的措施也大多是邊境措施;而後者則往往著眼於商品數量和價格等商業利益以外的東西,更多地考慮商品對於人類健康、安全以及環境的影響,體現的是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採取的措施不僅是邊境措施,還涉及國內政策和法規。
(二)新貿易壁壘產生的原因。新貿易壁壘的出現並不斷強化並非偶然,它是國際經濟、社會、科技不斷發展的產物。分析新貿易壁壘產生的原因最主要的在於以下幾點:1.社會進步及發達國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安全健康意識空前加強,越來越關心產品對身體健康和安全的影響,以致在國際貿易中以健康、安全和衛生為主要內容的新貿易壁壘日益增多。
2.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關心賴以生存的地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而要求國際貿易中的產品本身及其生產加工過程都不要以破壞環境或犧牲環境為代價;同時要求生產這些產品時也不要以犧牲勞動者的健康為代價。於是,綠色壁壘和社會壁壘等新貿易壁壘將在國際貿易中不斷出現。
3.新貿易壁壘的日益增多與傳統貿易壁壘受到約束關系很大。傳統貿易壁壘如關稅、許可證和配額等的使用不僅會受到國際公約制約和國際輿論的譴責,而且也易遭到對等報復。因此,這些傳統貿易壁壘措施將來的發展空間不是很大,這就為綠色壁壘等新貿易壁壘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4.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為新貿易壁壘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手段。技術密集型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特別是信息技術產品,涉及的技術問題較為復雜,容易形成新貿易壁壘。同時,高靈敏和高技術檢測儀器的發展使檢測精度大大提高,給一些國家設置新貿易壁壘提供了技術和物質條件。
5.近幾年,主要發達國家因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有重新抬頭之勢,隨著傳統貿易壁壘作用的弱化紛紛尋求新貿易壁壘,以保護其國內產業。
(三)新貿易壁壘的特點。相對於傳統貿易壁壘,新貿易壁壘有如下特點:
1.雙重性。新貿易壁壘往往以保護人類生命、健康和保護生態環境為理由,其中有合理成分,這無可厚非,況且世貿組織協議也允許各成員方採取技術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只以其不妨礙正常國際貿易或對其他成員方造成歧視為准。所以新貿易壁壘有其合法和合理的一面。然而新貿易壁壘又往往以保護消費者、勞工和環境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從而對某些國家的產品進行有意刁難或歧視,這又是它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一面。這些負面的東西有時以致混淆是非,給國際貿易帶來不必要的障礙。可見,新貿易壁壘具有雙重性。
2.隱蔽性。傳統貿易壁壘無論是數量限制還是價格規范,相對較為透明,人們比較容易掌握和應對。而新貿易壁壘由於種類繁多,涉及的多是產品標准和產品以外的東西,這些紛繁復雜的措施不斷改變,讓人防不勝防。
3.復雜性。新貿易壁壘涉及的多是技術法規、標准及國內政策法規,它比傳統貿易壁壘中的關稅、許可證和配額復雜得多,涉及的商品非常廣泛,評定程序更加復雜。
4.爭議性。新貿易壁壘介於合理和不合理之間,又非常隱蔽和復雜,不同國家和地區間達成一致的標准難度非常大,容易引起爭議,並且不易進行協調,以致成為國際貿易爭端的主要內容,於是傳統商品貿易大戰將被新貿易壁壘大戰所取代。
(四)新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隨著新貿易壁壘的出現和發展,貿易壁壘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傳統貿易壁壘逐漸走向分化,其中的關稅、配額和許可證等壁壘逐漸弱化,而反傾銷等傳統貿易壁壘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存在並有升級強化的趨勢。以技術壁壘為核心的新貿易壁壘將長期存在並不斷發展,將逐漸取代傳統貿易壁壘成為國際貿易壁壘中的主體。
二、新貿易壁壘的主要內容 (一)技術壁壘。技術壁壘指的是一國以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類健康、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欺詐行為及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採取的一些技術性措施。它主要通過頒布法律、法令、條例、規定,建立技術標准、認證制度、衛生檢驗檢疫制度等方式,對外國進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術、衛生檢疫、商品包裝和標簽等標准,從而提高對進口商品的技術要求,最終達到限制其他國家商品自由進入本國市場的目的。
從表現形式來看,技術壁壘主要是技術法規、標准及合格評定程序。技術法規即規定強制執行的產品特性或其工藝和生產方法,包括適用的管理規定在內的文件;這些文件還包括或專門適用於產品、工藝或生產方法的專門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標准指的是經公認機構批準的、規定非強制執行的、供通用或重復使用的產品或相關工藝和生產方法的規則、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文件還包括或專門適用於產品、工藝或生產方法的專門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合格評定程序指的是任何直接或間接用以確定是否滿足技術法規或標准中的相關要求的程序。
構成技術壁壘的實質性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1.安全標准:是指以保護人類和國家安全為理由而採取的限制或禁止貿易的措施。主要發達國家都頒布了一系列有關安全的法規,如德國的《防爆器材法》;美國的《冷凍設備安全法》、《聯邦烈性毒物法》和《控制放射性物質的健康與安全法》;日本的《勞動安全與健康法》、《氧氣瓶生產檢驗法》等。
2.衛生標准:是指以人類健康為理由對進口動植物及相關產品實施苛刻的衛生檢驗檢疫標准,以限制或禁止商品進口的貿易措施。雖然烏拉圭回合通過的《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規定,成員方有權採取措施,保護人類與動植物的健康,但由於各成員方有很大的自由度,為某種目的,往往任意提高標准或增加程序,從而造成貿易障礙。從發展趨勢看,發達國家對食品安全衛生指標將持續提高,尤其對農葯殘留、放射性物質殘留及重金屬含量的要求日趨嚴格,從而使很多出口產品達不到其衛生標准而被迫退出市常3.包裝標識:主要是通過對包裝標識進行強制性規定來達到限制或者禁止進口的目的,它是技術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發達國家在包裝標識制度上都有明確的法規和規定。美國對除新鮮肉類、家禽、魚類和果菜以外的全部進口食品強制使用新標簽,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必須在配料標識中如實標明經政府批准使用的專用名稱。美國食品與葯品管理局(FDA)要求銷售的強化食品應按規定加附營養標簽。營養標簽上的信息應包括:食品單位,使用與該食品形態相應的詞語(如塊、膠囊、包或勺);每盒份數;膳食成分信息,如日參考攝入量(RDI)或日參考消耗量(DRV)。修改後的法規對強化食品標簽的格式、字體大孝線條粗細等都作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
4.信息技術標准:是指進口國利用信息技術上的優勢,對國際貿易信息傳遞手段提出要求,從而造成貿易上的障礙。例如,電子數據交換(EDI)和近幾年方興未艾的電子商務對發展中國家將是一個新貿易壁壘。在EDI和B2B企業電子商務領域,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商務應用上美國等發達國家均處於主導地位,所以須密切關注這一領域的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二)環境壁壘。環境壁壘包括以下內容:
1.環境技術標准。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較高,處於技術壟斷地位。它們在保護環境的名義下,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標准,限制國外商品進口。這些標准均根據發達國家生產和技術水平制定,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可以達到,但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則很難達到。例如,1994年,美國環保署規定,在美國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硫、苯等有害物質含量必須低於一定標准,對此,國產汽油可逐步達到,但進口汽油必須在1995年1月1日生效時達到,否則禁止進口。美國為保護汽車工業,出台了《防污染法》,要求所有進口汽車必須裝有防污染裝置,並制定了近乎苛刻的技術標准。上述內外有別,明顯帶有歧視性的規定引起了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
2.多邊環境協議。目前,國際上已簽訂的多邊環境協議有150多個,其中近20個含有貿易條款。特別是保護臭氧層的有關國際公約,將禁止受控物質及相關產品的國際貿易。這些受控物質大部分是基礎化工原料,如製冷劑、烷烯炔化工產品,用途廣泛,因此影響面非常大。隨著多邊環境協議執行力度的增強,其對貿易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
3.環境標志。環境標志是一種印刷或粘貼在產品或其包裝上的圖形標志。它表明該產品不但質量符合標准,而且在生產、使用、消費及處理過程中符合環保要求,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均無損害。1978年,德國率先推出「藍色天使」計劃,以一種畫著藍色天使的標簽作為產品達到一定生態環境標準的標志。發達國家紛紛仿效,如加拿大叫「環境選擇」,日本有「生態標志」。美國於1988年開始實行環境標志制度,有36個州聯合立法,在塑料製品、包裝袋、容器上使用綠色標志,甚至還率先使用「再生標志」,說明它可重復回收,再生使用。歐共體於1993年7月正式推出歐洲環境標志。凡有此標志者,可在歐共體成員國自由通行,各國可自由申請。
4.環境管理體系標准。ISO14000是國際標准化組織在汲取發達國家多年環境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制訂並頒布的環境管理體系標准,得到世界各國政府、企業界的普遍重視和積極響應。現在,國際上采購商在要求有ISO9000質量證書的同時,還要看有無ISO14000環保證書,對於產品質量不相上下的企業,通常足優先挑選那些兩證齊全者,因為這表明產品符合國際環保要求,有利於達成國際貿易訂單。不言而喻,沒有通過ISO14000認證企業的產品將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
5.綠色補貼。為了保護環境和資源,有必要將環境和資源費用計在成本之內,使環境和資源成本內在化。發達國家將嚴重污染環境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降低環境成本,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成本卻因此而提高。更為嚴重的是,發展中國家絕大部分企業本身無力承擔治理環境污染的費用,政府有時給予一定的環境補貼。對此,發達國家以違反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為理由,限制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口。最近,美國就以環境保護補貼為由,對來自巴西的人造橡膠鞋和來自加拿大的速凍豬肉提出了反補貼起訴。這種「綠色補貼」壁壘有日益增加之勢。
(三)社會壁壘。社會壁壘是指以勞動者勞動環境和生存權利為借口採取的貿易保護措施。社會壁壘由社會條款而來,社會條款並不是一個單獨的法律文件,而是對國際公約中有關社會保障、勞動者待遇、勞工權利、勞動標准等方面規定的總稱,它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相輔相成。國際上對此關注由來已久,相關的國際公約有100多個,包括《男女同工同酬公約》、《兒童權利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等。國際勞工組織(ILO)及其制定的上百個國際公約,也詳盡地規定了勞動者權利和勞動標准問題。為削弱發展中國家企業因低廉勞動報酬、簡陋工作條件所帶來的產品低成本競爭優勢,1993年,在新德里召開的第13屆世界職業安全衛生大會上,歐盟國家代表德國外長金克爾明確提出把人權、環境保護和勞動條件納入國際貿易范疇,對違反者予以貿易制裁,促使其改善工人的經濟和社會權利。這就是當時頗為轟動的「社會條款」事件。此後,在北美和歐洲自由貿易區協議中也規定,只有採用同一勞動安全衛生標準的國家與地區才能參與貿易區的國際貿易活動。
目前,在社會壁壘方面頗為引人注目的標準是SA8000,該標準是從IS09000系統演繹而來,用以規范企業員工職業健康管理。通過論證的公司會獲得證書,並有權在公司介紹手冊和公司信箋抬頭處印上SGS-ICS論證標志和CEPAA標志。此外,它們還可得到SA8000證書的副本用於促銷。歐洲在推行SA8000上走在前列,美國緊隨其後。歐美地區的采購商對該標准已相當熟悉。目前,全球大的采購集團非常青睞有SA8000認證企業的產品,這迫使很多企業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申請與維護這一認證體系,這無疑會大大增加成本。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勞工成本是其最大的比較優勢,社會壁壘將大大削弱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比較優勢。
三、世貿組織與新貿易壁壘 (一)世界貿易組織與技術壁壘。為促進貿易自由化,世界貿易組織(WTO)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從1949年起進行了八輪多邊貿易談判。談判的中心內容是大幅度削減關稅,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消除各種非關稅壁壘。但貿易技術壁壘作為非關稅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中的突出問題。東京回合談判達成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TBT)是關貿總協定9個副協議之一(烏拉圭回合談判作了修改),其作用在於削弱和消除技術法規、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等技術性因素所形成的貿易技術壁壘對國際貿易的阻礙作用。《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服務貿易總協定》對技術壁壘的內容也有涉及。
雖然世貿組織技術壁壘協議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無論技術法規、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的制定,都應以國際標准化機構制定的相應國際標准、導則或建議為基礎;它們的制定、採納和實施均不給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但在涉及國家安全、防止欺詐行為、保護人類健康安全、保護動植物生命健康以及保護環境的情況下,可採取例外措施。這些例外措施在實際運用時很難把握分寸,往往被一些成員方利用而成為事實上的貿易壁壘。同時,世貿組織也沒有建立一套用來消除技術壁壘的強有力機制和措施,也沒有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技術法規、標准及合格評定程序。這使最近由於技術壁壘引起的貿易爭端成為發生最頻繁的國際貿易爭端之一。世貿組織盡管建立了爭端解決機制,但效果和力度有限。世貿組織的裁決只是要求,若一成員方不願修改其法律、法規來貫徹裁決,那麼該成員方的貿易夥伴就可依法在其他領域對它採取報復措施。
同樣,貿易技術壁壘委員會在《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生效後的第三年審議中也指出:雖然沒有對上述協議的權利與義務進行調整的必要,但該協議在實施和執行中確實存在一些困難或問題,如根據協議第15條第2款規定,「每一成員方應在本協議對有關成員方生效後立即將現有的或為確保本協議的實施和管理而採用的措施通知該委員會」,但實際上只有1/3的成員方履行了此項義務;至1995年底,世界上600多個標准機構中只有26個成員方的28個標准化機構通告接受協議附件三《關於標准制定、採納和實施的良好行為守則》;到1997年7月,接受上述守則的標准化機構也才63個,僅分別來自46個成員方,這對於擁有眾多成員的世貿組織來說,顯然不盡人意。至於《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所強化了的通報義務,實際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各成員方在對各協議中「例外條款」的運用熱情非常高。
可見,盡管世貿組織目前已為消除貿易技術壁壘做出了許多努力,但就實際運作狀況而言,並不理想。特別是隨著近年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已變得更加復雜,從而成為世貿組織最難協調的領域之一。
(二)世界貿易組織與環境問題。世貿組織對生態環境保護的一些基本條款作了一些規定,此後的談判增加了一些新內容。1947年關貿總協定第20條規定的10條一般情況例外中有兩條:即(乙)「為保障人民、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須的措施」;(庚)「與國內限制與消費的措施相配合,為有效保護可能用竭的天然資源的有關措施」。同時,在東京回合達成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和《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對環境保護也有涉及。
關貿總協定1971年設立的環境措施與國際貿易小組於1991年重新開始工作,同時在1992年世界環發大會上,關貿總協定在處理環境與貿易的關系方面達成了一些共識。烏拉圭回合談判開始,由於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環保問題未被納入談判議程,作為一種妥協,在世貿組織協議的前言和有關協議中對環境問題作了適當反映,並在烏拉圭回合正式結束的馬拉喀什會議上以部長會議決定的方式事實上將環境問題納入多邊貿易體制的談判。1994年4月15日,馬拉喀什多邊貿易談判部長級會議上達成的《貿易與環境的馬拉喀什決定》將貿易、環境政策和可持續發展三者的關系作為世貿組織的優先事項,並建立一個開放的貿易與環境委員會,擁有貨物、服務和知識產權等各個領域的廣泛職能,積極與「貿易與發展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合作。烏拉圭回合的一些協議如《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前言、《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農業協議》和《服務貿易總協定》等均涉及了環境保護問題。在今後世貿組織新一輪談判議題中,環境問題已被正式列入,很可能達成貿易與環境的多邊協議。環境問題對世貿組織許多基本原則和條款提出挑戰,如非歧視原則、公平貿易原則、一般禁止數量限制原則及發展中國家特殊待遇原則等。環境問題將對發展中國家貿易產生深遠影響,發展中國家環保水平低,要大幅度提高環保要求將會大大削弱發展中國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世貿組織在制定相關協議上,必須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現實和利益,以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三)世界貿易組織與社會壁壘。社會壁壘的核心是勞工標准問題。世貿組織中有關勞工標准與國際貿易關系的爭論由來已久,早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歐美一些國家代表就提出過勞工標准問題。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各國工人工資水平、工作時間、勞動環境和安全衛生狀況等條件上的差異,使勞工標准低的國家生產成本低廉,在國際貿易中有相對的價格優勢,這勢必造成由發展中國家向勞工標准高國家的「社會傾銷」。因此提出在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同時,應在貿易協議中制定出統一的國際勞工標准,並對達不到國際標准國家的貿易進行限制。發達國家試圖將人道和社會問題與國際貿易聯系在一起,並列入WTO共同准則中,當時就因遭到廣大發展中國家成員方的強烈反對而失敗。
1996年12月,在新加坡的WTO首屆部長級會議上,經過激烈辯論和討價還價,通過了新加坡部長會議宣言,「核心勞工標准」作為新議題被明確列入宣言的23個內容之中。宣言指出:「我們再次承諾,遵守國際承認的核心勞工標准,國際勞工組織是建立和處理這些標準的機構,我們確認我們支持其促進這些標準的工作。我們相信,通過增長和進一步的貿易自由化而促進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有助於這些標準的改善。我們拒絕勞工標准作為保護主義目的作用,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尤其是低工資的發展中國家,絕不會成為這方面的問題。」該宣言實際上意味著發展中國家成員方承認勞工標準是一個「問題」,並承諾應予解決。在這次會議上,發展中國家成員方作出很大讓步,也付出了很高代價。1999年12月,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WTO部長級會議上,勞工標准問題再次引起激烈爭論,由於發展中國家成員方與發達國家成員方的尖銳對立和在自由貿易等一些重大問題上無法達成妥協,談判破裂,結果西雅圖會議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這次會議後,各成員方都認識到了在國際貿易關系中勞工標准問題的嚴重性。在2000年2月19日閉幕的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第十屆大會上,發展中國家對勞工標准達成了重要共識,拒絕把勞工標准納入國際貿易制度中,強調發展中國家必須團結協作,共同努力建立「公平、公正、安全」和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而發達國家也在進行緊密磋商,力求協調立場統一行動,向發展中國家進一步施加壓力。在當前世貿組織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勞工標准等社會條款問題,勞工標准也必然對未來多邊或雙邊關系產生巨大影響。
總之,新貿易壁壘正在發展中,對國際貿易,當然也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我們應當密切注視其發展趨勢,並採取積極應對措施,以保證我國對外貿易的順利發展。
2、國際貿易壁壘的歷史原因
如1929~1933年期間的世界經濟危機!
資本主義國家受到重創,為了擺脫危機,減少損失,各國築起貿易壁壘。
基本內容是,大大提高關稅,限制外國商品進入本國。 為了保護本國的市場。
而列強們 一邊築起貿易壁壘,另一邊有加強對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傾銷。
當時,我國就遭到美國的嚴重商品傾銷!
實質就是:維護本國利益!
3、後關稅時代,新的國際貿易壁壘有哪些?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
綠色壁壘等新出的以環境,科技為由對發展中過節採取的貿易限制措施。
4、綠色貿易壁壘國外研究現狀
綠色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領域,發達國家通過立法,制定繁雜的環保公約、法律、法規和標准、標志等形式對商品進行的准入限制,是一種非關稅壁壘。
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隨著新一輪世界貿易自由化趨勢的推動,關稅之牆普遍變矮,但發達國家為實行貿易保護,積極推出非關稅限制措施,實行「管理貿易」。「綠色壁壘」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綠色壁壘」一經出現便在全球范圍迅速蔓延。到1992年底已有152個國際環保條約出台,某些國家和地區也各自訂立了名目繁多的環保法規,如德國制定了1800餘項環保「籬笆」。在食品進口方面限制更甚,1991年32個國家和地區對427種農葯在食品中的殘留量定了標准,對不合規定的採取禁止、限制及懲罰措施。僅1996年歐盟國家禁止進口的產品就達220餘億美元,其中源自發展中國家的產品佔90%。
目前,「綠色壁壘」對我國出口產業已構成嚴重壓力和挑戰。據中國國際綠色化學高級研討會稱,僅1997年我國受限制商品價值達74億美元,預計今後兩年將達到114億美元。
從「綠色壁壘」日漸發展的形勢看,我國若想取得突破,必須加強企業環保意識,生產「適銷對路」產品。但眼下我國企業的環保意識仍只停留在污染的末端治理上,而發達國家已進入到從產品設計到生產過程乃至廢棄物回收再生利用的高級階段.
5、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
隨著傳統貿易壁壘逐步走向分化。關稅、配額和許可證等壁壘逐漸弱化,反傾銷等傳統貿易壁壘雖然在相當長時間內仍繼續存在,而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核心的新貿易壁壘將不斷發展,將逐漸取代傳統貿易壁壘成為國際貿易壁壘中的主體,成為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和高級形式。因此,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的發展動向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從生產領域和貿易領域向服務貿易和投資
技術性貿易壁壘(以下簡稱TBT)的表現形式十分廣泛,既涉及國際或區域性協議、國家法律、法令、規定、要求、指南、准則、程序等強制性措施,也包括非政府組織等制定的自願性規則。TBT的涵蓋范圍日趨廣泛。在世貿組織新一輪談判中,貿易與環境、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農業等議題都將涉及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
自願性措施呈現向強制性法規轉化的趨勢
在技術性貿易壁壘領域,有許多自願性的措施,如lS09000、lS01 4000、各種環境標志認證、HACCP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以生產者自願為原則決定是否申請認證。
從針對具體產品向生產經營全過程延伸
最典型的例證是強制推行HACCP管理體系。HACCP為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的英文簡稱,其宗旨是將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產過程中,而不是靠事後檢驗來保證產品的可靠性。以HACCP為基礎的食品安全體系,被稱為HACCP體系,其起源於美國。最初用於保證航天食品的安全衛生。
對勞動密集型工業的生產過程強制推行勞工標准,以及對畜禽產品的生產過程推行動物福利標准也會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影響及擴散效應越來越明顯
TBT的影響較之於關稅和一般非關稅壁壘更為廣泛和深遠。許多TBT措施可能直接導致限制甚至禁止進口。另外,技術壁壘具有明顯的擴散效應。TBT措施往往產生連鎖反應,由一個產品涉及到相關的所有產品;從一國擴展到多國甚至全球。2002年1月30日,歐盟理事會以中國舟山產凍蝦仁氯黴素含量超標為由,通過《關於對產自中國的進口動物產品實行某些保護性措施的決議》決定暫停進口產自中國的供人或動物消費的動物源產品,禁令由蝦仁擴大到所有動物及含有動物成分的產品達100多種。歐盟的這一措施很快引起美國、匈牙利、俄羅斯甚至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仿效。
設限越來越多,要求更加苛刻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技術創新的深入,新的技術標准會不斷涌現,並被採用於新的技術法規。技術創新使檢測設備、手段和方法更加先進,一些國家尤其是世貿組織發達成員運用TBT的水平隨之水漲船高,對進口產品的標准規定越來越細,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和苛刻。人們對人類生命安全及世界環境問題的關心,發達國家的技術標准和技術法規中對這些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2002年11月8日提出的《食品衛生法》修正案,強化對進口農產品的檢查制度,對含有未設定殘留標准農葯的進口農產品將一律停止流通。
技術壁壘與專利壁壘的交叉使用
歐盟和美國一方面設立技術壁壘,要求進口國企業的產品要達到其設定的技術水平或技術標准;另一方面又把該標准中的技術核心申請了專利。這就是技術壁壘與專利壁壘的交叉使用,該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該國企業的利益,如果別國企業想出口這樣的產品,就要給對方交納極高的專利使用費,出口利潤不但大受挫折,甚至成本問題就使該產品很難再走出國門。
技術性貿易壁壘與反傾銷等交替並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貿易中涉及的各種技術問題將更加復雜,同時消費者對商品的質量、衛生和安全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對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高技術含量的測試和檢驗檢疫技術的不斷發展,也給一些國家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國際貿易限制甚至貿易歧視提供更精確的數據。同時,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斷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也使得國家問的貿易保護手段花樣翻新。所有這些因素都將使有關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不斷升級,越來越成為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
發達成員仍是實施技術壁壘的主體
發展中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技術性貿易壁壘
由於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各國制定和實施TBT的差別很大。一般來講,發達成員居於主導地位,許多國際標准都是發達成員參與制定的。但是近幾年來,發展中成員也越來越重視技術壁壘的引進與實施。發達國家TBT通報2429件,占總量的56.21%,而發展中國家通報1892件佔43.79%。自1999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的TBT通報量已經超過發達國家,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但是,總體上發達國家仍居於優勢地位。發達國家SPS通報量為1516件占總量的54.99%,發展中成員通報1241件。佔45.01%。發達國家SPS通報量增長速度大大超過發展中成員。發達國家的TBT/SPS通報合計3945件,占總量的55.74%,發展中國家為3133件,佔44.26%。
6、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構成及發展趨勢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構成及特性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和貿易的自由化趨勢,在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藩籬不斷被拆除的同時,西方發達國家紛紛採取隱蔽性更強、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監督和預測的保護性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以阻止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進入本國市場。所謂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以維護國家安全或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護生態環境,或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為由,採取一些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技術性措施,這些措施成為其他國家商品自由進入該國的障礙。
全方位的立體構成
1.技術標准與法規
技術標準是指經公認機構批準的、非強制執行的、供通用或重復使用的產品或相關工藝和生產方法的規則、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關專門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也是標準的組成部分。
技術法規是指必須強制執行的有關產品特性或其相關工藝和生產方法,包括:法律和法規;政府部門頒布的命令、決定、條例;技術規范、指南、准則、指示;專門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在質量標准方面,歐盟規定進口商品必須符合ISO9000國際質量標准體系。
目前,歐盟擁有的技術標准就有10多萬個,日本則有8184個工業標准和397個農產品標准。美國的技術標准和法規更是多得不勝枚舉。
2.合格評定程序
合格評定程序一般由認證、認可和相互承認組成,影響較大的是第三方認證。認證是指由授權機構出具的證明,一般由第三方對某一事物、行為或活動的本質或特徵,經當事人提出的文件或實物審核後給予的證明,這通常被稱為「第三方認證」。
3.包裝和標簽要求
近十幾年來發達國家相繼採取措施,大力發展綠色包裝,主要有:
(1)以立法的形式規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裝材料,如含有鉛、汞和鎘等成分的包裝材料,沒有達到特定的再循環比例的包裝材料,不能再利用的容器等。
(2)建立存儲返還制度。許多國家規定,啤酒、軟性飲料和礦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環使用的容器,消費者在購買這些物品時,向商店繳存一定的保證金,以後退還容器時由商店退還保證金。
(3)稅收優惠或處罰,即對生產和使用包裝材料的廠家,根據其是否使用可以再循環的包裝材料而給予免稅、低稅優惠或徵收較高的稅賦,以鼓勵使用可再生的資源。
4.產品檢疫、檢驗制度
基於保護環境和生態資源,確保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制定了嚴格的產品檢疫、檢驗制度。
5.信息技術壁壘
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不發達國家在出口時因信息基礎設施落後,信息技術水平低,企業信息化程度低,市場不完善和相關的政策法規不健全等而受到影響,在電子商務時代處於明顯劣勢,導致信息不透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發達國家之間形成新的技術壁壘——信息技術壁壘。
6.綠色技術壁壘
綠色技術壁壘是指那些為了保護環境而直接或間接採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1996年4月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專門技術委員會正式公布了ISO14000系列標准,要求企業建立環境管理體系,這是一種自願性標准。目前,ISO14000正成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技術壁壘。
包羅萬象的鮮明特性
1.廣泛性
從產品角度看,不僅涉及資源環境與人類健康有關的初級產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間產品和工業製成品;從過程角度來看,包括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和消費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從領域來看,已從有形商品擴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產權及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
2.系統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一個系統,不但包括WTO《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規定的內容,而且包括《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協議》、《服務貿易總協定》等規定的措施;《農業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等都對環境問題進行了規定。
3.合法性
目前國際上已簽訂150多個多邊環保協定。發達國家積極制定技術標准和技術法規,為技術性貿易壁壘提供法律支持。WTO也正在制定國際性的技術標准和技術法規。
4.雙重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有其合理性,即真正為了實現規定的合法目標是可以採取合適的壁壘措施的。正常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合法合理地採取技術性措施以達到合理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及生態環境的目的,但另一方面,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日本、歐盟等憑借其自身的技術、經濟優勢,制定比國際標准更為苛刻的技術標准、法規和認證制度等,以技術性貿易壁壘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
5.隱蔽性和靈活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與其他非關稅壁壘如進口配額、許可證等相比,不僅隱蔽地迴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視性等分歧,而且各種技術標准極為復雜,往往使出口國難以應付和適應,具有隱蔽性。由於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具有不確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體實施和操作時很容易被發達國家用來對外國產品制定針對性的技術標准,具備了實施靈活性的特點。
6.爭議性
由於技術性貿易壁壘涉及面非常廣泛,有些還相當復雜,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實施過程中的隱蔽性,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評定標准,因而國與國之間相互較難協調,容易引起爭議,並且解決爭議的時間較長。
20世紀70年代後,國際經濟領域貿易戰主要集中於一般商品貿易領域,但是,21世紀國際貿易戰將逐步集中在技術性貿易壁壘。
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發展趨勢
從國際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看,以技術壁壘為核心的新貿易壁壘將長期存在並不斷發展,將逐漸取代傳統貿易壁壘成為國際貿易壁壘中的主體。
(一)TBT從生產領域和貿易領域向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擴張
TBT可分為強制性措施與自願性措施,既涉及國際或區域性協議、國家法律、法令、規定、要求、指南、准則、程序等,也包括非政府組織等制定的規則。TBT的涵蓋范圍日趨廣泛。從產品形態看,它不僅涉及初級產品,而且牽涉到所有的中間產品和製成品;從產品生命周期看,涵蓋了研究。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和消費以及處置等各個環節;從涉及領域看,TBT從生產領域開始,逐漸擴張至貿易領域;當前已從有形商品擴張到金融、信息等服務以及投資、知識產權等各個領域。從WTO成員通報的情況看,機電產品、石化產品、建材和農產品及食品仍是TBT通報的重點;SPS通報一般涉及農產品與食品行業。在WTO新一輪談判中,貿易與環境、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農業等議題都將涉及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
(二)TBT的影響及擴散效應越來越明顯
TBT的影響較之於關稅和一般非關稅壁壘更為廣泛和深遠。許多TBT措施可能直接導致限制甚至禁止進口。另外,技術壁壘具有明顯的擴散效應。TBT措施往往產生連鎖反應,從一國擴展到多國甚至全球;由一個產品涉及到相關的所有產品。如美國於1973年開始將HACCP制度應用於低酸和酸化食品罐頭,1997年起對美國國內水產品加工業者及輸美水產品加工廠強制實施HACCP制度。現在,美、日、歐已經將HACCP制度應用於整個食品與農產品行業。並且一國實施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容易引起其他國家的仿效,2002年1月30日,歐盟理事會以中國舟山產凍蝦仁氯黴素含量超標為由,通過《關於對產自中國的進口動物產品實行某些保護性措施的決議》決定暫停進口產自中國的供人或動物消費的動物源產品,禁令由蝦仁擴大到所有動物及含有動物成分的產品達100多種。歐盟的這一措施很快引起匈牙利和俄羅斯等國的仿效。
(三)技術壁壘呈水漲船高的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技術創新的深入,新的技術標准會不斷涌現,並被採用於新的技術法規。技術創新使檢測設備、手段和方法更加先進,一些國家尤其是WTO發達成員運用TBT的水平隨之水漲船高,對進口產品的標准規定越來越細,要求也越來越苛刻。
(四)發達國家仍是實施技術壁壘的主體
由於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各國制定和實施TBT的差別很大。一般來講,發達成員居於主導地位,許多國際標准都是發達成員參與制定的。但是,近幾年來,發展中成員也越來越重視技術壁壘的引進與實施。從1995至2001年的TBT或SPS通報的情況看,WTO成員實施技術壁壘呈加速上升的趨勢。1995年TBT通報量為389件,1997年猛增至846件,此後每年保持在600件左右。SPS通報量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從1995年的198件猛增到2001年的772件。總體上發達國家仍居於優勢地位。這一時期發達國家的TBT/SPS通報合計3945件,占總量的55.74%,發展中國家為3133件,佔44.26%。自1999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的TBT通報量已經超過發達國家,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五)採用國際標准及合格評定程序的趨勢不斷加強
由於技術和經濟水平的不同,各國制定和實施TBT的差別很大。TBT是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具有合理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容易被貿易保護主義所利用,形成不合理的貿易壁壘。歐共體成員較早認識到技術性壁壘對成員國間貿易產生的不利影響,於1969年制定了《消除商品貿易中技術性壁壘的一般性綱領》,首次提出了在國際貿易中限制技術性壁壘的貿易規則。1979年關貿總協定「東京回合」制定了《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烏拉圭回合」對該協定進行了修改、補充和完善,同時簽署了《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為了使技術性貿易措施成為不合理的貿易壁壘,WTO制定了《良好行為規范》,建議各國採取國際技術標准。此外,國際標准化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成員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越來越多的國際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被各成員採用,而且國際標准已日益成為解決爭端的重要依據。比如,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的ISO9000質量體系標准和ISOI4000環境管理體系已經成為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7、發達國家的技術貿易壁壘剖析
今年是中國加入WTO第3年,一些發達國家紛紛通過提高技術壁壘來限制中國產品進入。美國除數月前啟動《食品企業注冊管理條例》和《進出口食品預先通報條例》外,還逐步實施SA8000標准認證,將勞工權利與訂單掛鉤,約束服裝、製鞋、紡織、食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日本從今年4月起實施《種苗修正案》,對涉及該國專利的農產品的市場准入進行控制;歐盟也正式禁止含有化學活性物質的320種農葯及使用禁用農葯的產品在市場銷售。在變幻莫測的國際貿易中,廣東企業出口下降或退貨的遭遇時有出現,由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面對加入WTO後面臨的挑戰,真正的出路不是尋求新的保護主義措施。廣東企業要適應國際競爭並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關鍵是要熟悉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建立出口預警機制,及時分析國際市場變化。同時加強政府、行業協會與企業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共同應對出現的新問題。(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技術貿易壁壘(TBT)已成為新的、最主要的國際貿易障礙,而技術標準是國際技術貿易壁壘的核心。許多國家為了限制進口、保護本國產業結構,紛紛制定嚴格苛刻的質量標准、環保標准、安全防護標准、衛生標准、包裝認識標准等,限制、阻擋他國產品的進入。
最大障礙:技術貿易壁壘
據分析,廣東出口產品退運急增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進口國提高產品質量標准,設置技術貿易壁壘;二是出口貨物質量不合格或不符合客戶要求;三是出口產品更新換代落後。而國外設置技術貿易壁壘這一條最為嚴重。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技術貿易壁壘(TBT)已成為新的、最主要的國際貿易障礙,而技術標準是國際技術貿易壁壘的核心。許多國家為了限制進口、保護本國產業結構,紛紛制定嚴格苛刻的質量標准、環保標准、安全防護標准、衛生標准、包裝認識標准等,限制、阻擋他國產品的進入。
據專家介紹,廣東出口的大類商品主要以機電、紡織、鞋帽、珠寶加工等勞動密集型傳統產品為主,在國際市場上主要靠價格低廉、薄利多銷取勝,這類產品往往是各國TBT關注和阻擋的重點。中國加入WTO後,一些國家對中國出口的茶葉允許的農葯殘留指標只有原來的1%,出口番茄醬、脫水蔬菜還被要求出具非轉基因、化學殘留和不含放射性的證書。
近年來,隨著省外一些地方出口蜂蜜、畜肉等動物源性產品被以「抗生素超標」為由遭到查封、退貨或銷毀等事件的相繼發生,廣東食品出口企業開始對國際「綠色壁壘」關注起來。它是指國際貿易中商品進口國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為名,限制國外產品進口的貿易保護措施,如因農葯殘留超標、抗生素超標等。
廣東作為全國食品主要的加工出口基地之一,近年來食品出口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據統計,2003年廣東出口食品27.1億美元,佔全國食品出口總額的14.3%。廣東出口的食品以農產品和水海產品為主,去年分別出口17.6億美元和5億美元。但隨著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退貨、反傾銷等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發達國家設置的新技術壁壘成為廣東今年食品出口的最主要障礙。
美國、日本是廣東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但近年來,美日屢屢設置壁壘,使廣東企業對美日食品出口成本將有所增加,貨物流通時間也將延長,出口風險增大。
這是我寫論文的時候我老公給我找的,所以我也不知道出處,希望對你有幫助把,開題報告我也寫了,只不過我們的題目應該不一樣把。我的是我國出口頻遭退貨的問題研究。 在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過程中,技術性貿易壁壘日益盛行,其作用和影響不斷強化,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貿易大國,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受到了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嚴重製約,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限制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研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表現、形成機制、經濟效應和對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在對原有國際貿易、國際營銷理論的研究和我國外貿體制改革的系統性回顧與分析基礎上,本文作了關於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化工企業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其問題分析,以探討化工企業遭受技術貿易壁壘的原因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及新形勢下應對策略。本文分析了技術性貿易壁壘相關理論的基礎上,以中國化工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實際調查及查閱資料的方式獲取相關數據,從研究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化工貿易和化工企業經營兩方面的影響入手,針對我國化工企業存在的問題,運用歸納總結的研究方法,探討了我國化工企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策略。提出了包括深化體制改革,轉變經營模式和策略,創造品牌力度,建立環保標志,建於預警機制的策略,以及有關國有大型化工企業發展的問題。這個網站也有一些 http://search.cnki.com.cn/Search.aspx?q=keyword:%E6%8A%80%E6%9C%AF%E6%80%A7%E8%B4%B8%E6%98%93%E5%A3%81%E5%9E%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