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急急急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企業為了尋求新的資源和發展空間,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紛紛走向國際化道路,並積極開展跨國投資。自20世紀50、60年代走向國際市場以來,日本企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產品充斥了世界各個角落,其中許多企業成了著名的跨國公司。日本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其獨特的經營戰略。本文在對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進行研究之後,分析了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在借鑒日本跨國公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企業如何「走出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日本跨國公司 經營戰略 「走出去」
目 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前言 1
1 日本跨國公司發展歷程及其成就 2
1.1日本跨國公司發展歷程 2
1.1.1起步期——20世紀50~60年代 2
1.1.2擴展期——20世紀70年代 2
1.1.3成熟期——20世紀80年代至今 2
1.2日本跨國公司的成就 3
2 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分析 4
2.1資源戰略分析 4
2.1.1資源確保戰略 4
2.1.2資源利用戰略 4
2.1.3資源國際結合戰略 4
2.2全球經營戰略分析 5
2.2.1以美國和亞洲為戰略目標 5
2.2.2經營資源國際化 5
2.2.3海外公司當地化 5
2.2.4研究開發國際化 6
2.3市場戰略分析 6
2.3.1市場調研 6
2.3.2市場進入的多樣化 7
2.3.3市場擴大化 7
2.3.4設立區域統管公司 7
3 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8
3.1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 8
3.2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9
3.2.1缺乏跨國經營意識 9
3.2.2缺乏國際競爭力 9
3.2.3跨國經營的管理能力和經驗不足 10
3.2.4文化沖突 10
3.2.5缺乏人才 10
3.2.6企業品牌不足 10
4 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對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啟示 12
4.1樹立全球競爭理念 12
4.2制定國際化戰略 12
4.3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13
4.4加強市場調研 13
4.5本土化經營 13
4.6公益公關 14
4.7重視企業人才的培養 14
4.8創建國際化品牌 14
結論 16
致謝 17
參考文獻 18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日本跨國公司發展歷程及成就;
第二部分對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進行分析,包括日本跨國公司的資源戰略、全球經營戰略及市場戰略,為我國企業跨國經營提供參考;
第三部分,對我國企業「走出去」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分析了目前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第四部分,通過借鑒日本成功經驗對如何促進我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了一些建議
2、關於畢業論文的問題(國際經濟與貿易方面)
您好,
要多看《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問題》、《世界經濟》、《南開經濟評論》、《管理世界》、《經濟研究》等相關國際貿易的論文,看多了,自然就會有想法,有想法自然能些寫出好文章。當然,很多想法因為數據約束很難成文。
提供一些國貿專業的學年論文的題目,供參考。
1.我國外貿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問題
2.我國外貿順差問題研究
.對自由貿易保護貿易理論政策的研究
4.中國企業如何面對"全球化"
5.apec挑戰wto
6.外貿企業財務問題
7.東亞地區雙邊自由貿易的政治經濟學
8.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競爭
9.東亞地區的國際物流中心
10.關於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思路與對策
11.中國企業應如何運用知識產權戰略
12.cepa框架下,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合作前景
13.論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變化
14.論我國進出口市場的變化
15.論東北亞經濟合作
16.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設想
17.全球fta發展新趨勢與中國的fta戰略
18.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新趨勢和我國引資對策
19.論東北振興與東北亞合作聯動發展
20.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政治經濟分析
21.東亞區域經濟合作迅速發展的原因,特點與前景分析
22.東亞區域性金融貨幣合作的可行性及路徑選擇
23.歐盟東擴論
24.評歐盟(歐共體)的共同農業政策
25.中國歐盟經貿關系發展現狀及前景
26.美國新經濟的作用與影響
27.中美經貿關系現狀及發展前景
28.中美貿易摩擦的政治經濟學研究
29.歐盟企業競爭力個案研究(以具體企業為例)
30.美國企業競爭力個案研究(以具體企業為例)
31.提升國際競爭力對策研究
32.國際營銷中的相關問題研究
33.國際營銷中的綠色壁壘研究
34.網路營銷的應用問題研究
35.企業促銷戰略研究
36.貿易自由化對環境的影響
37.關於無單放貨的有關法律問題
38.關於倒簽提單的有關法律問題
39.關於預借提單的有關法律問題
40.提單的運輸合同屬性問題
41.關於海運貨物滅失及損壞有關問題
42.國際貿易結算支付方式的選擇及運用
43.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評估
44.出口信用保險淺析
45.無船承運人法律地位
46.cif合同初探
47.國際貿易買賣中的違約與違約救濟制度研究
48.我國對外貿易代理制度的變革與我國外貿公司發展前景探討
49.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50.國際貿易合同中的欺詐脅迫與重大誤解問題探討
相關範文:
我國台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徵分析及對我國大陸的借鑒意義
[摘 要] 從發展背景、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就業促進與學生道路導向五個方面對我國台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徵進行了分析,並闡述了對我國大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建設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國際經濟與貿易 技術職業教育 人才培養
一、我國台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發展背景分析
技術職業教育是台灣近50年來社會與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已經是台灣教育的「兩大支柱」之一。進入21世紀後,台灣技術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在整合中升級、在升級中整合。台灣已經成功地加入WTO,正在積極規劃和推動亞太營運中心或全球運籌中心,同時將兩岸經貿關系納入整體經貿關系中的一環,持續推動兩岸經貿發展,以利於體現經濟比較利益。在投資方面,基於經濟互補互利的考慮,島內企業紛紛赴大陸、東南亞等地投資,以建立橫向或垂直分工的國際產業分工體系,致使島內企業逐漸成為跨國性企業,不再單純追求出口貿易為主,形成了社會對於中高級國際貿易人才的迫切之需。
二、我國台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分析
面對全球化的經濟貿易活動和激烈競爭的商業環境,台灣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就業市場為導向,著重培養具有現代化商業管理技能、專業的國際經貿知識與能力、熟練運用外語進行國際交流能力的前瞻性貿易先鋒與財經精英。同時加強信息應用與專業技術課程的教育,輔導學生各項專業證書的取得,提供技職教育多元化的升學渠道。從培養目標、發展特色到課程設置等方面形成一個連貫的體系,真正通過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輔以獨特的教學方法,系統培養合格的貿易人才。
三、我國台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特點
1.結合通識與專業。課程設置基本分為共同必修科目、共同選擇性必修科目、共同選修科目和專業必修科目四大類別。
2.融合實務與實用。部分課程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社會的要求有選擇性和針對性的開設,實用性強;同時英語課程相對較多,並且突出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以適應國際交流的需要。
3.配合實作與練習。突出實際操作類的課程的比重,如電子商務課連續開設幾個學期,同時還有大量的實驗和社會實習,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我國台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加強教師的專業教育和技術能力對師資隊伍建設實行專業化,以便實現技職教育的品質化和精緻化。同時,技職教師還要與業界合作,學術支援企業,企業配合學術,使理論與實務相互結合,互補有無;聘請學識淵博的專業教師和業界人事參與教學,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效。
五、我國台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促進與學生道路導向
1.就業促進。台灣技職學校在促進就業方面有獨到之處,突出的做法就是:周密的就業輔導與親和的校友服務。台灣的技職院校為了增加學生進入就業市場的競爭力,積極輔導學生加強各方面的專業技能,落實推廣技職證照制度。
2.道路導向。(1)升學方面:根據個人興趣與志向,加強基礎學科及專業能力,培植升學實力。(2)就業方面:培養專業技能,具備擔任國際貿易相關崗位的實務能力,成為外貿的優秀基礎人才。落實證照制度,符合就業市場需求。
六、我國台灣地區應用技術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大陸的借鑒意義
我國台灣地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明確,課程設計合理、科學,教學過程注重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和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教學形式多樣化,對成績的評定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相比較而言,大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師資建設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今後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善。
1.確立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其培養目標應該是適應國際貿易和我國經貿事業發展的要求,具有較扎實的國際貿易和金融知識,有一定的涉外管理能力,至少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從事工業企業涉外經營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實用型人才。所以,在培養目標方面,應注重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統一。
2.設計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應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為依據,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的課程設置原則,使課程體系更加科學合理,適應學生個性化的要求。同時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對理論知識的應用,注重素質教育,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給學生提供一個實際操作的機會。在成績評定方式上,應改變傳統的考核模式,加強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針對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案例分析,鼓勵學生參加不同學科的講座,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加強院系之間和校際之間的交流,注重學生的實踐教學和社會實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潛力和熱情。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使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辦得更有特色,更符合市場的要求,必須要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師既要懂得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又要有實際操作能力,還應該精通外語,以加強學生英語教學,提供學生對外交流的能力。同時各高校還應該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教師聘任制和全員聘用制。
參考文獻:
[1]譚以德:台灣技術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兩岸的合作[J].台港澳經濟,2005,(1):70~72
[2]李志峰:台灣高等技職教育體系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2,(6):118~120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3、求關於國際貿易英文文獻(急急急)在線等候
淺探當代國際貿易新理論對我國對外貿易戰略的啟示
在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的今天,要想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必須重視國際上20世紀70年代以後興起的國際貿易新理論,實施創新的對外貿易戰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本文通過研究當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展對我國外貿發展的啟示,分析探討了我國應該如何制定相應的政策,採取相應的對策來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一、當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進展
二戰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的規模、商品結構和地區分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經濟學家在國際貿易理論研究中不斷探索,20世紀70年代以來先後出現的影響較大的國際貿易新理論有以下幾種:
1、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
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產生於2O世紀7O年代以來「新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背景之下,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等人於2O世紀8O年代中期提出,主要內容包括兩方面:(1)以內部規模經濟為基礎的利潤轉移理論;(2)以外部規模經濟為基礎的外部經濟理論。
2、產業內貿易理論
20世紀70年代格魯貝爾和勞埃德等人開創了產業內貿易理論研究,到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進一步推動了這一理論的發展。該理論不同於側重論述產業間貿易的傳統貿易理論,代寫畢業論文它側重研究貿易雙方在同一產業中既出口又進口同類異質產品的產業內貿易。在不完全競爭產業中,規模經濟和產品差異是產業內貿易形成的決定因素。
3、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由美國銷售學家弗農於1966年首先提出,經威爾斯、赫希哲等人不斷完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認為,由於技術創新和擴散,製成品和生物一樣具有生命周期。產品生命周期包括五個階段:(1)新生期;(2)成長期;(3)成熟期;(4)銷售下降期;(5)讓與期。
4、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提出並完善了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國家競爭優勢理論與傳統比較優勢理論和要素稟賦理論不同之處在於,該理論認為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興旺發達,其根本原因在於該國的國際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源於一個相互增強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有四個關鍵因素影響一國在國際市場上建立和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這四個因素是:(1)生產要素;(2)國內需求;(3)相關產業;(4)企業戰略、組織和競爭度。
二、當代國際貿易新理論對我國對外貿易戰略的啟示
1、積極轉化國家的競爭優勢
比較優勢是由一國資源稟賦和交易條件所決定的靜態優勢,是獲取競爭優勢的條件。競爭優勢則是一種將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的綜合能力的作用結果。比較優勢作為一種潛在優勢,只有最終轉化為競爭優勢,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競爭力。根據生產要素稟賦,我國一直以來具有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但是,在當今國際市場上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並不一定具有國際競爭優勢。要確立把比較優勢轉換為競爭優勢的外貿戰略。
2、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由國際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可以推知:創新國是國際貿易利益的最大獲益者。這是因為:在產品的新生期和成長期,創新國以其技術優勢壟斷了國內和國際市場,因而可以獲得大量超額壟斷利潤;在產品的成熟期進入所謂的「大規模生產」階段,創新國可以獲得巨額規模經濟效益;在產品的銷售下降期和讓與期,創新國在國外投資建廠,輸出其知識產權和品牌,延長其產品的生命周期,在國際市場上繼續賺取利潤。
3、發展高層次產業內貿易是提高對外貿易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產業內貿易在給各貿易國帶來貿易利益的同時,
Probe into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mplications of China Foreign Trade Strategy
Growing scale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 today, in order to enh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70 years after the 20th century Xingqi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uiwaimaoyi innovation strategy,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inst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temporary new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alysis of how China shoul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First,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ew progress
After World War II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roctivity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ize,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good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conomist and continuously explore the 20th century, has emerged since the 70's influential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following:
1, Strategic Trade Policy
Strategic trade policy arise from 7O 2O century since the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the prevalence of background, the U.S. economist Paul Krugman, who in the mid 8O 2O century, proposed, mainly including two aspects : (1) 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based theory of profit transfer; (2) based on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external economic theory.
2, intra-instry trade theory
20th century 70s Grubel and Lloyd, who created the instry trade theory,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U.S. economist Paul Krugman of 80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heory. The theory is different from the focus on inter-instry trade paper the traditional trade theory, on behalf of my thes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rade, both sides in the same instry, the export of procts they import the same heterogeneous instry trade. Not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strie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proct differentia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intra-instry trade determinants.
3, the proct life cycle theory
Proct life cycle theory Sales Vernon by the United States first proposed in 1966 by Prince, He Xizhe and others improved. Proct life cycle theory, a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and biological procts, like life-cycle. Proct life cycle consists of five stages: (1) Neonatal; (2) growth stage; (3) maturity; (4) decline of sales; (5) for and on.
4,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Since the 80s of the 20th century, Harvard's Michael Porter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and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factor endowments theory of difference is, the theory that a country has been able to flourish, and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e coun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rived from a mutually reinforcing system, in this system, there are four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a coun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ability of these four factors are: (1) factors of proction; (2) domestic demand; (3) related instries ; (4) business strategy, organizational and competitive degree.
Second,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ategy for new inspiration
1, th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natural resources by a country and trading conditions determine the static strengths are the condition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a way to advantage the potential into real ability to effect the comprehensive resul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s a potential advantage, only the final into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form a real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proction factor endowment, along with 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labor resources, but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labor-intensive procts do not necessarily have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establish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to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foreign trade strategy.
2, high-tech instries vital to the development
By the international proct life cycle theory can be deced: Innovation i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s biggest winners. This is because: the proct of Neonatal and growth,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superiority of its state monopoly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thus get a lot of excess monopoly profits; in proct maturity into the so-called "mass proction" stage, innovation States can get huge economies of scale; in proct sales were down period and give and of innovation invest and build factories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output of 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brand to extend its proct life Zhou Qi,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ntinue to make a profit.
3,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intra-instry trade i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n important means of foreign trad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intra-instry trade in all trading nations to bring trade interests,
翻譯為:
4、國際貿易論文參考文獻
<
5、國際貿易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e-國際貿易與企業實施問題的分析 姚鍾華 張濤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 2004年 第08期
跨國經營企業國際市場進入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 宋亞輝 郭繼鳴 李勝歌 文獻來自:河北工業大學學報 2004年 第06期
跨國公司無國籍化的發展趨勢及其政策含義 邱巍 巫寧耕 文獻來自:經濟科學 2001年 第02期.
東亞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 吳先明 文獻來自:世界經濟文匯 2002年 第04期
淺析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國際競爭力 蔡筱霞 文獻來自:林業財務與會計 2004年 第08期
論中國企業跨國並購 武勇 譚力文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探索 2004年 第08期
有關跨國公司與國際技術轉移的理論分析 王學鴻 文獻來自: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 第03期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動因——兼談鄧寧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在發展中國家跨國並購中的適用性 李金環 文獻來自:黑龍江對外經貿 2004年 第09期
現代西方跨國公司理論的發展 林丹明 文獻來自:南開管理評論 1997年 第02期
風險感知與國際市場進入戰略決策的互動研究——兼論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風險防範 許暉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探索 2004年 第10期
創國際名牌做跨國企業 肖瑩 文獻來自:中國紡織報 2006年
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與我國企業的策略 王方 全偉 文獻來自:國際經貿探索 2002年 第01期
國際貿易中企業國際營銷戰略階段研究及中國企業國際營銷戰略的演變
徐頔 林媛 楊翠平 文獻來自:財經界(下半月) 2007年 第02期
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國際貿易方式的創新 汪素芹 文獻來自:國際貿易問題 2002年 第11期
我國跨國經營企業實施國際稅收籌劃策略分析 楊惠芳 文獻來自:國際貿易問題 2003年 第08期
巧用國際資本 加快我國企業跨國經營 張菁 文獻來自:冶金財會 1996年 第04期
我國企業海外投資戰略淺談
張凌 2002 (頁數: 3) 中文期刊
經濟前沿
中國跨國企業的形成與發展特徵
史彧 2002 (頁數: 3) 中文期刊
黑龍江對外經貿
跨國企業並購與中國企業的對策
何茂青 2001 (頁數: 2) 中文期刊
中國信息導報
國際灰市場對跨國經營企業的經濟影響分析
周宏 1996 (頁數: 7) 中文期刊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跨國並購的盈利可能性:對稱與非對稱兩種情況的分析
胡峰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1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對策研究
杜建耀 改革與戰略 2003/10
6、急需國際貿易論文參考文獻
我的是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很有用
《國際服務貿易》 李小牧
電子工業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與規則》
何茂春
世界知識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
程憲 程大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對外貿易研究》
王文舉 安廣實 經濟日報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
汪素芹
機械工業出版社
《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賈建華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及動因分析》 劉紹堅
《國際服務貿易》
張漢林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服務業跨國轉移的趨勢、影響及對策》 王子先,王雪坤,杜娟.
《國際服務貿易》 饒友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國際服務貿易》 程憲
立信會計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 劉東升 中國金融出版社
國家統計局 (www.stats.gov.cn)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0
7、求一篇國貿畢業論文範文
國際貿易中信用證支付的主要風險摘要:信用證作為國際貿易支付領域一項成熟的商業制度,從其產生至今,一直在該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
信用證自身存在的理論上的缺陷造成了近年來信用證詐騙案件的不斷發生。本文比較幾種典型的信用證風險,從而避免操作中
產生的風險,從而使這種工具能更好地為我國的貿易發展而服務。
關鍵詞:國際貿易;信用證;風險管理
我國由於法制不健全,業務人員水平不高以及缺乏有效的
監管等諸多原因,我國已成為信用證詐騙的主要受害國。例如
1984年我國有關部門與外商簽訂進口鋼材合同,並租用義大利
某航運公司的「歐洲快車」號輪承運,船東簽發假提單詐騙,
給我國造成1400萬美元的損失。1993年李文凱化名高橋秀雄在
海外黑勢力操縱下,詐騙我國國內多家單位信用證開證費、手
續費2300萬元。而同年又發生中國農業銀行衡水中心支行100
億美元備用信用證詐騙案,該案雖經多方努力,未造成對外支
付,但為此已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信用證詐騙案屢屢發生,
觸目驚心,危害極大。
一、信用證風險的涵義:信用證結算方式的發展是隨著國際
貿易的發展,在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參與過程中逐步發展而形成
的。它把由進口商履行的付款責任,轉為由銀行來履行,從而保
證出口商安全迅速收到貨款,買方也可以按時收到貨運單據,得
到貨物。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進出口商之間互不信任的
矛盾;同時為進出口雙方提供了融資的便利。所以,自信用證出
現以來,這種結算方式發展很快,並成為國際貿易結算中普遍采
用的一種方式。但是,信用證的內在交易基本原則存在導致欺詐
產生的理論缺陷,存在著很強的利用單據進行欺詐的風險;同
時,由於信用證是獨立於貿易合同之外的自足性文件,對單據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個單據上的誤操作都可能導致信用證拒
付的風險,存在著較多的操作性技術風險。與單據有關的這兩種
風險是信用證最重要最常見的風險,是出口商不得不面對的,任
何一種都可能導致出口商「錢貨兩空」。
二、信用證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關於信用證結算的風險分
類目前有許多的觀點,大同小異。但是這些分類方法都沒有有
效的突出信用證風險的特殊性,所描述的風險很多和其他結算方
式的風險相雷同。對於信用證這種特殊的結算方式,本文認為
有如下風險值得探討:1、開證行信用風險。信用證雖然是銀行
信用,但是也不是絕對安全的。在一些國家銀行的成立不像中
國這樣嚴格,並且需要有注冊資本的限制,國外銀行的所有權也
大多是私有性質的,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的資信非常重要。進口
商會同一小銀行或者根本不存在的銀行聯合進行詐騙是完全可能
的。2、信用證硬條款風險。在信用證的規定格式中,有許多的
硬性條款,這些構成信用證的基本要素,如受益人、有效期、裝
運期、交單期、議付行等,任何一個條款的細微變化都可能給出
口商帶來麻煩。另外就是故意使信用證條款與合同條款不一致,
就是進口商故意在信用證條款中做手腳,使信用證條款與合同條
款有非常細微的差別。如果出口商沒有審核出來,就會出現單證
不符,進口商可以堂而皇之地拒付;如果出口商審核出來,要求
修改信用證,進口商的慣用伎倆就是辯稱此不符純屬銀行筆誤,
不用修改,保證不會拒付。然而一旦進口地的市場價格發生變
化,進口商便會因單證不符而拒付,使得出口商有苦難辯。3、
信用證軟條款風險。在信用證業務中,進口商或開證行有可能利
用信用證只關注單據這一特點設置「陷阱條款」,或稱為信用證
軟條款,即故意以隱蔽的形式在信用證中設置某些條款,使出口
商很難,甚至不可能做到單證一致。4、單據風險。信用證是一
種單據買賣,實行的是憑單付款的原則,在UCP500中有明確的
規定,具體如下:UCP500第4條規定:「在信用證業務中,各
有關當事人處理的是單據而不是與單據有關的貨物、服務及或其
他行為」;UCP500第15條,還規定了「單據有效性的免責」,
指出:「銀行對任何單據的形式、完整性、准確性、真實性、虛
假性或法律效力,或對於單據中載明或附加的一般或特殊條件,
概不負責,銀行對任何單據中有關貨物的描述,數量、重量、品
質、狀況、包裝、交貨、價值或存在,或對貨物發貨人、承運
人、運輸行、收貨人、或貨物的保險人或其他任何人的誠信或行
為或疏忽、清償能力、行為能力或資信狀況,概不負責」。
三、信用證風險管理:1、信用證硬條款風險的防範。硬條
款是信用證完整格式的一些基本條款,這些條款不僅僅要與合同
一致,還應該沒有常識性的錯誤,各種具體的規定一定要合理,
給出口商的業務操作留有餘地。例如,受益人的基本信息要正
確;貨物描述要清楚簡潔;有效期、裝運期和交單期要合理等。
2、信用證軟條款風險的防範。信用證的軟條款具有極大的危害
性,對於軟條款風險的防範沒有明確的方法,主要取決於操作人
員的基本素質,在審證的過程中需要格外的仔細和小心,在一般
情況下碰到上述軟條款應該一律否定,否則後患無窮。例如信用
證規定:本證暫不生效,待進口許可證簽發後或待貨樣經開證人
確認後通知生效。或許進口商本意就只是為了得到樣品,信用證
根本就不會生效,對出口商沒有任何意義。需要指出的是,對於
「2/3提單」條款的信用證應該視具體情況而定,這是一個非常
特殊的條款,如果在業務中完全否定,就可能失去很多的機會,
尤其是在非洲,進口商都習慣採用這一條款,幾乎所有的信用證
都有「2/3提單」的要求,特別是在奈及利亞,已經成為了一種
約定俗成的習慣。因此,在操作中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不能一概
的接受或者否定。
結語:企業通過信用證業務可以有效地迴避對外貿易業務
中的商業風險,保障自身的貨物與資金安全,銀行則通過信用
證業務為進出口企業提供信用保障、風險防範及國際結算方面
的服務,從而推動國際貿易業務的發展。可以說,信用證業務
能否順利進行,與進出口商的利益息息相關,同時也與銀行的
利益密切相關。因為只有通過不斷地向客戶提供安全良好的金
融服務,銀行才能不斷地為自身創造業務收入,這也是銀行發
展壯大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呂紅軍.國際貨物貿易實務.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2
[2]趙麗梅.信用證操作大全.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
[3]金留娟.謹防信用證結算風險.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