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未來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挑戰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未來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挑戰

發布時間: 2023-01-26 03:29:44

1、中國如何應對未來的國際挑戰

當前中國面臨諸多國際挑戰與壓 力,其中既涉及傳統安全領域,也涉及非 傳統安全領域,既有經濟安全因素,也有 政治安全因素。面對復雜嚴峻的安全 形勢,中國務必增強國家戰略能力,積極 參與地區多邊安全機制,加強國際經貿 合作,維護金融穩定,努力實現產業升級, 有效維護新時期中國的國家安全。
• 1. 增強國家戰略能力不僅指國家戰略 資源和實力的大小,如何使用這些資源, 即戰略能力的運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 2、運用好多邊安全機制面對傳統安全 因素與非傳統安全因素相互交織的新 挑戰,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多邊 合作,努力爭取有利於我國的安全環境。 • 3、維護經濟安全,確保經濟發展第一, 深化國際貿易合作,創造互利共贏局面。

2、在當今世界形勢下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

挑戰有四點: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嚴重沖擊;二是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造成巨大的下行壓力;三是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城鄉就業造成嚴重影響;四是國際金融危機增加了我國金融風險。機遇也有四點:一是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給我國擴大內需帶來新機遇;二是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加快自主創新帶來重大機遇;三是國際金融危機是我國擴大利用國際資源、人才的新機遇;四是全球經濟調整對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帶來歷史性機遇。
在其他方面,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國際地位出現較為顯著和重大的變化:第一,實力地位顯著上升;第二,除經濟實力外,中國的軍事、科技、軟實力也持續上升;第三,在中國實力和國際地位上升的同時,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國際地位持續下降,更加顯示中國國際地位的顯著上升;第四,十六大以來中國政府提出的「和平發展」戰略,使世界各國對「中國威脅」的看法和擔憂有所減弱,對中國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強;第五,在中國實力和國際地位持續上升的同時,由於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價值觀等因素,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消極態度仍然沒有改變。

3、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式,中國未來外交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

機遇:在國際上將有更多的話語權,國際威望提升,經濟發展,融入世界,中華文化傳播。復興中華機會多!國力進一步強盛!祖國和平統一機會很大。挑戰:保障國家安全的挑戰越來學大,西方國家針對中國事端頻發。境外勢力反華活動多。國家利益面臨著來自各方的挑戰。貿易摩擦增多………

4、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應該怎樣做?

1.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
2.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3.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
4.積極學習、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
5.積極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普惠共贏方向發展。

5、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面臨怎樣的挑戰?為此中國採取了哪些具體對策?

(1)中國面臨的機遇。其—,世界形勢的緩和,為中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的形勢下,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國面臨的挑戰:其一,在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下,地區或集團的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使中國的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其二,正面臨著新科技革命的挑戰。世界兩極格局瓦解以後,軍備競賽的作用相對下降,綜合國力的競爭提到了首位。各國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各國都把科技開發作為綜合國力一個關鍵因素。如何選擇適應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並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迎接和戰勝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是當今時代向中國提出的新課題。
第三,正面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挑戰。歷史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按國際經濟慣例辦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任何國家已很難保持封閉的經濟模式,所以,中國的唯一選擇,是適應這一趨勢,爭取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第四,正面臨著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考驗。在兩極格局解體以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推行強權政治時減少了前蘇聯的牽制,對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壓力也會相應增加。

(3)面對以上挑戰,只有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只有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才能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增強綜合國力,迎接各種挑戰,盡快地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6、當前形勢下我國在國際上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中國經濟面臨八大機遇與挑戰: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

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並蘊含著難得的機遇。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那麼,在我國經濟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哪些影響,又會蘊含哪些機遇呢?

第一個層面,海外投資。一方面,危機發生後,海外資本市場出現暴跌,對我國較多海外投資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風險也不可忽視,一些項目可能面臨著資產價格縮水、投資收益下降、投資回收期延長等一系列風險。

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海外許多股市大幅縮水,資產價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歷史低位;一些公司為了渡過目前的難關,賤賣公司資產或控股權;一些國家大幅降低了外資進入門檻。這些都為我國相關企業、機構創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潛在機會。國際金融危機延續時間越長,破壞程度越大、經濟恢復越慢,我國海外投資的潛在機會就會越多。

第二個層面,進出口貿易。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而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的目標地也主要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這次危機對我國進出口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對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將會帶來沖擊,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著資金回收困難、訂單減少的風險。我國一般性貿易出口收入、貿易順差、外匯收入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指標可能都會發生重要變化。

就我國進口而言,一些國家基於生產自救可能會出台一些有利於產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關稅、降低出口價格、放鬆技術封鎖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銅、鐵礦石等價格大幅調整降低了我國進口相關商品的成本,這些都有利於相關商品的進口。我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擴大技術類、資源類、短缺類、價格優勢類商品的進口。

第三個層面,金融證券保險業。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聯動、匯率波動及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的影響;金融環境的變化對銀行貸款業務可能產生重要影響;海外金融機構的風險可能傳導到其設置在我國的分支機構上來。對我國證券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股價波動及其對證券機構經營、業績和對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影響;股價波動對市場融資功能的影響及其對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資的影響。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波動對保險業經營及業績的影響;資本市場波動對保險業投資收益的影響。

就影響程度而言,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對外有所開放但尚不充分,這就決定了此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程度相對有限。一方面,在國際金融、證券市場沒有穩定之前,我國金融、證券市場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單邊行情。另一方面,影響我國金融、證券市場未來走勢的主要因素仍是國內的市場環境和運行機制。今後我國仍會堅持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的發展路徑,但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會進一步加強。

第四個層面,房地產業。這次危機從源頭上看是房地產市場危機。因此,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房地產業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我國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有可能面臨一些海外投資客拋售房產、抽離資金的情況;其次,基於美國這次房地產市場危機的深刻教訓,我國未來會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會控制房地產虛假需求的擴大和價格的暴漲暴跌,以避免房地產市場的劇烈波動引發金融業系統性風險。

第五個層面,旅遊業。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受危機影響較深的國家,基於發展本國經濟、增加就業的需要,可能會出台促進本國旅遊業發展的舉措,以吸引更多境外遊客。因此,我國居民出國旅遊可能會更加便利,國內旅遊業面臨著旅遊人數分流的潛在壓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影響,海外入境的人數可能會明顯減少,這對涉外旅遊會產生較大影響。

第六個層面,勞動就業。此次危機對我國勞動就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放緩,新增就業機會可能相對減少。因此,未來一定時期可能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二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等金融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失業金融從業人員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少的國家和地區。因此,我國面臨著引進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機遇,國內金融業也可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人才競爭的態勢。但從長遠來看,這種人才競爭對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個層面,經濟增長。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會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基礎、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明顯不同。同時,我國經濟仍是投資推動型經濟,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網、城市基礎實施、新農村建設等領域仍有巨大的投資空間。一旦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深而出現GDP增速下降較多時,我國投資型經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八個層面,經濟地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恢復經濟的復雜程度、困難程度會比我國大得多。因此,在未來幾年增速趨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總量與發達國家的相對差距將會縮小,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將會上升。具體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價可能會考慮「中國企業談判因素」,而不是過去那種我國「需求什麼」國際市場「炒什麼」、「漲什麼」的格局。

7、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與挑戰

加入WTO給中國帶來機遇和挑戰

中歐協議的順利達成,為中國最終「入世」掃清了最後一大障礙,標志著中國「入世」的雙邊談判即將結束,並進入最後完成程序階段。正如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所估計的那樣: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中國應該能在年底前加入世貿組織。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達成了雙邊協議。2000年5月19日中歐雙方達成了「雙贏」的協議。至此,在欲與中國進行「入世」談判的36個國家中,中國已與其中27個國家達成了雙邊協議。此後,中國還需要與瑞士、墨西哥、厄瓜多和另外兩個拉美國家進行談判,其中較重要的是瑞士和墨西哥。與這5個國家達成協議後,很快就會進入在日內瓦舉行的多邊談判,在達成所有雙邊協議的基礎上,把中國對所有締約方所作的承諾統一到一個多邊框架中去,等待WTO部長級會議的2 3多數通過。

中國「入世」利大於弊
從總體上看,「入世」將導致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擴張。
估計到2005年,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將增長近30%,其年均增長率仍將高於GDP的增長率;進出口貿易對GDP的貢獻度將有所增加;進出口貿易差額將逐年減少,到2005年貿易收支基本達到平衡。
從農產品貿易看,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將獲得諸多的發展機遇。我國農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先天的比較優勢,即你無我有而佔領一定的市場份額。加上「入世」後我國可享受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的普惠待遇,這將有利於改善出口環境,擴大出口渠道,從而使出口進一步增長。入世會使我國的農業進口大幅增加,特別是小麥、玉米等糧食的進口數量將大幅度增長。原因是:第一,自1995年以來,我國糧食已經完全失去了價格優勢。其中,小麥價格已高於國際市場28%;玉米高71.1%;大米高17.8%。第二,美國對穀物的出口補貼,使我國糧食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下降,加上我國對美國西北部小麥進口禁令的解除,可以預計,從美國進口的糧食將急劇增長。第三,進口配額與以往實際進口量相比增加較多。到2005年,小麥、玉米和稻米的配額量將分別達到930萬噸、720萬噸和530萬噸,而1992-1998年,小麥、玉米和稻米的實際平均進口量僅為681.8萬噸、85.3萬噸和53.4萬噸。第四,「入世」後,每年進口配額的一部分必須分配給私營部門,在這種條件下,只要國際市場價格低於國內市場價格,政府就不能再用傳統的辦法通過國有外貿部門的壟斷地位把進口數量控制到配額數量以下。另外,我國入世後,農業平均關稅要從22%降到17.5%(除糧棉油免稅外,我國一般的農產品關稅稅率為50%-70% ,高的達100%以上),降幅很大。這樣,以前受保護越大的產品,其進口增長的幅度就會越大。
從紡織產品貿易看,入世後,我國將從烏拉圭回合簽署的《紡織品和服裝協議》的實施中獲益,出口將獲得快速增長。估計到2005年,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將增長63.8%,而服裝出口增長將提高2倍。那麼,我國在下個世紀將繼續維持作為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國的地位。我國化纖業起步較晚,由於基礎比較薄弱,競爭能力不強,尚依賴高關稅政策的保護。因此,入世可能使化纖產品的進口增加。
從鋼鐵產品貿易看,在烏拉圭回合談判過程中,我國已就鋼鐵產品的關稅減讓、非關稅壁壘和貿易權3個方面作出了承諾,並逐步付諸實施。從總體上說,我國到2005年冶金產品關稅稅率從目前的10.5%降至8.0%的承諾對鋼鐵的進口影響不大,因為從1992年-1998年,我國223種主要鋼鐵產品的關稅從14.5%降至目前的8.88%,我國承諾的到2005年的降稅幅度要比這六年小得多。另外,從我國進口鋼材的貿易結構看,近年來,加工貿易所佔的比重都在一半以上,而這部分鋼材的進口實行的零稅率。所以,關稅減讓不會使鋼鐵行業的進口狀況有太大的改變。從出口方面看,由於目前我國鋼鐵產品出口已享有大部分國家的優惠關稅率,所以入世後,其他成員方現有的關稅減讓水平對我國鋼鐵產品的出口增長不會產生明顯的改善作用。在非關稅壁壘方面,我國在1992年《中美市場准入諒解備忘錄》中已承諾取消鋼鐵產品配額許可證,原則上不以任何形式對進口鋼材做數量限制,可見,消除非關稅壁壘對鋼鐵業進出口的影響也不大。在貿易權方面,我國承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5年內取消鋼鐵產品的核定經營,此後有外貿經營權的企業都可以從事鋼鐵貿易。從這點上看,可能會增加政府控制進口的難度。
從石化產品貿易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石油石化工業的產品進出口的影響在各子行業中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從原油方面看,我國原油價格已在1998年6月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原油進口關稅實行定額關稅制,因此,關稅減讓對其進口的影響較小。對於合成纖維,目前合纖原料和中間體的進口名義關稅一般在10%-16%,但進口合纖原料大部分實行3%-5%的暫定關稅,因此,降低關稅對其進口影響也不大。受影響最大的將是石油煉制行業。由於該行業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再加上我們一直對成品油實行配額許可制,如果在加入WTO後5年內逐步取消配額許可制,那麼在5年的過渡期內,配額將在初始准入量(如果按1998年進口量為基數,成品油初始准入量為1980萬噸)的基礎上每年增加15%。
從機電產品貿易看,削減關稅對我國機電工業產品進出口的總體影響是有限的。因為我國機電產品進口關稅的減讓早已啟動,部分產品的關稅水平已接近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標准。取消非關稅限制措施對機電工業產品進口的影響相對大於其他產業。但隨著機電工業競爭力的強化,以及外商投資企業產品的市場拓展,外國機電產品的替代壓力也在加大,取消非關稅措施的沖擊有可能減弱。
從汽車貿易看,我國汽車工業是受進口保護程度最高的工業部門。隨著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大幅度削減,汽車產品以及汽車工業發展所需的軟、硬體技術的進口都會有大幅度增長,我國汽車工業產出水平預計將下降11%。大型跨國公司會依仗其在技術和資金上的巨大優勢進入我國汽車工業,壟斷我國汽車工業部分關鍵性行業。在5年過渡期內,進口轎車的價格將以每年平均2%-3%的幅度下降,初步預計,進口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將由目前的3%上升到10%左右。
從信息產品貿易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該類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均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我們雖然不能對在2005年實現零關稅對該類產品的進口促進作用估計過高,但年均進口增長10%還是有可能達到的。另外,由於我國信息技術產品貿易絕大部分是加工貿易,降低關稅意味著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從而降低成本,增強該類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估計年均出口增長率也能達到7%左右。

「入世」的中國任重道遠
為增強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擴大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以適應「入世」的新情況,我們必須做出如下努力:
第一,積極佔領和拓展國際市場。一方面要狠抓出口產品質量,積極採用國際市場認可的產品質量標准,主動推進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修訂與完善,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要實行品牌戰略,積極開發有自己特色的產品,爭取以名牌產品佔領國際市場。另一方面,要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要在繼續瞄準傳統主銷市場的同時,積極推進全方位、多元化的出口戰略,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第二,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優先發展一批重點產品,要集中扶持一批市場容量大、體現產業實力和水平、關系國計民生、對行業有較強帶動作用的缺門、短線產品。削減生產能力閑置、市場供應遠超過市場需求的長線產品的生產。扶持一批高新技術產品。對於原有基礎薄弱、尚未形成規模的新興行業(如環保設備等),應抓住國內市場需求不斷上升的有利時機,發揮存量資產作用,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重點開發生產,以促進我國的產業升級。
第三,加速產業外向化進程,發展大型企業集團,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的產業不僅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而且也要遵循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全面走向國際大市場。因此,必須加大產業體制改革的力度,把企業推向國際市場,提高國有企業出口額所佔比重。
第四,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最終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和核心技術。科技創新工作的重點在於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縮短轉化周期。以技術進步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在不長的過渡期內使產業的競爭力,達到能夠與國外大公司抗衡自保的水平。
第五,依照國際慣例保護市場和產業,維護企業和國家利益。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毫不例外地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例外條款、國際慣例、幼稚工業保護等原則,保護自己的市場和產業。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也要充分利用上述原則和慣例提供的優惠條件,盡快制定有關法規,以便在國內工業受沖擊時運用法律手段加以保護。

8、當今世界形勢下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

在當今世界形勢下,中國面臨哪些的機遇和挑戰?
內容摘要:當今世界經濟處於調整中,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特徵,世界經濟治理也出現了一些新變革;自從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過後,世界經濟基本面良好,主要經濟保持增長。近年,美國經濟增長4.1%,歐盟經濟增長 2.1%,增速均有加快。據聯合國統計,近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達到3.6%;與此同時,世界經濟運行也面臨全球經濟發展失衡加劇、資源能源價格高位震盪、貿易壁壘增加、貨幣 政策環境趨緊等問題和挑戰。地區熱點問題持續、恐怖主義活動、地震等自然災害也增加了世界經濟運行的成本和風險。面對世界這樣的經濟發展形勢,我國經濟發展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關鍵詞:經濟形勢;發展;機遇;挑戰;
為了更好地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我們首先要分析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在充分把握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前提下再分析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好地發展我們的經濟。 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形勢當前世界經濟正向全球一體化轉型,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世界經濟發展方向及其重要,了解了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就如同兵家在打仗中了解了敵方,可以主動快速地適應世界、發展自己。了解世界經濟發展形勢,是更好地發展自己國家經濟的必要前提。 當今的世界經濟是全球性的市場經濟,世界市場是世界 經濟體系的核心。 因此,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的進一 步發展,世界經濟運行中的競爭和摩擦也將日趨激烈。美國的強權政治、霸權主義行動,必然要遭到包括西方盟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強烈抵制。另外,廣大發展 中國家獨立自主意識已比過去大為增強,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也日益上升。因此,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必將在全球范圍內產生更廣泛的反感和抵制;西方強國在涉及自身利益問題上的摩擦,今後還將不斷產生。
 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第一,新貿易保護主義與世界經濟新格局。在經濟危機下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正在抬頭,讓人不得放鬆警惕,也使得我國的國際貿易受到巨大挑戰。眼下這場始於 2008 年底至今還在不斷加深的經濟危機,正是直接由於以美元為國際貨幣為基礎的不合理國際貨幣體系和次貸危機後美國不負責任的將債責轉嫁他國而造成其席捲全球。這場經濟危機深刻的揭示了現有的世界經濟體系和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的客觀必要性。 而就國際經濟體系來說,要重新設計充分考慮發展 中國家關切的國際經濟機制,提高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話語權,採取 有效的制衡措施。
第二,外貿出口的重創與拉動內需。在本次經濟危機中,中國受到的直接沖擊相對較小(尤其是金融部分)。但危機帶來的外國市場購買力下降直接重創了我國的出口。中國經濟其實是伴著三個「高」高速發展的,即高投入、高產出、 高順差。改革開放後,我國生產力大大提升,隨之而來的過剩產品,卻因為我國 人民 「勤儉節約」 而在國內市場無法消耗, 只能拿到外國市場,再加上 「低成本」 、低價格,就造成了現在的高順差。表面上,我們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這很漂亮,但實際上這也是顆不定時的巨大炸彈,拿著這么多外國錢有什麼用,美元又在不斷貶值。並且,我國的出口有三「低」 ,即「低成本」 、低價格、低利潤, 所以中國的出口商只能搞薄利多銷, 這樣順差就更大了。 然而,所謂的 「低成本」 其實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所帶來的「低成本」 。實際情況是,我們在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讓外國人過上便宜便捷的生活。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是一種不合 理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危機告訴我們,這條道路現在走不通了。那麼,只能靠 拉動內需來解決,畢竟中國有 13 億人口,這是一個巨大且基本上還未開發的市 場。但是這個市場的購買力低得可憐,有兩個數字可以說明:2006 年,我們的 GDP 總量是 20 萬億,我們的儲蓄存款是 18 萬億。這是為什麼?因為中國的社會 保障水平還很低,老百姓總是擔心未來生活沒保障,以後沒有錢花。不過可喜的是,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就敏銳的察覺到拉動內需的必要性,已經採取 措施,而金融危機正好是一個推行的契機。
第三,企業轉型與就業動向。這次經濟危機在重創中國出口的同時,也使得中國大多數以出口為主的中小型企業遭受打擊,甚至是倒閉。據統計,從 2008 年至今,浙江省的民營企業倒閉了 60%,這個數字是相當可怕的,是一個慘痛的 教訓。而這些企業大多是以出口為主的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吸納社會就業的主力。從外部因素來看,經濟危機帶來的外國市場萎縮和中國政府為應對經濟 危機而採取限制出口拉動內需的措施,使得此類中小型企業只能被動的應對殘酷 現實,甚至被淘汰。所以中小企業結構改革勢在必行,我們應該倡導的是以創新為優勢、以自主知識產權為優勢的創先行企業。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是挑戰也是機遇。優勝劣汰,糟粕被去除,好的企業留下來。但是,也不能因此「一刀切」 , 立刻把勞動密集型企業都排除在外。 中國就業的兩股主力軍——大學生與農民工主要流向此類中小型企業, 構成其中的管理者與底層勞動者。中國的人口基數畢竟很大,高新企業就意味著勞動力過剩與人員精簡,現在只推行高新企業,13 億人口靠什麼吃飯?所以,改革要在緩慢與穩定中行進,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 階段,也是一個關鍵的階段。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復甦,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調整,世界經濟正向全球一體化轉型, 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的進一步發展的形式下,我國面臨著許許多多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許許多多挑戰,我們能不能在這樣的形勢下把握住自己,充分利用 各種有利條件,發展我國經濟,這主要看我們自己的智慧。

9、你認為中國企業在未來國際商務活動中面臨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

一、有利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為我國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機遇。

1、從國際范圍看,世界經濟格局由兩級分化轉入多極化時期,世界經濟重新分化組合,給我國一個很好的機會發展。並且亞太地區政治穩定,經濟很有活力,並且我國與周邊國家關系良好,適合經濟發展。

2、從國內看,我國政治穩定,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為我國企業拓寬國際市場提供了好的基礎。

二、在去杠桿化的背景下,企業將需要重新審視它們配置資本。

對許多企業來說,無法盈利的業務部門將不得不被裁掉,組織結構將不得不更加精簡,業務運營將不得不更加高效。高杠桿企業可能還需要利用不同的資金來源,創造更加輕資本的模式。

(9)未來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挑戰擴展資料:

應對措施

1、對外開放的政策進一步放寬,經濟體制改革和外貿體制改革採取了逐步簡政放權的若干措施,宏觀經營環境的改善,為跨國經營的企業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創造了條件。

2、國家現在實行更優惠的政策,這對於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企業跨國經營,特別是在市場機制完善和法制健全的國家投資辦廠,優良的運輸條件,完善的通訊設施,能與國際投資配套的條件完善等,為我國企業更充分地利用國外資金、技術和市場以及充分施展才能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