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

發布時間: 2023-01-18 22:48:18

1、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過程中提供的"中國方案"有哪些

中國方案堅持互利共贏,強調權利與責任的互動、對等和一致,強調共存共處、共同發展,強調求同存異、包容互鑒。中國方案植根中國土壤,是在中國實踐的成功基礎之上提出的,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參考。

中國方案蘊含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深受中華文化整體觀、辯證觀、義利觀的啟發,其所倡導的循序漸進、顧全大局、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等理念都被實踐證明是有效管控危機、解決問題的方法。

中國方案從理論上系統全面地回應了國際社會的質疑,以整體和配套的理論和戰略,解決中國發展面臨的問題,同時也探索人類發展的新方向。

中國方案主張變惡性競爭為良性競爭,變強權理念為公平正義,這些治理理念對於推動國際社會朝著良性方向發展具有積極的建設性意義,對於全球安全穩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深遠戰略意義。

(1)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擴展資料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框架內。

中國在全球治理、國際秩序、國際安全合作、熱點問題解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張、新方案,在機制創新、規則制定、議程設置、規劃實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展現了中國智慧的深邃與博大,體現了中國方案對於世界和平、發展與穩定的積極推動作用。

2、如何實現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創下25年來的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既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來國際貿易增長中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額和增量的比重分別達6.4%和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這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並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其變化趨勢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競爭從以比較優勢為主,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傢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越多,就越可以在國際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別國的資源。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為主。主要表現為,中間產品、零部件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國公司產業轉移不斷加快,加工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點。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等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於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爭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我國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對策思考

(一)處理好、發展好大國經貿關系,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空間。美、歐、日、東盟、俄既是全球的貿易大國(集團),也是我國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2004年,我國與歐盟、美國、日本和東盟的貿易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分別達到1773億美元、1696億美元、1679億美元和1059億美元,占據我國外貿總額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貿易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雙方在油氣和礦產資源、高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深入推進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系向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發展,事關我國對外經濟工作的大局。

(二)積極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和多邊經貿關系,推動建立有利我經濟發展的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具有重大的經濟政治意義。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繼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經貿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一個更具開放性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貿組織各成員方的長遠利益。我們要積極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在多邊經貿體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做好世貿組織首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的應對及與世貿組織申請加入方談判的工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多邊國際組織的活動,進一步發揮我在聯合國貿發會議、開發計劃署等機構中的作用。

(三)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著重推進高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我國以數量增加為主的增長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必須加快外貿從數量增長為主向以質取勝轉變。要繼續落實和完善出口退稅等各項政策,在確保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狠抓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結構調整;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抓好高新技術產品、軟體和醫葯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支持汽車及零配件、船舶、鐵路設備、通訊產品、生物醫葯等產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術產品帶動機電產品出口,機電產品出口帶動外貿出口的格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著重引進高端加工增值環節。同時,組織協調好國內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的進口

(四)提高貿易摩擦和「入世」後過渡期的應對工作水平,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外部環境。積極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和企業利益。完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做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貿易壁壘應對工作。繼續爭取更多國家承認我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針對全球紡織品貿易取消配額後的新形勢,認真做好紡織品一體化應對。及時發布紡織品出口和紡織業投資信息,引導企業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鼓勵行業自律。推動紡織業開拓國際市場從出口為主向出口與「走出去」相結合轉變,減少貿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貿組織規則,主動做好入世後過渡期應對工作。依法運用各種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密切跟蹤貿易救濟措施實施後對國內上下游產業的不同影響,指導企業及時調整結構、增強競爭力。研究借鑒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相關法律和案例,科學規范案件調查與裁決程序。

3、貿易強國的特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異常迅速,國際地位上升。現已躋身於世界
前十名對外經濟貿易大國之列。但是與世界其他對外經濟貿易大國相比,存在著一定的
差距,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本文通過對1999年商品和服務進出口貿易額居世界
前8位國家(即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荷蘭) 主要對外經濟
貿易指標的比較研究,概括對外經濟貿易強國的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分析目前我國
與貿易強國之間的差距。
一、世界貿易強國的基本特徵
通過對外商品貿易規模和結構、對外服務貿易、對外貿易條件、資本流入和流出等
四個方面主要指標的綜合比較和分析研究表明,世界8個貿易強國在對外經濟貿易方面,
首先表現出規模大的特徵,商品和服務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等各項主要指標在規模
上均居世界前列;其次表現出實力強的特徵,在國際貿易和資本市場上占居明顯的
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憑借其強大的經濟、技術和資本實力,從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取
得最大的經濟利益。概括地說,對外經濟貿易強國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貿
易強國首先應該是貿易大國;二是對外經濟貿易強國同時應該是經濟強國,比較優勢和
競爭優勢明顯;三是對外經濟貿易強國應該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國家。
具體以世界前8個對外經濟貿易強國為例,我們認為, 對外經濟貿易強國應具備如
下4個方面的特徵:
1、經濟高度發達。在世界前8個貿易強國中,6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居世界
前6位,加拿大和荷蘭分居世界第9位和第13位;7個國家人均GDP在20000美元以上, 加
拿大也接近這一水平,而美國和日本超過30000美元。8個國家人均GDP 相當於世界人均
GDP平均水平的4-6倍。作為經濟強國,它們的經濟、技術和資本實力雄厚,科學技術發
展程度高,商品和服務的技術和質量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這是成為世界貿易強國的
技術和物質基礎。據美國《財富》雜志公布,1999年美國和日本分別有179家和107家進
入世界500強,其他國家進入500強的公司數目均居世界前列,而且在產業上主要分布在
製造業和高新技術領域,企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強勁,有力地推動了本國對外經濟貿易
的發展。
2、對外經濟貿易規模大,其影響力強,輻射面廣, 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世界貿易
和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以及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自80年代以來,這8 個國家商品進
出口總額穩居世界前8位,其中1998年美國、德國、 日本商品進出口分別佔世界總額的
14.7%、9%、6%,它們是世界上三個最大的貿易強國,英國和法國在5.4%左右, 意
大利、加拿大、荷蘭在3.5%-4.2%之間。其中,各國在鋼鐵、機器設備、 化學製品等
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方面居世界前列。例如,美國化學製品、機器和交通設備出
口總額居世界首位,汽車出口居世界第三位。德國鋼鐵產品、化學產品、紡織品、汽車
出口居世界首位,機器和交通設備出口居世界第2位。日本鋼鐵產品出口居世界第2位,
機器和交通設備出口居世界第3位,其中辦公和電信設備、汽車產品出口均居世界第2位。
法國鋼鐵產品出口居世界第4位,化學製品出口居世界第3位,機器和交通設備居世界第
4位。英國鋼鐵產品出口居世界第8位,化學產品出口居世界第4位, 機器和交通設備出
口居世界第5位。義大利鋼鐵出口居世界第5位,機器和交通設備出口居世界第6位。 加
拿大機器和交通設備出口居世界第7位,其中汽車產品出口居世界第4位。荷蘭化學產品
出口居世界第7位。
這些國家作為世界產品和資本的主要供應者和需求者,對外經濟貿易活動在很大程
度上直接左右著世界貿易和資本市場的變化方向和趨勢。在這里,應注意區分對外經濟
貿易強國和對外貿易發展程度高的國家。對於一些國家,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盡管對
外經濟貿易高度發展,在本國經濟發展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對外貿易依存度( 出口
佔GDP比重)在90-200%之間,但是它們不能被稱作為對外經濟貿易強國, 因為對世界
貿易的影響和作用有限。
3、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占居明顯的競爭優勢。一是通過參與國際分工, 充分
發揮本國資源的比較優勢和經濟技術的競爭優勢,在質量和技術上保持世界一流水平,
高新技術產品和服務進出口貿易所佔的比重大,其貿易條件始終處於有利地位,能以較
小出口產品換回更多的進口物品。統計數據表明,如果以1990年為100,近年來, 發達
國家貿易條件指數為105%左右,處於較優勢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則為97%,較為劣勢。
尤其是日本的貿易條件一直趨於上升,從進出口貿易中獲取較大的經濟利益。其次是法
國、義大利和美國,貿易條件始終呈有利態勢。德國、英國、荷蘭除了個別年份以外,
貿易條件指數基本持平。加拿大貿易條件相對較差,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其商品進出口結
構有關。
二是憑借國內充裕的資本實力和良好的投資環境,通過海外直接投資和吸引外國投
資,從國際融資中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4、對外開放度大。作為WTO的創始國,這8個國家普遍遵循國際貿易規則, 奉行自
由化國際貿易政策,對外開放程度大。主要標志為:一是平均關稅率低。經過多個回合
的多邊貿易談判, 8 個國家的平均關稅率大幅度下降, 其中平均關稅最低的是美國,
1999年為4.8%,其次是歐盟國家,為5.6%,日本和加拿大分別為6.6%和7.1%。但同
時,在推進全球貿易自由化、打破世界貿易封鎖的同時,美、日、歐利用進口配額、出
口補貼、傾銷反傾銷政策等各種非關稅壁壘,抵制外國商品進入,保護本國貿易,使得
國際貿易的競爭日趨勢激烈。二是市場開放范圍大。按照WTO協議, 在這些國家中不僅
商品市場,而且服務市場和資本市場同時對外開放,對商品和服務貿易、資本流進與流
出的限制性規定少。三是外貿依存度相對較高。美國、日本由於國內經濟高度發達,貿
易依存度偏低,1997年商品和服務出口佔GDP比重分別為12%和11%以外, 其他國家相
對較高,在30%左右,其中加拿大為41%,荷蘭為56%。

4、中國加入WTO的影響是是什麼?

wto就是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是2001年加入的WTO,是第126個 1995年7月11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2001年9月12日至17日,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第18次會議在日內瓦舉行,此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多邊文件提交總理事會審議。會議宣布結束中國工作組的工作。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召開的世貿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審議並表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於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從而成為了最後加入這個組織的主要貿易國之一。這向世界發出了明確的信息:中國准備著成為全球經濟中一個被賦予了完全權利的成員。加入WTO將為中國帶來巨大利益:擴大貿易、推動進一步經濟改革、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並促進法治。

在國內,加入WTO無疑將給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帶來重大的責任和挑戰。在國外,這將從根本上重新確定中國同其它國家的關系,特別是同美國這個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的關系,中國同在亞洲地區的鄰國的關系則更勿庸贅述。

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國加入WTO所引起的變化將遠遠超出它同其它國家的貿易關系領域,既會帶來重重收益,也會帶來挑戰。如何最大限度地擴大收益和減少風險對於決策者、商界人士和消費者來說仍然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

中國為什麼需要WTO

中國經濟在過去20年中的迅猛發展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成功經歷。在強勁的改革措施的推動下,近10%的平均年增長率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和投資新機會,使中國變得更加繁榮。中國從閉關自守的計劃經濟轉向一個更為市場化的貿易強國所產生的效力遍及全球經濟,影響著從消費者選擇到投資流動的方方面面。

但飛速發展並不是沒有代價的。它尤其無情揭示出中國經濟體制中一些結構性的弱點,特別是在農業、金融和國有企業等方面。中國面臨的矛盾一直是,而且會繼續是,如何最好地保持經濟增長和結構改革勢頭的齊頭並進,因為如果其中之一停滯不前,另一個就很可能受挫,從而可能導致產生另外一系列新的經濟挑戰和困難。

從很多方面講,加入WTO都是中國保持經濟發展和改革速度的最佳選擇。隨著世界經濟變得更加錯綜復雜和彼此關聯,中國按照國際貿易規則參與世界經濟對中國以及美國、亞洲和世界都變得更為關鍵。作為WTO成員,中國將能參與國際貿易和投資管理規則的制定。

同樣地,中國將能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來保護自己的貿易利益。中國出口商的一個受益之處是,他們現在可以確信自己的貿易夥伴必須遵守WTO規章。這意味著,舉例而言,WTO成員將不能在自己的國內市場上歧視中國產品。加入WTO將使中國對於外國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在中國的投資增多意味著有更多的高薪就業機會、更多的政府稅收收入和更多的技術轉讓。中國對WTO的承諾將有助於增加各個經濟領域中的競爭。中國消費者將因競爭帶來更多選擇、更低價格和更高質量而直接受益,更不用說對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的覺悟和認識也將提高。競爭將有助於提高效率和生產力,最終增強中國經濟並提高中國公司在任何一個市場同最好的跨國公司進行競爭的能力。

中國經濟將由於服務行業范圍的擴大而受益,外國公司希望在中國加入WTO後向中國引進保險、金融和經銷業。在這些領域的競爭將反過來刺激中國國內的服務業,從而使公司和消費者有更寬的選擇面。

也許最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履行對WTO的承諾,特別是實施那些旨在形成最高透明度和非歧視性貿易的規定,消費者和公司都將受益於更廣泛的法治。

中國在WTO中承擔的義務

中國將因加入WTO而極大受益,但是,加入WTO不僅意味著享有某些權益,而且也意味著承擔具體責任。中國通過15年的艱苦談判,特別是同美國和歐洲聯盟的談判,才加入WTO。中國作出了多方面的承諾。若要全面了解這些承諾,人們需要研讀1,000頁之詳的《中國議定書》、《工作組報告書》以及《商品和服務承諾減讓表》。我們在這里只概述一下中國入世文件的主要內容:

◆ 降低關稅

·對美國商家最為重要的工業關稅將從25%降到7%。

·對美國農牧民最為重要的農業關稅將從31%降到14%。

◆ 對服務業的承諾

·大幅度開放范圍廣泛的服務業,包括美國的重要行業,如銀行、保險、電信和專業性服務等。

◆ 體制改革

·在透明度、通知和咨詢、執法一致和司法審議這些方面的廣泛改革將有助於消除外國公司在中國做生意的障礙。

◆ 遵守現行WTO協議

·中國將承擔起多個現行WTO協議所規定的義務,涵蓋范圍涉及農業、進口許可、貿易知識產權、貿易及同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的技術障礙等所有方面。

◆ 專門涉及中國的貿易自由化條款

·3年內直接與中國客戶進行進出口貿易的權利。

·在加入WTO的3年內在中國銷售所有產品的權利(化肥和原油及精煉石油除外,這些產品在加入WTO的5年後可以批發銷售,化肥在加入WTO的5年後可以零售)。

·對投資和進口的批准不再受制於那些會造成貿易扭曲的要求,如有關技術轉讓、外匯平衡、出口表現和本地原材料含量比例等要求。

·不需在中國投資注冊即有對中國出口的權利。逐步取消對數百種產品的配額和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NTMs),在2005年1月1日前取消與WTO規定不符的所有非關稅措施。

·取消國營貿易公司對工農業產品的進口壟斷。

·要求國營企業的采購和銷售決定必須完全基於商業考慮。

·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以及取消工業品的進口替代和出口補貼。

◆ 保障機制

·美國和其它WTO成員可以在15年內在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中繼續使用特別的非市場經濟方法衡量傾銷情況。

·根據一項專門涉及中國的保障機制,美國和其它WTO成員可以在12年內限制擾亂其市場的中國進口品的增加。

為這些承諾進行談判所付出的時間和努力證明,中國決心成為完全融入這個有規可循的全球貿易體系的一名成員。雖然獲得加入WTO的勝利來之不易,但中國在許多方面面臨另一個同樣值得去努力但也同樣困難的挑戰。從上面列舉的承諾中可以看到,中國為履行其WTO義務正在進行巨大變革:重組工業、公開發表以前在內部發布的法律和規章、建立裁決爭端的正規程序、為外國公司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等。中國同意降低關稅和取消進口配額、取消出口補貼,並對外開放服務業的競爭。這些改變有的將立即實現,還有的則將在幾年內逐步實現。

中國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

中國有13億人口,中國經濟越來越呈多樣化並正在日益增長。中國(與台灣同時)加入WTO不可避免地改變了這個貿易組織的結構和特徵,這將對中國與其它國家、特別是與鄰國的關系產生直接影響。許多亞洲國家正面臨經濟衰退,這些國家希望通過增加出口來重振經濟。從某些方面來說,中國既代表著對這些國家實現目標的競爭性挑戰,也代表著這些國家可以從中國強勁的經濟表現中獲益的機會。

1995年至2001年間,中國出口額從佔全球的2.9%增長到3.9%,而同期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出口停滯不前。在過去4年內,中國在對美電子產品出口領域已經超過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另一方面,中國加入WTO也有利於出口高價值產品的國家和地區促進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據UBS沃伯格投資銀行公司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國加入WTO將促進台灣經濟增長,到2005年增長幅度相當於台灣2000年GDP的1.7%。隨著中國對亞洲其它新興工業化經濟體出口產品的需求增加,這些經濟體的收益預計將達它們2000年GDP的1.1%。

然而,對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來說,前景並不那麼光明。UBS沃伯格公司估計,到2005年,東南亞經濟體蒙受的損失將相當於它們2000年GDP的0.1%到0.2%。對印度來說,這個數字可能高達0.7%。這正是為什麼東盟與中國同意努力開放相互間貿易的一個原因。

美中關系

中國如何履行WTO的成員義務將直接影響美中關系的未來。中國領導人已經一再表明完整履行中國所作承諾的決心。美中兩國的利益都要求避免因中國無力或不願履行入世承諾而增加的美中貿易摩擦。

當然,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會隨著中國加入WTO而消失,正如美國與很多老資格WTO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摩擦也並未消失一樣。甚至正相反,至少是在入世初期,由於兩國貿易關系的規模和范圍擴大,出現摩擦的可能性還會增加。中國已經在與美國的貿易中享有迅速增長的貿易順差。如果美國公司發現中國作出的市場准入承諾不能如預期的那樣迅速實現,其結果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美國出口增長緩慢無力、從政治上無法長久維持的中方雙邊貿易順差以及貿易摩擦加劇。

美國和WTO的其它成員能夠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幫助中國履行其對WTO所承擔的義務來避免發生上述情況。例如,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同美中商業全國委員會合作舉行了一個電視會議,讓美國貿易法專家與中國官員對話。同樣,位於北京的美國駐華使館同北京大學和當地的一個電視函授學院合作,為中國各地社區提供與WTO有關的網上培訓機會。使館商務處組織了一系列的研討會,使當地官員了解WTO的原則。歐洲聯盟也撥款約2,300萬美元使中國官員盡快了解WTO的各項規則和觀念,如保護知識產權。

雖然中國受到必須遵守國際規則並徹底履行其對WTO承諾的極大壓力,但要記住,貿易爭端並非總是單方向。中國同樣將能夠訴諸於WTO機制來解決它同WTO其它成員貿易糾紛。

盡管中國面臨著挑戰,但毫無疑問,加入WTO對中國來說是正確的選擇,並且有益於世界經濟體系。加入WTO將使中國與國際經濟社會緊密相連,最終給中國帶來更多的就業和投資機會,並且由於法治在經濟運作管理中進一步紮根,帶來更大的社會穩定。美國人民將從對中國的更多出口機會、國內的更多就業機會和更多的海外投資選擇中受益。隨著兩國貿易商務關系的擴大,美中兩國人民的直接接觸、觀點交流和技術轉移也將增加。而且,通過WTO而日益增長的相互依賴感,隨著美中兩國更加密切地在事關全球經濟穩定、安全和繁榮的廣泛領域里的合作,應該有助於加強兩國共同的使命感。

5、g20杭州峰會涉及到哪些議題和看點

一、g20杭州峰會議題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1、全球貨幣體系:

2106年10月,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將正式納入人民幣。中國可能會希望借峰會召開的機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推動SDR更廣泛地使用;呼籲改革IMF,並且以更好的方式監測國際資本流動。過去幾年,中國開始更多地參與全球金融監管體系中,並表達對重塑未來政策的強烈興趣,同時,中國已經開始公布以SDR計價的外匯儲備。

2、綠色金融:

利用金融工具推動環境友好型投資,是今年中國在G20峰會上的一個主要倡議。隨著環境保護和對產能過剩行業的重組成為中國國內政策的重要議題,綠色金融日益被視為解決方案中的一部分。

中國可能會呼提倡通過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克服可能阻礙綠色金融發展中的問題,比如外溢效應、期限錯配、缺乏適當的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等。中國在綠色金融方面發展迅速,今年以來,中國已發行的綠色債券達到1200億元,佔全球同期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45%。

3、基礎設施投資:

隨著從貨幣寬松轉向財政擴張以及結構性改革成為全球共識,中國可能會倡導財政政策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比如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尤其是,中國期望「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及絲路基金等新的多邊組織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4、貿易協定:

另一個潛在的議題是2008年啟動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談判。在英國退歐公投之後,任何關於中國與英國或者中國與歐盟之間在貿易協定上的蛛絲馬跡都非常重要。

二、g20杭州峰會有以下六點看點:

1、中央總書記對「杭州時間」的安排:

G20杭州峰會,是2016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近年來中國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峰會。作為東道國領導人,中央總書記在峰會期間的重要活動將有數十場之多。

9月4日至5日的領導人峰會上,中央總書記將主持歡迎儀式、開幕式、五個階段會議、閉幕式等十餘場活動,同各方一道圍繞「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主題和各項重點議題展開討論。會後,中央總書記將出席記者會,向中外記者介紹峰會成果和會議情況。

領導人峰會前,G20工商峰會(B20峰會)將於3日至4日舉行。中央總書記將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全面深入闡述對中國經濟、世界經濟和全球經濟治理的看法和主張。

除上述兩個峰會外,金磚國家領導人按慣例將在峰會期間舉行非正式會晤,中央總書記將出席會晤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央總書記還將同與會外方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

杭州峰會是中國「十三五」時期主辦的首個大型國際峰會。中方將充分利用這一主場外交平台,向世界闡釋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方案。

 2、杭州峰會的新意:

人口佔全球三分之二,國土面積佔全球60%,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85%,貿易額佔全球80%——G20是公認的全球經濟治理主要平台。在世界經濟復甦仍然乏力、不確定性增多的大背景下,各方都期待這次G20峰會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峰會主題下,各方將圍繞「加強政策協調、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影響世界經濟的其他突出問題」等重點議題展開討論。

這些重點議題既著眼當前又旨在長遠,既圍繞增長動力又圍繞治理體制,重點突出發展問題,可謂切中肯綮。

今年以來,G20會議已經產生並將繼續產生多個「首次」——首次聚焦全球增長中長期動力;首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首次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把綠色金融議題引入G20議程;發表G20歷史上第一份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並准備在峰會前完成批准《巴黎協定》的國內法律程序……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G20峰會已經舉行十次。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是G20自身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相信杭州峰會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能夠扮演關鍵角色。

3、與會政要將開展的外交活動:

20位G20成員領導人、8位嘉賓國領導人、7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杭州峰會的外方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將密集開展雙邊和多邊外交活動。

峰會期間舉行的雙多邊會晤,一方面可以就峰會議題本身進行探討,推動達成更多共識;另一方面,還可以藉此機會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其他熱點和敏感問題充分交換意見,管控分歧和爭議。

在眾多會晤中,大國之間的互動尤為引人關注。中美兩國已經宣布,中央總書記和奧巴馬總統將在峰會期間舉行會晤。在此節點舉行的會晤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此外,杭州峰會外交舞台將見證多個「第一次」。這將是巴西總統特梅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等就任現職後首次來華。相信這些「第一次」會為雙邊關系發展創造新機遇,中國將進入繁忙的「多邊外交季」。

4、邀請這么多發展中國家的原因:

東盟主席國寮國、非盟主席國查德、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塞內加爾、77國集團主席國泰國以及哈薩克、埃及……這些發展中國家領導人都受邀與會。杭州峰會,成為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代表性最廣泛的一次峰會。

「G20最終要解決的是發展問題。制定世界經濟未來發展方案,需要聽取和吸收更多國家的訴求。」G20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台,應當拓展發展中國家的話語空間。

在中方推動下,「包容和聯動式發展」成為杭州峰會重點議題之一。峰會第一次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系統性行動計劃。峰會還將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

「對『發展』和『可持續』的高度重視,不僅是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作出的獨特安排,也包含了更加強化G20這一交流合作機制的深刻考慮。

據悉,峰會籌辦過程中,中方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G20外圍對話。聯合國大會、非盟總部、77國集團,和最不發達國家、內陸國和小島國……中國的對話活動覆蓋了幾乎所有聯合國成員,特別是其中130多個發展中國家。「這體現了中國開放、包容的辦會宗旨,讓G20峰會更具代表性。」陳鳳英說。

5、工商「大咖」將關注的話題:

根據杭州峰會的日程安排,迄今規模最大的B20峰會將與G20領導人峰會「背靠背」舉行。800多名全球工商界代表將參加9月3日至4日舉行的這次B20峰會,其中既有跨國公司巨頭,也有中小企業翹楚。

G20工商界活動(B20)的使命是代表工商界為G20建言獻策。呼應G20峰會主題,今年B20設置了「金融促增長」「貿易投資」「基礎設施」「中小企業發展」「就業」「反腐敗」六大議題,成立了由全球533位工商企業、商協會、國際機構和智庫代表組成的5個議題工作組,並組織舉辦了反腐敗論壇。

經過精心准備,今年《B20政策建議報告》已經出爐,將於B20峰會上正式向領導人峰會提交。實施G20智慧創新倡議、支持世界電子貿易平台(eWTP)倡議……報告提出了4方面20項政策建議。

「企業家是引領世界經濟復甦的排頭兵,全球經濟治理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中國工商界在今年B20中可謂「史上最深度參與」——峰會代表近半數來自中國,馬雲、寧高寧、李彥宏等企業家分別擔任5個議題工作組主席。本次B20峰會為中國企業家深入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提供了重要平台。

6、反腐敗「天網」越織越牢:

推動G20制定追逃追贓高級別原則、設立追逃追贓研究中心、制定反腐敗2017-2018年行動計劃……在中國的推動下,反腐敗議題將成為今年G20峰會的重點之一。

「只有風清氣正的經濟環境,才能催生健康的世界經濟。」腐敗是全球現象,為經濟發展創造公平公正環境是各國普遍需求。

近幾年來,反腐敗都是G20的重要議題。作為今年G20主席國,中國高度重視推動G20反腐敗合作。在工商峰會即將向領導人峰會提交的《B20政策建議報告》中,寫入了加大國際反腐合作、提升商業環境透明度等內容。

杭州峰會的預期成果之一,是構建原則、機制、行動「三位一體」的反腐敗格局。所謂「三位一體」,即原則上各成員應共同遵守對腐敗分子的法律認定,機制上要建立互相配合的追逃追贓協商小組,行動上則要在法律結合點上提供方便快捷的主客觀條件,以達成一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