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低碳經濟下國際貿易問題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低碳經濟下國際貿易問題

發布時間: 2023-01-17 14:26:01

1、中國如何發展低碳經濟

1.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業化階段,提高能源效率是減少碳排放最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間非常大。比如說建築節能。在發達經濟體里,三分之一是建築物排放,三分之一是交通運輸排放,三分之一是工業排放。中國現在是工業排放量佔大頭,交通和建築類排放較小。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住房面積越來越大,住房品質越來越高,如果我們效仿歐洲的零排放建築,在建築節能這塊有很大潛力。

工業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間也非常大。由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最先進的技術有,最落後的技術也有。像鋼鐵行業,中國有一些領先技術,例如大中型鋼鐵聯合企業噸鋼的綜合能耗水平比較低,但小煉鋼和落後技術則能耗高、排放多。這就意味著要加速淘汰落後產能。電力方面,中國現階段肯定離不開火電,那麼就要上大壓小,用超臨界、超超臨界發電機組,使單位度電的排放量降到最低。中國在鋼材、水泥、化工、機械等領域投資力度非常大,「十一五」規劃中提出淘汰小火電、小水泥、小造紙,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交通運輸領域,我們也有很多工作可做。航空交通耗費的燃油量比地面交通高很多:與低效率的小汽車相比,高出一倍以上;與大容量的公交,與高速鐵路相比,至少高出三倍、四倍。現在北京到上海的空客一小時一趟,將來高速鐵路要是建好了,每小時一趟,基本上就不需要飛機了,同樣便捷的服務,但排放量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2.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很豐富,雖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較高,但相當一部分已經商業化。例如太陽能熱水器,農村的小沼氣,運用得很普遍;水電、部分發展較好的風電(如新疆塔里木的風電)等,也非常有競爭力;中國每年所利用的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能,摺合標煤約三億噸,如果每年的商品能源消費總量是30億噸,生物質能佔了10%。已經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進一步推廣。

太陽能光伏發電、光熱發電兩種技術現在都在運行。歐洲有一項遠大的工程規劃,准備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上建大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站,然後建遠距離輸變電系統,把電力輸送到歐洲。中國有廣袤的戈壁灘,如果太陽能發電技術成熟,戈壁灘的開發前景將非常廣闊。現在我們就可以進行研發投入,做好前期准備。

交通領域,汽車不再只燒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現在有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等。電動汽車時速可以達到150公里,最遠可以跑400公里,如果蓄電池性能再好一點、動力更強一點,競爭力就會更大。太陽能汽車、氫能燃料電池等技術也在研發中,如果成熟,我們的交通服務將實現很少的碳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除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有很多大文章可做,核能也很有前景。英國長期以來反對核能的聲音很強,現在為了搞低碳經濟,又把發展核能提到議事日程,准備進一步更新和新建核電站。美國也啟動了新的核能計劃。目前的核能利用,盡管在核廢料處置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相對來講它是經濟可行的;從安全的角度看,核電大國——法國就沒有發生過核事故。中國也在大力發展核電,原來是在沿海地區,現在延伸到了內地。但有一個問題,發展核電所需的鈾礦資源,中國比較缺乏。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和世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國際協定,要求鈾礦資源豐富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中亞國家給中國提供鈾礦資源。

3.引導消費者行為

通過提高消費者的節能意識來加速低碳經濟建設進程,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

第一,二氧化碳對氣候變化有負面作用,是有環境成本的。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對它征稅。碳稅跟能源稅不一樣,征能源稅可能會打壓可再生能源,但如果我們加以區分,只對碳征稅,那麼就只會打壓高碳能源。高碳能源的比較收益降低,零碳或低碳能源的比較成本就降低了,市場競爭力也會增強。

中國現在征碳稅的條件應該是成熟的。我們說條件不成熟,主要是兩個原因。一,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沒有承諾減排。如果我們國內征碳稅,和國際政策似乎有矛盾。但實際上這一點我們是完全可以避開的,我們可以不叫碳稅,而叫可枯竭資源稅。因為我們本來就有資源稅,而化石能源是可枯竭資源,那麼征一個可枯竭資源稅,實質上就等於碳稅。原因之二,要徵收碳稅就需要相應的技術、信息、統計資料,一般認為我們現在還不具備這種統計條件。實際上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因為碳只是在煤炭、石油、天然氣里才有,這三項能源都是進入了市場的,統計起來應該非常簡單。至於我們是在生產這一端來徵收,還是在消費這一端來徵收,都可以。所以,徵收碳稅並不是原則上不可行,而是技術操作層面的問題。

第二,我們應該有相應的政策補貼。所有技術的研發、運用,都會經歷從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轉化過程,如果我們給予補貼,就會加速降低成本的過程。對一些暫時不具備商業競爭力,而社會成本又比較低的能源和技術進行補貼,會使它們更迅速地成長,走向市場競爭。

第三,要提高研發投入。很多低碳能源技術、產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開發,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和企業商業化的投入,可以雙管齊下。

第四,對於消費者行為,要有相應的經濟政策措施對奢侈浪費加以限制。幾年以前我提出過一種設想,叫能源消費累進稅制(或者叫碳排放累進稅制)。我們的碳排放空間是有限的,而每個人的基本消費需求也是有限的,因而可以給每個人一定的碳排放量,超出之後就得交稅,超得越多稅率就越高,跟我們的所得稅一樣。這樣既兼顧了基本需求的滿足,又可以使消費者行為更理性化,降低奢侈浪費的部分。要強調的是,能源消費稅應是累進稅率,而不能是統一稅率。統一稅率只會打壓窮人,鼓勵富人消費。

第五,要對公共消費加以控制。中國的公共消費浪費特別多,在高速公路上跑的小汽車多數是公車;辦公大樓里,空調用電等浪費也很多。在一些發達國家,非常注重公共消費的低碳化,部長也乘坐公共交通。所以,政府可以率先垂範。

第六,國外在低碳社區、低碳城市等領域有很多先進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開展國際合作。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發展低碳經濟還有其他一些可以努力的空間。如碳捕獲與埋存技術,雖然用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現在還不具備經濟可行性——因為它耗能特別高,但作為一種技術選擇,我們可以繼續研發,使這種技術將來具有商業可行性,這是戰略投資。而且碳捕獲與埋存技術在有些領域是商業可行、能夠產生收益的,例如用它來提高石油採收率。一些發達國家在進行三次採油時,把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加以液化,注入到地底下把油驅趕出來。中國大慶、勝利油田也涉及到二次、三次採油,完全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我們還可以利用國際貿易來發展低碳經濟。每個國家的資源稟賦、清潔能源的比重和成本都不一樣,碳生產率相對較高的產品我們可以出口,碳生產率較低的產品則可以進口。像礦石,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比我們國內采礦的成本低多了。

總之,低碳經濟不是時髦的概念,可以落實到現實的行動。要通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消費方式的轉型、能源結構的轉型、能源效率的提高,使中國向低碳經濟、低碳社會邁進——只有低碳社會才是可持續的社會。

2、低碳經濟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論文

低碳經濟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低碳經濟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

低碳經濟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發展低碳經濟是寧夏自治區優化外貿結構的重要契機。結合寧夏出口貿易發展現狀,分析低碳經濟對寧夏出口貿易的影響,提出以下建議: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轉變出口貿易增長方式;加快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積極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

關鍵詞:

低碳經濟;寧夏自治區;出口貿易

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工業活動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向空氣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溫室效應顯著,嚴重威脅著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存,阻礙了「地球村」的可持續發展,全球經濟向低碳發展模式轉型是大勢所趨,寧夏自治區作為對外貿易發展空間較大的地區,「低碳化」發展勢在必行。

一、低碳經濟背景下寧夏出口貿易現狀分析

(一)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抗風險能力仍然較弱

近年來,寧夏自治區發展外貿的條件逐步完善。在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擴大內陸開放、加快沿邊開放」之後,寧夏獲准設立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無論是憑借寧夏自身的區位優勢,還是絲綢之路在此的歷史積淀,寧夏都將成為國家「向西開放」戰略決策的重要區域,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拓展戰略空間的中轉站。寧夏的對外貿易經過長期發展,2011—2014年寧夏出口貿易整體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出口貿易額從2011年的15.99億美元增至2014年的43.02億美元,年均增幅達39.08%。受競爭優勢不強、外向經濟脆弱、市場風險抵禦能力較弱等因素影響,加之國際市場需求嚴重萎縮,2015年寧夏出口貿易受到較大沖擊,出現大幅下降,全年進出口總額37.91億美元,同比下降30.3%。其中,出口29.76億美元,同比下降30.8%;進口8.14億美元,同比下降28.1%。

(二)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份額較小

近年來,寧夏的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增速雖高於一般貿易,但所佔比重依然較小。以2015年為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為28.7億美元,同比下降25%。其中,出口25.1億美元,同比下降24.3%;進口3.6億美元,同比下降29.8%。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為1.4億美元,同比增長40%,佔全區進出口總額的4.4%。其中,出口7588萬美元,同比增長137.1%,佔全區出口總額的2.9%;進口6347萬美元,同比下降9.5%,為近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佔全區進口總額的11.5%(見表2)。

(三)出口商品以資源高碳工業品為主,農業特色產業優勢尚未充分發揮

寧夏自治區的外貿進出口產品結構由農副產品、輕紡產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冶金製品構成。出口的工礦產品中以資源為主的有硅鐵和金屬鎂等,大多為加工製造業的中間產品,高附加值的高端技術類產品較少。2015年,寧夏監控的重點出口商品出口額為7.4億美元,同比下降6.3%。其中,資源類產品持續走低,金屬鎂、碳化硅、增碳劑、活性炭出口額分別為484萬美元、1608萬美元、192萬美元和4328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74.3%、47.1%、74.3%和23.3%。羊絨紗線、泰樂菌素、機床及鑄件和輪胎等特色優勢產品出口形勢良好,出口額分別為9133萬美元、8794萬美元、7548萬美元和1614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0.6%、18.9%、18.0%和667.7%。《寧夏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2)》中提出,要集中推進枸杞、清真牛羊肉、牛奶、馬鈴薯、瓜菜五大戰略性主導產業,優質糧食、淡水魚、葡萄、紅棗、優質牧草、農作物特種六大區域性特色優勢產業,蘋果和中葯材兩個地方性特色產業,形成13個優勢產業帶。但近年來,出口商品仍以硅鐵、金屬鎂、鉭鈮製品等資源性商品為主,《規劃》中的特色產業並無體現,寧夏發展特色農業出口的潛力巨大。

(四)對傳統和新興市場出口均呈下降趨勢,對少數市場出口保持穩步增長

隨著寧夏自治區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商品遠銷亞洲、美洲和非洲多個地區。以2015年為例,寧夏對亞洲、歐洲和非洲等傳統市場分別出口14.2億美元、4.7億美元和1.3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30.3%、10.4%和42.8%。盡管新興市場不斷拓展,但受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國際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寧夏對阿聯酋、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等新興市場出口同比分別下降73.4%、29.9%、19.9%、41.9%和7.0%,僅對韓國、越南、香港和澳門保持了增長,同比分別增長98.6%、20.6%、155.9%和21.5%。

二、低碳經濟對寧夏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出口產品成本增加,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

寧夏自治區出口的產品主要以機電產品、資源類、紡織類等碳排放密集的工業品為主,與低碳經濟大背景下國際貿易的新要求相去甚遠。為了降低成本,在生產製造過程中,多數企業採用相對低廉的能源和材料,在出口中多是以量取勝,而「低碳」將會倒逼企業使用清潔能源、採用高新工藝、研發高新技術等,這必然會使成本大大提高,從而降低寧夏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二)開拓出口市場的難度增大

寧夏自治區出口市場相對集中,排在前幾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阿聯酋、沙特、埃及、德國和日本。可以看出,寧夏出口市場主要集中於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科技水平較高,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擁有絕對優勢。寧夏自治區作為出口貿易份額較少的省份,在對外貿易中被動地處於劣勢,發達國家通過立法等手段推行苛刻的低碳規則,實行嚴格的貿易保護政策,必然會對寧夏自治區的出口貿易形成較大阻礙。

(三)低碳貿易壁壘將成為出口貿易新障礙

寧夏自治區的出口市場非常集中,對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市場的過度依賴增加了自身對外貿易的風險性和不穩定性。發達國家以保護環境、強調節能減排為由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將使寧夏自治區的出口貿易面臨新的貿易壁壘。

三、寧夏發展「低碳」型出口貿易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轉變出口貿易增長方式

從寧夏自治區商品出口結構看,全區以製造業見長,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主,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環保標准和附加值都很低。發展低碳經濟,要積極有效地進行產業結構升級,不斷改進和優化進出口貿易結構,必須利用高新技術和低碳技術改造傳統出口產品,減少污染程度較高的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的'出口,應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產業政策,嚴格控制高能耗、重污染的產業,推進能源節約,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促進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同時,還應加大力度開發新能源,減少「高碳」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調整能源結構,發展替代能源,降低出口貿易成本,以應對低碳經濟條件對全區出口貿易的影響。

(二)加快發展特色優勢農業

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發展特色優勢農業,大力發展優質糧食、枸杞、釀酒葡萄、乳製品、清真牛羊肉、馬鈴薯、水產品、瓜果蔬菜等特色農產品,重點在品牌、綠色和清真上做文章,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打造具有寧夏農業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

(三)積極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

低碳經濟的轉化、研發與新技術應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寧夏自治區出口貿易在鞏固和擴大傳統市場同時,更應關注並主動拓展獨聯體、東歐、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興市場,開拓東盟等自由貿易區市場,推進市場多元化,從而降低發達國家低碳貿易壁壘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游建雄.低碳經濟對廣東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N].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82-83.

[2]吳素芳.中阿博覽會新起點下的寧夏進出口貿易發展的問題[J].對外經貿實務,2014(8):52-53.[3]詹晶.低碳經濟對衡陽出口貿易的影響及應對策略[N].南華大學學報,2012(4):6-8.

【拓展閱讀】

論文寫作過程

1、論文選題。

確定選題就是確定研究課題(亦即論文題目),這是寫好論文的第一步。它決定畢業論文寫什麼,怎麼寫,以及是否寫得好。選題正確,論文會寫得得心應手,寫起來又快又好;否則情況會適得其反。

論文選題的原則是什麼?

(1)選擇有研究價值的課題;

(2)選擇自己有能力完成的課題;

(3)選題宜小不宜大。

選題的途徑有哪些呢?

(1)在導師的指導下確定選題;

(2)從搜集、閱讀資料中獲得選題;

(3)從社會實踐和科學實踐中尋找選題;

(4)從好學深思之中得到選題。

2、參考資料的收集篩選。

寫作論文是對科學技術信息的再處理,是否充分地利用已有研究文獻資料,將決定選題的質量、科學研究的質量和論文寫作的質量。

怎麼整理收集到的文獻資料?搜集到的文獻信息需要加以整理,作為寫作論文的參考和依據。

(1)進行分類篩選。對搜集到的文獻進行分類,把有用的資料按內容異同加以集中或分開,與此同時,把無用的或參考作用不大的資料加以剔除。

(2)閱讀和研究資料,鑒別資料和數據的新穎性和適用性。用有序排列、摘錄、做卡片和在電腦中設立專門文件夾的方式建立參考文獻檔案。

(3)根據所搜集的文獻信息,再次考慮最初確定的選題和寫作計劃及論文綱要,從參考文獻中得到啟發和依據,以此訂正選題,補充寫作計劃,細化論文提綱,開始論文寫作。

3、撰寫論文開題報告

(1)擬論文提綱摘要

(2)書寫參考文獻

(3)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4、論文正文書寫

(1)按照擬好的題綱,參考選取的文獻,組織論文全文

(2)注意論文格式

(3)書寫論文致謝

5、論文答辯(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答辯是一種有組織、有準備、有計劃、有鑒定的比較正規的審查論文的重要形式。為了搞好畢業論文答辯,在舉行答辯會前,校方、答辯委員會、答辯者(撰寫畢業論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備。

在答辯會上,考官要極力找出來在論文中所表現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學生不僅要證明自己的論點是對的,而且還要證明老師是錯的。

;

3、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有什麼影響?具體分析。

「中國外貿全年慘淡,但收盤收得好。」商務部國際經貿研究院國際市場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財經》專訪時如此概括,他認為,中國出口這次復甦具備有條件的可持續性,還有一定不確定性。同時,低碳經濟將對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財經》:2009年中國出口在年底終於出現回升拐點,您認為出現這個拐點的原因何在?

白明:總體來看,2009年全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外貿形勢並不樂觀。全年出口總量下降,但收盤收得好。

談到出口增幅轉正的原因,首先從外部原因在於金融危機中各國刺激經濟的措施效果開始顯現,美國經濟增長轉正,外部需求顯著增加。技術上,2008年年底之前中國出口還一路上升,但到11月、12月開始下降,所以去年這兩個月基數偏低,今年同期增幅就被清晰凸顯。

其次,國外需求長時間偏低,但經歷了一年多之後,需求會有一個修正過程。例如國外很多商場、超市需要補貨。

從內部來看,國務院第66次會議制定促進出口的方針,一年半時間內7次增加出口退稅,實施出口信用保險,擴大出口信貸范圍。

最後,在金融危機發生時,各國貿易量普遍降低,我國總量也降低,但在當地市場所佔相對份額上升,占據了有利地形。一旦該國經濟好轉,則更大的市場份額會迅速形成比危機前更大的需求,加速中國出口。

《財經》:這種回升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白明:我認為,中國出口這次復甦具備有條件的可持續性,還有一定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牢固,迪拜危機式的隱患宛如定時炸彈,這種定時炸彈還有多少顆,仍屬未知。但我個人認為可持續的幾率較大,但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首先,國家一年多以來採取不少包括退稅在內的刺激出口措施,但稅率空間已釋放殆盡,17%的稅率因為著杠桿已用到盡頭,因此,這種傳統工具的力度已不可能大幅加大。

其次,內需持續好轉,消化了國內的產能。很多廠商在國內需求就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短時間內不願涉足陰難測的國際市場,出口積極性不高。

另外,去年增長屬於政策性刺激增長,含金量和危機前相比有些不足,如同高考,用少數民族和文藝體育特長加分的學生,雖然暫時和裸分學生一起通過考試,但將來考試加分優惠取消後,就可能捉襟見肘。

最後,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預期早已存在,但在金融危機期間被削弱,危機過後,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會隨之回歸,對出口壓力加大。

《財經》:全世界經歷了一場金融危機,您認為這場金融危機過後,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大環境與以往相比是否有了本質變化?這種變或不變具體體現在哪?

白明:這次金融危機堪稱百年未遇,但並未改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資本、勞動力的流動總體態勢並未根本逆轉。但在這次危機中,很多國家吸取教訓,經濟失衡有所改善,世界更趨均衡、和諧發展。

從國際貿易權力與話語權架構上,歐美國家在世界貿易體系中仍占據主導地位,但新興國家地位有所上升。金融危機前,世界經濟體系仍在歐美西方國家主導之下,但金融危機造成的此消彼長,讓新興國家地位上升,由西方主導變為西方國家與新興國家中的代表國家共同主導,其中,金磚四國的影響力尤其不能忽視。具體體現在世界經濟首腦峰會和哥本哈根環境大會等國際場合。

另外,綠色經濟將主導世界貿易,低碳經濟將對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國際貿易合作方面,區域主導的貿易合作將進一步提升,雙邊經貿合作會進一步發展,多邊發展將更困難,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起到重要的示範作用。

從產業結構看,在金融危機過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各國對虛擬經濟的幻想會逐步降溫,更加註重實體經濟和產品貿易,對資本國際流動的監管與調節會進一步加強。

《財經》:與危機中的情況相比,金融危機過後,中國外貿會有哪些變化?

白明:第一,危機過後,我國出口增長方式轉變的思路和措施將回歸。危機時,由於低檔產品份額下降相對較小,我國出口政策以保市場為主,多多益善,但危機之後,將慢慢回歸「好字當先」,提升產品質量,延長產品價值鏈,打造國際知名品牌。

第二,中國出口將進一步綠色化。哥本哈根會議之後,貿易中綠色比重將進一步增加,低碳經濟的興起為中國外貿製造了新課題。

第三,國際產業鏈將重構,原來占據產業鏈的一些公司在危機中倒閉關門,而危機之後產業鏈上空間重現,會有新興企業填補空白,因此會重新洗牌。跨國公司、國家政策和要素稟賦都會發生變化。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新的、更多的機遇。

《財經》:你提到低碳經濟會對世界貿易格局造成重要影響。

白明:無論哥本哈根會議是否達成協議,也無論達成的協議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貿易的低碳化自然也是與時俱進。

首先,在原有的勞動力、資本、技術、自然資源等要素之外,由於又要多出了一個碳要素,各國在參與國際分工過程中所擁有的比較優勢也會發生轉化。相對來說,發達國家在新能源技術上佔有領先地位,因而希望通過發展低碳經濟占據未來國際市場競爭制高點,而尚未完成工業化進程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就不那麼幸運了,由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粗加工比重大,耗能多,污染大,要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大幅度削減碳排放量,無異於令其退出國際分工。

其次,在低碳經濟這頂大帽子下,各國對碳關稅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許多國家特別是近些年來已然喪失勞動力成本優勢的發達國家,以限制碳排放為名徵收碳關稅則有可能成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號借口。2009年3月17日,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稱,如果其他國家沒有實施溫室氣體強制減排措施,那麼美國將徵收碳關稅,而美國眾議院在2009年6月26日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就包含了有關碳關稅的條款。前不久,法國也提出,從2010年開始,對在環保立法方面不及歐盟嚴格國家的進口產品,將徵收碳關稅。

再次,隨著未來碳排放權交易的日益擴大,碳排放權有可能像勞動力、資本、技術、自然資源等其他要素一樣跨國流動,甚至還會更加自由地流動。由此,很可能替代一部分貨物貿易。

此外,隨著碳要素附著於世界經濟的各個領域,在國際產業鏈條的不同環節上,有可能出現碳排放權的稀缺性差異,一些缺少碳排放權的環節有可能成為產業鏈上的「死結」。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國際產業鏈條面臨著新的一輪重構機緣。

正是由於低碳經濟帶來的上述影響,未來若干年內世界貿易發展將呈現出一系列新的趨向。一方面,世界貿易規模擴張將受到抑制,世界貿易依然發揮著世界經濟增長發動機的作用,但應當是低碳的世界經濟增長發動機,而非高碳的世界經濟增長發動機。另一方面,世界貿易結構將發生變化,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將趨於下降,而低耗能、低污染產品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則趨於上升。

也應看到,盡管引入碳要素有可能改變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但這種比較優勢的改變也局限在一定范圍內,短時間內不足以扭轉當今世界貿易的流向,發達國家的出口貿易依然是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為主,而發展中國家的出口貿易依然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

《財經》:低碳經濟對中國外貿而言意味著什麼?

白明:對於正在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中國來說,哥本哈根會議無疑發出了一個警示信號,這就是一定要徹底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近些年來,在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方面,我們的動作不可謂不大,實施了科技興貿戰略、以質取勝戰略等重大舉措。例如,在出口退稅方面,「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一直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可是,面對著後哥本哈根時代減少碳排放的全球化進程,中國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顯然還任重道遠。迄今為止,我國現在實現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美國的3倍,德國的5倍,日本的近6倍。

不過,發展低碳經濟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來說也並非都是阻力,也有推動力。例如,隨著對碳排放要求的日益嚴格,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混合動力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前景越來越被看好,使中國汽車工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不僅在勞動力成本上擁有後發優勢,而且也能夠在節能環保技術上擁有佔先優勢。事實上,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期間與中方共同簽署的聯合公報中強調,基於中美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巨大投資,兩國政府宣布在十幾個城市開展聯合示範項目,並努力開發共同的技術標准以推動此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在低碳經濟加速發展的今天,中國要想確保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難度無疑會加大。遺憾的是,對於為數不多符合低碳經濟審美標準的出口產品,有關部門並沒有予以足夠的支持。眾所周知,由於符合節能環保的時尚,中國製造的電動自行車在歐美市場上廣受歡迎,但我們自己卻要用近乎於苛刻的國家標准針對電動自行車行業戴上「緊箍咒」,實在匪夷所思。

從根本上講,面對著世界貿易低碳化大趨勢,中國的貿易強國之路也需要用低碳化的產業基礎加以鋪墊。不過,產業低碳化是個「細活」,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應對世界貿易低碳化大趨勢而言,要想在短時間內能夠「出彩」,還需要在貿易政策上更多體現出低碳化導向。

不難看出,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趨勢下,未來的世界貿易發展也必然要呈現出低碳化特徵。為此,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也必須要及時調整思路,在適應世界貿易低碳化過程中力求以變應變.

4、運用經濟生活常識說說發展低碳經濟對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經濟意義

一、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們不能再以資源、能源高消耗和環境重污染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了。如果還把GDP作為發展的全部,還以廉價資源或出口退稅換取GDP;如果口袋裡的錢多了,但生存的環境惡化了,空氣變臟了,水變黑了,就與發展的本意背離了,就與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相悖了。發展低碳經濟更多的是轉變發展方式,減輕單位GDP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通過向自然資源投資來恢復和擴大資源存量,運用生態學原理設計工藝與產業流程來提高資源效率,使發展的成果更好地為人民所共享。

二、發展低碳經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有一種誤解認為,要發展低碳經濟就要拋棄鋼鐵、建材等高耗能的產業,因而不能發展低碳經濟。但我國處於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階段,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鋼材(4358,21.00,0.48%)、水泥、電力等的供應保證,這些「高碳」產業是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帶動產業,也無法通過國際市場滿足國內的巨大需求,這些產業的發展有其合理性。要通過發展低碳經濟,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經濟的碳強度,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和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氣不足的資源條件,決定了我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將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屬於「高碳」能源,我國也沒有廉價利用國際油氣等「低碳」能源的條件。發展低碳經濟,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費的碳排放。

四、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路徑。我國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研發和創新能力有限。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也是我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轉型的最大挑戰。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產業呈快速增加之勢。如果加大投入,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我國可以實現這個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五、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開展國際合作、參與國際「游戲規則」制定的途徑。雖然我國工業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產業結構、技術革命等後發優勢,但我們不得不接受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不得不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處於利潤「微笑曲線」下端。發展低碳經濟,不僅可以與發達國家共同開發相關技術,還可以直接參與新的國際游戲規則的討論和制定,以利於我國的中長期發展和長治久安。

5、論文,800字左右,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煙台是山東省的一個下轄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並與大連隔海相望,海岸線曲長702.5千米,海島曲長206.62千米。煙台市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環渤海經濟圈內以及東亞地區國際性港城、商城。 煙台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經濟水平一直處於全省前列,煙台市主要經濟指標為全省第二,2009年12月30日下午,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公布「第八屆(2009)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新聞發布會在香港舉行。煙台市綜合競爭力居全國22位,居全省第二,省內的青島排在12,濟南則排在27位。當前,從中央到地方,低碳經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並已成為廣大民眾高度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如何順應時代低碳之勢、堅定低碳之路,果斷地將低碳經濟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應當成為煙台開發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一項新的戰略部署。煙台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提出了煙台市2010年的城市發展目標便是,強調低碳經濟 重點改善民生。
在「積極轉方式、精心調結構」進程中,煙台市在不斷鞏固擴大傳統支柱產業優勢地位的同時,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前5個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89億元,增長27.9%,利稅418.5億元,利潤324.4億元,分別增長34.6%和36.3%,三項指標絕對額均居全省前兩位。
在人類經濟史中,重大技術創新的出現和經濟轉型無不獲得金融業的支持。自從低碳經濟概念被提出以來,很多金融企業開始涉足低碳技術開發研究,由此產生了「綠色貸款」和「社會責任基金」等新的概念。一些金融企業開始明確提出節能減排的企業責任,同時積極參與到綠色環保項目的貸款和投資當中,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另外,與排放權交易相關的金融創新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低碳經濟亟須發展「低碳金融」。所謂的「低碳金融」是指與低碳經濟相關的投融資活動,即服務於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技術和項目的直接投融資、碳權交易和銀行貸款等金融活動。為了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金融企業必須樹立低碳金融意識。面對低碳經濟時代的要求,我們必須盡快構建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低碳金融制度,打造包括銀行貸款、直接投融資、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組合而成的碳金融體系。低碳經濟的發展或將成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軌道的重要支撐,也將為金融體系提供全新的發展空間。
然而,盡管國內與低碳經濟相關的金融創新已取得了相當的進展,但其發展仍處於相對初級階段,有許多方面需進一步完善。例如,金融企業對低碳金融的認知程度有待提高,低碳金融的社會效益與金融機構的利潤追求存在矛盾,並且相關中介市場發育不完善,政策法律存在風險等。
在過去的一年裡,「低碳經濟」這4個字在中國遠比全球變暖升溫更快。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它獨佔10%的提案;將它敲入搜索引擎,會在0.004秒的時間里蹦出3600萬個搜索結果。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至少有100個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經濟」的口號,沒有一個省份缺席。最新的成員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計劃成為以應用太陽能為主的「太陽城」。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員姜克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獨家專訪時表示:「我國並沒有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低碳城市。」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是以消費大量能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當前,低碳經濟在我國發展面臨著許多問題。
低碳經濟發展困難緩慢。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主要靠煤、礦產資源的消耗,溫室氣體排放量高於其他國家,經濟發展與減排目標雙重壓力矛盾突出,我國當前處於高能耗階段,同時也是高碳經濟時期。由於國際分工,發展中國家成為能源消耗大國。為了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的高碳經濟仍將繼續保持下去。低碳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應用在低碳經濟的低碳技術的特點是涉及面廣、難度大,一些低碳技術難以實現,嚴重製約低碳經濟的發展。比如煤炭發電行業,我國高碳的火力發電仍是主體地位,但煤電的整體氣化聯合循環技術滿足不了低碳發電要求。交通運輸部門限制汽車CO2的排放,但是缺少新能源動力的配合,太陽能、氫能利用技術處於進一步研究階段。
出口貿易結構向低碳轉型從2008年1月到2009年5月我國出口隱含碳的變化情況(見圖1)。可以看出,2008年8月我國出口碳增長率開始放緩,而到2008年11月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了2.21%。到2009年5月,我國出口碳同比下降了30.73%。結果表明:規模效應是中國貿易出口隱含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隨著出口增長,從2008年1月的26.58%降到2009年5月的-26.34%,規模效應的影響也從2008年1月的21.33%降到2008年11月的-3.29%,到2009年5月規模效應對出口碳排放降幅的影響竟高達-24.47%。2009年1月結構效應使得出口碳同比下降2.43%,2009年5月這一數據擴大到6.25%,由此可見我國出口貿易結構在逐步向低碳轉型。
當前,低碳經濟正如滾滾大潮向我們奔騰而來。我們必須以改革的精神、開放的思路、高遠的眼界、務實的態度、科學的管理,堅定不移地應對挑戰,爭取全面奪取這場「綠色革命」的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