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珠海加豪國際貿易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珠海加豪國際貿易

發布時間: 2023-01-17 02:51:37

1、伍秉鑒為何可以在粵商中脫穎而出成就世界首富?

伍秉鑒是福建人,生於廣州。他的父親伍國瑩曾是十三行總商潘啟官的賬房先生。伍秉鑒所創立的怡和行,以及積累的巨額財富一直是個謎。

清代的怡和行具有很大的生意,嘉慶年間他接辦其兄伍秉鈞的行務,進而為十三行首席行商。

後來清朝政府改革行商制度,他與盧文錦同任總商,進而成為總商之首。

伍秉鑒到1834年時,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富甲天下。

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可以說是一個跨國大財團,在西方商界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清朝初年,繼續延用明朝的海禁政策,安海這個出入口被封起來了。這就是伍家離開安海的背景。伍秉鑒的家族是一個有濃厚商業意識的家族,他的祖輩曾經在康熙年間就移居廣州謀生。

其實,當年伍家最有商業頭腦的是伍秉鈞,他偏偏比較短命,伍家最終選擇了伍秉鑒成為「怡和行」新的掌門人。

事實上,很多人並沒有看好伍秉鑒,有人甚至斷言,怡和行會敗在伍秉鑒身上。

那麼,為什麼後來伍秉鑒成為了世界首富呢?主要還是這么四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吝嗇,可能是伍秉鑒的「專利」,為了省錢他居然給妻子買假首飾,但伍秉鑒卻曾經給他的美國義子約翰·福布斯50萬銀元,幫助他創立了旗昌洋行。類似於這樣的慷慨之舉,在外商中廣為流傳。

外國有個「高老頭」,中國有個伍秉鑒,這兩個商人雖然國籍不同,語言不同,但在吝惜財物方面卻是那樣酷似,就像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

從牙商發展到行商的伍秉鑒,經常從國內長途販運批發商手中購買大批生絲,託付給由他選準的外商,運到加爾各答去銷售,又從那裡購買大批英國貨運回廣州,從中牟取利潤,終於積累了巨額的商業資本,變成了暴發戶。

看來,伍秉鑒確實很會做生意,但是,吝嗇才是伍秉鑒的「專利」。

有人形容吝嗇時,常說:一分錢掰作兩半用。伍秉鑒的吝嗇不是這樣的。為什麼要把一分錢掰作兩半用呢?

有一個故事很有意思。

某天,伍秉鑒的妻子李慧蘭,發現她身上的首飾和匣子里的首飾都不翼而飛,便趕忙跑去准備告訴夫君。

伍秉鑒這時從外面回來了,給她帶回來一些不知從哪買的假首飾。

而那些真首飾,則早被他收撿起來,也不知派什麼用場了。

李慧蘭氣得直哭,她把那些膺品扔得滿地都是。伍秉鑒默默站在那裡,似乎自知理缺。其實,他是在想,自己總有一天會說服她的。

伍秉鑒站了一會,想起什麼,又在地上把那些假玩意一個不漏地撿起來,然後走出去了。

李慧蘭以為自己的夫君可能是改變主意,要把真首飾替她拿回來。

不料伍秉鑒是認為這些假玩意,扔了實在可惜,又拿去退給了賣主。

當時流傳有「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的說法。

32歲的伍秉鑒就接手了怡和行的業務,伍家的事業也開始快速崛起,伍秉鑒成為了十三行行商們的領頭人總商。

伍秉鑒是一位商業奇才,在他經營怡和行時,同歐美各國的重要客戶都建立了緊密的聯系。他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官商,又懂得依靠西方商人的貿易發財致富。

事實上,他的商行同外商聯系最為緊密,他可以在東印度公司、散商和美商中左右逢源。

伍秉鑒還曾經給他的美國義子約翰·福布斯50萬銀元,幫助他創立了旗昌洋行。此人日後成為美國著名的鐵路大王。

類似於這樣的慷慨之舉,在外商中廣為流傳。

在很多外商看來,伍秉鑒已經成為財富的化身,他的商名「浩官」,也成了發財致富的同義詞,連美國波士頓的一艘商船,也以冠上了「浩官號」的名稱而自豪。

但像伍秉鑒這樣的官商,在清朝皇帝和百官眼中,只不過是可隨意盤剝的商人,朝廷和地方官員不斷尋找各種借口,迫使行商們「主動報效」或「認捐」。

伍秉鑒對官吏借端勒索非常頭痛。又一次,他承保的一艘公司船,被海關官吏發現有兩對表未納稅。

他企圖繳180元了事,海關監督卻罰他納稅50倍。說明伍家這時已成為官吏勒索的目標。

只是當時還是伍氏家族的全盛期。伍秉鑒與受昌、紹榮父子在前人創業的基礎上,極大地擴張了伍怡和的家業,成為富甲天下的豪商。但是伍秉鑒已經覺得心力憔悴,已經開始培養繼承人了!

其二、伍秉鑒非常重視家族企業繼承人的培養和鍛煉,自己五十多歲就主動退休了!

嘉慶年間,伍秉鑒就已經列為總商之首,登上首席行商的位置。後來,為了表明他的實際領導權,他曾召集全體行商來處理一艘散商船的棉花交易。

此後數十年間,他一直居於行商首領的地位。

道光年間,伍秉鑒為了避免怡和行務的操勞、公行事務的閑擾和清朝官吏的勒索,確保伍氏家業的綿延,多次謀求擺脫行商身份,物色子弟代充。

但當時行商退休也成了清朝官府勒索的財源,最後他還是通知公司,怡和行務今後將由他的第四子伍受昌來管理。

從此,伍秉鑒告老,由其四子伍受昌繼承行務和公行總商。1833年伍受昌病逝,由五子伍崇曜接任行商和總商。

伍受昌聘任總商的這一段時間,實際上伍秉鑒仍掌握著怡和行行務,以及公行的實權。

伍家與英、美商家每年貿易額達數百萬。伍秉鑒是英公司的「銀行家」和最大債權人。

英國的公司管理者在每年結束廣州的交易,前往澳門暫住時,往往將存款和金銀交伍秉鑒保管。

其公司有時資金周轉不靈,也向伍家借貸。同美商關系更為密切。1834年英公司退出廣州貿易以後,伍家也退出與其他外商的一切貿易,只同美商旗昌行合作,由旗昌洋行將其貨物運銷歐美、印度各國。

伍怡和標記的茶葉,在美國可以賣得高價。此時的伍秉鑒被公認為是19世紀上半葉最富有的外貿商人。

首富想退休,為何退不了?

要知道,以首富之身而能避免超級風雨,自古至今都是少有的。

縱觀歷史,首富的交椅,還真是不好坐的。

1826年,這一年是大清帝國道光六年,一位不僅在帝國內部,且被當時的西方人敬奉為傳奇人物,也就是58歲的帝國首富伍秉鑒在廣州宣布:老爺子我,要退休了。

伍秉鑒的祖上從清朝初期移居到了廣州,到了伍秉鑒本人已是移民的第六代。此前,伍秉鑒的祖上一直默默無聞,一直到了伍秉鑒的父親伍國瑩,伍家才開始參與對外貿易。

經商一定要講究:天時地利。1757年,清廷宣布僅保留粵海關一口對外通商,並且這種對外貿易的特權,還被清政府所特許經營的少數商行壟斷把持,這也就是後來俗稱的廣州「十三行」。

少數幾家商行,壟斷了整個大清帝國的對外貿易,其中的利潤空間可想而知。

伍秉鑒所接手經營的怡和洋行,作為十三行的重要代表,通過經營茶葉出口等壟斷性貿易,由此開始迅速崛起。

帝國的巨富新星,冉冉升起。商海廝殺中,做任何生意,都比不上做壟斷生意來得有「錢景」。在聯合官府進行壟斷經營多年後,伍秉鑒的生意擴張到了全世界。

錢袋子,用得著是寶,用不著是草。

由於誠信經營,待人厚道,伍秉鑒的商業帝國迅速擴大,並且他的商業口碑也在世界范圍廣為流傳。

美國學者特拉維斯·黑尼斯三世、弗蘭克·薩奈羅對此,表示到1834年,伍秉鑒不僅是廣州行商最重要的成員,而且可能是那個時候世界上的首富。

每年的世界富豪排行榜公布後,中國人以能夠占據一席之地為豪,都不奢望能名列前茅。

殊不知,早在19世紀前期,就有一個中國商人坐上了世界首富的交椅。

他就是伍秉鑒。他曾統計自己家產約2600萬兩銀子,而當時美國首富的資產大約為700萬兩。如此規模的財富,是伍秉鑒親手在幾十年內實現的。

事實上,大凡暴富者,都不是市場規律能夠解釋的,伍秉鑒的暴富就是建立在清朝中期以後的行商外貿之上。

伍秉鑒深知其中的厲害關系,所以很早就有退休的思想准備。

其三、伍秉鑒的怡和行曾經一度躍升為世界級的跨國財團,成為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其資本涉足美國的鐵路、證券乃至保險業務,他的一句話就能夠成就兩位世界首富。

32歲的伍秉鑒接手怡和行,這一年是1801年。怡和行在伍秉鑒手中迅速壯大,成為了十三行的總商。伍秉鑒的經商訣竅在哪裡?

他講究快速投資!

伍秉鑒將怡和行主營業務絲織品、茶葉和瓷器交易的不菲收益,迅速資本化,大規模地置辦田產、宅院、茶園、店鋪。

他還到國外投資,借貸給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為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其資本甚至涉足美國勃興的鐵路、證券乃至保險業務。

因此,伍秉鑒的怡和行一度躍升為世界級的跨國財團。同時,伍秉鑒經商誠信,恪守商譽,具有超前的品牌意識。

據說,福布斯在中國最大的收獲是認了一個乾爹,這乾爹就是伍秉鑒。鴉片戰爭結束之後,福布斯回美國時,口袋裡揣了50萬銀元,這是伍秉鑒給他干兒子的,這筆錢是放債,還是投資,或者是饋贈,咱們不得而知。

福布斯拿這筆錢做了什麼?

修鐵路!當時美國的鐵路熱剛剛開始出現,鐵路則是美國經濟起飛的火車頭。美國有一歷史學家講過福布斯和美國鐵路的關系,就像華盛頓與美國的關系。

在人們的想像之中,商界強人應該是雷厲風行,甚至有點獨斷專行的。

伍秉鑒的性格並非如此,洋人說伍秉鑒「天生有懦弱的性格」。

有一些商人善於與人交往,談話時妙趣橫生,富有感染力,伍秉鑒也不是這樣的人,他性格嚴謹,不苟言笑,有人說他「一輩子只講一句笑話,按伍秉鑒的性格來說,他是個不太受歡迎的人。

但事實上,無論是中國行商。還是西洋商人,對伍秉鑒都很信任,很多商人跟伍秉鑒建立起長久的友誼,以及比較牢固的合作關系。伍秉鑒的人際交往秘籍說來很簡單,就是誠實守信和慷慨大度。

有一次,某外國商行按約定,運一批棉花到廣州,到港後人們發現是陳貨,行商不願接收,最後伍秉鑒卻收購了這批棉花。

有人認為這是伍秉鑒畏懼洋人,實際上伍秉鑒正是憑借這種看起來吃虧的態度,與洋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

一位與伍秉鑒合作的美國商人因經營不善,欠下72000元債務,無法回國。

那時所說的「元」是銀元,一艘中等遠洋貨輪攜帶的貨物不過10萬元左右,7萬元是一筆巨款。

伍秉鑒卻對這位商人說,你是個誠實的人,只是你不走運,他拿出借據後,就撕毀了,跟這位商人說我們之間的賬目已經結清了!

事實上,他的一句話成就兩位世界首富。

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一千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位商人。中國商人伍秉鑒和美國商人阿斯特都名列其中。

據資料顯示,伍秉鑒的最高財富為白銀2600萬兩,阿斯特的最高財富折白銀2300萬兩。

他們兩人先後成為清朝道光年間的世界首富。而這兩位世界首富成功皆因為一句話。

伍秉鑒32歲那年從父親手裡接管了怡和行。怡和行是當時廣東有名的「十三行」之一,其經營范圍涉及錢庄、地產、房產、茶園、店鋪等。

伍秉鑒沿用父親「伍浩官」的商名,誠信經營,扶貧濟困。

有一天,阿斯特因缺少押金,而找伍秉鑒幫忙,他承若可以付給伍秉鑒利息,並且,他會一直留在廣州,直到貨款從美國帶回來。

伍秉鑒想了想,便同意了阿斯特的要求。其實,伍秉鑒這一招兒,確實是一步險棋。因為,阿斯特既沒有擔保,在廣東也沒有其他生意。

如果阿斯特是個騙子,那麼,伍秉鑒將失去5000擔的茶葉,而這五千擔的茶葉就是7.2萬兩白銀。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不過,伍秉鑒很欣賞阿斯特的膽略,同時,也很願意拓展在美國的茶葉市場。所以,他決定冒這個險。但是這次,伍秉鑒確實是栽跟頭了。

阿斯特因為經營不善,茶葉生意虧本了。

最後,伍秉鑒卻對這位商人說,你是個誠實的人,只是你不走運,他最後拿出借據後,就撕毀了。

事實上,伍秉鑒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商道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感染和影響下,後來,阿斯特的生意越做越大,很快也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一句話成就了兩位世界首富。而這句話展示了一位商人幫貧濟困、至誠至信的美德。

其實,美德不僅僅決定一個人的品質,同時,也決定了人生的成敗。伍秉鑒的美德感動了阿斯特,也成就了阿斯特,當然也成就了伍秉鑒自己的美名。

伍秉鑒的父親伍國瑩成為行商時,太平洋另一邊,一個地區剛剛擺脫英國的統治,成為獨立國家,這就是美國。

今天的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但剛獨立時它的情形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國土小,人口少,在國際上毫無聲望。

為了支付獨立戰爭的軍費,各州大量發行紙幣,通貨膨脹,國庫空虛。英國對美國實行貿易禁運,歐洲各國大都站在英國一方。西班牙封鎖了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河口。

只有法國勉強向美國開放了西印度群島的幾個港口,但僅允許60噸以下的船出入。

傳統行商的業務范圍僅限於貿易業,伍秉鑒憑借他的過人眼光,從貿易領域拓展到投資領域,他在英、美、印度等地都有投資,這讓怡和行成為一個跨國商業集團。

由於伍秉鑒投資有方,他去世後半個多世紀,美國人的旗昌洋行,仍然每年向伍家支付幾萬元利息。19世紀這是不小的一筆錢,一個家庭僅憑這筆利息,就足以維持體面生活。

美國商人威廉·亨特初到廣州時,還不到20歲,伍秉鑒對他很照顧。亨特在《廣州番鬼錄》一書中說,那些外國商人們經常討論伍秉鑒到底有多少錢。

事實上,在英美商人眼中,伍秉鑒已經是個世界級的神奇人物。

其四、伍秉鑒確實有錢,他的家產有2600萬兩銀子之多,他是商業奇才,其商業發展領域不拘於國內,而是放眼於大洋彼岸,想建立世界性的商業帝國,使怡和行成為了真正的國際財團

2001年,伍秉鑒被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列為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之一。

此次,一共有6名中國人上榜,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坤、伍秉鑒等人。

這6人之中,唯獨伍秉鑒是商人出身,與其他5位相比,伍秉鑒知名度低了不少,甚至到現在知道他的人也不多。

他在廣州出生,出身於經商之家。從小自學成才,可謂是當時一代有名的貿易家,慈善家。

伍秉鑒究竟有多少財產,是大家常常談論的話題;但有一次,因提到他在稻田、房產、店鋪、錢庄,以及在美國、英國船上的貨物等各種各樣的投資,在1834年,他計算了一下,共約值2600萬元。

這里的2600萬元的「元」,多被解釋為一兩銀子,據恆慕義主編的清代名人傳略,這里的「元」應為西班牙銀圓,後期稱「鷹洋」。

後來,在歐美多國,找到保存下來的伍秉鑒的畫像,可見伍秉鑒在海外口碑不錯,有其深遠的影響。伍秉鑒是廣東十三行之首,當年十三行被稱為「天子南庫」。

伍秉鑒主張聚海資,興海貿。他積極與歐美各國建立合作關系,發展海外貿易,並通過國際貿易與海外投資的行為,讓世界了解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

廣州文化公園至珠海南路一帶的廣州西關,曾是清朝晚期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也就是清朝十三行的所在地。

當年,清政府招募新的商人加入十三行之際,伍秉鑒的父親伍國瑩,邁出家族發展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步,他創辦怡和行,專門代理洋船生意,以及代替清朝海關向各國洋船征稅。

伍國瑩利用這一有利契機,大力經營怡和行,為伍秉鑒開創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伍秉鑒接任怡和行。初出茅廬的他備受質疑,但事實證明,伍秉鑒比他的父親更具有經商的天賦。他的成功離不開他高人一等的識人之術,以及細水長流的公關策略。

為保證茶葉的質量,伍秉鑒從茶葉的源頭抓起,專門派人到福建等地的茶園全程監督,並用自己的船隊將茶葉運回。

多年的苦心經營終有回報,在國外只要是「怡和行」商標的茶葉,都被鑒定為質量上乘的茶葉。


嘉慶年間,伍秉鑒的怡和行取代了同文行,而成為了廣州十三行的總商。

事實上,伍秉鑒是商業奇才,他的商業發展領域不拘於國內,還放眼於大洋彼岸,欲建立世界性的商業帝國,使怡和行成為真正的國際財團。

他與歐洲、美洲的重要客戶保持著友好關系,其在海外的許多客戶。

其實,伍秉鑒也是走官商之道,向清廷及地方官賄賂、捐輸,換取官銜和官職。此外。他與外商關系密切,對外貿易額每年達數百萬兩之多。

伍秉鑒出生在商人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很有商業天賦。

在他的帶領下,怡和行的業務迅速崛起,不僅將他父親手中的客戶延續了下來,還同歐美各國建立起了緊密聯系,因此他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他不僅在國內大力發展茶葉產業,還大力投資房地產行業,是洋人眼中的第一大富翁。

以至於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出現資金周轉不靈的時候,第一個就會向這位來自中國的首富求助,而伍氏家族也成為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

但作為封建時代的特權商人,在國內權宦的眼中,伍秉鑒只不過是一個工具。清朝實行捐納制度,伍秉鑒也拿出大筆銀子報效清政府,弄了個三品頂戴,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官商。

此外,他還憑借著對外貿易的有利條件,與外商、外國駐華代表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此時的伍秉鑒,事實上已經躋身世界首富的行列。

伍秉鑒出任總商數十年,一直居於行商的領袖地位。伍家同倫敦大銀行家拜令兄弟公司也有商業往來。

據說,伍秉鑒通過福布斯在鐵路股票上投資接近50萬元,使福布斯成為橫跨北美大陸最有名的鐵路大亨。

伍家的怡和行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跨國財團。伍秉鑒在西方世界有重大的影響。

亨特在獲悉伍秉鑒去世時說,這位舉世聞名的公行最後的頭人,於1843年9月4日卒於廣州河南,享年74歲,他和拿破崙、威靈頓都生於1769年,旗昌洋行為了紀念他,特將一艘船命名為「浩官號」。

英國人則將他與林則徐的蠟像,一同陳列在倫敦名人蠟像陳列館。貿易起家,最終成為富甲天下的人。

事實上,十三行的行商們很多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1822年十三行商館區的一場大火,足足燒了七天七夜,燒毀了價值4000萬兩白銀的財物,洋銀熔入水溝,長達一二里路呀!

總而言之,伍秉鑒就是這樣成為世界首富的,他確實有錢,他的家產有2600萬兩銀子之多。

其實,他也確實是商業奇才,其商業發展領域不拘於國內,而是放眼於大洋彼岸,企圖建立世界性的商業帝國,使怡和行成為了真正的國際財團。

2、珠海珠澳跨境工業區加豪紡織有限公司怎麼樣?

珠海珠澳跨境工業區加豪紡織有限公司是2004-11-19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珠海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第4-3號地(加豪工業大廈)。

珠海珠澳跨境工業區加豪紡織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4007684414951,企業法人梁永奇,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珠海珠澳跨境工業區加豪紡織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制衣生產及銷售;自有物業出租和管理;倉儲;區內貿易;轉口貿易;國際中轉貿易;高檔消費品、高端設備展示展銷服務;環保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環保技術推廣及咨詢;計算機軟體開發;辦公服務;企業管理咨詢服務。(以上不含許可項目)。

珠海珠澳跨境工業區加豪紡織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珠海珠澳跨境工業區加豪紡織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