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對人才的弊端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國際貿易對人才的弊端

發布時間: 2023-01-11 08:41:03

1、外貿專業有很多人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卻就業率不好,這是為何?

外貿專業有很多人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卻就業率不好,這是為何?選擇這個專業的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能力。現在一些學生會選擇這個專業,也是因為他們看到了這個專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只要你在這個行業積累了經驗,我相信你會有一個好的工資和良好的發展空間。

1、這個專業目前仍然很受歡迎。畢業後,有很多工作可以從事。中國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因此各國經濟之間的貿易往來必然非常密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將不斷增加,也將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事實上,現在我們也非常重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但因為大多數學生不符合條件,符合國際標準的人會更少。

2、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還是比較有前途的,但是也要看自身的能力好壞。對於這個專業來說,無論是本科還是專科,學好外語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外貿行業站得住腳,不僅要外語好,還要多學習一些商務溝通技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就業崗位主要是外貿業務員,外貿專員,外貿助理等。這個專業因為工作內容比較廣泛,畢業後的薪酬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收入也多半和業績掛鉤。

3、國際經濟與貿易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經濟與貿易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國際經濟與貿易培養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寬厚的國際經濟、商務、法律、管理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寬廣的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進行跨文化交流,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融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的有理想、有抱負、能從事國際商務經營、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國際化、復合型高素質專門人才。

2、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哪些弊端?

加入WTO是12億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如今塵埃已定。欣喜之餘,我們應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分析加入WTO對我國教育事業的影響,提出相應的對策,發揚積極有利的一面,抑制消極不利方面的影響范圍和強度,以達到推動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的目的。有關WTO與高等教育已有較多的研究,但關於加入WTO對研究生教育的影響卻缺乏研究。研究生教育是創新人才的「孵化器」,因此,探討加入WTO對研究生教育的影 響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加入WTO對研究生教育的影響 服務貿易從減讓范圍看,主要包括市場准入和國民待遇兩方面。在服務貿易的提供方式上有四種: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在服務貿易的承諾上,我國政府主要從市場准入、國民待遇兩方面,對各服務貿易部門可能出現的四種服務貿易方式做出了水平承諾和具體承諾。研究生教育服務貿易也是如此。加入WTO,對研究生教育既有來自具體承諾的直接影響,又有水平承諾、其他教育服務貿易及其他 行業所做出承諾的間接影響。 (一)直接影響 根據與WTO各國達成的協議,我國政府在研究生教育領域(由於我國政府未對研究生教育服務貿易作專門的特殊承諾,故視對高等教育的承諾均適用於研究生教育)做出了以下承諾: 1、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提供服務(這種服務不構成人員、物質或資金的流動,而是通過電訊、郵電、計算機網路實現,如視聽、金融信息等)。對教育來說,主要是提供遠程教育課程與教育培訓服務。我國政府未對跨境交付作任何承諾,因此我們可以自主地決定開放尺度和范圍,可以完全不受WTO協議的約束。由此而來的積極影響是豐富國內研究生教育資源;也為我國剛剛興起的網路教育帶來了挑戰,同時國外意識形態的教育內容也可能趁機而入影響我們的研究生思想教育。 2、境外消費(Consumption Abroad)。所謂境外消費,它指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如接待外國遊客,提供旅遊服務,為國外病人提供醫療服務)。在教育方面,主要指一方國家公民到另一國去留學進修和接受外國留學生等。我們對研究生教育的境外消費未作任何限制,意味著我國對跨國攻讀研究生大開「方便之門」。改革開放以突,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出國的留學生越來越多,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據調查,在我國留學生中攻讀研究生學位者佔了大多數。加入WTO後,由於條件放寬了,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出國留學高潮。對於國內研究生教育機構來說,在面臨國內研究生生源數量減少、質量降低等方面壓力的同時,也同樣擁有走出國門吸引國外優秀生源,加強國際交流、提高國際知名度、創取外匯的機遇。但大量的學生出國留學,移居國外,意味著國家教育資源的巨大損失。留學生學成回國作貢獻,則會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 3、商業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商業存在,是指一成員的服務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通過商業存在提供服務(指允許一國的企業和經濟實體到另一國開業,提供服務,包括投資設立合資、合作和獨資企業。這是服務貿易的最主要形式)。對研究生教育,我國政府的態度是在辦學的形式上「允許中外合作辦學」,在辦學機構的歸屬上,鼓勵「外方可獲得多數擁有權」。是否允許外商獨資辦學呢?「根據我國入世有關教育服務的條款和《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的規定,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單獨設立招收中國公民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對教育等服務保留實行政府定價的權利。」 從承諾可見,商業存在給國外研究生教育「搶灘」中國提供了良好機遇。對欲接受研究生教育者無疑是件大喜事。從就學來講,既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又可以用更少的投資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還可以減少我國研究生教育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壓力,使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研究生教育,激發群眾對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從研究生就業來看,加入WTO後,大量的外國公司進入中國,畢業生也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對於國內研究生教育機構來說,則喜憂參半。首先,國外教育機構來華辦學,我們可以學習外國經驗,吸引海外資金和優質教育資源,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水平;也可以使國內研究生教育機構增加競爭的緊迫感,集中精力、優化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國內外教育機構相互競爭,有利於教育市場化和產業化。國內研究生教育和培訓機構也可以發揮自身的長處,到國外開拓研究生教育和培訓市場。但不利的方面是,我國研究生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還相當短缺,而國外研究生教育和培訓機構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直接在我國境內與現有教育和培訓機構進行競爭,國外有實力的名牌學校將奪走一批好的生源和師資,對國內研究生教育機構的生存和發展形成較大的挑戰。從人才培養看,加入WTO後,國內研究生教育機構會受到外國教育機構在教學質量、教學方法、教學思想、師資建設、專業設置等方面優勢的沖擊;另一個讓國內研究生教育機構「陣痛」的是要有更多的利潤被外國機構瓜分;再有,允許更多的國外教育機構參與國內研究生教育,使我們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反對西化、分化的任務將更加艱巨,這也對我國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和更為迫切的要求。 4、自然人流動(Movement of Personnel)。根據世貿協議的解釋,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通過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務(如一國的醫生、教授、藝術家到另一國從事個體服務,有別於移民)。對教育而言,主要指一國公民到另一國從事專業教學培訓工作。在研究生教育領域,我國政府歡迎「外國個人教育服務提供者受中國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邀請或僱傭,可入境提供教育服務」。但服務者必須「具有學士或以上學位,且具有相應的專業職稱或證書,具有2年專業工作經驗」。這無疑為中外優秀師資資源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無論是對受研究生教育者,還是對研究生教育機構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研究生們可以有更多的優秀教師供選擇,會緩解研究生教育機構名師無處尋、某些專業緊缺優秀教師的狀況。但對國內研究生教師市場,卻造成一定的沖擊。外籍教師會搶去部分教師的「飯碗」,特別是外語等專業的教師。反過來講,外籍教師的加入,又會促進國內教師向他們學習,優化國內整體教師的水平。同樣,國內的優秀教師也有更多的機會跨出國門傳播我國的先進技術,為他國服務。 (二)間接影響 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各部門相互依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會從各個側面間接地影響研究生教育的發展,主要來自服務貿易的水平承諾、其他教育服務的承諾以及其他行業的承諾。

3、國際貿易帶來的好處和壞處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負面影響。正面影響:① 經濟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為各國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② 經濟全球化使一些國家變得更具有競爭力、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國家能富裕起來。③ 全球化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雖然在這期間存在著增長的風險,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國民財富在日益增長,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④ 由於世界范圍的國際分工,經濟全球化使每個民族和民族國家都在經濟和技術的進步中得到自己應得的一份機會。⑤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國家間特別是大國間的協調與合作。⑥ 經濟全球化使南北關系長期以來的緊張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南北經濟交往的規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強。⑦ 一些發展中國家抓住新的發展機遇,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⑧ 推動了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負面影響:① 由於民族國家內部和民族國家之間的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經濟全球化使窮國愈窮,富國愈富,特別是擴大了南北兩極分化和貧富差距。② 經濟全球化會造成全球生態系統的過度開發與破壞,威脅著人類的生存。③ 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他們往往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國際規則的便利,沖擊著發展中國家的主權,便利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例證。④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由於南方國家間經濟實力有限,經濟結構趨同而缺少互補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使南南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面臨挑戰。

4、中國對外貿易的弊端及對策是什麼?

一、當前我國對外貿易中存在的隱憂及其危害

1.我國開拓國際市場的方式過於單一
從理論上說,開拓國際市場至少有對外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兩種方式,後者由於是在東道國國內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因此比較容易繞開東道國的各種貿易壁壘。而我國目前開拓國際市場的手段仍以對外出口為主。我國這種千軍萬馬爭過出口獨木橋的開拓國際市場方式,一方面會導致我國同類企業間的惡性競爭,為求得在外貿出口中的數量擴張,致使當前我國外貿出口增量不增價的矛盾十分突出,並極易遭到進口國的傾銷指控。另一方面,我國這種單一的、樹大招風式的外貿策略已使我國出口產品遭受到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如美國時間2003年11月17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做出了對從中國進口的針織布、胸衣、袍服三種紡織品提出磋商請求的決定,從而對上述中國出口產品實行極為嚴厲的配額限制.

2.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阻礙我國商品的出口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或區域組織以維護其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採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願性的技術性措施。
(1)我國有60%以上的出口企業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每年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貨物金額已超過25%,約為450億~500億美元。
(2)已經從生產流通領域擴展到生產加工領域,不僅包括貨物商品,還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務領域,已經成為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國的貿易成本,引發了貿易爭端,造成地區產業發展不平衡。

3.貿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貿風險加大
近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實現了快速增長,在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過程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日漸增多的貿易摩擦也阻礙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1)對中國商品提起反傾銷訴訟的國家和地區也越來越多,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發展中國家加入對我國反傾銷調查的行列。2007年前11個月,中國遭遇反傾銷、反補貼以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兩反兩保」貿易摩擦62起。(2)貿易摩擦的產品和行業結構呈不斷擴大的趨勢,只要他們認為危害到或將要危害到本國競爭力差的產品,都可以列入傾銷產品的范圍,從過去的原材料、簡單加工擴展到現在的高科技產品,幾乎涵蓋我國出口的大部分產品。(3)涉及的金額和反傾銷稅率越來越大,委內瑞拉1999年決定對中國的皮鞋、人造革皮鞋和布鞋等鞋類,採取臨時措施,徵收300%的反傾銷稅;2004年2月,墨西哥經濟部決定恢復對從中國進口的鞋和鞋靴零件徵收165%-1105%的反傾銷稅。
貿易摩擦給我國出口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導致我國產品在出口市場受到擠壓,對我國產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響。

4.我國外貿實踐中存在著輕視「原產地」規則以及「原產地」規則本身不完善的問題
目前,我國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標准過低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制訂如此低的標准,是因為既要考慮到我國與24個國家的普惠制協議中給惠國的要求,又要考慮到進一步吸收外商投資。如果將原產地規則限制過嚴,會影響外商來華進行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圖加工和補償貿易。因此我國判定出口產品的原產地規則是根據該產品:在中國生產或獲取;在中國發生實質性轉變,即在中國經過主要及最後的製造、加工工序,使其外形、性質、形態或者用途發生實質性改變;在中國增值達25%以上。
(1)原產地規則不嚴謹體現在許多方面:1)我國的原產地標準是以HS稅目改變作為實質性改變的標准,但在「規則」中,沒有「以稅目號改變」的文字表述,由此使簽證人員在理解和實際操作中缺乏統一標准;2)「清單」規定的主要加工工序較為簡單,要求的增值百分比標准較為寬松,涉及的稅目也很不全面;3)「清單」中有些產品的原產地標准缺少合理性,甚至嚴於普惠制原產地標准;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2)我國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標准過低造成了許多不利:1)不利於拓展加工貿易的加工深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國產化率; 2)由於出口產品使用的進口成份過多,不僅增加了不必要的巨額外匯支出,而且不利於我國對原材料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3)不利於發展關鍵性的高新技術;4)由於標准過低,外商往往通過投資設立企業,在我國從事「三來一補」業務,申領我國十分有限的「被動配額」,擠佔了我國本來就十分有限的配額,致使加工貿易對一般貿易形成了較大的沖擊。

5.我國加工貿易中國內價值鏈過短及因此使得商品附加值低
(1)我國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的本地化比例不高,從而導致其發展後勁不足。2003年1-4月,我國加工貿易出口665.6億美元,占同期出口總額的31.5%;加工貿易進口456.1億美元,占同期進口總額的32.7%。這表明我國加工貿易尚處於典型的簡單加工或組裝型發展階段,加工貿易國內產業鏈短,生產能力集中於下游產業,零部件和原材料過度依賴進口,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將會逐漸失去發展後勁。根據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的調查,廣東省電子工業從改革開放初期在全國同行業中列第8到1991年躍居全國第5位,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主要依靠港澳加工裝配業的轉移,但廣東目前的優勢只體現在最終產品的總量,並不具備生產技術上的優勢,產品設計、材料、零部件生產以及銷售均嚴重依賴香港和海外,我國其他沿海地區利用加工貿易發展起來的產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類似問題。
(2)我國加工貿易的增值率極低,致使大量利潤外流。在整個加工貿易的研發、設計、製造、倉儲、運輸、銷售、服務等環節構成的價值鏈中,我國企業承擔的往往是對零件或原輔材料的初級加工、裝配和組裝等勞動密集型環節,佔有的價值鏈環節較少,從而導致產品附加值的提高狀況極不理想。據統計,在來料加工中,目前我方企業平均僅能獲得占出口總額8%左右的工繳費收入,其餘大量的產品增值部分被外方獲得;而在進料加工貿易方式中,由於外方控制著原材料采購和製成品銷售等關鍵環節,便於利用轉移價格等手段,使我方企業利潤嚴重流失。

6. 中國的對外貿易政府管制嚴厲,進出口自由程度地
(1).國內企業要出口產品必須得到政府的批准,大多數生產企業不能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出口產品。
雖然我國對傳統的貿易體制不斷進行改革,如賦予若干生產企業進出口自營權,但是,獲得進出口自營權的僅僅只是少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包括少數科研機構),而且其進出口自營權仍然受到很久的約束,經營范圍受到嚴格的限制,擁有進出口自營權的生產企業實際上並不能真正完全自主地經營進出口業務。此外,雖然我國也允許私營企業獲得進出口自營權,但進入門檻很高,數量極其有限。總之,我國的外貿經營權仍然是由國家控制的,(註:政府對外貿經營權的管制實際上是一種非關稅壁壘。)只有少數生產企業有權可以直接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大多數企業並不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出口產品。這些沒有進出口自營權的企業要出口產品,就只能通過國有外貿公司代理。這意味著,對於大多數沒有進出口權的生產企業來說,它們並不能直接進入國際市場自由地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因而同國際市場之間實際上仍然存在著「隔層」。
由於外貿經營權由政府行政審批,哪些生產企業能進入國際市場完全由政府指定,因此,在缺乏市場競爭和篩選、淘汰機制的情況下,能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並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率的企業,這樣就必然會造成對外貿易的低效率。同時,由於國內大多數生產企業不能直接進入國際市場自由地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因此,國內許多生產企業就不可能完全自由靈活地根據國內外市場的供求狀況,及時生產出完全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產品,從而最大限度地擴大我國的出口,這就人為地壓抑了我國的出口供給彈性。
更重要的是,由於我國的私營企業在沒有得到政府的批准下並不能自由地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因此,這就不利於使我國持續涌現出更多的完全自負盈虧,因而真正具有內在動力和壓力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出口的市場主體,從而極大地阻礙了中國人均出口額的不斷增長。可見,對私營企業的出口限制實際上是對中國出口擴張能力的人為限制。
此外,雖然我國的外貿公司在政府的保護下壟斷了我國的進出口,但我國的國有外貿公司卻因規模小而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而且,由於這些國有外貿企業並不承擔經營虧損的最終財產責任,因此,各國有外貿企業為了擴大出口,而往往不負責任地對內抬價收購、對外低價競銷。國有外貿企業相互之間這種沒有內在約束的無序競爭,不但造成出口秩序混亂、而且增加了我國的出口換匯成本,降低了我國的貿易利得。

(2).我國在進口方面存在著事實上的政府管制,進口的市場化或自由化程度更低
雖然我國自1992年以來不斷降低關稅,但我國降低關稅的政策意圖實際上是側重在緩解我國過大的國際收支順差,同時擴大資本品或技術設備的進口(中國進口中的80%以上是資本品),以提高國內企業的生產率,而並不是著眼於通過實現進口的自由化,以引入國際市場的競爭機制。而且,雖然我國不斷削減非關稅壁壘,但實際上我國對一些已經取消配額、許可證管理的進口商品仍然存在著不同名目的數量限制,一些需要進口品的投資項目需要事先得到政府的立項批准或政府部門的政策性指導。同時,中國在進口的程序上也存在著一些事實上的管制(如需要若干個政府部門的蓋章認可,進口手續過於繁瑣等)。此外,在政府對進口進行嚴格管制的同時,我國對許多產品的進口仍實行國家壟斷,這種進口壟斷實際上也是一種非關稅壁壘。
我國對進口進行管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國內某些行業或企業(特別是保護了國有企業),但卻因減弱了進口產品的競爭壓力,同時使國內企業得不到低成本的生產投入品,從而降低了國內企業的生產效率。

二、消除我國對外貿易中已存隱憂的對策

1.切實落實「走出去」戰略
(1)明確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主體。所謂「走出去」,既包括產品打入國際市場,也包括向外輸出資本,但主要是輸出資本,即到國外投資辦廠。目前,通過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特別是近幾年的改革攻堅,我國多數國有企業和鄉鎮集體企業已經從政府的懷抱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和法人實體,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無疑也應當成為主體。各級政府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宏觀調控、服務、監督等方面多下功夫,切不可越俎代庖,代替企業作經營決策。
(2)科學確定「走出去」的具體方式。我國走出去的企業大致有以下類型:1)海外直接投資。目前除資源開發型項目規模較大外,我國絕大多數對外投資項目都屬中小項目,企業平均規模為198萬美元。2)對外承包工程和設計咨詢。對外承包工程是商品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綜合載體,也是我國企業「走出去」比較成熟的方式,能夠發揮我國企業產業基礎全面、設備製造技術成熟、勞動力資源豐富和管理成本低的綜合優勢;3)對外勞務合作。我國對外勞務合作的主要市場集中於發展中國家,其中有3/4輸往亞洲國家,勞務人員仍以建築工、縫紉工等中低級勞務為主。
「走出去」作為一項長遠的開放戰略,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在微觀層面上,應制定具體的企業發展戰略和市場開發戰略,解決「走出去」的區域和產業選擇問題。1)對於資源開發型項目,應主要立足於非洲、拉美、中亞及其他友好國家,重點投資於這些國家建設急需的能源、礦產等戰略資源和人民生活必需的農牧漁業資源;2)對於境外生產型項目,重點應放在東南亞、南非、北非、拉美和歐美等經濟環境較好的國家,以投資少、見效快的境外加工貿易項目為主,引導企業將過剩的生產能力和成熟技術向外轉移。3)對於國際承包工程,應立足於傳統的亞洲、非洲和中東市場,力爭提高市場佔有率。同時,利用入世帶來的有利機遇,加大對歐美、大洋洲和拉美市場的開拓力度,爭取有所突破;加強對勞務人員的培訓,提高勞務人員素質,在全球勞務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確保原有市場,力爭擴大外派勞務規模; 宏觀層面上要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職能。政府要從金融保險服務、稅收、外匯管理等方面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走出去」;做好國際市場和國別情況的信息發布和咨詢工作,以滿足國內企業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境外投資企業的管理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防止一哄而上,在國外搞重復建設,無序競爭,自相殘殺。
(3)科學選擇「走出去」的區位。 「走出去」應當貫徹多元化的方針,面向全球市場,切不可搞單打一。另一方面又必須看到,「走出去」的重點地區應當是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東歐、獨聯體經濟轉軌國家。因為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來看,無論是裝備水平、生產技術,還是產品質量,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都有較大差距,但同發展中國家相比,卻有一定的優勢。而有無比較優勢,則是「往哪兒走」的最重要的判斷依據。

2.政府企業共同預防和避免貿易壁壘,減少損失
(1)政府方面。①建立預警機制,實現對外貿易保護前置化。政府有關部門要緊密跟蹤重點出口國家和地區情況,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以便及時了解某貿易壁壘的動向,定期或不定期發布預警信息,提醒相關企業及時做好相應准備。②制定優惠措施,發展循環經濟,扶持「綠色」企業發展。政府應通過優惠政策,扶持一批符合國際標准、管理先進、科技含量高的綠色環保型企業,同時淘汰一批規模小、檔次低、管理水平低、環保意識差的企業。③實施標准化戰略,制定與國際標准一致的國家標准和技術法規。應制訂鼓勵政策,統一並提高我國的技術標准,使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與國際標准協調,並按照需要將這些國際標准引入我國,讓生產企業在掌握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去安排生產,以使產品符合進口國要求,這對擴大出口貿易,加快對外貿易的發展都有較大的幫助。④政府有關部門要服務和幫助企業開拓其他市場,規避貿易風險。企業還可通過勞務輸出、技術輸出、境外投資等多種方式,在消費國就地生產、加工,讓「銷售地」變「產地」,避開貿易壁壘。
(2)企業方面。①企業應強化標准化意識,採用合理適用的國際標准,嚴格執行標准,並將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標准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造出適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從制度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品質和環保品質,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處於有利的競爭地位。②企業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產品以及對產品的檢驗檢測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沖破現在技術性貿易壁壘。③企業應投入研究開發費用,生產符合外國技術標准特別是苛刻要求的先進產品,還要自覺增強環保意識,努力使自己的產品成為「綠色產品」,預防和避免貿易爭端的發生。當貿易爭端一旦發生,要通過政府的交涉,努力使外國政府取消其技術性貿易壁壘,將企業利益損失降到最低。

3.政府完善應對機制,減少貿易摩擦
(1)政府方面。①我國政府充分利用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加強與外國的交涉。政府應充分援引WTO反傾銷協議中的條款,對其他國家對我國提出的反傾銷措施和調查程序進行嚴格的調查,並提出異議,通過雙邊、多邊談判,記載反傾銷應訴中所作的實踐,進一步澄清相關問題,據理力爭,督促相關國家修訂對華市場經濟體制的認定標准,最終取消歧視性的對華反傾銷政策措施。②建立和完善反傾銷應訴機制,完善我國反傾銷預警機制網路。③加強對出口競爭秩序的規范,設置合理,有效的出口經營管理機制,建立並執行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的出口制度,是減少對華反傾銷訴銷的有效措施。
(2)企業方面。①企業應調整戰略,實行國際化經營。②要不斷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大科技投入,不斷研製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的科技產量,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名牌戰略,實現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品的轉變和以價取勝的戰略轉變。③企業在反傾銷的過程中,應當熟悉國際慣例,依法應對反傾銷,使自己由被動化為主動。

4.完善我國原產地規則
(1)制訂合理、科學、適用的原產地規則
根據我國國際貿易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適度的原產地規則標准,如在增值百分比的確定上應結合我國對外貿易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比例標准。同時原產地判斷標准不宜過低,特別是出口貨物原產地的判斷標准更是如此。原產地規則應具有可操作性,在技術上是嚴謹的,同時有適當的靈活性。
(2)原產地規則應有廣泛的適用性
制訂原產地規則時應充分考慮在盡可能廣的范圍內適用,特別是要考慮原產地規則對於我國對外貿易政策執行的重要性。在我國的原產地規則中,應包括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反補貼條例》所需要的原產地判斷標准,以及針對反傾銷、反補貼中規避措施的原產地規則;應制定進口優惠關稅條件下適用的原產地規則,特別是復進口、復出口產品的原產地規則;對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的產品確定專門的原產地判斷標准,提高配額的利用率,為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出口商品規定合理的原產地判斷標准。
(3)加強對原產地證發放的管理工作
我國有多家單位可簽發原產地證,這給我國對原產地證簽發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而且各機構對於原產地證簽發標準的尺度不一也給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少麻煩。全國目前有200多個發放原產地證的單位,每年發60多萬張,每個證收50元手續費,有個別發證單位,只蓋章收費,不檢查其合同產品是否符合原產地規則,也不監管貨物。此種情況的出現無疑不利於正確執行我國的原產地規則,也會影響到我國與一些國家的貿易關系,因此應強化對原產地證發放的管理工作。

5.通過提高加工貿易料件的本地化率來延長我國加工貿易的國內價值鏈
從跨國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目標分析,加工貿易企業希望通過對料件的本地采購來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現階段,有一些外資企業嘗試將零部件的采購轉移到我國國內。因此,要提高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的本地化率,擴大我國國產料件的出口,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有關政策。
(1)確定科學的產業政策。我國的上游產業包括機械、電子、化工等基礎產業,長期以來,這些產業生產發展的滯後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而國家的價格、投資、稅收、貸款等政策幾乎都是向下游產業傾斜。因此,不從根本上扭轉對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的現行政策,就難以實現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的進口替代。
(2)從資金方面給予支持。為使國內企業生產的材料和零件在質量、規格和成本等方面適應加工貿易出口的要求,國家應提供資金扶植國內企業開發、試制新產品或者向用戶提供試用品。有關部門可考慮在新產品試制費、新產品開發費、外貿發展基金中單列鼓勵加工貿易本地化基金,簡化申請和審批程序。同時國家應鼓勵建立民間的「風險融資」機制,如通過減免稅改革,鼓勵企業間成立「風險基金」,投資於具有較高風險的新產品開發和試制項目。
(3)鼓勵來料加工、進料加工企業進行國內采購。一方面,由於我國國內來料加工企業的大多數產品會進入國際市場,對於其國內零部件供應商而言屬於間接出口,因此可對這部分產品實行出口退稅,以降低來料加工企業國內采購的成本,從經濟角度激勵來料加工企業擴大國內采購;另一方面,鑒於我國目前出口退稅機制運行效率較低,對進料加工企業的深加工結轉實行稅收「免、抵、退」會擠占企業大量資金,進而嚴重削弱了出口退稅制度的激勵效果,因此可對進料加工企業的深加工結轉貨物實行免徵相關稅收的優惠政策。
(4)建立需求信息庫。在加工貿易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建立中間投入品供求信息庫。由於企業對信息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而對信息採集、更新的投入大,投資風險高,因此國家應實行扶植政策。針對加工貿易可選擇的替代產品建立專業信息庫和信息網路,及時公布產品的質量標准、規格、價格和供應渠道等。

5、國際貿易對一個國家來說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我個人認為."地球村"是件好事!當然也有一些壞處 好處是:1.全球經濟和睦共同發展,以利益共同體來處理各國的一切事物(歐盟的成立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法律@條例.) 2.發達國家對與發展中國家是實行的可持續發展與和平利用資源的主體.近一步減小國際貿易差額. 3.人與人之間和睦友誼,可能避免戰爭的存在,一致對外(破壞和平份子) 壞處是:1.占據統治或霸權主義的國家不能完全執行聯盟的條律,對發展中國家或發達國家實行有目的的"活動" 2.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有限的國家導致發達國家對於個別發展中國家的幫助級少. 3.各國的科學技術或自我能源問題不願意(不甘心)付出多! 望我的回答可以讓你滿意 謝謝~

6、國際貿易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好處:
自由貿易可以讓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品無限制的流通,這樣市場上可供消費者選擇的商品琳琅滿目,而且自由貿易下是零關稅的,真可謂是物美價廉,能讓消費者收益。比如中國香港就是自由貿易港,被稱為購物天堂就是這個原因。
1. 保障大型組織貿易;
2.支持大型組織的市場經濟。
壞處:減低小型企業的競爭力;引致大型組織壟斷市場經濟;產生惡性競爭。
1) 對當地政府來說自由貿易情況下是免關稅的,政府收入要減少。
2) 對於當地的企業來說,尤其是剛剛起步的民族企業來說是一種災難,例如中國的汽車產業,如果國家放開汽車產業進口,原裝德國、日本、美國這些製造汽車的傳統優勢強國進入中國市場,那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全部都要倒閉,對國民經濟的沖擊是很大的,所以中國一直保持對進口車徵收決的進口關稅來保護本國的汽車產業。
自由貿易指政府不採用關稅、配額或其他形式來干預國際貿易的政策。 自由貿易是指國家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和障礙,取消本國進出口商品各種優待和特權,對進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進出口,在國內市場上自由競爭的貿易政策。
拓展資料
國際貿易,又簡稱稱貿易,是指貨物和服務的跨境貿易出售合作等,一般包括了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以也可以稱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稱為世界貿易。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並且改善國際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的收入。國際貿易專業主要屬於經濟學領域,主要依靠經濟學理論,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
擴大城市旅遊的規模,增加城市人口是游戲的首要目標,也是游戲的核心玩法——建造、不斷建造房屋、升級房屋、改善房屋。在建造房屋之前,玩家就需要先建造道路,因為建築有一定的要求,它只能建造在道路的兩邊。房子建好後也需要升級。隨著不斷的升級,房子會改變形狀,變得越來越高,最終會變成現代化的摩天大樓。房屋升級需要建築材料,因此游戲玩家不能只建築房屋,同時也要建築一些促進城市發展的一些建築物,例如,發電廠,垃圾回收站,風力發電機等,通過不斷的完善,逐漸建立出讓玩家滿意的城市,來滿足玩家對美好生活的想像,獲得玩游戲的快樂,同時可以從游戲中,了解更多的建築知識以及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並且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需要的一些能量資源等。

7、國際貿易的利與弊?詳細詳細

..WTO是世界貿易組織的.
總的說來中國加入WTO利大於弊
中國和美國15日在這里簽署了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從而結束了雙方長達13年的馬拉松式的談判,為中國早日加入世貿組織鋪平了道路。
中國為什麼要堅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呢?
據權威人士分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總的說來有利有弊,但利大於弊。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加入世貿組織將有利於擴大中國的出口。「入世」後,世貿組織的100多個成員都將給中國以最惠國待遇,而且也不必在最惠國待遇問題上遭到美國一年一度的非難,中國的出口有望大幅度增長。
其次,加入世貿組織有利於中國在平等的條件下參與世界競爭,有利於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給外商實行國民待遇後,將有利於改善中國的投資環境,對引進外資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及自身的活力都有好處。
第三,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作為世貿組織的正式成員將可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擺脫別人制定規則,中國被動接受的不利狀況,而且參與制定規則,有利於使中國的合法權益得到反映;同時,可把國際貿易爭端交到世貿組織的仲裁機關處理,免受不公正處罰。
第四,加入世貿組織,世貿組織成員中的主要貿易大國將不得不減少、取消對中國的紡織品等商品實行的不同程度的貿易歧視措施。
第五,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的進口關稅將降低,有利於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當然,加入世貿組織,也將帶來一些壓力和挑戰,如會給國內的部分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但專家們指出,這些壓力將促使企業加速技術改造,改進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總之,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

8、國際貿易的壞處有哪些?

在行政保護下的一些壟斷企業將會受損。

各國之間的貿易最終是建立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之上,貿易之所以是互惠的,是因為它使各國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如果一種物品的國內價格高於世界價格,則說明國內的該物品沒有比較優勢,處於利益最大化的考慮,決策者應該進口該物品而不是自己生產。

國際貿易注意事項

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不得違反有關反壟斷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施壟斷行為,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實施壟斷行為,危害市場公平競爭的,依照有關反壟斷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

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不得實施以不正當的低價銷售商品、串通投標、發布虛假廣告、進行商業賄賂等不正當競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