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堯天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堯天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1-08 04:14:52

1、描寫上海灘的經典詩句

1

2、鄭成功是一個有過怎麼樣貢獻的人?

鄭成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這是三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共同承認的。他的驅荷復台的立場和功績,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僅是中國人民崇拜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維護海商權益,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崇敬的歷史名人,堪稱為「國際英雄」,更是光耀千秋。

在台灣,由於鄭成功的驅荷復台,鄭氏為團結台胞,建設台灣,施行有效措施,更是敬仰情深。在《台灣名勝楹聯》中,尤其中同治年間下令為鄭成功建祠奉祀,鼓舞人民反抗侵略的愛國情緒,表明了中國人民對愛國精神的贊揚,同時體現了民間對鄭成功崇拜的深化。

 下面分二段加以說明:

一、鄭成功是國際英雄

對於鄭成功驅荷復台的功績,中外史學界認為,在17世紀西方殖民者加緊向東方擴張,侵佔殖民地,殺害當地居民,進行經濟掠奪期間,鄭成功敢於同當時被認為是西方殖民者最強大的荷蘭進行抗爭,擊敗侵略者,收復了台灣。下面引錄當年鄭成功發給荷蘭侵略者的信函和通牒,以及中外有關文獻資料,來表現鄭成功反抗殖民者、維護海商權益,驅荷復台的功績,確實是一位中外人民共同崇拜的國際英雄人物。以下從兩個方面略加評價:

1、維護中國海商的權益

從17世紀初開始,西方殖民者在太平洋區域的侵略活動越來越猖獗,相繼侵佔殖民地,進行掠奪性的貿易活動,尤其竊據我台灣的荷蘭和占據呂宋的西班牙殖民者,更經常在海上劫掠中國商船,殘害中國海商,嚴重地影響了中國與南洋各地的友好貿易關系。

荷蘭殖民者是當時西方盛極一時的強國,1602年荷蘭政府建立「東印度聯合公司」,作為向東方擴張、開拓殖民地、操縱海上貿易的侵略機構。1619年東印度公司侵佔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作為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西方殖民者,爭奪殖民地的大本營。1624年[明天啟四年]荷蘭殖民者竊踞我台灣[荷蘭人稱為「福摩薩」]後,向我國東南沿海進行侵擾,對當時鄭成功海上基地的建立和鞏固,有一定的威脅。因此,鄭成功對荷蘭侵略者保持高度的警惕,不但經常注荷蘭殖民者的動向,並且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主要表現在海上貿易的權益和收復台灣這兩個方面。

為了維護中國海商的權益和友好國家的貿易,鄭成功採取有效的措施: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1652年]九月,台灣發生郭懷一[鄭芝龍舊部屬]領導的抗荷起義。荷蘭殖民當局在鎮壓起義軍的同時,更殘酷屠殺台灣人民,鄭成功對此十分憤怒,對東印度公司採取經濟制裁;通令各港海商,不準往台灣貿易,造成台灣因船隻不通而經濟衰落。在C、E、S的《被忽視的福摩薩》中,也承認台灣「從1652年到1657年,曾一度陷於蕭條的情況……」又據英國人甘為霖《荷蘭人侵佔下的台灣》記載:「在前瞳薩長官[指1656年在任的荷蘭駐台總督]任職期間,國姓爺曾經封閉和我方交易,禁止中國帆船或其他中國船隻,航行於中國和福摩薩之間。這個行動大大妨礙了公司[指東印度公司]在北方[指中國大陸]的商業活動。」

針對荷蘭殖民者搶劫中國商船,妨礙中國海商到呂宋、印尼、暹羅、日本、馬六甲等地貿易的商業活動,鄭成功還向荷蘭東印度公司發函警告:「本人將發布一道命令,即『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無論大小船隻,皆不準開往巴達維亞、大員[即台灣]及其他附近地方,交易任何貨物。』」——事載荷蘭人胡月涵《17世紀50年代鄭成功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往的函件》。這就表明鄭成功已將經濟制裁,擴大到巴達維亞,使荷蘭侵略者受到更沉重的打擊!

永曆十一年,荷蘭侵略者派揆一繼任駐台總督。揆一於當年八月間派通事何斌[又名何延斌,南安縣人],致書鄭成功,表示每年要納貢獻寶,以求通商。據楊英《從征實錄》記載:「……由是禁絕兩年,船隻不通,貨物涌貴,夷多病歿。至是令延斌求通商,年輸餉五千兩,箭杯十萬枝,硫磺千擔,遂許通商。為維護海商權益,鄭成功在驅荷復台後,對當時侵佔呂宋的西班牙殖民者,迫害華僑和中國海商的暴行,深表憤怒。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成功派在廈門傳教的羅馬教士李科羅,攜帶信函給西班牙駐呂宋總督,信中寫道:「……爾以彈丸小邦,竟敢欺壓我們,又對我方賈舶肆行刁難……茲先遣神甫前來,冀其友善之言,能使你服從天意,承認爾之過失,並逐年來朝,向余致敬。爾若不體吾意,又不顧及本身之利害,則余之舟師迅即前來攻擊。」可惜的是李科羅從呂宋回台復命時,鄭成功已幸於當年五月初八日[公元1662年6月23日]逝世,出兵征討西班牙殖民者之事,無法實行了。

2、驅荷復台的立場和功績

永曆六年九月,台灣發生郭懷一起義,鄭成功多方支持台灣人民這一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被忽視的福摩薩》有如下的記述:「島上中國居民認為受公司壓迫過甚,渴望自由。他們受到國姓爺方面的鼓勵,認為可以得到國姓爺的支援,於是舉行了一次危險性的暴動。中國人民的叛亂雖然很快被鎮下去,地方秩序也已恢復常態;但公司仍然怕中國人會再次發生叛亂,甚至取得更大的成果……」台灣人民也期望鄭成功能早日赴台,趕走荷蘭殖民者;鄭成功也更堅定驅荷復台的決心。

對於收復台灣的任務,鄭軍諸鎮的看法很不一致。為了統一議取台灣的決心,鄭成功於永曆十五年正月,召集各鎮暢開門路,議取台灣:吳豪、黃延等人認為台灣航行險惡,台地又多癉癧,居住困難,而且紅夷[指荷蘭人]船堅炮猛,很難取勝,因而反對東征;陳永華、馬信、楊朝棟等人則極力贊成東征,收復台灣,認為這是一項正義的舉措。在經過一番辯論之後,高瞻遠矚的鄭成功莊重聲明:「本藩矢志收復台灣,故冒波濤進取不服之區,非貪戀海外,苟延安樂。」並堅決地宣布:「台灣非吾親征不可!」經過一番議率之後,終於取得一致的意見,決定東征復台。

鄭成功率將士二萬五千多人,戰船數十艘,於當年三月二十三日,從金門料羅灣誓師東征。四月初一日船隊駛達台灣鹿耳門港外,鄭成功鼓勵將士說:「爾等從征諸提鎮營將,勿以紅毛火炮為疑畏,當遙觀本藩益首所向,銜尾而進。」於是鄭軍從禾寮港與北線尾登陸,進攻赤嵌城[荷人稱為普羅文查堡],事載江日升《台灣外紀》。

下面引錄一些函牒和文獻,略加論證:

在圍攻赤嵌城同時,鄭成功向荷蘭當局發出通牒,勒令荷蘭人投降。如果膽限拒絕,定將屠殺無遺。荷蘭總督揆一多次遣使者來,妄圖以十萬兩銀要求鄭成功退兵;後又要求保台灣城[荷人稱為熱蘭遮],允許荷蘭人自由出入。鄭成功對荷蘭使者義正辭嚴地指出:「該島一向屬於中國的。在中國不需它之時,可以允許荷蘭人借居;現在中國人需要這塊土地,來自遠方的荷蘭客人,自應把它歸還原言,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事載甘為霖前揭文]。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巴達維亞日誌》中,記述1661年12月21日鄭成功的表態寫道:「我[此次]是為索回原屬泉州,現應當歸我領有的福摩薩土地和城堡而來。你們必須立即將城堡交出……」

鄭成功又警告使者,要荷蘭人立即離開台灣,允許將槍炮、財物,運回巴達維亞,並寬怒其敵對行動。並且指出:「如果你們仍舊不可理喻,違抗我的命令;如果你們一意孤行,自取滅亡……我的健兒便會向它[指赤嵌城]進攻,加以佔領,並把它夷為平地。我大軍一動,可以翻天復地;我軍所向無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你們要聽從我的警告,對此加以好好考慮。」[見甘為霖前揭文]。

四月初六日[5月4日],赤嵌城荷蘭守將描蘭實叮,在城孤援絕的困境下獻城投降,鄭軍取得東征復台的第一大勝利。

於是鄭軍開始進攻台灣城,把台灣城圍得水泄不通;又挖深壕溝,切斷城內水源;同時又在海上擊退巴達維亞的援台艦隊。至永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公歷1662年2月1日],揆一在無糧、無水、又無援兵的困況下,被迫投降。鄭成功以明招討大將軍名義,接受荷寇投降。揆一等二十八人代表荷蘭政府的在和約上簽名後,帶領殘兵敗將離開台灣,返回巴達維亞。

鄭成功終於打敗了當時號稱「海上霸王」的荷蘭侵略者,取得了光復台灣的最後勝利。連橫在《台灣通史》中寫道:「是役也,陷圍七月,荷兵死者一千六百人。自天啟四年至永曆十五年[1624—1662],荷蘭據有台灣凡三十八年,而為成功所逐,於是鄭成功之威名,震於寰宇。」

應該指出的是:鄭成功驅荷復台之前,在建立金廈海上基地期間,對侵擾我東南沿海地區的荷蘭侵略者,多次給予沉重的打擊,為捍衛我東南地區的海防,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驅荷復台的戰斗中,台灣的高山族人,積極為鄭軍提供糧食和情報,支援鄭軍的斗爭;有些高山族人還參加戰斗,這就表明已突破了民族界限了。在復台戰斗中,鄭軍還得到日本國在軍事裝備和財力方面的贊助,這更表明突破了國家的界限。在荷蘭侵略者中有黑人兵,是荷蘭從非州黑人中強迫服役的。鄭軍在圍殲荷軍時,也得到黑人兵的配合,這更說明鄭成功的復台,也解放了在台灣的「黑奴」,這更是反對殖民統治的國際性種族斗爭。

這就說明:鄭成功抗擊荷蘭侵略者光復台灣的斗爭,是一場突破民族、國家、種族的界限,是國際性的斗爭,並且取得最後的勝利。鄭成功確實是一位威震中外的國際英雄。三百多年來,深受各國人民的共同崇敬。

二、台灣崇拜鄭成功的楹聯

楹聯也稱對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藝術形成,講究排比對稱,發揮鞭惡揚善的功能,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真是雅俗共賞,歷來為群眾所喜聞樂道。

《台灣名勝楹聯》,由常江、蘇民生主編,1985年出版。其中有關鄭成功的名勝有10處,收錄楹聯共36對。這些名勝從始建年代和題寫楹聯,充分顯示台灣民間對鄭成功驅荷復台功績的緬懷和崇敬;對鄭成功為團結台灣同胞,建設台灣施行有效法規的敬仰深情;同時也體現了民間對鄭成功崇拜的深化。

下面引錄有關景點和有代表性的楹聯,顯示台灣人民對鄭成功的敬仰和崇拜深情,以示一般:

赤嵌樓俗稱「紅毛樓」,早在鄭成功復台時期設承天府,下置天興、萬年二縣。該樓毀於地震,至光緒五年[1879年]在遺址建文昌閣和海神廟,錄有楹聯2對,表明民間早已將鄭成功崇拜為神明了。

登斯樓一空色相;

拜山佛盡屬兒孫。

赤嵌樓高,西天不遠;

白衣道廣,南海來同。

在赤嵌樓旁有大天後宮,系明寧靖王宅邸,清康熙年間始建。寧靖王是明太祖九世孫寮王的後代,明亡後避亂台灣,清軍攻佔時自縊,有五妃亦自縊。大天後宮祀的是媽祖,但其中有一對楹聯,隱涵著人民對鄭成功的緬懷和崇敬深情:

赤嵌壯璇宮,奉英靈為海外砥柱;

皇朝隆祀典,欽慈濟本湄島淵源。

台南市開元寺,是台南四大古剎之一。原是鄭經為其母建的別墅,稱「北園別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改為海會寺,後又改稱石榴禪寺、海靖寺,最後定名「泉州開元寺」。奉祀如來菩薩,也供奉鄭成功神位。其中有一對楹聯寫道:

開辟叢林,八百鍾聲堪警世;

元為古跡,一篇青史足傳人。

台南市建於清初的安平天後宮,祀天上聖母、延平郡王、水仙王和四海龍王,另祀鄭成功部將石將軍。其楹聯寫道:

永護郡王寧社稷;

長隨聖母保平安。

台南市區東部的延平郡王祠,是祀奉鄭成功的。始建於清初,名開山王廟,民間則稱為鄭成功祠。該廟歷經多次拓建,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秋,清王朝正式下各地建鄭成功祠時,乃改用延平郡王祠。該書指出:延平郡王祠在全台有五六十座紀念鄭成功的,「以本廟歷史最久,祭禮最隆。」該祠設有正殿、左殿、右殿和後殿;正殿祀鄭成功;左殿又稱寧靖祠;右殿祀鄭經、鄭克臧[鄭經子,立為世子監國]稱監國祠;後殿祀鄭成功生母翁氏。

《台灣名勝楹聯》中,收錄楹聯以延平郡王祠為最多,共有22對,其中正殿16對,左殿3對,右殿1對,後殿2對。撰聯的有清代知府或知縣,福建船政大臣和巡撫,台灣學者以及民國時期的政府官員。摘錄其中14對如下:

吳延華,清台灣邑令,其聯寫道:「鍾河嶽之靈,為勝朝綿正朔;遵海濱而處,知中國有聖人。」[勝朝指明朝,一般稱前朝為「勝朝」]。

王凱泰,清福建巡撫,其聯寫道:「忠節感蒼穹,大海忽將孤島現;經綸關運會,全山留與後人開。」[經綸:整理絲縷,引為處理國家大事。]又有一聯寫道:「孤臣秉孤忠,浩氣磅礴留千古;正人扶正氣,莫教成敗論英雄。」

周懋琦,清台灣府知府,其聯寫道:「獨奉聖朝朔;來開盤古荒。」[聖朝:指明朝。盤古:表示自古以來]。

張其光,其聯寫道:「生為遺臣,歿為正神,獨有千古;今受大名,昔受賜姓,諒哉完人。」[遺臣:鄭成功復台時明朝已亡。賜姓:明隆武帝賜鄭成功「朱姓」。]

劉銘傳,安徽合肥人,台灣巡撫,曾開辦鐵路、煤礦。其聯寫道:「賜國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創基業在山窮水盡;復父書,詞嚴義正,千秋大節,享俎豆於舜日堯天。」[俎豆:古代祭禮名。]

沈葆楨,清福建船政大臣,林則徐之婿,其聯寫道:「開萬古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洪荒:借指太古時代。缺憾:鄭成功反清復明,最後因病死於台灣。]

丘逢甲,台灣彰化縣人,愛國詩人,其聯寫道:「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舊河山,為天下讀書人頓生顏色;驅外夷出境,開辟千秋新事業,願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鄭成功於1661年驅荷復台,使台灣重返祖國懷抱。]

陳謨,清台灣學者,任崇文書院山長,其聯寫道:「縱絕島別開生面,移山填海,三百年社稷系以存亡,仿箕子、比田橫,志士苦心,特向膠癢留氣節;是勝代第一完人,起敞扶衰,十七載勛猷明月日月,填滇海,連浙水,英雄無命,長懸肝膽照波濤。」[箕子:商代貴族

,官太師,勸讕紂王而被禁,周武王滅商後獲釋。田橫:齊國貴族,楚漢戰爭中漢滅齊,他不願稱漢臣,逃亡海島,不受漢高祖詔命,自殺。膠癢:古代稱學校為膠癢。勛猷:意指功績,指鄭成功在台灣建立行政機構:設有置縣、建立學校、屯田開荒等。]

白崇禧,廣西桂林人,國民黨桂系首腦,其聯寫道:「孤臣秉孤忠,五又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義,七鯤拓土,莫教成敗論英雄。」[汗青:即史策,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中有「留取卑青照汗青」之句。七鯤:泛指荷軍的駐地。]

許世英,曾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其聯寫道:「東海望台澎,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南天留祠宇,雄圖雖助,稱名則婦孺皆知。」[南天:泛指台灣。]

王懋官,其聯寫道:「英雄應厄運而生,赤手擎天,存故國四十年正朔;開辟在神州以外,紅毛避地,啟遐荒百萬提封。」[神州:些專指大陸。紅毛:指荷蘭侵略者。]

周懋琦在後殿祀鄭成功生母翁氏太妃,其聯寫道:「值明運窮時,故英靈不毓中土;辟炎方創局,惟烈母乃生佳兒。」[毓:養育。炎方:指南方台灣。]

該書還修錄台灣「鄭氏家廟」和「鄭家祠堂」兩處楹聯各3對,引錄如下:

鄭氏家廟在台南市忠義路,始建於明鄭時期,此地舊名五帝廟,其正殿稱「昭格堂」。其楹聯如下:

「昭烈顯宗坊,疆開毗舍;格誠興祖廟,派衍滎陽。」[毗舍:即商賈。]

「昭代偉人,不愧千秋俎豆;格天烈士,直堪萬世馨香。」

鄭以成,鄭成功四世孫,其聯寫道:「昭德啟孫謨,經文緯武;格言承祖訓,移孝作忠。」

鄭家祀堂在新竹縣關西鎮,建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有以下3對:

「虎踞友蟠,永奠文昭武穆;蛟騰鳳起,端推人傑地靈。」

「祗父恭兄,即是祖宗肖子;光前啟後,便成天地完人。」[祗:即恭敬。肖:即孝。]

「祖有德,宗有功,淵源一脈;修其廟,陳其器,俎豆千秋。」 綜上所述,表明鄭成功驅荷復台的豐功偉績,他確實是一位國際英雄。在收復台灣之後,他還制定一些治理台灣、團結高山族同胞、建設台灣的措施,深受台胞的擁護。

在台灣,崇拜鄭成功的楹聯,更是群眾所喜聞樂道的;連國民黨政府的官員,也以撰寫楹聯,表示對鄭成功的崇敬之情。

尤其是在清代後期的同治十三年[1874年],下令各地要建鄭成功祠加以奉祀,以表明在帝國主義加緊向中國侵略的清代後期,清朝統治者對這位在200多年以前,把被稱為「海上霸王」的荷蘭侵略者趕出台灣的國際英雄,給予正確的評價;並且通過為鄭成功建祠奉祀的形式,來鼓舞人民反抗侵略的愛國斗爭的精神,這是應該理解的。

事實表明:300多年來,中國人民對鄭成功的崇拜,真是越來越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