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

發布時間: 2023-01-05 04:12:27

1、國際貿易1.0階段外國企業是通常是通過什麼了解中國企業信息

調研。在國際貿易中,是以外匯來計價和結算的,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會經常出現較大的波動,容易造成交易中一方遭受貨物之外的匯兌損失,所以通常會通過調研來了解中國企業信息。國際貿易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

2、如何運用國際貿易及投資規則幫助中國企業順利「出海」?

運用國際貿易及投資規則幫助中國企業順利出海,可以這樣做。一方面將促使發展中國家加速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另一方面將促進中國企業提高海外投資質量,加快培育國際競爭優勢,持續在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布局。

3、如何幫助中國涉外企業防範國際貿易風險

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有效舉措 :
(一)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成為質量和品牌的競爭。規避國際貿易風險,必須通過實施品牌戰略來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強化我國外貿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科技創新是打造品牌戰略的重要載體,企業必須把科技創新放在重要位置,加強產品研發,提高產品質量,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以此遏制「反傾銷」。著眼於主動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外貿企業既要向國際標准看齊,並逐步向「制定標准」的方向邁進,這是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最有力舉措。
(二)加強匯率風險控制
控制匯率風險,是我國外貿企業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務實之舉,只有有效控制匯率風險,才能實現企業贏利最大化。我國外貿企業要想有效的控制匯率風險,就必須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國際匯率下的期貨市場,在開展國際貿易中用好、用足、用活「鎖定匯率」,以達到控制匯率風險的目的。比如要學會合理運用「計價貨幣」,可採取「出口用硬幣、進口用軟幣」的方式進行計價;在企業議價能力不強被迫接受「出口用軟幣、進口用硬幣」的情況下,必須對價格做出調整。總之,外貿企業必須通過一系列形之效的方式加強匯率風險控制,最大限度的規避與之相關的風險。
(三)增強法律防範意識
增強法律防範意識、嚴格遵循法規辦事,是我國外貿企業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重要保障性舉措。目前我國進出口法律法規體系已經形成,並且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接軌,我國外貿企業在開展進出口貿易時,必須拿起法律的武器來防範國際貿易風險,建立法律顧問組織,強化對《對外貿易法》、《涉外經濟合同法》、《產品質量法》、《海關法》、《外匯管理條例》、《規范進出口代理業務的若干規定》等法律法規的運用和執行能力,推動國際貿易走上法制化、規范化和有序化的軌道,以此提高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主動性。
(四)建立資信認證體系
在國際貿易中,我國外貿企業通過建立資信認證體系,強化對交易對象的資信調查,是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重要基礎。我國外貿企業在開展國際貿易過程中,必須通過資信調查摸清擬交易對象「底細」,詳細了解擬交易對象企業資信情況,首先要對營業許可、注冊資本、經營狀況、貨物情況、辦公地址等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要調查擬交易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信用指數等情況進行深入調查,並根據調查情況確定是否進行交易。
總結 :
在國際貿易不斷增多的歷史條件下,我國外貿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風險日益增長,給我國外貿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外貿企業必須深刻認識在國際貿易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通過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匯率風險控制、增強法律防範意識、建立資信認證體系來規避國際貿易風險,努力在國際貿易合作與競爭中贏得優勢、獲得效益。

4、國內企業如何開展國際貿易?

基本方法是:去申請進出口權!!並不難!!!

以下消息,請參考: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外貿經營權放開,中小企業可以直接參與國際貿易。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中小企業面臨很多挑戰。如何在國際貿易中做大做強,在國際貿易中佔有一席之地,成為中小企業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

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面臨的問題

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遇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中小企業獨立開展國際貿易時間較短,外貿信息不暢,貿易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再加上缺乏國際貿易法規與國際貿易慣例方面的專門知識和經驗,在國際貿易合同的簽訂與履行中,不懂得如何利用貿易規則和國際慣例,如何選擇及使用國際結算方式,在出現貿易糾紛後如何合理保障自己的權利,如何正確選擇糾紛的解決渠道等,以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中小企業出口的商品結構雷同,出口市場狹窄,各自為政,互不協調。中小企業的產品多為檔次低、品種雷同的產品,為了推銷其產品,競相壓價,造成了出口市場的混亂,有時不惜低價傾銷,招致外國對中國展開反傾銷調查,反過來又惡化了中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環境。

3、政府和行業協會雖強調企業要走向國際市場,但缺少完整的能引導和促進中小企業健康開展國際貿易的政策與措施,中小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信息、規則、技術、金融方面的背景支持。

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的對策

中小企業要開展國際貿易必須克服其資本、技術、信息等方面的不足,克服的方法就是走中小企業聯合的道路,走與專業外貿公司聯合的道路,同時政府部門、相關的商會或部門要提供相應支持。

(一)中小企業之間聯合,組建出口導向的技工商貿一體化的集團公司。

通過地方政府或商會推動,以營造健康的出口環境為目的,通過產權紐帶形成控股、參股等母子公司關系,並通過吸引其他企業聯合或業務合作等方式形成企業集團,即組建出口導向的技、工、商、貿一體化的集團公司,是克服中小企業出口局面混亂的措施之一。

設立中小企業綜合商社,將綜合商社作為一個有核心公司作支撐的、對外開放型的企業綜合體,首先就增強了企業的實力,在國際貿易中可以採用統一的產品標准,或使用統一的產品或出口服務商標,建立統一的國外銷售或服務網路、統一的國內采購系統和統一的出口、運輸、報送服務機構,這樣可以增強國際貿易中的談判實力及談判地位,降低企業成本和每個企業單獨對外交易的風險,而且容易建立企業的品牌效應。這種商社可以採取集團公司形式,也可採取企業集團方式,其應具備經營職能、信息咨詢職能、貿易代理職能、生產參與職能、金融服務職能、倉儲運輸職能、連鎖經營職能。通過這些職能,可以整體上保證聯合全體,發揮全體優勢,提高單個企業承受和吸納風險的能力,並克服體系自身不足的缺陷,形成規模效益,達成良性循環。

(二)中小企業與專業進出口公司聯合,構築競爭優勢。

專業外貿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國際貿易知識、經驗、信息,在開展國際貿易方面具有很大優勢,開展與中小企業聯合,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可以揚長避短,對於專業外貿公司來說,也獲得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一是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為專業外貿公司提供了商業機會。二是專業外貿公司應向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中小企業可以委託專業外貿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了解中小企業的產品特點及產品種類,收集國際市場的產品、服務信息,建立並拓寬信息渠道,為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條件;在談判中,協助企業展開談判,或獨立對外報價,確定貿易合同,親自履行合同,或監督、協助中小企業履行貿易合同,增強售後服務、售後跟蹤調查,發展長期、穩定的客戶貿易關系。三是中小企業與專業外貿企業應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合理分擔外貿代理中的風險。

在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與外貿公司之間只有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建立一種共生關系,才能有利於各方的生存發展。在確定雙方合作的責權利方面,雙方可以根據中國現行合同法的規定,建立不同的合作模式,確定各方的權利與義務,合理分擔外貿代理中的風險。

(三)行業協會應加強自身建設,為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服務。

5、中國做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大型企業有哪些?

當然外企居多了,世界五百強等,還有就是一些沿海做外貿的小企業,可能前期會苦點,但是經驗很重要。

6、中國的企業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 應該如何面對新的形式

中國為什麼加入WTO,有兩個大的背景需要考慮。一個是全球化的大背景,另一個是中國改革的大背景。90年代以來,世界上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且在不斷加速。什麼是全球化?簡單概括,全球化就是人們在全球范圍內從事生產和消費。全球化實際上是一個經濟發展使各國日益相互依賴的過程,也是一個建立無疆界經濟的過程,其表現之一是生產的全球性。換句話說,生產者可以不再局限於本國的資源,而利用全球資源來從事生產。我們以前強調自力更生,自給自足,覺得我們能夠用自己的東西就用自己的,自己實在沒有的再通過進口來用別人的。現在的生產者不必過多地考慮本國資源的局限性,而是哪裡的資源便宜就用那裡的。充分利用全球資源,不僅可以彌補本國資源的不足,還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中國加入WTO不僅意味著中國可以更自由地向其他WTO成員國出口商品,也意味著中國更全面徹底的開放。我們通常只把可以擴大出口稱之為機遇,卻很少想到我們的進一步開放亦是一個加速經濟發展的機遇。對於整個經濟來說,開放市場,允許外國商品和資本進入中國,並不只是所謂的"加入WTO的代價",開放市場本身會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多的有利因素。

首先,開放市場擴大進口有利於中國充分利用全球的資源。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由於人口眾多,自然資源相對稀缺。在封閉經濟中,我們不得不通過不斷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量來為自己提供糧食,不得不通過支付昂貴的價格來使用自己的石油,也不得不企圖通過抑制消費的辦法來保護自己的森林資源。事實上,中國自然資源的稀缺並不代表全球資源的不足。相比之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中東也有充足的石油資源,我們進口糧食、石油、木材和紙漿等,實際上就是進口土地、礦產和森林,這對於改善中國的資源配置非常有利。

從理論上說,如果中國不加入WTO也可進口這些資源產品,但實際上不容易做到。沒有機制上和法律上的保證,任何一國中缺乏比較優勢的行業是不易開放的。局部的和行業的利益往往會被置於全局利益之上。加入WTO,承諾市場開放,撤銷保護,看上去對本國資源產品生產行業不利,但從長遠看,有利於中國合理利用稀缺資源,有利於長期持續發展。

其次,開放市場,融入全球經濟,迫使企業面對全球市場上的競爭,有利於中國企業提高效率。人們通常把面對競爭作為一種"挑戰",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這是對的,而從一國經濟整體來看,可以更多地把加強企業間的競爭看作為一種提高效率加速發展的"機遇"。靠中國自己來加強競爭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目前不少行業仍由國有企業壟斷著。各種利益集團的存在,加上保護民族工業的理論,使得這些行業長期受到保護,沒有效率。打破國有企業在這些行業的壟斷光靠國內的改革是不那麼容易的,而開放市場,允許外國商品、服務和資本進入中國的市場,就一下子建立起了一個競爭的經濟體制。因此,開放市場雖然給中國企業帶來沖擊,但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來說,亦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機遇。

中國的改革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目前已進入了一個關鍵的階段,中國的經濟體制究竟向何處去?對此,目前在理論上仍然爭論很大。加入世貿組織,則給了中國一個確定下一步改革目標的機遇。我們可以不必再沉溺於理論上的爭論,而不得不面對全球化的現實來改革我們的經濟體制。能否迅速而成功地完成我們的體制改革則是對政府的最大挑戰。

中國必須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來自全球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來自於幫助中國企業參與競爭的動力。換句話說,只要我們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我們就不得不改革現有的體制。為了讓我們的企業能在全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也要積極去改革現有的體制。

經濟全球化的結果之一是體制的趨同。原來各國的經濟體制比較復雜,有計劃經濟,有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中又有國家干預多的和國家基本不幹預的。9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都對原來的經濟體制進行了改革。改革的方向不是加強計劃,而且加強以市場為主的經濟調節。不僅原來的計劃經濟國家進行了體制轉軌,一些本來就是市場經濟但不太開放的國家,包括日本、印度、韓國、以及南美的許多國家,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改革的總體趨勢是使原來比較封閉的、政府幹預比較多的經濟向開放的、自由的經濟發展。這些國家的改革並不都是自願的,如韓國、日本的改革也非一帆風順,但一國若要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就不得不更加自由,更加開放。道理很簡單,大家在一起競爭、合作,必須要遵守同一個游戲規則,所有的企業都要在同一個規則下面來進行操作。WTO的原則之一是"公平競爭",含義是在同等的條件下競爭。競爭市場上的企業不能有政府補貼,除非大家都有補貼。因為大家都享受政府補貼的可能性不大,其結果一定是誰也不能補貼。同樣,競爭的領域里不能有政府的投資,有政府投資的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的投資會被看成為不公平競爭。如果國有企業競爭不過外國私有企業,外國企業也許不在乎國有企業得到什麼樣的補貼,但一旦國有企業比私有企業更有效率,國外企業就會從體制上、政策上挑毛病。中國企業也許在目前競爭中處於劣勢,但我們應該有將來在國際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准備。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現在開始就在體制上、企業產權改革上下功夫。

7、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和意義?

作用是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意義是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

1、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延續社會再生產。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2、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7)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擴展資料

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和國際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專業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

電子商務將國際貿易帶進了一個信息化時代,特別是國際貿易專業的興起和網路貿易的誕生,導致國際貿易運作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信息通過全球網路在世界各國和地區間流動,推動了國際貿易向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為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為了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1993年12月15日,在烏拉圭回合的貿易談判委員會議上,通過一項「關於貿易與環境」的決議,決定起草一份貿易與環境的工作方案,並制定有關貿易與環境措施之間增強相互作用的規則,監督用於環境目的的貿易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措施。

8、在當前國際貿易形勢下,中國如何發揮比較優勢?

加入WTO後中國企業如何發揮比較優勢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課題組

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是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現實需要和必然趨勢。中國市場將與國際市場完全對接,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參與全球競爭,對於我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考驗,企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發揮自身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需要盡快了解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以便揚長避短,趨利避害,不斷提高競爭實力。因此,研究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就成為目前中國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一、研究中國企業國際比較優勢的重要意義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措施,也是中國參與世界經濟體系的歷史性機遇。由於世界各國在資源、文化和歷史上存在很大差異,處於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有自己不同的比較優勢,因此,研究和發揮國際比較優勢當前具有重要意義:
1、有利於中國企業的資源配置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一種趨利經濟,趨利的過程就是講求比較利益的過程。因為在充分實現分工和交換的條件下,經濟利益多體現在比較利益上,通過比較利益的實現達到趨利的目的。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強調的是形成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重生產,輕效益。企業也熱衷於「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沒有考慮比較優勢的問題,沒有考慮企業效益最大化問題。因此,各地區、各企業的重復建設、重復生產的問題十分嚴重,很多企業都是低水平擴張,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實踐證明這種模式不利於社會化大生產,不利於資源的高效配置,不利於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
從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看,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形成和發展,經濟的分工和協作成為必然趨勢,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無所不包的國民經濟體系和片面追求自給自足和「萬事不求人」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由於每個地區、以至國家在發展經濟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優勢,沒有必要建立完整的經濟體系。同樣,各個經濟利益主體在自己的生產運作中,往往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和優勢,在特定的領域內形成自己的優勢,以實現在社會分工和交換過程中的成本和效率最低,因此,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強調利益原則,尤其是比較利益,發揮比較優勢是選擇和高效配置資源的唯一標准。
2、有利於促進優勢產業和產品的出口
由於國際分工合作和國際貿易將會帶來一定的比較利益。而我國多年來高額進出口關稅和配額的限制,使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交流步伐緩慢,關稅限制和貿易壁壘無法體現各國不同的比較優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經濟融入國際的步伐大大加快,通過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產品的分析研究,並提出針對性措施,有利於我國企業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出口。
3、有利於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通過比較優勢的分析,找出我國目前企業和產業存在的優勢和存在問題,有利於生產要素向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和產業轉移,進一步實現具有比較優勢產業的規模經濟,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4、有利於促進劣勢產業和企業盡快提高競爭能力
由於關稅降低和貿易壁壘的消除,使我國同世界各國的分工協作成為可能,對於我國目前暫時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就會受到國外產品的沖擊,迫使劣勢產業和企業加快改革和重組步伐,盡快提高競爭能力,我國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越是盡早開放的產業和產品,越能盡早形成競爭實力。一些保護性行業往往是競爭力較差的行業,因此,加強比較優勢的研究對於我國劣勢企業競爭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

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盡管在技術、管理上還有一定差距,但在很多方面,我們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勞動力優勢
企業競爭是產品的競爭,其中產品價格的競爭是重要的方面。產品的價格構成中,勞動力成本佔有相當的成分。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我國企業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具有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大陸的勞動力成本僅佔美國和中國香港地區的八分之一。中國目前農村有近十億人口,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由於農業會受到一定的沖擊,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步伐大大加快,會使城市勞動力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我國企業的成本有較強的優勢,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成本會進一步降低,這種趨勢將使我國在紡織、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有更大的國際比較優勢。
2、市場優勢
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市場優勢。中國有13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國內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以家電行業為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年中國農村市場每百戶家庭彩電、洗衣機、冰箱的擁有率分別僅為48.74%、28.58%和12.31%,農村市場遠未飽和,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正處在全面開展建設時期,高速公路、立交橋、鐵路、電網、舊城改造等項目使相關產業及產品有巨大市場需求,特別是三峽工程建設以及北京申奧成功,使基本建設及相關產品的市場空間更大。每年幾百、上千億的物資采購為中國相關企業提供了極大的市場需求。這些物資設備除極少數必須從工業發達國家進口之外,由於運輸成本等原因,主要還得靠就近配套生產。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中國企業具有熟悉中國國情,了解國內市場的消費心理,加上中國產品在自己本土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使中國企業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具有較強的優勢和競爭力。
在國外市場中國產品同樣有相當的優勢。從國外市場的需求檔次來看,高檔次商品有市場,而中低檔商品的市場更廣。特別是經濟落後國家和地區,高檔電視、高級音響、數碼相機等高檔商品的需求市場很小,中低檔商品比較受歡迎。即使最發達的美國,大量財富也只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普通人的產品也以物美價廉為主,從清晨的鬧鍾、磅秤、吹風器,到夜晚的桌燈、睡衣、拖鞋,幾乎離不開中國貨。即使像家電這樣的產品,美國人也並不都要價格昂貴的高檔貨。中國家電協會組團對美國家電市場進行調研,普遍感覺家電產品在美國家庭中不是消費的熱點和重點,也不是顯示家庭富有的標志。普通美國人對白色家電的消費觀是實用、方便、便宜,而這恰恰是中國產品的特點。另外,在中亞、南亞和非洲等國家,由於農業現代化程度不高,農業運輸的貨物分散,運輸量小,運距短,並且通路狀況很差,非常歡迎中國的價格低廉、經濟實用的產品。因此,中國產品在國外的市場中也有很大的優勢。
3、國際競爭力優勢
一些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特別是在我國開放較早的一些競爭性行業及企業,他們在長期的市場競爭過程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技術、人才和資本優勢,一些企業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和較強的研發能力,掌握相關產品的關鍵製造技術,品牌已有相當的知名度。個別企業如海爾等企業,通過堅持走國際化經營的思路,使企業發展成為世界級跨國企業集團。海爾集團憑其實力與魄力,選准美國、德國等高度發達國家作為主攻目標,並在美國安營紮寨,建立生產製造基地,打開美國、德國市場,隨即趁勢開拓一般國家的市場。在福布斯雜志的最新統計中,全球白色家電海爾集團綜合實力排到了第6位。目前,海爾已經在世界各地建立起12家海外工廠,56個貿易中心,15個設計中心,營銷網點53000個,產品銷往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海爾的總銷售額為406億元,而出口創匯2.8億美元,按照目前的速度,海爾集團在2003年就能列入世界500強的行列。中興通訊集團最近向南斯拉夫提供價值總額達2.25億美元的GSM移動通訊設備,實現了我國高新技術成套設備出口零的突破。
天津葯業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在原料葯地塞米松市場上取得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90年代初,法國羅素公司等大型跨國公司憑借其強大實力,採用低價戰略搶佔中國市場,天津葯業公司被迫停產。但他們沒有泄氣,而是總結經驗、卧薪嘗膽,經過幾年奮斗,有計劃地實施「高科技加規模經濟」的發展戰略,採用了120多項新工藝,取得了自己的技術專利,很多項目得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重新奪回了質量和價格優勢,不僅使羅素公司及美國、義大利等國公司產品退出了中國市場,還佔領了亞洲60%及全球40%的市場。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其產品已被國際市場認可,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即使我們有些行業總體水平目前不如發達國家,但是國際市場的需求是有檔次差別的,任何國家在相關的產品上都有強有弱,有所為有所不為。國際間的產業結構是有分工的,分工的基礎就是比較優勢,即使經濟最發達國家也不能什麼行業都先進,什麼產品都有絕對的優勢和競爭力,在某些領域內我們的企業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只要我們選准自己的市場定位,就會有自己的市場機會。即使在普通機床、農業機械、工程機械等機械領域,我國的產品在質量、品種、性能和價格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可以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抗衡。國產工程機械的價格普遍低於進口原裝產品,引進技術實行國產化後的主機市場價格,大體相當於同型號進口產品的50%-80%,由國內自行設計、基本用國產零配件生產的產品,其價格僅為同型號進口產品的1/4左右。
4、行業的優勢
大致來說,我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和產品,如紡織服裝、文教體育用品、毛皮羽絨製品等多數紡織輕工行業,以及部分建材產品、部分家電產品、部分機電產品、部分化工產品及部分鋼鐵產品也是有很強的競爭能力的,具有相對的比較優勢。加入世貿組織,短期內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型企業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可以利用國外市場配額和其他非關稅壁壘的消除,使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些產品大多數已屬於發達國家不生產或很少生產的。
我國的紡織服裝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典型代表,它占我國工業增加值的8%,是中國傳統的支柱產業,是我國38個行業中的第二大行業,又是我國最大的創匯產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生產國,纖維加工總量達到了一千萬噸;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出口國,出口額佔世界紡織品出口貿易額的百分之十三,同時,也佔中國商品出口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三。中國紡織品出口在近幾年在產品的結構,出口的附加值等方面也有了較大的進展,中國紡織行業在加入WTO後,中國有相對勞動力和資源的優勢,有比較齊全的行業加工基礎,這些均為中國參與競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我國的輕工產品在國外受到廣泛歡迎。特別是對已具規模和技術成熟的自行車、玩具、制筆業、文教用品、食品罐頭等行業在國外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我國洗衣機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4%,冰箱佔16%,空調器佔30%,中國家電產品已進入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美、日、英、德、法等發達國家的年出口額已超過1億美元。中國輕騎摩托車,既銷往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還向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出口。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亞洲國家,中國生產的輕工產品由於「價廉物美」,非常受當地消費者的歡迎。很多產品價格只是當地產品的一半,而且與不少當地產品比起來,更經久耐用。隨著阿富汗反塔利班戰爭結束,阿富汗戰後重建工作將很快進行,恢復正常生活的阿富汗人將會陸續添置日用品,而中國生產的輕工產品成了他們的首選,大到彩電、冰箱,中到自行車、收音機,小到毛巾、肥皂,中國產品在這里都有市場。中國生產的自行車性能價格比在全球遙遙領先,因此中國的自行車成為中國具有相當比較優勢的產品。2000年中國的自行車產量是5000萬輛,其中出口3280萬輛,佔65.6%,中國生產的自行車出口量佔全球自行車貿易量的60%以上。在阿富汗等國家,自行車是他們目前最適用也最急需的消費品,只要他們能消費得起,中國生產的自行車就會成為他們的首選。中國的自行車廠家預測,如果世界局勢穩定,很多自行車廠家明年出口可以增長30%到40%。
5、製造業的優勢
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表明,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基礎。無論今後科學技術如何發展,製造業將永遠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產業。但21世紀的世界,製造業正進行著一場深刻的戰略性重組,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著新一輪製造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由於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加之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使很多跨國公司逐步將製造基地移往中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這就為我國的製造業帶來了相當大的比較優勢,而我國的製造業也有一定的基礎。
一是生產能力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建立了強大的製造業體系,已形成若干領域的製造業基地。我國的鋼鐵、集裝箱、水泥、平板玻璃以及電視機、鍾表的總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造船業位居世界前位。我國已經建成門類比較齊全、具有較大規模的製造業體系,產值、利稅、企業數目、職工人數等指標均處於主體地位。
二是掌握了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經過技術改造、引進和自主開發,我國製造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大縮短,產品總體技術水平有較大提高。我國基礎工業部門80%以上的生產能力是由國內設備提供的,農業裝備幾乎全部由國內提供。我國為電力、石化、冶金、交通等部門的生產的大型成套設備和重要機械產品中,有相當數量達到國外80年代中末期水平。
三是對外開放程度較高。我國的製造業在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方面已居全國領先地位,近20年來,製造業進出口的增長速度,均高於全國出口和進出口總額的增長速度。一些行業的產品如一般機電產品、日用機械等,佔有較大的國際市場份額,製造業產品已成為我國對外出口的支柱產品。
四是企業的規模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我國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加大了重組和整合的力度。即使國際競爭力差的汽車行業,通過兼並重組,從過去的100多家組裝廠組裝100多萬輛汽車的分散狀態集中到目前的13家整車廠,佔到總產量的90%,並將進一步形成上汽、一汽和東風為核心的三大汽車集團,大大提高企業規模經濟和競爭實力。
6、本土化優勢
要進入一個國家的市場,除了要有產品優勢以外,還要充分了解該國的文化和消費習慣。在中國的市場上,我國企業同樣具有相當的比較優勢。中國企業除了感情之外,還最了解中國人的消費水平、特點、購買心理、價值觀與審美觀。一些中國企業提出的「量體裁衣」、「設計思想本土化」的方針,就是基於對我們這方面優勢的認識與把握。
一是中國企業熟悉中國人的口味愛好。洋飲料、洋快餐在中國可以說風行一時,對我們的企業有一定沖擊,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主要是迎合青年人和小孩,廣大中國成人並不都喜歡。而中國的快餐企業經過深刻反思和深化改革,逐漸取得市場優勢。全聚德烤鴨、狗不理包子、蘭州拉麵已開始在快餐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全聚德烤鴨已打出國門,在十幾個國家注冊或開設分店。
中國飲料工業「十強」中的健力寶、娃哈哈、椰樹、樂百氏、露露等產品面對國外品牌的沖擊,通過發揮比較優勢、深入了解中國消費者特點與國外產品展開競爭,並逐漸取得競爭優勢。尤其是我們的年青產品「娃哈哈」和「健力寶」,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勇於與跨國企業同類產品展開競爭。眾所周知,世界第一飲料是「可口可樂」,「可口可樂」與它的同胞兄弟「百事可樂」多年來一直在世界飲料市場上稱王稱霸,在中國市場也佔有重要地位,我國企業與其相比實力上的確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我們的年青產品「娃哈哈」和「健力寶」不畏強手,敢於發揮比較優勢與其競爭。「娃哈哈」在穩定乳酸飲料、純凈水、八寶粥產品的基礎上,進軍可樂型碳酸飲料「非常可樂」,向「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發起了沖擊,短短兩年時間產品已佔全國碳酸飲料市場的10%。很多省份已超過洋可樂的份額。「健力寶」通過發揮自己比較優勢,找准自己的市場定位,不但勇於在家門口與「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並且敢於西渡太平洋殺入美國本土,並通過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策略,逐步站穩腳跟,並向北美、拉美、東歐、南歐和東南亞市場進軍。在美國超市,美國可口可樂由於受到來自中國名牌飲料的競爭壓力,不得不開始降價。
二是中國企業熟悉中國人的文化底蘊。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中華文化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的服裝服飾強調古樸、典雅,崇尚自然、和諧,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款式、造型、風采,非但深受國人歡迎,也贏得了海外消費者的青睞,在國際服裝市場上作為一種流派呈現在世人面前。
中國的化妝品市場是相當大的,全球知名公司寶潔公司和聯合利華紛紛前來搶攤設點。跨國公司規范的經營,先進的管理方式、全球標准化的產品特色和鋪天蓋地的廣告促銷,短短幾年席捲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主要產品飄柔、潘婷、海飛絲、舒膚佳、汰漬、玉蘭油等中國老百姓沒有幾個不知道的。上海家化針對跨國公司的挑戰,充分發揮企業對本土文化和當地市場非常了解的優勢,把目標對准了長期青睞傳統產品的消費者,把中葯材治療的作用引入化妝品中,圍繞自己的名牌產品「六神丸」開發出「六神花露水」,有提神醒腦、祛痱止癢的特殊功效,產品上市後很快獲得了60%的市場佔有率,隨後推出的「六神沐浴露」也非常受市場歡迎。
三是中國傳統習慣使我國相關行業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如中醫葯行業在中國和世界市場具有獨特的優勢。中國的中醫葯有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有病吃中葯,保健吃中國補品」已成為很多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盡管西醫西葯具有診斷精確、療效快的特點,也被很多中國人接受。但是由於西醫設備和西葯價格昂貴,再加西葯主要是化學合成品,副作用大,引起許多葯物源性疾病,所以不僅在中國中醫中葯受到重視,連一向歧視中醫中葯的美國,也在大力開展以天然療法為特點的中醫葯的研究。因此,以中醫為基礎的我國中醫葯產業大有發展前景。
四是中國農村市場特點決定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中國有近十億的農民,是相當大的消費群體。國內外很多企業已經看好中國的農村市場,開拓市場的重點也著眼於啟動中國農村市場。與外國企業相比,我們自己更了解中國農村市場的特點。中國農村由於受經濟基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更需要價廉、耐用、操作簡便的產品。還有很多農村地區電壓不穩定,交通不便,山區地形地貌變化大,對於一些精確度高、功能多、操作復雜、電壓要求穩定的進口設備和家電,很不適應,更歡迎功能簡單、操作方便、電壓適應性強、維修容易、價格便宜的中國產品。

9、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的swot分析

目前,中國的對外貿易面臨來自國際和國內的雙重壓力。一方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中國從今年開始取代美國成為了對世界經濟的主要貢獻國;同時,由於外貿出口的不斷增長,國際間貿易摩擦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重大話題,我國外貿的可持續發展性受到各方質疑。另一方面,加工貿易作為我國外貿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出「東高、中西低」的不平衡性,絕大部分企業處於產業鏈低端,生產的產品多是「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的初級產品。加工貿易在我國仍然處於初級階段。
為了改善我國的貿易環境,增強外貿增長的可持續性,進一步加速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型,2007年7月1日和8月2 3日,我國財政部以及商務部、海關總署相繼頒布實施了出口退稅率下調政策和《加工貿易限制商品目錄》。對企業來說,轉型將是其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重要任務。
一、西部地區外貿中小型企業轉型的意義
加入WTO後,我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由此而產生的問題也日漸突出。為了順應全球化的需要,平衡貿易順差,改善對外投資環境,確保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開始大力調整和管理對外貿易,頒布並實施了各項有力措施。國際環境的開放和國內政策的變化,勢必會對我國加工貿易造成影響,進而對我國對外貿易帶來沖擊。這些信號表明,轉型將是我國企業今後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這集中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轉型是全球化競爭帶來的必然結果
按照彼得? 德魯克的觀點,一個企業,除非是那些規模最小和經營范圍僅限於當地的企業,是不可能長期依靠壓低勞動力成本來獲得生存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追趕本行業最先進的企業,培育屬於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並最終與這些優秀的企業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才能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戰局一席之地。
我國的外貿發展程度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處於國際分工產業鏈的低端。因此,外貿的轉型和升級將是今後我國外貿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順應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的需要。
2、轉型是國內政策變化帶來的必然結果
我國外貿發展很快,近幾年一直處於貿易順差的狀態。盡管如此,經濟過快增長也引發許多問題。從外部看,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國際貿易環境近一步惡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性受到質疑;從內部看,國民經濟正因此承受著可能發生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
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惡化,我國政府適時地進行了宏觀調控。這些政策手段的運用旨在促使我國價值鏈的進一步延伸,保證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引導和推動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實現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這將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外貿工作的總體指導思想。
3、轉型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加工貿易的企業分布格局是「東高西低」。西部中小型加工企業面臨的對手除了本國的優秀企業的壓力外,還承受著來自國際大企業的沖擊和排擠。國內外競爭日趨白熱化,西部中小型企業無論在人力、物力、財力,還是技術積累和基礎設施等方面都不具備競爭優勢。可以說,西部加工貿易中小企業尚處於我國加工貿易產業鏈低端,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處境不甚樂觀。過去西部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主要依靠比較優勢和地方保護已非長久之計。在「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比較優勢和地方保護的效果將越來越小。
當前,產業內分工的發展十分具有潛力,企業若要獲取更大的利潤,必須加快加工貿易的升級,積極參與到國際分工的各個環節中。這不僅能提高產品的國內附加值,增加外匯收入,也能擴大與國內上下游相關產業的聯系,從而使行業內部逐漸形成產業一體化,提升企業吸引外資的能力,更大發揮對一國經濟的推動作用。這也是我國企業適應全球化競爭的需要。
4、轉型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經濟。所謂和諧經濟,經濟結構應是合理的且具有較強的增長潛力,必須保證經濟發展與國家政策、社會發展和環境的承載力相協調、相適應。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趕超發達國家,我國耗費了大量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急劇減少,環境嚴重惡化,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此次新政策的實施,就是為了推動貿易轉型升級,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西部地區外貿中小型企業轉型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能夠較客觀而准確地分析和研究企業現實情況。其含義是: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SWOT由兩部分組成:SW和OT,前者主要用來分析內部條件,後者主要用來分析外部條件。運用SWOT分析法可以使企業更加直觀地了解對自身發展有利的因素,迴避那些可能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因素,揚長避短;繼而總結並提出可行性戰略,有利於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做出較正確的決策和規劃。筆者將利用SWOT分析法,明確西部地區中小型外貿企業轉型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闡明轉型是企業當前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SWOT因素分析
(1)獨特的優勢。①資源相對豐富。西部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水能、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自然資源,可為全國經濟發展提供能源和原材料支持。②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西部人口較多,勞動力價格低廉,可以有效地降低西部地區產品生產成本,提高西部地區產品的競爭力。③相對於大企業的靈活性。中小企業由於經營規模小,因而對市場和技術的變化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應。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經營靈活,應變能力強。④具有區位優勢。西部地區是我國東中部地區通往中亞、西亞、南亞、以及蒙古、俄羅斯的重要通道,具有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區位優勢。
(2)存在的劣勢。①科技水平低。西部中小企業往往從事的是勞動密集型以及資源密集型產品的生產,科技存量相對不足,與大企業的技術差距明顯。②管理效率低下。西部中小企業管理者素質相對較低,專業水平低,對企業管理缺乏整體計劃,目光比較短淺,且管理機制不健全,任人唯親,導致能人流失。③員工績效低。中小企業人員素質較低,技術工藝落後,高素質人才匱乏。④盈利能力低下。企業多從事附加值低的初級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利潤較低。⑤經營不穩健。中小企業化解風險的能力弱,習慣依靠政府政策的保護,「等、靠、要」的觀念根深蒂固,經營存在一定的投機性。⑥設備老化。受規模和資金的限制,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折舊速度緩慢,設備的陳舊直接影響生產率的提高。⑦R&D落後。缺少資金的支持,沒有人才為依託,思想觀念陳舊,創新意識落後,導致R&D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⑧競爭力差。受企業各方面劣勢的影響和長期作用,西部中小企業還沒有形成固有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上始終處於被動不利地位。⑨信息閉塞。西部特有的自然環境使得信息的傳遞受到一定的阻礙,致使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容易滿足現狀,不思進取。
(3)宏觀環境的機會。①產業由東到西的梯度轉移。出口退稅的調整和加工貿易新政的實施一方面關上了西部中小企業的一扇門,但政策的傾斜將引導東部企業將曙光照進西部的開放之窗。②資源價值的重估。長期以來我國資源價值被低估,如今資源價值的回歸將提升資源型企業的利潤,從而為該類企業的升級打下物質基礎。③市場開放帶來更多市場的選擇。全球化的需求和國內西部大開發政策的落實,打開了西部市場的大門。多元化的市場意味著對元化的需求,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契機。④消費升級帶來更多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產品的需求也日趨多元化。這同樣為企業的轉型和升級提供了良好的機會。⑤金融市場的完善使融資途徑更加多元化。金融衍生品市場不斷完善,私募基金法律地位得到承認,企業融資更加便利,選擇也更加廣泛,為企業順利實施各項戰略和計劃提供了融資保障。⑥順應政策要求,積極投身到轉型中。這是因為,企業若不積極配合政策需要,一味地依靠量的增長來彌補利潤的縮減,可能會形成企業生存發展的惡性循環。只有順應政策,走一條轉型之路才有可能轉危為安。
(4)客觀的競爭風險。①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必然會帶來更多的競爭者。西部中小企業不僅要承受來自國內發達地區企業的競爭壓力,還必須面對來自國外的入侵者,使得西部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惡化。②替代產品增多。廣大的開放市場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廣泛的選擇,不進行改革就是坐以待斃,終將被替代品擠出市場。③行業政策變化。如今年新一輪出口退稅的調整和加工貿易新政,對我國外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尤其對於整體實力較弱的西部中小企業來說形勢更為不利。
2、戰略選擇
依據各項因素所佔權重的不同,SWOT分析法為企業提供了四種類型的戰略,分別是增長型戰略(SO戰略)、多元化戰略(ST戰略)、扭轉型戰略(WO戰略)和防禦型戰略(WT戰略)。
從上述列出的各項因素可以看出,機會(O)和劣勢(W)所佔權重更大,對企業的影響明顯於其他兩項。因此筆者建議,當前西部中小外貿企業應採用「WO戰略」,即「扭轉型戰略」:利用機會改進內部弱點,在保持、穩定、發展和提高現有的經營領域的同時,充分利用發展現有比較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只有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西部中小企業才有可能在目前各方壓力的沖擊下得以生存和壯大。這歸根結底還是企業轉型的問題。可見,在企業內外環境的共同作用下,西部中小型外貿企業轉型勢在必行,具有一定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