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貿易情況又如何呢
1914~194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期間,世界生產和貿易經歷了衰退與蕭條。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縮減40%,直到1924年才略微超過戰前水平。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世界貿易繼續萎縮,到1937年,世界出口額還沒有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甚至低於1924年的水平。這一時期,國際貿易增長緩慢,1913~1938年,國際貿易年均增長僅為0.5%。
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的重要變化表現為:製成品貿易中,機械產品和武器產品貿易所佔比例迅速增加,初級產品貿易中,礦產品和石油所佔比例迅速提高。由於戰爭的原因,這一時期的世界貿易中,歐洲的重要性降低,其他國家的地位上升,特別是美國的地位上升很快。
2、貿易會引起戰爭嗎?
國際貿易有可能會引發戰爭,但可能性不大,當貿易摩擦上升到政治層次後,當事國雙方政府會出面會晤,尋找解決辦法,畢竟只要雙方發生貿易往來,都會得到好處的,只是得到的好處大小多少的問題.
3、經濟戰和貿易戰的區別
敵對雙方為奪取戰略優勢和戰爭勝利而進行的經濟斗爭。主要指戰爭期間各種形式的經濟斗爭,也包括和平時期的經濟封鎖和經濟擾亂。
貿易戰(trade war)又稱「商戰」,指的是一些國家通過高築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限制別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同時又通過傾銷和外匯貶值等措施爭奪國外市場,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報復和反報復措施。
4、戰爭如何影響中世紀的貿易和商人呢?
這取決於戰爭,比如地點、時間和主角。
例如,十字軍東征刺激了貿易,實際上創建了從西方到黎凡特,再到印度和中國的巨大貿易網路,這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促進國際貿易,特別是橫跨地中海的海上貿易是12世紀初十字軍國家創建的最重要影響之一。
在十字軍東征之前,黎凡特的沿海港口已經陷入了一個荒廢和衰敗的時期。塞爾柱帝國各部分之間的貿易主要通過陸路進行,整個北非的貿易也是如此。地中海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地區,來自北非的阿拉伯海盜危及歐洲和拜占庭的航運——反之亦然。最大的貿易港口是亞歷山大和君士坦丁堡。隨著十字軍國家在黎凡特大陸(1099-1291年)和塞普勒斯(1192 -1571年)的建立,一切都改變了。
這些國家復興了黎凡特沿海城市,特別是阿克、提爾和的黎波里,但雅法、凱撒利亞、海法、西頓、貝魯特和拉塔基亞的復興程度較低。1291年阿克里被馬穆魯克人佔領後,塞普勒斯的法馬古斯塔成為地中海東部的中心貿易站。
大約從1123年,威尼斯人摧毀了一個龐大的法蒂瑪艦隊,直到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地中海被西方海軍勢力所控制。在12世紀,拜占庭、西西里和義大利海軍力量的結合保護了歐洲的商船,在隨後的幾個世紀,義大利人,特別是威尼斯,以及醫院騎士團(羅德島和馬爾他騎士團)提供了這種保護。
與此同時,對義大利海上強國(熱那亞、威尼斯、比薩)的貿易優惠使主要的法蘭克城市變成了進出口貨物的繁榮港口。不久,遠至印度和衣索比亞的商隊前往黎凡特港口出售他們的貨物。事實上,甚至在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這個時期的中國陶器。
通過中東港口的產品種類繁多。它們包括高價值的產品,如葯品、香料、絲綢、金絲(也被稱為siglatin -源自拉丁絲綢/拉丁人用的絲綢)、象牙和香。其他重要的出口產品有糖(法蘭克人第一次在工廠大量生產)、蜂蜜、肥皂、玻璃、陶器、圖標、手抄本和珠寶。(位於塞普勒斯科羅西(Kolossi)一座13世紀的糖廠廢墟下面。)
仔細看看其中的一種紡織品,中世紀世界所知的一些最好的布料起源於近東。埃及的棉花和亞麻都以質量聞名,通過黎凡特港口出口,大馬士革的絲綢也是如此。我們所熟悉的布的種類,如薄紗、紗布和大馬士革,它們的名字都來自於最初大量生產它們的城市,即摩蘇爾、加沙和大馬士革。
另一方面,玻璃是十字軍國家直接生產的產品。貝魯特以紅色玻璃而聞名,泰爾則以白色玻璃而聞名。玻璃被用來製作窗板,但也可以用搪瓷來製作精美的飲水器皿。彩色玻璃也同樣被用於裝飾窗戶和奢侈品的生產,如香水瓶和聖杯。
說到珠寶,十字軍國家的特色之一是朝聖者可以帶回家的聖地紀念品。這一時期中東地區的另一種獨特產品是聖髑盒,這是一種美麗的金銀容器,用於保護和展示聖物。
通過這些港口進入的是同樣有價值的產品:毛皮、木材(由於中東地區的稀缺,這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產品)、羊毛、鐵,還有可恥的奴隸。雖然奴隸制在西歐已不復存在,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經濟仍然完全依賴於奴隸勞動。這就產生了對新鮮人類幾乎無法滿足的需求。義大利海上強國急切地發展了一項利潤豐厚的人類貿易,他們從現在的俄羅斯購買「野蠻人」(未受洗的)俘虜,然後通過拉丁東方的港口在中東的阿拉伯奴隸市場上出售這些俘虜。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當時有大量的朝聖者「貿易」。這種宗教旅遊,包括猶太人和穆斯林,但主要是基督教,是該地區經濟的巨大福音。成千上萬的船隻每年兩次航行,每年將成千上萬的朝聖者從西部帶到聖地。像今天一樣,這些遊客需要住宿和吃飯的地方。他們需要導游、交通和安全。他們買了紀念品和鞋子,適合氣候的衣服,和禮物
5、當今國際貿易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國際貿易區別與聯系 至少各三點 O(∩_∩)O謝謝
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的糾正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各個區域間的文明,隨著區域間的交往,戰爭與友好往來成為各個區域文明交往的基本方式。各個文明之間的戰爭與沖撞雖然給人民帶來了災難,但客觀上也促進了世界各個文明的接觸、融會,加快了人類社會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
近代史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發展,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兩種社會體制,一種是資本主義社會體制(私有制),一種是社會主義體制(公有制),也同時產生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由於個各國家經濟的不平衡,所導致全球性經濟危機,並呈周期性爆發,各個國家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緩和階級矛盾,轉嫁危機,相互沖突,戰爭。也可以說,世界大戰是工業革命的產物。
我們在學習近代史的時候發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年爆發,這期間相隔是25年。從二戰以後一直到2008年年底爆發全球性經濟危機,也就是說2008年全球性經濟危機所構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條件已經成熟。第三次世界大戰之所以和平演變,是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政治多極化的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第三次世界大戰相隔近70年。 通過學習近代史掌握了世界大戰的基本情況之後,不由產生了一下疑問與困惑。世界大戰的最終結果是全球走向統一,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那麼,在世界大戰相隔的時間上肯定是越來越短,而不是越來越長,這完全符合實際。那麼,到底錯在那裡哪?據歷史記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發生在歐洲,中國沒有直接參戰,而是派了十幾萬勞工從事後勤工作,中國是世界主要大國之一,代表著古老的東方文明,並且,當時也沒有發生全球性經濟危機,難道真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嗎?
對立統一規律就是矛盾規律,它是一切事物辨證關系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它揭示了事物聯系的根本內容和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工業革命加速了世界文明融會,當然伴隨著沖突與戰爭,整個世界已變得不再遙遠,尤其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隨著貿易往來的不斷深入,世界經濟形成了矛盾的統一體,並相互矛盾運動。具體來講,相對矛盾運動的過程,就是無產階級革命與資產階級革命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世界大戰就是這一矛盾運動過程的周期性標志。
從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09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中美貿易戰來講,就中國而言,已完成了一個從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到資產階級革命(特色社會主義)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並形成了一個階段性周期。那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也必然體現出這一相互矛盾運動過程。讓我們回顧整個近代史發現,1840年(鴉片戰爭)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84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鴉片戰爭)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完成了從無產階級革命(太平天國運動)到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形成階段性周期。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是1840年(鴉片戰爭)。
那麼,1914年爆發的戰爭是怎麼回事?歐洲為什麼會走向統一?讓我們回顧近代史,歐洲是工業革命的搖籃,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歐洲許多國家相繼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由於國家之間的經濟不平衡,爆發戰爭,沖突。所以,自工業革命以來,1805年全面爆發了第一次歐洲大戰(拿破崙戰爭),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進步,歐洲各國家之間經濟出現新的不平衡,導致1914年第二次歐洲大戰爆發,一直到1992年第三次歐洲大戰(和平演變)匯率機制危機。之所以和平演變,這是因歐洲政治多極化,經濟一體化的結果,隨後歐洲走向統一。1914年所爆發的戰爭從近代史的角度上來講,其性質是第二次歐洲大戰。
讓我們回顧整個近代史的發展,從全球經濟相互矛盾運動周期的角度上來講,呈現出以下幾個階段,總結如下。
第一周期;《權利法案》的出台,標志著歐洲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在資產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革命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中,資本主義由自由競 爭階段轉換到以壟斷為特徵的帝國主義階段(福利資本主義),由於歐洲帝國主義國家政治與經濟的不平衡,為了爭奪歐洲霸權,1805年第一次歐洲大戰全面爆發(拿破崙戰爭)。大戰結束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不斷加深,導致1825年從英國爆發了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隨後,很多歐洲國家相繼爆發危機,社會矛盾更加劇烈,尤其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為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轉嫁危機,開始對外侵略,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840年(鴉片戰爭),包括印度民族起義。近代史以來,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全球經濟完成了第一波段周期,時間大約在150年左右。
第二周期;184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爆發了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內憂外患促進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從184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鴉片戰爭),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完成了從無產階級革命(天平天國運動)到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並形成了一個階段性周期。在中國自身相互矛盾運動同時又與歐美國家相互矛盾運動,從全球的角度上來講,形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在全球經濟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中,歐洲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出現新的不平衡,為了稱霸歐洲,瓜分世界,1914年第二次歐洲大戰爆發。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不斷深入,導致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1937年又爆發了新 的世界經濟危機,這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各種矛盾急劇尖銳。為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轉嫁危機,在1939年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1939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全球經濟完成了第二波段周期,時間大約在100年左右。
第三周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中國爆發了第二次無產階革命革命(社會主義)。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09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之間,完成了從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到資產階級革命(特色社會主義)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並形成了一個階段性周期。在全球經濟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中,歐洲經濟形成一體化,政治多極化趨勢,導致1992第三次歐洲大戰(和平演變)爆發貨幣機制危機。以後,歐洲走向統一,歐元誕生。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不斷深入,2008年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導致2009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中美貿易戰。2009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政治多極化的結果。隨著2009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全球經濟完成了第三波段周期,時間是70年左右。
第四周期;2009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以後,中國經濟已形成官僚的資本主義壟斷,中國必然爆發第三次無產階級革命,對官僚資本進行沒收,再進行全民股份制改造。改造以後,全面推行自由的市場經濟,利潤50%歸全民所有,在經濟上走平衡之路。其他主要國家,經濟上必然再調整,走平衡之路。到時我們會迎來全球統一,貨幣統一,也標志著我們人類已進入高級階段,進入平衡制社會。這一切將在20年之內實現。
根據以上結論;從近代史的角度上來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是1840年(鴉片戰爭),1914年戰爭是第二次歐洲大戰。
原始 2013年12月24日#社會科學
6、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
二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是:
第一,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的比重顛倒過來;
第二,在初級產品中,燃料所佔比重急劇上升;
第三,機械運輸設備和化工產品在工業製成品中佔了絕大比重;
第四,技術貿易增長很快;
第五,軍火貿易不斷增加。
從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我們可否得出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在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中,工業製成品日益占重要地位,初級產品比重日益下降,乃是世界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國際化加深的必然結果。
第二,世界經濟結構特別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結構的改變,是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變化的基礎。再次說明生產決定交換這個原理的正確。一個國家要想改變出口商品結構,必須建立在整個經濟發展的基礎上。
第三,科技革命對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影響重要。它推動了工業的現代化和農業的工業化,使新產品大量出現,代用品大量增加;促進國際分工的擴大和深化,為技術貿易奠定了物質基礎。
第四,原油在世界貿易中作用日益顯著,它不僅成為初級產品的重要項目,而且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改變出口商品結構的重要原料和動力基礎。而且也是促使軍火貿易增長,走向商業化的重要因素。
第五,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中,高精尖工業產品、技術貿易和軍火出口日益佔有重要地位。它一方面反映了這些國家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是它們經濟腐朽性增長的反映。
第六、戰後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中工業製成品有了提高,一方面說明這些國家經濟上有所發展,但這種改變是受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制約的、有著從屬的性質。
7、戰爭對做外貿會有什麼影響
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但大多是消極影響。
例如,當初世界大戰,美國靠出售武器,大發其財。工業國家一般能從戰爭中尋求經濟利益(前提是戰爭發生在自己國家以外)。
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則是受戰爭沖擊比較大的,簡單講戰爭會嚴重削弱世界貿易中的需求方的需求,減少進口。
這是一個深入的社會經濟哲學,不是幾句話可以概括的
8、國際貿易大戰是什麼意思?
國際貿易爭端(International Trade Dispute),是指各種國際貿易交往或者各種國際貿易活動中產生的爭端。是一個經濟貿易領域的學術名詞。
含義相近的說法還有國際貿易爭議、國際貿易摩擦、國際貿易糾紛。
國際貿易主體的范圍很廣泛,包括私人,國家(地區)和國際經濟組織。
一般來說,國際貿易爭議比較多的使用在私人、法人之間產生的業務糾紛中,規模或者經濟貿易量不是很大;國際貿易爭端則較多用在大型的國際經濟組織之間、國家地區之間產生的貿易糾紛中,涉及的范圍、行業廣泛,經濟規模和貿易數額較大,而且國際貿易爭端往往含有政治干預、貿易保護等因素。而國際貿易大戰則是國際貿易爭端的升級。
(8)戰爭經濟和國際貿易擴展資料:
近年來,隨著中美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雙邊貿易摩擦也呈現日益加劇的趨勢。貿易不平衡、紡織品特保、對華反傾銷等問題構成了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內容。中美兩國經濟利益的爭奪、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的迴流以及美國對中國的戰略遏制等是雙邊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貿易摩擦對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消極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主要是以微觀經濟摩擦為主,但還會擴大到其他領域。2003年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是宏觀經濟摩擦,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正如「入世」並沒有減少中美貿易摩擦一樣,「入市」也難以保證中國會面臨少的多的限制。未來的中美貿易可能擴展到包括勞動標准、補貼、衛生檢驗標准、安全問題、貿易不平等、與投資和貿易有關的制度安排等多領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際貿易爭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美貿易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