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是做什麼的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是由中國經濟貿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業和團體組成的全國民間對外經貿組織,成立於1952年5月。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簡稱中國貿促會;英文名稱為: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英文縮寫為 CCPIT。
中國貿促會的宗旨是: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開展促進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及各種形式的中外經濟技術合作等活動,促進中國同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貿易和經濟關系的發展,增進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民以及經貿界之間的了解與友誼。指導、協調中國貿促會各地方分會、行業分會、支會和各級國際商會的工作;負責對各分支機構及會員的服務及培訓工作。負責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協調國際商會的對華業務和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會員與國際商會交往的有關事宜。辦理其它促進對外經濟貿易活動的有關事宜。
目前,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已同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工商企業界建立了廣泛的經貿聯系,與300多個對口組織簽訂了合作協議,並同一些國家的商會建立了聯合商會;同時,中國貿促會還在1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駐外代表處。在國內,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50個地方分會、600多個支會和縣級國際商會,還在機械、電子、輕工、紡織、農業、汽車、石化、商業、冶金、航空、航天、化工、建材、通用產業、供銷合作、建設、糧食、礦業、煤炭、物流等部門建立了20個行業分會,並對中國對外服務工作行業協會予以指導,全國會員企業近7萬家。
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及其所屬業務部門已經加入了許多國際組織,其中包括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國際許可證貿易工作者協會、國際海事委員會、國際博覽會聯盟、國際商事仲裁機構聯合會、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國際商會等。
中國貿促會主要職責與任務:
(1)、開展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貿易界、商協會和其他經貿團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的聯絡工作,邀請和接待外國經濟貿易界人士和代表團組來訪,組織中國經濟貿易、技術代表團、企業家代表團出國訪問和考察,參加有關國際組織和它們的活動;負責與外國對口組織在華設立的代表機構以及外國在華成立的商會進行聯絡;向國外派遣常駐代表或設立代表處;組織、參加或與外國相應機構聯合召開有關經濟貿易技術合作和法律方面的國際會議。
(2)、代表國家參加國際展覽會的活動,主辦、參加世界博覽會,赴國外主辦中國貿易展覽會和參加國際貿易博覽會;負責全國赴國外舉辦經濟貿易展覽會或參加國際博覽會的歸口協調及相關的管理、監督工作。
(3)、安排和接待國外來華舉辦的經濟貿易或技術展覽會,主辦國際專業性或綜合性展覽會,組織並主辦國際博覽會;協調國內有關方面接待外國來華經濟貿易與技術展覽會。
(4)、辦理國際經濟貿易和海事仲裁事務;出具中國出口商品原產地證明書;受理共同海損和單獨海損理算案件;出具人力不可抗拒證明,簽發和認證對外貿易和海上貨運業務的文件和單證;為到國外從事臨時出口活動的公司、企業或個人出具有關單證冊,並對其提供擔保。
(5)、代理中國企業在國外或外國公司和個人在中國的商標注冊和專利申請,辦理有關工業產權和知識產權的咨詢、爭議及技術貿易等業務。
(6)、開展國內外經濟調查研究和經濟貿易信息的搜集、整理、傳遞和發布工作,向國內外有關企業和機構提供經濟技術合作和貿易方面的信息和咨詢服務及國內外公司、企業的資信調查服務;聯系、組織中外經貿界的技術交流活動;編輯出版發行對外經濟貿易報刊以及其它出版物;組織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承辦中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的評估和可行性研究以及法律咨詢、法律顧問工作。 (7)、指導、協調中國貿促會各地方分會、行業分會、支會和各級國際商會的工作;負責對各分支機構及會員的服務及培訓工作。
(8)、負責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協調國際商會的對華業務和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會員與國際商會交往的有關事宜。
(9)、辦理其它促進對外經濟貿易活動的有關事宜。
希望對你有用。
2、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中國是世界貿易大國,是美國、日本、歐盟、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國;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對主要的貿易國家都有貿易順差;中國是貿易大國,但還不是貿易強國。貿易產品集中在服裝、電子產品等低端製造產品上,在汽車、機床、軟體等高技術含量的行業不具備競爭優勢。
加入WTO的利與弊:好處:使國內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更快成長,使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內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加快國內法制化進程,更快走向市場化經濟道路。弊端:開放一些國際競爭力較弱的行業,造成了行業的衰弱。
3、國際經濟貿易中外合作辦學簡介
國際經濟貿易(中外合作辦學)簡介
申請設立合作企業,應當將中外合作者簽訂的協議、合同、章程等文件報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和地方政府(以下簡稱審查批准機關)審查批准。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國際經濟貿易(中外合作辦學),歡迎歡迎大家參考!
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辦學)
一、培養目標
1.學歷層次:專科三年。
2.掌握的知識:本專業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寬的知識面,能夠掌握涉外經濟貿易各個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業務知識,熟悉我國的對外經濟政策、法規、了解我國和世界主要國家、地區的國情,善於分析國情、商情動態,能熟練使用外語、計算機,能熟練操作進出口業務,並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
3.具備的能力:
(1)熟練掌握外貿實務操作基本技能;
(2)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
(3)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組織協調的基本能力;
(4)能夠運用統計、會計、計量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4.優勢或特色:主要體現在基礎寬厚、注重實務、強化英語及計算機和電子商務在國際經濟與貿易業務中的運用能力。
二、學習經歷
1.主要基礎課程:數學、英語(本專業對英語要求較高)。
2.主要專業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外貿函電、進出口單證、出口業務操作、國際營銷學、國際商務談判、國際商法、國際經濟合作等。
3.主要實踐項目:“兩課”及專業社會實踐;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實習(國際貿易虛擬操作)。
三、就業情況
1.就業方向:涉外經濟貿易各類企業、政府相關部門從事實際業務、管理和宣傳策劃等。往屆畢業生約有70%從事進出口業務,10%攻讀研究生;10%公務員,其他10%。初次就業率85%以上。
2.就業前景:由於入世後商務部下放對外貿易經營權,外貿企業由審批制改為等記制,越來越多的.企業獲得了進出口權,進出口業務人員缺口較大,因此就業前景較好。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外合作項目介紹
1、培養目標:本項目旨在使學生系統掌握國際經濟、管理理論,熟悉經濟、金融、商務相關的國際慣例及規則,具備多語種表達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擁有廣闊國際視野,具備在國家部委、大型央企、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等機構服務的,國家緊缺應用型、復語型經濟管理高級人才。
2、主要特色:
第一,專業設置面向綜合性大專業,涵蓋國際經濟、國際金融與國際商務三個領域。本項目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與韓國又松大學Solbridge國際商學院合作舉辦的本科教學項目。培養目標以國家、社會需求為中心,突出先進性、實用性和前沿性。在教學中注重案例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本項目課程設置與國際接軌,突出跨國、跨文化的國際化特色。在教學上,專業主幹課程以全英授課為主,中外學生同堂上課。師資方面,採取中教與外教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外教佔比50%以上,均畢業於歐美名校。中教均畢業於國內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全部具有海外留學、訪學經歷。教師和學生均來自全球各地,是一個真正國際化的項目。
第三,依託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語言優勢,本項目將西班牙語設置為第二外語,學生畢業時能夠通過英語專業八級考試,能熟練掌握英語,同時又能使用西班牙語交流和工作,是國內首個復語型經濟管理專業。
第四,本項目注重發揮與國外大學的合作優勢,為所有學生提供出國交流訪問機會。
第五,本項目注重學生實踐,為所有學生提供大量跨國公司、大型企業參訪、案例學習與實習機會。
3、專業主幹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商法、國際金融、跨國並購、金融市場與機構、國際企業管理、國際市場營銷、跨國公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談判、跨文化溝通等。
4、招生人數:30人(含24名中國學生和6名國際學生)
5、錄取標准:中國學生高考統一錄取,分數達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同類專業本科錄取標准。國際學生通過申請擇優錄取,要求英語入學成績為雅思6.0,高中畢業成績在所在學校在前50%,並通過入學考核。
6、錄取方式:中國學生納入中國國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外國學生通過申請擇優錄取。
7、修業年限:4年
8、學歷和學位證書:中國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畢業證書和經濟學學士學位證書
9、學費:3.5萬元人民幣/年
;4、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利與弊是什麼?
一、加入WTO的利弊得失
加入WTO是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WTO,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利有弊,但總的看,利大於弊。
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出口和吸引外資。加入WTO後,我國將享受成員國擁有的最惠國待遇。這不僅能享受其他國家和地區開放市場的好處,使主要貿易大國對我國的歧視性做法逐步取消,而且會使我國產品擁有比過去更為有利的競爭條件,從而可以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特別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產業出口的發展。加入WTO後,我國要履行WTO規定的義務,逐步開放國內市場,這將進一步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增強我國市場對外商的吸引力,有利於更多地引進外國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
有利於加快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加入WTO,將為實施這一戰略任務營造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通過WTO其他成員方對我國開放市場,可以將我國一些長線產品和產業轉移出去;通過我國對其他成員方開放市場,可以利用外國資金、技術改造我國傳統產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提升我國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有利於繼續深化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世貿組織的規則實質上是市場經濟規則在世界范圍內的運用和發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它的基本要求是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加入世貿組織,將會推動我國改革的進程。同時,將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還將推動外貿、銀行、保險、證券、商業等方面深化體制改革,以適應這些領域逐步開放的需要。
有利於我國參與國際貿易新規則的制定,維護我國的正當權益,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我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加入WTO,參與多邊貿易規則的制定,可以充分表達和反映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意見和要求,進一步發揮我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作用,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同時,我國還可以利用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減少與其他國家發生正面摩擦和沖突,有效維護我國的正當權益。
有利於中國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歷史潮流,而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有機遇,也有嚴峻的挑戰。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我們需要尋求穩定、透明、可預見的多邊貿易機制的保障,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更好地趨利避害,保護和壯大自己。加入WTO,我國與其他成員方均須嚴格按照國際規則辦事,相互開放市場。這將有利於我國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充分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同時,加入WTO還有利於我國與跨國公司進行廣泛合作,引進跨國公司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利用跨國公司的銷售渠道和網路,擴大出口。加入WTO也有利於建立我國自己的跨國公司,走出國門,到其他國家設廠辦企業,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當然,加入WTO,我們既要享受應有的權利,又要承擔相應的義務,這就免不了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首先,進一步開放市場會使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過去在市場開放方面,我國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自主地決定市場准入、削減關稅和取消非關稅施。加入WTO後,我國必須遵守WTO關於市場開放的規定,這對我們開放市場的速度和步驟會形成一定壓力。隨著市場准入的擴大、關稅的削減和非關稅措施的取消,外國產品、服務和投資有可能更多地進入我國市場,國內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特別是那些成本高、技術水平低和管理落後的企業,程度上受到WTO規則的制約。我國現行有關涉外經濟法律、法規和政策還不完全符合WTO規則的規定,雖然這也是我國深化對外經貿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務,但目前我們在觀念和體制上都存在許多不太適應的地方,政府機關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方式也有相當大的差距。再次,多邊爭端解決的裁決也可能出現對我不利的結果。世貿組織的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受其惠;利用得不好,則受其損。由於我國市場經濟有待完善,還有一些政策規定和企業行為與WTO規則不一致,再加上對WTO規則了解不夠,經驗不足,即使投入相當多的人力和物力,我們還是有可能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中「打輸官司」。
二、辯證看待利弊得失
怎樣看待我國加入WTO的利弊得失?我們要用全面的、發展的、辯證的觀點看待這個問題,要站在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來分析我國加入WTO的利弊得失。既要看單個產業,又要看整個產業;既要看當前,又要看長遠。
分析我國加入WTO的利弊得失,不能只以某一個或幾個產業,而應著眼於整個經濟發展。從單個產業看,加入WTO會給一些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帶來發展機遇,如農業中的水果、肉類和蔬菜等,工業中的一般機電產品、輕工產品、紡織品、消費類電子產品,服務業中的建築、旅遊等,都將獲得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但是,加入WTO也會給國內一些產業帶來一定沖擊與壓力,如農業中的糧食,工業中的汽車,服務業中的銀行、保險等,均將面臨來自發達國家的競爭壓力。從整體產業看,加入WTO給我國產業帶來的機遇要大於造成的沖擊,我國多數產業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加入WTO,不僅對近期經濟增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長期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從近期看,加入WTO可以擴大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品、機電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資特別是跨國公司,從而有利於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加入WTO雖然暫時會對一些沒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甚至造成一些沖擊,但只要我們應對得當,這些產業也是可以在競爭中求發展的。從長遠看,加入WTO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提高國際地位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我們還要辯證地看待加入WTO的利弊得失。如果對WTO賦予我們的權利利用得好,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擴大出口,更多地吸引外資,更恰當地保護和支持國內產品和產業,更有力地對付某些國家的貿易歧視;如果利用得不好,上述利益就難以充分獲得,有的甚至會喪失。同樣,如果我們在履行世貿組織規定的義務時,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檔次,進一步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就可以減失增得,變弊為利。
三、迎接挑戰,興利除弊
加入WTO對我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要積極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推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發揮比較優勢,努力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這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國參與多邊貿易體制興利除弊、趨利避害的根本途徑。我們要統一思想,未雨綢繆,努力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備。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入WTO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對中國經濟在新世紀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全國上下特別是各級幹部要對加入WTO的戰略意義有充分認識,對可能帶來的壓力和挑戰要有足夠的思想准備。要把加入WTO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促進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統一部署。
採取積極措施,主動迎接挑戰。各行各業要根據WTO的要求和我國的承諾,研究和提出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應對措施,迎接WTO給我國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首先,要對農業提供合理的保護和支持。根據WTO《農產品協議》的規定,合理保護國內農業生產,防範和減輕進口農產品的沖擊。要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擴大名特優稀農產品的比重,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建立完整的農產品質量標准體系,完善動植物檢疫標准,加強對國內外疫情的監測和檢疫。其次,要努力提高工業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深化企業改革,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和經營機制,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加快企業戰略性改組,形成合理的經濟規模,發展一批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和大集團。加強企業管理,採取現代管理技術、方法和手段,加強成本管理、資金管理和質量管理。同時,合理運用世貿組織允許的貿易補救措施,如緊急進口保障措施和反傾銷措施,確保關系我國經濟安全和重大利益的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第三,有步驟地開放服務貿易市場。按照我加入WTO的承諾,有選擇地逐步地擴大電信、銀行、證券、保險、商業等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積極推進服務行業的管理體制改革,加強管理,改善服務,提高服務行業的競爭能力。同時,要依照中國法律,嚴格審批程序,加強服務行業監督管理。第四,改進文化產品管理。要加強文化產品相關的法規建設,改進和完善行業管理,擴大與各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積極對外宣傳中國的優秀文化,歡迎國外優秀的文化產品進入中國。同時,對國外文化產品的進口要嚴格審批,防止不良文化的侵入。在國內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優秀的民族文化,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提高國產文化商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轉變觀念,轉換機制。WTO的行為規則和運作機制的很多內容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我們必須轉變觀念、轉換機制,才能適應WTO的要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各類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以市場經濟觀念取代傳統計劃經濟觀念,遵守市場規則,講究商業信譽,堅決克服尋求行政保護、追求壟斷特權的觀念。要盡快建立既適應WTO運作機制要求、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點的政府運行機制和企業經營機制,特別是在人事勞動管理、工資收入分配、生產要素流動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嚴格的約束機制。
加強立法,嚴格執法。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要以加入WTO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立法和執法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要深入研究WTO規則,對我國現行的涉外經濟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充實、調整和完善,加快建立健全我國經濟貿易法律體系,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的正當權益。要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全面提高執法水平。總之,要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的主動權,提高自我保護、自我發展的能力。
培養WTO專門人才,掌握國際規則。加快培養一大批熟悉我國國情,具有很好的外語水平、豐富的專業知識、精通WTO規則和國際經濟法律的專門人才,掌握和運用有關WTO的基本知識和規則,有效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充分利用多邊規則和國際通行手段發展我國對外貿易,維護我國的正當權益。同時還要大力培訓國內企業經營管理者,使他們盡快熟悉國際經貿活動的規則,增強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適應加入WTO以後的新形勢,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改變管理方式,大力推進政企分開,減少直接的行政干預,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政府服務意識,簡化機關辦事手續,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5、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三大條件是什麼?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三大條件是:
1、必須按章程規定的程序和期限履行接受世貿組織章程和烏拉圭回合各項多邊協定的手續;
2、必須按烏拉圭回合各項多邊貿易協定作出關稅減讓表和各種非關稅承諾表;
3、必須在服務貿易領域作出具體的市場准入承諾表。
關貿總協定的締約方必須同時具備以上三個條件,才能成為世貿組織的創始成員。
(5)中辦國際貿易擴展資料
世貿組織的宗旨:
1、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和大幅度、穩步提高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
2、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
3、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各成員方應促進對世界資源的最優利用、保護和維護環境,並以符合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各成員需要的方式,加強採取各種相應的措施;
4、積極努力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份額和利益;建立一體化的多邊貿易體制;
5、通過實質性削減關稅等措施,建立一個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邊貿易體制;
6、以開放、平等、互惠的原則,逐步調降各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並消除各會員國在國際貿易上的歧視待遇。
7、在處理該組織成員之間的貿易和經濟事業的關系方面,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障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續增長,擴大世界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發展商品生產與交換為目的,努力達成互惠互利協議,大幅度削減關稅及其他貿易障礙和政治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
6、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1、面臨內外多重壓力:
2013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於2012年,但國際國內的風險因素疊加仍將對我國外貿發展造成較大壓力,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緩解。在世界經濟復甦態勢疲軟、風險持續高企的情況下,我國出口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短單、小單多,長單、大單少的局面還將持續。
二是貿易摩擦的影響持續加大,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三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任務更加緊迫。中國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國外貿難現前些年的持續高速增長。
2、外需改善不明顯:
世界經濟已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經濟回升的基礎並不穩固,對我國外貿利好作用有限,預計外需的改善並不明顯。
隨著國家穩增長和促外貿一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釋放以及後續配套政策的陸續出台,預計2013年我國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但難有大幅改善,仍將遠低於過去10年的平均增速,進口增速將有所提高。
2013年上半年外需狀況難有明顯改善,外貿將基本延續2012年的低速增長態勢。其間因美國財政懸崖問題、我國春節等因素影響,外貿增長會出現暫時性波動。2013年三、四季度,全球不確定因素若轉為明朗,我國外貿增速有望繼續提高。
3、出口上升空間有限:
國際經驗表明,中國出口的高增長可能已觸及「天花板」(一國出口金額佔全球GDP的比重不超過3%,一國出口金額全球佔比不超過10%)。這意味著我國出口高速增長傳統模式的黃金期已過,中長期內出口增速上升空間有限,將在低水平企穩。
展望2013年,美、歐等發達國家私人與公共部門去杠桿的過程中,必然伴隨對其逆差的糾正。對應地,中國和其他新興工業國貿易順差將隨之減少。我國出口競爭力正處在穩步下滑通道之中,以大宗商品進口為主的一般貿易逆差將持續擴大,總體順差將呈收窄趨勢,貿易順差佔GDP的比例將進一步下行。
2013年,國際環境倒逼我國要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要由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結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結構轉變,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的外向程度。
培育品牌、營銷網路和研發設計,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要繼續穩定和擴大中國出口在國際市場中份額,發揮進口對結構調整的支持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6)中辦國際貿易擴展資料:
對外貿易的注意事項:
1、外貿洽談前期,製作形式發票用於報價、交易參考或客戶申請進口許可等。
2、交易確認以後,製作外貿合同。
3、准備交貨的時候,製作商業發票、裝箱單、核銷單、報關單,申請商檢通關單等報關出口。
4、報關後海關退返核銷單、報關單的收匯聯與核銷聯等。
5、交貨付運後,得到提單(有時是直接做電放提單)。
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證等方式付款, 需要製作、申辦、整理客戶所需的全套單據,如發票、裝箱單、商檢證、產地證、受益人證明等等以收取貨款。
7、憑收匯銀行水單、核銷單、報關單核銷聯等辦理核銷與退稅。
7、申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認證需要什麼資料
1.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對外貿易備案登記證,海關進出貨物收發貨人報關注冊登記證,這四樣,還有300塊注冊費。
2.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是由中國經濟貿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業和團體組成的全國民間對外經貿組織,成立於1952年5月。
3.負責指導、協調中國貿促會各地方分會、行業分會、支會和各級國際商會的工作;負責對各分支機構及會員的服務及培訓工作。
4.負責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協調國際商會的對華業務和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會員與國際商會交往的有關事宜。辦理其它促進對外經濟貿易活動的有關事宜。
8、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和前景
國對外開放的現狀及前景
外經貿部外資司副司長 孫鵬
各位來賓,
女士們、先生們:
很榮幸能夠藉此機會向各位介紹一下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現狀及前景。
對外開放伊始,中國服務業的部分領域即開始引入外資。中美合資的建國飯店,即是我國首批批准設立的3家外商投資企業之一。此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領域日益擴大。目前,中國服務業的絕大多數領域,外國投資者均已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投資。截至2001年底,以服務業為中心的第三產業累計合同外資額2680億美元,佔全國合同外資總額的35.97%。2001年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額外金額114.11億美元,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24.35%。正是由於中國政府積極、合理、有序地引導外商進入中國服務業市場,才促進了中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下面,我著重介紹一下中國銀行、保險、電信、商業零售以及旅遊等領域吸收外資的一些基本情況及政策。
一、銀行
中國從1982年開始銀行領域吸收外商投資的試點工作。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銀行吸收外資試點城市由原來的13個擴大到24個,1999年又擴大到全國所有中心城市。目前,外國金融機構可以在中國所有城市開設營業性金融機構,投資形式包括:外資銀行分行、獨資或合資銀行,獨資或合資財務公司、合資投資銀行。截止2002年6月底,外商在華設立的營業性外資金融機構(保險除外)共167家,其中分行147家,合資銀行7家,獨資銀行6家,外商投資財務公司7家,代表處233家。1996年12月我國開始允許外資銀行試辦人民幣業務,截至2000年底,經人民銀行批准可以從事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已達32家,其中上海26家,深圳8家。2001年底國務院頒布了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主要修改內容是:允許外資銀行不受地域和服務對象的限制,全面開展外匯業務;取消現行人民幣業務市場准入對外資金融機構設定的業務規模數量指標要求;不再要求合資銀行或財務公司中方合營者必須是金融機構;對人民幣業務將按入世承諾的時間和地域逐步放開,直至5年內將全部取消地域和服務對象的限制。
二、保險
1992年,中國開始有條件地開放保險市場,允許外國保險機構在上海試點舉辦保險分公司和合資保險公司。1995年又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廣州。截至2001年底,共有29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44家營業性機構。最近,加拿大的合資保險公司光大永明和美國友邦保險公司分別在天津和北京正式開業。外資保險機構在我國主要開展境內外商投資企業財產保險及與此相關的信用險和責任險、外國個人付費人身保險以及上述業務的再保險等業務。去年底,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於今年2月1日起實施。該條例明確了外商向保險業投資的資格條件、設立程序、業務范圍、法律責任。保險業的進一步開放,將嚴格按照中國在入世服務貿易減讓表中的承諾在入世2-3年內逐步實施。
三、電信
加入WTO前,電信經營業務屬於國家禁止外商投資的領域。入世後,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承諾,電信業開始有步驟、有限制地向外國投資者開放,並在入世後的5年內逐步放寬地域、外資比例和業務范圍等方面的限制。為此,2001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信息產業部和外經貿部聯合頒布了《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明確了外商投資設立電信企業的條件、程序,並在2002年4月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取消了外商投資於電信運營業的禁令。2002年3月22日,美國AT&T公司和上海市電信公司、上海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我國第一家電信運營企業--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開業。相信中國的電業將在外資的推動下獲得更大的發展。
四、商業零售
1992年國務院決定在北京、天津、上海、大連、廣州、青島及5個經濟特區各試辦1-2家中外合資商業零售企業,之後又決定在北京和上海共試辦2家合資連鎖商業企業,在內地試辦幾家與台商合資的商業零售企業。1999年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聯合下發了《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將試點地域擴大到了所有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並對中外方資格條件、中外方股權比例等予以了明確規定,同時國家正式開始了外商投資於批發業的試點。
目前為止,經國家批準的合營商業零售企業共計49家,商業批發企業1家。上述49家企業共設立分店482家,項目總投資29.38億美元,累計注冊資本總額6.03億美元,其中外方累計注冊資本總額5.14億美元。歐美著名的跨國連鎖企業,如沃爾瑪、麥德龍、歐尚、百安居等均已在華投資設店,開展連鎖經營,其中美國沃爾瑪已在華設立了13家分店,德國麥德龍設立了15家分店,法國歐尚設立了4家分店,英國百安居設立了12家分店。
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正在依法對地方自行批準的277家外商投資商業企業進行清理、整頓。目前,已有近50家完成了整改工作,其它企業的整改工作正在抓緊進行。
為進一步促進國內商業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推動國內市場建設,按照我國的入世承諾和商業領域利用外資的發展規劃,有關部門正著手重新修定《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管理暫行辦法》,不久即將公布。新辦法擬將商業領域利用外資工作由試點轉為正常開放,並將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條件。
五、外貿
中國政府規定,外商可以在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深圳福田、沙頭角、汕頭、廈門、海口、大連、天津、青島、張家港、外高橋、寧波、福州、廣州等保稅區內成立貿易企業,在保稅區內從事轉口貿易和為保稅區內企業代理生產用的原材料、零配件的進口及產品的出口。
1996年9月,外經貿部頒布了《關於設立中外合資對外貿易公司試點暫行辦法》,允許在上海浦東和深圳經濟特區設立中外合資對外貿易公司,經營除國家組織統一聯合經營的出口商品和國家實行核定公司經營的1進口商品以外的其它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從而開始了我國外貿領域吸收外商投資的試點。
目前,經批准可以從事外貿進出口業務和部分外貿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外商投資外貿公司
共計批准設立了5家合資外貿公司。近期外經貿部正在修改外商投資設立外貿公司的試點辦法,擬放寬設立條件、取消試點地域和數量限制。有關修改方案現已上報國務院。
2、外商投資性公司
根據外經貿部1995年頒布的《關於外商投資舉辦投資性公司的暫行規定》及1999年和2001年頒布的兩個補充規定,在中國境內投資設立的投資性公司可以以代理或經銷的方式銷售其所投資企業生產的產品,並可以在境內收購不涉及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管理的商品出口。允許投資性公司購買所投資企業生產的產品進行系統集成後在國內外銷售,如所投資企業生產的產品不能完全滿足系統集成需要,允許其在國內外采購系統集成配套產品,但所購買的系統集成配套產品的價值不應超過系統集成所需全部產品價值的50%。同時,在投資性公司所投資企業投產前或所投資企業新產品投產前,為進行產品市場開發,經批准,可允許投資性公司從其母公司進口少量與所投資企業生產產品相同或相似的非進口配額管理的產品在國內試銷。
3、年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資生產型企業
根據外經貿部2001年下發的《關於擴大外商投資進出口經營權有關問題的通知》,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生產型企業經批准可以從事非配額許可證管理、非專營商品的收購出口業務,並可以參加自產產品的出口配額招標。據統計,目前,出口額超過一千萬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達2073家,出口總金額為857.82億美元,占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總值(1332.35億美元)的64.4%。
此外,根據現行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外商投資商業企業也可以從事國內產品的采購出口和自營商品的進出口業務;根據《關於擴大外商投資進出口經營權有關問題的通知》,外商投資研發中心可以為進行其研發產品的市場測試進口並銷售少量其母公司生產的高新技術產品。
六、旅遊
1998年以前,中國只允許在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內設立中外合資的旅行社。按此規定,中國政府批准設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資旅行社---雲南力天旅遊有限公司。1998年底,外經貿部與國家旅遊局聯合頒布了《中外合資旅行社試點暫行辦法》,進一步擴大了旅行社的對外開放,改變了過去外商只能在12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設立合資旅行社的狀況。2002年1月,國務院公布了《旅行社管理條例》,進一步降低了合資旅行社的注冊資本金標准(外商投資旅行社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400萬元),取消了一家外國投資者只能設立一家旅行社的要求。中外雙方只要符合《旅行社管理條例》中規定的條件,即可申請設立合資旅行社,經營入境旅遊業務和國內旅遊業務。與此同時外經貿部也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准備提前在部分地區試點,允許外資設立獨資旅行社。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批准了10家外商投資旅行社。
七、運輸及國際貨運代理
在道路運輸方面,目前中國已批准設立700多家中外合營道路運輸企業。外經貿部與交通部與2001年11月出台了《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管理規定》,對外商投資道路運輸公司(客運與貨運)的設立條件,審批程序等予以了明確規定。
在水路運輸方面,目前中國已批准設立了60多家從事國內沿海和內河運輸的中外合營航運企業,60多家從事國際海運的中外合營航運企業。國務院於2002年底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對外商投資國際海上運輸及其輔助業務做出了原則性規定。
在航空運輸領域,日前國家公布了《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暫行規定》,進一步放寬了外資從事民用航空業的條件。截止2000年,外商在民用航空業投資累計達4.2億美元,共設立企業64家。
在國際貨運代理領域,2001年底,外經貿部公布了《外商投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定》。按此規定,外商可在中國境內設立合營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並按入世承諾三年內允許設立獨資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目前,我國已批准設立了約300多家外商投資國際貨代企業,這些企業在國內其它城市設立了近200家分公司。
八、會計服務
為促進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健康發展,縮小我國會計、審計行業與國際同行的差距,從1992年起,我國開始有條件地允許國際知名的會計公司與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合作舉辦會計師事務所。目前,我國已經批准設立了9家中外合作的會計師事務所。這些會計師事務所可在規定的經營范圍內為國內外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此外,我國還允許外國會計師事務所在國內投資設立了6家成員所,4家發展聯系所。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允許獲得我國執業注冊會計師資格的外籍會計師與我國執業注冊會計師設立合夥制會計師事務所,並准備制定外商投資會計師事務所的有關規定,明確外商投資會計師事務所的形式、審批程序,規范此領域的外商投資。我們將積極引進國外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進入我國會計服務市場,以促進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與國外的接軌。
九、法律服務
目前中國尚不允許外商投資設立律師事務所,但經批准,外國和香港地區的律師事務所可以在國內設立代表處,開展不包括中國法律事務的相關業務。此類代表處現已設立110家。
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務院於2001年頒布了《外國律師事物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條例》,按入世承諾取消了原有代表處設立的地域限制和數量限制,允許外國律師事物所在境內設立多個代表機構。
除上述服務領域以外,資產評估、出版、印刷、建築、房地產及物業管理、音像製品、餐飲及娛樂、維修、咨詢、廣告、醫療、教育、租賃、商檢、工程設計等領域均已不同程度地向外商開放,而且凡是對外資准入有限制的領域均已制定相應法規,中國已建立起服務業外資准入的法規體系。由此可見,中國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已由過去的個別領域、少數部門發展到了多領域、多部門,基本形成了整體開放的新格局。
十五期間,我們將按照「發展現代服務業,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的原則,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繼續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服務業的整體對外開放。要把吸收外資與我國服務業的結構調整相結合;要鼓勵並正確引導外商投資從事現代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積極推進旅遊業的對外開放;放寬外商投資會計、法律、管理咨詢、工程咨詢等中介服務的限制;探索並試行吸收外資發展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審慎推進金融、保險、電信、證券的對外開放。開放中,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服務領域外資市場准入的法規體系,使服務業的開放公開、公正地健康發展.
中國的投市場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和地區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未來的幾年裡,中國服務業更將成為投資者的聚焦點,我們相信,致力於中國服務業的外國投資者必將與中國的服務業獲得共同發展。
這篇文章應該對你有幫助,我是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的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