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熱點話題論文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國際貿易熱點話題論文

發布時間: 2022-10-24 17:38:57

1、國際貿易本科畢業論文題目怎麼選?當前熱點話題都有哪些?

你是財大的不?

2、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論文

隨著國際貿易自由化、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益加強,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以世界市場為目標的全球化經營是未來流通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途徑。相對於我國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流通企業來說,歐美流通企業不容置疑地在國際化經營的道路上走在了前邊。分析和借鑒其國際化經營的成功經驗,有助於提出符合我國實際的國際化經營戰略。
一、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內涵
流通是從總體上看的商品交換。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則是指企業經濟活動的社會化程度超出一國的范圍,越來越具有國際的性質,它是國際分工和生產社會化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應包含以下基本內容:
1、流通企業的經濟活動范圍不僅局限於國內市場,而且應當有相當大比重的經營活動是面對國外市場或直接在國外進行的,這是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標志。
2、國內流通領域的經濟運行機制和制度規范與通行於世界經濟的現代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制度規范相一致,這是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對接的制度前提。
3、流通企業的動力與約束機制符合參與國際競爭的要求,其行為方式符合國際市場通行的慣例。
4、國內流通企業與外國流通企業在組織、資本和營銷活動等方面有相當程度的融合或聯合。
5、國內流通領域實現較大程度的對外開放,使國外流通的行為主體能夠較自由地到國內進行投資、經營。
經濟國際化的發展歷程已清楚地表明,隨著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國際間經濟交流形態從「商品流」發展到「資本、商品流」,又發展到「資本、商品、技術、人才信息流」,流通層次越來越高,流通渠道也形成了一個遍及全球的網路系統。這些都標志著流通國際化程度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1、宏觀管理不得力
我國流通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的起步較晚,政府的宏觀管理措施與現實存在脫節、相悖現象。1983年1月,國務院雖正式授權由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審批和歸口管理境外企業的工作,但實際上還有幾個部委也都參與此項管理工作。由於政出多門,不僅企業無所適從,而且至今未能形成一個統一的長期規劃,以致開展跨國經營的流通企業的發展方向、領域和重點都難以確定。同時,管理機構的混亂,亦必然帶來監管上的不利。
2、對外投資規模小,實力差的企業佔多數。
投資規模較大的企業,容易形成規模經濟,經受得住意外沖擊;而投資規模小的企業,則生存困難。歐美許多發達國家的跨國流通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時,均集中於優秀的企業,進行大規模投資,其單項投資平均水平已經達到600萬美元,而我國企業的平均對外單項投資規模卻只有100萬美元左右,不能形成集團優勢,一致對外,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上是很難站得住腳的。
3、人才匱乏,服務滯後。
跨國流通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條件極高,既要求其管理人員熟悉當地語言、風俗和法律知識,又要求其具備海外企業工作的專業知識、技能和開拓能力,而現實中的若干對外投資流通企業,特別是企業領導層缺乏這種能力。而且,我國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時,國內相關服務部門之間的相互推諉常常貽誤最佳投資時機。
三、歐美企業的成功經驗
1.高度集權型組織結構能夠保證實現全球資源配置最優化,進一步實現全球戰略。
美國的國際流通企業採取的是高度集權型的組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使整個國際流通企業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資源共享體系,母公司可以通過層次性組織有目的、有步驟地展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有效配置。這種組織結構還由於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迅速作出決策,使經營資源的配置也能迅速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從而更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全球化配置和共享效益,達到企業的終極目標-全球戰略。
2.市場機制健全,市場化程度高,市場渠道暢通,法律體系完善。
歐美等發達國家由於實行市場經濟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市場機制健全,市場化程度高,市場渠道暢通,法律體系完善,因此流通企業在軟、硬環境兼備的情況下,實行跨國經營勢必管理有序,大而不散,活而不亂。
3.歐美流通企業崇尚外部集中的效率觀
歐美流通企業具有強有力的資源配置能力,可以將分布於全球的經營資源集中到所需的地方,有利於發揮資源的規模經濟效益,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由於歐美跨國流通企業是通過水平或垂直兼並發展而成的遍布世界的網路,因而歐美企業的傳統做法就是通過兼並購買的手段從事經營,促進了經營資源的集中,並且利用這一手段實現了進入多個經營領域的目的,順應了多角化經營的趨勢。
4.歐美流通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思想上重視契約主義原則、個人主義原則、機能主義原則等。
在上述管理思想的指導下,跨國企業的海外分支機構與國內一樣,對海外人力資源的管理採取短期僱傭制的做法,將工人提供的勞動能力作為一種商品來對待,體現了契約主義的管理思想。
跨國企業的人力資源是國際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歐美流通企業這種高流動的僱傭制度可以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負擔。由於普通職工很容易從各國當地市場上獲得,人力資源來源的不同則主要體現在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上,美國採取「開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選擇一個具有職業經驗的人擔任子公司的總經理,不考慮其國籍,子公司的經營要完全置於總公司的監督之下。這種模式反映的是「地球中心論」,對於人力資源的來源以能否勝任本職工作為衡量標准,其優勢在於有利於培養具有全球戰略思想和豐富國際經驗的管理人才。
5.歐美國家由於綜合國力強,科技水平高,其國際流通企業在發達國家設立子公司時,只有35%的企業採用合資的形式,在發展中國家的子公司也只有40%採用合資的形式,其餘子公司均採用獨資的形式。
歐美跨國企業經濟實力與技術實力強,市場進入早,公司的成熟度高,尤其是美國企業多信奉「個人能力主義」,不太重視協作,而是注重公司結構的控股和集權。這種做法優點在於可以提高規模經濟效益,統一籌措和運用資金資源;便於對子公司實行統一控制,在市場價格、產品差別化和利潤方面採取一致行動;減少管理上因為與當地企業的交流而產生的矛盾;有利於經營方針及執行過程中的保密,並可以獲得全部利潤。
四、我國企業的戰略選擇
歐美國家的大壟斷企業多是擁有從研究開發、生產到銷售,乃至銀行、金融機構的多分支、多功能的現代工商企業群體,這種國際經營模式以國內企業擁有雄厚的資本和技術力量、多種經營和企業聯營以及嚴密、完整的組織結構為前提。
我國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則剛剛起步,對於經營、發展跨國企業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制度環境。因此,在借鑒歐美成功經驗時,應該從本國實踐出發,有選擇地吸收和利用。
1.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負責制定我國流通企業跨國經營的戰略目標和任務,確定對外投資的國家和地區,投資的規模和渠道,並站在政府宏觀角度,實行綜合管理。
2.確定跨國經營企業身份認證制度,提高境外企業規模、檔次,藉以增強競爭力。歐美國家的單項投資水平平均為600萬美元,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單項投資水平也不應低於450萬美元,這樣才能經受住意外沖擊而立於不敗之地,並且可以獲得規模經濟效益。
3.進入方式應該以易人和迴避風險較強的合資經營方式為主。美國採取獨資的經營方式是由於其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強大的綜合國力,而我國目前屬於資金約束型國家,如果採取合資形式進入國際市場,可以減少資金注入,以有限的資本盡可能地擴大國際投資規模,而且合資有利於彌補我國流通企業跨國經營經驗的不足,消除因對當地市場及其他方面不了解而產生的進入障礙,並有利於吸收和利用合資方的管理技術、營銷技能、信譽、供銷渠道以及同政府、銀行的關系等經營資源。
4、區位選擇應集中在亞太經濟增長較快的國家和地區,以及貿易保護嚴格的發達國家和地區。早在1923年,美國西爾斯公司就專門聘請市場研究學者尼爾森擔任策劃部經理,其任務是將在經濟上頗有研究價值的國家細分為可用來實施營銷的區域,不但將其在地圖上明確標示出來,且詳細地記錄該地區的統計資料,並長期加以觀察和分析。我國企業在從事跨國經營前,也一定要慎重行事,進行詳實的論證調研。
5、加快經濟立法,為跨國經營的流通企業提供製度保障。歐美流通企業之所以在高度集權的組織結構下,還能高效率地運營,並實現全球利潤最大化,根源在於有一套完善的法律體制保障。任何涉足國際市場的國家和企業概莫能外。
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21世紀將是跨國經營的全盛時期,誰國際化經營搞得成功,誰就能成為經濟大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速度的日益加快,未來國際貿易的交往將更多地從雙邊走向多邊,全球范圍的商品、資本、信息、人才、技術的雙向和多向流動使整個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以世界市場為目標的全球化經營是未來流通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途徑。
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3、外貿方向的畢業論文題目

本文是國際貿易論文題目,筆者為大家收集了國際貿易專業最新論文題目50例,希望為大家的國際貿易論文選題提供參考。

國際貿易論文優秀範文50篇:

1 企業生產力與對外直接投資——基於中國工業企業的實證研究
2 貿易便利化對於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出口的影響研究
3 亞塞拜然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4 中國對俄羅斯投資的就業效應分析
5 上海自貿區對長三角對外貿易的影響分析
6 中國STEAM教育產業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研究
7 俄羅斯中小企業的經濟作用與發展對策研究
8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制度質量對中國OFDI逆向技術溢出的影響研究
9 基於「五通指數」的中俄合作評價研究
10 新常態下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研究
11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潛力研究
12 中印貿易隱含碳排放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基於IO-SDA模型的實證分析
13 空間計量視角下我國對外貿易對環境污染的影響——以SO2、PM2.5為例
14 絲綢之路經濟帶IFDI的環境效應研究
15 陝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運營效率評價研究
16 俄羅斯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研究
17 GVC視角下技術進步對中國製造業碳排放的門檻效應研究
18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高技術產業出口的影響——以中美貿易為例
19 國際產能合作對發展中國家GVC地位的影響分析——基於「一帶一路」國家面板數據
20 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影響因素研究——基於拓展的投資引力模型
21 貿易開放對高新區產出的影響研究——以高新區特徵為調節變數
22 低碳經濟約束對我國高碳產業出口貿易發展的影響
23 跨國並購對我國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基於我國醫療保健行業上市公司的研究
24 「一帶一路」國家雙邊投資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影響——基於社會網路分析
25 中間產品貿易對中國工業部門勞動力需求的影響研究
26 中韓兩國汽車產業競爭依存關系測定及分析
27 進口貿易對中國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研究
28 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國際分工地位及影響因素研究——基於TiVA方法及與金磚國家的比較
29 東亞生產網路與中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提升分析
30 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製造業出口影響的區域差異研究——基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實證分析
31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及影響因素研
32 中國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嵌入的生產率效應研究
33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行業內逆向技術溢出效應研究
34 貿易對象基礎設施對雙邊貿易成本的影響研究——以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例
35 我國製造業貿易隱含碳測算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36 東盟投資便利化水平測度及其對我國OFDI影響研究
37 俄羅斯與中國石油天然氣合作問題研究
38 IFDI對柬埔寨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39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中國-東盟進出口商品的影響——基於HS分類的實證分析
40 寮國FDI流入的影響因素研究
41 中國對南美國家汽車出口影響因素分析
42 中國對歐盟機電產品出口增加值的影響因素研究
43 西部地區OFDI對產業升級的影響研究
44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對中國產業結構的影響
45 中國對哈薩克農產品出口潛力分析
46 國內運輸距離與進出口貿易:引力模型拓展與實證
47 陝西省旅遊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
48 中國—東盟自貿區各國貿易便利化的測度及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49 貿易增加值視角下中日韓生產性服務業出口競爭力的比較研究
50 北京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

4、國際貿易畢業論文題目

提供一些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的題目,供參考。

1、綠色壁壘對我國××產品出口的影響分析
2、跨國公司在華擴張模式探析
3、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產業的影響及對策
4、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研究
5、論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競爭壓力及對策
6、外國對華反傾銷的現狀及其應對策略研究
7、進出口業務中進出口商存在的風險及其防範
8、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模式探索
9、高科技企業跨國經營模式研究
10、跨國經營中的市場營銷與跨文化沖突
11、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與應對策略研究
12、國際貿易中的反傾銷及我國的應對措施研究
13、國際貿易領域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我國的應對策略
14、綠色壁壘的成因及其防範
15、SA8000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16、反傾銷的國際比較及其啟示
17、論我國農產品的國際比較優勢和經營策略
18、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展、問題和政策取向
19、世界製造業發展趨勢與我國製造業發展對策
20、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21、我國的貿易依存度及其國際比較
22、電子商務中的EDI及其應用分析
23、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24、利用產業內貿易理論促進我國的產業升級的作用探索
25、中美貿易結構之比較分析
26、戰略性貿易政策和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27、「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的經濟效應分析
28、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問題的分析及調整對策
29、論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優化
30、當前我國××產品外貿出口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31、非關稅壁壘的發展動態研究
32、中國出口貿易過度競爭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33、利用世貿規則加強農業保護的政策體系研究
34、中國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發展的障礙及對策分析
35、自由貿易下我國農產品出口前景及其策略
36、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現狀分析及其戰略選擇
37、進出口業務中進出口商各自存在的風險及其防範
38、中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與結構優化研究
39、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40、中國大型生產企業國際化經營模式的探索
41、我國高科技企業跨國經營模式研究
42、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戰略研究
43、國際反補貼發展趨勢及對策
44、應對反傾銷中的企業行為研究
45、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區域分布及區域政策
46、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及其對策研究
47、我國外商投資的區位特徵及變遷
48、新形勢下我國利用外資戰略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研究
49、跨國並購的發展及其對東道國的影響
50、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的對策研究
51、跨國公司製造業和服務業外包發展趨勢與我國政策研究
52、紡織品全球配額取消後,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的形勢變化及今後的發展戰略 
53、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分析
54、充分發揮動態比較優勢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55、建立我國產業部門的有效預警保護機制
56、外貿行業協會現狀與作用的經濟學分析
57、跨國經營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與跨文化沖突
58、論跨國經營中的政策風險與規避
59、國際服務貿易的新特點和趨勢分析
60、全球貿易失衡及各國在貿易政策中的反應
61、世界石油價格的變化趨勢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62、戰略性貿易政策在發展中國家的適用性分析
63、WTO框架下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的比較研究
64、WTO框架下發展中國家幼稚產業保護研究
65、非關稅壁壘的發展趨勢與對策探究
66、反傾銷全球化及其貿易效應分析
67、SA8000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68、新的貿易壁壘——勞工標準的影響分析
69、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及其對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示
70、Trips知識產權國際爭端解決機制問題研究
71、石油危機對中國國際貿易發展戰略的警示
72、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中國產業發展戰略的調整
73、從外貿依存度看中國外貿面臨的結構風險
74、中國與東盟(其他地區)出口商品比較優勢變化的分析
75、中國與東盟貿易(或其他地區)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
76、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進出口貿易(或紡織品行業)影響的分析
77、後配額時代中美紡織貿易磨擦及對策
78、入世後我國出口產品遭遇新型非關稅壁壘及其對策研究
79、從中美貿易逆差數額爭議看原產地規則
80、中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1、我國外貿代理制的缺陷及完善
82、高新技術產業分工格局的演變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研究
83、我國「走出去」戰略下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的關系研究
84、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戰略思考
85、技術引進與中國後發優勢的發揮
86、中國產業(或某類)國際競爭力提升的路徑選擇
87、貿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國汽車(或其他行業)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
88、中國家電業OEM/ODM/OBM跨國經營戰略的轉變
89、中國貿易自由化帶來的競爭效應及福利影響
90、CEPA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9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趨勢與效應分析
92、中國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利益與特點
93、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分析及國際比較
94、服務貿易自由化與我國服務貿易發展
95、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
96、中小企業如何利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
97、電子商務的物流模式研究
98、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電子商務框架研究
99、我國企業實施電子商務戰略研究
100、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現狀與對策研究
101、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探析
102、信用證軟條款問題研究
103、信用證項下進口押匯制度之法律性質研究
104、關於國際保理業務在中國未來發展基本格局的探討
105、跟單信用證銀行審單問題研究
106、企業並購中支付方式及交易價格問題研究
107、信用證支付風險的法律研究
108、我國出口信貸現狀及對策研究
109、中國出口信用機構的現狀及發展
110、出口信用保險制度研究
111、托收支付方式的使用及其風險規避
112、現代國際物流及其在中國發展策略的探討
113、供應鏈一體化與我國口岸物流發展研究
114、從國際貿易的發展看CEPA在香港的實施
115、電子商務環境下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
116、出口保險中融資銀行權益保障法律問題研究
117、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研究
118、信用證類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與控制
119、進出口貿易融資及其風險管理研究
120、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研究

5、急需一篇論文,話題是關於中國對外貿易中的熱點問題,一千至二千字

當代經濟全球化的生產基礎是產業內分工。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對經濟生活國際化作過十分精闢的論述,闡明了這個歷史趨勢是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發展的。產業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塑造了19世紀的國際分工,即英國作為工業的太陽與廣大農業和原料附庸之間的分工,從而就像《黨宣言》所說,生產和消費都變成世界性的了。隨著資本主義向壟斷階段過渡,第二次科技革命又導致了工業國之間的水平型分工。例如,英國的優勢在鋼鐵、造船、採煤等工業,德國則擅長電氣、化學等工業。二次戰後,除了上述的垂直型和水平型分工,第三次科技革命又使國際分工出現了一種新的模式,並佔了主導地位,這就是產業內分工。過去的國際分工主要是要素稟賦所制約,現在科技優勢足以減輕甚至擺脫對自然資源的依賴,以至同一行業內的各個部門或同一企業內的各個分廠、車間和工藝流程,都可分散到全球部署定位,實現最優配置。

產業內貿易便是上述這種分工的表現形式,這種貿易60年代以來發展十分迅速,從而在西方國際貿易理論中也得到了反映。1975年格魯伯爾和勞埃德(H.G.Grubel and P.J.Leoyd)的論著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們提出的定義和測量方法為學術界廣泛接受。產業內貿易就是一國同時既出口又進口某一同類產品,所謂同類產品則按聯合國的國際貿易標准分類(SITC)的三位數來劃分。SITC將國際貿易中的商品分為10大類(Section),大類以下分63個部(Division),部以下又分為233個組(Group),組以下再分為786個小組(Subgroup),小組以下分為2000個基本項目(Item)。這就是說屬於同一「組」的產品就是同類產品,但也有人採用較為寬松的劃分標准,即以同一「部」的產品作同類產品。他們提出的計算公式如下:

(Z[,i]+M[,i])-|Z[,i]-M[,i]|

B[,i]=—————————————————×100

(Z[,i]+M[,i])

上式也可寫作

|Z[,i]-M[,i]|

B[,i]=(1- ————————————)×100

(Z[,i]+M[,i])

在上式中,B[,i]便是反映產業內貿易的指標,稱之G-L指數,在0-100間變動,愈趨向於100,表示產業內貿易水平愈高。i指產業,Z指出口額,M指進口額。他們和其他西方學者的研究都表明:(1)產業內貿易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的製造業,據經合組織的材料,1991年6個西歐國家的製造業中有60%以上是產業內貿易,另外6個西歐國家這一比重為50%~60%。(2)製成品的產業內貿易遠高於初級產品,最高的當推機械和運輸設備以及化學工業,科技密集度愈高的部門,其產業內貿易的傾向也愈大。(3)一國的經濟增長與產業內貿易水平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根據上述,我們可將世界G-L指數當作反映全球化的生產指標,因為G-L指數愈大,說明各國在生產專業化方面的相互依存度愈高。產業內分工的主要形式有同一產品不同檔次、品質或僅僅是型號、規模不同的專業化,例如大量出口若干品牌的汽車,同時又大量進口另一些品牌的汽車。還有零部件或工藝流程的專業化,由各有關企業參加協作來完成最終產品。我國的加工貿易可說屬於後一種形式,它是通過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進行加工裝配而又出口來完成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加工貿易發展迅速,80年代中期加工貿易出口額還只有56億美元,在我國全部出口中也僅佔18%,而一般貿易的比重則高達82%,但到1995年其金額增至740億美元,10年內增長了12倍之多,比重也上升為50%,開始超過一般貿易;到1996年加工貿易金額增至1044.7億美元,比80年代中期增長了將近18倍,比重約佔57%。加工貿易在外資企業出口中的比重更高,而外資企業目前在我國全部出口中已佔45%,其增長勢頭之強勁遠勝於國有企業。因此可以說近十多年來,我國對外貿易之所以能夠持續地迅速增長,加工貿易是主要的支撐力量,它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工貿易擴大了我國的就業規模,據廣東省公布,1997年全省加工貿易在全國加工貿易總額中約佔55%,吸收了約1000萬人就業,估計全國藉此解決就業的人數約近2000萬。加工貿易還帶動了我國加工技術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某些製造業部門的成長,有的可說是從零開始的,例如,家用電器就是從組裝起步,後來成長為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成品的出口比重得以在較短時間內超過初級產品,這是與加工貿易的發展分不開的。由此可見,加工貿易確實為我們參與並利用產業內分工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但加工貿易也給我們帶來了困擾和矛盾,這主要與對外貿易中的雙重機制有關。為了扶持加工貿易,對其所需的中間品免徵進口稅,同時各地區還有自己的優惠措施,於是就在一般貿易的促進機制以外,又形成了一套與之相平行的加工貿易的促進機制,從而引發了以下矛盾:

1.一般貿易的促進機制主要在於出口退稅,實現零稅出口,而加工貿易的出口只有在國內創造價值部分才給予退稅,從原則上說,二者都是合理的,可以並行不悖。但當一般貿易的出口退稅不能全部到位時,有的企業就會由一般貿易轉向加工貿易,特別是那些需用高關稅進口原材料和中間品的企業,將改做加工貿易,減少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原材料和中間品,這樣就影響了國家的關稅收入。

2.如果加工過程集中在出口加工區或保稅區進行,海關就便於實施有效的監管。但我國的加工貿易並無地域限制,從沿海到內陸,可謂星羅棋布,確實不易監管。再加外貿企業有經營權而缺乏加工能力,生產企業有加工能力而沒有經營權,工貿脫節,漏洞不少,以致不法之徒有隙可乘,將保稅進口的原材料和中間品在國內倒賣以謀取厚利。例如,1997年海關查獲的走私大案中約有一半左右的金額是利用加工貿易渠道進行的。

必須指出,以上的矛盾不是由加工貿易這個利用國際分工的形式本身所產生的,對於兩種平行機制只要不斷協調,統籌兼顧,使之保持恰當的平衡,矛盾是可以解決的。對於走私,中央已下定決心,全面進行打擊,同時1997年銀行建立了加工貿易台帳制度,海關和外匯管理局也進一步加強了加工貿易進出口的核銷措施。因此,利用加工貿易進行走私的非法活動正在受到遏制。

當前加工貿易的主要問題在於本身還處於低級階段,其特點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即原材料和零部件依靠客戶供應或自行從海外進口,加工裝配後的成品又通過客戶所掌握的銷售渠道進入海外市場,我國企業只是發揮了勞動力資源的優勢,收取有限的工繳費,而要創收更多的外匯,就只有大進大出。為了進一步利用產業內分工的潛力,分享更大的利益,必須加快加工貿易的升級,其關鍵是抓好中間品的進口替代,即以更多的國產成份取代外來的中間品,使產品的國際價值鏈中有更多的環節轉移到國內,這不僅能提高產品的國內附加值,增加創匯,也能擴大與國內上下游相關產業的聯系,從而使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發生更大的拉動作用。

回顧70年代初期和末期的兩次能源危機,迫使西方發達國家加速調整產業結構,一系列產業向外進行梯度轉移,東亞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也將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向中國大陸移植。我國的加工貿易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中興起的,其中較成功的便是家用電器,從加工組裝發展為成熟的產業,並開始走向世界市場。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正在進行著新一輪的產業升級,產業內分工不斷向縱深發展,客觀上出現了新的機遇,只要政策對頭,措施得當,我國的加工貿易就能登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6、外貿論文選題

外貿論文選題:

1.貿易保護主義的新趨勢及我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2.經濟危機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 

3.我國出口低價競銷的原因及治理 

4.出口退稅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分析 

5.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6.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7.試析美元貶值對國際貿易格局的影響 

8.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不平衡 

9.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迅猛增長的思考 

10.我國應如何合理利用非關稅措施保護國內相關產業 

11.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12.中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 

13.經濟全球化與我國企業跨國經營 

14.論綠色壁壘對我國蔬菜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15.對中國服裝出口創立國際品牌的思考 

16.中國出口商品頻遭國外反傾銷調查的原因及對策 

17.當前我國對外貿易中存在的隱憂 

18.WTO 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影響 

19.中國加入WTO對我國信息產業的影響 

20.常用貿易術語比較 

21.論國際貿易實務中FCR使用和風險防範 

22.正確運用國際貿易慣例處理貿易糾紛 

23.電子商務為我國外貿企業帶來的商機與挑戰 

24.淺談信用證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的應用 

25.分析海運提單的風險及防範措施 

26.提單的運輸合同屬性問題 

27.淺論國際海洋運輸中的班輪運輸業務 

28.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的選擇 

29.國際鐵路運輸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的對策 

30.論國際貿易電子信用證應用

7、國際貿易畢業論文題目有哪些?

提供一些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的題目,供參考。

1、綠色壁壘對我國××產品出口的影響分析
2、跨國公司在華擴張模式探析
3、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產業的影響及對策
4、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研究
5、論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競爭壓力及對策
6、外國對華反傾銷的現狀及其應對策略研究
7、進出口業務中進出口商存在的風險及其防範
8、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模式探索
9、高科技企業跨國經營模式研究
10、跨國經營中的市場營銷與跨文化沖突
11、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與應對策略研究
12、國際貿易中的反傾銷及我國的應對措施研究
13、國際貿易領域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我國的應對策略
14、綠色壁壘的成因及其防範
15、SA8000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16、反傾銷的國際比較及其啟示
17、論我國農產品的國際比較優勢和經營策略
18、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展、問題和政策取向
19、世界製造業發展趨勢與我國製造業發展對策
20、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21、我國的貿易依存度及其國際比較
22、電子商務中的EDI及其應用分析
23、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24、利用產業內貿易理論促進我國的產業升級的作用探索
25、中美貿易結構之比較分析
26、戰略性貿易政策和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27、「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的經濟效應分析
28、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問題的分析及調整對策
29、論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優化
30、當前我國××產品外貿出口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31、非關稅壁壘的發展動態研究
32、中國出口貿易過度競爭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33、利用世貿規則加強農業保護的政策體系研究
34、中國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發展的障礙及對策分析
35、自由貿易下我國農產品出口前景及其策略
36、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現狀分析及其戰略選擇
37、進出口業務中進出口商各自存在的風險及其防範
38、中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與結構優化研究
39、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40、中國大型生產企業國際化經營模式的探索
41、我國高科技企業跨國經營模式研究
42、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戰略研究
43、國際反補貼發展趨勢及對策
44、應對反傾銷中的企業行為研究
45、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區域分布及區域政策
46、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及其對策研究
47、我國外商投資的區位特徵及變遷
48、新形勢下我國利用外資戰略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研究
49、跨國並購的發展及其對東道國的影響
50、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的對策研究
51、跨國公司製造業和服務業外包發展趨勢與我國政策研究
52、紡織品全球配額取消後,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的形勢變化及今後的發展戰略 
53、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分析
54、充分發揮動態比較優勢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55、建立我國產業部門的有效預警保護機制
56、外貿行業協會現狀與作用的經濟學分析
57、跨國經營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與跨文化沖突
58、論跨國經營中的政策風險與規避
59、國際服務貿易的新特點和趨勢分析
60、全球貿易失衡及各國在貿易政策中的反應
61、世界石油價格的變化趨勢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62、戰略性貿易政策在發展中國家的適用性分析
63、WTO框架下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的比較研究
64、WTO框架下發展中國家幼稚產業保護研究
65、非關稅壁壘的發展趨勢與對策探究
66、反傾銷全球化及其貿易效應分析
67、SA8000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68、新的貿易壁壘——勞工標準的影響分析
69、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及其對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示
70、Trips知識產權國際爭端解決機制問題研究
71、石油危機對中國國際貿易發展戰略的警示
72、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中國產業發展戰略的調整
73、從外貿依存度看中國外貿面臨的結構風險
74、中國與東盟(其他地區)出口商品比較優勢變化的分析
75、中國與東盟貿易(或其他地區)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
76、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進出口貿易(或紡織品行業)影響的分析
77、後配額時代中美紡織貿易磨擦及對策
78、入世後我國出口產品遭遇新型非關稅壁壘及其對策研究
79、從中美貿易逆差數額爭議看原產地規則
80、中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1、我國外貿代理制的缺陷及完善
82、高新技術產業分工格局的演變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研究
83、我國「走出去」戰略下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的關系研究
84、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戰略思考
85、技術引進與中國後發優勢的發揮
86、中國產業(或某類)國際競爭力提升的路徑選擇
87、貿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國汽車(或其他行業)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
88、中國家電業OEM/ODM/OBM跨國經營戰略的轉變
89、中國貿易自由化帶來的競爭效應及福利影響
90、CEPA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9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趨勢與效應分析
92、中國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利益與特點
93、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分析及國際比較
94、服務貿易自由化與我國服務貿易發展
95、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
96、中小企業如何利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
97、電子商務的物流模式研究
98、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電子商務框架研究
99、我國企業實施電子商務戰略研究
100、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現狀與對策研究
101、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探析
102、信用證軟條款問題研究
103、信用證項下進口押匯制度之法律性質研究
104、關於國際保理業務在中國未來發展基本格局的探討
105、跟單信用證銀行審單問題研究
106、企業並購中支付方式及交易價格問題研究
107、信用證支付風險的法律研究
108、我國出口信貸現狀及對策研究
109、中國出口信用機構的現狀及發展
110、出口信用保險制度研究
111、托收支付方式的使用及其風險規避
112、現代國際物流及其在中國發展策略的探討
113、供應鏈一體化與我國口岸物流發展研究
114、從國際貿易的發展看CEPA在香港的實施
115、電子商務環境下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
116、出口保險中融資銀行權益保障法律問題研究
117、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研究
118、信用證類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與控制
119、進出口貿易融資及其風險管理研究
120、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