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全球化的定義和基礎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經濟活動的有效分工,是世界各國在全球增值鏈上找到最有利的生產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佔領更多市場份額,取得競爭優勢,從而謀求經濟利益的持續享有。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標志,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外貿增長數字年年攀升,GDP一路狂奔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范圍內資源最優配置的表現形式,這對於以強大製造能力著稱的中國尤其重要,可以通過經濟全球化獲得加工製造原材料,進行增值加工後,將產能擴散到全球賺取中間利潤。
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的中國,無論外界勢力如何阻擋,或者國際形勢如何變化,對外改革開放的步伐絕不會停頓。
(1)經濟全球化國際分工和什麼為基礎擴展資料
以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兩國為例。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擁有豐富的土地和資本、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在農業以及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品、資本密集型產品生產方面占據優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方面有比較優勢。
由於兩國發展階段和稟賦結構的較大差異,經濟結構具有較強互補性,構成了雙邊貿易合作的基礎,兩國因此成為彼此的最大貿易夥伴。
2、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如下:
1、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
2、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3、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4、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
5、企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2)經濟全球化國際分工和什麼為基礎擴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動下,社會在生產的各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各種資本形態(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運動超出國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關系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是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程度大為增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種壁壘不斷削弱,經濟運行的國際規則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的條件下產生的。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16世紀—18世紀。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世界市場加速擴大,世界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大大超過歷代水平。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發展為先導,涵蓋了生產、貿易、金融和投資各個領域,囊括了世界經濟和與世界經濟相聯系的各個方面及全部過程。
其主要表現為:國際分工從過去以垂直分工為主發展到以水平分工為主的一個新階段;世界貿易增長迅猛和多邊貿易體制開始形成;國際資本流動達到空前規模,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加快;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增;國際經濟協調的作用日益加強;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對經濟發展的干預作用日益增強。
3、全球化的基礎是什麼
全球化的基礎是國家化,所謂全球化無非是在國家利益基礎上的一種自願平等交換,互通有無,合作共贏,對此就如同社會中人與人在市場基礎上自願平等交換一樣。
當代全球化主要體現在國際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這四個方面。國際化主要是指跨越國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
自由化常常被經濟學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則更多地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價值觀念:一個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於文化上趨於同質化。星球化則涉及消息的傳播與文化安全問題。
(3)經濟全球化國際分工和什麼為基礎擴展資料
全球化主要是通訊技術的飛速進步引起的,交通技術並沒有飛躍的進步。自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以輪船、鐵路、汽車和飛機為代表的交通技術出現了質的飛躍,人員和物資的國際交流呈幾何級數增長。
那個時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並不嚴格,護照也可有可無。美洲就是在那個時代開始住滿移民,中國人就是從那時開始改穿西式服裝,改用西式筆墨、扛洋槍、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釘,以及下南洋、闖西洋、赴東洋。
即便是資本流動,舊時代恐怕也未必差得遠。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國人在外國人開辦的銀行里存錢、取錢、借錢。那時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
資本輸出被列寧看成傳統帝國主義的主要特徵之一。全球化體現為驚人規模的「金融資本」流動。每天全世界有1萬多億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場上進行賭博投機,每年全球「熱錢」高達400萬億美元。
4、什麼是經濟全球化和分工
經濟全球化 國際分工生產成必然標簽:
經濟全球化國際分工生產國際工業分包財經分類: 聚焦 「工業分包」在國內被稱為「行業配套」或「協作生產」, 2007年3月29日,由科技部牽頭組織,由中國區域與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組成的國際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中國聯盟成立。作為聯盟的發起者之一山東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積極參與了聯盟組建工作,國際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中國聯盟山東中心作為山東節點應運而生,成為國際工業分包浪潮中的「弄潮兒」。近日,就國際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中國聯盟山東中心在山東開展工作的情況,本報記者對負責山東中心工作的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副主任譚鑫元進行了采訪。
談及國際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雖然在我國正式開展的時間不算太長,但譚鑫元副主任卻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和開展工作的方法,頗有心得。
經濟全球化 國際分工生產成必然
譚鑫元副主任介紹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國際分工生產成為充分利用資源,創造更高效益的必然選擇。據了解,目前全球工業分包貿易總額佔全球工業采購總額的85%以上。
很多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都積極參與到國際生產分工的浪潮中。《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要組織生產力促進中心,協助10萬家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工業分包網路」。充分利用我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已有的健全完善的體系(全國目前縣區級生產力促進中心已有2000餘家),中國區域與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組成的國際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中國聯盟成立,聯盟遵照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SPX項目的運作模式,面向全國中小型企業開展信息、技術、商務、展會等服務。
參與國際工業分包 好處多多
在采訪中譚鑫元副主任多次提到,參與國際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意義重大。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國內外的資源渠道,發揮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體系的作用,協助中小型企業擴展優化區域銷售網路,幫助廣大的中小型企業按照國際慣例優化生產模式,而且對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產業競爭力,促進中小型企業盡快融入世界經濟,提升其在國際產業供應鏈中的地位有很大幫助。
另外,通過專業化生產不但可以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和加工水平,而且可以節約相當數量的固定資產投入,從而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參與國際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對整個區域的宏觀經濟益處頗多。通過分包商和供應商的合作,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使分散的生產資源得到最佳合理配置;提高地區企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促進出口等等。
山東中心 探索中前進
譚鑫元副主任告訴記者,山東中心主要負責濟南及全省的工業分包體系的建設,借鑒全球工業分包及供應鏈網路的管理經驗和技術,使省內中小企業分享SPX平台獲得的市場產品需求信息,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獲得更多的贏利機會,從而提升省內中小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整體地位。
在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的組織協調下,國際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中國聯盟山東中心自成立以來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07年4月,國際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中國聯盟山東中心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確定為國際工業分包試點單位。
建立健全組織體系是保障。山東中心抽調業務骨幹參加了在西安舉辦的六期國際工業分包培訓班。通過培訓,培養了一批業務骨幹,為開展國際工業分包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濟南市十個縣區生產力分中心和五個行業分中心也根據要求分別確定了具體分管人員,在全市基本形成工業分包服務網路。
建立信息平台,開展宣傳工作。一是在濟南科技成果轉化公共信息平台網站、山東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網站開辟了國際工業分包專欄,設置工業分包知識、信息發布、訂單發布等板塊,開展國際工業分包的宣傳。二是編輯出版了《山東濟南生產力中心工業分包專刊》,編印了5000餘冊國際工業分包宣傳彩頁畫冊,向省內企業及相關單位廣泛的進行宣傳國際工業分包知識。三是按照聯盟統一部署,2008年3月通過對兩網站板塊的整合和完善,完成了國際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中國聯盟山東中心網站的設計,並於三月初正式開通(域名cspx-sd.org),成為與各地生產力中心和企業工業分包交流的窗口。
譚鑫元副主任說,去年以來,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多次舉國際工業分包培訓會議,進行專題講座及培訓,並深入到各縣區與分中心共同組織轄區企業參加國際工業分包培訓班,共舉辦培訓會6次,共有300多家企業參加,培訓人員達700多人次。通過開展培訓和宣傳工作,為建立全省的企業產能資料庫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目前山東中心已收集企業信息調查表共計300餘份,已整理輸入產能資料庫的企業信息達200餘份。
為了能讓企業及時了解來自聯盟的訂單,及時反饋訂單報價,山東中心及時將來自聯盟的訂單和山東中心採集的訂單在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濟南科技成果轉化信息網、國際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山東中心網站進行發布,並在山東中心簡報予以以刊登進行宣傳。目前由山東中心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整理並發布的訂單42份,並與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了聯絡和對接。
另外,山東中心另闢蹊徑,利用濟南都市圈技術轉移聯盟的平台,將工業分包與合作交流的理念、服務內容、運作模式,推介給各聯盟成員單位,把工作逐漸推向全省。
譚鑫元副主任表示,國際工業分包與交流合作是個新課題、大課題,在參與的過程中學要不斷摸索,總結好的經驗和方法。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山東中心確定了下一步工作重點:一是以良好的心態樹形象,創新的思路抓工作,積極的行動面對挑戰;二是完善山東中心網站及企業產能資料庫;三是繼續開展對濟南各縣區的業務培訓;四是結合濟南都市圈技術轉移聯盟的區域優勢,加大工業分包項目的推廣力度;五是充分利用濟南市大型企業貿易渠道,促進中小企業工業分包工作的開展;六是進一步做好聯盟綜合性事務工作,加強與聯盟成員間的業務交流與合作;七是擴展工業分包業務領域,使分包業務擴展到農業、製造業、軟體業等各個領域,利用中國聯盟優勢,全方位的為山東企業服務。
5、經濟全球化是通過什麼來實現的?
本章闡述經濟全球化趨勢以及在這一趨勢下的國際經濟關系。全章分為兩節。第一節「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闡述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物質條件和現實基礎、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經濟全球化趨勢中跨國公司的作用等內容。第二節「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闡述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我們應該採取的態度和對策。
復習本章的核心線索是經濟全球化,全部內容都是圍繞經濟全球化這一概念展開的。
因此在復習時要用經濟全球化這一概念來串聯全章的主要內容。
本章內容記憶網路圖如下:
經濟全球化與
國際經濟關系經濟全球化發展
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物質條件和現實基礎
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與
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合作與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兩種社會制度的並存和發展
本章2006年大綱的內容與2005年大綱相比無變化。
一、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一)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物質條件和現實基礎
1
6、經濟全球化的定義和基礎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的定義是,商品和服務貿易擴展到全球,實現更大范圍的國際分工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是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
。
7、什麼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那麼經濟全球化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介紹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經濟全球化的原因一,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
二,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三,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四,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
五,企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1)生產國際化。這主要是指國際生產領域中分工合作及專業化生產的發展。現代生產分工已經不是在國家層次上的綜合分工,而是深化到部門層次和企業層次的專業化分工。這種分工在國際間進行,形成了國際生產網路體系。其中最典型是企業生產零部件工藝流程和專業化分工,例如波音747飛機有400 萬個零部件,由分布在65個國家1500個大企業和15,000多家中、小企業參加協作生產。德國拜耳公司與35000多家國內外企業建立了協作關系,拜耳向它們提供中間產品,由它們加工成各種最終產品。這種企業層次的國際化,使未來在一個企業內部進行的設計、研製零部件的加工或購入、組裝和總裝等一系列的活動環節分布到國外進行,即企業的不同部門、工廠、車間,甚至工段、工序等都在國際范圍內進行組織,從而也形成了生產組織的國際化。
(2)產品國際化,也就是生產總額中出口生產所佔的比重大大提高,直接表現為現代國際貿易的迅速增加。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以及眾多的企業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捲入了國際商品交換。現在的國際貿易已佔到世界總生產額的1/3以上,並且還在穩步增長。國際貿易的商品范圍也在迅速擴大。從一般商品到高科技產品,從有形商品到無形服務等幾乎無所不包。在我們的國家裡,到處可以吃“麥當勞”快餐,喝“可口可樂”飲料,看“日立”電視機,坐“賓士”汽車等等。
(3)投資金融國際化。生產和產品的國際化使得國際間資金流動頻繁,大大促進了投資金融的國際化。為適應於國際化的潮流,各國放寬了對投資金融的管制,甚至採取諸多措施鼓勵本國對外投資的發展。以國際直接投資為例,從1991年到1993年,國際直接投資總存量的增長速度相當於世界商品和進出口的兩倍,1995 年國際直接投資總存量達25000億美元。與此同時,國際資本的輸出入更加自由,金融資本嚴重地與商品資本相分離,脫離生產發展而迅速膨脹。目前,世界金融交易量已遠遠超過了世界貿易量。而世界大銀行致力於在世界各國廣設辦事處、代表處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屬銀行以及附屬金融機構,並與其他銀行組成合資銀行或國際銀行集團。有資料表明至1992年2月底全球至少有40家銀行的海外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保持在25%以上。金融投資的國際化反過來又會促進生產和產品的國際化。
(4)技術開發與利用的國際化。首先從國際技術貿易的發展來看,由於技術對生產和經濟的重要作用,生產國際化自然帶動國際技術貿易的不斷增長。資料表明:1965年世界各國技術貿易總額為 30億美元,1970年達110億美元,80年代初為160億美元,到80年代中期猛增到400~500億美元。其次,從研究與開發的情況來看,一方面由於各國在科技發展水平上的不平衡,而企業又為了獲得先進的科技成果,因而各國間設立研究與開發據點便成了一種趨勢,以至於許多企業形成了全球范圍內的研究與開發網路,從而促進了研究與開發組織體系的國際化。另一方面,由於現代科技發展以高科技開發為中心,而高科技研究開發投入高,風險大,使很多企業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形成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聯合開發,這是現代技術開發活動國際化的又一顯著特徵。例如,1990年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和西門子公司結成了共同研究開發新產品的戰略聯盟,1992年初日本東芝電氣公司也加入這一聯盟,三家聯手開發256兆位超微晶元。
(5)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生產、投資、貿易發展的國際化使各國間經濟關系越來越密切,特別表現在區域間經濟關繫上,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以區域為基礎,形成了國家間的經濟聯盟。如歐洲共同體,美、加、墨自由貿易區等等。歐共體自成立來,一直朝著經濟一體化和政治一體化方向推進。1985年 2月,歐共體執委在《關於完善內部市場的白皮書》中,提出了建立歐洲統一大市場的目標,確定使12個成員國分散的市場連成一個擁有3.2億人口的統一市場,在統一市場內實現商品、勞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這種區域集團化的趨勢,不僅大大推動集團內的經濟自由化程度提高,而且也會影響到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的進程。
(6)資本流動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必然帶來貿易全球化,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又必然帶來資本的全球化。這三者間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如今各地區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場形成了有機整體,資金以光的速度在全球流動,哪裡增資就流向哪裡。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經濟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動下,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 (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各種資本形態(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運動超出國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過程。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關系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是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程度大為增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種壁壘不斷削弱,經濟運行的國際規則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的條件下產生的。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世界市場加速擴大,世界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大大超過歷代水平。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發展為先導,涵蓋了生產、貿易、金融和投資各個領域,囊括了世界經濟和與世界經濟相聯系的各個方面及全部過程。其主要表現為:國際分工從過去以垂直分工為主發展到以水平分工為主的一個新階段;世界貿易增長迅猛和多邊貿易體制開始形成;國際資本流動達到空前規模,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加快;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增;國際經濟協調的作用日益加強。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這是因為: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產的高度社會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二,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現實基礎;
第三,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