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和影響怎樣?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表現: 一方面,它為發展中國家提高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有利於吸收外資,彌補國內建設資金不足;有利於引進技術和設備,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有利於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開拓國際市場。
另一方面,它也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利和風險,使發展中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經濟全球化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競爭機會。
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同時又要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加強防範工作,增強抵禦和化解能力,切實維護我國經濟安全,更好地發展和壯大自己。
影響:
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各國經濟相互分工、相互依賴、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要求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國經濟通過優勢互補、相互分工、相互投資和交換,市場得到開拓,技術得到進步,生產得到發展。世界各國和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長處,發達國家科學技術走在了前面。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在積極參與全球化過程中,學習、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和積累的一切優秀的先進文明成果和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通過相互交換和學習借鑒,來發展自己。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越是對外開放,請進來、走出去,把經濟融入世界,合理利用國際經濟資源和全球化的機遇,我們的社會生產力就發展得越快。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但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至今並沒有擺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主導和支配地位及掠奪性質。全球經濟仍由少數發達國家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意志所左右。因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傢具有技術和資本優勢,得以支配全球分工,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環境資源,佔領市場,獲得高額利潤。它們壟斷世界金融,主導世界金融體系,使世界市場服從自己發展的需要,成為資本掠奪發展中國家的工具。它們還掌握著制定市場經濟規則的權力,具有操縱市場經濟秩序的優勢。它們可以決定哪些國家是「市場經濟國家」,哪些不是;決定哪些產品可以出口,哪些不能;決定進出口產品的標准和價格,動不動就設置門檻和障礙,對方只能執行、服從,而無討價還價的權利。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和對外交往,積極參與全球化,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但對這種「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不能聽之任之,任人宰割。我們具有自己的制度優勢、經濟優勢、文化優勢和傳統歷史優勢。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有佔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力資源、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的弱點是總體實力弱、科學技術水平低、大量勞動者文化技術素質低。
應對:經濟全球化對中國即使一個難得的機遇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的同時,制定了一套防範風險的有效措施,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
2、簡述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如下:
1、投資全球化:國際直接投資增長率高於國際貿易增長率和世界生產總值的增長率。
2、貿易全球化:國際貿易增長率高於世界生產總值增長率,國際貿易規模龐大,世界貿易依賴度高。
3、跨國公司生產經營全球化:約百分之九十的國家都有跨國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跨國公司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
4、科技開發和應用的全球化。
5、信息傳播的全球化。
6、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並呈現多元化格局。
7、金融全球化:指一國的金融活動跨越國界日益與國際間的金融活動融合在一起,即資金的籌集、分配和運用,超越了國家疆界,巨額資金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在全球范圍內進行。
簡介:
經濟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技術轉移、資本流動、提供服務、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經濟全球化」最早由T·萊維於1985年提出,是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資金、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
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從廣義來看,它始自500年前西歐國家開始的地理大發現海外殖民擴張。狹義的經濟全球化,特指二戰後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和美國的大力支持下出現的全球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進程。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不斷加快,以及冷戰的結束,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不斷加快。
經濟全球化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推動,並發揮著主導作用。它是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要求,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3、歸納我國政府在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 吸引大量外資,為我國工業化進程注入了巨大動力。70年代末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在世界范圍產生了強大的沖擊,中國的發展對世界來說是最大的商機,20多年來我國不僅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中最大的外資直接投資國,在全世界也僅次於美國。從1979年至1999年的20年間,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已經達到3076 .31億美元,批准建立的外資達到34萬家,外國直接投資存量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超過了20%。外資的大量進入彌補了我國現代化建設資金短缺,改善了我國投資結構。在引進外資的同時還引進了國外一些先進的管理經驗,對我國現代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 對外開放,擴大了我國的對外貿易。經過近20年的改革實踐,對外經濟貿易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增長點。200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4743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45%。對外經濟貿易迅速發展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我國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增長速度大約為7至8%,其中靠對外貿易拉動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百分比大約是兩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我國每年1/4左右的經濟增長是靠對外貿易來實現的。
—— 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由於外國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和發展,加速了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歷史進程。我國是一個經濟落後的人口多國,在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巨大的農村人口和剩餘勞動力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個巨大的難題。在改革開放前的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在如何克服這一難題上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巨大的非工業與非城市人口是阻礙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絆腳石。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資本的國際循環,外資、外貿的大發展給我國轉移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歷史契機,使我國在這一領域出現了實質性的進展。到目前為止,在我國的外資企業直接吸收勞動力近2000萬人,而遍及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巨大的對外貿易加工帶,更是吸納了近兩億農村勞動力。這一巨大的變化意味著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出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4、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變化有哪些?
經濟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圍內無所不包的和充分發展的經濟國際化狀態,它是在經濟國際化基礎上形成的,是經濟國際化的新階段。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既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首先,從機遇看: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更多地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擴大國外市場和學習科學管理的機會。其次,從挑戰看:主要是它帶來的是不均等的競爭機會,使發展中國家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我國的對策是:第一,審慎參與,充分利用機遇,主要通過引進的方式迅速發展壯大自己,提高競爭力,努力趕超發達國家。第二,面對挑戰,既要順應潮流,又要循序漸進,趨利避害,努力減少負面影響。
5、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什麼
主要表現在貿易全球化、投資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生產經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是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資金、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6、請列舉一例中國順應全球化的表現
中國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趨勢採取的措施:
如1991年加入APEC、2001年加入WTO、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7、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有哪些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有如下:
1、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生產貿易、國際資本流動、跨國經濟、金融、科技。
2、在經濟中,全球化帶來了全球資源的最佳配置。例如,如果一個地方的技術水平相對較高,那麼一個地方就可以完全發展尖端技術,一個地方的人口更多,那麼當地就可以發展出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所以經濟全球化就是這樣的全球配置。
3、對我們來說,經濟全球化的表現主要是從國外進口材料,然後進行全面加工,然後賣給世界賺取利潤。因此,我們在經濟全球化中扮演中間環節製造商的角色。
4、當然,世界各國可以從全球產業鏈中找到適合自己國家發展的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佔領更多市場份額,獲得競爭優勢。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是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資金、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8、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表現有哪三點?
中國一直在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也在一直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中國也在一直推動經濟全球化。
中國順應全球化有很多表現,比如中國在一些方面擴大開放程度,積極與世界交流,投身世界生產建設。
中國改革開放就是最好的例子,近幾年來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絲綢經濟帶發展,也舉辦世界進口博覽會。
總之,中國一直在積極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融入世界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