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匯率查詢 » 人民幣的匯率是怎麼形成的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人民幣的匯率是怎麼形成的

發布時間: 2023-06-08 22:19:24

1、匯率是怎麼形成的

產生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

資料:金融學

2、匯率是怎樣形成的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2)人民幣的匯率是怎麼形成的擴展資料


經濟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

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3、人民幣匯率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章 人民幣匯率制度和匯率決定
機制的歷史沿革
人民幣匯率制度形成於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環
境的變化,經歷了五個重要發展階段(吳念魯、陳全庚,1992):第一階段自
199年至1980年,人民幣匯率總體上表現為嚴格管制和固定不變;第二階
段為1981年至1984年,開始嘗試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改革,但並沒有
明確的改革方向,採用了對外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與官方公布牌價並存的
雙軌制;第三階段自1985年至1993年,人民幣匯率制度進入實質性改『革
和典型的價格「雙軌制」時期;第四階段從1994年至2005年7月21日,通
過匯率並軌取消雙軌制,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
動匯率制。第五階段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
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第一節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形成與固定匯率制的產生

新中國建立後,1949年到1952年,人民幣匯率基本上是隨著市場的變
化而變化,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匯率。1953年以後,統一了全國匯率,初
步建立了人民幣匯率制度,但人民幣匯率基本上被作為一種成本核算和記
帳手段。1973年後,隨著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的改善和對外貿易的增長,『
逐步形成了具有經濟意義的固定匯率制度。

一、建國初期的人民幣匯率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人民幣。1950年7月8
日,人民幣實行了全國統一匯價,由人民銀行總行公布。從1949年到1950

年3月全國財經工作會議前,國內物價不斷上漲,外幣對人民幣匯價不斷
上升。這個時期我國的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而且通過私營進出口商進
行。人民幣匯價對進出口貿易起調節作用,並以美元為基礎來套算其他外
幣的匯價。當時根據「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城鄉互助,內外交流,勞資兩
利」的經濟政策,在「統制對外貿易」的原則下,確定人民幣匯價的方針是:
「獎出限入,照顧僑匯」,獎出是獎勵出口,保證75%一80%的大宗出口物
資能夠出口,使出口商可以獲得5%一15%的利潤;限入是限制奢侈消費
品進口,並照顧華僑匯款的實際購買力(國內購買力高於國外,幅度在5%
以上)。這一時期以美元為基礎,共調整過52次。1949年1月19日天津
開始掛牌,1美元摺合600元舊人民幣,1950年3月13日調為1美元摺合
42000元舊人民幣。人民幣匯率的貶值是因為直到1950年1季度以前,
國內仍處於戰爭狀態,物價水平增幅較多而國外物價水平相對平穩。
1950年3月全國財政經濟會議後,中國國內物價日趨穩定,而國外物
價特別是美國物價不斷上漲,我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從鼓勵大宗貨物出口,
改為兼顧進出口,決定人民幣匯率的方針也從「獎出限入」改變為「兼顧進
出口有利,照顧僑匯」。這個時期的人民幣匯率不斷調高,從1950年3月
至1951年5月共調高15次,1950年3月13日1美元摺合42 000元舊人
民幣,至1951年5月23日1美元摺合22 380元舊人民幣,人民幣升值了.
47%。1950年3月13日1英鎊摺合98 708元舊人民幣,至1951年1月20
日為1英鎊摺合62660元舊人民幣。1952年外貿部要求用調整匯價的辦
法解決出口虧損,同年12月6日經中財委同意,把人民幣對英鎊的匯價調
低10%,從1英鎊62 660元舊人民幣改為68 930元舊人民幣。
這一階段的人民幣匯率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人民幣匯率富有彈性,屬於自由市場匯率,匯率隨著國內外物價
的變化而不斷地進行調整;二是當時人民幣匯率多達幾十個,沒有全國統
一的人民幣匯率;三是人民幣匯率的調整頻率高、幅度大。

二、人民幣固定匯率制的形成

從1953年至1981年,人民幣匯率制度經歷了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I
1953年到1971年,建立單一固定匯率制度。這一時期,西方國家的匯率制
度大多採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匯率保持相對固定。為維
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我國實行單一固定匯率制,除了在外幣發生法定升
或貶值時作相應調整外,在1953至1971年近20年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14·3%,人民幣對英鎊的匯率由1英鎊6.893元人民幣調整至5.908元:
1971年12月,美元貶值7.89%,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由2.4618調至
2·2673。這一時期,人民幣匯率對進出口貿易不再具有調節作用,人民幣
匯率成為內部核算和編制進出口計劃的工具。
在此期間,人民幣還成為對外貿易結算的貨幣。1967年11月18日.
英鎊貶值14·3%,當時我國出口商品絕大多數以英鎊計價結算,英鎊貶值
後,如果我國出口商品價格不調整,則按含金量或以美元計算的外匯收入
就減少14·3%,為保障我國出口收匯安全,從1968年起,對港澳地區貿易
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1970年逐步推廣到同歐洲、日本、美國和其他地區
的貿易結算。
_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西方國家各主要貨幣之間匯率的相對固定與我國
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下人民幣匯率保持高度穩定是匹配的,因此,這一
階段,人民幣匯率採取了剛性匯率制度。在原有匯率的基礎上,參照各國
政府公布的匯率進行調整,除對個別貨幣的公開貶值或升值作及時調整
外,基本上保持穩定不變。
這一階段,人民幣匯率制度的主要特點是:
(1)形成了全國統一的人民幣匯率,克服了舊人民幣面額過大、匯率
混亂不統一等內在缺陷。
(2)實行可調整固定匯率制,保持匯率高度穩定。
(3)人民幣匯率不僅與市場供求無關,而且也與對外貿易調節作用
無關。
(4)人民幣匯率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政府在確定外貿交易結算時,需要
考慮和確定的一個結算價格。人民幣匯率與市場嚴重脫離,僅作為一種計
劃手段和記賬單位。

三、固定匯率制的調整:「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定價
1973年3月以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了浮動匯
事制,各國貨幣匯率變動十分頻繁和劇烈,無法再按外國官方匯率的變化
來調整人民幣匯率。我國政府已開始意識到人民幣匯率在經濟和對外貿
易發展中的重要性,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原則變為:(1)堅持人民幣匯率相
對穩定的方針,在一定的幅度內,人民幣匯率不隨西方國家貨幣浮動;
(2)人民幣匯率的確定要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3)參照外匯市場行情
適當調整人民幣匯率,特別是當西方國家主要貨幣匯率浮動幅度達到一定
程度時,應適當調整人民幣匯率。
西方國家釘住美元為基礎的固定匯率制度瓦解,各國紛紛採用浮動匯
率制度,中國不能再根據各國政府公布的匯率制定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
率也必須相應調整,1973年,我國制定人民幣匯率的原則改為參照國際貨
幣市場匯率變化隨時調整。人民幣匯率的計算方法從過去的「物價對比
法」改為「一籃子貨幣」法,即選擇佔中國對外貿易較大份額的若干國家
的、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按其重要程度和對外政策的需要,確定權重,計算
人民幣加權匯率,各種貨幣的權重視具體情況調整變動。以國際市場上主
要貨幣的上升或下降的平均幅度,作為調整匯率的參考。從1973年3月
到1984年曾先後7次調整不同貨幣的權重。1975年11月,我國決定將人
民幣匯率定在美元集團和德國馬克集團貨幣匯率的中間線上。人民幣對
美元的匯率由1973年1美元兌換2.2673元人民幣調至1980年7月1美
元兌換1.4525元人民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水平升值56.1%。

4、周其仁:人民幣匯率是如何形成的

「匯率」簡稱為ExRate,亦稱「外匯牌價」、「外匯行市」或「匯價」等。EXRATE是英文的 「Exchange Rate」(匯率)的縮寫。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而人民幣的匯率是有中國央行來控制,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會員制度。外匯交易中心是會員制,會員主要是國內各大商業銀行,包括四大行股份制城商行等等,是否有財務公司不太確定。網站上有會員名單,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查一下。還有一部分是外資銀行,不過占據的份額較小,這個市場的主角是四大行。所以很多人講「貨幣戰爭」,境外勢力攻擊人民幣匯率雲雲,其實不太可能發生,因為他們不是會員的話,無法交易人民幣。申請成為會員需要央行批准,在非常時期,自然不會批准新的交易者。

第二是交易機制。也就是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首先,人民幣依然是盯住美元的,即銀行報價是報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其他幣種的匯率通過美元和該幣種的國際匯率套算得到。其次是報價。每天在開市前,各會員會根據自身的結售匯和頭寸情況,向央行報出今天的人民幣對美元的交易匯率。央行根據各會員的報價,使用某種方法計算出一個中間價公布,作為今天交易的基準。這個計算公式不知道是什麼,央行的回答也比較模糊,說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不過從歷史來看,主要還是在根據各會員的報價情況,再考慮美國那邊的政治壓力。最後是交易,各會員在此中間價基礎上,開始今天的交易。但注意有波動率限制!最初是上下波動幅度不超過0.5%,後來改革成了1%,現在好像是2%。這樣的交易機制基本不會出現匯率交易大漲大跌的情況。很多人可能納悶2%這么小啊,那沒搞頭啊。其實銀行間外匯交易本金很大,一次幾億很正常。不同於我們去銀行櫃台買外幣,不太在乎小數點第三位,甚至第二位的高低。但小數點第三位對幾億的交易的影響可是幾百萬啊,對銀行很重要的。

第三是央行交易。銀行每天都要把外匯頭寸軋平,多的就賣出去,少的需買進來,這就產生了互相之間交易的需求。但這還不夠,光是會員之間的交易還不是完全的管理,央行也要參與進來。央行在上海有專門的部門負責這塊的交易,每天將各會員賣出的美元多餘美元全部買進。這里問題來了。第一為什麼在一個自由交易的市場大家願意賣給央行?答案是央行無法通過行政命令讓各銀行賣給它,只是因為央行出價最高。第二,為什麼央行出價最高,或者說它用什麼買的?答案是自己印的人民幣,因為成本低,所以可以出高價買。所以所謂的央行被動發鈔是從這里來的。我見過不止一次知乎上的大號講強制結售匯。強制結售匯已經過時了好嗎?所以當中國外貿很好,企業持有大量外匯,把大量外匯賣給銀行,銀行再賣出大量外匯時,央行只能被動地大量吃進,一路推高匯率。

上述三點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匯率是浮動的,每天每時每刻都不一樣,都在變動,並且這個變動是市場驅動的,是交易員公平交易的結果。但變動是有度的,是在央行的掌控下的。誰能交易,怎麼交易,交易的價格基礎多少,交易金額是多少,幅度多少等等。央行在事前、事中和事後都定了調子,所以是有管理的。

望採納!

5、人民幣匯率是怎麼產生的?有什麼決定的?

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

1、 一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商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

2、 國際收支平衡的情況.國際收支中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的增加,則本幣會上升。反之,如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3、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

4、 利率水平的差異。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系。

(5)人民幣的匯率是怎麼形成的擴展資料

1、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我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開拓國際市場。我國大力鼓勵本國企業"走出去",許多大企業也開始實施國際化的經營戰略,人民幣升值使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國外的資源,使人民幣海外購買力增強,降低了海外並購的成本。

2、人民幣升值有利於企業技術提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出口企業要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對先進技術設備的進口需 求將不斷擴大。

3、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服務貿易和服務業發展。人民幣升值可以最有效率地對出口企業進行洗牌,把製造業中那些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低的企業出局,有利於改變過去資源過度向製造業集中的局面,引導更多資源轉向服務業,從而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良性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4、對內升值有利於壓低國內大宗商品價格,控制通貨膨脹,調控房地產價格,促進股市制度性下跌,降低股市圈錢功能,使優質上市公司受到損失,損害本國實體經濟,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加大經濟衰退風險。

5、對外升值有利於推高本國外向型製造業企業出口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因自主科技水平不足,又失去一定價格優勢,而競爭力大幅下降,使國家出口減少,經濟增長乏力。同時,降低進口產品價格,令外國企業在具有技術優勢的同時,又獲得了成本優勢,而加大對中國的出口,通過對中國的貿易,使本國經濟獲得復甦。

6、降低本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有利於留學生定居國外,到外國學習先進理念,和舒適生活,促進中國人才的全球擴散,傳播中國文化。

7、有利於中國企業在國際上對即將破產企業或業務進行收購,促進中國的對外投資,幫助世界各國經濟復甦,體現了中國的良好風范。

6、人民幣一會升值一會貶值,匯率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

匯率主要是因為供給和需求所決定。

對於人民幣來說,當人民幣不斷貶值的時候,這個情況不僅會意味著人民幣的購買能力減弱,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進出口行業會迎來相應的機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的貨幣都會錨定美元來結算,所以很多國家的貨幣會因為美元的走弱或者走強而發生相應的波動,人民幣也會因此而出現升值或貶值的現象。

匯率主要是因為供給和需求的關系所決定。

這是一個相對比較復雜的邏輯,你可以嘗試把人民幣的匯率簡單理解為人民幣和美元的關系的問題。當市場對於人民幣的需求進一步增強的時候,人民幣的匯率就會相應升值。當市場對於美元的需求進一步增強的時候,美元的匯率就會相應升值,所以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就會相應的貶值。

人民幣的匯率波動的影響因素表現也比較多。

除了人民幣本身的匯率調整之外,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受影響最大的因素便是美元的價格指數。為了當美元指數走強的時候,因為這個情況會導致市場上的美元越來越少,美元會進一步迴流到美國,所以所有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會相應貶值。除了人民幣之外,有些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的匯率已經貶值了20%~30%,供需關系的問題也會進一步影響到很多國家的基本匯率穩定。

總的來說,人民幣的匯率問題不僅跟人民幣本身的購買能力有關,而且跟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有關,更跟整體國際市場的供給關系有關。特別是對供給關系來說,供給關系會深刻影響到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匯率,匯率的升值和貶值會出現一定的波動。

7、匯率是怎麼確定出來的

最初,各國發行紙幣同黃金掛鉤,而後按照紙幣同黃金的比例確定的各國匯率水平。比如1美元紙幣含金量為0.888671克,而1英鎊紙幣的含金量為3.58134克(含金量是各個國家根據本國紙幣發行量與黃金儲備測算規定的),兩國紙幣含金量之比就成為匯率決定的基礎,英鎊與美元的匯率為3.58134/0.888671=4.03,即1英鎊等於4.03美元
拓展資料
匯率是指兩個國家的貨幣之間的比價、兌換率。人民幣匯率即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比價、兌換率。
人民幣匯率代表人民幣的對外價值,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獨立自主、統一性原則基礎上,參照國內外物價對比水平和國際金融市場匯率浮動情況統一制訂、調整,逐日向國內外公布,作為一切外匯收支結算的交換比率,它是官方匯率,沒有市場匯率,其標價方法採用國際上通用的直接標價法
即以固定單位 (如100、10000、100000等) 的外幣數摺合若干數額的人民幣,用以表示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
固定單位的外幣數大小須視各該外幣的價值大小而定,除人民幣對比利時法郎和義大利里拉匯率採用一萬 (10000)單位、對日元匯率採用十萬 (1000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外,對其他各種外幣匯率均以一百(1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
人民幣匯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幣兌換外幣的報價,即一人民幣或100人民幣兌換成多少外幣。人民幣匯率上升即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匯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未來我國勞動生產率持續較快提升、國際收支保持順差格局、貨幣政策以穩健偏緊為主、外匯儲備總量高以及中外投資收益差和利差的存在,必將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不會大幅升值,中長期基本穩定、雙向波動、小幅升值的可能性較大。
國際清算銀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09.64,較10月份微升1.58%。11月份,人民幣中間價震盪走高,當月6.3017開盤,收於6.2892.

8、人民幣匯率是由什麼決定的

人民幣匯率是由外匯市場、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決定的。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K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