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國貨幣供給量變化對其匯率的影響
一國貨幣價格,即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單純來講,一國央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市場資金供應充足,市場利率下降,使該國貨幣匯率下降,貨幣貶值;反之,該國貨幣升值。但這一切都是兩者間簡單的關系,而且其影響結果也是短期的而非長期。因為貨幣價格變化不僅受到本國與他國市場利率的影響,也受到本國與其他國家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比如我國採取緊縮政策,造成市場資金短缺,促使貨幣市場利率相比其他國家要高,自然吸引一部分外資入境,使人民幣匯率升高。而且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穩定向上,對於外資的安全性也有保障,同樣加快外資流入,推高人民幣匯率。但如果一國央行推行寬松政策,導致貨幣貶值,在一定時期內,同樣吸引外資入境,達到一定程度時,也會推高該國貨幣匯率,當然這多半是經濟強國才可能會出現此情況。並非一國央行大量投放基礎貨幣,即所謂加大印鈔速度就會導致該國貨幣貶值,要關注央行的整體操作,即一方面投放基礎貨幣,一方面是否在公開市場業務等方面回籠貨幣做對沖操作。同時,投資者的盈利預期也是推高貨幣價格的重要因素。比如日元在前期因貨幣寬松政策導致日元匯率下跌。但下跌程度過大,使投資者認為日元已跌至較低水平,就開始大量購入日元,在短期內反而推高了日元匯率。k另外,一國貨幣價格與該國的貿易狀況也互相影響,如該國貿易順差導致本貨升值,該國貿易逆差導致本貨貶值,而本貨貶值又促進貿易出口。無論一國實行緊縮與寬松政策,都是一個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所以,一定要辯證地看待貨幣政策與匯率的關系,並要結合該國國內經濟形勢與國際間貿易狀況。同時還要參照其他國家的經濟狀況與貨幣市場利率的狀況,他國貨幣的主動貶值程度也對我國貨幣價格有影響。另外,一國外匯儲備的大量減少,也會使投資者對該國貨幣匯率變化產生下降的預期,在市場上大量拋售該國貨幣,導致該國貨幣加速貶值。所以說,貨幣政策並不能單純影響該國貨幣價格,有很多因素互為因果。經濟學研究對於過去與現在的的經濟問題能夠提供可靠的分析,但對於未來的經濟狀況,由於受到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只能依據現有的數據和理論,不斷調整經濟政策,保持經濟發展的穩定,並針對國際經濟變化做相應調整。
2、《國際金融》誰能給我講講本國貨幣供給增加時匯率超調過程。
增加之後,匯率的最初貶值會大於匯率的長期貶值,即本幣會「超跌」。這種匯率對於貨幣波動的即刻反應超過了長期反應的現象,稱為「匯率超調」。
匯率超調是一種重要現象,因為它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匯率的日常波動可以有如此之大。匯率超調的經濟解釋來自於貨幣平價條件。
如果我們假定在貨幣供給增加之前,人們沒有預期到美元/歐元匯率的變動,匯率超調現象將比較容易理解。在這種情況下,美元利率與某一給定的歐元利率相等。
美國貨幣供給的永久性增加對歐元的利率不產生影響,但會使美元利率下降,並低於歐元利率。貨幣供給增加後的美元利率會一直低於歐元利率,直到美國的價格水平完成長期調整。
但是為了使外匯市場在這一調整過程中保持均衡,歐元存款的利率優勢必須被美元相對於歐元的預期升值所抵消。
簡單說,在美國貨幣供給增加以後,利率和匯率會立即下跌,但是美國國內的商品價格並不會立即下跌,而是緩慢的下跌。商品價格的下跌會使美元相對於歐元的匯率有上升趨勢。
所以從長期來看,美元對歐元的匯率應該是先跌後升。
而只有當美元/歐元匯率過度時,市場參與者才會預期到美元相對於歐元將出現升值。
匯率超調是短期價格水平剛性的直接後果。如果假設當貨幣供給增加之後,價格水平能夠立即調整到新的長期水平並使得實際貨幣供給並不增加,那麼,美元利率就不會下降。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必要以匯率超調來維持外匯市場的均衡。只要匯率立即跳到新的長期水平,市場就會繼續保持均衡狀態。
(2)貨幣供給增加為什麼匯率增加擴展資料:
匯率決定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所謂超調通常是指一個變數對給定擾動做出的短期反應超過了其長期穩定均衡值,並因而被一個相反的調節所跟隨。
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起因在於商品市場上的價格存在「粘性」或者「滯後」的特點。 所謂粘性價格是指短期內商品價格粘住不動。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水平會逐漸發生變化直至達到其新的長期均衡值。
基本因素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
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
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存款准備金(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使1 元的中央銀行負債。
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業務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
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3、一國貨幣供給量變動對匯率有什麼影響
理論上,一國貨幣供給量增長,單位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下降,該國貨幣就會貶值,即直接標價法下匯率上升。
4、賣美元買自己國家貨幣為什麼匯率會上升宏觀經濟學
在有關匯率的宏觀經濟學中,學者們通常使用兩種方法,即國際收支法和資產法。前者認為,匯率是國家之間商品與服務貿易的結果,因而,匯率的調整使得商品貿易趨於平衡。而後者認為商品和服務的調整太慢,不能夠及時反映,匯率調整使得國際金融資產交易趨於平衡。
1 國際收支法
國際收支表中有兩個最重要的內容: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涉及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交易直接記入經常項目,而資本項目記錄的是所有資產的國際買賣交易。
在國際收支法中,國際貿易決定了匯率,因為外幣的需求取決於國內對國外商品的需求,而外幣的供給則取決於國外對國內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那麼二者之間的交點,決定了匯率(如圖所示):
如圖,匯率在S*處達到均衡狀態。如果匯率大於S*(Sh),則表明,此時國際收支為順差,反之則為逆差(Sl)。
總結下來就是:進口增加(減少)會增加(減少)對進口國貨幣的需求,出口增加(減少)會增加(減少)進口國貨幣的供給,如果供給大於需求,則外幣貶值,如果供給小於需求,則外幣升值。
在影響一個國家進出口的因素中,通貨膨脹率和實際國民收入是兩個主要原因。比方說,如果一個國家正在遭受通貨膨脹,那麼價格會上漲,如果在給定總產出水平的情況下,貨幣供給增加,短期內匯率上升,但是長期來看,匯率上升會刺激出口,增加產出,從而增加貨幣需求,匯率會降低。但是仍然比初始階段的匯率要高,所以,不難看出,匯率與通貨膨脹是正相關的。
實際國民收入的增加會促進國內消費,增加進口,從而對國外貨幣的需求增加,匯率上升,另一方面,外國居民的實際收入增加也會促進外國消費,從而增加外國進口,增加本國出口,從而增加對本幣的需求,匯率下降。
2 資產法
應用資產法的學者相信,由於匯率是在外匯市場中決定的,所以匯率絕不是簡單的商品和服務需求變動而已,更多的是包含了投資者對於未來的預期。根據購買力評價理論,匯率是兩國商品的相對價格,因此匯率反映了兩種貨幣供給和需求的相對變動情況。
假設本國貨幣供給增加,則貨幣貶值,所以價格上升,與此同時,由於供給增加,本國利率降低,根據無套期保值的利率平價理論,實際匯率上升,本幣貶值。
事實上,貨幣供給的增加對商品以及金融市場的影響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二者是相互關聯的。不過,金融市場的反映的確要比商品市場來的更快,商品市場的滯後性決定了匯率的變動不會是一騎絕塵的。
當貨幣供給增加的時候,其基本過程可以通過下圖來反映:
貨幣供給是突然的,變化的速度很快,甚至別人還沒有預計到,但是這種變化快速地在金融市場上得到反映,比如說利率快速降低,匯率在突然上升,但是,在隨後的過程中,利率慢慢 回升,匯率也慢慢下降,而一般物價水平的上漲要相對慢很多,也平穩的多。
3 匯率決定的基本問題
不管是從國際收支還是從資產的角度來看,決定匯率變化的直接原因是供需的變化,但是這種供需的變化不僅僅是金融市場,也不僅僅是實體市場,而是二者之間的混合體。
比較直接的金融市場中匯率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未來匯率的預期,而這種對未來的預期是不僅建立在國際貿易未來走勢的基礎上,也是建立在每個投資者對投資的觀念上。同時,由於預期的不確定性(既有可能誇大,也有可能低估,很少可以十分准確),即期匯率只能夠反映未來的預期,而預期通常並不準確,即使是准確的,短期內也有很大的套利空間,所以,匯率的變化過程必然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人在變,而且人很善變。
但是實際最終的匯率走勢還是由國際間的貿易所決定的。因為外匯終究還是要作用到交易中來,如果沒有國際貿易,那麼匯率是多少有什麼關系,因此,決定性因素還是國際貿易的走勢。
只要能夠牢牢抓住供需的問題,理解匯率不是什麼難事。
5、外部供給增加,本幣匯率怎麼變
例如 在中國外匯市場上 美元1=人民幣8.0
現在.變為 美元1=人民幣9.0 問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上生還是下降
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外匯匯率上升還是本幣匯率上升。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上升了,因為原來1美元可以換8元人民幣,現在可以換9元,多了1元,說明美元漲了,人民幣貶值了.如果反過來,人民幣兌美圓,那就是匯率下降了.
2.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很多,通俗說通貨膨脹就是錢不值錢了,行話叫貶值了.就像題目中說的,人民幣貶值了.但是要注意,貶值是通貨膨脹的結果,不是原因,當然匯率下降對通貨膨脹有影響,但不能說絕對是通貨膨脹的原因.就題目而言,通貨膨脹時,美圓兌人民幣匯率是上升的,人民幣兌美圓匯率是下降的.
以人民幣為本幣,人民幣匯率變高,是升值,且利於進口。
若以美元為本幣,則人民幣是貶值,且利於出口。
人民幣匯率升高,則1元人民幣可換的美元增多,所以是增值,同樣是進口,給我們相同的人民幣,價值上升了,所以利於進口。
rabbit說反了。例子的前提不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是下降」,而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下降」。
我覺得物價全面上升必然會引起人民幣對外幣匯率的變動。匯率可以說是根據一個國家的物價來評定的。貨幣供給量加大,其結果難以預料,必須結合當前實際環境以及其他政策來推斷。至於與經濟過熱有沒有關系,我覺得有一定促進的關系,本就經濟過熱了,再去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還不更加的刺激,經濟過熱一般會採取抑制需求、穩定物價,當然物價基本上是會上漲的。貨幣發行量,在課本里是說根據需求來確定的,我覺得根據黃金儲備量發行的。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本幣升值,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從而可以起抑制物價總水平的作用。
6、外匯供求如何影響匯率
外匯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匯價的過程
外匯市場決定匯率的過程是這樣的:市場匯率是外匯需求等於供給時的均衡水平,當外匯的需求增加而供給不變時,外匯匯率上升;當外匯需求不變而供給增加時,則外匯匯率下跌。
現在假定,外匯市場上只有一種外幣美元。外匯的需求主要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對外投資者對美元的需求。外匯的供給則取決於出口商和在本國投資的外國人對美元的供應。這種供求關系對匯率的影響過程可由圖(2.1)來表示。
圖中縱軸P表示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美元)的匯率,橫軸Q表示一國所有國際經濟交易的外匯收入總額和外匯支出總額,即外幣美元的數量。曲線S是外匯美元的供給曲線,表示在外匯市場上,每一時期外匯持有人在各種可能的匯價上要用外匯購買本幣
圖2.1
的數量,外匯供給曲線斜率為正,反映了外匯匯率越高,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越強,外國資本在本國的競爭力也越強,從而在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應就越多;曲線D是外匯美元的需求曲線,表示在外匯市場上,每一時期本幣持有人在各種可能的匯價上要用本幣購買外幣的數量,外匯需求曲線斜率為負,反映了外匯匯率越高,外匯需求就越少。
現設均衡匯率為P0,均衡數量為Q0,均衡點為A點。若現在匯價偏離P0,而在P1點,超過P0,於是外匯市場外匯需求量就下降為Q1,外匯供給量將增加到Q2,這樣就形成外匯供過於求,於是就出現數量為(Q2-Q1)的順差,但這只是暫時的現象,需求少,供給多,必然導致匯率下降,一直降到均衡點A,匯價為P0時,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從而達到了市場均衡,同樣當匯價偏離P0而較低時,也會因市場的作用回到均衡水平。
假若在某個時期某個因素發生變化使得外匯供給曲線和外匯需求曲線發生了偏移,如圖(2.2):
圖2.2
供給曲線往右下方移動,需求曲線往左下方移動,這樣原來均衡的匯率水平在新的外匯供求關系中已不適用,於是均衡匯率也會重新產生,如圖中P0』。可見,在圖中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就是通過移動外匯供給曲線和外匯需求曲線來體現的。
希望能幫到你。
7、匯率與貨幣供給的關系
匯率和貨幣供給關系很容易理解,無非就是貨幣供不應求時匯率下降,反之上升。但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影響因素。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會影響該國貨幣的匯率。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國對該國貨幣的需求量增加,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拓展資料: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出超」。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經濟的增長對外依存度過高。
貿易順差促進經濟增長。首先,經常項目貿易順差刺激經濟增長。一是經常項目貿易順差刺激國內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經常項目貿易順差主要源於凈出口的增加,是中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結果,凈出口增加使得國內總需求擴張,國內總需求擴張促進了國民經濟增長。二是凈出口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增長的規模。經常項目貿易順差主要是凈出口增加的結果。凈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貿乘數效應,在外貿乘數的作用下,經濟增長的規模數倍於凈出口額,大於經常項目貿易順差額。其次,資本項目貿易順差直接推動經濟增長。一是資本項目貿易順差直接增加總需求,推動經濟增長。資本項目貿易順差源於資本凈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增加的結果。資本凈流入增加了國內的總需求中的投資需求,投資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二是外商直接投資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增長的規模。在外商直接投資乘數的作用下,經濟增長的規模數倍於外商直接投資額,大於資本項目貿易順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