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政府為什麼在對西方列強的戰爭中屢戰屢敗
戰爭力量的對比,不僅指軍事力量的較量,也需要國家社會制 度與經濟力量的對抗。戰場上的勝利通常信消鎮是國家政治經濟強盛 的直接反映。清朝堅持封閉的社會制度。閉關鎖國沒有帶來國 家領導者想要的寧靜,卻帶來另中國人難忘的恥辱。至清朝後 期,傳統的封建生產制度明顯顯露出弊端。國外資本主義國家 的經濟快速發展,迅速拉開了與中國國家經濟的距離。但是國 內經濟衰退的現象沒有引起統治者的警惕。而是依舊滿足於地 大物博的現狀,自我封閉,朝廷也日益腐敗。從1840年,中國 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依然不了解世界大勢。國內 政治腐敗、經濟文化保守。在第一鴉片戰爭爆發之前,以光緒 帝為首的清政府完全橋正沉溺於娛樂之中,完全沒有沒有國內外經 濟、政治動態的意象。封閉自守,妄自尊大。社會制度的潰散, 直接影響到反侵華戰爭的指揮人員的心態。 經濟軍事的落後 ? 數次反侵略戰爭歷史證明了法則:落滑粗後終將挨打。國內經 濟力量的軟弱與落後也是導致反侵華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 之一。
2、15~18世紀全球化對中國影響有限原因是什麼?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紛紛引起研究熱潮。對於「全球化」的觀感是好是壞,目前仍是見仁見智。
具體的對國家政治挑戰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貧富差距可能擴大
2、文明以及價值觀的沖突
3、由跨國公司控制世界經濟的股份的增長
4、部分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資源的掠奪
5、部分發達國家把工業垃圾傾倒到發展中國家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環境遭到破壞
6、移民的增長,包括非法移民
7、恐怖主義也在全球化,參與恐怖襲擊的恐怖組織分子很多時候不在本國行動,而且與本國無關
8、通過諸如互聯網和電話等的技術使得共享的信息資源不斷增長
。。。。。。
還有國際貿易的增長和跨國公司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3、清朝最終會直接與世界脫軌,是因為實行閉關鎖國導致的嗎?
閉關鎖國這種不好的政策從明成祖朱棣就開始了,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鄭和下西洋(1405-1433)後,開始推行海禁,並在北緣構築明長城,這是明朝鎖國的表示。
到了元末明初,日本安於王爺割據.互為攻伐。在大戰中惜敗了的領主,就團隊壯士、商賈、二流子(即日寇)到中華沿海地區進展裝設走私販私和搶奪騷擾。
對此,洪武年代,朱元璋為防沿海軍閥余黨與海盜滋擾,下令實施自元朝下車伊始的海禁同化政策。為著警備沿海叛變勢力偷人倭寇,洪武三年(好野1370年),明廷"罷太倉黃渡市舶司";洪武四年(1371年)臘月頒發"禁海令",規定:"……仍禁海邊民不得私出海"。
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注銷了自唐朝起就設有的各負其責塞外交易的福建薩安州、浙江明州(今寧波)、廣東廣州三處市舶司。明兒海禁一時規定白丁非徒"片板得不到入海",竟然貨船造得稍大組成部分即或冒天下之大不韙。
到了乾隆那時期,他就比較飄了。乾隆皇帝沒襪基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大喜功,愛面子。大清前期,經濟自然比較穩定。乾隆就認為,我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又擔心擔心沿海人民危及到他的統治。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權府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一切對外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這是閉關鎖國開始的標志。
這種行為從本質上來看確枯謹實是打擊和畫地為牢了愚妄的海上走私販私以及海盜行為。對沿海地區的安外起到了主動意圖。對極樂世界殖民主義者的入侵運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來意。
但這一政策的歷久不衰執行,阻礙了天下搭頭,熏陶了中國接過不甘示弱文化和科學技術,造成炎黃與世界隔離,特重地堵住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上移。
使得華夏和世風脫軌,慢慢地走下坡路於世風。知識上,劃算上,無可非議上心有餘而力不足和社會風氣前仆後繼,各種先進招術思索未便前行,一體化上變現帝國擦黑兒此情此景。是以致近現代神州後退挨打的至關重要因由某某。同時減少與外圈接觸的機時。
遏止本國的經濟發展,干凈淪喪對外貿易主動權。封堵與異域的科技文化交流,截至截留生產力的上進和社會長進。致使列國沖開。默化潛移社會科技向上。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如此好大喜功,自認為不需要與世界接軌,把自己封閉起來,自給自足。可世界永遠是一起進步的,封閉就要落後,落後就意味著要挨打。
4、為什麼清朝會在勢力最鼎盛的時期瞬間敗落,突然走向下坡路?
我認為清朝並不是在實力最鼎盛的時候瞬間敗落,而是從乾隆皇帝晚年開始逐步衰落的。至於其中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三個,第一、清朝錯過了世界的近代化進程;第二、乾隆皇帝晚年時期,清朝貪污腐敗太嚴重;第三、乾隆皇帝之後的清朝皇帝們能力不夠。
一、清朝錯過了世界的近代化進程首先,我認為清朝會逐漸走上下坡路就孫物是因為不懂得創新,清朝時期的君主一直都在堅持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力發展農桑,第二件事情就是集中皇權。清朝君主忙活的這兩件事情其實是中國歷代皇帝都在做的事情,如果說當兆凱襪時全世界都還比較落後的話,那麼清朝繼續走這樣的路是無可厚非的,可是當時的西方國家都開族激始發展科技了,清朝還在大力扶持農業發展,所以才會慢慢被其他國家比下去,最後淪落到被列強聯合欺負的地步。
二、乾隆皇帝晚年時期,清朝貪污腐敗太嚴重其次,我之所以認為清朝並非是在最鼎盛時期開始瞬間敗落,是因為我認為清朝最鼎盛時期是雍正皇帝時期,而清朝開始敗落是從乾隆皇帝晚年開始的。乾隆皇帝晚年時期根本就無心朝政,還總是花錢去南巡,而南巡經歷的各個地方都有官員為了飛黃騰達而給乾隆皇帝的隨行人員進行賄賂,所以從乾隆皇帝統治後期開始,清朝朝廷一直盛行著貪污腐敗之事,其中貪污巨鱷和珅更是貪了比國庫還多幾倍的銀兩,所以清朝自然也就走向衰敗了。
三、乾隆皇帝之後的清朝皇帝們能力不夠最後,乾隆皇帝雖然晚年昏庸,但是好在曾經英明過,而乾隆皇帝之後的清朝君主幾乎都是循規蹈矩,沒有一個君主敢於走出舒適圈,而是永遠待在“天朝上國”的幻境里,所以清朝才會慢慢覆滅。
5、清朝以前幾乎每個王朝都是世界強國,為何突然到大清就不行了?
最根本的原因無疑就是閉關鎖國了,像現在的話就是膨脹了,因為以前的各朝各代就是世界的中心,是世界的強國,而其它國家在面對中原王朝的時候只有俯首稱臣的份,雖然閉關鎖國是從明朝就開始的,但是那時候更多的則是為了防止倭寇的侵襲嫌滾,當清王朝搶奪了大明的江山後,也是沉浸在世界強國的美夢里,因此不願與外界交流,所以從各種史書或者是古裝電視劇上看就能知曉,清王朝時候國民思維比較落後,根本就不知道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像歐洲其它國家在革命的時候,而清王朝卻還很安逸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那麼這樣的國家無疑就像是一個小孩子拿著一大把錢招搖過市般,那老芹么無疑是會遭到搶劫的。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到清末無疑是整個華夏民族的災難時期,被歷朝歷代視為蠻夷的國家搶奪了諸多的文物,被迫簽約了諸多的不平等條約,正所謂落後就要挨打,所以也恰恰是因為清王朝的膨脹心理,導致整個華夏大地遭受了近百年的入侵,正所謂國家興百姓好,當一個國家開始被人欺負的時候,那麼無疑是百姓受難的時期了。
而且對於大清王朝為何最後會被列強欺負的話,那麼無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封建思想,不開民智,因為那時候很多的老百姓都可能沒有讀過書,因為對於統治者而言,當然是底下的人沒有太多的想法是最好了,每天安逸於自己的一日三餐,為了自己的吃食所努力,其它的都不要去想,那麼無疑這樣才能更好的去維護國家的和平,也恰恰是這種所謂的封建想法,導致那時候的百姓基本都是渾渾噩噩的活著,最後的結果就是不知曉在這片土地之外的其它國家的狀況,所以最後的結果也就是被列強欺負,打到家門口了連個屁都不敢放。
國家遭受侵襲,一方面是國力不行,但另一方面也關統治者的問題,清王朝的強大在康熙時期最為明顯,那時候許多小國都會向清王朝俯首稱臣,但芹含余唯有到乾隆後期那麼無疑實力就開始下滑,再加上後面的帝王的不作為,無疑是導致了最後被各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使得整個民族被欺辱,實在是令人痛心。
6、明清時期導致中國在世界潮流面前落伍的原因有哪些?
固步自封,以天朝大國自居,不能開眼看世界
中國歷來信奉的儒家文化將發明視作是奇技淫巧,為賤業,被人所瞧不起。政治上,也對從事這一行業的人進行壓制,稱作伎官,在很多方面都有限制,如著裝、婚配等,地位上也同歌姬等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那些個發明家、科學家幾乎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完成他們的發明。
中國儒家文化在孕育了中國璀璨的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的同時也扼殺了中國人創造力和求知慾。
特別是到了清朝,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加劇了中國人的愚昧和自友敏神大。
其實清朝也有火槍,甚至好虧還有對火槍有這很大貢獻的科學家(忘記了名字),改進了火槍,幾乎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但是清政府認為一旦漢人得到了這樣的武器,滿清馬背上的優拿首勢就失去了,滿人的數量少,沒有辦法統治漢人,所以將他殺害。類似的事情各個時代都不會少。
中國人家天下的思想註定了它會扼殺所有威脅的他們統治的東西,科學既然能帶來進步,同時也能帶來不安定。試想一下,資本主義就是踏著封建主義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先進的技術可以加快資本主義的形成,這樣的威脅被不扼殺在搖籃里就怪了。
7、當年清朝軍隊如此強大,橫掃中原。為什麼到了清朝末年面對歐美列強卻這么不堪一擊?
大明實行海禁,大清實行閉關鎖國。堂堂天朝,無所不有,但怎麼也得給外國的洋人施捨一點吧,這才能體現出天朝的氣度,朝貢歸朝貢,貿易歸貿易一碼是一碼,該給天朝的銀子是一分也不能少的,我鍵悔察不買你的,你只能高價買我的,那我堂堂中華究竟賺了外國多少銀子呢?
自打東南沿海倭寇猖獗,隆慶皇帝1567年開關到1800年拿著233年的時間來算,平均下來,世界各國每年向我國輸入的白銀這和庫平銀二百四萬兩,這二百多年來約合五億六千萬兩白銀,這還不算1800年到1840年大清國這個最後安穩的四十年,加起來我天朝差不多賺了世界各列強六億三千萬兩白銀。而當時中國本土的產銀量一年只有八萬兩。
這些白銀都從哪來呢?初期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大頭,這兩個牙哥們包攬了南北兩個美洲,國王喜歡中國的瓷器絲綢,更離不開茶葉,於是只能拿把白花花的銀子來換,每年所產白銀的五分之四統統免費運到我國。
16世紀西方人將在美洲搶到的白銀運往中國,再從中國購買絲綢、茶葉、瓷器運往歐洲,結果西方人的錢又都到了明朝人口袋裡,有西方學者戲稱歐洲人只是中國人的搬運工而已!歷史教科書中就有記載,萬曆年間,西班牙葡萄牙人開始進行大航海貿易,當時,它們為了運輸中國的商品,如絲綢、瓷器,開始偷渡,即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有學者統計,僅僅從1567年到1644年這段時間,海外流入大明國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
後來英國人成了「世界老大稿茄」,可在我天朝眼裡統統是蠻夷,想做生意就來,談條件就滾,不服就打。康乾盛世這最後的余暉,沒有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還真不敢拿大清國怎麼著,銀子只能乖乖送來,一直到完成工業革命的1840年,資產階級新貴才敢和封建老大開戰,結果我們被打的一塌糊塗。
離我們最近的明朝,國庫最充盈的時候就是萬曆年間了,但是那時候整個國庫也只有200萬兩銀子而已啊,朋友們,要是普通老百姓一頓飯可以花十幾兩銀子的話,那大明朝早就敗完了。每個朝代的物價不同,百姓的購買力也不同。但是糧食是每個朝代的老百姓都要吃的,所以用大米的價格來衡量白銀的價值最為妥當。
唐朝,物質豐富,尤其以貞觀年間為最,大米很便宜,五文錢就可以買一斗,而一千文就是一兩銀子,可買兩百斗米,則唐朝的一兩銀子=2000元人民幣。
宋朝,由於戰爭的關系浮動較大,宋初三十文約可買米一斗,而宋朝是兩千文一兩銀,也就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買四石左右的大米,則宋朝的一兩銀子=1500元人民幣左右浮動。
明朝,史料記載,一兩銀子可買中等大米二石,一石約為九十五公斤,所以明朝的一兩銀子=600元人民幣左右前彎。
清朝,由於外國的沖擊,所以白銀比起明朝貶值不少,約一兩銀子=200元人民幣左右。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自2011年發掘以來,已經出土金器200多斤,可以明顯感覺到,漢朝的黃金是很充足的。而漢代以後中國的黃金大量減少,白銀大量增加,而與此同時古羅馬黃金大量增加,白銀逐漸減少。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那麼有沒有可能是中國的黃金流失到古羅馬去了呢?
8、清朝為什麼對西方國家嚴重不信任?
第一點就是因為中國的閉關鎖國的態度上,導致了中國的自大,這點上造成了長久的對西方的抗拒。
首先就是這個中國官方的態度,導致了很多時候盲目的信任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喚尺強大的國家,畢竟之前的強大已經過去,但是這時候的歷代皇帝根本沒有認識到之前的強大隻是過去,而是始終沉迷於之前的輝煌,這樣的沉迷導致了自己的目空一切。
當時的中國雖然很強大,但是還是在關鍵技術上和行高是落後與西方的,而這些西方的進步,通過工業革命一次次的改變而來日常的生產活動,這些東西在落後的中國里得到認可,反而根據自己的目光短淺認為這些是歪門邪道,封建思想導致了這些不信任。
還有就是一次次的被外國侵略,導致了中國人認為外國來中國,抱的只是一個索取帶山的心,國家的危機以及自己的軟弱一直到最後的認清現實的差距,導致了中國的清朝根本不信任西方國家。
9、清朝近代反抗西方列強的斗爭為什麼會一再的失敗
簡單歸納的話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非教科書觀點,而是我個人從歷史資料中總結的):
一、始終缺乏一個統一而又強力的領導者。
清朝後期因閉關鎖國和少數民族奴役主體民族的政治特點,造成整體的昏聵和愚昧。後因洪楊之亂,滿清威權盡喪,平定之後又造成湘、淮等各系地方勢力坐大。民國之後更是各路軍閥混戰不休,即使以南京國府形式上的統一,但在黨內各派系與中央爭權,黨外有ZG裂土分疆。全國上下一盤散沙,始終無法將力量集中來抵禦外辱,而白白浪費在內耗之中。
二、軍事方面從武器裝備、人員訓練到戰略戰術,全面橋岩落後於西方列強。
滿清的「弓馬立國」使中國軍隊火器裝備情況比起明朝不但沒有寸進,反而倒退到冷兵器時代。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居然還只能指望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去阻擋……而經過洋務運動之後,在武器裝備方面本來有希望縮小差距,北洋水師當時更號稱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強大艦隊。但洋務派創辦的軍工實業大多是衙門似的僵化機構,沒有形成具有發展活力和規模的近代軍事工業體系。北洋水師更是成軍後十年未曾添置一艘新艦,連炮彈都充斥粗製濫造的貨色。結果甲午一戰全軍盡墨,自此中國再也沒有擁有能讓西方和亞洲各國有所忌憚的海上力量。淪為任人宰割的肥肉。
軍隊訓練和戰略戰術就更不用說了,清朝的綠營兵腐敗不堪,湘淮軍算是比較精銳的清軍但用來鎮壓農民尚可,對付外敵還差了一些。因為從訓練和戰術基本上還沒有完成從冷兵器軍隊到新式軍隊的演變。直到袁世凱小站練兵才算是誕生了中國第一支真正的近代新軍。但比起西方國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北洋艦隊原本的水師官兵有很多都是留學回國的海歸,如劉步蟾等管帶的軍事指揮才能達到世界水準。但水師提督丁汝昌卻是陸軍出身,不諳海戰。結果在甲午戰爭中決策失誤,滿盤皆輸,水師精英人才也由此損失殆盡。
三、沒有一個高效的政治體制。
在近代,君主制和民主制,都有其優點,也有其不足。強大的國家往往能最大限度發揮其優勢,避免其短處。比如日本就是以天皇為精神支柱從上而下全國備戰,奮斗十多年終於打敗北洋躋身列強行列。而中國的君主制既沒有達到像日本那種能從上往下領導全國的強大威權和精神動力,反之還被滿清貴族用來出賣中國權利換取其一族的榮華富貴。慈禧老太太言「寧贈友邦,不與家奴」,則這種政府體製成為最腐朽、最危害國家的君主體制。而袁世凱試圖恢復君主制,以力量統馭全國,卻因為其個人威望沒有達到相應程度卻急躁冒行而成為全國公敵,最終以失敗告終。
推翻清朝之後,民主制度的發展也步履維艱,根本無法與法國國民議會、英國議會、美國獨立之後的政府狀態相比。因為中國新生資產階級缺乏對全國的控制力,造成各地軍閥以軍隊實力來決定政權走向,甚至連蔣介石都是靠軍閥大戰獲勝才最終取得全國統治權。所謂民主體制根本名不副實,而又因為存在大量軍閥派系甚至像ZG這種地方割據勢力,造成了政府決策無法有效執行,反而處處受制,連軍隊指揮都受到很大影響。變成了這種不民主的民主政府既沒有君主專制政府的高效敏卜御,又不像成熟的民主政府那樣能得到全國的支持。以此應對外敵,怎能不敗?
四、經濟受到列強極大削弱,近代工業發展步履艱難。
近代戰爭從根本上講是拼經濟實力的,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支持的戰爭是毫無勝算的。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是舉國上下砸鍋賣鐵的結果,況且打勝之後國家經濟都瀕臨崩潰,但它靠清政府的兩億兩天文數字的戰爭賠款不但收回了之前的投資,反而大賺一部,從此國家經濟迅速發展。而中國在鴉片戰爭前還是世界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但自從1840年之後,西方列強不斷搶佔中國市場,甚至採取傾銷鴉片等惡劣手段。多次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搶奪中國財富,同時戰後還勒索巨額賠款。經過幾十年這樣敲骨吸髓,中國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積累已經全面崩潰,而又沒有辦法發展出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反而淪落為外國商品的傾銷市場,國家財富不斷被掠奪,民生狀況都慘不忍睹,哪還有充裕的經濟能力用來保障對外戰爭的勝利呢。
五、文化思想青黃不接。傳統思想受到過度破壞,新思潮卻無法順利取而代之進而喚醒國民。
這是個很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但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近代中國喪權辱國,很多立志救國的仁人志士紛紛尋找原因。其中很多人將中國積弱的原因歸結為傳統儒家思想,於是以「進步」自居全盤否定中國文化弊漏,注重全盤西化。以陳獨秀為領導的新文化運動就是以此主張為核心。儒家思想、封建禮教、封建道德、「封建時代」的遺留產物比如古文、甚至漢字都要全盤廢止。大家都要講科學、講民主,穿洋裝、寫洋文。甚至連魯迅這種思想家都曾經指出中國的落後和腐敗,漢字有很大責任,「漢字是封建制度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枷鎖,只有徹底毀滅,中國才能新生。」可見當時的「進步人士」思想激進到了何種程度。
而這種激進思想顯然是無法短時間就得到上流階層、較穩健的學者、以及以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國民所認可的。最終就演變成各種「主義之爭」,造成國民思想混亂,全國人心渙散。既不能依靠傳統思想來約束引導人民,而所謂「新思想」一方面是無法普及到全國,另一方面則往往照搬國外,流於空談,根本沒有多大現實操作性。「進步人士」愛國心切,總想著一蹴而就短時間改變全中國的面貌,因此對傳統的破壞也是不遺餘力,甚至一直到文革,這種破壞都沒有停止反而達到高潮。在這種情況下,曾經被聖人之言影響教化了幾千年的國民一下子變成了不知如何自處的棄兒。文化意識形態變成了既沒有吸收到西方精化,又把自己的優秀傳統割裂,而傳統中有負面影響的糟粕卻大量存留。這樣,又如何凝聚人心驅逐列強呢?因此義和拳暴動變成了千古笑談,而直到日本鬼子欺上門大家要變成亡國奴了才開始抵抗,甚至在那時候還出現了大批漢奸偽軍,不得不說缺乏一個凝聚人心的主流思想意識也是很大原因。(像G軍就是思想和精神力量影響戰鬥力的典型例子)
10、是什麼政策導致了清朝政府對於世界形勢一無所知?該政策產生什麼影響?
清朝自努爾哈赤至「康乾盛世」,外拓疆土,內塑強政,整體呈現出了勵精圖治,舉世繁榮的剛性局面,但自乾隆末期始,政治風氣自上而下漸欲腐敗,社會矛盾日益突出,至慈禧「垂簾聽政」,已無所能及。
1957年,清政府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差銷波等港口的對外貿易,也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這一命令,標志著清政府徹底奉行起閉關鎖國的政策,這一政策最終使中國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徹底隔絕了清朝政府與外界的聯系。
閉關鎖國政策,是清政府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權而自設的桎梏。它所產生的影響,個人以為有如下幾點:
1、外埠的封鎖,使得中國與外界之間的祥賀經濟貿易陷入停滯,新興的資本主義萌芽被剝奪了賴以生存的環境。
2、社會文化陷入閉目塞聽、坐井觀天的狀態,對外交流與世隔絕。包括朝廷在內的廣泛民眾盲目自大,以為中國地大物博、無所不有,排斥和拒絕外來文化,固步自封。
3、虛宴遊科技發展遭到嚴重阻礙。此點與經濟貿易理同。
當然,除以上負面影響外,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防禦了外國侵略者的入侵,但這些正面影響,不過是大海水中一粒火,難挽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