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匯率查詢 » 1998年什麼決定匯率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1998年什麼決定匯率

發布時間: 2023-05-30 21:13:26

1、1980到1998年日元對美元匯率

1973年以來日元匯率走勢:1973年日元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後,日元兌美元匯率總的來說呈現升值態勢,但中間時常出現較大的反復。1973年初約為1美元=266日元,1978年末急劇升值到1美元=195日元,1980年初貶值到約1美元=250日元,1982年底短暫升值後,又逐漸貶值到1985年初的約1美元=258日元。1985年9月廣場協議和1986年2月盧浮宮協議後,日元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急劇升值了約33%,1987年4月末1美元= 140日元。1987年到1995年,日元匯率一直呈現升值的態勢,1995年4月為1美元 =79日元,創出了日元兌美元匯率的最高記錄。1995年中期開始,日元匯率由升轉跌,1998年6月跌至1美元=145日元。1999年日元又升值到1美元=102日元,2000年和2001年略微貶值,2003年5月日元匯率為1美元:115日元。1973年以來日元匯率總的變動趨勢是震盪升值。綜合分析,購買力平價、利率、預期等常規因素以及政府政策是決定匯率走勢的重要原因。而在這次日元長期升值過程中,尤其是1985年以來,日元明顯升值過程中,美日兩國的匯率政策是導致日元升值的最重要因素,購買力平價、利率等常規因素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由於美國處於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美日兩個世界上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之間又存在緊密的相互依賴關系,而且日本對美國的依賴更大一些,這樣就使得美國貨幣政策能夠對日元匯率發揮比較大的影響。

2、匯率是由什麼決定的

一、貨幣外匯匯率,是以另一國貨幣來表示本國貨幣的價格,其高低最終由外匯市場決定。
決定匯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
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2.利率。
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3.通貨膨脹。
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
4.政治局勢。
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
5.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
經濟增長對匯率的影響是復雜的。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
6.人們的心理預期。
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
【拓展資料】
一、貨幣匯率兌換的依據是什麼
1.貨幣匯率又稱「外匯市場或匯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用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因為不同國家的貨幣名稱和價值不同,一個國家的貨幣要和其他國家的貨幣設定一個匯率,也就是匯率。
2.匯率是指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匯率,如果把外匯也看成商品,匯率是一種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例如,一美元=110日元意味著一美元可以換成110日元。
二、匯率通過直接報價和間接定價來表示。
1.直接報價
直接報價是指以一定單位的外幣為基準,換算成一定金額的本國貨幣的定價方法。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種定價方法。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港幣和新加坡元均為直接報價。
2.間接定價
間接定價法是指以某種貨幣單位為基準,將其轉換為一定數量的外幣的定價方法。歐元、英鎊和澳大利亞元是間接定價的。

3、匯率是由什麼決定的?

匯率的決定有很多理論,一般來講,匯率是由購買力平價決定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經濟學中有個巨無霸指數,就是說:一個無差別的麥當勞巨無霸如果在美國賣1美元,在中國賣8人民幣,那麼按照購買力來說1美元=8人民幣,也就是1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8人民幣。匯率就是表示這種購買力平價的,匯率還分直接匯率和間接匯率,一般都用間接匯率表示。中國的匯率目前還是政府管制下的匯率,浮動水平有限。中國的匯率主要是根據不同時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要,由政府制定的,至於匯率的浮動則主要是跟緊美元進行范圍內波動。

4、匯率是由什麼決定的

匯率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貨幣,而國家之間,因為文化、經濟發展的不同,所以貨幣的價值也是不一樣的,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貨幣和美元的換算,那麼匯率是怎麼決定的?



美元其實並不能算是目前價值最高的一種貨幣,但是卻是一種最常用的貨幣。一美元相當於現在的7塊多的人民幣,此外就是英鎊,現在的一英鎊相當於現在的八塊六左右。當然也有比人民幣價值低的,像是日元,一塊錢相當於15塊多的日元,韓元更甚,一塊錢相當於171.4左右的韓元。國家不同,匯率也不相同。

而匯率的決定因素有四個,第一個就是國際上的收支情況。第二個就是國民收入,也就相當於國家內部的情況。第三個就是通貨膨脹率,越是物品貴重,貨幣也就相對應的貶值,自然匯率也會降低。最後一個就是國家的宏觀調控,相關部門的插手或者影響。

5、歐元發行的當初,歐洲各國是怎麼計算出歐元跟每個國家的貨幣匯率的呢?

轉換比率是由歐洲議會根據歐洲委員會的建議,按1998年12月31日的市場匯率為基礎而確定的,1歐洲貨幣單位等於1歐元。因為歐洲貨幣單位的價值取決於非歐元貨幣(主要是英鎊)的當日收盤價,所以該匯率沒有更早確定。
歐元(€;ISO 4217代碼EUR)是歐盟中17 個國家的貨幣,這17國是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馬爾他、塞普勒斯、斯洛伐克、愛沙尼亞,合稱為歐元區。目前共有3.3億人使用歐元,如果加上與歐元固定匯率制的貨幣,歐元影響到全球4.8億人口。2006年12月,共有6,100億歐元在市面上流通,按照當時匯率計算,相當於8,020億美元。歐元流通的現金總價值超過了美元。1歐元(euro)等於100歐分(cent)。

6、什麼決定匯率?

是什麼經濟原則決定外匯匯率,又是什麼使之改變的呢?這必須從分析外匯市場入手。
外匯交易市場,顧名思義,是不同國家貨幣交換的市場,匯率就是在這里決定的。外匯市場與其他市場一樣,主要由兩大因素決定,一是貨幣的供給和需求,二是各國貨幣的價格,這種價格是以各國自己的單位標定的。盡管外匯市場上有如此種種不同的交易,但匯率決定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許多經濟學家傾向於用供給和需求關系來解釋外匯市場的活動。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用供給和需求曲線來分析外匯匯率的市場決定。他用的例子是英鎊和美元之間的雙邊貿易。美國對於英鎊的需求,是由於英國向美國提供商品、服務和投資等等。美國需用英鎊來支付這些商品和服務。英鎊的供給則取決於美國向英國提供的商品、服務和美國在英國的投資等。外匯交換的價格,即匯率,就定於供給和需求取得平衡的那一點。外匯交換的供給和需求的平衡,決定了貨幣的匯率。這種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存在於每一種貨幣,於是供給和需求就來自世界的四面八方,這個多邊的交換決定了整個世界的匯率。
美元與黃金
 美元跌的時候黃金在漲,而黃金跌的時候美元則往往處於上升途中,黃金與美元在全年的大部分時間內呈負相關。為何美元能如此強的影響金價呢?
 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美元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柱石,美元和黃金同為最重要的儲備資產,美元的堅挺和穩定就消弱了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和保值功能的地位。
第二,美國GDP仍佔世界GDP的1/4強,對外貿易總額世界第一,世界經濟深受其影響,而黃金價格顯然與世界經濟好壞成反比例關系。
第三,世界黃金市場一般都以美元標價,這樣美元貶值勢必導致金價上漲。比如,20世紀末金價走入低谷,人們紛紛拋出黃金,就與美國經濟連續100個月保持增長,美元堅挺關系密切。
美元與石油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凈進口國,石油價格上漲無疑會給美國的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並導致美元實際匯率的波動。從歷史情況來看,歷次石油危機都造成了美國經濟的衰退,並且是導致美元實際匯率波動的主要原因。但是對美元實際匯率走勢的分析將不同於前述對一般石油進口國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國際石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油價的上漲意味著對美元支付需求的上升,因而美元仍有可能繼續保持強勢貨幣的地位,從而使分析變得復雜。
學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均表明石油價格的波動是導致美元實際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而言,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對美元名義匯率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美元實際匯率水平的波動。
首先,油價的上漲會全面提高生產資料成本和生活成本,從而導致通貨膨脹水平的上升,而通貨膨脹又會提高名義貨幣需求從而導致國內信貸需求水平的上升,進而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美國。國外資本的流入將導致美元匯率的上升。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貨幣政策又常常會加強美元的升值過程,聯儲往往在石油價格上升的初期採取提高利率等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水平,這樣利率水平的升高會吸引更多的國外資本流入從而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其次,油價的上漲使得石油輸出國的貿易出現盈餘,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增加,產生所謂的「石油美元」,這些石油美元出於逐利的需要會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大量購買美元資產,進而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第三,油價的持續上升會導致世界經濟的衰退,使得石油進口國的國際收支出現不確定性,因而這些國家紛紛提高他們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比率來維持匯率的穩定,這就進一步提高了對美元的需求,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在上述三方面影響機制的綜合作用下,美元在面臨石油價格上漲時出現名義匯率水平上升的情況。在名義匯率上升的情況下,實際匯率水平的變化取決於美國國內的物價水平與國外價格水平之比。由於美國的石油消耗比其他國家要大,因此油價上漲對美國一般物價水平的影響程度要比其他國家大。這樣相對物價水平的上升與名義有效匯率的變化方向一致,因而在油價上漲時,美元的實際匯率水平將會上升。
國內政局對匯率的影響
外匯市場的政治風險主要是由政局不穩引起經濟政策變化,從具體形式來看,有大選、戰爭、政變、邊界沖突等。政治事件通常都是突發事件,出乎外匯市場的意料,所以使外匯市場現貨價格異常劇烈的波動,其波動幅度往往超過外匯價格的長期波動幅度。
一、大選:一國進行大選,就意味著領導者的改變,伴隨著經濟政策的改變。在大選過程中,選舉形勢的變化即人們對選舉結果的預期都會對外匯市場發生一定的影響。
二、政權更迭: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生政權更迭時,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對外匯更是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沖擊。如1998年俄羅斯政局不穩就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重大破壞。
三、戰爭或政變:當一國發生政變或爆發戰爭時,該國的貨幣就會呈現不穩定而下跌,局勢動盪是打擊該國貨幣的重要原因。例如美國在1991年進行攻打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行動時,美元匯率就經歷了一輪大幅度的波動。發生在美國的「9.11」恐怖主義襲擊事件,以及美國對阿富汗所採取的軍事行動,也同樣打擊了美國的消費和商業信心,使美元有貶值的壓力。
社會政治因素影響外匯市場通常都是一些突發行事件,這種短期性突發事件會引起外匯的現貨價格波動,甚至背離期長期的均衡價格,但是事件過後,外匯走勢又會按照其長期均衡價格的方向變動。一般來說,短期的價格變動最多隻會修正長期外匯均衡價格的方向,卻很難改變或徹底扭轉它的長期波動趨勢。
經濟因素對匯率的影響
一、國民生產總值(GNP)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是各項經濟指標中最基本的一項,它反映了一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國民生產總值由四個主要組成部分: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國民生產總值=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還是衰退階段,從GNP的變化中可以觀察到。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幅增長,反映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力也隨之增強,該國政府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增大,導致其貨幣的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國國民生產總值出現負增長,即表示該國的生產轉弱,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利率下降加上該國經濟表現不佳,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下降了。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就被視為進入了經濟衰退期。
二、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也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反映通貨膨脹的經濟指標很多,常用的有:
1、生產物價指數
生產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商品的生產成本,即生產原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該指標對未來的消費價格的上升或下降影響很大,也是預示消費價格趨勢的指標。生產物價指數與匯率的關系非常微妙,並且反復無常,如果生產物價指數較預期的高,則有通貨膨脹的可能,有關部門會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這種情況下該國貨幣的匯率可能會上升;但如果有關部門處於其他的考慮,沒有緊縮銀根,則該國貨幣的匯率就可能下跌。
2、消費物價指數
消費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城市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情況,是廣泛用來反應通貨膨脹的情況的工具,一般一百分比來表示。當消費物價指數上升時,顯示通貨膨脹率上升,即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論上來說,該國貨幣應該有下降的趨勢,但很多國家都以控制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往往同時帶來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反而會利好該國貨幣;而如果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利率也可能會趨於回落,反而利淡該國貨幣了。
3、零售物價指數
零售物價指數指的是市場零售價格的變化,是一國通貨膨脹狀況的另一種指示器。當一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個人消費增加,就可能帶來零售物價指數的上升。該指標的持續上升,就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使政府收緊貨幣供應,該國貨幣匯率上升。零售物價指數反映的是零售商品價格的平均變化,與消費物價指數不同,消費物價指數是按照不同商品在消費中所佔的權重進行加權計算的,它反映的是人們生活費用的變化。
4、批發物價指數
批發物價指數反映的是批發價格的變化,其反映的內容與零售物價指數基本相同,其計算方法更加簡便,在沒有零售物價指數的情況下,可以用批發物價指數來代替分析通貨膨脹狀況。
三、利率
當一國利率水平上升時,持有該國貨幣的投資者利息收益增加,導致本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同時引起短期資本向該國流動,而本國的資本流出減少,導致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得到改善,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國利率水平下降,則持有該國貨幣的投資者利息收益減少,對該貨幣的需求會下降;同時引起短期資本向國外流動,而資本流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資本項目惡化,引起匯率下跌。
四、就業
就業情況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反映就業情況的指標主要有就業人數、失業率、各行業就業情況等。就業人數是與經濟同步發展的一個指標,經濟發展狀況越好,提供的就業機會越多,就業人數就會隨之增加,因此就業人數的增加,反映一國經濟蓬勃發展,對該國貨幣的匯率是一個利好。
五、個人收入
個人收入包括一切從工資即社會福利或其他途徑中取得的收入總額,個人收入是個人消費的來源,反映了個人的實際購買力水平,預示將來消費者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個人收入的變化還會影響到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匯率。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會引起一個國家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增加,導致進口增加和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個人收入水平的下降會引起對進口產品需求的減少,以至外匯匯率的下跌。如果市場預期的個人收入水平低於實際收入水平時,該國貨幣的匯率會上升,反之如果市場預期的個人收入水平高於實際收入水平,則該國貨幣的匯率會下降。
六、工業訂單
工業訂單反映了一國工業生產和銷售情況,包括耐用品訂單和非耐用品訂單。該指標反映了製造生產情形的好壞,製造業的廠商通常是在接到訂單後才安排生產的,因此該指標也被視為下一期生產活動的預兆。當耐用品訂單大幅度減少時,反映製造業疲弱,下一期產量減少,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放緩,因此對該國貨幣不利;反之,當耐用品訂單增加時,反映該國經濟發展良好,有利於該國貨幣。
七、商業庫存和銷售
商業庫存是處於儲備狀態的商品。工廠生產出來的商品不會立即通過流通領域全部進入個人消費或生產消費,有一部分要儲存起來以備生產和銷售,因此工商企業保持一定數量的商業庫存是維持和擴大再生產及營業范圍的一個重要條件。但庫存量的顯著增加或減少與市場狀況和經濟興衰由直接的關系。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增加,預示著經濟發展將要受阻,有進入停滯或衰退的可能;在經濟發展低迷的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減少,則表明經濟發展有好轉的跡象。因此,商業庫存是顯示一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先行指標。
八、外貿平衡數字
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一環,各國都定期公布一定時期的貿易數字。如果一國經常出現貿易逆差,意味著國民收入流出,使國家經濟轉弱,政府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往往要使貨幣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因此,當一國貿易逆差擴大時,該國貨幣的匯率將會下降;反之,當外貿出現順差時,該國貨幣的匯率有上升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