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匯率的因素:
1、國際收支。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
2、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為什麼會使匯率下跌?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匯率下跌:財政收入減少(稅收等下降),支出增加,刺激經濟增長,人的消費增加,外貿進口增加,對外幣的需求增加,外幣升值,本幣貶值。
財政政策對匯率的影響財政政策的主要形式是改變政府支出和稅收的水平。稅收的改變,可以納入政府支出的變化中一起分析。當政府支出增加時,貨幣會升值,也是因為利率。政府支出增加,對貨幣的需求也相應地增加。如果貨幣供給不變,貨幣需求又有所增加,可引起利率上升,也就是匯率的升值。比較一下,雖然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可以刺激經濟,增加產出。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本國貨幣卻有不同的作用:貨幣擴張使貨幣貶值,而財政擴張使貨幣升值。
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減少稅務等相關政府收入。一般這種大規模支出,需要融資發債,結果市場利率因為供求和資產流動性很大可能會被拉高。另外,因為套利行為,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話,匯率也會被拉高。擴張性貨幣政策:要把貨幣注入金融體系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央行回購市面上的債券或類似固定收益資產。回購交易會把貨幣注入到金融機構的賬戶里。這個回購的過程因為需求會拉高債券價格,利率下降。換個角度就是貨幣量增加,流動性大增,降低借貸融資成本,利率下降。自由資本進出,匯率也會被拉低。另外,很多時候兩種政策會互動。比如說,擴張財政政策會讓利率上升,那麼央行想利率目標不變,就會採取擴張貨幣量讓利率壓回去。這里不同力度的擴張互動就會讓利率有不同走向。最後,實證研究發現利率在零的時候,擴張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應更大。
3、為什麼某國的貨幣升值,匯率卻下降
可以先了解這兩者的概念,受什麼因素影響。
1、貨幣升值(Currency Appreciation)也叫「貨幣增值」,是指國家通過增加本國貨幣的含金量,提高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比價。
2、匯率是指一個國家的貨幣可以被轉換成其他貨幣的價格。匯率可以理解為價格,匯率上升則價格上升。
3、兩者共同點以及區別。
當貨幣升值時,外銷產品競爭力變弱,出口企業利潤下降,給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經濟增長通常意味著消費需求的增加,也意味著製造業和其它行業的產量增加。不僅在國內,國際間的商貿往來也日漸頻繁,外幣兌換活動十分活躍,其中不僅僅有公司參與,個人消費者也需要兌換外匯,例如旅遊和購物。而匯率就顯示了本國貨幣相對於其它國家貨幣的價值,其中包括購買力。
匯率和經濟增長之間似乎存在明顯的不同步,貨幣價值一般尾隨在經濟增長之後而上升。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的貨幣價值伴隨著更大的需求而增長,可用國際貿易來衡量。由於海外對本國商品和服務的強大需求,會促使產量的增加。貿易活動的增加也會導致更強的生產力,而產量或者說生產力略高的國家的財政地位也相對更高。
匯率變動是國際市場中商品和貨幣供求關系的綜合反映。匯率上升表示外幣升值,本幣貶值;匯率下降表示本幣升值,外幣貶值。匯率變動方向是由兩國綜合實力比較後確定的。
4、為什麼進口增長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下降?
經濟基本面考慮:進口增長,在出口不變的情況下,就造成更大的貿易逆差或者更小的貿易順差,而一個國家的GDP跟貿易順差直接相關,所以出口不變條件下的進口增長,會導致GDP下降。一國的GDP下降,其經濟的基本面就不看好,其貨幣就會貶值。
拓展資料:
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匯率是指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價格。如果把外匯也看成是一種商品 ,那麼匯率既是在外匯市場上用一種貨幣購買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例如,1美元 = 110日元,表示1美元可以換110 日元。 匯率的表示方法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①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②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間則相反。
買入賣出之間有個差價,這個差價是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③中間匯率。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西方明刊報導匯率消息時常用中間匯率,套算匯率也用有關貨幣的中間匯率套算得出。④現鈔匯率。一般國家都規定,不允許外國貨幣在本國流通,只有將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夠購買本國的商品和勞務,因此產生了買賣外匯現鈔的兌換率,即現鈔匯率。按理現鈔匯率應與外匯匯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幣現鈔運到各發行國去,由於運送外幣現鈔要花費一定的運費和保險費,因此,銀行在收兌外幣現鈔時的匯率通常要低於外匯買入匯率。
5、為什麼貨幣供給增加後,匯率會降低,求通俗解釋
東西多了就變的不值錢了。假設你說的匯率是人民幣兌美元的。人民幣不值錢了,就意味著,一美元能換更多的人民幣,匯率下降~~~~r運用的理論是購買力平價理論
6、請問貨幣發行過多與匯率有什麼關系沒
貨幣發行過多,導致國內出現通貨膨脹,如果通脹過高,且滑激超過市場存款利率,負利率會導致境內貨幣幣值貶值,同時對外來有更大的貶值預期,這樣投資者就容易將本國貨幣兌換成幣值穩定的外幣,市場對外幣需求增加,導致外幣兌本幣升值,本幣出芹巧現貶值。
此外,匯率管制後,導致本幣匯率低估時,出現大量外幣湧入國內,國內總資金增加,部分外幣轉化為本幣被央行吸收,央行對應投放本幣,會導致貨幣發行過多。貨幣發行過多會打壓本幣匯率,從而使得本幣匯率回歸信首襪不再被低估。
7、如果一國的經濟處於國內失業,國際收支順差的狀況,適合採用什麼樣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什麼?
一國以國際收支平衡作為經濟目標之一。順差時,採取緊的貨幣政策,減少市場貨幣量,增加企業成本,削弱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減少出口。緊的財政政策則可減少企業的稅後利潤,影響企業的積極性而減少出口。
當然這里是針對這一個指標來討論的,因為國家經濟目標是多個的,雙緊的政策會引起經濟增長減速,從而影響就業等相關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緊財政政策的實際會對國內的經濟影響比較大。
國內失業增加,國內經濟下滑,因而要寬松財政政策以刺激生產;國內生產放緩而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國外商品湧入本地市場,大量外匯結算導致貨幣流通緊張,所以採取緊縮貨幣政策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矛盾,寬容貨幣政策是不是指政府可以多印鈔,干預利率水平。收緊貨幣政策是縮減貨幣流通量,解決貨幣多發造成的通脹問題。
國內收支逆差,如果是資本型逆差,就意味著資本外流,造成國內貨幣供應緊張,導致利率上升、失業率增加、利率上升,應該適用寬容貨幣政策。
一、逆差加通脹,實行雙緊。
二、順差加通脹。實行擴貨和緊財。
三、逆差加失業。實行緊貨加擴財。
四、順差加失業。實行雙擴。
理論是這樣的,但是具體情況具有局限性,對於國際收支的順差和逆差的解決,通過貨幣政策並不能解決,因為貨幣政策只是能解決國際收支中的資本金融項目,並不能解決經常項目的問題,我們國家現在處於第四種情況,採用的積極地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國際收支還是沒有解決,這就可以說明。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存在著組合使用的情況,存在著擴張、緊縮的組合,形成4種組合。
在經濟嚴重蕭條時,擴張的貨幣政策與擴張的財政政策混用,會使經濟體的產出增加。
擴張財政政策:政府減少稅收、增加開支,就會增加國民收入,進而刺激消費需求,從而增加生產和就業,這樣就會使國內失業率降低。
擴張貨幣政策:增發貨幣、降低利率、投資刺激。增發貨幣會使本幣的匯率降低,進而刺激出口,吸引更多外資;降低利率則增加貸款、刺激投資促進本國生產進而使進口降低。這樣就會是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從而降低貿易逆差。
我說的只是幫助你理解問題,真正意義上說:當兩種政策混用時,就不能加以單獨的分析,要考慮兩種政策的交互影響,當政策中的各種因素發生相互作用時,就會是政策產生的結果的不確定性增加,有可能與實行政策的初衷相悖。比如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就使利率變得不確定。
這就是開放經濟宏觀失衡的四種情況。有一個很著名的斯旺圖示。
一、逆差加通脹,實行雙緊。
二、順差加通脹。實行擴貨和緊財。
三、逆差加失業。實行緊貨加擴財。
四、順差加失業。實行雙擴。
二和三會出現政策困境。
擴(緊)財代表擴張(緊縮)的財政政策。擴(緊)貨代表擴張(緊縮)的貨幣政策。
人民幣為什麼不能自由兌換,要進行外匯管制?這是因為:(1)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必須犧牲匯率的穩定性,實行浮動匯率制。這是由於在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頻繁出入的國內外資金帶來了國際收支狀況的不穩定,如果本國的貨幣當局不進行干預,亦即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那麼本幣匯率必然會隨著資金供求的變化而頻繁的波動。利用匯率調節將匯率調整到真實反映經濟現實的水平,可以改善進出口收支,影響國際資本流動。雖然匯率調節本身具有缺陷,但實行匯率浮動確實較好的解決了「三難選擇」。但對於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來說,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信心危機的存在會大大削弱匯率調節的作用,甚至起到惡化危機的作用。當匯率調節不能奏效時,為了穩定局勢,政府的最後選擇是實行資本管制。(2)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穩定,必須犧牲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實行資本管制。在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下,在匯率貶值無效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是實行資本管制,實際上是政府以犧牲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來維護匯率的穩定性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大多數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比如中國,就是實行的這種政策組合。這一方面是由於這些國家需要相對穩定的匯率制度來維護對外經濟的穩定,另一方面是由於他們的監管能力較弱,無法對自由流動的資本進行有效的管理。(3)維持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和匯率的穩定性,必須放棄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資本完全流動時,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本國貨幣政策的任何變動都將被所引致的資本流動的變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國貨幣喪失自主性。在這種情況下,本國或者參加貨幣聯盟,或者更為嚴格地實行貨幣局制度,基本上很難根據本國經濟情況來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調整,最多是在發生投機沖擊時,短期內被動地調整本國利率以維護固定匯率。可見,為實現資本的完全流動與匯率的穩定,本國經濟將會付出放棄貨幣政策的巨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