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讀後感
國外基礎教育的課程是重應用、重實踐、重創新、重生活知識、重職業技能;我國的課程是重書本、重理論、重積累、重抽象知識、重應試技能。國外的教育注重使學生了解自己、了解社會、了解職業、了解人生;我國的教育使學生了解應試、了解書本、了解社會等級、了解生存競爭。
其中一篇講到<東西方考試的標准>從考試來看,東西方一樣有評分標准,區別在於,中國的評分標准非常細節化,答題注重綜合,答的越全面越好,強調的是橫向展開;西方人注重分析,邏輯性強、觀點鮮明、文字簡明扼要,強調縱向深入。
西方國家的評分標准一般是:掌握了老師教的、書本上有的基本知識,表明用功了,可以給及格,但要得及格以上的成績則必須有創見—提出新觀點並通過邏輯推理加以證明。相比中國考試,考試的目的不是考察學生的創造能力,而是考察學生掌握書本現成知識的能力。中國的教育目的很明確,就是積累、模仿、學習已成定論的東西,學生只要能夠完整地復述出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內容就能夠得滿分,得高分並不是取決於自我發揮得如何,而是仿效別人的結論是否不差分毫。
在國外,考試只是一個學習效果的檢測工具。然而在國內,考試主要是作為篩選工具,分數不上錄取線,就意味著被現行教育體制所淘汰。
鑒於東西方文化傳統上的差異以及社會背景上的差異,我們很難說東西方人在考試評價標准上孰優孰劣,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將國外教育的長處學到手,同時改進我們自己教育的缺陷。
2、學生的國際視野有哪些
一、「以國際視野培養完整兒童」的說明
「以國際視野」,是指教育者順應當前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開闊的、全球化的、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實施教育
「完整兒童」既指一個兒童整體的、全面的發展,又指在潛能開發的同時,充分發展兒童的個性,使之成為一個共性個性和諧發展的社會人。
「以國際視野培養完整兒童」就是教育者以全球化的教育視野,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實施幼兒教育。使幼兒幼兒在身體和心理,認知和情感,智能和個性品質等方面均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與挑戰。它符合素質教育的精神。
二、「以國際視野培養完整兒童」在課程中的體現
1、明確的教育目標:
潛能開發、適度超前、個性培養、全面發展
2、現代多元的的領域教育:
以現代化的教育手段開展語言、數學、認知、體智能、藝術等領域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3、鮮明的美語特色:
通過理念先進、特色鮮明、形式多樣、方法獨特的教育活動,培養幼兒國際通用語言——美語的聽說與溝通交流能力4、凸現思維發展的創思訓練:
通過電腦游戲、智力玩具、等活動進一步促進幼兒左右腦均衡發展
5、豐富多元的輔助教育活動
以稚語心聲、繪畫日誌、睡前故事、親子腦力激盪、戲劇表演、古詩誦讀、每日悟語等豐富多元的輔助教育活動訓練幼兒思維能力,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強調集體中的個體發展,強調幼兒對活動過程的參與,體現活動的生活化、游戲化。
6、獨有的創意活動
通過有大地獨有的各類創意活動,提供現代信息、拓寬幼兒視野,與國際幼教接軌。
3、大學生應該如何培養國際視野?
首先,我們將目光放到國內。在現實條件下,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跨文化交流能力」並不僅僅代表中國人同外國人進行交流的能力。也包括對特定對象的歷史源流。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一個內地沿海省份的學生甚至大學生,可能並不了解烏魯木齊的維吾爾族的大學生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所以,這里說的「跨」,第一點是指可以和自己擁有說同樣語言的能力,但並非是同一個民族。這就需要對中國的社會和國情進行深入的了解。其次再看一下國際上,在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首要的一點就是要自信,這種自信是對自身所承載的語言和歷史背景的一種自豪感。比如可能在和美國學生的對話中,一個中國學生並不能完全聽懂美國學生所說的話,但這個中國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表達,讓美國學生了解中國的文化。所以,不要怕「錯」。要努力學習國際通用語言,主要為英語。閱讀英文報紙,觀看英文電視。了解世界各地的風俗,比如可以看「窮游」網友的旅行直播,了解各地的風俗習慣。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要尊重不同的文化風俗習慣,即使某種特定的文化現在在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中並不被認可,或者還不是很流行,也要抱有一種尊重和包容的態度,並且認識到這種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4、如何培養中學生的國際視野
國際化是一種自覺追求。我們都知道,城市的國際化,最終取決於人的國際化。一個城市,無論其有多少高樓,人均收入有多高,如果它的市民沒有國際視「國際視野」應更多地體現在價值認同層面。現代教育的價值之一,就是培養出一群具備現代公民素質、具備歷史縱深感與國際視野的人,讓更多學子懂得什麼是尊嚴、什麼是使命,明白自己與他人以及與世界的關系,懂得權利與義務的邊界,懂得去呵護和追求那些人之所以為人、並且被時間反復證明了的共同價值。
在這次中學生「精英論壇」上,與會者就如何強化自身的公民意識,包括參與意識、監督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意識等紛紛發言,還有的學生在演講中結合中外歷史事件表達了自己對「民主意識」「規則意識」的看法和見解,有的學生則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闡述了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怎樣體現「規則制定民主」「實施過程民主」……深圳不久前提出要將」國際素養「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而上述發言從某個角度看,體現的正是一種可貴的國際素養、國際視野。
在升學率往往成為教育集體焦慮的大背景下,這樣一個指向民主、規則、國際視野的中學生論壇活動,更凸現了值得放大的啟蒙價值。也許有人認為,這種綜合素養訓練放到大學也不遲,殊不知,中學時期不僅是一個人重要的身體發育期,也是重要的精神發育期。錯過了這樣的窗口期,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意味著一種難以彌補的空白。
也因此,我們希望,這場論壇活動所帶來的「思想風暴」能引起更大的蝴蝶效應,更多的學校能夠通過論壇、講座、讀書會等形式,對自由、平等、公正等常識進行傳播與積淀。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打破僵化的教育工具化思維,獲得更遼闊的眼界,學會尊重及鼓勵獨立思考與獨立見解,讓更多孩子成為擁有開闊的國際視野,擁有人文、科學、法治、民主等精神的現代公民,而不是繼續淪為教育流水線上千篇一律的產品。
5、為什麼要全球化思維?
學習外國先進思想,正好可以彌補我國傳統文化的不足之處--開放、民主、尊重女性等,正因為一批批有革新思想的人領導了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改革開放等革新運動,使中國的文化發展和社會發展出現了新局面,使中國適應了世界的發展,促進了自己的進步;
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本國傳統文化和外國先進文化,不要一味自信,也不要一味崇外,使自己的文化水平越來越高,使自己的民族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也使自己的社會發展越來越好;
全球化正在以不同的形式滲透到我們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人文社會科學的教育和研究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有助於學會做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有助於開攜寬闊視野。普遍性的知識;建設新文化。
有助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西方文明是強調個人實現的物質文明,中國文明是和西方文明相異的,這是西方人的第一感覺。
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如埃及、印度、波斯,和中國都是不一樣的,他們都是從上古時代,就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
西方文化被用於許多方面,不管實際使用正確與否,包括美國文化、唯物主義、工業主義、資本主義、商業主義、性的享樂主義、帝國主義、現代主義,乃至解說西方文明。
西方純消文化常被認為起源於古希臘、羅馬帝國、天主教、基督新教,這些被統稱為猶太教-基督教文化。然而西做隱知方文化也根源於日爾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凱爾特人的流行文化,這些文化是形成歐洲中世紀文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6、"為什麼歷史教育要有全球視野
歷史教育當然要有全球視野。
1。這樣才能給學生建立一個全面的視角看問題,做到學古鑒今。
2。這也是尊重歷史的需要。同一時期的中外歷史是有聯系的,是互相影響的。
3。這也是時代的需要,科技的發展使全球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所以我們的歷史,也就包含了國外的歷史,我們是一體的。
7、1.當下在教育教學中最需要的理念或技能?
當前在教腔族銀育教學中最需要的理念和技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個性化教學: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科方向和認知模式都不同,所以教育者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為不同的學生提供最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
2.技術教學:伍宴在數字化時代,技術教學已成為教育的熱門話題。學生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最新的軟體應用程序,如何訪問網路穗兄上的資源,如何有效地使用數字學習工具等。
3.創意思維:即促進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教育中鼓勵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力,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和行為。
4.合作和團隊合作:教育跟社會的發展密不可分,當下的社會需要團隊協作和交流。因此,在教育中,鼓勵學生與同學、老師和家長交流合作,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
5.全球化視野:全球化視野是當下世界各個領域的趨勢。把全球化視野引入教育,並讓學生認識到全球化對他們未來的影響,是鍛煉學生自身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8、為什麼需要學習全球化與世界政治
需要學習全球化與世界政治的原因有現實需要,職業需求,培養全球化視野。
1、現實需要:隨著全球化的加速發搜宏展,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燃察復雜性不斷增加,經濟、環境、能源、安全等問題在全球范圍內互相交織、影響,因此有必要學習和了解全球化和世界政治。
2、職業需求:在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許多職業都需要具備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方面的知識。
3、培養全球化視野:學習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可以幫助人們拓寬眼界、培養全球化視野,了解世段冊不同國家、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和聯系,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