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做一個飲食全球化的PPT,求翻譯,求指導。
W
2、全球化對中國飲食影響
受不同因素影響,中西方飲食文化千差萬別,其用餐方式、對象、禮儀與飲食觀念也各不相同。但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各民族交流日益增多,飲食文化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借鑒與融合。中西方飲食文化的融合勢必會給人們帶來更加豐富的飲食體驗,從而提高飲食生活質量。同時,這也成為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一個縮影。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應吸取別國精華,摒棄自己的糟粕,向更完美方向發展。關鍵詞:全球化 飲食文化 文化差異 文化融合飲食文化作為與「吃」「喝」行為相關的一種人類文化現象,它與每一個人都密切相關,其基本特徵與功能也反應了世界各國文化的特點。「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中國人很注重食材的相互搭配,在用料上隨意性比較大;而......
3、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速度加快的因素有哪些
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涵蓋國際流通過程和國際生產過程的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加強.而要知道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因素,首先要看到經濟全球化之所以引起密切的關注,主要是由80年代中期以後世界經濟出現的三個現象促成的:①跨國金融交易急劇增長.1980年全球資本交易量僅為5億美元,1992年急劇上升到35萬億美元,預計2000年有可能達到80萬億美元以上.②全球貿易量迅速增長.1990年至1999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1%,但同期全球貿易出口量年平均增長率卻達到6%.聯合國預計2000年全球貿易將增長8%,繼續高於世界經濟的增長(3.5%).③全球生產迅速一體化.跨國公司全球投資,在全球生產經營活動.1997年,跨國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資及其它活動的發展,超過了世界GDP及貿易的增長速度,其海外子公司銷售額的增長速度高於世界商品與服務貿易的出口速度.全球性生產系統的形成加強了全球經濟的相互依賴,其影響已遠遠超過了國際貿易,改寫了全球聯系以國際貿易為主的歷史.因此簡單的說,導致經濟全球化得以迅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環境出現了的新變化.亦即: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各國交往的便利;市場經濟在全世界范圍的廣泛實行;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成為推動者.因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得以迅速興起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冷戰的結束為經濟全球化的興起創造了政治和社會條件.90年代初美蘇兩極對抗的世界冷戰格局,以蘇聯解體而宣告結束.世界政治環境急劇改變,緩和的國際關系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發展科技」和「經濟優先」的原則成為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內政外交的首選目標.發展經濟成為各個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迫切任務.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經濟發展的成功範例,促使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效仿對外開放、加強國際貿易的發展模式.這些變革都促成了世界范圍的經濟市場化趨勢,創造了經濟全球化必須的體制前提,從而有利於促進各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加速經濟全球化進程.②全球性市場化改革和國際互聯網路的迅速發展,為經濟全球化興起創造體制、機制和運行的基礎和條件.全球性的市場化改革不僅是統一的世界市場形成的基礎,而且也是形成生產要素和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的機制.此外,互聯網、網路經濟的飛速發展改變經濟活動的傳統運轉方式,不僅極大的縮短了人類活動的空間和時間,使各國各地區緊密相聯,成為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紐帶,並且也將會使「地球村」成為事實.③科學技術突破性的進展,提供了全球化的技術基礎和動力.如果說市場經濟制度的普遍被認可和接受,是經濟全球化興起的制度性基礎的話,那麼,科技革命就為經濟全球化的興起准備了客觀的物質基礎.世界科技革命突飛猛進,各國更加重視發展高新技術和關鍵技術.國際上有這樣一種說法,下一個世紀將進入信息經濟、科技先導型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時代.新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傳統的生產方式,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④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經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興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跨國公司是世界經濟中集生產、貿易、投資、金融、技術開發和轉讓於一體的經營實體.它採取全球化戰略,在資本過剩的國家籌集資本,在原材料和勞動力低廉的國家加工產品,在物資短缺的國家銷售產品.跨國公司通過遍布全球的經營網路,實現人員自由流動、新技術和新觀念同步應用,促進了技術和管理的空間擴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跨國公司迅速發展.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在促進經濟全球化中突出的新動向是跨國大並構,使其所擁有的生產要素尤其是資本,實現了全球范圍的跨國界流動.近10年來,跨國企業兼並、收購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都超過了歷史記錄.⑤國際水平分工的深入發展,加強了各國間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國際水平分工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而現代高科技的發展,推動了現代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則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了國際水平分工.總之,經濟全球化引發的國際水平分工的深化使全球經濟的共振性日趨明顯.國際水平分工是當代各國之間進行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基礎,是當代世界市場不斷發展和擴大的基礎,它將各國生產過程密切結合起來,使國民再生產過程向著國際再生產過程發展.這是冷戰結束後經濟全球化興起的根本原因和堅實基礎.⑥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環節的金融業,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使經濟全球化名副其實.目前,國際外匯市場的日平均交易量增加到1.2萬億美元,相當於世界各國外匯儲備總量的85%,是全球商品和服務出口總值的70倍.證券市場對全球資源配置所起的作用得到進一步加強.1994年全球股票市場的資本總額為15萬億美元,1998年躍升至27萬億美元,增加了80%.⑦西方國家經濟新自由主義的興起,為全球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從主觀因素上看,西方自由化經濟思想及其政策選擇是經濟全球化的認識基礎和政策條件.多年的滯脹導致凱恩斯主義被否定,西方各國相繼採取了以自由化、私有化、放棄經濟管制為標志的新自由主義.以關稅為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國際平均關稅水平在40%左右,烏拉圭回合後,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水平下降到4%左右,發展中國家下降到14%左右.這就大幅度降低了跨國貿易的成本.而政府幹預的減弱和控制的放鬆,則有利地促進了資本的全球流動.毫無疑問,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優化配置,推動了世界各國的普遍交往.當各國人民日益被捲入世界市場的網路時,資本主義制度也就愈發具有了世界性質.資本主義不斷尋求克服它內在的限制,但它又往往在更大規模上再生產這種限制.經濟全球化正在不斷的加速這一過程.資本主義「狂熱地追求價值的增值,肆無忌憚地迫使人類去為生產而生產,從而去發展社會生產力,去創造生產的物質條件,而只有這樣的條件,才能為一個更高級的、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創造現實基礎.」資本通過全球化的推動,創造出了世界各地區的全面交往和全方位的相互依賴,並不斷創造出註定要替代它的新社會因素.經濟全球化是一個資本擴張的過程,資本積累的邏輯必然導致財富積累於一類國家,而貧困則積累於另一類國家,資本主義的一切矛盾因此而得到充分的展現,在更大的范圍產生聯動效應.但是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市場機制等方面佔有明顯優勢,而經濟全球化又是在西方發展模式推動下發展的,因此,當前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具有明顯的資本主義特徵,從而使全球化所創造的財富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導致全球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擴大.經濟全球化是生產要素的全球配置與重組,是生產、投資、金融、貿易在全球范圍內的大規模流動,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融為統一的、相互依存的經濟體系的過程,它已經成為21世紀不可逆轉的歷史洪流.
4、促使"經濟全球化"這一現象加速發展的政治和科技因素分別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趨勢形成的原因和條件: 第一,二戰後,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發達國家促進了生產力的空前提高和生產社會化的迅速發展,客觀上要求在經濟上打破國界和地域限制,擴大市場,發展大市場經濟。第二,二戰後出現的民族獨立國家,也通過「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爭取實現維護民族經濟主權與發展民族經濟的雙重目的。第三,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形勢趨於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發展趨勢。第四,科學技術特別是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的時間和空間距離,為全球范圍的經濟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世界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
其一,市場機制的廣泛建立,為經濟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隨著更多的國家走上市場經濟的道路,並逐步與國際接軌,出現了世界各國均廣泛參與國際分工和交換的局面。同時,在世界貿易組織的積極推動下,各成員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大幅下降,為商品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通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越來越多的國際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等服務性機構參與國際貿易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其二,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科技發展歷來是人類社會進步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源泉。近年來,科技的不斷發展,不僅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領域,也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現代化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大規模應用,經濟信息得以廣泛傳播、資本的跨國流動速度大大加快,商品交易日益網路化、全球化。
其三,國際金融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催化劑。隨著科技的進步,國際金融機構更加現代化,相互聯系更為緊密,國際資金融通速度隨之加快,國際金融市場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強。
其四,跨國公司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因素。跨國公司為獲取超額利潤,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企業內部分工,形成國際生產和營銷網路,使一國的生產與多國的生產緊密相聯。跨國公司的全球性經濟活動,帶動了貿易、資本、科技等各個領域的進一步國際化,從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其五,冷戰的結束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冷戰之後,世界形勢總體上趨向緩和與穩定,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各國均利用難得的和平年代大力發展經濟,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戰略重點,經濟因素在國家關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許多國家把經濟安全提到了戰略高度。商業競爭手段也不斷創新,國家之間正形成一種新的互動機制,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其六,國際協調機制不斷加強,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經濟協調機制日趨完善。越來越多的國家形成了區域性和跨地區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定期或不定期會晤機制,就共同感興趣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進行磋商,協調政策立場,制定行動計劃等等。
由此可見,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
5、關於食品全球化
綠色環保、無公害...
6、動物全球化指的是什麼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地的人類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相似。人們使用同樣的科技產品,追求同樣的時尚,採取同樣的生活方式,將來甚至還有可能是用同樣的語言。「地球村」這個概念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詞了。人類變得彼此越來越相似。這件事情好還是不好,人們還在爭論。在野生動物的世界裡,同樣的事情也正在發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動物也正在長得越來越像。科學家批評說,由於人類的流動,野生動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從而使動物品種的地區差異變得越來越淡。這種現象被稱為「生物均質化」。這種現象對於生物世界的地區特性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威脅,已經引起了自然資源保護管理論者的高度重視。事實上,人們不久前才剛剛開始認識到「生物均質化」意味著什麼。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結果是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會變得越來越少,同一物種之下的品種也會變得越來越單一。對物種地區差異威脅最明顯的應該數物種入侵。物種利用人類的全球化貿易運輸侵入到其他地區,對當地的物種生存造成影響。比如說斑紋貽貝就通過船隻播散到西歐和北美海域。這些入侵物種會使當地的食物鏈陷入混亂,剝奪某些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對生物多樣性的更大威脅來自於人類對土地用途的改變。人類城市的擴張以及棲息地的細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環境越來越相似。這就會導致特定種類的生物過分繁盛。有些適應能力極強的物種便如魚得水,比如蟑螂、烏鴉、老鼠、浣熊、紅狐和鹿。有些大腦容量相對較大的鳥類在人類對環境進行改造的時候應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據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夠很快接受前所未見的食物,而那些「小腦袋」鳥類就會受到相當大的打擊,數量下降很快。於是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我們會越來越多的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則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由於人類一些不恰當的做法,野生動物種群的基日資源正在不斷減少,將來一旦環境發生重大改變,這將嚴重危害及生態系統的適應力。
7、20世紀90年代推動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1、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網路時代的到來。
2、國際性和區域性經濟組織的建立,推動經濟全球化。如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1993年歐盟的成立等。
3、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4、國際金融機構的成立和國際資本流動的加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