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購匯的匯率是6.7,付匯的匯率是6.6,匯率差怎麼處理
購匯匯率是企業或個人向外匯銀行購買外匯的匯率,比如6.7,購買100萬外匯需要向銀行付670萬人民幣,結匯匯率是擁有外匯的企業或個人向外匯銀行售賣外匯的匯率,比如6.6,售賣100外匯給外匯銀行,外匯銀行將結匯660萬人民幣,中間價是(6.7+6.6)/2=6.65,外匯買賣差價有外匯銀行賺取。
2、出口企業的匯率差額應該怎麼調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規定:納稅人按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其銷售額的人民幣摺合率可以選擇銷售額發生的當天或者當月1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納稅人應在事先確定採用何種摺合率,確定後1年內不得變更。所以您公司如果按照上述情況確定匯率後,出口申報匯率是6.13即是確定的匯率。對於申報匯率和結匯匯率的差額計入財務費用。
舉例說明:
如果出口100美元是FOB,收匯99美元是正常銀行扣費,出口申報匯率是6.13,
結匯匯率6.2,其賬務處理:
出口時:借:應收賬款-應收外匯賬款 613元(100美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出口銷售收入613元(100美元)
收匯時: 借:銀行存款99X6.2=613.8(99美元)
貸:應收賬款-應收外匯賬款613元(100美元)
財務費用0.8元
3、我國會計核算中對於期末因匯率變動而形成的匯兌差額的調整原則是怎樣規定?
新會計准則會計科目——
6061
匯兌損益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金融)外幣貨幣性項目因匯率變動而形成的收益或損失。
二、本科目一般無明細科目。如果有多種外部的可以按外幣種類設明細科目。
三、匯兌損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本科目借方反映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損失,貸方反映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收益。
期末,「外匯買賣」各外幣明細科目的期末余額,應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為記賬本位幣。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外匯買賣——記賬本位幣」科目余額之間的差額,如為貸方余額,
借記「外匯買賣——記賬本位幣」科目,貸記本科目;
如為借方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外匯買賣——記賬本位幣」科目。
四、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應無余額。
匯兌損益核算和結轉:
一、匯兌損益結轉的范圍
(一)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現金、銀行存款)
(二)以可確定金額的外幣貨幣收取的資產或償付的負債(應收、應付往來或借款等)
(三)實收資本、損益類科目不需期末調匯
二、匯兌損益產生的情形
(一)兌換外幣
(二)會計期末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非貨幣性項目按期末匯率調整
三、匯兌損益結轉的時間
(一)購匯、結匯的業務在憑證入賬的分錄中同時結轉匯兌損益
(二)期末需結轉匯兌損益的科目在月末最後一天結轉
四、期末匯兌損益結轉步驟
(一)從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查月末最後一天公布的外匯中間價
(二)計算所有需結轉匯兌損益科目的外幣余額
(三)各科目外幣余額乘月末中間價,得出月末各科目應有本位幣余額
(四)應有本位幣余額與賬載本位幣余額的差額則為本月應結匯兌損益
例如:期末有美元存款$500,,賬面匯率7.0,摺合本位幣¥3500。但是期末實際匯率中間價是7.3,則產生了500*0.3=150的差額。
應:
借:外匯買賣(美元賬戶)——記賬本位幣 RMB150.
貸: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150.
結轉時: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150.
貸:本年利潤 150. 通常最後的分錄是在財務費用中一並結轉的,不會單獨結轉。
4、匯兌損益怎麼調整?
一、匯兌損益可以在期末進行調整(月末、季末或年末)
分錄
1、匯兌損失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溢
貸:銀行存款(外幣賬戶)
2、匯兌收益
借:銀行存款(外幣賬戶)
貸: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二、到了期末,到銀行查詢當日匯率,以這個匯率為基準調整匯兌損益。
(4)外匯匯率差異如何調整擴展資料:
不同性質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不同的會計報表,影響財務報表上的不同內容。
對於交易損益來說,由於它是隨著外幣業務的產生而產生的,而外幣業務由通常對應著一定的貨幣兌換行為,所以交易損益會真正發生。
即交易損益的產生會最終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損益應當計入企業的損益表,影響企業的應稅收益。
對於換算損益來說,它只是換算外幣財務報表的過程中,由於使用的匯率不一致而產生的一個差額數字,它是永遠不會真正產生的,即換算損益的產生不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
因此,換算損益不應當計入公司的損益表而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它應當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換算損益」進行反映。
從處理的時間來看,可以分為兩種方法:
一種是把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會計報表,進行立即認定。
一種是根據各種不同的規則進行遞延處理。
對於「已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清算當期的損益表,影響當期的損益;而「未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項目,則應遞延至其發生,即遞延至交易實際清算時,再列入損益表。
總之,對於交易損益而言,只有當其實際發生時,才會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應當計入損益表。此外,某些與取得長期資產或產生長期負債有關的匯兌損益。
如果數額較大,則應當在長期資產的使用期或長期債務的有效期內進行攤銷。換算損益由於不涉及不同的會計期間,所以不存在遞延與否的問題。匯兌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
5、離岸人民幣與在岸人民幣匯率不一樣怎麼辦
在2015年8月11號的時候,人民銀行進行了匯率機制結構性的調整,我們變成了以在岸為主,以離岸為輔。這樣的調整可能就使我們人民幣內在的自主價格的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而現在的人民幣的這種調整,第一是跟技術的大背景有關系,第二是跟我們中央銀行態度了匯率機制形成的主導結構,這樣也形成了人民幣價格水平在在岸市場發揮的作用更加突出一些。
離岸人民幣匯率和在岸人民幣匯率之間存在的套利機會
離岸匯率更多的是由市場所決定,而市場決定離岸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主要是取決於中國的經濟數據;在岸匯率則較大的受到央行貨幣政策的影響,而非市場預期。這樣一來,就會形成離岸匯率和在岸匯率不一致的情況,從而出現套利機會。
普通投資者可以在離岸人民幣與在岸人民幣上進行套利嗎?
我們可以把在岸人民幣匯率與離岸人民幣匯率之間的差價可以看做是一個套利空間。
在當前的匯率差價下,當一個個人投資者在國內的一家銀行用67000人民幣換到了1萬美元,那麼他在香港就可以將這1萬美元換成67816人民幣,而這中間的816元差價就是套利空間。但是這種空間一旦出現,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投資者出現來進行套利操作,離岸人民幣的匯率價格也會受此影響而升高,這中間的差價也會最終低於去銀行進行匯兌的成本,因此這個空間對於個人來說,在大多數時候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基本沒什麼用,一些跨境企業會採取套利的手段。
6、國家是如何調控匯率變動的?
在以往的宏觀調控政策中,利率政策處在核心地位。從利率與通脹率和匯率的關系看,主要是通過利率的升降來調控以匯率和通脹率為代表的內外平衡關系,即當通脹率上升時,內部需求會大於供給,相應引出貿易逆差,導致本幣貶值。因此在以往時代,當通脹率上升時,匯率是反向走勢,即會出現貶值。而提升利率,一方面可以抑制國內總需求水平上升,從而抑制了國內的通脹率,一方面也因為壓縮了國內需求,使進口得到抑制,同時促進了出口,本幣匯率由此得到提升。所以當加息對緊縮總需求發生了作用,使通脹率下降時,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但是在新全球化時代,在中國出現了人民幣的「內貶外升」,即當通脹率與匯率出現同方向變動,在這樣的時代,如果繼續沿用以往的宏觀調控理論和工具,肯定不會收到以往的效果。
其一,從道理上說,在新全球化時代,由於中國與國際經濟已融為一體,而前面的分析也說明,中國的貿易順差增長和人民幣匯率提升是長期趨勢,這樣就會引來大量投機於人民幣升值的國際「熱錢」,而國際熱錢的成本是熱錢本幣的利率,收益率則是人民幣利率與匯率之和,所以人民幣利率的提升,也是熱錢收益率的提升,所以提升人民幣利率不僅不會減少國際熱錢的流入,反而會刺激熱錢更大規模地流入。而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是用基礎貨幣收購外匯,這樣就會導致因外匯流入增長所投放的基礎貨幣的增長,導致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央行加息的目的本來是為了通過抑制貨幣投放而達到緊縮總需求的目的,但因為熱錢流入的增加,投放的基礎貨幣反而被迫上升,所以加息這一舉措就變成了刺激貨幣投放的宏觀政策效果。由於加息引來的外匯流入更多,加息會提升本幣匯率這個結果沒變,但是由於貨幣供給規模更大了,對抑制通脹的目的來說,就是適得其反。
其二,從實證角度看,加息沒有收到預期效果。自2007年3月以來,央行已進行了6次加息,但通脹率到11月份已上升到6.9%的十年以來高點,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也從去年1月份的15.4%上升到11月的18.5%,所以很難認為若央行在今年繼續加息,會有能壓制住通脹率和貨幣增長率的那一天。
有人認為,去年國際熱錢的大量湧入,其主因不是央行加息,而是中國資本市場如股市和地產價格的大幅度攀升,這個判斷我認為是不對的,因為去年在央行進行6次加息之後,國際熱錢流入佔新增外匯儲備的比重是明顯上升了。如果以FDI加貿易順差為正當外匯流入,這兩者之和在2003~2006年佔新增外匯儲備的比重是74%,但2007年前9個月這個比重卻下降到63%,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上。顯然,熱錢比重上升與人民幣利率上升是同時發生的,但2003~2006年我們卻沒有看到這個情況,而地產價格的上升自2003年以來就很強勁,以至於到2005年國家不得不出台抑制地產價格的大量措施。股市的「大牛市」出現在2006年,而當年FDI加貿易順差比當年新增外匯儲備還高出了3%,所以如果國際熱錢是為了投機於中國的資產價格,那為什麼在本輪經濟增長高潮的前幾年我們看不到,卻偏偏在央行連續加息後出現了呢?所以人民幣利率上升與熱錢比重上升同時出現,不應看成是偶然現象,而是有著因果關系的。
其三,從國際上看,近年來由於日元利率很低而美元利率很高,所以引發了大量「套息」交易,國際上估計有近萬億美元。而去年以來,日本央行為了應對經濟過熱而開始進入加息通道,美聯儲則為了應對房地產泡沫崩潰所引發的衰退不得不減息,所以日元與美元間的套息交易被大量取消,表現為日元對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目前已從2007年初的1:123上升到1:109,可見利率始終是影響國際資本流向的重要機制,而對美元與日元間的套息交易萎縮,國際上一般都是用兩國利率水平的相對變化來解釋,而未見有用美元資產價格作解釋的言論。那麼,如果在國際主要貨幣資本之間發生的流向變動是因為利率變動,在人民幣與主要國際貨幣之間的流向變動就會例外嗎?
此外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對利率政策的使用也在發生變化,例如去年美、歐都出現了明顯較以前年份為高的通脹率,但是美國為了應對金融市場危機,不得不連續減息,而歐盟自2006年以來為應對經濟過熱已開始連續加息,但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威脅下,也不得不放棄了加息舉措。到去年12月,歐元區的廣義貨幣增長率已高達10.7%的歷史高峰,已經遠遠高出原先所設定的4.5%的年增長率,但目前仍在醞釀減息。可見,由於時代不同了,在發達經濟體中利率與通脹率的關系也在發生變化,而並不似以往那樣,出現了通脹率的抬升就必須得加息。
所以,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利率這個傳統宏觀調控工具在今天的作用,考慮新的宏觀政策工具組合。
重新認識匯率
如果利率調節宏觀總需求的能力在當代新經濟格局中被弱化,那麼哪個宏觀調節工具能取代?我認為首先考慮的應當是匯率。
在傳統經濟發展過程中利率的地位之所以特別突出,是因為利率對需求水平變動的影響最大,但這是在內需主導時代得出的經驗和理論。進入新世紀以來,雖然內需在中國的需求增長中仍是主導因素,但外需的增長速度顯然更快。從凈出口佔GDP的比重看,2006年為4.5%,去年一季度已上升到7.7%,二季度進一步上升到9.8%,三季度則超過了10%,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已經越來越大了,而且今後肯定還會上升。從工業化國家的歷史經驗看,美國在工業化過程中出口佔GDP的比重長期在9%左右,日本號稱出口導向型經濟,可戰後到70年代完成工業化的長期內,出口比重最高也只有16%,而中國目前已經達到40%,在未來時期進入到前面所提到的承接發達國家重工業轉移時代後,出口比重肯定還會上升,可見外需因素對中國工業化過程的影響,已經與以往的工業化過程完全不同了。而正是由於外需在中國需求的邊際變化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就使匯率在調節中國總需求水平方面,以及對國內通脹率的影響與控制能力方面,可能替代利率的地位。
具體地說,由於在新全球化時代中國面臨著日益增長的巨大外部需求,而提升匯率是出口企業的減收因素,出口企業為了維持原有利潤就得提高供貨價格,這樣就可能使發達國家對中國的出口需求發生轉移,從而達到緊縮總需求擴張的目的。然而在長期內保持較低匯率水平,是中國獲取更多新全球化利益,在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的重要條件,因此過快或過多地讓人民幣升值,從長遠看對中國並不是有利的選擇。但若因外需增長過快,過度拉升了中國的通脹率,導致中國內部經濟的不穩定性增強,提升匯率就是抑制國內通脹的重要宏觀調控手段,所以從新全球化時代所構成的新環境看,人民幣匯率的提升速度必須把握在不顯著快於其他主要發展中國家匯率上升速度的水平上,並兼顧國內經濟穩定增長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匯率就是平衡中國的全球化利益與保持國內經濟穩定增長關系的核心。
重新認識通貨膨脹問題
前面的分析已經指出,由於在中國這類發展中國家與當代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價格體系差距,而在新全球化時代市場的力量要糾正這個差距,所以主要發展中國家在長期內出現較高通脹率就會是一個長期趨勢。提升匯率是抑制通脹率的必然選擇,但會使中國喪失新全球化利益,所以是讓匯率較高對中國的長期增長有利,還是讓通脹率較高對中國的長期增長有利,就必須進行選擇。
以往的經濟理論通常認為,年均不足1個百分點的物價上漲可以定義為「通縮」,1~3個百分點的物價上漲是合理通脹,超過5個百分點的物價上漲是顯著通脹,10個百分點以上是嚴重通脹,而若到幾十個百分點以上就是惡性通脹了。但是在新全球化時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有著巨大的價格水平差距,即便保持10%的通脹率也要30年左右才能與發達國家拉近價格水平,所以,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在長期內出現6%~8%之間的較高通脹率,可能是一個新全球化時代的特有現象,也是中國為了享受新全球化利益所必須支付的代價。不僅是在中國,在其他能夠享受到新全球化利益的國家,目前都在經濟增長率顯著提升的同時,也伴隨著較高的物價上漲率。例如印度,2007年經濟增長率達到18年來最高點,為9.2%,而去年前10個月的通脹率也上升到了6.7%,並不比中國低。近年來俄羅斯和越南的經濟增長率也顯著提高,去年前10個月前者的通脹率為10.8%,後者為8.1%,更高於中國。所以在新全球化時代,通脹率的合理水平至少在主要發展中國家都發生了變化,需要我們重新認識。
7、外幣設置調整匯率是1:7.65怎麼設置
1、進入用友T3界面,點擊「基礎設置」、「財務」,選擇「外幣種類」。
2、「外幣設置」裡面輸入要設置的匯率。
3、點擊上面的「增加」按鈕,這時右邊的「匯率」就會消失,在下面輸入要增加的外幣。
4、點擊「確定」後,就設置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