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匯率風險有哪些管理方法
答:可以考慮如下方法
(1)採用貨幣保值措施。
買賣雙方在交易談判時,經協商,在交易合同中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止匯率變化的風險。在外匯風險管理中,貨幣保值措施主要有黃金保值條款、硬貨幣保值條款和一籃子貨幣保值條款。
(2)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
應遵從以下原則:第一,在實行單一貨幣計價的情況下,付款使用軟貨幣,收款使用硬貨幣。軟貨幣就是趨於貶值或貶值壓力較大的貨幣。硬貨幣就是趨於升值或幣值穩定的貨幣。第二,在進出口貿易中,以多種貨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使各種貨幣的匯率變動風險互相抵消。第三,在貿易實務中,通過協商、談判等方式盡可能地用本幣進行支付,即出口商獲得本幣資金,進口商用本幣支付貨款。
(3)提前或延期結匯。
在國際收支中,企業通過預測支付貨幣匯率的變動趨勢,提前或延遲收付外匯款項,來達到抵補外匯風險管理的目的。
(4)進、出口貿易相結合。
一是對銷貿易法,把進口貿易與出口貿易聯系起來進行貨物交換。二是自動拋補法,在某進出口商進行出口貿易的同時,又進行進口貿易,並盡量用同種貨幣計價結算,設法調整收、付匯的時間,使進口外匯頭寸軋抵出口外匯的頭寸,以實行外匯風險管理的自動拋補。
(5)利用外匯衍生產品工具。
如簽訂遠期外匯交易合同,即進出口企業在合同簽訂後,把用外匯計價結算的應付或應收款同銀行敘做遠期買進或賣出外匯貨款的合同,通過鎖定匯率波動來進行外匯風險管理,消除外匯風險。
2、企業怎樣防範外匯風險
在外匯市場上,有些銀行可能從不涉足外匯市場,有些銀行則是外匯市場的活躍參與者。有些銀行只是限制自己為公司或客戶做外匯交易的代理人,而另一些則是自己進行積極交易。但是,許多銀行對匯率風險的限制都以經驗或主觀判斷為基礎的,少數銀行嘗試著利用類似於利率風險管理模型的方法進行外匯風險的防範。
企業如何避免國際經濟活動中的外匯風險,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由於企業與銀行不同,不是以賺取匯差為目的,因此,它要從自己的經營戰略出發,通過預測匯率,選擇最恰當的保值措施,來獲取經營利潤。與銀行相比,企業防範外匯風險的形式更靈活、更多樣。
企業交易風險防範的手段與方法
1.採用貨幣保值措施
貨幣保值措施是指買賣雙方在交易談判時,經協商,在交易合同中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應對匯率變化的風險。常用的有硬貨幣保值條款和一攬子貨幣保值條款。硬貨幣保值條款是指在交易合同中訂明以硬貨幣計價,以軟貨幣支付並載明兩種貨幣當時的匯率。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如果支付貨幣匯率下浮,則合同金額要等比例地進行調整,按照支付的匯率計算,使實收的計價貨幣價值與簽訂交易合同時相同。
一攬子貨幣保值條款是指交易雙方在合同中明確用支付貨幣與多種貨幣組成的一攬子貨幣的綜合價值掛鉤的保值條款,即訂立合同時確定支付貨幣與一攬子貨幣中各種貨幣的匯率,並規定匯率變化的調整幅度,如到期支付時匯率變動超過規定的幅度,則按支付當時的匯率調整,以達到保值的目的。通常,都以特別提款權作為「一攬子」貨幣。
2.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有軟、硬貨幣之分。硬貨幣是指貨幣匯率比較穩定,並且有上浮趨勢的貨幣;軟貨幣是指匯率不穩定,且有下浮趨勢的貨幣。企業在交易過程中,選擇合適的計價貨幣,也是防範外匯風險的重要方法。
企業在交易過程中,選擇計價貨幣應遵循以下原則:
(1)選擇可自由兌換的貨幣。便於根據匯率變化的趨勢隨時在外匯市場上兌換交易,轉移貨幣的匯率風險。
(2)付匯用軟貨幣,收匯用硬貨幣。但在實際中,各種貨幣的「軟」或「硬」並不是絕對的,其軟硬局面往往會發生轉變,嚴格來說,這種方法有時並不能保證經濟實體免遭匯率變動的損失。企業在不能做到「出口用硬幣,進口用軟幣」時,為避免匯率風險,可以採取其他保值工具,如遠期外匯買賣、貨幣保值條款等。總之企業應該做到既有原則,又不失靈活性。
3.採用遠期外匯交易法
遠期外匯交易就是進出口企業把用外幣計價結算的應付(收)貨款,在合同簽訂後,同銀行辦理遠期買進(賣出)外幣貨款的合同,以貿易結算日為合同交割日,合同匯率根據相應期限的遠期匯率預先確定。
4.採用國際借貸法
國際借貸法是指在中長期國際收付中,企業利用國際信貸方式,一方面獲得資金融通;另一方面轉嫁或抵消外匯風險。主要有出口信貸、「福費延」、保付代理等三種形式。
(1)出口信貸是國際貿易中最常用的一種資金融通的形式,由出口方銀行直接或間接向進口企業提供貨款墊付,目的主要是通過對進口商提供資金促進出口。出口信貸有買方信貸和賣方信貸兩種。通過出口信貸的方式。出口商的外匯風險就被轉嫁給銀行或抵消了。
(2)所謂「福費延」業務,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機器設備交易中,出口商開列以進口商為付款人的中長期匯票,經一流的銀行擔保和進口商承兌後,出售給出口地銀行,取得扣除貼息和其他費用後的金額。由於出口商在貼現時是賣斷的,以後票據拒付與出口商無關,同時,出口商可以立即獲得現金,將外匯風險轉嫁給貼現公司或貼現銀行。
(3)保付代理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出口商既爭取不到進口商銀行開立信用證收取貨款,又對收款無把握,即以貼現的方式把進口商應付貨款的單證轉賣給保付代理商,得到應收賬款的80%一90%,其餘部分到期收進。由於出口商提前拿到大部分貨款,可以減輕外匯風險。
5.採用提前或延期結匯法
提前或延期結匯法是指在國際收支中,企業通過預測支付貨幣匯率的變動趨勢,提前或延遲收付外匯款項,來達到降低外匯風險的目的。
6.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主要包括貨幣期權、貨幣期貨、掉期外匯交易三種形式。
(1)貨幣期權賦予合約購買者在一定期限內按照規定的價格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某種貨幣的權利。期權合約的購買者擁有執行合約的權利而沒有必須執行合約的義務,這樣,企業就可以根據將來匯率的變化自主作出是否執行合約的選擇,從而達到防範外匯風險的目的。不足之處是金額和期限很難與現貨交易完全一致,而且還要支付一定的期權費。
(2)貨幣期貨實際上是金額、期限和到期日都標准化的遠期外匯合約。期貨交易的套期保值是針對現貨市場的某筆交易,在期貨市場上做一筆方向相反、期限相同的交易,用期貨市場上的盈利來沖抵現貨市場上的虧損。不足之處在於期貨合同都是標准化的,在金額和期限上很難與現貨市場完全一致,不能達到完全防範外匯風險的目的。
(3)掉期外匯交易就是買人某日交割的甲貨幣,賣出乙貨幣的同時,賣出在另一個交易日交割的甲貨幣,買回乙貨幣。特點是這兩筆外匯交易買賣的數量相等,方向相反,交割日相異。
企業折算風險防範的手段與方法
對於折算風險來說,由於折算損益是一種會計賬面上的損益,一般並不涉及企業真實價值的變動,因此,折算風險不同於交易風險,這種賬面風險主要影響到股東和債權人提供的會計報表。但這種折算損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所承擔的外匯風險。企業防範折算風險的方法主要有兩種:資產負債表中性化和風險對沖。
(1)資產負債表中性化要求企業調整資產和負債,使得以各種功能貨幣表示的資產和負債的數額相等,從而受險的資產和負債之差為零。
(2)風險對沖法是通過金融市場操作,利用外匯合約的盈虧來沖銷折算盈虧。但由於稅收差異的存在,風險對沖操作有時難以有效降低企業的實際風險。
企業經濟風險防範的手段與方法
經濟風險是衡量企業未來現金流量對潛在匯率變動的敏感性,其防範的主要目標是隔離這種影響。因此,企業可以根據生產經營的特點,選擇以下措施降低經濟風險。
1.營銷戰略選擇
當本幣升值時,國內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將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國內市場相對來說潛力較大,企業此時應注重國內市場的開拓。
2.生產調整戰略
當外匯匯率波動較為劇烈,以至於上述營銷調整無濟於事時,企業應把精力轉向生產策略調整方面,著手降低生產成本,對經濟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
3.財務戰略
財務戰略是對企業的債務結構進行重新調整,以便在匯率發生變動時,企業的資產收益的下降會被相應的清償債務的成本下降所抵消。跨國公司如果預期某子公司所在國貨幣將發生貶值時,應當通過轉移定價及早將子公司以當地貨幣表示的利潤轉到母公司。反之,當預期某子公司所在國貨幣將升值時,可以延遲將該子公司的利潤轉移到母公司,甚至可以將其他子公司的利潤通過轉移定價的方式轉移到該子公司。
3、企業如何通過規避匯率變動風險保障正常經營成果
我國實行新的匯率制度後,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難度增加。
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12條措施。企業應對匯率調整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同時掌握一些規避匯率風險的常用手段。
(1)高度重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強跟蹤研究。要經常關注近期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元等主要幣種的匯價變動情況,深入研究人民幣升值對本企業出口產品的影響程度,努力增強應對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出口企業特別是生產型出口企業要加大技改投入,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擴大質量效益好和自有品牌的產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綜合競爭力。
(3)加速市場多元化步伐。大力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在鞏固歐盟、美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傳統市場的同時,著力開拓南美、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東歐、俄羅斯等新興出口市場,防範單一市場的不穩定風險。同時要根據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政策規定,盡量選擇多幣種進行結算,規避單一貨幣的升、貶值風險。
(4)加強成本和費用管理。切實加強采購、生產、銷售、儲存、資金運籌等各個環節的成本和費用管理,充分挖掘內部潛力,降低成本和費用開支,擴大產品利潤空間,增強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5)爭取與客戶共擔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損失。
(6)努力保市場、保客戶。
(7)加快出口變現,減少應收外匯賬款佔用。企業出口成交後,要加速單據流轉,爭取在第一時間內回籠有關出口單據,積極採取票據押匯、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據及時結匯變現,力爭出口額的一半以上運用這種方式實現貨款變現。企業要多開展出口回收快的業務,適當控制出口回收期限長的業務,同時要加大應收外匯賬款的催收力度,縮短結匯期限,盡快回籠貨款,減少在途資金佔用。力爭使企業應收外匯賬款占出口額的比重低於10%。
(8)增加外匯負債,平衡外匯收支。企業要通過申請外匯貸款、將人民幣貸款置換為外匯貸款、延緩進口付匯等方式,適當增加外匯負債,抵消外匯資產的貶值風險。
(9)開展人民幣套期保值業務。
(10)大力發展加工貿易。企業要把握機遇,充分發揮承接產業轉移的地緣優勢以及勞動力成本優勢,生產企業通過加大料件進口,外貿公司通過委託加工的方式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擴大進出口規模。
(11)積極擴大進口。人民幣升值降低了原材料、半成品和技術設備的進口價格,帶來了擴大進口的好時機。企業要以此為契機,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增加技術設備和重要原材料的進口,提升產品結構,緩解國內資源瓶頸制約。
(12)加大匯率風險管理。企業要將匯率機制視作一個價格機制,增強匯率變動的風險意識,在成本核算時預留人民幣兌換外幣的成本,掌握控制匯率風險的有效手段,不斷提高適應浮動匯率機制的能力和水平。
4、請簡答匯率風險管理的原則有哪些
(一)保證宏觀經濟原則:在處理企業、部門的微觀經濟利益與國家整體的宏觀利益的問題上,企業部門通常是盡可能減少或避免外匯風險損失,而轉嫁到銀行、保險公司甚至是國家財政上去。在實際業務中,應把兩者利益盡可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共同防範風險損失。
(二)分類防範原則:對於不同類型和不同傳遞機制的外匯匯率風險損失,應該採取不同適用方法來分類防範,以期奏效,但切忌生搬硬套。
對於交易結算風險,應以選好計價結算貨幣為主要防範方法,輔以其他方法;外匯風險管理對於債券投資的匯率風險,應採取各種保值為主的防範方法;對於外匯儲備風險,應以儲備結構多元化為主,又適時進行外匯拋補。
外匯風險管理的戰略是指國際經濟交易主體對外匯風險所持的態度,包括要不要防範外匯風險,應防範到什麼程度等。根據對外匯風險的不同態度,企業或外匯銀行可以有以下幾種戰略可供選擇。
在現行的浮動匯率條件下,對外匯風險採取完全不防範戰略的企業或外匯銀行是不多見的,外匯風險管理因為在現實經濟環境中,不僅存在金融、外匯方面的管制,而且匯率容易受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影響而發生劇烈波動,外匯市場的均衡狀態幾乎不可能實現
5、企業應該如何採取管理手段防範外匯風險
1、外匯風險:外匯風險(ForeignExchangeExposure)是指一個金融的公司、企業組織、經濟實體、國家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對外經濟、貿易、金融、外匯儲備的管理與營運等活動中,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債權、權益)與負債(債務、義務)因未預料的外匯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價值的增加或減少的可能性。
2、管理手段:
企業還有很多外部套期保值工具可供選用,如遠期外匯合同、外匯期權交易等。開展外匯交易是一種實用、直接而科學的方法。
通過遠期外匯交易防範交易風險。在進行遠期外匯交易時,企業與銀行簽訂合同,在合同中規定買人賣出貨幣的名稱、金額、遠期匯率、交割日期等。從簽訂合同到交割這段時間內匯率不變,可防範日後匯率變動的風險。遠期外匯交易的一個變種是具有日期選擇權的遠期合約,其允許企業在一個預先規定的時間范圍內的任何一天執行外匯交易。當然,遠期外匯交易本身是存在風險的,企業能否避免損失和獲得好處,關鍵在於匯率預測是否正確。同時,遠期外匯交易在避免了匯率不利變動風險的同時,也喪失了匯率有利變動而帶來的獲利機會。
以外匯期權交易防範交易風險。所謂外匯期權,是外匯期權交易雙方按照協定的匯率,就將來是否購買某種貨幣,或是否出售某種貨幣的選擇權,預先簽訂的一個合約。外匯期權合約給期權買方的是權利,而沒有義務,期權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對套期保值者來說,外匯期權有三個其它保值方法無法相比的優點。其一,將外匯風險局限於期權保險費;其二,保留獲利的機會;其三,增強了風險管理的靈活性。
6、企業在外匯風險管理中有哪些常用的手段
1、幣種選擇法
選擇本幣計價結算,實際上是將外匯風險構成因素中的外幣因素去掉了,不管匯率如何變動,出口商將來以本幣收進的貨款以及進口商將來以本幣支付的貨款,都是確切的,不存在任何不確定因素。因此;採用此方法,無論是對本國的出口商還是對本國的進口商都可以完全防範外匯風險。此方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效果明顯,但它受本國貨幣的國際地位和貿易雙方的交易習慣的制約,而且本國的貿易商還必須在商品的價格與信用期限方面做出某些讓步,因為採用此方法實際上是將外匯風險完全轉嫁給了貿易對手,本國的貿易商為此需要付出一筆費用,這筆費用相當於本國的貿易商為轉嫁外匯風險所支付的保險費。
(2)出口時選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時選用軟幣計價結算。
所謂硬幣(HardMoney)是指匯率穩定且具有升值趨勢的貨幣;軟幣(SoftMoney)是指匯率不穩定且具有貶值趨勢的貨幣。出口商在以硬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時,由於硬幣不斷升值,將來當出口商收到貸款時,就可以將這筆貨款兌換回更多數額的本國貨幣;同樣,進口商在以軟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時;由於軟幣不斷貶值,將來當進口商支付貨款時,就可以用更少的本國貨幣兌換到這筆貨款。此方法的實質在於希望將匯率變動所帶來的好處留給自己,而將匯率變動所帶來的損失推給對方。採用此方法時,一方面要受到貿易雙方交易習慣的制約,另一方面由於各種貨幣的「硬」或「軟」並不是絕對的;其硬軟局面往往會出現逆轉。因此,此方法並不能夠保證進出口商能完全避免外匯風險。
(3)選用「一籃子」貨幣計價結算。
所謂「一籃子」貨幣是指由多種貨幣分別按一定的比重所構成的一組貨幣。由於「一籃子」貨幣中既有硬幣也有軟幣,硬幣升值所帶來的收益或損失,與軟幣貶值所帶來的損失或收益大致相抵,因此「一籃子」貨幣的幣值比較穩定。對於貿易雙方來說,採用此方法都不失為一種防範外匯風險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在「一籃子」貨幣的組成以及貨款的結算方面,較為復雜。
2、貨幣保值法
貨幣保值法是指企業在進出口貿易合同中通過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1)黃金保值條款。即在貿易合同中,規定黃金為保值貨幣,簽訂合同時,按當時計價結算貨幣的含金量,將貨款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黃金,到貨款結算時,再按此時的含金量,將黃金折回成計價結算貨幣進行結算。
(2)硬幣保值條款。即在貿易合同中,規定某種軟幣為計價結算貨幣,某種硬幣為保值貨幣,簽訂合同時,按當時軟幣與硬幣的匯率,將貨款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硬幣,到貨款結算時,再按此時的匯率,將硬幣折回成軟幣來結算。
3、價格調整法
價格調整法是指當出口用軟幣計價結算。進口用硬幣計價結算時,企業通過調整商品的價格來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由於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用軟幣計價結算」的原則往往受交易意圖、市場需求、商品質量、價格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而不能如願以償,有時出口不得不用軟幣成交,進口不得不用硬幣成交,這就加大了外匯風險,這時可採用調整價格的方法來抵消一部分風險。
(1)加價保值。為出口商所用,實際上是出口商將用軟幣計價結算所帶來的匯價損失攤入出口商品的價格之中,以防範外匯風險。加價的幅度相當於軟幣的預期貶值幅度。加價後的單價=原單價*(1+貨幣的預期貶值率)
(2)壓價保值。為進口商所用,實際上是進口商將用硬幣計價結算所帶來的匯價損失從出口商品的價格之中剔除,以防範外匯風險。壓價的幅度相當於硬幣的預期升值幅度。
壓價後的單價=原單價*(1-貨幣的預期升值率)
4、期限調整法
期限調整法是指進出口商根據對計價結算貨幣匯率走勢的預測,將貿易合同中所規定的貨款收付日期提前或延期,以防範外匯風險成獲取匯率變動的收益的方法。按照「出口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用軟幣計價結算」的原則,當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將升值時,出口商應爭取對方的同意,延期收進外匯,以獲得所收進的外匯能夠兌換更多的本幣的好處;而進口商則應爭取對方的統一,提前支付外匯,以避免日後需要用更多的本幣才能夠兌換到同樣數量的外匯。當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將貶值時,出口商應爭取對方的同意,提前收進外匯,以避免今後所收到的外匯兌換到的本幣數額減少;而進口商則應爭取對方的同意,延期支付外匯,以便於今後能夠用更少的本幣就可以兌換到同樣數量的外匯。
嚴格地說,期限調整法中只有提前結清外匯才能徹底消除外匯風險,因為提前結清外匯使得受險部分提前消失,外匯風險也就隨之不存在了;而延期結清外匯卻延長了受險部分的持有時間,外匯風險依然存在。在延期結清外匯期間,一旦企業預測的結果與匯率的實際變動情況正好相反,則必然遭受損失,故延期結清外匯具有投機的性質。
5、對銷貿易法
對銷貿易法是指進出口商利用易貨貿易、配對、簽訂清算協定和轉手貿易等進出口相結合的方式,來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1)易貨貿易。即貿易雙方直接、同步地進行等值的貨物交換,交易時雙方均無須收付外匯,同時都把互換商品的單價事先確定,故不存在外匯風險,但交易雙方都存在各自商品漲價或對方商品跌價的風險。
(2)配對。即進出口商在一筆交易發生時或發生之後,再進行一筆與該筆交易在幣種、金額、貨款收付日期完全相同,但資金流向正好相反的交易,使兩筆交易所面臨的外匯風險相互抵消的方法。
例如,某公司進口了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貨物,6個月後付款,為防範外匯風險,4個月後該公司又出口了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貨物,2個月後收款。由於該公司在同一日收付的同種外匯的金額相等。不必進行外匯與本幣之間的兌換,因而沒有外匯風險。
由於許多貨幣的匯率與其他貨幣緊密相連,因此採用此方法時,在某種情況下並不需要進出口以同一種貨幣來進行。如歐洲聯盟成員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是基本固定的,當我國的某企業將以德國馬克支付一筆貨款時,只要該企業能同時又取得金額大致相當的荷蘭盾應收款,就可基本上將外匯風險抵消掉,因為如果德國馬克升值,荷蘭盾也會升值,且升值的幅度基本一致,該企業在購買德國馬克時的風險損失,將由出售荷蘭盾時的風險收益來彌補。
採用此方法的優點是可以節省防範外匯風險的成本費用,缺點是收匯和付匯的幣種、時間以及金額上難以配合妥當。
(3)簽訂清算協定。即雙方約定在一定時期內,所有的經濟往來都用同一種貨幣計價,每筆交易的金額先在指定銀行的清算賬戶上記載,到規定的期限再清算貿易凈差的方法。
6、國內轉嫁法
進出口商除了可以向國際貿易夥伴轉嫁外匯風險外,也可以向國內的交易對象轉嫁外匯風險。進出口商向國內交易對象轉嫁外匯風險的方法即為國內轉嫁法。
外貿企業進口原材料賣給國內製造商,以及在向國內製造商購買出口商品時,可以和製造商簽訂以外幣計價結算的合同,這實際上等同於國內製造商直接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的外匯風險即由製造商承擔;進口商對於因外匯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也可通過提高國內售價的方式。轉嫁給國內的用戶和消費者。
僅供參考